浅析民族文化在汉字字体设计教学中的体现

2022-09-10

汉字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 是记录语言信息的视觉符号和元素, 也是人们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 在汉字字体设计中也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在现代设计领域中, 汉字字体所需要表达的不但是字体造型的设计, 而且还是以汉字的内容为依据, 达到能够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它又具有深刻民族文化内涵的形式, 以体现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一、汉字的结构特点与演变发展

汉字字体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它构成了物质形象的符号化, 是语言表达其图像化的典范。汉字在历史久远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时人们以贝壳或结绳来记事, 在劳动中创造了简单的语言。当语言不能满足人们在生活与交流中的需要时, 就出现了在岩石壁上或器具上刻画的符号, 早期的汉字雏形便产生了。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彩绘陶器上, 常常出现一些符号、图形, 虽然这些符号和图形大部分都很简单, 但仍然可以看出物体的内涵或形体, 说明已经具备了汉字的神韵和其形象框架, 这是汉字萌发的重要一步。

在我国的殷商后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 使汉字的形态与结构特点拥有了很大的塑造性和创造性, 为汉字与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了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 甲骨文逐渐演变成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到西周后期其发展演变成大篆, 而石鼓文是大篆的代表作, 也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战国末年经秦国李斯对大篆的改造, 转变为小篆。汉代, 汉字发生重大变革, 隶书的产生让汉字有了规范性, 使其不再像甲骨文、铭文那样没有严格的约束性, 为楷书奠定了基础。汉字的发展不仅是在书法、书意上的发展, 更多的是从意蕴、诗句、成语、章法以及民俗等多元化渠道上为汉字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直延续至今。

汉字的结构特点是以象形图案和表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形成形、音、义三者合一的文字。汉字在于强调“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统称为“六书”[1]。由此看出, 汉字文字的形成和它的构成是非常有趣的。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形态和外部结构, 是感受、判断、创造美感的基础。例如“六书”中的会意, 是指将几个图形合并起来表示另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 也称复合的图形字。汉字中有许多像这样的复合图形字。如表示光明的“明” (图1) , 用“日”和“月”合起来, 日与月份别代表太阳与月亮, 都是能够发光的东西, 用此结合来表现光明。从研究汉字的结构特点上, 不但能考究出古人的思维轨迹, 而且还能看到汉字的演变与发展。

二、民族文化在汉字字体设计教学中的体现

汉字字体设计作为汉字外在的美的形式, 不仅可强化汉字的内涵, 也让人在了解字意的同时, 在视觉上进一步得到美的享受。汉字字体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的作用最为广泛, 利用汉字形态作为主要的设计形式去推广企业标识、产品包装、书籍装帧等, 这样可以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民族文化发展, 使汉字字体设计作为视觉传达领域的艺术载体更好地体现民族特色。在高级中学的艺术教育中通过不断的熏陶, 使学生在秉承中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拓展, 对中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标志设计中的表现

标志与文字由原始的符号、图腾发展而来, 民族韵味浓厚, 例如古时的象形文字、结绳、太极及刻木画图等都是早期标志发展的基础。后来在酒店、商店的招牌、酒幌、店旗上, 常用民族文化风格浓厚的书法形式。商业标识大多用文字或事物, 例如济南刘家针铺 (图2) , 招牌上的汉字字体、图案与其店铺的风格相统一, 体现了刘家针铺的功能, 使人一目了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活动和社会活动日趋复杂化, 标志作为大众传播的符号, 以精炼的形式传达其特定的信息和含义。文字是外形、笔画和结构三者结合, 文字的装饰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其装饰手法, 表现出人们乐于阅读的具有美感的氛围。现代汉字字体设计在标志中的表现, 通常以字体的变形为主。既可以体现企业包装的内涵, 又可以表现标志的形象。例如青援食品 (图3) , 其标志不但体现的商品的意义, 而且其形象使人一目了然。汉字的意义在丰富性和明确性上大大超过了拉丁字母之类的字体。因此, 汉字作为标志的基本造型, 是表达形和意的典范, 也是我们在汉字字体教学中探索标志设计中的民族文化的途径之一。

2、包装设计中的表现

人们在接触商品时, 商品包装对人们的视觉冲击很关键, 而最先关注的就是商品上的字体。我国的包装中常出现传统的汉字作装饰, 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点。用书法艺术直接作装饰包装设计的主体, 既是字体也是图案, 以点、线、面的变化构成了一种形体美和动态美, 表达出商品的民族风范, 使人产生一种古朴典雅、历史悠久的感觉。在现代的商品包装中, POP字体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商品包装上, 体现了西方的民族文化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应用。在包装设计中运用最为丰富的还是装饰字体, 主要是外形、笔画、结构、形象等多方面变化。

汉字字体的编排设计会根据商品属性来判断, 商品上汉字会从主体出发把握编排重点。“所谓重点不一定指某一局部, 是编排整体形象的一种趋势或成色”[2]。汉字字体的编排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 横排形式、竖排形式、圆排形式、集中形式、阶梯形式、对应形式、重复形式等都可以。比如碧螺春茶的包装 (图4) , 在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龙纹图上, 汉字字体以书法的形式出现, 在编排上汉字字体利用了集中形式和对应形式, 体现了碧螺春在茶中极品的地位。这几种形式不但可以单独使用, 还可以结合民族文化的特色相互使用。所以在教学中汉字字体选择什么样的形式、怎样编排这些汉字和民族文化相结合, 将影响到是否能够准确传达产品特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秉承。

3、书籍装帧中的表现

书籍是文化的产品, 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最能在传播知识中体现民族文化。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能够通过字体设计给读者意想不到的情感反应, 很容易以让读者理解书籍的精神内涵。不同类型的书籍, 其字体设计类型不同。例如, 汉字字体在诗歌散文类型的书籍中, 其行云流水的文笔使字体的造型体现了古朴、幽香的民族文化风格;在历史类型的书籍中, 则体现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文化风格, 如《聊斋人物谱》 (图5) , 书名用书法形式题写, 与旁边的中国画相对应体现书的内容。

汉字字体设计在中国民间传统民族文化中也有体现, 如民间剪纸中用福字组合的“十二生肖”图形。此外, 民族文化还在许多设计领域中汉字字体中体现, 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卡通漫画设计等领域中, 都充分体现了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相融合。

三、民族文化对汉字设计教学的意义及前景

1、民族文化对汉字字体设计教学的意义

随着在教育教学体制中对教师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修养的加强, 我们在字体设计的教学设计中, 使学生针对每个课题设计重视使用汉字, 形成一种特殊的民族心理, 将汉字字体的音、形、意与民族文化相融合, 同时形成对商品及在商业中的民族文化的有利宣传。随着提倡民族文化、商业与科学技术三者结合的发展, 汉字字体设计由单向型信息传递逐渐趋于多向性、多层面发展。商业中的汉字字体设计不仅可以从外形、笔画、结构上变化, 还可以强调汉字字体的个性化、趣味化、立体化, 创造出三维的、立体的汉字字体, 使其更加醒目突出宣传的主体。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形象塑造、产品推广, 更利于张扬民族文化教育, 开阔汉字设计的前景。

2、汉字字体设计的前景

我们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应与时具进, 引导学生发现新变化和新的设计构筑方式, 以多样化的汉字设计表现手法, 弘扬我们的汉字文化, 使汉字走向世界, 让世界认识中国。西方发达国家,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 其设计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字体设计作为商品设计的重要元素, 在很多商品包装上英文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更多的国外设计师会把自己本民族的文字设计表现得更为主要一些, 而不是只单纯的依赖纯英文字母, 这样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 才能不断地把本民族通过产品一同推广出去。

亚洲的部分国家虽然受到西方的影响, 但是从商品包装和宣传上也在强调自己民族特有的风格。在把民族文化加入到商品当中的诸多元素中, 字体设计就成为表现民族文化的最大买点。例如日本 (图6) , 在字体上以本国民族文化为主流, 不但体现了商品的功能, 而且也宣扬了本国的文化。

而在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设计, 由于经济的发展缓慢, 在商品设计上多来自欧美的设计思维, 商品上的民族文化表现还不够完整。但是, 这恰恰证明他们在商品上的设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让民族文化充分的融入商品当中。亚洲使用汉字的国家, 在各种领域中更应该倡导和发扬汉字的使用, 并且把民族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使民族文化在汉字字体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小结

文化教育的发展, 是代表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对于世界经济多元化和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来说, 信息的多样性让人们对信息的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字体设计作为信息传递的表现手法之一, 直接影响着众多领域的价值和命运。汉字作为表现中国民族文化的元素, 在设计教学中, 就更需要把本民族的文化用完美的设计方法体现出来, 不再依赖他国的设计风格, 独立地创意设计, 让体现民族文化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

摘要:利用已有汉字的不同字体作为基本设计元素, 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出更多的汉字字体设计作品来满足各方面的民族文化需要, 有助于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国汉字发展历史。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在汉字字体设计教学中的研究, 汉字字体的结构特点与演变发展, 以及在各设计领域中的表现, 阐述了在汉字字体设计中, 民族文化是如何体现的。在秉承中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拓展, 对中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文化,汉字,字体设计,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 蒋尚文.字体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 李丛芹.汉字与中国设计[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2007.

[4] 陈原川.汉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5] 周大光.创意字体构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6] 王刚.POP字体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1.

[7] 曹方.现代汉字艺术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0.

[8] 潜铁宇, 熊兴福.视觉传达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9] 吴飞飞.品牌文字构成与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10] 刘杰.文字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化工园区管网工艺危险性浅析下一篇:基于GRACE卫星重力测量资料监测中国大陆及邻区陆地水储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