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化学课论文

2024-05-06

如何上好化学课论文(精选6篇)

篇1:如何上好化学课论文

如何上好化学试卷讲评课(转)试卷讲评课是初高三后期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矫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深化对化学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

讲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相对于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课型来说,讲评课程序多,工作量大,往往是薄弱的一环。

如何上好讲评课,本人肤浅认识如下:

一、讲评课前的备课

教师讲评试卷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否则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既浪费时间,又功效甚微。而要针对性地讲解,就必须广泛收集信息,仔细分析试卷。因此,讲评课的备课要完成以下三项工作:

1.准确统计

在认真批改试卷和搜集学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做好统计工作。一是统计每题得分率(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应认真分析错误原因)。二是统计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若是无解题过程的选择题,填空题,还要找学生了解错误的结果是怎么做出来的)

2.归类分析

事实表明,造成学生考试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因素,审题因素,运算因素,对概念,规律的属性理解不清等因素。因此,根据试卷的内容,特点和考试结果,对试卷进行归类分析是必要的。可以按知识点归类,即把试卷中考察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可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用某一解题方法求解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可按典型错误归类:如“关键词理解错误”,“化学模型建立错误”“隐含条件寻找困难或运用不当”等。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错题留下深刻印象,今后注意。

3.制定教案

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制订教学方案:首先明确考纲要求,讲清近年出题趋势,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还要确定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评讲;用什么方法讲,讲到什么程度;确定学生出错关键及思维障碍所在,怎样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错,措施如何。

二、讲评课上“三要”

讲评课是在测试后,利用试卷所提供的信息反馈,从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规律,从而调节师生双方的教与学,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讲评课上:

1.要重视激励

当学生接到试卷后(尤其是大型的模拟考试后)心情十分复杂,多数学生都有后悔,懊恼的表现。如果,此时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这些内容老师平时再三强调过,为什么还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讲评感到厌倦,进而对物理课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一堂好的讲评课,首先应该是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充分肯定成绩,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具体的题)。要注意因人而异。从解题思路,运算过程,运算结果和书写格式上,细心寻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试卷上的“闪光点”,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产生经过努力能取得更好成绩的愿望。

2.要借题发挥

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讲评时对重要题目要进行变化延伸即对原题的条件、过程、设问等延伸拓展后再求解。这样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试卷的功效。在讲解时,可以展现对某题的各种解法,着重分析各种解法的思路,让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优缺点,从中寻找出最佳的方法和一般的规律。

3.要追根寻源

“错在哪儿了?”讲评课中要引导学生搞清自己出错的原因,是概念不清还是审题不清?是用错公式还是运算粗心?是解题表述不规范还是隐含条件的意义不清?是思想不重视还是心理紧张过度?要找准病根以对症下药,以求收到实效。

三、讲评课后的工作

讲评课结束后,还应做好三项工作:

1.布置学生写好考试小结。教师批阅后挑选有代表性的小结在课堂上交流。小结内容包括本次考试的准备情况,答题情况,得分情况,出错的主要原因等等。针对学生的小结教师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制订改进计划,确定可行的目标。

2.要求学生认真订正试卷,并要求写出对题意的理解,解答过程等。教师要及时批阅,同时作好个别辅导和答疑工作。

3.选择有针对性适量的作业,让学生有巩固和练习的机会,同时检验一下“这回”是否真的明白了,若又错了仍需继续找原因。学生的正确概念是在不断地同错误概念进行斗争,不断地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这样上讲评课教师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但反馈给学生的信息多,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上好试卷讲评课

摘要:讲评课是高三化学复习中的重要课型,探索讲评课教学规律,采用有实效、有特色的四步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大有裨益。

关键词:化学;讲评课;四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4-0023-02

高三复习中,周练、月考、模拟考试不下几十次,因此,每次测试后的讲评课在复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讲评课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内化知识、提高学科素质。根据实践,我认为最优化的讲评课以四步教学法为好,即统计数据,归纳错因——错例分析,学生纠错——变式训练,拓展提高——师生反思整理。现分述如下:

一、统计数据,归纳错因

化学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是选择题,卷Ⅱ是非选择题。我们一般对卷Ⅰ采取机读方式进行评阅,这样对卷Ⅰ各题的正答率和每一选项的错答率计算机都能快捷地生成数据。卷Ⅱ采取手工阅卷方式,在时间不充裕又需及时讲评的情况下,我们没有精力对卷Ⅱ设计若干采分点进行统计,实践中常常是由各题阅卷老师给出重要失分点、错误类型即可,这样任课教师就可以对全卷有准确的了解。课上,任课教师首先要对班级成绩进行分析评价。对卷Ⅰ中正答率低于80%的试题和卷Ⅱ的重要失分点结合本班具体情况进行错因归纳。以2007年张家口市高中毕业班化学教学质量检测卷的分析为例,从答卷和数据统计中不难看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知识记忆不牢、理解不透;二是思维缺失、分析问题的能力薄弱,重要解题方法掌握不到位;三是审题不清,对题给信息不能正确捕捉;四是表达能力欠缺,化学用语的使用缺乏规范意识。针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在黑板或PPT幻灯片上明确出示,同时要针对不同错因,利用黑板或PPT幻灯片指出整改措施。

二、错例分析,学生纠错

如果说统计数据和归纳错因属于找出问题,那么,典型错例分析和学生纠错当属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是加深理解、形成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关键。在错例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好题给信息,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帮助学生从表象中分析出设问的指向,找出解题方法,比较出最佳解法,规范作答,仔细纠错。2007年张家口市高中毕业班化学教学质量检测卷卷Ⅰ第15题的正答率只有15.5%,卷Ⅱ21题得分率35.3%,因此针对这两道题教师必须挖掘错误成因,找出学生在知识点理解上的缺漏。现以这两道题为例具体说明。

卷Ⅰ第15题: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1molCu(OH)2后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值。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0.1molB.0.2molC.0.3molD.0.4mol

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D,错答B率高达67.5%。分析错因不难得出,多数学生理解了电解硫酸铜溶液这一反应,即

2CuSO4+2H2O=2Cu+2H2SO4+O2↑,这一过程相当于0.1molCuSO4消耗0.1molH2O生成0.lmolCu和0.lmolH2SO4。我们常做的练习是若加入0.lmolCuO或CuCO3即恢复原状态,也就是又生成了0.lmolCuSO4和0.lmolH2O,当然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值。但本题加入的却是0.1mol

Cu(OH)2。Cu(OH)2与H2SO4反应后,在补充0.1molCuSO4的同时,却补充了0.2molH2O,比加入0.1molCuO或CuCO3反应后多出0.1molH2O,对于这一差别,学生没有认识到,更没有意识到多出的0.1molH2O是源于溶液中电解消耗掉的溶剂。因此,错选B是必然的。这一错误的产生完全是受思维定势影响,忽略了题给信息造成的,所以,在第二步分析错因、学生纠错和第三步变式训练及拓展提高中就要针对这两种情况,通过比较让学生主动纠错,内化提高。再如卷Ⅱ第21题:

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关系:

① c(Cl-)>c(NH4+)>c(H+)>c(OH-)

② c(Cl-)>c(NH4+)>c(OH-)>c(H+)

③ c(NH4+)>c(Cl-)>c(OH-)>c(H+)

④ c(Cl-)>c(H+)>c(NH4+)>c(OH-)

填写下列空白(已知氨水的电离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

(1)若溶液中只溶解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 _____,上述四种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2)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___________c(NH3·H2O)(填“大于”、“小于”“等于”)

(3)若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述关系中④是正确的,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错答率高的是(3)(4)两问,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深刻理解电解质溶液中的基本理论,从而造成分析问题能力上的欠缺。因此,在第二步中就要有的放矢,进行电解质溶液理论上的分析、规律上的总结。比如:本题溶液中四种离子浓度的比较,涉及了强电解质的电离大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多步电离或水解大于一步电离或水解、显性(酸性或碱性)大于隐性(碱性或酸性)三个规律,同时,还要以分析CH3COONa和Na2CO3溶液为铺垫,结合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全面给出设问的多种可能,让学生思考作答。分析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听课讨论的反应,可点拨完成的就不要越俎代庖,不要让学生直面答案,一定要把学生的探究学习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主动构建完整的思维模式,形成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主动纠错的目的。学生纠错的同时,教师必须巡回检查,掌握不同程度学生纠错的完成情况,帮助他们减轻认知负荷,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久的学习兴趣,提高纠错效率。

三、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分析错例进而纠错并不是终极目的,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才是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讲解规律方法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挖掘错答率偏高题目的构成要素,认真分析当这些要素发生变化时,试题的指向性、开放程度、难易程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加深或扩展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提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以卷Ⅱ第21题为例,我们可以改变试题情境,通过物质的量的变化,依托实验进行变式训练:

向0.1mol/L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氨水,直至氨水过量,请分析上述实验过程中(1)所发生的反应(2)溶液的成分(3)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及pH值的变化。

学生通过思考及小组讨论后,做出以下答案:

通过以上九种情况的设问,多层次地对考查内容进行了扩展。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往往忽略了2、3、5、8这四种情况下溶质组成和离子浓度的变化,教师点拨后,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便于构建解答电解质溶液可能的各种试题的思维模式,这样就达到了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师生反思整理

这一步的作用不可小觑,一定要给学生留时间,让他们在错题本上对错题进行记录整理,更重要的是对变式训练中涉及到的相关练习及解题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总结,这样做既起到了警示作用,又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内化了知识和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师生讨论、辨析、总结,进而反思整理。另外,在反思整理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指出学生因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强造成失分这一人为因素,它是走出考场后最为遗憾的事情。就是说题目看着都懂,似乎都会,但最终的回答要么不正确要么不清楚或者是干脆看错题了,这往往是令人追悔莫及的事情。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小事,会就行了,粗心大意以后留心就是了,表述不完整以后注意就是了,表述不规范以后改正就行了。教师必须扭转这些错误认识。必须让学生在反思中清楚高考的要求并不是看你头脑会不会,而是评阅卷面上答的对不对;必须要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培养训练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以上是对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的一点见解,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讲评课的板书一定要有别于习题课板书,要体现抓住错因,以生为本的特点。创新性的板书设计是一堂讲评课的点睛之笔,同时也为课的圆满结束画上了句号。

【责任编辑张桂英】 对高三化学习题讲评课的探讨

金信高1, 黄剑南2(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江苏 张家港 215626)

化学习题讲评课,是高三化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习题讲评,能达到巩固基础、把握规律、弥补知识缺漏、弄清模糊概念、纠正错误观点、丰富解题方法、提高应试能力与技巧等教学目的。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讲评课,甚至比多做几份试卷或练习的效果要好。但也有不少教师由于受自身知识、解题思路及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功底的影响,常常在讲评上存在一些不足或陷入某些误区,使教学目标的落实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才能上好高三化学习题讲评课,是每位高中化学教师都必须潜心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下面本人就此仅作几点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1.课前认真完成准备工作

课前认真完成一些准备工作,这是上好习题讲评课的前提。否则,很容易导致错、乱及挂黑板的现象。

1.1 认真批改和统计。教师只有经过认真地批改和统计,才能明确自已在课上究竟要讲评哪些内容,才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能否认真批改和统计,很能反映出一名教师的工作态度如何。目前大多数化学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但难免还有少数教师批是批了,却不够认真;或者只作批改不作统计;或是由于备课任务繁重导致作业课前来不及批改,等到讲后再批。

1.2 认真分析错题。根据习题批改的反馈结果,认真分析错题。教师首先应对错题、错因作认真分析,要分析出哪些是共同性错误,哪些是个别性错误;哪些属于典型性错误,哪些属于一般性错误;哪些归为知识型错误,哪些归为能力型错误。其次还要认真地进行学情分析,弄清学生不懂、疑惑及思维阻碍处,明确学生该需要怎样的帮助等。

1.3 认真编写教案。教师应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编写好教案。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好这样几点:

1.3.1 哪些要详讲,哪些应略讲;哪些可以不讲,哪些需补充讲?

1.3.2 分别需要采取何种讲评方式?

1.3.3 该采取怎样的教学顺序?

1.3.4 如何营造课堂气氛?

1.3.5 师生应如何互动?

1.3.6 需要哪些教学资源?

1.3.7 课后如何补练以消化、巩固?

2.课上合理运用讲评策略

课上合理运用一些讲评策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2.1 抓住重点,分清详略。笔误型错误,学生自已订正;概念原理型错误,师生共同分析比较;能力型错误,教师重在点拨。另外,一般性题目讲清知识点;难题及重点题目讲清思路,讲深讲透;典型题目借题发挥,广开思路,使之举一反三。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

2.2 错题归类,有序讲评。先按知识点或题型将错因归类,然后再按一定次序讲评。这样不但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有利于学生突破问题症结、掌握其实质或规律。忌不加整理,逐题讲评。

2.3 多解多挂,拓展延伸。习题讲评不可就题论题,方法单一,而应一题多解,一题多挂。把相关知识点和相关问题向纵深拓展延伸,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这样的讲评方式,不但能够达到解一题知多法,连一片会一类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联系、对比、评价的学习能力。

2.4 巧改题目,变式练习。讲评一道题目,不仅仅限于讲清本题的解法和答案,还要善于将题目加以变通,促进变式练习。通过改变题目的某一条件、数据或问题角度,促使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还增强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2.5 整合资源,优化教学。讲评习题,决不能手懒、怕麻烦,不能只凭一张嘴巴和一支粉笔,而应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地选择利用,以优化教学。如一些比较抽象的空间构型问题,可结合挂图、模型讲解;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可配合演示实验讲解;一些不适合演示的实验(如毒性较大,现象不明显等),可借用多媒体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且印象深刻。

2.6 剖析过程,暴露错误。教师的讲解重点,不是放在正确的结论上,而是放在如何得到正确结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回答:题目直接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还能挖掘出哪些隐含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本题涉及哪些化学反应或原理?要怎样解题?为何这样解?为何想到这样解?当学生的方法和思路与教师的既定方法和思路不一致或相悖时,教师不应作“刹车”处理,改由其他学生作答;恰恰相反,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便于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和问题症结所在,利于把问题讲到学生的心坎上,同时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读题、审题、析题、解题的方法、能力及习惯。

2.7 强调细节,规范答题。每次考试下来,都有不少学生在一些细节及答题规范性方面失分较多。如审题时,不看准是“少量”还是“过量”,不看清“=”还是“”,不辨明是“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不弄懂是“结构简式”还是“电子式”或者“空间构型”等;答题时,不重视答题格式,不注意有效数字或小数点位数的要求,写酯化方程式常漏掉“水分子”等。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道道都失分”,所以讲评时,应指出易丢分的细节、纠正不规范的答题形式,促使学生平时就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2.8 集体参与,师生互动。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台上讲得激情四射,吐沫飞溅;而学生在台下却表现得似一盘散沙,各做各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把课堂当成自己一个人的舞台,没有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因此习题讲评,教师决不能一讲到底,唱独角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级性,使之集体参与;要使台上台下融成一体,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并在各种形式的互动中产生师生心理上的共鸣。

2.9 讲评结合,激励为先。平时有不少教师认为:一堂课就45分钟,课上如果让学生活动得较多,教学内容就来不及完成。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势必造成:重讲解轻评价,重知识方法的传授轻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上课提不起兴趣,其效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所以教师应讲、评结合,激励为先。而且应把更多的讲、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同时应注意对学生激其情、励其志,使其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课后切实落实补救措施

课后落实好一些补救措施,这是消化、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3.1 落实对错题的订正和好题的整理。一些学生往往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题目“听是听得懂,做却做不出”。对此可以让学生准备两种笔记本,一本“错题集”,一本“好题集”。勿必要让学生订正好错题、整理出好题,并认真写明错因;对订正本教师应及时批改,必要时需要个别面批。这样,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对相关知识和问题的消化、巩固。

3.2 落实对薄弱环节的滚动练习。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即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和问题,教师应变换角度,再选、改、编一些类似题目,并有计划地把这些题目投入到滚动练习中。当然,对一些典型题目,也可以以原题再现的形式出现。通过不断地滚动练习,使学生能够突破这些薄弱环节,并进一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3.3 落实对个别学生的课外辅导。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存在差异性,课堂上不可能每个学生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所以,一方面教师有必要做好课外辅导工作,以帮助他们及时彻底地弄懂课上遗留的问题。辅导要关注中下生,减少掉队生,拔高尖子生;另一方面平时还应当鼓励更多的学生担当课外辅导员,以促进全体同学互助互学,共同提高。因为往往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高三化学习题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作者:程玲课 教育科研来源:(西机中学陕西岐山722405)

摘要:化学习题讲评课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习题讲评课采用紧扣课本、突出重点、讲思路、讲审题、讲规律、讲技巧、讲多解、讲书写规范及讲《考纲》要求等教学策略,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词:习题 讲评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化学习题讲评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好讲评课是提高化学复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高三教学实践,谈谈习题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一、讲重点,突出针对性

教师通过对试卷的批改和对学生答卷的透彻分析,找准学生在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或缺陷。归纳出学生存在的共性的问题,认真设计评讲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加强讲评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否则讲评便失去了意义。

二、讲双基,着眼课本

高考大纲明确指出,高考试题高于课本、但源于课本。试题考双基,考能力,对题目中涉及的基础知识,要告诉学生在课本中的位置。要把知识点相连成线,然后由线到面,带动一片,使学生最终把握整体网络知识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概念性的错误,在讲评时需将与此概念有关的知识都要引出来,使学生吃透知识要领,融会贯通,而不能就题论题。

三、讲审题,把握隐含条件

审题是解答题的关键和前提。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错误,很多都是由于审题不清造成的,对题目中起限制作用的条件和一些隐含的条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某无色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该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l-, Mg2+ , NO3-,K+ B.NH4+ , Cl-, Na+ ,Ba2+ C.SO42-, Cl-, CO32-, Na+ D.HCO3-, K+ ,NO3-, SO42-该无色溶液能与铝反应产生氢气,说明该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不少同学选了D,忽略了在酸性条件下,NO3-,H+ 和铝反应不能产生氢气.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要求学生在答题之前,必须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求解要求等全面内容逐字看清楚方可作答,对于有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不可掉以轻心,要特别注意挖掘题目中所包含的知识内涵。

四、讲思路,理清思维过程

有很多学生感到难的题目都是因为突破口不明显,学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过程中,一定要把思路讲清楚,不要一味追求题目的答案。要讲清教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弄清学生是怎样想的,要舍得在思维过程上花时间,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做题的基础上,善于总结思路和突破口。

例: amolCu与含bmol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A.(b-2a)mol

B.0.25bmol

C.2a/3 mol

D.2amol 因为是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Cu(NO3)2,以此为突破口,得出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铜离子的2倍,不管氮元素被还原到什么程度,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都等于(b-2a)mol

答案:

A

五、讲规律,教会总结归纳方法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将类似的习题或有关联的知识总结归纳,得出规律。例如烃燃烧的规律,盐类的水解规律,盐溶液电解的规律。pH不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混合溶液pH计算的规律等。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会给解题带来很多方便。例: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水,能使溶液完全恢复到电解质前浓度的是()

A.AgNO3

B.Na2SO4

C.CuCl2

D.NaCl 电解该物质的溶液相当于电解水时才符合题意,根据电解规律,电解活泼金属对应的含氧酸盐,含氧酸时,往往实质上是电解水。答案: B

六、讲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大多数化学试题的解答都有技巧可循,常用的方法如守恒法、差量法、平均值法、讨论法、特殊值法等。教师应结合所讲评的试题做重点介绍,以提高解题效率,节省时间。一些特殊技巧题应重点讲解,另外还应该鼓励学生用更新更快的方法解题。

例: 38.4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ml(标准状况)气体,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x10-3 mol

B.1.6x10-6 mol

C.2.2x10-3 mol

D.2.4x10-3 mol 初看题目,应考虑铜先与浓硝酸反应,浓硝酸变稀后,又与稀硝酸反应两个过程。此题可以通过极端求值,比较分析得出结果,但过程较复杂。如果纵观全局,整体分析,把握解题技巧,此题便会迎刃而解。

n(HNO3)= n(作酸用HNO3)+ n(作氧化剂用HNO3)

= 2n[Cu(NO3)2] + n(NO2)+ n(NO)

= 2n(Cu)+ n(气体)

= 2 x 38.4 x 10-3g/64g/mol + 22.4 x 10-3L/22.4L/mol

= 2.2x10-3mol 答案: C 七.讲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是指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析同一道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 NO2、NH3、NO的混合气体26.88L,通过稀硫酸后质量增加45.75g,气体体积缩小为2.24L,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木条不复燃,原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为(体积数据均为标准状况数据)

()A.5.8

B.11.6

C.40.6

D.46.5 解法一: 设NO2和NH3分别为x mol和y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 2NH3 + H2SO4 =(NH4)2SO4 3NO2 +H2O =2HNO3 + NO 17g/mol y mol + 36g/mol x mol=45.75g

(1)x/3 mol 22.4L/mol

+ 26.88L-(x mol + y mol)22.4L/mol=2.24L

(2)建立(1)(2)两个方程,求得 x 和y的值。由此,可得出混合气体中三种成分的物质的量,再由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的计算公式求出结果。答案:

C 这一解法是判断、推理过程中的常规思维方法,从已知条件开始,按部就班推理和计算,最后得出结果再选择答案。

解法二:因为木条不复燃,所以2.24L气体全为NO,再由气体质量守恒可知,其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为:

(47.75g+0.1 mol 30g/mol)/ 26.88L 22.4L mol=40.6g/mol

答案:

C

这一解法与第一种解法的不同点,在于机智地应用了质量守恒定律,简化了求相对平均分子质量的方法,提高了解题速度,显示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解法三:因为三种气体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者为46(NO2),最小者为17(NH3),所以 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为:17<M平<46,答案: C 这种解题方法灵活机智,别具一格,而不是沿用惯例,硬搬定律,死套公式。多题一解是指对同一类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例:写出SO2通入到氯水、溴水、碘水中的离子方程式。

SO2具有还原性,氯水、溴水、碘水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SO2被氧化成SO42-,氯、溴、碘被还原成负一价的阴离子(X-)。以上三个反应可用一个通式表示: SO2 + X2 + 2H2O = 4H+ + SO42-+ 2X-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八、讲规范,教师处处做出示范

有些学生化学基础不差,考试时往往得不到高分,究其原因就是解题不规范造成的。教师应通过习题讲评要求学生做到:思维方法要规范,语言表达、方程式的书写、单位的使用要规范,解题格式要规范,解题步骤要完整。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做出示范。

九、讲《考纲》,减少复习盲目性

教师对于讲评的试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向学生讲清《考纲》是怎样要求的,与相关知识的联系,这个知识点从另外的角度出题还有什么题型,过去做的那些题是考这个知识点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

总之,习题讲评要从培养学生能力上着眼,在知识的整体性上把握。通过习题讲评应使化学知识系统、条理,进而形成网络。这样才能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

高中新课程实施教学中,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讲评课

做题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掌握解题技巧和提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做题以后的习题讲评,是学生得到信息反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上好化学习题讲评课,不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掌握化学概念,熟练地掌握化学有关规律,完整地掌握化学知识结构,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教学中,如何上好习题讲评课,下面就笔者的一孔之见,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及时讲评,增强讲评的时效性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教学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课堂比以前活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课时偏紧,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训练的时间就明显不够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尽可能挤出课时和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和训练。学生做题后,都迫切希望知道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此时,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都处于一个非常兴奋的状态,及时讲评,从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就能取得最佳讲评效果。反之,如果不及时讲评,学生的迫切心情淡化了,兴奋状态就会渐渐被抑制,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从而影响到今后学习效率的提高,再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头脑中的解题思路日趋模糊,讲评效果也就会大大降低。讲评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得到信息反馈,讲评不及时,就失去了讲评的意义。

二、精心准备,增强讲评的针对性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山东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大家普遍认为,这套教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精美的印刷排版和丰富多彩的栏目设计等,的确让人们一致称道。但我们教师也有些担心和困惑,教材在某些内容的编排上知识重点不够明确,导致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学得固然开心;但是知识点淡化和知识难度明显降低的同时,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却更高了,使得新教材与学生能力之间的落差更大了,学生做题感到很“痛苦”,做题的质量显然大大降低了。所以,在习题课讲评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一是每道习题都要亲自动手做一遍;二是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做好统计,对各题的错误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特别是较多数的学生普遍性出错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能使学生通过讲评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今后不再重蹈覆辙;四是要注意帮助学生一起归纳解题方法。这些工作做到位了,讲评的针对性就增强了。

三、重点突出,增强讲评的实效性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课时偏紧,习题课课时更是有限,在习题讲评中,我们同样希望能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习题讲评如果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每一道习题都详细讲解,分析解题思路,这样既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这样不但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会使学生会产生心理疲劳,讲到重点的、普遍性的错误时,也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致于有的习题学生一做再做,一讲再讲,一考再考,到最后学生还是出现同样的错误。

习题讲评课和上新课一样,也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哪些是重点,哪些该详讲,没有固定的模式,要视学生的具体学情而定。一般地,对学生普遍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典型错误要进行重点讲评,要不遗余力地和学生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篇2:如何上好化学课论文

邬茂清

教学中试卷讲评是常见的课型。考试是用来检测前一阶段教学质量的常用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讲评试卷,及时查漏补缺,解决师生存在的问题,以便达到教、学相长目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讲评的目的

1.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2.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3.规范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性,4.进一步解决学生的解题方方法、答题策略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5.教师从讲解中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二.教师课前准备

1.班级整体得分情况分析,是否符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2.做好统计工作,错误率高的题目以及典型错误有哪些,3.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对策与方法,4.发放试卷,要求学生先自我分析、讨论,5.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学生代表应有好、中、差),6.制定教案,哪些重点讲解,哪些略讲,用什么方法讲,怎样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都要事先想好。三.学生课前准备

1.认真阅读试卷,分析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查阅资料,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共同探究 错误的原因,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2.分析自己的教训与收获,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为试卷分析课做好准备。四.课堂讲评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说出自己产生错误的思路,然后,让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起主导作用,综合分析,重点讲解典型错误,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指出解题思路和方法,3.思维拓展,对于与其他学科有联系题目,教师应适当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五.课后跟踪

篇3: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化学课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导航仪, 它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我们只有制订出明确、具体、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后, 才能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结构, 更好地调控教学。

二、创设课堂情境, 引发求知欲望

浓厚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 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便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所以, 我们就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使学生不再认为化学学习是机械的、枯燥的“第二外语”而是充满了新鲜和好奇。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 眼前一亮、精神一振, 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 序言部分的讲解,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五彩缤纷的焰火, 播放四大发明的图片及讲解, 播放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 这样的情境设置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例如, 在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 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 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这些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通过感悟和亲身体验, 逐步转化为内心深处的求知欲, 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 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 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三、巧妙地运用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 实验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化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其中化学课中的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生动、直观、有趣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空杯生牛奶”“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都能够紧扣学生心弦, 比单纯的讲解知识、平铺直叙更能使学生耳目一新,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 实验教学能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化学课中, 许多知识的获得都是要通过实验来说明并进行分析的, 而且, 通过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因此,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实验课的进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权威人士”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做到学生自己提出疑问,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学生亲手做实验, 学生自行解决疑惑, 自己评估实验,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使他们在动手过程中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 提高自身素质。例如, 在学习铁生锈时,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1) 可能与氧有关; (2) 可能与水有关; (3) 可能与氧和水都有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若与氧有关, 则铁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生锈, 若与水有关, 则铁在水中更能生锈, 若与氧和水都有关, 则应该与水还有氧都接触才会生锈, 于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 (1) 置铁钉于干燥空气中; (2) 置于沸水中; (3) 铁钉一半在水中, 一半露在空气中, 一周后再观察汇报。在这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地通过真实的实验现象接受并牢记了铁生锈的条件,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 我们要尽可能地通过一切可想的手段不断引导、激励、启发学生, 以兴趣为先导, 以实验为基石, 以新课标为向导, 扎扎实实地立足于本职工作, 那么, 我们的汗水就一定不会白流, 我们的化学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殿堂。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作为初中化学教师, 如何立足本学科, 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而这些都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 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 指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它们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课

关键词:归纳问题;制定方案;联系实际

化学习题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习题课还能充分发挥习题课教学功能。由于它是面对全体学生的集体教学活动,能使全部学生的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因此它不仅具有诊断性,而且更具有治疗功能,能既省时又高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巩固与提高。因此,它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化学习题课自身的教学特点

1.化学习题课要突出针对性

化学习题课一般较少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强调其针对性。要做好突出针对性,首先必须对学生在作业和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做论断,在此前提下,再进一步彻底弄清引起错误的主要原因,从而达到明确每节习题课的主攻方向,针对具体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药到病除”的良好效果。

2.化学习题课要注意及时性

化学习题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在作业和练习中已经出现并急于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及时进行习题课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鲜明的记忆。当教师在讲解时,学生会自然想到自己在解题时哪个概念或步骤出错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好化学课的积极性的目的。如果不及时进行习题课,学生作业或练习中发生错误的地方,时间长了就记不清了,不仅习题课的讲解效果不佳,而且学生因问题越积越多,会失去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3.化学习题课要把握层次性

化学习题课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每个教学班中,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不同程度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要使每个学生从习题课中都有所收获,都比原来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讲解内容的层次性,着重讲解学生中大多数存在的问题,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个别或少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习题课中附带讲解或课后个别辅导解决。

二、上好化学习题课要注意的问题

1.分析归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化学习题课的讲授内容并无现成的教材可循,完全来源学生和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为讲好每一节习题课,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必须善于从学生在课堂练习、实验操作、批改作业和批改实验报告中以及学生的化学课外小组活动等诸多方面,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及时做好记录,将平时所积累的信息资料认真加以分析归类,分清问题的性质是共性还是个性,是概念还是方法,是一般性的知识问题还是重点性的知识问题,是知识缺陷还是思维障碍等。

2.选好习题并制定具体讲课方案

习题课教学方案是讲好每节化学习题课的指导性计划,要力求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所谓具体是指讲什么内容、什么习题,详讲什么、略讲什么,重点干什么以及讲解步骤等;切实可行是指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启发引导要灵活机动,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有的问题必须教师讲,有的问题可由学生解答,做习题时有的学生在纸上做,也可以抽个别学生到讲台上的黑板上来做并讲析,还可以将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并明确问题结论,使化学习题课上得生动活泼。

3.重点知识要使学生深刻理解

对习题中涉及的知识比较重要或较难被学生透彻理解的内容,虽然学生解答问题中无大的差错,教师也应将这样的问题列为化学习题的讲解内容或者是重点讲解内容,通过习题课使学生真正学会并理解概念和问题的实质,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与步骤,达到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深刻理解的目的。

4.讲解和实验相关的习题要理论联系实际

解答与实验相关的习题仍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其原因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不协调。因而讲这些习题时,必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如一些实际操作题或实验装置的改错题,学生往往只会从直观上进行感性判断,而不能从理论上分析,若这时在习题课讲解时配以实际操作,就容易理解,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5.讲解习题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讲解习题时,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由过去的封闭、单向的接受方式向自由多向交流和探究性的方向转变。针对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即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了过去“听、记、背、练”的被动状态,让学生动脑动手,其中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品质。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注意按不同层次设计问题,进行不同形式分组讨论,既注意组内之间的配合,更注意小组之间的合作,互相关注,共同感受探索的焦急,承受失败的失望,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在增强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思想素养。

篇5:浅谈如何上好一堂优质的化学课

化学课组

刘升

2012-2013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我感触良多,也收获颇丰,因为我处在一所刚刚建立不到三年的新学校,新的环境为我们迎来了崭新的篇章,新老师和新学生更为我们增添了无限的朝气。学校主张“以老带新”的教学政策,我也正是在不断地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成长,收获喜悦,收获经验。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我们共同的心声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那么,一堂优质的化学课的标准是什么呢?

1.一堂优质的化学课,首先应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学生也不可以摆出等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架式。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2.一堂优质的化学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3.一堂优质的化学课,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没有个性就没创造。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整齐划

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的—堂课是否优秀,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片面”、“偏激”等等。

4.一堂优质的化学课,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

现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目标却是教参或上级规定的,是线性的(即机械的“知识点”,“章节过关”),而且统得过细过死。其实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评价一堂课,要问教师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达到目的没有,而不能用评价者的一把刻度过密的直尺来衡量。

5.一堂优质的化学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

课上得好坏,首先要向学生调查,看孩子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不应“以知识点为本”;应该“眼睛向下”,不应该总是“眼睛向上”;应该是“本色”而不应该是精心排演的“一台戏”。

总之,上好一堂优质的化学课是每个新老师的目标和希望,我现担任高二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因此我得到了很好的锤炼,我认为课堂教学本领的高低才是真正体现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条件。每天在我不断重复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总结了关于一堂好课的成功要素,现在根据实验中学(不同的学生教法会有差异)学生的学习状况,我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一堂优质的化学课的成功要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化学实验与课本知识相融合,注重实验带给学生的兴趣与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课堂上如果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让学生喜爱化学。记得一次去听陈小微老师的公开课,她在讲《Fe2+和Fe3+的性质比较》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们清楚的观察到Fe2+和Fe3+溶液的颜色不同,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接着她又让学生代表上讲台做实验,并让全班学生纠正他们操作中不规范的地方,老师再加以更正,从而实现了很好的课堂互动效果。可以说化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更能让学生热爱化学。

二、考点演练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注重做题带给学生的信心与热情。

俗语说得好:光说不练嘴把式。做题的效率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最有效方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很想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测评,可是学生自身还不具备自我检测能力。因此如果在课堂上,老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灵活地穿插各种高考题型,让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学生的信心会大大地增强,学习的热情也会 不断的提升,因为学生们喜欢在一种拼比的课堂氛围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例如我在讲《溶液的浓度及其配制》时,不断地举出各种关于浓度的易错考点,学生们主动动手练习,并积极回答,我再通过不同的方法讲解知识,这样既促进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也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本节的知识要点,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灵活运用,注重信息化带给学生的好奇与憧憬。

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老师的专业技能素质尤为重要,现在多媒体教学已频繁的在各地区使用,因为它的特殊功能可以使全国教育联系在一起,所有的老师可以相互交流与学习,尤其是新老师在没有教学经验的时候,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各地优秀教师的讲课风格,不懂的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中获得最好的答案,这样对于新老师的知识素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老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才可以在课堂上谈笑风生,应对自如,学生们才会像老师学习,更加热爱知识,热爱祖国的文化,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篇6:怎样上好第一堂化学课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对学校而言,却是“一年之计在于秋”,秋季一开学,学校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学年,新陈代谢已经完成,一批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一拨新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读书,这时,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第一节课,而对学生来说,最盼望的也是第一节课,那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呢?我认为,对于高中化学的第一节课来说,关键的是设计好三个精彩的“亮相”。

一.为自己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

师生见面,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对于自己的亮相一定要精心设计,力图给学生留下一个最深刻的第一印象。

一般来说,教师的亮相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外表,一定要干净利落,显得精神饱满。但仅有外表是不够的,还要把自己最突出的教学优势表现出来,尽量在第一次上课就能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这能为将来的师生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该如何设计下一步的亮相呢?最重要的是分析自己的长处,根据自己的特点“量身定做”。比如,有的老师,尤其是现在刚毕业的年轻老师,英语功底不错,那么,你就可以用英语设计自己的开场白,让学生从佩服你的流利英语开始,对你和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有的老师,擅长绘画,那就可以事先画上一张化学家的头像或者火箭升空、陶瓷写生的作品,从精美的图画开始讲述化学发展的历程从而引入话题;还有的老师,写得一笔好字,那就可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上自己的大名或自己最想与学生分享的一句话,从与学生的交往开始进入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别的特长,也可以就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设计几个引人入胜的实验,把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亮相设计。

有这样一位老师,字写得不怎么样,但电脑水平不错,他就用电脑制作了一个漂亮的课件,带着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了第一节课,精致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丰富的内容都让学生大开眼界,兴致勃勃,他成功地扬长避短,给了学生一个最佳的第一印象,后来再上课的时候,他在写字上的缺陷也被淡化了很多。对他来说,这就是最聪明最精彩的亮相设计了。

二.为高中化学知识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

教师自身的亮相虽然重要,但却不应该是第一节课的重头戏,而仅是一个引子,接下来要完成的,则是为高中化学知识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了。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那么,在第一节课里,教师就要让学生对高中的化学知识有一个大体了解,使他们在心理上做好准备,然后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加速适应过程的完成。

高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分成无机和有机两大块,而无机化学又是以元素周期表为主线来编排的,对于每一主族的元素,又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变化规律等,再穿插一些理论知识,形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网络,那么,要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网络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必须借助一些辅助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课件、录象带、VCD碟等,条件有限的可以自制一些图片和幻灯片等,帮助学生在头脑里构建一幅知识网络图。

这个网络图不宜设计得太复杂,因为学生毕竟还是刚刚从初中升上来的,此时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为主,如果把图设计得太复杂,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反而不可能对高中化学知识有多少了解,这样是费力不讨好的。

在讲解这个化学知识网络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法进行初步的指导,比如: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注意实验现象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灵活记忆;在学习物质的量时,要抓住概念和公式,勤思多练等。避免学生在以后摸索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走太多弯路。

三.为研究性学习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亮点,而且从试点地区近年的高考来看,研究性学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但现在的学生因为小学初中并没有这方面的锻炼,所以,在第一节课里,教师为研究性学习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学习方法,那么,在前一个部分对知识网络的介绍中,就要对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和作为一种学习方法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一点说明。在这一部分里,则可以侧重在以一个课题为例,阐述一下如何对它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可以很小,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下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我们来研究“纸”,那么,可以研究些什么呢?可以查找资料研究纸的种类、用途,可以去调查居民生活中用得最多的纸是哪几种、平均月耗纸量多大,可以去工厂了解造纸原料的来源、成本、原料与纸质的关系,还可以去造纸厂检测污水排放的情况等等,从很多方面来进行研究,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课题,也要运用到很多科目的知识以及各种能力。整个过程,包含查资料、调查、实验、数据分析等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象这样以研究的形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就叫做研究性学习。这样,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就有了最初步的认识。

最后,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就绪言中的相关内容,留一个小的研究性课题,比如,你可以从化学史的角度,让学生去查找“中国化学发展对世界化学发展的影响”的资料,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网络、图书馆等得到需要的资料;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材料”的实物或拍摄“材料“的照片,然后编辑成册,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取证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上一篇:怎样改变孩子内向胆小的性格下一篇:生产线员工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