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课

2024-05-08

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课(精选十篇)

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课 篇1

1.习题要精选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必须控制习题数量,为学生精选习题。所选习题应该既要全面,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又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能体现科学方法和观念的渗透及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习题类型力求多样化, 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开放性习题与探究性习题。这样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增强知识的概括性,防止思维的僵化或知识的固定化,进而增强解题方法的适应性,扩大迁移范围。同时,习题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习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追求习题的偏、难、怪,而要使之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潜在发展水平, 保证不同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习题教学具有针对性,必须对习题进行二次选择即从学生做过的习题中精选教学内容。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是选择内容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批阅学生做过的习题是一种重要方法,从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哪些习题不会做,哪些习题出现了错误,错在何处,等等。有时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和想法是导致学生出错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上课之前针对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解题思路,或许能够找到学生解题出错的真正原因,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展开习题教学奠定基础。另外,有些习题即使是少数学生出错,但如果具有挖掘拓展价值,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则也要作为习题教学的主要内容。

2.有效地讲解习题

精心选择了好的习题,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更是需要教师用心思考的问题。高明的教师常常利用习题教学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知识, 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教育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

讲解习题之前首先要非常熟悉试题的重、难点所在,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搞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做到心中有数,讲解时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 不要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单训练, 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和知识的整体联系上,放在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寻找解题突破口上。

无论用什么方法,讲解习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辨、质疑的时间,某些实验题应该让学生动手探究,从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习题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教师要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矫正学生在审题、理解、推理等方面的失误,培养他们规范作答的好习惯,而那些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的题目, 完全可以不讲, 留待课后个别答疑。从而节约大量学习时间,既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效果。

3.注重习题的导向性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

教师给学生的习题一定要重视基础,要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分析简单化学现象,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常识为出发点,而不是以为难学生为目的、以会出难题为光荣。习题要面向全体,不出偏题、难题、怪题,不出模棱两可、争论较大的边缘题。

4.科 学评价 ,激发内部动机 ,提高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这是新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传统的评价观重结果轻过程,评价的目的是甄别和选拔,习题的正确率高低成了判断学生优劣的量尺,这种评价要么扼杀了学生兴趣,要么只能激发学习的外部动力。建构主义倡导目标自由的评价模式, 这样就避免由某一特定目的产生的偏见。在对学生习题完成情况评价时,要注意对建构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评价,即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少终结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使评价起到激发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5.当堂练习 ,及时讲评

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训练的时间不够, 要尽可能挤出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和训练。学生做题后,思维和心理都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倘能及时讲评,就能取得最佳效果。讲评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讲评不及时,就失去了讲评的意义。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时间做题。

6.让 学生质疑

讲解习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辨、质疑的时间,某些实验题应该让学生动手探究, 从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习题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教师要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矫正学生在审题、理解、推理等方面的失误,培养他们规范作答的好习惯,而那些绝人多数学生都会的题目,完全可以不讲,留待课后个别答疑。从而节约大量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效果。

7.习 题课的设想

要给学生出示每个题目的正确答案; 给学生讲解清楚每个习题命题意图;知识的再现;知识的纵横联系;错误率较高题的错因分析和应对策略;此类习题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提示强调常见“陷阱”;如何挖掘隐含条件;题中渗透的学科思想和方法;规范的解答步骤和书写格式;习题课上教师要注意帮学生“究错”。

8.习题要注重对思维过程的考查

这类习题的特点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层递式的设问等方式,考查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学生答题的过程就好像是其思维轨迹进行探究的过程。

例:多数食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潮湿,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腐败。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Ca O粉末,可使食品保持干燥;现已研究成功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铁粉(包裹在多孔泡沫塑料中),铁粉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用铁粉代替氧化钙粉末的优点是__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习题课 篇2

姜堰市桥头初级中学于仕兵 摘要:试题讲评课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好的习题课能够达到查漏补缺、开阔思路和提升学生能力的效果,上好习题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率培养人材具有决定性意义.其实,试卷讲评课也要象新课一样,把握好课前准备、上课、作业反馈三个环节。

关键词:讲评;构建;思维;反馈;

试题讲评课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好的习题课能够达到查漏补缺、开阔思路和提升学生能力的效果,上好习题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率培养人材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一堂随心所欲的习题课只会令学生昏昏欲睡。如何才能使试卷讲评课达到最佳效果?其实,习题讲评课也要象新课一样,把握好课前准备、上课、作业反馈三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习题讲评课也是一样,课前的准备是必需的,特别是对讲评课教学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课前要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认为应从“阅”“查”“析”“选”等四方面入手。

1、重视“阅“——了解”症结“所在“阅“就是”摸底“,摸清学生掌握知识之底,学习习惯之底,学习方法之底。这是教师掌握第一手可靠资料的最佳途径。”阅“的要求就是要对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做好统计和归类。具体做法是:选择题不但要统计出全班学生集中的错题,还要将每一道错题中学生集中错误的选项记录下来;解答题要”阅“答题步骤和答题习惯。“阅“的质量要高,对错分明,评判规范,不要出现错批、误批现象,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出严谨、严肃、认真的氛围。“阅“的过程关键是了解和收集。

2、仔细“查“——设计”治疗“方案

“查“易错点、马虎点、知识遗忘点、易混点和思考盲点,针对这些”点“来设计出针对学生实际的”治疗“方案。马虎”点“要重锤敲击,知识遗忘”点“应变换角度进行重新记忆,思考盲”点“要设立”支架“让其步入其内,易混”点“要对比强化,明晰其内涵和外延。

3、缜密“析“——构建讲评目标

“析“是分析学生的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失误根源,分析学生做题习惯和态度。根据分析结果要有针对性地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也应同新授课一样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情感价值观方面,要对一些学生进行信心教育。对有进步的学生要适时表扬,给予鼓励,培养学科情感,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知识目标的确立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缜密分析学生的错题,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仔细把脉,确立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4、精心“选“——”滋补调养“

“选“就是挑选题目,任务是精心选好补偿题、反馈题、巩固题。其目的是对学生知识结构进行”滋补“,对学生思维习惯进行”调养“,对学生错误偏差进行”矫治“。通过这些题目让学生收获或吸收更多的营养,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消化的时间。题目选择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错题,要针对学生需要加强的知识点,要针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要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题的量不可过多,要少而精,要有”面“的覆盖,也要有”点“的深化。

二、上课

1、习题课应该应该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想尽可能得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讲更多的习题,但是显然学生并不象老师想象的那样能接受那么多,特别象中差的学生,有时老师讲中等难度的题目时他们就有可能听不懂,这样老师讲再多也是无用功。因此在讲解例题和习题时应该从知识的基本应用题开始,许多老师以为这类题不重要,可以忽略,直接讲解难度更高的例题,这样对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事倍功半,基本应用题是通往更高阶梯的台阶,一定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才能更进一步,因此习题教学一定要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2、帮助学生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总结

这个方法对一些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些学生能力不强,大多不能独自总结典型题目和总结方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是很有帮助的。首先根据学生情况特点,选例题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即通过这些题目,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克服缺点。即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三是拓宽视野,增强适应性。即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提问角度乃至叙述方法的各类题目,使学生课后遇到各类题目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可降低题目的难度,增强解题的自信心。主要从以

下三个方面搜集和整理题目:一是对教材中原有的习题改变提问角度和条件;二是对学生含混不清的问题编一些思考题;三是有的题目尽量和生活中的数学相联系。对于解题方法的总结,我认为虽然一道题有多种解题方法,但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选一种他们易理解并解题过程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更重要。

3、巧用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较长或很长时间,据观察,学生一节课只能集中25----35分钟左右,所以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精心设计成二三个问题并设置一定的情境,加以提问,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讨论。提问时要有所讲究,问得太白,学生不用思考就答了,会养成思维的惰性;问得太深奥,学生一头雾水,捣腾半天还不知道问的是啥,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继续推进,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教师要善于把题目分解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按思维的进程面向全体学生依次提出,分别由不同的学生作答,由问题寻找突破口,依次展开过程分析、规律选用、方程列出、结果讨论等。这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既讲正确,也讲误区,既讲常规方法,也讲技巧捷径。

4、对例题的学习要注意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重要的是及时地点拨,学生重要的是始终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精讲,但对学习易犯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对学生困难的解题思路要及时点拨,对方法技巧要引导学生总结。在习题课上除了分析解题思路外,还要留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一些他的解题思路,再由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过不断地锻炼和积累,学生才能养成较好的思考习惯且掌握一些解题思路。

5、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习题教学

在习题课上,由于课堂特点,既要快速复习数学知识点,又要精选多个习题。所以需要将大量的文字、图形及证明过程板书在黑板上,运用多媒体可以先作好课件,快速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但是教师必须板书的仍要板书,教师同样应该在大黑板上与同学们一起分析,而不能用多媒体一展示就过了,因为学生理解的过程需要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作好笔记。

6、把题目进行延伸,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提炼解题技巧,把思维引向深入。

在解题思路上,无论是顺推还是逆推,它们的每一步推导都不外乎根据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对初中生来说,逆推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应该在习题课时,必须将逆推过程的思路用板书清晰、形象地表示出来。当然,还应该注意适当地使用一些“非常规题”去培养学生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像:有多余已知条件的题型;有多个答案的题型;答案是不确定模糊解的题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材型;根据平时生活积累进行估算的题型;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跨学科结合型的题目等。

7、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点拨、技能培养的方式。

在习题课的教学中,点拨学生思路要及时、恰当、击中要害,让学生矛塞顿开、恍然大悟。培养学生技能的方式常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训练、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训练,类比、联想、猜想、证明的思维训练,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训练,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训练,分析综合思维与创新应用思维训练等。这些方法要在实践中摸索和体会,并适时合理运用。总之,我们乘“教改”春风,在“新理念”指导下,要勇于探索,勤于学习,善于总结和创新,一定能上好习题课,一定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作业反馈

习题讲评课后,可抽检学生的答案订正情况,并要求学生将习题保存好。典型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收集在“错题集”中。然后,教师可以再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作业量要恰当,题目要有启发性,避免使学生陷入题海,穷于应付,这样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教师要精心挑选极具典型与知识技能紧扣的习题,还要注意层次性,例如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去完成,并跟学生说明“选做”题是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于完成“选做”题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获得更大的自信心。常规型的作业应尽量布置得少而精。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布置一些常规型作业之外,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型的作业;

小议如何上好中学化学习题课 篇3

一、重视试卷讲评,确保习题课教学的作用

复习期间,化学教师经常采用月考、模拟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水平。了解前一阶段教与学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于这类考试,学生的“考”只是前奏,考试目的的实现更重要的在于考后的“评”,把试卷上的每一题都当作习题进行讲评,也就是习题课教学。它是考试的延续,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考试的效果甚至总复习的质量。它应具有针对性、主体性、综合性、及时性的特点,要求能达到以下目的:

1.诊断纠错的目的。习题课教学上应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评讲,对学生的错误和混合思维进行纠正,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2.发现与调节的目的。通过试卷的讲评,师生双方均可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改进教法,优化学法指导,学生调整学法,查缺补漏。

3.优化思维方式品质。试卷的讲评时,教师应重点分析命题意图,试题范围的知识点和用何种方法解决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4.规范答题方式。有的学生在解答简答题或计算题时,有的词不达意,有的层次不清,有的冗长繁琐,为了逐步纠正这些现象,试卷讲评时,可选取典型试题,给出完整、简练、规范的表达,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

5.激励振奋的目的。通过试卷的讲评后,使成绩好和“差”的同学达到精神振奋、热情高涨、充满自信的状态。

二、精选习题,进行重点示范讲解

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选好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习题训练,但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这就要求学生的练习要“少而精”,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注重学生思路启迪,提高解题效率

习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解后评析可采取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可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但绝不能将习题的评析变成“就题论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五、加强解题小结,注意学法指导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练习和评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做出小结论,让学生明确或记忆,这样可使学生解题经验集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

六、习题教学中几点注意事项

1.习题要“少而精”。“少而精”的习题是习题教学成功的关键。化学习题类型繁多,学生手中的习题资料也品种不一,如果面面顾及,势必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为此,教师必须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典型的习题组织练习与剖析,从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功效。

2.要启发讨论。练习评析积极启发讨论,这是习题教学成功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练习反馈的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适时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

3.传授方法与培养能力并重。培养能力、传授方法是习题教学的目的。习题教学不能只着眼于解几道习题,而要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应多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通过习题的讲、练、评、议,启迪思路,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总之,正确认识习题教学,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学,不仅能巩固知识,培养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如何上好高中化学习题课 篇4

1.习题课中注重三维目标的渗透

1.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渗透。“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是其他目标得以顺利、有效实现的重要载体。在习题课中, 我们要注重知识的横向归纳与纵向衍生, 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1.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渗透。“过程与方法”就是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 强调在亲自“做科学”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习题课上, 有的时候学生容易犯困, 因为感觉比较单调无趣, 如果注意灵活渗透“过程与方法”目标, 就可以让习题课更生动有趣, 让学生不但掌握知识, 学到方法, 而且提高学习兴趣, 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中,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是:

1.3.1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1.3.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判断。

1.3.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3.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形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

1.3.5热爱家乡 , 热爱祖国 , 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 、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整理和分析习题

习题处理, 是学生得到信息反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且要在上课之前和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

2.1了 解 学 生 哪 些 知识 掌握 得 较 好 , 哪 些 知识 掌握 得 不好。 对学生普遍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典型错误要重点指导纠正, 要舍得花时间和学生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对掌握较好的知识, 课堂上不讲或略讲。这样不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 处理重点的、普遍性错误时,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2了解学生思维的着眼点。适当点拨, 设置思维梯度, 使问题不断得到分解或转化, 做到有的放矢,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让一些具 有独特解 法的学生向全班 同学介绍自己 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由于学生经常能找到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好方法, 因此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而且有利于让全体学生充分体会到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 就会有所收获、取得成功。

2.4把习题归类, 同类型的题目一起处理。学生通过习题实践, 学会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 学会交流与合作等, 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3.注重习题的创新性,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新课标和新教材与原教材和教学大纲相比较, 淡化了概念, 降低了难度, 但相应强化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分析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与健康, 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等成了考试热点。高考试题的导向性是明确的, 老师在选择习题时要符合这种变化趋势, 平时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素材, 设计一些新颖的习题, 有意识地加强练习。

4.精选习题, 提高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思想有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题海战术。教师、家长普遍认为通过大量习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反复刺激、强化, 就能巩固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我们不否认通过大量练习能强化记忆, 提高解题速度, 但是, 这种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重复考察, 教学效果其实不佳。因此,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化学教师无奈地说:“这道题目我们已经在课堂上讲了很多次了, 可怎么学生还是做错了。”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认为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知识是需要学习者不断重组构建和完善的, 需要在具体情境中迁移运用。习题的选择应该注重知识的整体性、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设问表征的科学性,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选择少而精的练习, 节约教和学的时间, 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事半功倍, 何乐而不为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 朝着与客观主义对立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 它区别了人的高级学习和动物的低级学习, 有别于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的观点。因此, 在习题教学中要注意习题的选择, 精简习题数量, 提高习题质量。

5.集思广益, 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选择习题不应由教师独断, 可以考虑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 每周我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有针对性的、容易发生错误的、有趣的习题“投稿”给我, 每次单元练习和单元测试试题, 我都从学生的“投稿”中选择约70%的题量。这样既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 又使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既拓宽出题视野, 又提高习题质量。实践表明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效果特别好。

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教无定法, 必须有法, 多从学生角度出发, 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定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6.有效讲解习题

如何上好化学试卷讲评课 篇5

讲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相对于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课型来说,讲评课程序多,工作量大,往往是薄弱的一环。

如何上好讲评课,本人肤浅认识如下:

一、讲评课前的备课

教师讲评试卷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否则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既浪费时间,又功效甚微。而要针对性地讲解,就必须广泛收集信息,仔细分析试卷。因此,讲评课的备课要完成以下三项工作:

1.准确统计

在认真批改试卷和搜集学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做好统计工作。一是统计每题得分率(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应认真分析错误原因)。二是统计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若是无解题过程的选择题,填空题,还要找学生了解错误的结果是怎么做出来的)

2.归类分析

事实表明,造成学生考试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因素,审题因素,运算因素,对概念,规律的属性理解不清等因素。因此,根据试卷的内容,特点和考试结果,对试卷进行归类分析是必要的。可以按知识点归类,即把试卷中考察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可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用某一解题方法求解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可按典型错误归类:如“关键词理解错误”,“化学模型建立错误”“隐含条件寻找困难或运用不当”等。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错题留下深刻印象,今后注意。

3.制定教案

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制订教学方案:首先明确考纲要求,讲清近年出题趋势,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还要确定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评讲;用什么方法讲,讲到什么程度;确定学生出错关键及思维障碍所在,怎样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错,措施如何。

二、讲评课上“三要”

讲评课是在测试后,利用试卷所提供的信息反馈,从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规律,从而调节师生双方的教与学,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讲评课上:

1.要重视激励

当学生接到试卷后(尤其是大型的模拟考试后)心情十分复杂,多数学生都有后悔,懊恼的表现。如果,此时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这些内容老师平时再三强调过,为什么还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讲评感到厌倦,进而对物理课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一堂好的讲评课,首先应该是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充分肯定成绩,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具体的题)。要注意因人而异。从解题思路,运算过程,运算结果和书写格式上,细心寻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试卷上的“闪光点”,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产生经过努力能取得更好成绩的愿望。

2.要借题发挥

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讲评时对重要题目要进行变化延伸即对原题的条件、过程、设问等延伸拓展后再求解。这样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试卷的功效。在讲解时,可以展现对某题的各种解法,着重分析各种解法的思路,让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优缺点,从中寻找出最佳的方法和一般的规律。

3.要追根寻源

“错在哪儿了?”讲评课中要引导学生搞清自己出错的原因,是概念不清还是审题不清?是用错公式还是运算粗心?是解题表述不规范还是隐含条件的意义不清?是思想不重视还是心理紧张过度?要找准病根以对症下药,以求收到实效。

三、讲评课后的工作

讲评课结束后,还应做好三项工作:

1.布置学生写好考试小结。教师批阅后挑选有代表性的小结在课堂上交流。小结内容包括本次考试的准备情况,答题情况,得分情况,出错的主要原因等等。针对学生的小结教师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制订改进计划,确定可行的目标。

2.要求学生认真订正试卷,并要求写出对题意的理解,解答过程等。教师要及时批阅,同时作好个别辅导和答疑工作。

3.选择有针对性适量的作业,让学生有巩固和练习的机会,同时检验一下“这回”是否真的明白了,若又错了仍需继续找原因。学生的正确概念是在不断地同错误概念进行斗争,不断地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这样上讲评课教师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但反馈给学生的信息多,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上好试卷讲评课

摘要:讲评课是高三化学复习中的重要课型,探索讲评课教学规律,采用有实效、有特色的四步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大有裨益。

关键词:化学;讲评课;四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4-0023-02

高三复习中,周练、月考、模拟考试不下几十次,因此,每次测试后的讲评课在复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讲评课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内化知识、提高学科素质。根据实践,我认为最优化的讲评课以四步教学法为好,即统计数据,归纳错因——错例分析,学生纠错——变式训练,拓展提高——师生反思整理。现分述如下:

一、统计数据,归纳错因

化学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是选择题,卷Ⅱ是非选择题。我们一般对卷Ⅰ采取机读方式进行评阅,这样对卷Ⅰ各题的正答率和每一选项的错答率计算机都能快捷地生成数据。卷Ⅱ采取手工阅卷方式,在时间不充裕又需及时讲评的情况下,我们没有精力对卷Ⅱ设计若干采分点进行统计,实践中常常是由各题阅卷老师给出重要失分点、错误类型即可,这样任课教师就可以对全卷有准确的了解。课上,任课教师首先要对班级成绩进行分析评价。对卷Ⅰ中正答率低于80%的试题和卷Ⅱ的重要失分点结合本班具体情况进行错因归纳。以2007年张家口市高中毕业班化学教学质量检测卷的分析为例,从答卷和数据统计中不难看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知识记忆不牢、理解不透;二是思维缺失、分析问题的能力薄弱,重要解题方法掌握不到位;三是审题不清,对题给信息不能正确捕捉;四是表达能力欠缺,化学用语的使用缺乏规范意识。针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在黑板或PPT幻灯片上明确出示,同时要针对不同错因,利用黑板或PPT幻灯片指出整改措施。

二、错例分析,学生纠错

如果说统计数据和归纳错因属于找出问题,那么,典型错例分析和学生纠错当属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是加深理解、形成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关键。在错例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好题给信息,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帮助学生从表象中分析出设问的指向,找出解题方法,比较出最佳解法,规范作答,仔细纠错。2007年张家口市高中毕业班化学教学质量检测卷卷Ⅰ第15题的正答率只有15.5%,卷Ⅱ21题得分率35.3%,因此针对这两道题教师必须挖掘错误成因,找出学生在知识点理解上的缺漏。现以这两道题为例具体说明。

卷Ⅰ第15题: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1molCu(OH)2后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值。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0.1molB.0.2molC.0.3molD.0.4mol

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D,错答B率高达67.5%。分析错因不难得出,多数学生理解了电解硫酸铜溶液这一反应,即

2CuSO4+2H2O=2Cu+2H2SO4+O2↑,这一过程相当于0.1molCuSO4消耗0.1molH2O生成0.lmolCu和0.lmolH2SO4。我们常做的练习是若加入0.lmolCuO或CuCO3即恢复原状态,也就是又生成了0.lmolCuSO4和0.lmolH2O,当然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值。但本题加入的却是0.1mol

Cu(OH)2。Cu(OH)2与H2SO4反应后,在补充0.1molCuSO4的同时,却补充了0.2molH2O,比加入0.1molCuO或CuCO3反应后多出0.1molH2O,对于这一差别,学生没有认识到,更没有意识到多出的0.1molH2O是源于溶液中电解消耗掉的溶剂。因此,错选B是必然的。这一错误的产生完全是受思维定势影响,忽略了题给信息造成的,所以,在第二步分析错因、学生纠错和第三步变式训练及拓展提高中就要针对这两种情况,通过比较让学生主动纠错,内化提高。再如卷Ⅱ第21题:

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关系:

① c(Cl-)>c(NH4+)>c(H+)>c(OH-)

② c(Cl-)>c(NH4+)>c(OH-)>c(H+)

③ c(NH4+)>c(Cl-)>c(OH-)>c(H+)

④ c(Cl-)>c(H+)>c(NH4+)>c(OH-)

填写下列空白(已知氨水的电离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

(1)若溶液中只溶解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 _____,上述四种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2)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___________c(NH3·H2O)(填“大于”、“小于”“等于”)

(3)若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述关系中④是正确的,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错答率高的是(3)(4)两问,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深刻理解电解质溶液中的基本理论,从而造成分析问题能力上的欠缺。因此,在第二步中就要有的放矢,进行电解质溶液理论上的分析、规律上的总结。比如:本题溶液中四种离子浓度的比较,涉及了强电解质的电离大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多步电离或水解大于一步电离或水解、显性(酸性或碱性)大于隐性(碱性或酸性)三个规律,同时,还要以分析CH3COONa和Na2CO3溶液为铺垫,结合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全面给出设问的多种可能,让学生思考作答。分析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听课讨论的反应,可点拨完成的就不要越俎代庖,不要让学生直面答案,一定要把学生的探究学习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主动构建完整的思维模式,形成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主动纠错的目的。学生纠错的同时,教师必须巡回检查,掌握不同程度学生纠错的完成情况,帮助他们减轻认知负荷,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久的学习兴趣,提高纠错效率。

三、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分析错例进而纠错并不是终极目的,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才是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讲解规律方法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挖掘错答率偏高题目的构成要素,认真分析当这些要素发生变化时,试题的指向性、开放程度、难易程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加深或扩展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提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以卷Ⅱ第21题为例,我们可以改变试题情境,通过物质的量的变化,依托实验进行变式训练:

向0.1mol/L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氨水,直至氨水过量,请分析上述实验过程中(1)所发生的反应(2)溶液的成分(3)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及pH值的变化。

学生通过思考及小组讨论后,做出以下答案:

通过以上九种情况的设问,多层次地对考查内容进行了扩展。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往往忽略了2、3、5、8这四种情况下溶质组成和离子浓度的变化,教师点拨后,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便于构建解答电解质溶液可能的各种试题的思维模式,这样就达到了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师生反思整理

这一步的作用不可小觑,一定要给学生留时间,让他们在错题本上对错题进行记录整理,更重要的是对变式训练中涉及到的相关练习及解题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总结,这样做既起到了警示作用,又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内化了知识和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师生讨论、辨析、总结,进而反思整理。另外,在反思整理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指出学生因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强造成失分这一人为因素,它是走出考场后最为遗憾的事情。就是说题目看着都懂,似乎都会,但最终的回答要么不正确要么不清楚或者是干脆看错题了,这往往是令人追悔莫及的事情。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小事,会就行了,粗心大意以后留心就是了,表述不完整以后注意就是了,表述不规范以后改正就行了。教师必须扭转这些错误认识。必须让学生在反思中清楚高考的要求并不是看你头脑会不会,而是评阅卷面上答的对不对;必须要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培养训练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以上是对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的一点见解,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讲评课的板书一定要有别于习题课板书,要体现抓住错因,以生为本的特点。创新性的板书设计是一堂讲评课的点睛之笔,同时也为课的圆满结束画上了句号。

【责任编辑张桂英】 对高三化学习题讲评课的探讨

金信高1, 黄剑南2(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江苏 张家港 215626)

化学习题讲评课,是高三化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习题讲评,能达到巩固基础、把握规律、弥补知识缺漏、弄清模糊概念、纠正错误观点、丰富解题方法、提高应试能力与技巧等教学目的。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讲评课,甚至比多做几份试卷或练习的效果要好。但也有不少教师由于受自身知识、解题思路及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功底的影响,常常在讲评上存在一些不足或陷入某些误区,使教学目标的落实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才能上好高三化学习题讲评课,是每位高中化学教师都必须潜心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下面本人就此仅作几点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1.课前认真完成准备工作

课前认真完成一些准备工作,这是上好习题讲评课的前提。否则,很容易导致错、乱及挂黑板的现象。

1.1 认真批改和统计。教师只有经过认真地批改和统计,才能明确自已在课上究竟要讲评哪些内容,才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能否认真批改和统计,很能反映出一名教师的工作态度如何。目前大多数化学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但难免还有少数教师批是批了,却不够认真;或者只作批改不作统计;或是由于备课任务繁重导致作业课前来不及批改,等到讲后再批。

1.2 认真分析错题。根据习题批改的反馈结果,认真分析错题。教师首先应对错题、错因作认真分析,要分析出哪些是共同性错误,哪些是个别性错误;哪些属于典型性错误,哪些属于一般性错误;哪些归为知识型错误,哪些归为能力型错误。其次还要认真地进行学情分析,弄清学生不懂、疑惑及思维阻碍处,明确学生该需要怎样的帮助等。

1.3 认真编写教案。教师应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编写好教案。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好这样几点:

1.3.1 哪些要详讲,哪些应略讲;哪些可以不讲,哪些需补充讲?

1.3.2 分别需要采取何种讲评方式?

1.3.3 该采取怎样的教学顺序?

1.3.4 如何营造课堂气氛?

1.3.5 师生应如何互动?

1.3.6 需要哪些教学资源?

1.3.7 课后如何补练以消化、巩固?

2.课上合理运用讲评策略

课上合理运用一些讲评策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2.1 抓住重点,分清详略。笔误型错误,学生自已订正;概念原理型错误,师生共同分析比较;能力型错误,教师重在点拨。另外,一般性题目讲清知识点;难题及重点题目讲清思路,讲深讲透;典型题目借题发挥,广开思路,使之举一反三。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

2.2 错题归类,有序讲评。先按知识点或题型将错因归类,然后再按一定次序讲评。这样不但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有利于学生突破问题症结、掌握其实质或规律。忌不加整理,逐题讲评。

2.3 多解多挂,拓展延伸。习题讲评不可就题论题,方法单一,而应一题多解,一题多挂。把相关知识点和相关问题向纵深拓展延伸,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这样的讲评方式,不但能够达到解一题知多法,连一片会一类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联系、对比、评价的学习能力。

2.4 巧改题目,变式练习。讲评一道题目,不仅仅限于讲清本题的解法和答案,还要善于将题目加以变通,促进变式练习。通过改变题目的某一条件、数据或问题角度,促使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还增强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2.5 整合资源,优化教学。讲评习题,决不能手懒、怕麻烦,不能只凭一张嘴巴和一支粉笔,而应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地选择利用,以优化教学。如一些比较抽象的空间构型问题,可结合挂图、模型讲解;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可配合演示实验讲解;一些不适合演示的实验(如毒性较大,现象不明显等),可借用多媒体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且印象深刻。

2.6 剖析过程,暴露错误。教师的讲解重点,不是放在正确的结论上,而是放在如何得到正确结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回答:题目直接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还能挖掘出哪些隐含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本题涉及哪些化学反应或原理?要怎样解题?为何这样解?为何想到这样解?当学生的方法和思路与教师的既定方法和思路不一致或相悖时,教师不应作“刹车”处理,改由其他学生作答;恰恰相反,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便于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和问题症结所在,利于把问题讲到学生的心坎上,同时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读题、审题、析题、解题的方法、能力及习惯。

2.7 强调细节,规范答题。每次考试下来,都有不少学生在一些细节及答题规范性方面失分较多。如审题时,不看准是“少量”还是“过量”,不看清“=”还是“”,不辨明是“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不弄懂是“结构简式”还是“电子式”或者“空间构型”等;答题时,不重视答题格式,不注意有效数字或小数点位数的要求,写酯化方程式常漏掉“水分子”等。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道道都失分”,所以讲评时,应指出易丢分的细节、纠正不规范的答题形式,促使学生平时就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2.8 集体参与,师生互动。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台上讲得激情四射,吐沫飞溅;而学生在台下却表现得似一盘散沙,各做各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把课堂当成自己一个人的舞台,没有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因此习题讲评,教师决不能一讲到底,唱独角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级性,使之集体参与;要使台上台下融成一体,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并在各种形式的互动中产生师生心理上的共鸣。

2.9 讲评结合,激励为先。平时有不少教师认为:一堂课就45分钟,课上如果让学生活动得较多,教学内容就来不及完成。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势必造成:重讲解轻评价,重知识方法的传授轻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上课提不起兴趣,其效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所以教师应讲、评结合,激励为先。而且应把更多的讲、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同时应注意对学生激其情、励其志,使其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课后切实落实补救措施

课后落实好一些补救措施,这是消化、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3.1 落实对错题的订正和好题的整理。一些学生往往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题目“听是听得懂,做却做不出”。对此可以让学生准备两种笔记本,一本“错题集”,一本“好题集”。勿必要让学生订正好错题、整理出好题,并认真写明错因;对订正本教师应及时批改,必要时需要个别面批。这样,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对相关知识和问题的消化、巩固。

3.2 落实对薄弱环节的滚动练习。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即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和问题,教师应变换角度,再选、改、编一些类似题目,并有计划地把这些题目投入到滚动练习中。当然,对一些典型题目,也可以以原题再现的形式出现。通过不断地滚动练习,使学生能够突破这些薄弱环节,并进一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3.3 落实对个别学生的课外辅导。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存在差异性,课堂上不可能每个学生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所以,一方面教师有必要做好课外辅导工作,以帮助他们及时彻底地弄懂课上遗留的问题。辅导要关注中下生,减少掉队生,拔高尖子生;另一方面平时还应当鼓励更多的学生担当课外辅导员,以促进全体同学互助互学,共同提高。因为往往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高三化学习题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作者:程玲课 教育科研来源:(西机中学陕西岐山722405)

摘要:化学习题讲评课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习题讲评课采用紧扣课本、突出重点、讲思路、讲审题、讲规律、讲技巧、讲多解、讲书写规范及讲《考纲》要求等教学策略,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词:习题 讲评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化学习题讲评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好讲评课是提高化学复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高三教学实践,谈谈习题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一、讲重点,突出针对性

教师通过对试卷的批改和对学生答卷的透彻分析,找准学生在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或缺陷。归纳出学生存在的共性的问题,认真设计评讲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加强讲评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否则讲评便失去了意义。

二、讲双基,着眼课本

高考大纲明确指出,高考试题高于课本、但源于课本。试题考双基,考能力,对题目中涉及的基础知识,要告诉学生在课本中的位置。要把知识点相连成线,然后由线到面,带动一片,使学生最终把握整体网络知识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概念性的错误,在讲评时需将与此概念有关的知识都要引出来,使学生吃透知识要领,融会贯通,而不能就题论题。

三、讲审题,把握隐含条件

审题是解答题的关键和前提。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错误,很多都是由于审题不清造成的,对题目中起限制作用的条件和一些隐含的条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某无色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该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l-, Mg2+ , NO3-,K+ B.NH4+ , Cl-, Na+ ,Ba2+ C.SO42-, Cl-, CO32-, Na+ D.HCO3-, K+ ,NO3-, SO42-该无色溶液能与铝反应产生氢气,说明该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不少同学选了D,忽略了在酸性条件下,NO3-,H+ 和铝反应不能产生氢气.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要求学生在答题之前,必须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求解要求等全面内容逐字看清楚方可作答,对于有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不可掉以轻心,要特别注意挖掘题目中所包含的知识内涵。

四、讲思路,理清思维过程

有很多学生感到难的题目都是因为突破口不明显,学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过程中,一定要把思路讲清楚,不要一味追求题目的答案。要讲清教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弄清学生是怎样想的,要舍得在思维过程上花时间,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做题的基础上,善于总结思路和突破口。

例: amolCu与含bmol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A.(b-2a)mol

B.0.25bmol

C.2a/3 mol

D.2amol 因为是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Cu(NO3)2,以此为突破口,得出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铜离子的2倍,不管氮元素被还原到什么程度,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都等于(b-2a)mol

答案:

A

五、讲规律,教会总结归纳方法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将类似的习题或有关联的知识总结归纳,得出规律。例如烃燃烧的规律,盐类的水解规律,盐溶液电解的规律。pH不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混合溶液pH计算的规律等。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会给解题带来很多方便。例: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水,能使溶液完全恢复到电解质前浓度的是()

A.AgNO3

B.Na2SO4

C.CuCl2

D.NaCl 电解该物质的溶液相当于电解水时才符合题意,根据电解规律,电解活泼金属对应的含氧酸盐,含氧酸时,往往实质上是电解水。答案: B

六、讲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大多数化学试题的解答都有技巧可循,常用的方法如守恒法、差量法、平均值法、讨论法、特殊值法等。教师应结合所讲评的试题做重点介绍,以提高解题效率,节省时间。一些特殊技巧题应重点讲解,另外还应该鼓励学生用更新更快的方法解题。

例: 38.4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ml(标准状况)气体,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x10-3 mol

B.1.6x10-6 mol

C.2.2x10-3 mol

D.2.4x10-3 mol 初看题目,应考虑铜先与浓硝酸反应,浓硝酸变稀后,又与稀硝酸反应两个过程。此题可以通过极端求值,比较分析得出结果,但过程较复杂。如果纵观全局,整体分析,把握解题技巧,此题便会迎刃而解。

n(HNO3)= n(作酸用HNO3)+ n(作氧化剂用HNO3)

= 2n[Cu(NO3)2] + n(NO2)+ n(NO)

= 2n(Cu)+ n(气体)

= 2 x 38.4 x 10-3g/64g/mol + 22.4 x 10-3L/22.4L/mol

= 2.2x10-3mol 答案: C 七.讲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是指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析同一道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 NO2、NH3、NO的混合气体26.88L,通过稀硫酸后质量增加45.75g,气体体积缩小为2.24L,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木条不复燃,原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为(体积数据均为标准状况数据)

()A.5.8

B.11.6

C.40.6

D.46.5 解法一: 设NO2和NH3分别为x mol和y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 2NH3 + H2SO4 =(NH4)2SO4 3NO2 +H2O =2HNO3 + NO 17g/mol y mol + 36g/mol x mol=45.75g

(1)x/3 mol 22.4L/mol

+ 26.88L-(x mol + y mol)22.4L/mol=2.24L

(2)建立(1)(2)两个方程,求得 x 和y的值。由此,可得出混合气体中三种成分的物质的量,再由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的计算公式求出结果。答案:

C 这一解法是判断、推理过程中的常规思维方法,从已知条件开始,按部就班推理和计算,最后得出结果再选择答案。

解法二:因为木条不复燃,所以2.24L气体全为NO,再由气体质量守恒可知,其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为:

(47.75g+0.1 mol 30g/mol)/ 26.88L 22.4L mol=40.6g/mol

答案:

C

这一解法与第一种解法的不同点,在于机智地应用了质量守恒定律,简化了求相对平均分子质量的方法,提高了解题速度,显示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解法三:因为三种气体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者为46(NO2),最小者为17(NH3),所以 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为:17<M平<46,答案: C 这种解题方法灵活机智,别具一格,而不是沿用惯例,硬搬定律,死套公式。多题一解是指对同一类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例:写出SO2通入到氯水、溴水、碘水中的离子方程式。

SO2具有还原性,氯水、溴水、碘水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SO2被氧化成SO42-,氯、溴、碘被还原成负一价的阴离子(X-)。以上三个反应可用一个通式表示: SO2 + X2 + 2H2O = 4H+ + SO42-+ 2X-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八、讲规范,教师处处做出示范

有些学生化学基础不差,考试时往往得不到高分,究其原因就是解题不规范造成的。教师应通过习题讲评要求学生做到:思维方法要规范,语言表达、方程式的书写、单位的使用要规范,解题格式要规范,解题步骤要完整。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做出示范。

九、讲《考纲》,减少复习盲目性

教师对于讲评的试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向学生讲清《考纲》是怎样要求的,与相关知识的联系,这个知识点从另外的角度出题还有什么题型,过去做的那些题是考这个知识点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

总之,习题讲评要从培养学生能力上着眼,在知识的整体性上把握。通过习题讲评应使化学知识系统、条理,进而形成网络。这样才能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

高中新课程实施教学中,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讲评课

做题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掌握解题技巧和提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做题以后的习题讲评,是学生得到信息反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上好化学习题讲评课,不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掌握化学概念,熟练地掌握化学有关规律,完整地掌握化学知识结构,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教学中,如何上好习题讲评课,下面就笔者的一孔之见,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及时讲评,增强讲评的时效性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教学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课堂比以前活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课时偏紧,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训练的时间就明显不够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尽可能挤出课时和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和训练。学生做题后,都迫切希望知道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此时,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都处于一个非常兴奋的状态,及时讲评,从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就能取得最佳讲评效果。反之,如果不及时讲评,学生的迫切心情淡化了,兴奋状态就会渐渐被抑制,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从而影响到今后学习效率的提高,再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头脑中的解题思路日趋模糊,讲评效果也就会大大降低。讲评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得到信息反馈,讲评不及时,就失去了讲评的意义。

二、精心准备,增强讲评的针对性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山东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大家普遍认为,这套教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精美的印刷排版和丰富多彩的栏目设计等,的确让人们一致称道。但我们教师也有些担心和困惑,教材在某些内容的编排上知识重点不够明确,导致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学得固然开心;但是知识点淡化和知识难度明显降低的同时,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却更高了,使得新教材与学生能力之间的落差更大了,学生做题感到很“痛苦”,做题的质量显然大大降低了。所以,在习题课讲评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一是每道习题都要亲自动手做一遍;二是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做好统计,对各题的错误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特别是较多数的学生普遍性出错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能使学生通过讲评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今后不再重蹈覆辙;四是要注意帮助学生一起归纳解题方法。这些工作做到位了,讲评的针对性就增强了。

三、重点突出,增强讲评的实效性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课时偏紧,习题课课时更是有限,在习题讲评中,我们同样希望能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习题讲评如果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每一道习题都详细讲解,分析解题思路,这样既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这样不但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会使学生会产生心理疲劳,讲到重点的、普遍性的错误时,也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致于有的习题学生一做再做,一讲再讲,一考再考,到最后学生还是出现同样的错误。

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 篇6

关键词:基础知识;培养习惯;精选习题;教师主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80-01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它是巩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重要环节,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素养. 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等5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复习。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答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二、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联系实际自编习题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意一题多解启迪发散思维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三、习题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非常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一是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的生搬硬套现象进行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笔者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10000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二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指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 篇7

一、课前准备, 精选习题

在教学过程中, 习题能否充分发挥出深化与活化、反馈与补偿、巩固与提高的整体功能, 恰当地选择习题是至关重要的。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习题应富于实践性、针对性、探讨性。实践性是指要沟通物理习题与生产、生活、科研、实验中的物理现象间的联系, 要使学生建立习题与物理现象的直觉联系。物理是一门应用学科, 回归生活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一种亲切感, 进而使学生更加喜欢物理, 学好物理。教师出示的题目要精选精编, 并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灵活性。既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导的作用, 又要便于从情境、设问、立意等方面作出多种变化, 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和方法有更深层的理解。题目若能用实验做出来或与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安排实验演示或实际动手操作, 增强直观程度, 则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一题多说, 培养能力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学生才能成为知识的主人。因此, 在习题课教学中, 把题目分解成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 按照思维进程, 依次提出, 分别由不同的学生作答, 通过审题寻找突破口, 依次展开过程分析、规律选用、方程列出、结果讨论等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注重学生的“说题能力” (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 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我常采用学生讲、大家议, 师指导、生总结的方法, 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难关, 使学生由一个问题入手, 从听懂到自己做出来, 再到讲给大家听, 通过具体分析、实际讲解、集体议论等等, 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一题多变, 举一反三

在习题课中, 对某一习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修改变化, 则会引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题目, 有利于形成多变导向, 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通过一个小小的改变, 使一道题焕然一新, 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积极地进行发散思考, 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范围, 又扩大了他们的物理知识储备。

另外, 适当地使用一些“非常规题”来培养学生非常规的思维方式, 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如:有多余已知条件的题型;有多个答案的题型;答案不确定模糊解的题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的题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根据平时生活积累进行估算的题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型;跨学科结合型题目等。

摘要:物理习题课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 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因此, 上好物理习题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课

参考文献

[1]周玉龙.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习题课.品牌教育, 2010 (11) .

[2]蒯超英.学习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 篇8

一、根据课型设计习题课

1.新授课习题课

在数学课堂中, 可以说进行课堂练习是每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课堂, 虽然所讲内容难度较低, 但是学生的出错率却很高, 像有理数的运算、实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这些部分, 通过调研发现, 虽然这些内容就是学生根据法则或公式进行运算, 但是学生在上黑板演示时, 答错率很高, 出错率都在一半以上.新授课的课后练习与章节练习还是有区别的, 不管所讲内容简单还是复杂, 对于学生而言, 都是新接受的知识, 就是按照条条框框去做, 毕竟不是很熟悉, 建议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需要教师把概念、公式讲解透彻, 和学生一起熟练记忆,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深刻, 多给学生演示, 学生做题才不会花样百出.

2.复习课习题课

在调研中发现, “勾股定理”的习题课上,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选习题全是综合性的应用题, 每一道题都需要点拨, 一节课下来, 不仅准备的习题没有讲完, 还把学生误导为勾股定理都是以应用题的形式给出, 所以教师应适当增加综合性习题, 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选题绝不能和中考大纲脱节.在一阶段学完之后要上习题课, 由于学过的知识点较多, 很多学生已经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有点模糊, 教师应先和学生一起捋顺知识点, 梳理知识脉络, 让学生回顾这部分知识, 一些概念、公式和法则需要学生重点掌握记忆, 然后再考虑由浅入深地进行例题、习题练习.建议学校在习题课中能集体备课, 这样, 即使教师在习题设计中没有自己的闪光点, 也不会太离谱, 出一些偏激、低效的习题让学生练习.

二、引导要到位

1.教师不能独揽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 要上好一节习题课, 教师不能自己独揽课堂大权, 应对自己的“权利”适当下放, 如果习题课上教师把习题逐步讲解, 不给学生任何考虑的时间, 那么学生的收获并不大, 学生看起来都在听, 但是到底有没有听进去, 听进去多少, 都无法判断.一节课下来, 看起来什么都会了, 最后做题却是错误百出.建议教师在习题课堂上注重引导, 对一些题目需要“点到”, 在讲解习题时, 在问题的关键处要让学生动脑筋思考, 同时, 要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地想象, 特别是要鼓励学困生积极思考, 哪怕是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也是可喜的.

2.习题课不是自习课

在很多习题课中, 教师本着多练的思想, 一节课基本不讲什么内容, 都是学生在练习, 包括本节课的例题, 很多学生都有机会上黑板做题, 课堂气氛确实活跃,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 学生上黑板做题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出错率很高.习题课不是自习课, 需要学生练习, 但是更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对于基本的简单的习题, 或者是教师刚刚讲过的例题, 可以出一些题目, 考查学生是否学会, 让学生自己练习, 由学生公布答案, 观察全班学生对每一道题的答对率.对于综合性较强的习题, 需要教师适当点拨, 学生先思考, 再做练习.对于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 一定要及时纠正.

三、选题要典型

1.选题要有针对性

在习题课中, 对于学生的一些练习题, 教师应不局限于课本中的随堂练习, 还可以根据例题及作业题中出现的类型添加一些典型题目, 注重教学小结, 克服选题的随意性.在习题课的讲解中, 选取习题要高效, 首先就是不能重复.

2.习题不要太难

透彻剖析综合题, 克服选题的偏难性.平时的习题课, 题目的综合性不应太强, 由于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接触的时间不长, 个别学生尚未完全理解和掌握, 如果题目信息量过大, 学生的思维会跟不上, 反而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一般应采取“分步设问”的方式分解难度, 让学生由浅入深, 领略成功的喜悦, 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习题课来讲, 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 可以有层次性、针对性和综合性, 但是不要选取太难的习题让学生练习, 通过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倡导数学的综合性、应用性, 并没有太偏太难的试题出现, 我们在课堂上可适当选题, 克服难题、偏题.

习题是数学的心脏.要上好一堂高效的习题课并非人人都能达到, 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己, 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 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用心地选题, 启发引导学生,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志明.当好配角精心组织习题课[J].人民教育, 2007 (10) .

[2]栗书香.改变数学习题教学,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6) .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 篇9

一、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典型性且具有一定的梯度

第一, 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 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故要达成高效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相关习题时, 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考查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 选材要注意照顾全体学生, 但对于学生普遍有缺陷的、常犯的错误则要适当反复及强化, 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二, 习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教师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习题的选择, 过分简单的习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 思维活动未得到充分的展开, 缺乏其应有的激励作用;难度过大的习题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感, 长此以往, 将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所以, 习题的选择要把握好“度”。

第四, 习题选择要有一定的梯度。习题的配备要有阶梯性。要注意题型的划分, 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 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 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级与级之间的“缓冲”习题, 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 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 利于学生“步步登高”, 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适当安排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应用型习题, 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习题的安排, 既要体现知识与方法, 也要体现能力培养与积极性调动。

二、结合实际, 另辟蹊径, 自编例题, 重视“开放”与“拓展”

教材中的例题大都是“条件完备, 结论明确”的封闭题型, 若能在教学的同时对条件或结论加以“开放”与“拓展”, 改编为探索, 方案设计, 阅读理解等类题目, 则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可强化学生对例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例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的例2:有一池塘, 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 可以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 连接AC并延长到D, 使CD=CA, 连结BC并延长到E, 使CE=CB, 连结DE, 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 为什么?

改为1:连接AC、BC, 延长AC到D, 使CD=CB, 延长BC到E, 使CE=CA, 连结DE, 那么量出DE的长与A、B的距离相等吗?说明理由。

改为2:小月、小丽两同学分别住在一池塘两端A、B处, 她俩想知道两家之间的距离, 但无测量工具, 只知道每人自己每步的距离, 请你帮助小月、小丽设计一种方案, 并说明你的理由。

这样使问题得以深化和开放, 诱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和热情, 思维得以激活, 在操作、思考、交流中, 加深了对边角边全等判定的认识, 渗透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提炼解题技巧

对初中生来说, 逆推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最基本的解题方法, 应该在习题课时, 必须将逆推过程的思路用板书清晰、形象地表示出来。例如:在讲解《完全平方公式》一课时, 学习了P154、P155的例4、例5之后, 为了深化了对完全平方公式及公式变形的理解, 我做了如下变形训练:变式一: (a-b) 2=11, a2+b2=8, 求ab的值。变式二: (a+b) 2=6, ab=3, 求a2+b2的值。变式三: (a+b) 2=5, (a-b) 2=10, 求ab的值。变式四: (a+b) 2=12, ab=6, 求 (a-b) 2的值。运用变式教学, 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可以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教师通过不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思维, 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讲解时, 基于教材, 但又宽于教材、高于教材, 使知识延伸。

此外, 上好数学习题课, 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 发挥教师主体的能动性, 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形多, 学生容易感到疲劳, 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 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 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 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 创造条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

第二, 以错示警, 深化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和运用。在习题课的教学实践中, 经常会遇到学生对概念的内涵, 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公式的适用范围不能正确和深刻理解的情况。复习时应通过“示错”来巩固知识, 使学生真正认识所学知识的本质, 从而达到进一步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例题:在一面靠墙的空地上用长为24米的篱笆, 围成中间隔有两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 设花圃的宽AB为x米, 面积为y平方米。 (1) 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 若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8米, 则x取何值时所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 最大值是多少?此题型求解二次函数关系式问题不大, 难点在于学生能否把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和实际问题有机联系起来。 (2) 的错解是:当x=3米时, y=36平方米。

∵0<24-4x≤8, ∴4≤x<6, 当x=3时, 不满足自变量取值范围。

∴当x=4时, y=32.

本问题能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既复习基础知识, 又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从而明确心理定势会阻碍思维的发展, 知道解题时要多层面、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 尤其要注意得到的解必须符合实际情况。

第三, 以境串型, 触类旁通, 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 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 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 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 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以境串型就是把相同类型的问题, 尤其是实际应用类问题串联在一起, 并归纳出相应的数学模型, 提高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例题:小刚家准备安装照明灯, 他了解到某种品牌的一盏40瓦白炽灯的售价为1.5元, 一盏8瓦节能灯的售价为22.38元, 这两种功率的灯发光效果相当。假定电价为0.53元/度, 设照明时间为 (小时) , 使用一盏白炽灯和一盏节能灯的费用分别为y1 (元) 和y2 (元) 。

(1) 分别求出y1, y2与照明时间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 若一盏白炽灯的使用寿命为2000小时, 一盏节能灯的使用寿命为6000小时,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以6000小时计算, 使用哪种照明灯省钱?省多少钱?

第四,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 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 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 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在教学中, 可根据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 引导学生亲手操作, 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用数学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 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达到培养学生用的能力的目的。

第五, 在教学中, 还应当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 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 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韧不跋, 刻苦钻研, 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总之,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 就一定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摘要:如何提高数学习题课教学实效, 笔者从习题选择、自编例题、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提炼解题技巧、习题课教学注意事项等方面, 进行分析阐述, 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看法与做法, 以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和运用知识能力, 提高习题课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习题课,数学教学,学生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课 篇10

一、对习题课的认识

(一) 习题课的概念

习题课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 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以讲解练习题为主的一种课型。它是巩固基础知识、深入理解概念、进一步掌握基本规律的环节, 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飞跃的主要途径。

(二) 习题课分类

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钟善基先生把中学数学习题按其作用分为如下七类:

1.单纯为使学生明确与巩固新学到的本质属性和命题中的条件、结论的题目。

2.单纯为使学生熟悉新学到的公式、法则、作图法的使用对象和适用条件以及运用技能的题目。

这两类题目就是在课本中以“练习”为标题的习题。这类题为数不多, 却是最简单、最基本的题, 一般在讲解新知后立即就可使用, 并且由于简单而适宜于口答。

3.单纯为使学生运用新学到的概念、命题以及公式的论证题。

这类题既有对知识明确、巩固的作用, 又有初步体会新知识的用途, 并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的作用。这类题在课本中为数也不多, 通常包含在“习题”中。

4.新旧知识结合运用的论证题。

5.新旧知识结合运用的计算题和作图题。

课本中的“习题”主要是这两类题, 为数众多。

6.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解答的题目。

课本中这类题为数较少, 主要包含在以“复习题”为标题的习题中, 但应作相应的补充, 因为学生解这类题对于掌握知识和技能以及提高各项能力, 都有较大的作用。

7.为后继的新课教学做准备的题。这类题散见于课本的“习题”中, 且为数较少。

这样, 从广义上来说, 每堂课都有习题的成分, 习题课的内容将占到课时的三分之二还多。但不管是哪一类的习题, 在学习的时候都有很多共性的东西。

(三) 习题课的意义

习题课在数学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 并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习题课能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使理论完整化、具体化。习题课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等技能和能力。由此也可看出学生的解题过程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活动过程,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 习题课的现状

设计上:

1.面面俱到——做遍天下无敌手。

这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教师给学生留了成千上万道题目, 把学生的头脑弄得像仓库。学生遇到一个题目, 不是进行合理的思考, 第一反应是想“这个题目我做过没有?”。有一次, 一节公开课出错了一道题, 少打了一个条件, 结果老师的反应也是一样。这说明我们训练达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快速反应, 而不是快速思考。

2.无序罗列——放到篮子里就是菜。

应该说这类教师能跳到题海中, 但是只把一些毫无联系的好题搜罗来, 其目的是让学生见多识广, 但对学生而言, 没有联系的题目很难在头脑中建构, 所以自然是看会了方法, 学不到思考问题的策略。

3.低级模仿——熟能生巧。

有时比较隐性, 在很多的教学案上, 甚至在公开课的教学中, 我们的教育思想是为学生铺好向上的每一个台阶, 但值得商榷的是:台阶的高度多大为合适, 如果仅仅停留在对例题的模仿上, 意义有多大?

实施上:

1.质疑、反馈、矫正缺失。

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道题我讲了n遍了!要不就是考试时拿到卷子看完后如释负重地说:类型题我都讲了, 会不会我就不管了;甚至有的教师讲到了考试原题时, 非常自豪, 但等成绩出来后, 发现答对的学生仍寥寥无几。即使这样, 教师还是乐此不疲的欲罢不能。我们的目标是只管讲遍, 认为质疑、反馈耽误时间, 尤其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那就不用干别的了。其实, 质疑、反馈、矫正环节必不可少, 否则分化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多;而质疑、反馈、矫正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可以小组兵练兵、兵教兵, 也可把专题中的一部分提前下发, 课前检查后在课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拓展。

2.课堂结构模糊。

导入缺失、小结缺失比较严重。这是我们习题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新授课上我们都能按照创设情境—新知探究—巩固拓展—反思小结的课堂流程, 而且在课堂中能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采取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多种手段, 提问注意好、中、差的分层次教学, 但到了习题课好象就可以放松了, 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认知规律, 随心所欲地讲到哪算哪, 只要把类型题讲完就万事大吉。

3.以讲为主。

如果说在新授课上, 学生还有一些话语权的话, 到了习题课学生几乎就成了一个完全的倾听者。教师讲完, 让学困生再讲一遍, 基本上能复述下来, 但如果把题目变化一下, 多半又不会做, 因为从听会到会做也就是从知识上升到策略的过程被我们忽略掉了, 而这在思维的发展上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二、习题课的关注点

(一) 习题的选择

1.目的性。

习题教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而一个题目的作用又不可能涉及各个方面, 因而教师必须注意精选题目, 使每一个题目都有它的训练目标, 并使所有题目组合成为一个整体, 从而实现习题教学的总体目标。

2.典型性。

习题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关联, 比如, 可以是同一个知识点的层层深化, 也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与不同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组合;要反映问题的本质;最好有多种解法, 解法不完全是技巧;视野比较宽。即具有深入、灵活、发散、综合等特点。

3.层次性。

根据教学的内在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选择典型题目, 安排出题目的层次。在时间顺序上, 习题的安排要有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在变式教学的过程中, 或在一题多解的思维发散时刻, 教师要梳理出思维的层次。

4.渐进性。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 我们设计的问题不能太细, 学生不费劲就得到的结论会感觉没有味道, 要有点梯度, 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 既可以调动积极性,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渐进发展。我们要学会控制好习题的难易程度和课堂的进度, 做到渐渐地发展、进步。

(二) 习题课的教学实施

1.巧从拙中来。

(1) 学会“留白” (对教师而言) 。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2) 尝试碰壁 (对学生而言) 。凡是遇到一类新问题, 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画一画、量一量, 让学生亲身经历方法策略的取舍、优化过程, 使认识在本质上提高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合理建构。

2.一题多解到通解、通法。

我们在课堂上愿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经常一题多解, 比如本节课的解法, 足以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奇妙, 这奇妙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但也可能让学生感到数学难以捉摸, 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 对多数学生来说, 有一个需求:掌握这类题目解题的一般规律。“一题多解”后, 还要“多解归一”、“多题归一”。思考这类题有没有规律、有没有通法可以遵循?遇到花哨的做法, 我们应加以改造, 使之还原为通法, 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3.回归本原。

强调通法过分, 就显得死板, 就等于死抱住通法。其实, 对于具体的某个问题, 通法尽管可以解决, 但不一定是最优的方法, 为了提高效率, 我们还要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优法。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培养人的任务, 有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任务, 要强调通性、通法, 但也要讲究优法。要教给学生:拿到题目首先想有没有一般方法?其次想有没有简便方法?最后选择合理方法。

有这么一道题:7个女孩分2个匹萨饼, 3个男孩分1个饼, 问:每个男孩得到的多, 还是每个女孩得到的多?根据调查, 90%以上的中国学生按通法做, 将1/3、2/7进行比较, 化同分母, 然后得1/3〉2/7。而80%以上的美国学生是用非常规方法做的, 譬如:7个女孩分2个饼, 假定3个女孩分了一个饼 (和男孩一样多) , 那么剩下的4个女孩只能分1个饼了, 这4个女孩分的显然比男孩 (1/3) 少了。

负责调查的美国专家蔡金法和维克多认为:中国学生有效, 但缺少创意;美国学生有创意, 但他们的策略几乎不适用于其他的问题。

这个案例很耐人寻味, 通法能够解决问题, 如果这道题的数据更复杂一点, 中国学生还是会做, 而美国学生会做的人数可能会大幅度下降。但是美国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回归本原的方法;我们的学生会做, 但其中会有一部分学生是这样想的:因为老师说的, 求每人分得多少?用除法, 于是……这样的学生尽管题是解出来了, 但是并没有懂得本质, 应该说美国学生是懂分数的本质了。

4.由现象看本质。

学生解题能力的大小尤其是解答难、繁题能力的大小, 不能作为衡量学生是否已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唯一标准, 更不能把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诚然, 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那么他的解题能力肯定不高, 但不善于解答难题、繁题的学生, 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 因为“难”、“繁”往往是因为某些“特技”造成的, 而这些“特技”并不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也不是数学的核心内容。事实上, 越是基础的、本质的东西就越简单, 其适用范围也越广泛, 而且一定是“通性通法”。

5.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

课堂生成资源是对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 而且处理的智慧, 往往是一堂课的亮点之处。因为学生经过思考、探究、交流之后的思维火花, 往往是我们在课前预设中没有想到的, 而且是学生思维的真正流淌。

三、习题课教学的一般结构

1.习题课的一般结构。

问题情境—阅、审典型习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界定习题类型、总结解题的一般规律—变式训练。

其中“阅、审典型习题”“界定习题类型、总结解题的一般规律”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地方。

已故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生书熟温, 熟书生温”, 也就是习题课也好, 复习课也罢, 我们都要有新授的内容, 尤其是习题课中我们提炼的思想方法策略, 对学生的思维更是一种挑战, 所以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通过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认真思考, 在与他人的合作中, 学会倾听、分享别人的成果, 获得理性的收获。

2.与新授课的不同

(1) 选择习题时。也就是说, 在上一节习题课之前, 要研究有关这个章节的题目有哪些?基本特征是什么?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解这些题目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是怎样的?里面包含了什么思想?使用的范围是怎样的, 有什么应该注意的地方?……也就是把这些习题背后的知识结构弄清楚, 只有弄清楚知识结构后, 才能找到典型的例题, 并用合适的方法策略展开呈现, 要弄清楚习题课的知识结构, 教者必须自己先跳进题海里, 在许许多多的习题中理出一个结构。

(2) 探究习题解法时。新授课强调的是经历, 因为得到的是显性的知识, 学生能明显感受到做数学的收获;而习题课最终得到的是解决一类问题的策略方法, 比较隐性, 因此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 尽量让学生的思维直观化、可视化, 更讲究思考、倾听。

(3) 讲解习题时:一练一得, 注意规律和方法的提炼和总结。

上一篇:创新大班幼儿体育活动下一篇:《千字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