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大都市-香港

2024-05-17

繁华大都市-香港(通用11篇)

篇1:繁华大都市-香港

《繁华都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教学反思

首先我在这节课用一面香港的区旗来引入课堂: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香港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花蕊上的五星象征香港同胞热爱祖国;旗、花采用红、白不同颜色,象征“一国两制”。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为紫荆花,香港于7月1日回归祖国,因此祖国的.国力增强,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香港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东南沿海。这样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香港经济以对外贸易为主导,有着以加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结构,竞争实力雄厚,经济水平高。所以我让学生从了解香港的产业升级来入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来掌握香港的经济发展这一重要内容。从效果上来看非常好,而且我从学生的自学介绍香港的经济的同时,我也配合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了香港经济分析图,这样一幅香港发展的大框架就在我和同学的共同学习之下完成了。

在香港的旅游方面也是采用让学生先来回答问题,然后再通过一些多彩的香港旅游影片让学生了解香港。

篇2:繁华大都市-香港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去会所打乒乓球。会所里有很多健身器材,比如说:网球,篮球,桌球,排球……

下午三点半,我和爸爸来到会所的乒乓球场。租了球拍和乒乓球就开打了。我和爸爸打决定打一个小时。第一局,爸爸先开球,他把球发过来我就用力打了回去,爸爸难以招架。五分过去了,局分十一比八赢了爸爸。第一局爸爸大意了。第二局,从开始到后面我们都不相上下,你赢一分,我赢一分。打了二十分,这局比赛还没结束,而比分是二十比二十。最后赢了都是捡了便宜,一球是爸爸打出界,一球是他打下网,我才赢了……

今天我一共打了五局乒乓球,其中我只赢了两局,我想这两句是爸爸让我的吧?

篇3:繁华大都市-香港

每一座万达广场都是城市的中心,万达人深谙这其间的重要性。他们以带动区域发展为使命,以期用成熟的万达商业模式引爆天津滨海潜藏已久的商业氛围改写滨海商业格局。

一、一座广场点亮一座新城的夜

天津自贸区是我国长江以北唯一一个全面开放的自由贸易区,它担负着带动、辐射京津冀地区及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它地处环渤海核心地带和京津冀的重要一极,是这一区域的重要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窗口,在推动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让更多的滨海新区市民享受到发展成果,保持发展势头,推动滨海的城市化建设,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就变得极为重要。在相对薄弱的商业市场环境下,2015年万达正式落地滨海,在天碱商业区建造一座总建筑面积为5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体,这将是滨海地产开发的一个全新时代,这标志着滨海新区真正的综合体时代开启,也将会为滨海商业加注万达商业帝国的更多新激励。

华灯初绽,霓虹次第亮起,音乐喷泉在霓虹的映衬下五彩斑斓,水幕随流光溢彩,带动起整条街的韵律。入夜的“永利街·久大巷”比白天还热闹,拍客天地、爱情梦工厂、创客印象、环球影地、海洋之心五大广场贯穿东西,在霓虹与巨幕的交汇下编织一番流光溢彩的盛景,你会发现星空下的“永利街·久大巷”是如此张扬而魅惑。

此时的滨海,不再是你为之奋斗的滨海,而是充满柔情和温度的滨海,恰如其分的归属感便在此处滋生。

二、一条街满足你所有的诉求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这座新城的建设者,是时候来享受这座新城的繁华与时尚了。滨海万达广场将是一座缤纷绚丽的立体生活乐园,更是一处高尚典雅的人文精神领地。这里有时尚前沿的服装百货,也有文艺小资的咖啡馆、书吧;这里有物质消费的极大丰富,也有文化创意的奇思妙想。在工作之余,这里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忙碌之余,这里也是放空自己、享受生活的最佳选择。滨海万达广场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滨海人的生活轨迹,两点一线的生活外,还能去“永利街·久大巷”转一转。久而久之,滨海人学会了爱工作,也爱生活。

纵横在滨海万达之心的永利街和久大巷,将北方南锣鼓巷的喧嚣与南方宽窄巷子的繁华尽收囊中,在滨海新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将南北两地商脉及文脉的扛鼎之作完美结合,打造滨海浪漫不夜之城、轻奢生活之地、现代科技工场、时尚文化秀场,开创滨海新未来。

试想,在工作之余,漫步于“永利街·久大巷”,或许你会在威尼斯水景中俯瞰城市的倒影,或许在凌空而起的天幕下邂逅一场甜蜜的爱情,抑或是在创意雕塑旁捕捉摄影的乐趣。

三、一个品牌创造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城市综合体是一座城市的心脏和灵魂,浓缩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代表了城市的传统和个性。放眼全国,截至2016年11月28日,万达已在全国开业171座万达广场,万达开创的商业综合体模式,包揽大型商业中心、城市步行街、五星级酒店、写字楼、公寓等,集购物、餐饮、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所到之处,无不引领一场生活方式变革的潮流。

篇4:怀念香港旧时繁华

周围的人都劝我最好不去。关于香港,近来全是负面消息。这个中国的特区,似乎正在发酵一种城市情绪:排外。不,是排大陆人。据说港人的不满或不屑,已经写在服务行业人员的脸上了。朋友的劝阻同样以情绪结束:犯贱啊?给人“送钱”还叫人骂。

在国际上是“中国人”,在特区香港,我们则被进一步细分定位,叫“大陆人”或“陆客”。大陆人到香港干什么呢?买房子,据说炒高了房价;生孩子,据说港人的福利大锅里伸进来许多筷子勺子;买奶粉,据说香港幼儿都得凭票供应了;破坏那里百年来英国人训练出来的文明习惯,比如不排队,横穿马路,小孩在公共场所小便、进食、大嗓门吵闹。我的列举不全面,种种不堪都在那首《蝗虫歌》中。

陆客确实不堪吗?

我1994年到珠海工作,仅在1996年年底去了澳门。香港虽然相距仅36海里(合67多公里),但一直以来感觉并不容易于出国。还有,那里确实不吸引我。

我们从中港城下船出境,一开始“大陆”味道浓烈:普通话的喧哗,满眼都是与国内无区别的服饰和旅行包;步行去地铁站,走出几百米,忽然间就消散难寻了。一路走,没有人围上来对我们唱歌;问路,回答者都匆忙,但也文明、耐心。我怀疑是妻子的广东话的效果——她是广东人,又在一家澳门老板手下做事,早已学得一口港澳味的好鸟语。

其实只需步行三五分钟,香港之所以是香港而不是内地繁华城市,就能感受得到。不过,我已是中年人,我怀疑自己的阅历和心境会让视听迟钝,从而将感受性降格,于是询问不满五岁的女儿,“香港和珠海哪里不一样啊?”她立即答道,“我发现有很多外国人。”她是对的,所谓“国际化”确实是第一感。又走了一会,她悄悄对我说,“爸爸,我发现很多女人打扮得很奇怪。”这就有点让我惊奇了。她所说的,是包着头巾的伊斯兰马来或印尼女子。“奇怪”这一判断,以及她的谨慎语调,在我看来都有丰富的意味。之后我也开始留意这些“奇怪”的人,才发现她们的头巾分粉、红、黑三种,应当各有内涵。以前确实没有发现。

我在街头行走,近乎苛刻地观察,目的仅在于验证陆客的不堪。确实存在,但都是轻微得不值得一提的“不文明”。要知道,中国人出门在外,其实都带着身处异乡时的谨小慎微,这是掩饰不住的。相反的是,在我的有色眼镜中,“表叔们”还都差强人意,倒是地地道道如假包换的港人,让我嘴角露出坏笑——“中国式过马路”的,其实更多的是土著。不奇怪,为三餐奔忙的快节奏都市人,不逾矩就没法生存;在步行街,一家经营日本电器的小店门口,有一个店员两次走出来倚在墙角抽烟。我就坐在离他十米外的长椅上等购物的妻子,而“此场所禁止吸烟”的警示语随处可见。

每家药店门外都是小山般堆积的洋奶粉,也不见有陆客蝇争血般涌过去。让洋奶粉短缺的,固然是大陆的市场需求,但从事掮客生意赚点小钱的,恐怕更多的还是能自由往来两地的港人吧;一家牛腩小店生意好得不得了,我们站着排队,就在我们身旁,店门口临时搭的一张圆桌上,几个香港底层劳动者在抽烟,在旁若无人地聊天说笑。而邻座的西装男子没有嫌厌之色,更别说起身制止了。

地铁有点旧,但确实很干净。不过,唯一一个手持面包咬嚼吞咽的是香港男子。30岁不到,混血,略有白人血统。那是在尖东站,他跳进车厢的动作吓了我妻子一跳,她一直拿肘捅我,示意我别漏了这一令人瞠目的细节;香港似乎开车不禁鸣,所以经常听到催促前面的车、提醒过路行人的喇叭声。有一辆车好像要小小地逆行一下,它在等红灯,堵住了后面的车,而后面要左转正常行驶的车的喇叭声一点不客气。

只不过我在旅游,又事不关己,所以听不出有太多的气急败坏或狂躁愤怒;在么地道,有五六个南亚男子频频拦截过往的白种男子,简单地聊和撩,优雅地塞小卡片。不知道他们为哪种生意揽客,但我立即就想到了内地卖毛片的和给桑拿房拉客的小弟。当然,他们的衣衫整洁得多。警车开过时,他们会坦荡地停止动作,看来双方都心照不宣;哦,警察,刚走出码头就碰到了四个,步巡警,腰间挂着“点38”,只是,队形那叫一个随意。最重要的是,有三个人穿着春秋外套(其中两个敞着怀),另一个大肚腩的,居然穿的是衬衫。我盯着与我擦肩而过佩枪的一位看了一眼,他有点吃惊,似乎想跟我“聊聊”,但最终还是一扭头,追随大部队前进了。这副潦草画面,在珠海街头出现的可能性都相当低。

“蝗虫歌”内在的愤闷

留意生活中的细节,一直是我刻意训练的一种能力。以上记录下来的,跟“蝗虫歌”放大似地列举的大陆人的不文明程度,其实在伯仲之间。我并不是在找平衡,并不是强调“人之所有我亦有”的普世哲理。它们确实是我对香港的印象,但写下来或许不太厚道。特别是我可能隐隐抱着对“负面信息”进行反驳的小小冲动。

我当然愿意发现并存留美好的记忆。有,有不少。就算我将以上记录放大一百倍,也难以改变香港繁荣、整洁、规矩的固有面貌,也难以改变港人文明、礼貌、友善的整体气质。我承认,没能邂逅街头“唱歌班”,没能撞上举着米字旗游行的人群,使我有小小的居心不良的不满足。

从政治设计而论,17年前,港澳被赋予特区的意义,我以为,仅仅在于让其带动广东、继而全国走向经济的富裕,它应当不包含让香港以其整洁、规矩、文明、礼貌反哺大陆的良好用心。很简单,北京的政治家,不会认为香港原有的政体优越,起码不会承认这一优越很重要。在他们看来,只需50年,也许根本不需要这么久,只要大陆的经济与香港持平,政体差异乃至文明礼貌等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对香港人来说,“制度50年不变”则很重要。他们可信赖的,唯有制度文明而已。至于50年之后,那是孙子辈的事。

nlc202309021018

但是,仅仅16年之后,大陆人就来香港撒钱了!仿佛乾坤倒转了一样。或者,就像16年间人民币和港币的汇率掉了个一样。

“蝗虫歌”内在的愤闷和诉求,绝不仅仅缘于陆客的不文明让人不堪,让人难以容忍。那都是表象,是一种更容易煽惑群体非理性情绪的简单而又直截的由头。这里容不得含糊了,包括那些政治诉求,比如要求普选,比如拒绝国家主义意识形态宣教等等,其实都是枝叶而非根由。很简单,歌的结尾,着落在“港英的繁华光景,再没有保证”这一句。没法证明他们留恋的是“港英政体”,因为那个政体的“特首”,别说普选了,连选委会都不需要,直接由英皇任命。说到意识形态,“祖国和人民”是,“皇家香港警察”也是。并且,我们这些共和观念一百余年的大陆人,完全有理由认为那是另一种更糟糕的意识形态。

但香港确曾繁华过,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繁华,会写在人们的脸上言谈举止上精气神上,在珠海的20年间,我印象深刻。还有,在其毗邻的深圳、珠海,不管是行政气质还是市民言行,即所谓的文明化,确实来自与香港的交流,来自港澳卓有成效的反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本来,我曾对回归的港澳寄予厚望,被西风重度熏染过的这哥俩,还可以、且应该继续扩大气场,让更多的国人感觉得到。

无力的言说

但是,眨眼之间,乾坤倒转了。

不需要深刻的解释。就是经济的反转,让港人优越感丧夫,然后方寸大乱,然后对前途茫然。“繁华”的丧失,其实又只是相对而言的黯淡。——想当年,大陆人在香港产子即获居留权,基本法曾不想承认,但香港人以西方文明的优越感坚持了这一做法。现在,港人放弃普世文明,让人理解但更让人遗憾。

我现在有点后悔。我应该在16年前香港依旧繁华时去看看。

在回归之前及其后不久,香港能提供给国人的正能量,显然不仅仅是影视名星鸡零狗碎,不仅仅是投资客、金庸、港产片和灯红酒绿。在国家叙事中,比如保钓,比如反击菲律宾,比如赈济内地灾民等等,香港人发出的声音响亮又而有力。但现在呢?有一些人在政协插科打诨,有一些明星在到处捞金,如是而已。总之,香港的言说越来越无力。

当然,还有几场游行、抗议。但深究下去,港人的躁动,其实仍是整个国家民众躁动情绪的一个区域性表述。它不比内地的某处更狭隘,但也不比内地更高明。它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在整个亚洲经济体上,在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在财大气粗、文明落伍、叫人不爽的大陆人面前,港人沉不住气完全正常。

蝗虫、黄虫、黄祸,对这些词进行考据,便不难推演出其言说立场和情感取向。3月20日,我回到珠海两天,末代港督彭定康访港。内部的政治博弈我们不得而知,在娱乐层面,倒是看到了二三十个人,举着米字殖民旗,对其诚挚地表达欢迎,甚至还喊出了希望回归英国统治的口号。向前走很迷茫,走回头路,也是群体思维之一种。

看着他们的七荤八素,我突然就想到在香港时的一件事:我入住的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午睡时,一位朋友在总台打电话到我房间。我大为震惊:我并没有告诉他房间号。我没有问原因,我现在只能猜测,因为这位朋友是一个年高德卲讲英语的白种人。——我这是小人忖度吗?不一定吧。因为,晚上,我又在房间内接了服务台打来的电话,她说有一位中国朋友来找,问我是否愿意接听。这是五星级酒店应当有的服务。但为什么要让白人例外呢?

篇5:香港游记作文:美丽、繁华的香港

今天是来香港第五天了,我们准备下午回家,所以我们去商场购物,然后吃完午饭回家。

香港的商场非常热闹,卖的衣服也跟广州的不太一样。这里有些非常奇怪,有的手套像恐龙的手一样,有的睡袋就像一条青虫,有的空调被就是用棉造成一片很大的树叶。除了这些,还有奇形怪状的雪糕。一些雪糕店里的雪糕的形状像一个小矮人,他的头发像一个碗,雪糕就在头发里。你们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香港就是一个购物天堂,每一家店都有很多顾客。我们在离开之前买了鸡翅,板栗,糖果……我们吃完午饭就要回广州了,可是我还想玩多几天呢!

这次来香港玩真开心!

篇6:香港游记作文:美丽、繁华的香港

8月22日我随朋友一家去了香港,去到香港我们先去了住的地方把行里放下。就随大人去了逛街,我们想去的地方要坐地铁,来到地铁站一看,都惊呆了。一条长长的人龙正在排队,我想广州的高峰期也没有那么多人啊!好不容易上了地铁去到购物点,我又发现香港的路好小,人好多。

逛到晚上,我们去了维多利亚港,真美啊!海的两边的大楼身上都装了灯,灯还会随着音乐的节奏闪烁。海面上有各式各样的船经过,路边有耍杂技的,唱歌的,热闹极了。我还看到了奥运会的“火炬”;路边的灯和树木就像一个个士兵,保护着美丽的香港。

夜深了,我们才不得不离开。香港真美,期待着明、后天之旅。

篇7:于繁华都市寻找红色

上海,是党的摇篮,是一座光荣的城市。

95年风雨征程,虽然时间的流逝洗涤着旧迹,但是仍然留下了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在陈年的报纸、照片、建筑、影像中,需要一个有心人去发现,去追寻。

那些场馆,或者已经成为热门的景点,或者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来,随着我们一起在上海走一次红色之旅,去看一看星星之火,是如何成为燎原之势的。一大和二大

在上海人流如织的新天地,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的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分外引人注目。

这幢楼建于1920年夏秋间,与左右紧邻4幢同类房屋同时建成,属贝勒路树德里(今黄陂南路374弄)的一部分。这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李汉俊与其兄、同盟会发起人之一李书城的住宅,人称“李公馆”。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幢建筑的楼下客厅举行,这一天,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建国后,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一大会址的保护工作。1951年10月,经勘查确认后,这里被辟为纪念馆,但不叫现在的名字,取名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1952年后改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1958年,按当年原状修复,拆除厢房。进入大门为天井,经过6扇玻璃窗门进入会议室,室内一应家具,均按当年式样仿制。早在196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就名列其中,可见党和国家对它的重视程度。而且,所有重要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参观过中共一大会址,1984年3月,邓小平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一大会址纪念馆也特别重视宣传教育工作,1997年6月,这里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1月,一大会址纪念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开展了“红色行走”“圣地寻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鲜活的人物、振奋人心的故事生动地传播给青少年,帮助他们加深印象,了解历史典故,在寓教于乐的闯关游戏中,轻轻松松就记住了党的历史。

现在的“一大”会址游人如织,是新天地的必到景点,不过,上海的中共二大纪念馆你去过吗?不论是游客量还是关注度,后者显然要相对冷清一些了,游客对于二大会址的了解,也不可与一大会址纪念馆同日而语,但其实非常有看头,不应该错过。

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静静地坐落着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游客并不是很多,你可以静下心来仔细观看历史留下的痕迹。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历史上当然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有很多党史上的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制定了第一部《党章》,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这里举行。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北京的罗章龙、湖南的蔡和森、广州的谭平山等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现在的二大纪念馆基本保留了1915年始建时的建筑风貌。纪念馆展区面积1170平方米,由序厅、中共“二大”展厅、党章历程厅、中共“二大”会议旧址、平民女校旧址展厅、临时展厅六个展区组成。序厅可同时容纳百余人进行宣誓仪式。

中共“二大”展厅分为“开创与探索”、“旗帜与道路”、“实践与发展”三部分。党章历程厅陈列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产生的所有党章和党章修订案。旧址中的摆设根据李达及其夫人王会悟的回忆重新布置。平民女校旧址展厅陈列了平民女校历史沿革以及平民女校教员和学生的相关内容。临时展厅可根据社会热点进行各类展览。

2001年庆祝建党80周年之际,静安区委、区政府对中共二大会议旧址进行修复。2002年,建立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和一大会址纪念馆一样,2003年,这里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3月二大纪念馆还被命名为“上海市廉政教育基地”,翌年5月被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命名为首批“实践教学基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淮海中路是上海最热闹最繁华的街道,就在这样的繁华喧嚣之中,隐藏着一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淮海中路567弄1-6号,一条小巷,记者是看到淮海路上的牌子才无意间走进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纪念馆的。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开放的时间并不长,2004年4月26日才免费向公众开放,至今不过12年的时间。展厅不大,建筑面积779.8平方米,分为序厅、中国青年英模展厅、上海青年运动史展厅、“渔阳里”历史展厅和旧址五个部分,展品也不能说很多,看上去不怎么起眼,但实际上,和一大会址一样,1961年它就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这个场馆的重要性。

这里原来是霞飞路渔阳里6号。为两层楼砖木结构石库门建筑。于民国4年(1915年)8月下旬始申请建造,约次年至民国8年前建成。坐北朝南,原由戴季陶租用。1959年5月26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0年春,杨明斋陪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到上海,同陈独秀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时,租赁该屋为活动地,并开设中俄通讯社,后改称华俄通讯社,自任社长。4月,于此进行上海首次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筹备工作。

8月22日,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人陈独秀倡导,俞秀松、袁振英、叶天底、金家凤等8人在此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任书记。同年9月,创办外国语学社为掩护。门口悬挂白底黑字“外国语学社”木牌。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于此设立团中央机关。4月29日,遭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没收了纪念劳动节筹备委员会宣传品。后因俞秀松赴俄参加少年共产国际二大,社会主义青年团于5月间暂停活动。华俄通讯社至1925年8月1日后才关闭。

1957年,旧址按原貌修复。1987年,进一步修缮。楼上东西两亭子间分别为俞秀松、杨明斋卧室。杨的卧室又为华俄通讯社办公室,客堂楼上为团中央办公室,楼下客堂为外国语学社教室。教室后为厨房和餐室。

提到青年团,就不得不提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建人之

一、我党最早的军事工作者俞秀松。

1920年5月,俞秀松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为发起人中最年轻的一员,受陈独秀委托,他负责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是中国团组织主要创建人之一。他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任东路讨逆军司令部参谋处一等书记,随许崇智部讨伐陈炯明。西安事变后,他编写各种资料,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敦促蒋介石抗日救国,在定期举办的反帝会员训练班里,讲授马列主义哲学课。

可惜,俞秀松没有死在敌人的手上,却惨遭同志的毒手。

1937年12月,王明、康生等从苏联回延安,途经新疆,再次诬陷俞秀松为“托派分子”,假盛世才之手,以“阴谋暴动案”的莫须有罪名逮捕入狱。1938年6月25日,俞被转押去苏联,其后在“肃反”扩大化中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错判死刑,1939年2月21日被害。1962年,中共中央追认其为革命烈士。故居纪念馆

在上海的地图上,大大小小散落着许许多多名人故居。和那些需要排队入场的博物馆、美术馆相比,这里是寂寞的,在默默等待着你的到来。

每一个,都是时间的结晶,仿佛穿越,你可以跟随它们的脚步去找寻逝去的时光,看一看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革命家们说过的话受过的伤流过的血。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

茂名北路“甲秀里”就是毛泽东杨开慧1924年在上海的居住地。这是一幢富有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石库门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弄口竖立着“甲秀里”字样的牌坊,弄内青砖铺垫地面,毛泽东诗词碑刻镶嵌在青砖墙上。在毛泽东一家当年居住过的厢房里,有一组蜡像,毛泽东坐在书桌旁深情地望着夫人杨开慧,杨开慧坐在床边抱着长子毛岸英,哄着睡在摇篮里的次子岸青,栩栩如生的蜡像烘托出毛泽东全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温馨情景。

在幽静的思南路上的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又称周公馆)是1946年周恩来在上海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办事处是一幢三层楼房,底层有警卫室,一楼是会客室,二、三楼是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宿舍。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一楼,后迁到三楼。

1946年5月,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建立办事处,同蒋介石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邓颖超负责中共南京局领导下的群众、工运、青年和妇女工作。6月,代表团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由于国民党的阻挠,对外只用周公馆的名义。国共和谈期间,周恩来曾四次来上海,每次都住在这里,并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会见爱国民主人士,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宣传党的制止内战、主张和平的方针,同时指导国统区共产党的地下斗争。国民党在周公馆附近布置了大量的特务,工作环境十分险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3月,代表团被迫撤回延安。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

1949年宋庆龄就是在这里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参加开国大典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她经常在故居举行各种国务活动,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促进中外交往维护世界和平。她所创建的新中国妇幼文化福利事业和对外宣传刊物也是在这里酝酿、筹划的。她也曾在故居内会见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等人。

1963年开始,宋庆龄搬到北京,上海的这边故居只有每年过年过节才会回来居住。1978年12月31日,宋庆龄回这里过春节,至2月底返京,居住2个月,这是她最后一次回上海。

市区的名人故居星星点点,难以尽数,尽管如此,可也别忘了上海还有广大的郊区天地。

上海青浦区练塘镇,是原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的出生地。并不是很多人知道,陈云同志其实并不姓陈,他原来姓廖。陈云两岁丧父,四岁丧母,被舅父母收养,并随舅父廖文光的姓改名廖陈云。陈云出生在当地一座闵家大院里,房子是父母租借而来,现在的陈云故居是其舅父母家。陈云故居紧靠市河边的下塘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老式江南民居,总建筑面积95.88平方米。故居临街部分为店面,先后被陈云的舅父用作裁缝铺和小酒店以维持生计。店面后是两层小楼,楼上为陈云舅父母卧室,楼下为陈云居住过的房间,现今故居里的陈设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陈云在舅父母家居住了8年(6岁至14岁),随后便前往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

现在位于青浦区老朱枫公路3433号的陈云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系统展示陈云生平业绩的纪念馆。在“陈云故居”和“青浦革命历史陈列馆”原址的基础上,于陈云同志诞辰95周年之际,即2000年6月6日建成开馆,江泽民同志题写了馆名。

篇8:繁华大都市-香港

官渡古镇,坐落于云南昆明市东南郊8千米处,宝象河下游,毗邻滇池北岸。古镇内宁静的石子路,沿街两边林立的商家,以及庄严肃穆的古建筑,愈显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沉郁的文化积淀。置身古镇宁静的街道,犹如徜徉在历史的画卷,与古人一道感受曾经的繁华与喧闹,远处传来阵阵叫卖声,叫卖的是早已烙上官渡文化底色的知名小吃,官渡饵块、粑粑、特色螺狮、包浆豆腐……品着一份独特的官渡小吃,游离古镇如锦上繁花般的人文景观之中,一幅幅卷帙浩繁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文化盛宴一场又一场,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悠久的历史传承

战国时期,官渡隶属滇国,后经汉唐,分属“谷昌县”地(汉武时期)和南诏国属地(唐朝)。正是在唐代,写下了官渡古镇走向繁荣和辉煌的第一页。相传,唐永泰元年(765年)春,南诏国王阁罗凤命长子风迦异于昆川(昆明)置拓东城,定为东都,与大理太和城的西都遥相呼应,中间沟通必经滇池,故而在西山高蛲修建一个水路码头为西渡口,官渡修建一个渡口码头为东渡口。

此后,经宋、元、明、清几代发展,官渡成为昆明东南郊的一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据史书记载,宋代大理国岳侯高万泰及其世袭子孙,在官渡建立渡口,一起营造官渡古镇,并在此建法定禅寺。后又有元朝,先设昆明县,后又改置鄯州,领昆明、官渡二县,随后又在1284年将官渡并入昆明,以至于今,官渡均是隶属于昆明的一个文化小镇。

繁华的经济中心

由于地处交通要塞, 水路交通的渡口和中转站,以及执政者的经略,官渡古镇自唐代开发至明清,便是人口稠密的码头集镇,官宦客商往来频繁,逐渐成为与昆明相媲美的经济中心。

据元代普祥撰 《 创建妙湛寺碑记》载,滇池之巽隅二十里,有廊曰蜗洞……乡士大夫游赏览船于渡头,吟啸自若,陶陶而忘返,命之曰官渡,故有停舟之赋。乃古拓东演习高侯之裔生世悠游之所也。可见,经过唐宋的发展,元代的官渡已然成为昆明东南郊的一个经济重镇。据蒋文中考证,官渡真正意义集镇的形成即在元代。

明清时期,官渡集镇一度达到鼎盛时期,有“没有官渡人,街子赶不成”的民谚。明清之际,赋誉官渡的是其特色的地方手工产品和名小吃。首屈一指的是官渡的米产品,如米线、米糕、卷粉、米粉、粉丝等,尤以起于清代的饵块闻名全省。此外,还有金银器加工,刺绣染织工艺和制糖、酿酒等。仅就土布纺织来说,明清时期,官渡已是家家必备,自耕自织,且将富余拿到集市售卖。

当你漫步在官渡古镇的小石板路上,买一份特色的饵块,亦或是其他特色小吃,看着街上的人来人往,不自觉间,就好像穿越到古代的官渡,到处是穿着明清服饰的赶集游人,街上唱响的是官渡原色的方言俚语,以及各种叫卖声,何其的繁华与喧嚣。

沉醉的人文景观

虽然历经朝代更迭,官渡古镇也在时代变迁中模样变更,不免有人感慨“物是人非”。但是,古镇中沧桑千年,依旧留存的和已随历史定格的文化景观,犹如一曲陈年佳酿,集历史、文化、建筑、民俗风情等于一体,越陈越香,令来往游客在清风拂面间,即为无穷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所吸引,沉醉其间,不能自已。

据史料记载,官渡古镇最为有名的即所谓的“官渡八景”,又有现代学者李锐所作“古镇八景”诗为证(见《昆明市宫渡区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 》):宝象河边古渡头,螺峰叠翠枕清流;月台倒影水中宫,杏圃牧童放羊牛。晨夕烟雾绕凌云,古集最大算草坪;金刚夜语桥边作,月下写诗笔不停。诗中景观,犹如一幅泼墨山水,又如一曲色彩盛宴,“螺峰叠翠”,柏树成荫,枝繁叶茂,白鹭、雅鹊与群鸟嬉闹林间,足见古官渡的自然之美,和谐生态。水中月台倒影与杏圃放牛牧童相互映衬,一动一静之间,形成极妙的辨证哲思;晨夕之烟雾,与古集的喧嚣,既见当日集镇之繁华,经济之发达,又见百姓生活之惬意,人际关系之平和。而其中的“古渡渔灯”,夜晚亮于滇池东岸,犹如满天的明星,更似天上的街灯。正是在如此唯美的画意诗情中,李锐汲取古镇独特的人文情愫,秉笔直书,以诗代墨,在一纸素宣上缓缓复写官渡古镇文化集萃的画卷。

忽如一阵清风来,唤醒游人返现代。商街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格外引人注目,令游人驻足观赏。没错,这就是集古代技艺与现代商业于一体的古镇又一人文景观——民族银饰。只看见娴熟的老工匠先将银子溶化、敲打、造型,银块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变成一件件精细的配件,再经工匠的手打造成一件件完美的民族银饰,每个步骤都是纯手工制作,似与整条商业街的现代繁华极不协调,却又融入了繁华的市场流通。还有将传统糖人技艺与绘画艺术结合的“糖画”,在一铲一勺的舞动间,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跃然于艺人事先备好的干净大理石砖上,再加上一根竹签,就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糖画”。

游走官渡古镇,除了诗歌所描绘的绮丽画卷和商街清脆的银器打造声,以及各类民族特产的叫卖声外,还有一腔云南独特的休闲曲调。游罢商业街区,便是一块宽阔的游人集散区。每到周末,亦或是平日下午,可见三五成群的老年人或拉二胡,或敲小鼓,或唱民歌,汇聚成一股音乐之泉,涓涓流出,歌唱者的音符伴随二胡的声调,鼓点的急缓,跳跃于古镇上空,婉转动人。正是这一群群音符创造者,为古镇注入了激情与血液,展示着古镇人民对外来游客的热情和欢迎,也为古镇人文景观增添了神奇而动人的一笔。

韵味悠长的古镇建筑

古镇内文化古迹众多,仅不到1.5平方千米的面积内集聚了唐、宋、元、明、清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又有“六寺、七阁、八庙、二殿、二宫”之说。

最为著名的当属妙湛寺金刚塔(又称穿心塔),据考证,妙湛寺双塔已在南诏时代毁掉,由此可见妙湛法寺的悠久历史。现有考古学和碑刻学资料显示,元天统三年(1335)开始创建妙湛法寺(《创建妙湛法寺碑记》,嘉庆十一年重刻,即1806年),而妙湛法寺金刚塔则创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金刚塔”是我国现存最早,建造、保存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塔身内有十字相交,四面相通的巷洞,寓意四通八达,亦或是与佛教融入中国文化的一种开放包容心态相契合。通道中心顶部嵌一块石质法轮,上雕九尊佛像。目前可见的“金刚塔”分三层,底为塔座,中间为塔身,上部为刹。塔座四角各雕有力士像一尊,与中心塔身相互呼应,表现了佛教密宗金刚界五部的内容,四面石上雕刻与佛教主题密切相关的狮子、大象、孔雀、迦楼罗等形象。塔身四面均有壶门,内刻石佛一尊。塔刹上有十三天相轮、伞盖、垂八铃铎和四天王像,最顶部为宝瓶、宝珠。这些都是元代以后佛教密宗建筑艺术的体现,是历史研究的瑰宝,集建筑价值、艺术价值、宗教艺术等于一身。

此外,还有妙湛法寺东塔、土主庙、法定寺、文明阁、魁星阁、观音寺、凌云阁、古戏楼、三圣宫、燃灯寺、五谷寺等10多处景观,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四合院一颗印式”古民居民宅。法定寺初建于宋代,后经明代重修,目前仅有大殿正面外檐是明代建筑,尚有宋代遗风,而其他的建筑体则以清代寺庙风格,寺中的麒麟雕檐柱、凤鸟梁头和如意小拱山墙墀头,栩栩如生,熠熠生辉,给人无限美感。妙湛法寺的建造者乃是“阿吒力僧官”,而阿吒力教又称密宗,故而妙湛法寺是阿吒力教的典型建筑。妙湛寺双塔曾在南诏时代已毁,可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其建筑风格仍沿袭南诏时代,又吸取中原文化,是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篇9:繁华中演绎都市温情

偶叫Simon,麻麻们叫偶西小萌或者蒙蒙,粉丝们又叫偶‘蒙猪、小萌、西萌萌萌’好多好多数不清。偶一岁啦,稀饭发声系列的全部玩具。偶还会随行、会握手、会接球球什么的。不过我最大的特点是会常常say555~最爱滴永远素生牛肉,大家要不要来一块尝尝?

Simon从小就是个胖纸,因为生下来时候就是个头最大的,所以也是第一个睁眼滴哈,睁眼后抢奶就更是顺风顺水。有一次吃过奶后整个狗呆呆地愣住在那里好多秒,后来姨姨担心了用手指碰了一下,Simon顿时倒地——因为吃得太撑所以晕过去了!

Simon生在上海,长在北京,我们的相遇是个奇迹。它是上天赐给我的天使,它的勇敢无畏像是一朵火苗燃烧在我的生命中,随着它的成长也渐渐燃烧成一团熊熊大火,照亮我、温暖我、支撑着我的全部!它对我们的信任、服从、依赖是发自内心满满不打一丝折扣的,我们是家人,视彼此为生命!西蒙的眼神里永远有着它对我们说不完的爱!

simon麻麻的话:

卖萌×友好×顽皮恋家×活力四射

最终话:

我是西小萌,我不仅懂卖萌,我也懂爱,那是一份无价的忠诚。虽然我不会讲话,但妈妈知道,无论谁是否离弃,我们都生死相依!这是我们的约定,请每一个你来替我们鉴证!

狗狗终极爆料

篇10:繁华都市,一个人的行走

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想哭的时候不管何时何地总能流泪下来,那种感觉说不出来的奇怪。或许是感动,或许是心痛。想笑的时候,不管是真的开心还是强颜伪装,总会笑的彻底,笑的灿烂。在许多人看来,我一直是个坚强孩子,很少发脾气,性格很随和的人。

寂静的夜里,当所有人都入睡后,我却依旧坐在电脑前敲打着毫无色彩与半点装饰的文字。一直以来,都想用自己最真实的文字,走进自己内心的世界里的故事。

生活像一部现场直播的电影,你我一同演绎着每一段故事。黎明晓月,黄昏落日。每个不同的时间段,却发生着类似的故事。生离死别,喜怒哀乐。

我的故事里,想起了一些朋友,只是当时你曾来过,却不曾停留;你的故事里,我曾停留,却从未走出。擦肩而过只在一瞬间,转头你我已经相隔天涯。我们的故事便停留在那一刻,再也没有了下文。时间搁浅了那段不是回忆的记忆,岁月磨平了那些沧桑的心酸印记。你我一同走过的路,清晰曲折,浅浅的脚印仿佛被海浪冲洗过的沙滩,模糊迷离。十字路口的身影,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下一个路口,你会遇见谁,谁会遇见我?或许你相遇伪装不相识,朋友请你多珍惜身边的人!

岁月如斯,青春已逝,朝夕不停的跟换追赶,花开一季也终会凋零,短暂的生命却时刻放射着最绚烂的光芒。我开始想象着自己的暮年之时,茫茫人海,当我垂垂老去,黑丝变白发时,有谁可以陪我走完这段旅程。夕阳下,一起观看窗台前的花开,生命中,有一个知已便足矣。伤感日志出自:www.tui555.com

生活中,时刻发生着感动人心的事,平凡而真实。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外表坚强,内心却脆弱的不堪一击,或许这才是最真实往日里的我。平日里,一条意外的短信,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份温馨的祝福。这些小小的感动我都会收集起来,保存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闲暇的时候我会坐在阳光下翻出这些感动,仔细翻阅,然后嘴角上扬。

回忆起从前的自己,还是觉得很天真。有哭过,痛过,绝望过。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怎么走过来的。岁月写在脸上,却刻在心里,有没有那么一些朋友?陪你一起经历风风雨雨,看花开花落,品细水长流。等我们容颜老去,白发苍苍之时,依然有些人陪伴你身边左右?

篇11:繁华大都市-香港

银川这座城市的节奏如同它本身蕴含的故事一般,方显厚重模糊,总让一些异乡他客读不透。虽说它的繁华相比起北上广的繁华有些逊色,可恰恰就是这样的逊色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充满了对生活的无限追求;也恰恰是这样的逊色给了这座城市中的青年们奋斗的激情!即便夏天时骄阳似火,冬天时天寒地冻。这座城市中的青年们依旧可以保持一颗火热的心,他们如同闪耀在这座城市的不同星光,折射着不同耀眼的光芒。

要说银川的繁华地段,莫过于新华街周围。不论是站在银川商城的天桥上,还是穿梭于望不到头的步行街,身边总会有不计其数的陌客经过,徒留一个忙碌的背影。嘈杂的人群中,总会听到不同的人说着同一句“让一下,让一下,谢谢”!时间久了,你就会觉得这样的谦让成了大银川许多人的一句口号,没有约定与商量,却默契到让初到客出奇!或许这句话的背后隐含了颇多情感。礼貌、焦急、亦或者无奈……可不论哪般,都真切的见证着这座繁华的城市为人们贴好的标签!他们如同打不死的小强,即便昨夜经历洪荒般的泣不成声,天亮后依然整装待发;银川这座城市也如同一位传奇般的魔术师,即便昨夜的凌晨安静到令人窒息,天亮后依然可以让每条街道变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不论时光如何变迁,春秋如何交替。银川这座城市总是保持着她丰盈的体态,拥抱着各个不同阶层的群体。西装革履的白领商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衣衫褴褛的乞丐、校服装点的学生族……不同的角色,却能在这座城市和谐互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几年也让我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世间最强大的莫过于时间,不论某样东西还是某个地方,她都会让一个人从最初的不适应慢慢去习惯并成为依赖!当适应了这座城市的灯红酒绿及其车水马龙后,我也总是习惯性地穿梭于不同的大街小巷,感知隐藏在这座城市繁华背后的忙碌!

每每走进饭店,不论小巷深处的小酒馆,还是市中心的大排档。都有一群活奔乱跳的服务生。他们跟我年龄相仿却自带了一种成熟的气场。这中间大多为女生,穿着干练的工作服,扎着自信的丸子头,画着精致的妆容,匆忙而优雅的回旋在各桌客人之间,她们或许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她们却有过人的记忆力与应变力。哪怕是凌晨十二点,她们依旧保持最初的周到。或许在旁人看来,她们的生活毫无规律可言,她们的职业也没那么高大上。殊不知在她们的世界里,也有我们局外人看不懂的温暖与小幸福。下班后三三两两走在银川的大街上,吹着独属于北方的冷风、聊着属于她们的热点、喝着可乐、吃着辣串串,然后开怀地笑,舒心的闹!而于旁人,永远都是旁观者,因为未曾经历过,所以始终都融不进她们的世界里!

站在银川的高层写字楼,总会看到很多身着职业装的上班族。他们的步伐中多了一份匆忙沉稳,神情多了一份思索,眼眸中多了一丝探知。每天一手握笔,一手滑动鼠标,就这样日复一日与无数的文件数据握手言和;年复一年与机械的电脑相聊甚欢。他们拿着不高的薪资“勇敢”的奔波在这座写满竞争的城市!殊不知他们也会因为业务量满目苍夷;也会因为客户的不理解无可奈何;也会因为上司的责备手足无措;也会因为生活的现实筋疲力竭……但他们依旧追逐着四季轮回的脚步,坚定不移地继续着这看似风平浪静,实则风起云涌的生活。

一次去银川某公司找一朋友,恰巧朋友不在,在我等朋友的间歇,办公室除了敲打键盘跟计算机的声音外,让人安静到窒息。而我却是一个比较活跃的人,耐不住这种压抑的气氛,我小心翼翼的问身旁的工作人员:“难道你们每天都是这样的状态吗?这样会憋出病来的”!或许是我的活跃,或许是我的天真,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全办公室的人都笑了,这时他们也都来了兴趣,打开了话匣子。虽然是一小会儿,但聊的很愉快!期间有很多人感慨,“还是学生时代好啊,不愁吃,不愁喝,最幸福的是不愁所谓的生活”,有人还说:“自从步入社会,很多时候因为工作连饭都顾不上吃,为了业绩通宵熬夜”。从那以后,我不得不赞叹,他们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勇者,即便这座城市给予他们怎样的考验,他们也能笑着迎接每日的朝阳!

十一月的银川早已被冷风侵袭,人们穿了棉衣,紧了衣领,街道也仿佛充斥了一股冷气,随处都让人瑟瑟发抖,可即便如此,这座城市的人们依旧奋力奔跑着,他们的生活节奏并没有因为冬天的到来而有丝毫改变。曾经我不理解大多数人都喜欢在银川安营扎寨,无数个日夜,我想着各种可能的答案,但一直都没有找到!直到我融入这座城市后,我终于明白,这所城市为何成了大多数人长大离开家后的选择,即便这所城市没有亲人,没有牵挂,但依旧值得很多人去马不停蹄的奔波!

上一篇:党员诚信店下一篇:麦当劳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