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沁入生活

2024-05-05

让书香沁入生活(共4篇)

篇1:让书香沁入生活

一年一度的 “安全生产月”活动,在阳光灿烂、激情迸发的六月拉开了帷幕。昨天工区组织观看了安全生产宣传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参加工作近三十年,提起“安全”二字,那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亲历了安全给我们带来的祥和与喜悦,也见证了事故给我们的苦难和悲痛。“安全”像是一篇文章中的关键字,把握着全文的方向;又像是一首乐曲中重音节,关系着整个乐章的旋律,你想轻松地说出它的美,它的温柔,它的幸福,总是有一种沉沉的感觉。

现在网路文化的发达着实让人叹为观止,随便在网上搜一下“安全”就会看到海量的信息。是我们不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吗?不是!是我们不知道安全的意义吗?也不是!谁都能说出诸如“一人安全,全家幸福。一人违章,众人遭殃。疏忽一时,痛苦一世。安全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等等安全警句名言。我们的企业,可以说就是一个“安全”企业,“安全第一”是我们的生产方针,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从走进公司的第一天,首先学习的就是《安全规程》,从此安全就和我们的生命、幸福等价起来。我们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明确了每个岗位的职责,每个人一举一动都有相应的条款加以规范,各项安全措施的细致程度,几乎到了恨不得将这些文字磨成粉、熬成浆,灌到每个人肚子里的地步。不幸的是,事故照样出,看看吧!当事故发生后,都感受到这是对一个企业毁灭性的打击,是对一个家庭的灭顶之灾。分析事故原因能说出上百条,当事人的追悔莫及、痛不欲生真让人有点“同情”,然后就开会整顿,制定措施,组织学习,检查整改,然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人们像谈论往事一样,说那过去发生的事,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违章,发生事故的不是我们,只要我注意一点,几十年都过来了,像他那样的事故不一定降落在我的头上。于是,又出事故了。生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平淡的重复那是幸福的延续,事故的重演则是人性的悲哀。

傍晚时分,我走到丹尼斯的十字路口,路口的红灯显示时间还剩下一格,我停住了脚步。就在这时,一辆电动自行车带着一个人从我身边驶向快车道,说时迟那时快,一辆工具车风驰电掣般自北向南飞驰而来,“轰隆”一声!只见工具车斜飞100多米,连续撞倒几档隔离护栏,倒扣在马路上;电动车粉身碎骨,零部件散落一地,再看一人被撞飞起,落在汽车前不远处,一动不动,路灯下映着液体。另一个人不知落在什么地方。我第一时间,赶快给上夜班的妻子打电话,告诉她下班过马路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抢灯。打完电话,还是不放心,干脆到单位去接妻子回来。告诫家人:以后过马路,不能只看红绿灯,你遵守规则,别人不一定遵守,要左顾右盼,确认安全了再过。我们说,什么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不会感到切肤的痛,你没有亲眼目睹,不会有心灵的震撼,难道非要让每个人都经历那撕心裂肺的痛,才能记住什么是安全吗!这也是我们安全管理的纠结所在。

梁启超有句口头禅 “百行勤为先、万恶懒为首”,我理解这里的勤,是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那份心境和态度。绝大多数人认为从事一份工作,那是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珍惜这份工作呢?彼此彼此,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即便是出点事,还有人帮助“罩着”。于是就出现,大家看着某个人被针扎,感觉有点心痛,扭过脸,一切如旧。长此以往,我们都麻痹了,针,不扎在谁身上,谁不知道痛。这就是说,企业是大家共同的,与我们个体的联系并没有到赖以生存的程度。对待工作的“勤”,应当是真正将个人的命运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珍惜自己的那份工作,安全才会是发自内心、自觉的行为。我们经常颂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其实质应当是:为了生计不得已而为之,人人都要生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去做省长、当市长,但是社会上总有一件适合他的工作,把这份工作干好,按月领到自己的薪金,这就是生活。这份工作就是你心甘情愿的,要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去做的事,这就是爱岗敬业。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会心无旁骛地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到工作上,才会深深领会“安全就是生命的基石”,才会真正懂得“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涵义。

范文网

篇2:让书香走近学生 让书香走进家庭

学校通过开展课本剧表演会、选择名篇名著中的精彩文段书写比赛、办手抄报、开展古诗文朗诵等活动, 通过活动促阅读, 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体验读书的乐趣。学校通过每月一次的“博览之星”和“书香班级”的评选, 不断总结推广经验, 挖掘典型, 使读书活动向纵深发展。每学期结束后, 学校根据阅读情况, 从学生中评选出“博览之星”和“阅读之星”,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 学校非常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首先从语文课堂做起, 要求语文老师做好“课前铺垫读, 课中拓展读, 课后延伸读”, 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在新课教学后推荐给学生, 甚至课堂上直接引用, 将阅读内容渗透给学生, 如, 学习了《猴王出事》就推荐《西游记》, 学习了《草船借箭》就推荐《三国演义》, 学习了《景阳冈》就推荐《水浒传》等等, 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大语文教学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向学生推荐必读、必背书目 (文章) , 组织学生开展大量阅读活动。“好雨润物细无声, 书香沁心益成长”。

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发展智力, 焕发灵性, 开发了潜能, 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 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二、让书香走进家庭

创建“书香校园”, 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学校向每位家长发出了《致家长的一封信》, 向家长提出倡议:引导孩子们读书, 和孩子们一起读书, 要求家长给孩子静静阅读时间、空间和足够多的好书。倡议家长每天早一点关掉电视, 或暂时放下手中的事, 一天15分钟, 和孩子一起阅读, 慢慢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在家长学校培训中让家长明白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采掘不尽的富矿, 是走向未来的基石。

读书使人明智, 读书使人聪慧, 读书使人明理, 读书使人善辩, 读书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捷径, 使家长成为学校书香行动有力的支持者、建设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进, 书香也渐渐走进学生家庭, 有的家长定期带孩子到图书室、新华书店去借书、购书, 有的家长天天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

目前, 学校约80%的学生家庭有书柜, 约60%的家长为孩子办有各种图书借阅卡, 让孩子多读书, 读好书, 已成为家长的共识。

三、让书香溢满校园

如今, 走进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小学, 校园处处是书香, 读书真正成了学生最喜欢的生活方式。课余, 班里的图书角, 学校的图书室, 阅览室总能看到学生聚精会神读书的身影, 学生在那里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 花坛边, 小树旁手捧书籍专注地读起来, 读书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书香校园创建活动, 也极大地推动了师生的读书热情, 提高了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了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一是学生的言行更文明了, 学生通过读书、交流, 明白事理, 做文明事的多了。讲文明礼貌的多了, 学习要求上进的多了。二是家庭关系更和谐了。由于人与人之间有了新的认识, 团结友爱的多了, 促进了建设现代文明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有力发展。三是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了。

多彩的活动赢得了丰厚成果, 校报《新芽》被评为区一等奖, 在区级以上举办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中有近80名学生获奖, 17名学生在省、市组织的“我读书, 我快乐”征文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摘要:近年来, 襄州区张家集镇中心小学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 让书香走近学生, 让书香走进家庭, 多渠道、多角度广泛开展诵读经典的读书活动, 积极为学生创建快乐成长的理想乐园, 方法值得品味, 效果较为明显。

篇3:让书香真正沁入学生的心田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诵读这种教学方法并未体现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是人们对诵读课文存在一种片面的看法,甚至以“死记硬背”之名加以否定;另一方面是缺乏正确的诵读方法,以至出现“小和尚念经”的情况。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诵读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指导阅读,训练语感

在语言能力中,语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手段。我们应通过诵读指导来加强语感训练。诵读是一种语文基础训练形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进行吟咏、体味,逐步形成语感的学习方法。通过诵读感悟语言,细嚼慢咽,仔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及其情感,达到“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语),从而获得审美感、情趣感、趣味感,逐步形成语感能力。如读《桂花雨》中作者回忆童年摇桂花的乐和桂花香的情境,我们在反复诵读中领悟出文中无穷欢乐和纯朴的思乡的意义,伴随着这种感悟的内渗与积淀,学生的言语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进入课文中语言创造的美的世界。在进一步的审美感知和情感体验中领悟形象的意蕴,主要的形式还是诵读,反复诵读,深吟浅咏。

二、通过诵读,提高写作能力

诵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被誉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杜甫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佳句,极好地阐述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教材中的文章是名家手笔,是文道结合的典范,有极强的可读性、赏析性。学生如能反复诵读,在读中赏、赏中析,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觉得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能读出点“眉目来”。蜜蜂酿蜜,需博采百花,涓涓细流,方能汇成江河。作文也如此,诵读能使学生不断积累知识,久而久之,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存手,左右逢源。

三、通过诵读,积累知识

语文教学要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必须不断积累词语、丰富词语。背诵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巩固语文知识的必要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呢?诵读是背诵的基础,要背诵,首先就离不开诵读。指导朗读时,教师要提出目标要求。学生要通过诵读,理解和揭示课文的基本内容,对文章的主旨有清楚的认识,对文章的结构有一个明晰的轮廓,在诵读的时候,就能理解融合知识,要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

四、通过诵读,加深理解

诵读的直接目的是加强记忆,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记忆就谈不上理解,而只是理解才能更好地记忆。在语文教学中,对字、词、句以及篇章结构要理解、运用,就必须朗读、背诵,也就是记忆、体味,特别是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目,其中蕴含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是运用语言的典范。记住了,就能更好地理解它、运用它,而在运用之中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五、通过诵读,发挥想象

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是名家手笔,凝聚了作家高度智慧的结晶,在短短的课堂教学之中是不可能完全说明白的,其中的思想、情感、哲理也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完全的,在教学中也只能点到为止。不会给学生读的空间、想的空间,学生体会不到美的意境的,百读不厌方能豁然开朗。好的诵读能把作品的思想、形象渗透进学生的心灵里,起到任何讲解都不能替代的作用。

六、通过诵读,形成技能

诵读并非仅仅是把文章读出声就行了,而是要读出文中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这涉及读的技,诵读技巧主要包括:发音正确、清楚;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语速的快慢要适当;语气、语调要恰当;流利、生动、自然。

在教学中加强诵读训练,应当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应改变一味串讲的教学方法,读与讲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以听讲促诵读。其次,教师要重视范读。有感情的范读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比逐字逐句分析深刻得多。第三,诵读训练要处理好齐声诵读和个别诵读的关系。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适度诵读,正确诵读,不失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归真返璞之举。

篇4:让教育引导沁入学生的心灵

笔者近几年担任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亲身所经历的教育案例也不少。有人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太懂事,天真简单,好哄也好唬,其实不然。他们是生活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作为班主任,需要以一颗平静的心,去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故事。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就更多了,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学生身上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会高兴好几天,会更加鼓励、表扬他,而且还会更加特别地去留意他们身上其他的“闪光点”。这就是教师与学生,他们身上的共通之处很多,他们一样地可爱……我和学生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汪海洋是我班上的学生,懂事晚,傻得可爱,这就是我对他的评价。他不知道什么叫学习,一直以为上学就是来玩的。因此,毫无疑问,成绩也是相当的差。说他,傻愣愣地朝你看看,一脸无辜的表情,家里也没人管他。说真的,当时我有放弃他的念头,反正他家人都不管他,要我拼死拼活为了什么?但我发现我错了,我真为自己一时的冲动而自责,我真觉得我不该随随便便地就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有一次,我把汪海洋“请”到了办公室,看到他进来,我们便笑了起来,走路像企鹅,一摇一摆的,不跟你讲话,死盯着你看,会看得你毛骨悚然。我跟他讲,他还是朝你看,除了点头之外没有任何语言或肢体活动。我迫切地想要让他知道大概意思,大声朝他吼去。我气急了,推着他出去了,这时,他的脸上已多了两行泪珠,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的心哽咽了一下,突然我明白些什么?对待孩子能这样没耐心吗?能这样狠心吗?能这样苛刻吗?几个对待,我发现自己做错了,我几乎在追求完美,但这可能吗?对待一年级的孩子,这样真的可以吗?第二天,我又把他“请”到了办公室,他仍是那种反应,怯生生地看着我。我和蔼地对他说:“汪海洋,不要怕,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果然,他没有那么拘束了,愿意跟老师交谈。以后的每一天,我都会把他“请”到办公室,就让他自个儿读读、写写,虽然进步不大,但我还是很开心,我们之间的隔膜渐渐淡化了。虽然他有时还跟小朋友们一起吵吵闹闹,但他现在能主动来老师办公室写字;甚至遇到不懂的问题会来问老师;最重要的是他现在能跟老师主动问好。自己一次小小的自责,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也许他也想极力地去改变自己,我们何不换另一种眼光去看待学生,也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呢!

这一教育案例作为我对学生教育引导的一个美好经历,给我以点点滴滴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我自信它在给以我做好教育的享用的同时,也会带给我的同行以教育的启迪。通过教育实践的反思,笔者形成了对学生教育引导的一些见解。

一、班主任的教育引导是用爱组成的

关爱每位学生,让班级中每位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班主任教育引导学生的着眼点与归宿点。班主任不能以冷若冰霜的面孔去面对一个稚气未脱的低年级学生。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让孩子感受到爱的饱满情感,以亲切的语气,温柔的眼神,动情的微笑,形成一种亲和力,温暖孩子的心灵。

二、多方式接触学生心灵

班主任要想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奏效,就得走到学生中去,通过不同途径与方式了解学生,与学生玩游戏,与学生谈笑,说说有趣的见闻,讲讲故事,交流想法,感受等,创造与学生交往、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接触学生心灵的空间。细致地接触心灵,有利于教育方式选择的合适性与有效性,能使教育震撼学生的心灵。

三、教育引导在过程中需要调整

有时候,班主任在教育引导学生过程按制度的策略,选择的方式进行起来,收不到预想的效果。这就需要调整改变教育的思维,换一个角度,另选一种方式。比如,对待学生出错,尤其是心理的问题,有的直面不行,可从侧面突破;有的一对一不见效,可选择第三者参与(家长、同学、或课任老师)。

四、教育引导要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

虽说是低年级学生,但他们的内心深处有被尊重,得到他人的肯定、赏识的强烈愿望。因而,班主任在对一个学生跟踪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其身上的闪亮点,给以赏识;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可给以孩子自信的力量,改变自我,不断进步的信心。

上一篇:学习贯彻中央五号文件的体会下一篇:秋冬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