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庄小学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2024-04-26

后庄小学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精选10篇)

篇1:后庄小学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后庄小学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纲要(2012——2020年)》的精神,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国学经典文化资源,深化和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我校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实现“我的中国梦”为重点,以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德育功能,把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作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感,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广泛深入开展中华优秀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践行道德规范,培育良好风尚,提高未成年人人文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活动主题

诵读国学经典,践行道德规范。

三、活动内容

全市各中小学校可根据推荐书籍名录,自行选择。

(一)典籍部分。参考书目有:《朱子家训》、《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增广贤文》等传统经典。

(二)艺术部分。各学校结合实际,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艺术特色和主导方向,广泛开展书法、美术、戏曲等国粹艺术教育。

(三)阅读部分。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报刊、历史故事、文学名著和科普读物等。

四、活动项目

(一)编写校本教材。各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和认知程度,积极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织教师编写适合少年儿童记忆背诵、便于理解接受的校本教材。

(二)营造诵读氛围。在阅报栏、黑板报、墙报登载古典文摘选萃,教室走廊、橱窗张贴通俗易懂古诗文及名言警句,配上生动形象的插图。利用课前、课间、课后播放诵读碟片、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在游戏和文体活动中诵读经典,营造书香满园的浓厚氛围。学校要精选《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内容制成践行主题活动情况表,让学生在诵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三)坚持分层施教。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有选择地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坚持以读为主,注重培养语感和整体感知能力。要求背诵、引导他们在诵读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规范自己言行。

(四)丰富诵读方式。运用读、讲、赛、吟等方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增强诵读效果。“读”即采取自读、对读、导读、集体诵读、亲子共读等方式,每天坚持诵读经典20分钟。“讲”即利用班级故事会、学校故事会等载体,老师让学生讲经典故事,并进行评点,加深对文化经典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赛”即定期举办班级、年级或全校性诵读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吟”即积极引导学生用吟诵、吟唱的方式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兴趣。

(五)做到学、玩“一体”。把古典诗词编写成易学易唱的儿歌、童谣,引导学生传唱。利用重大活动、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设经典舞台,让学生通过朗诵、演讲、歌舞、快板、小品、相声、情景剧、诗配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在轻松快乐中感受经典。

(六)实现 “古”、“今” 贯通。把经典诵读与学校“争六星”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深刻理解经典段落的道德含义,将历史和现实融会贯通,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育未成年人健康向上的道德素养。

五、措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活动安排。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华经典诵活动的重要意义,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真正做到有人管,有人抓,确保活动顺利开展。要统筹安排,把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生工作计划,明确诵读主题,统一安排组织年度系列活动,做到学年有计划,学期有方案,每周有课时,班班有特色,活动有成效。

(二)积极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各县区、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把推行传统经典文化与师德师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家庭教育等内容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等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诵读活动的实际效果。坚持将诵读活动和日常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把经典诵读活动融入语文、历史、写字等学科的日常教学,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创建活动。

篇2:后庄小学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书香校园”建设,丰厚学校文化底蕴,打造充满活力、文化厚重、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让每一名学生切实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浓厚的育人氛围中健康成长。现制定我校诵读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一代新人,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和书香校园活动,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的优秀少年。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增加自身人文素养。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习惯。

3、构建学习型校园,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

三、参加对象

全校学生

四、活动安排:

常规建设:每学期开学前两周教师制定诵读计划。语文教师搜集整理部分经典中华古诗文,作为诵读重点篇目。每个学生每天在校诵读时间要达到10分钟以上,课外诵读时间要达到15分钟以上。

诵读内容:低年级除了诵读课标规定的必背诗篇,以诵读琅琅上口的“三字经”和古诗中的“民歌童谣篇”、“劝学惜时篇”为主。中年级主要诵读“山水风景篇”、“田园牧歌篇”、“亲情友谊篇”,高年级则以“抒怀感慨篇”、“爱国救亡篇”、“羁旅思乡篇”、“立志篇”等内容为主。

诵读要求:低段诵读熟练,声音洪亮,能够脱稿即可;中段除低段的要求之外,还需做到节奏感强,情感真实,声情并茂;高段诵读在低中段要求基础上,再做到正确把握作品内容,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适宜。

评比: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争星级活动,比背诵篇目多少,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学习更多的经典古诗文。

组织校内“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

五、实施要求:

1、想方设法,营造氛围。

全体(班主任协助)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想方设法,如建立班级图书角,利用黑板报、墙报等,为学校营造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

2、保证时间,有所创新。

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充分利用早自习、午自习,阅读课等。更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要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建议语文老师在班内开展读书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

手”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丰富读书与积累的形式。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与自选篇目相结合,配合学校开展活动,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的最爱。

3、争取支持,深入开展。

要着重面向家长进行相关的宣传,争得家长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多向家长征询意见和建议,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促进诵读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六、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做法:

(1)以读为重点,以读为方法,以读为基础。三遍读,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体会读诗时根据不同的内容读出不同的速度、音量、语气。另外,读诗讲究停顿,这是比较困难的地方,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们,因此,试着先让他们跟着读,体会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停顿的不同,再让他们试着自己找找停顿,说说理由。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也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法来读诗。高年级的孩子们则引导他们从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去品读。这样孩子们就能真正地读诗、品诗,尝到诗的滋味。

(2)以一首诗的内容或一位作家的一首诗为依托,进行辐射性诵读练习。如走近李白,走近杜甫﹍﹍我看写景诗,我看边塞诗,我看童趣诗,我看思乡诗﹍﹍

把诵读活动课中学到的古诗文或儿童诗作为基点辐射,找出与之相关的诗文来诵读,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如诵读杜甫的《春夜

喜雨》时,可以辐射有关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诗句。如讲到金子美铃的儿童诗《积雪》时,引导学生课外诵读她的其它儿童诗《春天的早晨》、《露珠》等,这有效调动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3)学以致用。朗诵诗文的最终目的是要为“我”所取,为“我”所用,诗文也只有在运用中才会。

七、总结交流评比阶段。

评定标准:十首古诗、五副对联、四个童谣、二十句三字经、一篇古文,各为一星,一星为10分,累计分值。平时班里教师把关检查评定,开展好诵读活动。期中、期末集中评比两次,评出“诵读之星班集体”和诵读小状元。

东街小学德育处

篇3:后庄小学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一、诵读的前提,激发兴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许多诗词的由来都是有着一定的背景,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就可以从故事入手,给学生讲清诗词的由来, 这样教学,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进而把学生带入到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之中。

例如,在教学《小儿垂钓》这首诗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先从课前谈话入手:你们在课余时间钓过鱼吗?你们知道钓鱼需要什么条件吗?对于如今的小学生来说,多数都没有钓鱼的亲身经历, 因此,也就无从谈起。在学生沉默的时候, 教师再以讲故事的口吻说道:“古时候,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在他钓鱼的时候,有个过路人向他问路,可是,他只是摆摆手,不说话,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儿垂钓》,读完以后, 你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回答别人的问话了,你们想知道吗?在这里,在教师故事的引领下,学生的诵读兴趣被激发,为提高诵读效果奠定了基础。

又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首诗时, 作为毛泽东诗词中的一首,这首诗写的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在教学时,我发现班里有个学生读得非常好,抑扬顿挫,声音极有磁性。在教学时,我就让这位学生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在榜样的带领下,其他学生的诵读兴趣也自然被激发起来,他们跟着这位同学低低地、有节奏地读了起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一片诵读的浓厚气氛,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二、诵读的关键,加强指导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中,教学的关键在于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要想让学生达到有感情诵读的目标, 教师就要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诵读水平的目标。 对小学生来说,诵读的关键就在于先把古诗词读通、读顺,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有感情诵读奠定基础。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由于这首诗中难以读准的生字较多,因此,在诵读之前,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读准字音和诗句内容上,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做好正音工作。比如“宿”“疏疏”“径”“寻”等字教师要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读通句子。如此一来,只有读准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诗,才能为学生的高效诵读奠定基础。

诗词诵读同时也很讲究的就是抑扬顿挫,读出节奏。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为了帮助学生诵读,教师要让学生按照七言诗的停顿要求先划出节奏符号。 “远上 寒山 石径斜,白云 生处 有人家。……”在学生划分出节奏符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跟着这种节拍抑扬顿挫地读,为了使学生的诵读更有感情,教师还可以借助画面,放飞想象,通过摇头晃脑地读、不求甚解地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就这样,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跟着节奏走,跟着感觉走,时间长了,学生定会读得越来越入味,越来越有感情。

三、诵读的根本,读出美感

在小学语文经典诗词教学中,开展诵读活动的根本是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也就是让学生在诵读过程的体验中获得审美的喜悦以及心灵上的满足。作为入选语文教材的诗词,大都具有画面感和情谊感强的特点,如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赏析,品味中感受到语言美呢?我主要引导学生就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品味。 在学生读完全诗以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哪句诗写的美,有学生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话写得太好了,有学生认为作者题目《游园不值》中的 “值“字用得好,在语言品味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而且在反复朗读品味中,读出了诗词的美,这种美只沁学生心脾,起到了“诵读有度,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经典诗词常常富于画面感、情境美。 这些画面情境或是浓缩的场景,或是自然的景观,或是简短的故事,就构成了一首精美的诗词。如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 在学生诵读的时候,我特意选择了一段给人以孤寂、凄凉、寒冷的音乐,然后,让学生配乐诵读,当音乐声响起,配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词,学生的头脑中自然浮现出了一幅“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老人独自在江面上钓鱼”的画面, 这样一来,情景、人、环境气氛,高度合一, 在有感情诵读中,学生仿佛真正走进了诗词深处,走进了作者内心,走进了那个遥远的岁月。

篇4:后庄小学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一直以来,国家语委按照党中央要求,始终高度重视语言文字的文化传承功能,精心谋划、系统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2010年7月,举办了首期“中小学经典诵读教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2011年将培训班正式纳入国培计划,目前已累计培训学员近700人。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教育骨干教师国培项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中小学教师诵读水平和整体素质、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的重要举措,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现实需要。经过培训的广大教师在各自地区和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成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世界语言文化交流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2013年在考察孔子研究院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今年教师节前夕,在北师大视察时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古代诗词散文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语言文字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用文字写就、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为我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供了丰厚滋养。比如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先哲很早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古代神话中流传着“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故事,史书上记载着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而作《史记》等。古往今来有许多经典名句,由于凝练地传达出历代仁人志士向上向善、关怀家国的理想和信念,被人们广为传诵,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比如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诠释了中华民族高尚的精神追求。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是深邃思想和优美语言的结合体,是孕育和滋润我们民族精神的资源宝库。

二、经典诵读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仅仅通过书面阅读的方式,很难完整领会经典作品的全部意义。一部好的作品,不但体现在思想内涵高尚、文字优美,而且也体现在声音之美、节奏之美。更何况,古代的诗和词本来就是合乎乐律可以歌唱的。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是我们中华优秀经典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一边推敲作品音节韵律,一边进行构思或修改,是古人创作时的经常状态。比如,“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句子,都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对经典每一遍诵读,都是一次感知和理解的过程,作者创作时的目标、心态、情绪,作品传达出来的思想、意境、韵味,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最能接近、最能体会。反复诵读体会既是作者创作、推敲作品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读者理解、欣赏诗词文赋等经典作品并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自身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最佳途径。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诵读被用作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深为现代语文教育专家所重视。黎锦熙曾指出:“诵读不讲,欣赏和写作都受影响。”叶圣陶也曾说,吟诵作品能够让人“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因此,在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让琅琅书声、翰墨飘香、晨诵午写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用经典美文浸润下一代的心灵,从而达到美声、美文、美育融于一体的教育效果,这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这个时代所要倡导建构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起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桥梁。

教育部、国家语委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在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党的十八大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了“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奋斗目标,并围绕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出了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由国家语委和14个省(市、自治区)联合建设的“中华经典资源库”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首期80篇经典诗文诵读、书写、讲解视频已录制完成,明年即可进入全国中小学校。与央视合作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2014年6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江苏苏州召开了以“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为主题的世界语言大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形成了成果文件《苏州共识》,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阐述了中国理念,贡献了中国智慧,对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展示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抓好关键环节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深入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实施了很多有特色的举措,有的已成为当地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品牌项目。我们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把经典诵读融入中心任务,把师生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抓紧抓实抓好。

1.整体推进,系统布局。阅读诵读什么,如何阅读诵读,必须坚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出发,系统安排,逐步拓宽、提高和深入。在对经典的选择上,围绕对“真”、“善”、“美”的认知和追求,列出学生成长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立人”之本的一些篇目。分阶段确定诵读内容,循序渐进,灵活多样。要注意古今中外的比较,适当兼顾学科领域。让学生既诵读传统经典,又诵读现当代经典;既诵读人文经典,也阅读科普类经典读物,还可以适当诵读一些外国名句名篇,使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融相通,融入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环节和阶段,融入学校德育、课堂建设、评价改革和特色培育的实践过程,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2.营造环境,注重内化。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培养阅读兴趣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诵读只有人人参与才能最大化地体现它的价值。“办学校就是要办一个氛围”。给孩子打造阅读环境,责任主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特别是学校和家庭要负起更多的责任。要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诵读文化,在这方面,不少学校坚持“晨诵午写”、“课前演讲”、“家校阅读”等做法,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3.融入课程,活动体验。要十分重视语文课的阅读诵读。从返璞归真的角度上来讲,最好的小学语文教育方法,就是阅读诵读。在教师的引导下,选可读之文章阅读,选精彩之文章诵读。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作用,是经过了千百年检验的道理。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有明确的指引,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规定9年应当背诵的优秀诗文是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在大量阅读之外,还要到实践中感知和领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诵读兴趣,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如影随行,潜移默化,助力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4.加强师资,引领示范。在中小学校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师的示范引导非常重要。“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社会价值的高度评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总书记对好老师的基本要求。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工作是借助语言文字来完成的。深入开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对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好诵读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要建立健全宣传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各地新闻媒体、校园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成果;要建立健全评价保障机制,对活动开展、课程体系开发、师资培训及教学科研等进行有效考核,为经典诵读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会议通过的《决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持一手大力推进语言文字依法管理,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一手大力推进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推动实现《决定》提出的“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这一理想目标。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将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受益终身,也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们要切实按照中央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扎实实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篇5: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国学经典文化资源,深化和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我校中小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校继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践行道德规范,培育良好风尚,提高未成年人人文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活动以“诵读国学经典,践行道德规范”为主题。

在阅报栏、黑板报、墙报登载古典文摘选萃,教室走廊、橱窗张贴通俗易懂古诗文及名言警句,配上生动形象的插图。利用课前、课间、课后播放诵读碟片、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在游戏和文体活动中诵读经典,营造书香满园的浓厚氛围。学校精选《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内容制成践行主题活动情况表,让学生在诵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有选择地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坚持以读为主,注重培养语感和整体感知能力。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要求背诵《论语》、《大学》、《道德经》、《离骚》等,引导他们在诵读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规范自己言行。

运用读、讲、赛、吟等方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增强诵读效果。“读”即采取自读、对读、导读、集体诵读等方式,每天坚持诵读经典10分钟。“讲”即利用班级故事会、学 1 校故事会等载体,学校道德讲堂等阵地让学生讲经典故事,并进行评点,加深对文化经典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赛”即定期举办班级、年级或全校性诵读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吟”即积极引导学生用吟诵、吟唱的方式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兴趣。

把古典诗词编写成易学易唱的儿歌、童谣,引导学生传唱。利用重大活动、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设经典舞台,让学生通过朗诵、演讲、歌舞、快板、小品、相声、情景剧、诗配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在轻松快乐中感受经典。

把经典诵读与学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相结合,引导中小学生在诵读中深刻理解经典段落的道德含义,将历史和现实融会贯通,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育未成年人健康向上的道德素养。

学校结合实际,把推行传统经典文化与师德师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家庭教育等内容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活动效果良好。

惠州市南坛小学鼎峰分校

篇6: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方案

近日,合阳县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幼儿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此次活动分年级举行,全园幼儿参与,诵读内容有《弟子规》、《笠翁对韵》、古诗等。

自本学期以来,合阳县中心幼儿园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结合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搜集、整理出的适合幼儿学习的经典诗文,将其合理地整合进幼儿园一日常规和课程中,收效良好。在本次展示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感受经典诵读带来的快乐与自信。各班的组织形式丰富多彩,有集体诵读、配乐诵读、领读,集体表演等。孩子们以说、唱、表演等多种形式诵读诵读了《弟子规》、《笠翁对韵》、古诗等经典作品,同时还有精彩的舞蹈和模仿动作表演。各班幼儿诵读流畅,表情丰富,大胆活泼,在稚嫩的童音中不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老师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一幅幅经典的画面。在轻轻的诵读声中,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悠然再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师生从国学启蒙教育中充分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营造了浓郁的德育氛围。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舞台,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展示了我园幼儿健康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篇7: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活动方式

通过实践, 笔者总结出:只要方式得当, 农村小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搭建经典诵读活动平台, 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一、“经典快乐书架”

富有特色的“书架”应该是班级布置中的一大亮点, 书架虽小作用大, 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 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阅读活动, 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 但关键是要设计得巧妙。

1.巧装扮

首先得取个有趣又有含义的名字, 例“书缘书园”、“悦读吧”、“快乐书屋”。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一番装扮, 构思一个漂亮可爱的造型, 贴上图案精美的贴纸, 在外形上进行美化, 一亮相就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 从而驱使学生要去看一看。

2.巧摆放

书架书籍的摆放也是大有学问, 把书籍进行归类, 学生们最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系列故事书、科普读物、漫画书等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它们的作用是吸引孩子们去看书。通过多方了解后, 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那些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情趣横生、而又符合学生胃口的读物。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来引导孩子们读好书, 是最简单最有效的, 只有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在那里, 他们才会去接近书架, 进而才能引导他们去看老师想让他们看的书。在次显眼的位置摆放一些老师精心设计的“大块头”的书籍, 四大名著、国际获奖小说等,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 便会产生阅读名著的欲望, 而且有能力阅读, 一旦孩子在兴趣的驱使下, 主动地接触了这些名著, 就会享受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至于那些“老师想让他们看的书”, 如关于作文片断写作的、人物传记等, 还有一部分科幻小说, 这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读书仅仅用于拔高水平, 可以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 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后, 自然会去找他们自己需要的书。

3.巧立规

借书阅读得定出个规则, 如要求学生“每天只能借阅一本书”, 那些借阅漫画书的孩子, 很快就看完了手中的书, 也就行使完了今日的借阅权力。这时, 他们还想看就只能悄悄地附在借阅那些“大块头”书籍的同学身边, 渐渐地, 孩子们觉得, 这些书籍里面有“宝贝”, 此后, 他们也会渐渐地借阅“大块头”的书籍, 逐渐培养起了读书习惯, 达到真正的“在阅读中成长, 在成长中阅读”。

二、“晨诵午读”

1.晨诵

学校设置统一的晨诵时间, 在这个每天固定的时间里, 师生共同诵读儿歌、古典诗词、散文诗等经典诗文。新教育实验认为, 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 也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 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 用古诗词童谣、儿歌、儿童诗开启新的一天, 让儿童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

晨诵内容:童谣、儿歌、儿童诗、古典诗词等。低年级学生比较活泼, 可以三字经、儿歌、古诗为主;中年级可以在选取课标中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外, 还要辅以优秀的儿童诗、中外现代诗;高年级可以精选中华经典古诗词、优秀散文片段等。

晨诵形式:要多样而有序, 如:老师领读、师生共读、个别诵读、轻声诵读、小组比赛诵读等等。

2.午读

引导学生在中午时间里能静下心来阅读一些名篇或集中推荐的美文。在固定的时间读书, 有利于学生养成读书习惯。要好读书, 更要读好书, 读高品位的书。小学生在校空闲着的时间比较多, 可以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课余活动。

午读的内容:核心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教室的书柜上摆放的图书, 学生可以随意挑选, 只要爱看他就会看。

午读形式:可以是讲故事、读绘本、默读、轻声自由读, 但不能单单开放式地散读。笔者比较倡导班级共读, 师生共读一本书, 让师生拥有共同的生活, 彼此之间便有了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相互传递着快乐、理解与尊重。

三、“课前一吟”

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 倡导见缝插针, 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每天课前准备文具的三五分钟时间, 开展“课前一吟”活动, 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例如, 每天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首诗或相关要背的古文内容, 利用每节课前几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 书读百遍, 其意自现, 以达到积少成多的目的。因为长时间地读、背、听, 这些经典诗文, 自然就会牢牢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了。抓好每天课前几分钟诵读古诗古词, 或诵读现代经典著作, 一次三、四百字, 每周二、三千字, 一学年累计也达八万字左右。

另外, 还可以将诵读活动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 每节课预备铃响后, 大家一边念一边等其他小朋友进教室, 帮助教室气氛安静下来, 这样既拓展了经典诵读的阵地, 使得经典诵读不再是语文课的“专利”, 同时又让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经典诵读这项活动中来。那么, 孩子们每节课课前的朗朗书声, 将会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也成为师生们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方式。

四、“写中诵读”

“写字”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写字教学是一所学校文化内涵、办学品味、师生素养的集中体现。开展经典诵读便可以灵活地将经典诵读和写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把古诗制成字帖, 让学生边背诵边写字, 将“书法”与“经典诗文”两件中国文化瑰宝加以整合式地开掘, 使学生诗词的积累和书法艺术两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让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中, 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可以在每周一节的写字课上, 教师或个别学生把集体诵读的篇目工整地抄写在黑板上, 其他同学在诵读本上临摹。在书写中, 学生更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那或娟秀, 或刚劲的字迹, 在诵读内容旁圈圈点点, 写写画画, 其间学生相互欣赏、学习, 将会掀起学校经典诗文诵读的高潮。

五、“游戏诱读”

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把古诗文诵读有机地寓游戏之中, 就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把经典诗文融进传统的“丢手绢”、“跳皮筋”、“踢毽子”、“跳格子”、“击鼓传花”等游戏中, 让他们边玩边诵, 既能消除他们学习的疲劳, 又能激发他们诵读诗文的兴趣。例如, 搜集写花的古诗创编的“拍手歌”:“你拍一, 我拍一, 一月梅花香又香。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你拍二, 我拍二, 二月杏花粉洋洋。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你拍三, 我拍三, 三月桃花红千树。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你拍四, 我拍四, 四月蔷薇靠短墙。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你拍五, 我拍五, 五月石榴红似火。榴枝婀娜榴实繁, 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 碧桃红颊一千年。你拍六, 我拍六, 六月荷花满池塘。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你拍七, 我拍七, 七月栀子头上戴。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你拍八, 我拍八, 八月桂花满枝香。遥知天上桂花孤, 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 何不中央种两株。你拍九, 我拍九, 九月菊花初开放。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你拍十, 我拍十, 十月芙蓉正上妆。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这样, 孩子们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诗词。

六、“榜样助读”

在学校广播节目中, 开辟经典诵读特色栏目, 向学生宣传阅读的好方法及爱好读书的学生的事迹, 能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请朗读能力好的学生带领大家朗诵;播放著名主持人的诵读磁带;介绍著名诗人的奇闻逸事。让学生耳闻古往今来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在欣赏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和美妙, 潜移默化受到经典的熏陶。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视资料与影视作品, 同步比较阅读。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草房子》等都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 建议学生找书对比着阅读, 效果会更好。例如, 学生在读《绿野仙踪》后, 老师组织全班观看了美国维克托·弗莱明导演的童话歌舞片《绿野仙踪》, 影片中神奇有趣的童话角色和欢快的歌舞场面会使小观众真正置身于一个奇妙而美丽的童话奇境。朱迪·加兰出演的纯真无邪的多萝西形象, 还有那些善良可爱的没有脑子的稻草人、没有心脏的铁皮人、没有胆量的狮子, 都会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看完影片后, 孩子们肯定迫不及待地又拿起书反复读, 同学间积极地交流, 班级将会出现读《绿野仙踪》热。

七、“以赛促读”

为了检阅小学生诵读古诗的成果, 激发、维持学生的读诗兴趣, 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赛读”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读诗成果得到交流、展示、评比, 强化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实施奖励手段, 学生人人参与, 评出班级“诵读能手”及学校“诵读大王”。设计“赛诗会” (低段) 、“经典诵读展示会” (中段) 、“古诗文常识知识竞赛” (高段) 等。每逢节庆日或重大活动日, 组织学生开展文体表演活动, 文体表演活动以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为内容, 以小品、课本剧、美文演唱、诗文朗诵、讲故事等创造性活动展示诵读成果。还可以以班级作为交流的中心, 开展读书读报知识竞赛、组织手抄报编写活动, 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会。

篇8:后庄小学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经典诵读

中华文化经典是指在文化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经过历史筛选而沉淀下来的最有价值的文明结晶。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资源诵读中华经典,理解其思想内涵,吸取其人文精神,培养良好品德,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课题。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多重视的是知识技能的培养,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则被忽视和冷落。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了解、亲近经典,并汲取经典营养,从而促使学生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实实在在

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呢?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小学教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在7至11岁这段时间,大脑处于急速发展阶段。如果教师忘记应该关心一个人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大脑皮层细胞的增强,那么学习只能导致孩子变得迟钝”由此可见经典教育要趁早进行,让学生趁着大好时光从小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必将受益终生。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的价值及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1.开发潜能。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在跟随圣人的思维遨游中如同聆听圣人的教诲,必然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精度与质量。2.积累知识。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思想和情感,大量诵读不仅可以积淀人文知识底蕴,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深入的理解、探究能力,还可以给予学生美的熏陶及人格的砥砺,实现美育与德育的功能。3.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中华经典熟诵于口,濡染于心,可以启迪智慧、熏陶情操、陶冶情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中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懂得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最终达到健全人格的目的。4.传承文化。诵读经典并持之以恒,使孩子们植根于中华优良文化沃土,读圣贤书、做有德人、立君子品,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重振人文建设。

二、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创建富于人文气息的校园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校园所散发出的艺术情境、文化气息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质。因此,我们要利用教室、走廊、公共橱窗、广播站、校园网等,创建充满诗意与韵味的校园,让校园内每一个景点益智,每一个空间出彩,使校园在中华经典文化的熏染中散发出浓浓的书香,为中华经典诵读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徜徉,在听觉与视觉的反复刺激中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从而不知不觉间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

(二)加强教师对中华经典诵读的认识

语文教师是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中坚力量,教师对中华经典诵读的本质目的及意义的认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能否正确地引领学生有效学习,最终实现经典诵读教学的价值。因此,为了更好的展开中华经典诵读,学校可以邀请资深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为教师理清什么是经典诵读,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强化教师对中华经典诵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经典诵读教学观。讲座学习后可以组织教师交流中华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相关问题,促进教师总结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教法的特点,逐步完善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方案,保证其价值的实现。

(三)加强中华经典背诵指导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背诵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手段,但是由于经典本身具有的难度,使得小学生基本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只是为了背而背,即纯粹的背诵。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必然兴趣不高,也难持久。因此应该不断翻新背诵的花样,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从而乐于诵读,乐于背诵。

1.做游戏,玩中学

经典背诵,学生背起来大多觉得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玩,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比如背诵《弟子规》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每组六人(其中第一段六人一起背),每人一段,以接龙的形式一个一个背,老师和其他同学则监督是否有人背错,最后评出优胜组。以这样的活动形式背诵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学生不仅记得牢,玩得尽兴,还记得轻松有趣。

2.创设背诵情境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精心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帮助学生进入“诗境”,感知经典。例如,在古诗教学中,可以播放与之相应的古典名曲,使学生陶醉于诗歌的意境中。欢快的诗文就配欢快的曲子;伤春悲秋,离愁别绪的诗文则配低沉哀婉的古曲;田园风光,隐居仙境类的诗文可以配上歌唱自然、大海的音乐。总之,尽可能创设出与背诵的诗文相匹配的意境,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记忆。

3.熟读成诵法

这是经典诵读教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可以声情并茂的出声背诵,也可以默读成诵,还可以切磋背诵,学生在日复一日,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培养语感,不同的文章,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背诵方式,必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

总之,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的开发及利用是摆在全体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其对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学生人格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探索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的最佳方案,不断追求更完善的经典诵读教学方式,才能使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教学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成琰,《关于小学语文教育实施经典阅读的探索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彭雪卿,《经典诗文诵读策略研究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3]王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3

篇9: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98-01

当下,外出打工的农民日益增多,农村小学中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父母爱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位、沟通交流的缺乏等导致留守儿童在情感、心理成长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長。为了促进农村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诵读《论语》《三字经》《千文字》《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经典美文,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人格培养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农村小学教育实践,谈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做法。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经典美文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因此,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美文,为学生诵读经典美文搭建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拓宽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改掉不良的言行,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之前,有的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言行,如在说话时习惯使用粗俗的语言,在校园里看见老师却假装没看见,害怕向老师问好;喜欢乱翻同学的书桌,顺手牵羊拿走同学的笔等。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不良言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诵读与培养良好言语习惯、诚实做人等相关的经典美文,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美文中学会做人,改掉不良的言行。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教师在看到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时,应当上前教导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的道理。当教师发现有学生偷拿他人的笔或书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伤心。”让学生明白做一个良好公民的意义。当教师遇到不敢向老师问好的学生时,可以主动与这些学生打招呼,然后引导学生诵读“称尊长,勿呼名,路遇长,疾趋揖”,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意识。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犹如春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接受学前教育不规范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当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弥补学前教育的不足。学生都有向师性,假如教师能够自觉地在学生面前展示对经典诗文的感悟,并能够吟诵诗文,有利于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兴趣。比如,诵读诗歌《鹅》时,教师可以辅助一些体态语,做一些与诗句相呼应的动作,同时让学生进行模仿。有趣的表演,有利于学生识记诗句所描述的场景,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再如,教师在诵读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和关键词,请学生欣赏梅花不畏严寒的图片,让学生在赏析古诗词中体会梅花的品格,还可以选择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只有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他们才会对经典诵读乐此不疲。随着经典诵读“量”的积累和“质”的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也会越来越好,也就不会再把学习语言文字当做是沉重的负担。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比如,诵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游园不值》等经典诗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体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诗句的美妙,同时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悟,提高写作水平。再如,诵读《唐诗宋词》《增广贤文》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每次诵读的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经典美文也不例外,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必然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这样的说明有利于学生在诵读中学会明真理、辨是非,在写作文时学会合理取舍经典诗文素材。又如,在诵读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让学生懂得朋友情谊的珍贵。联系实际识记经典美文,有利于学生掌握经典诗文的含义,并在写作文时将这些经典诗文融会贯通,根据需要灵活组合,写出具有个性的作文。

在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精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性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10:浅谈小学如何开展经典诵读

一、 明确篇目、高度重视

小学生年龄在7至13岁,这一年龄段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儿童母语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思维的发展主要是以直观思维为主,思维能力比较单一,比较适合背诵一些浅显、简短、朗朗上口的文章。因此,我们为学生选择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作为背诵内容。具体安排是:一年级背诵《三字经》和《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中的三十首古诗;二年级背诵《弟子规》和《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中的三十首古诗;三年级背诵《千字文》的前半部分和《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中余下的后二十首古诗;四年级背诵《千字文》的后半部分,五、六年级则对前面所背的篇目进行复习巩固。

二、 榜样示范、激发兴趣

1. 教师榜样示范。引领学生步入“经典”,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就要形成一种“共鸣”效应,教师的率先示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做他们“经典诵读”的领路人,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共成长。

2. 激发学生兴趣。要让小学生长期坚持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就要让他们由“要我背”变为“我要背”“我爱背”。刚开始,不必刻意地要求初入学的孩子去背诵什么经典,而是让他们找一找谁家有《三字经》《弟子规》等书。书找来后,早读时,老师引导性地读上几行,学生们定会特别感兴趣,模仿着跟老师读。时间一长,字认识了,意思也懂了,学生们的兴致就会越来越浓厚。

3. 诵读形式多样。为保持学生背诵热情的持久性,在读背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或抢背,多种方式交替进行。诵读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到了读、背的乐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三、 合理运作、保障有效

1. 时间落实。全面展开课外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实践活动,首先要解决的是时间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 在每周“大课间”之外,安排两次师生共同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课。② 实行“一日三诵”:每天早晨和中午各安排十分钟“诵读经典”,由教师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每天晚上回家后把当天诵读的内容背给家长听。

2. 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或是结合内容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是朗诵一段文字,或是摘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或是讲解一些背诵的方法,或是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等等。对于学生不懂之处,教师要有选择地加以指导、点拨。

3. 检查落实。对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情况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在师生共同背诵的过程中,要及时表扬鼓励,有时简单的“你真行”“你真棒”的口头鼓励,就能引发学生积极表现的欲望。一天鼓励几个同学,坚持经常,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始终处于奋进的状态,班内就会形成“比”“赶”“超”的氛围,使学生由原来的无意背诵变为有意识的自觉主动背诵。为长久保持学生的积极背诵状态,可以结合“成长记录袋”的形式,给学生发放《诵读记录卡》,把背诵的篇目记在表上,同时背诵到一定数量就在登记表上印一朵小红花,获得十朵小红花后就可以成为“背诵大王”。“背诵大王”每月评比一次,不受人数限制。《诵读记录卡》期末时装入个人成长档案。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个个都有渴望成功的动力。

四、 搭建展示平台

我们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课外经典诵读的兴趣。可以定期在升旗仪式上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展示活动;学校每学年举办“经典诵读节活动”;结合各项阅读竞赛,开展经典阅读故事会、经典妙语欣赏会、优秀经典诗文朗诵赛等活动。

总之,经典是在漫长历史中达成共识的传统著作,诵读经典就是让学生们读“最精华的书”“最永恒的书”“最有用的书”。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职工子弟小学)

上一篇:【XX别墅楼盘软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下一篇:6种激励理论总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