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为安利晚会写的诗歌

2024-05-07

原来为安利晚会写的诗歌(通用2篇)

篇1:原来为安利晚会写的诗歌

1、梦想

同一片蓝天下

是你们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生存空间

一张张充满洋溢的笑脸

告诉我们这里是如此的温馨浪漫

走进安利大家庭

走进生命的乐园

走进安利大家庭

走进健康和谐的港湾

走进安利大家庭

走进美梦与财富的田园

走进安利大家庭

在这里会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天

有温馨

有快乐

有美满

有信念

爱会在这里生华

梦 也不在孤单

们所有的憧憬都会因选择而实现

我们所有的梦幻

都会因走进安利而不在虚幻

有爱的日子共同期待

有情的岁月感受温暖

有梦时候信心倍增

有钱的时刻感受尊严

这是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你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2、庆安利格林自由城活动中心成立五周年

五年的硕果

五年的风霜

五年的历练

五年的期盼

成就了今天的自由空间

成就多少追寻之人的梦想

成就了多少本不平凡的期盼

人生的五年

弹指一挥间

奋斗的五年

为我们积累的不仅是财富

还有成就的光环

从不被理解到交口称赞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

用你们的掌声告诉我你们是如何的豪气冲天

用你们的掌声告诉我你们有如何坚定的信念

人 不能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

我们都在拒绝平庸志在超越平凡

坚定你的信念

洋溢你的笑脸

用你的冲天豪情书写你自己锦秀的明天

3、庆安利新年晚会

历经数载蓬勃开启

万紫焉红畅响中国大地

安利

以服务为理念

以健康为基石

以朝气蓬勃之势响彻神州

情满炎黄故里

又是一个新年

又是一个崭新的希望

又是一次跳跃

又是一次翻江倒海的成长

在这里

年长者可以发挥余热

扫尽岁月沧桑

年少者

可以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尽显生命辉煌

又是一个新年

不但是对过去的回顾

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回顾过去多少心酸泪湿眼眶

展望未来跋涉征途豪情万仗

有多少次拒绝就有多少次成长

只要希望还在成功就在前方

篇2:原来为安利晚会写的诗歌

看到这个封面,

有没有一股儿时读书的氛围袭来?

那熟悉的印墨香气,

不禁让人回忆起多年前的读书时代,

每次发新书时的期盼、喜悦、激动,

无数感情难以言表,

那时总迫不及待地包书皮、写名字,

却从不曾注意那封面上的“语文”二字,

现在想来它可谓是

“最熟悉的陌生人”!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语文课本。

封面上的“语文”二字

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题,

这位有着“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学者,

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他与“语文”之间的“情感纠葛”,

可谓影响深远……

19世纪末叶,叶圣陶出生于江南古镇——苏州甪直(lù zhí),浓郁的江南人文气息成为一种隐形的文化动能支撑着他一生对书法的不尽热爱。与此同时,作为现代教育模式转轨前的一代,叶圣陶接受的旧式教育中,书法既是旧式教育的本体内容,也是必由路径。

出生于文人气息浓郁的江南苏州,钟爱书法文化!

因此,江南书法文化和旧式教育共同作用,使得叶圣陶一生钟爱书法文化,留下了形式各异的书法作品,也为书法传播与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9年6月,当时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研究通用教材,叶圣陶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采纳后随即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为中小学母语课程通用名称。

语文学习风向标:语文为王时代

教育部通知: 春季新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而在之前,“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重点与大家分享中小学教材的变化及语文学习策略。

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三十年的“一纲多本”政策。

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三年过渡期后,到20,“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告别课堂成为历史。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具体变成什么样?带大家来看一下!

语文课本变天:一年级就有《论语》

使用新教材的语文有什么重大变化呢?

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

增加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成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为了适应新变化,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

全国各地中高考结束后,段子手还在吐槽中高考作文,学霸们却早已开始关注今年升学的最新动向,总结经验,适应变化,调整策略。大家意识到,语文才是真正的拉分王!

最拉分数的学科为什么会变成了语文?毕竟,这些年一直以来都是理科容易拉开分数。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很多家长发现,语文逐渐成了拉分厉害的科目。

杭州天长小学五年级家长说:

“......孩子进入高年级以后,阅读和不阅读对成绩的影响开始显现。现在的孩子几乎都在上数学培训班,因此校内的数学考试不相上下。反而是语文,从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能坚持有效阅读的孩子并不多,而阅读优势往往到高年级才逐渐显现,所以往往语文拉分厉害!”

往远了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会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最容易拉开档次。

别再打无准备的仗!

对于很多一直关注中高考动向的教育者来说,语文试卷这种“难”早该想到。20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时,高考“语文难”就已成定势,可惜没有引起重视。

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一共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21%以上。

中小学一共上了20门课,语文占1/5的课时还要多,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

2019语文高考已经难出新高度,今后究竟会有多难?毕竟,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有言在先:“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2.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还透露:

“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也就是说,只看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

中高考变化来得太快,家长、老师和孩子惊慌失措,中国这么多名著,孩子的时间又太紧张,到底该看哪一本?

根据课标及各年级教材,与语文行业的多位作家、教授、特高级教师和专项研究的博士们,共同为大家推荐以下中高考必读、必考名著。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智力与认知发展,我们分级做出推荐。

中高考语文未来会难在哪里?

1.考卷文字的增加。如果你的孩子不经常阅读,考试时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吃亏。举例“全国卷Ⅱ”的语文考卷,现代文言文篇幅极多,题目或不多,但阅读起来很费时间。这样就考验了考生的阅读速度和抓重点的能力。

2.范围变得更广,不再局限于课本,对于名著的考核标准已经逐渐提高。例如,相对简单的是这样的:

该题考核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中的人物与情节识记。而在未来,名著阅读的试题会考到更多细节,以免学生只是在得过且过地背诵。

或者是对比分析人物,让孩子谈谈对主人翁的个性化感悟;

或者是结合给出的具体片段内容,鉴赏评价人物或者作品语言特色;

或者是对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种写作风格等等。

从最开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现在的阅读理解,无一不在提醒家长和老师,务必提高对孩子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

3.不积累古诗文文言文,吃大亏。古诗文在语文试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再加上名著阅读的分数有50分,堪比一篇作文,占语文总分数的30%。

换句话说,不重视古诗积累、文言文阅读,将失去这几十分。

“大语文”将成未来教育趋势

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是:

语文和语文阅读在中、高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语文考试越来越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内外的结合将是必经之路;

各地已在相继增加语文中考总分,且高达30分:

,湖南长沙等地中考语文增加30分;

,山东济南等地中考语文将增加30分

从2019年9月开始,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

语文的重要程度已凸显。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语文节目……所有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以后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确切地说是阅读水平。”

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次教改是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这次的新教改酝酿了整整4年,经过了10多轮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

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和中招办主任曾在中考前透露:

日后的中考理科题目中会增加阅读量,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来看一张中考科学试卷,阅读量一点不比语文试卷少……

可见,今后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阅读量少、语文水平欠佳,都会导致做题速度、理解水平受到很大影响,出现连题都没时间做完的情况。

未来,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核心基础,如果你依然说孩子没时间读书,等同于让孩子放弃所有学科。

语文那么重要,变化那么大,该怎么学?

这些年来,几大教育机构巨头做了那么多课外培训,把英语、数学做得风生水起,为什么唯独语文做不起来?

因为数学可能刷几张卷子,成绩就提高了;语文呢?可能你刷一年的题,也未必有效果。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语文、是最难学好的一个科目,是见效最慢的科目,也是对教师功力要求最高的一个科目!

那么,语文究竟该怎么学,本文尝试提出六条建议。

1.勤阅读,读好书,读经典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好教材是不够的,必须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读好书、读经典。娱乐化的浅层次阅读是无效的。

一位语文名师曾说:学语文不阅读,再多的刷题和应试技巧也救不了你!没时间阅读怎么办?争分夺秒,见缝插针。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

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阅读习惯,一旦习惯养成,阅读对孩子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根本不用家长督促,他们自动抓紧一切时间阅读!

2.勤做阅读笔记

不但要阅读,还要有效阅读。做读书笔记是有效阅读最容易在家庭中操作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阅读批注。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做读书笔记有以下方法:摘抄、摘录;做卡片;提要钩玄;写读后感。

3.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供查阅,还可以作一般书籍进行阅读。

4.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一定要让孩子大量朗读、背诵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通过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都能被体会出来。背诵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牢记于心。

5.勤于分享、探讨

要学好语文,还要学会分享。现在互联网提供了很多分享、互动和探讨的平台。

6.勤于练笔、写日记

语文考试的大头是写作,也是孩子一生必备的生存技能。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捷径,只有勤写。

比如,坚持写日记就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习惯。记录自己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日记还可以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刚开始可能写得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但坚持下去就会逐渐提高,一旦形成习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原来为安利晚会写的诗歌】相关文章:

“语文”这两字,原来是他写的!语文为王的时代!04-25

原来很简单诗歌05-23

安利介绍范文05-15

安利公益范文05-15

安利营销范文05-15

安利事业特点05-14

安利主持词06-02

安利公司介绍05-23

角度看安利范文05-20

安利营销总监范文05-23

上一篇:应届生求职面试的下一篇:精选中考口语交际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