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2024-05-01

在全县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精选6篇)

篇1:在全县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XXXX

(2011年6月22日)

同志们:

今天,县委组织召开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地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动员会议精神,对我县党的基层党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刚才,徐继辉同志宣读了县委办公室印发的《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方案》,希望大家按照县委的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深入推进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

实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是十七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党的自身建设需要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全县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充分认识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搞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地和县委的部署要求上来。

一是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发展党内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是党的本质特征和基本政治原则的客观要求。实行党务公开,有利于丰富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党员意志、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广

泛集中、及时反映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使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更加科学民主,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执行上级决策和完成本单位任务更加有力有效;有利于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各项建设事业上来,为富裕文明和谐新XX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有利于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将极大地激发广大党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及时把县委、政府关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情况公之于众,消除群众的疑惑和误解,理顺社会情绪,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权力正确行使,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主要环节。从近几年我们查摆出的党的基层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查处的违规违纪案件来看,大都与党务、政务、村务、财务不公开、不透明有直接关系。造成党员群众“知情权”的缺失和“监督权”的虚化,导致群众对一些地方和领域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问题反映较多,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抓起,从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抓起,逐步推行党务公开,使党内权力的运行由封闭和半封闭变为公开,由不透明、半透明变为透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产生。

二、准确把握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在党的基层组织中开展党务公开工作,是今年全县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积极实施,务求党务公开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一,要科学确定党务公开的内容。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党员和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都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公开。重点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抓公开。一要围绕全局和中心工作抓公开。主要包括党委关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党组织任期目标和阶段工作重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等。二要围绕思想政治建设抓公开。主要包括党组织中心组学习计划及落实情况,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情况,党建主题活动安排,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计划等。三要围绕组织建设抓公开。主要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工作职责,民主生活会和整改情况,党组织选举情况,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情况,干部民主测评、推荐、选拔、使用情况,发展党员情况,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等。四要围绕作风建设抓公开。主要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落实情况,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情况,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和重大事项报告的情况,维护群众利益情况,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等。五要围绕制度建设抓公开。主要包括党内制度规定的各项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情况等。

第二,要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形式。党务公开要依据“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简便及时、便于监督”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

确定公开形式。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可以通过党内有关会议、下发文件、定期通报、党务公开栏、党员活动室和设立文件查阅处等形式公开。适宜对全社会公开的,可以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党务公开电话等形式公开。县纪委、组织部要在县新闻中心网站、县电视台上开设专栏,定期不定期发布公开内容,确保党务公开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第三,要切实规范党务公开的程序。党务公开是一项程序性强、涉及面广、党员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党务公开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开的程序是否到位。党务公开要遵循“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和结果公开、接受监督”的基本程序。一般事项的公开由承办部门提出预公开事项,报本单位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重要事项由本单位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具体公开方案,集体讨论决定后报县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对党内重要决策、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根据有关规定,采取党内公开或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进行。同时,公开时间要与公开内容相适应,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及时公开,对于重大或复杂问题,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必要时再次公开。

三、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开拓性的重要改革措施,涉及到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任务重,难度大。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地部署和这次会议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提升党务公开工作水平。

一要精心组织安排。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及时进行动员安排,确定专门工作人员,办理具体业务,确保党务公开工作迅速启动,全面推开。要根据各自实际情

况和业务特点,按照县委制定下发的党务公开目录,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梳理公开内容,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大胆开展,对拿不准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衔接,确保党务公开工作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

二要发挥表率作用。党务公开工作的力度大不大,效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如果领导认识明确,态度积极,公开工作就一定能取得实效,反之就会走过场。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破除不愿公开、不敢公开等思想障碍,带头执行党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对本人应该公开的事项,要主动进行申报、公示,发挥好表率作用。同时,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抓好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的党务公开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要善于总结推广。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把握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宣传、文广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宣传引导,为推行党务公开工作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对党务公开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和成效,要认真挖掘整理、树立典型,及时宣传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推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创新性实践活动,任务重、要求高。全县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成为群众拥护、党员满意的“阳光工程”,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篇2:在全县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XXX同志在全县推行党务公开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按照市委的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安排,经县委研究并报市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推行党务公开工作动员大会。市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德宏书记和金河书记在百忙当中亲临大会指导,并将作重要讲话。刚才,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宣读了市委文件,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洪康同志也将作指导讲话。县委副书记文毅同志还将做具体的工作安排,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全县推行党务公开,提高执政能力讲两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

市委决定把我县作为全市推行党务公开试点县,是对我县各项工作特别是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信任,同时,这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圆满、高质量地完成市委交给我们的任务,是摆在全县党员、干部面前一项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推行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工作。

“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巩固执政地位具备了良好环境,党的工作和党内事务已经具备了公开条件。既能够公开,又需要公开,也应该公开。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对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强化党内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推进党务公开,是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公开,就没有民主,公开的程度直接反映民主发展的程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然要求发展党内民主。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鲜明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形成的过程,贯彻执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党内民主、集中和发挥全党智慧与力量的过程。发展党内民主,必然要求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使广大党员能够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使他们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真实、准确地反映上来,进而使党的决策和主张更好地代表群众的利益、符合群众的意愿、体现先进性的要求。

第二,推进党务公开,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是党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在国内外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的领导工作面临着许多复杂多变的情况和难以预料的问题,我们党要切实担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就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政能力。推进党务公开,开辟了一条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途径,有利于我们党更好地坚持和完善民主

集中制,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有利于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全党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有效,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推进党务公开,是强化党内监督、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关键环节。党务公开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强化党内监督,必须推进党务公开,解决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神秘化问题。没有公开就没有民主,更谈不上监督。公开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监督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大量事实表明,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督不力。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党内监督的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利于增强党内监督效果,有利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而不断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第四,推进党务公开,是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做好群众的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得到群众的信任。要得到群众的信任,首先就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党务公开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群沟通机制,将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涉及群众利益的改革措施和重大事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为民办实事的进展情况,以及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事务公诸于众,把党的政策主张和上级的意图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党员、群众,有利于为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开展群众工作提供制度保证,群众中的许多疑问、误解可以在党务公开中得到及时澄清和消除,影响党群关系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可以通过党务公开得到有效化解,这样才能增强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党的信任。密切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诸多关系,最核心的是要处理好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提高诸多本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只有党群关系处理好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了,才能使党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精心谋划、周密安排,切实提高党务公开的工作质量

党务公开试点工作是一件探索性的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强化民主意识,抓住关键环节,注意区分层次,健全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公开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第一,强化民主意识,积极营造推进党务公开的良好氛围

推进党务公开,首先要求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要强,广大党员的参与积极性要高。调研情况显示,不少同志对推进党务公开尚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同志认为,党务公开涉及党内机密,不便公开,也没有必要公开;有的同志认为有政务公开就行了,党务公开不公开无所谓;有的认为党务公开只是“走形式”,不必太认真;一些领导干部嫌麻烦,有顾虑,甚至不愿、不敢公开。民主意识不强是推进党务公开的思想障碍。必须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认真组织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及《党内监督条例》等文件,深刻认识推进党务公开的重大意义,帮助大家澄清模糊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精神上来。同时,要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广大党员、群众了解和熟悉党务公开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使他们积极参与和支持党务公开。

第二,突出重点环节,切实提高党务公开的规范化水平

推进党务公开,要突出重点环节。一是科学确定公开的内容。要根据标准对党务公开的内容进行科学分类,总的要求是力求全面、真实,凡属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都要按照有关规定在适当范围内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开。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坚持灵活多样、简便实用的原则,把共性要求和个性特点结合起来,合理确定公开的形式。适宜在党内公开的,要通过会议、文件、简报、党政网等形式,及时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通报;适宜对社会公开的,要采取党务公开栏、有线电视、广播、公示牌等形式公开。三是严格规范公开的程序。党务公开工作涉及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保密纪律,必须有序进行,不能随意行事。坚持“谁决策、谁审批”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有的还需要在一定范围内预公开,充分征求意见。

第三,注意区分层次,着力解决党务公开的可操作性

党是由各级组织组成的严密的组织体系,不同的组织层次,担负着不同的职责任务。这就决定了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必须围绕“发扬党内民主”和“加强党内监督”这两个基本点,根据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职责要求,区别对待,各有侧重,实行分层次规范和分层次指导,切实增强党务公开的可操作性。各乡镇、各部门、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具有单位特色、切实可行的党务公开实施细则,把市委、县委的意见和要求进一步具体化,提出本级党组织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时间、范围、责任和要求。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一锅煮”、“一刀切”、“一阵风”等现象,使党务公开工作做到规范有序、操作性强。

第四,强化保障机制,确保党务公开的顺利推进。

党务公开是推进民主、强化监督的一项基本制度,必须有健全的机制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具体制度作保证。一要健全领导工作机制。推进党务公开,必须解决“谁来做”和“怎样做”的问题,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的部门各负其责、纪委协调监督、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推进,不走过场,坚持下去。二要健全责任制。制定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具体方案,对有关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分工,把任务分解到各级党组织及其工作部门,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和人员。严格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违背公开原则、搞虚假公开,侵犯党员民主权利并造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其责任。三要健全监督机制。纪委要加强对全县党务公开工作的检查监督,着重检查党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程序是否规范、范围是否恰当、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效果是否明显,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四要健全评议制度。对党务公开工作进行评议,广泛征求和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切实形成特色鲜明、简便易行的党务公开成效评估体系。

第五,坚持因地制宜,努力使党务公开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党务公开切忌脱离实际,照搬照套,必须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一是党务公开的时机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党内事务,早公开了不行,晚公开了也不行,应该事前公开的,就不应事后公开。有些事项则要根据保密的需要,采取部分公开或事后公开。县委决定,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紧急的事项及时公开。对于意见不一致或多数人不赞成的问题,最好先放一放,等思想统一了、时机成熟了再公开。二是党务公开的范围应依据公开事项的性质和要求而定。有的事项可直接向社会公开,让群众知道;有的事项只能在党内公开或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和范围公开;有的事项只需要在本机关(系统)内公开,而没有必要向社会公开;对于一些只涉及部分人和事的事项,要按照规定程序,向有关人员公开,确属不能公开的要及时做好解释工作。三是实行意见收集处理制度,认真解决党务公开后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努力促进工作。

同志们,市委决定在我县推行党务公开试点工作,既给我们全县的党建工作和其它工作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对我们工作的一次检验和挑战。我们一定不辜负市委的希望,积极思考,努力工作,认真结合工作实际,大胆探索和创新,为全

篇3:在全县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元月中旬以来, 江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 给全省林业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今天上午, 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工作暨抗灾救灾灾后重建大会, 对2008年的林业工作, 特别是林业灾后重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下午, 我们紧接着召开这次全省林业工作暨灾后重建动员大会, 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全面总结2007年的林业工作, 隆重表彰全省林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二是全面部署今年全省林业工作特别是灾后重建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及灾后重建工作,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达恒亲临会议, 并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奖。下面讲3点意见。

1 关于2007年全省林业工作的回顾

2007年是全省林业改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是林业工作硕果累累的一年。一年来, 全省各级党政高度重视林业, 各级林业部门精心操作改革, 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林业, 办成了很多过去想办却没有办成的大事, 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亮点。集中体现在8个“前所未有”:

1.1 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江西林改的关注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2007年4月20日, 温家宝总理亲临江西视察林改工作, 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率国家六部委来江西联合调研林改, 并在全国推广江西林改的经验。中宣部组织17家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来赣集中采访报道林改, 并把林改作为江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进行报道。去年“两会”期间, 孟书记、吴省长等6位省领导集体走访国家林业局, 汇报林改工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会议。吴新雄省长、省委王宪魁副书记先后莅临我厅视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达恒、省政府熊盛文副省长先后出席了近20次全省林业会议。

到目前为止, 全省93个有林改任务的县 (市、区) 全部接受了主体改革验收, 5个设区市、36个县被评为主体改革验收先进单位。明晰了985.87万hm2林地的产权, 颁发林地使用权证530万本, 发证率97.7%。集体林地确权面积846.67万hm2, 其中落实到户的自留山154.13万hm2, 家庭承包山538.87万hm2, 集体林分山到户率81.6%, 分户登记率90.5%, 纠纷调处率96.2%。九江市集体林分山到户率达到93.2%, 为全省最高。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全省有38个县 (市) 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 22个县 (市、区) 正在建设中;交易山林3 598宗、面积4.35万hm2, 交易金额11.1亿元。吉安市13个县全部建立了交易中心, 赣州市林权交易中心数量达到16个。78个县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贷款金额22.5亿元。赣州市林权抵押贷款超过4亿元, 吉安、抚州2个市超过1亿元, 崇义、德兴、奉新、浮梁县达到5 000万元以上。林木火灾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九江、赣州、上饶、宜春、吉安、鹰潭6个市开展了保险业务, 修水、德兴参保面积超过0.67万hm2。崇义县整合国有林场资源, 准备运作上市融资。全省建立林农“三防”协会4 065个, 参加农户86.6万户。宜春市“三防”协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省70%以上的森工企业完成了改制, 分流安置职工3.9万人。宜春、抚州、上饶、新余等市基本完成了森工企业改制任务。2007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610亿元, 比2006年增长26.3%;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594.7元, 比2006年增长20.3%。

1.2 争取林业建设资金之多前所未有

2007年国家投入江西林业的资金达到11.67亿元, 创历史新高。中央财政专项安排江西林改工作经费1.38亿元。2007年省财政安排的林业资金大幅度增长, 达到2.78亿元, 2008年将达到5亿元以上。新增村级林改转移支付资金1.27亿元, 全年林改转移支付资金总额达到8亿多元。省财政设立了5 000万元林业发展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油茶、毛竹等特色林业发展。省交通厅投资7 000多万元, 建设赣粤、昌九、梨温等高速公路的绿色通道, 并对今后新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的绿色通道建设经费, 纳入工程预算。与省农发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开展了“银林合作”项目, 募集银行贷款5亿多元, 解决了林业龙头企业融资问题。省级林业担保机构———江西赣林担保有限公司基本组建完毕, 为林业融资搭建了平台。南昌市财政全年对林业的专项扶持资金达到1 100多万元, 萍乡市正在争取和运作从煤炭中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全年社会各界投入林业的资金总量超过50亿元。

1.3 林农及社会造林积极性之高前所未有

通过林改, 极大地激发了林农及社会造林的积极性。2007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23.49万hm2, 超计划17.5%, 毛竹、油茶、杨树、泡桐发展形势喜人。德兴、樟树、余干、信丰、宜丰、金溪、永丰、大余、吉水、修水等10个县被省政府授予“造林先进县”。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继续争取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 新增启动了林业血防工程。2007年完成重点工程造林面积5.91万hm2。全省组织2 000多名技术人员, 开展了退耕还林和公益林全面核查。义务植树活动再掀高潮。全省参加义务植树人数1 977万人次, 植树9 253万株, 完成公路绿化里程1 452km。省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春季义务植树, 南昌、九江围绕建设绿色通道, 开展了春节万人植树大团拜, 上饶、吉安组织了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 新余结合新农村建设, 实施了“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 景德镇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造林机制改革步伐加快。在林改政策的推动下, 许多省外、境外客商争相来江西投资造林, 林农群众依靠造林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亚木业、罗宾公司、晨鸣纸业等5家大型企业投资造林面积1.67万hm2;赣州市林业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形式, 营造工业原料林基地2万hm2, 占全市造林总面积的1/2;分宜、渝水、高安、上高等县 (区) 对村道、机耕道、渠道两旁的造林经营权进行拍卖, 搞活了平原造林机制。

1.4 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江西省森林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条例》《江西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已分别纳入2008年的立法和调研计划。经省政府批准, 在玉山梨园等3个省际高速公路出口设立了木材检查站, 仅半年时间就查处违章运输木材案件865起, 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54.5万元。全省木竹办证总量比上年增长45%。全年新增公益林69.13万hm2, 总面积达到340万hm2, 补偿标准提高到97.5元/hm2。与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监察厅联合开展的“绿剑二号行动”取得重大战果, 查处森林案件2万多起, 判处实刑460多人, 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 700多万元。吉安市森林公安破案总数、检察院批捕人数、法院判实刑人数均居全省首位, 安福县判实刑人数达到30人。以“前置审批、两榜公示、双线运行、指标到户”为主要内容的木材采伐管理改革顺利推进, 深受林农欢迎。天然阔叶林全面实施禁伐, 减少木材采伐130多万m3。全年审核征占用林地1 138起, 面积5713.33hm2。赣州、抚州、鹰潭3个市办理征占用林地面积、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 分别增长60%以上和80%以上。实施了森林武警“北兵南用”行动, 省航空护林站正式开航, 结束了江西没有飞机防火的历史。去年全省森林防火形势总体平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官山、马头山、南矶山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批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7个省级森林公园。赣州市打破县级行政区域界线, 正在申报赣江源自然保护区。

1.5 科技兴林升温之快前所未有

林改激发了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 科技人员与林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为林农提供科技服务的过程中, 林业科技人员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省厅与中国林科院合作的“江西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项目正式启动。组织100多名林业专家和1 000多名科技人员, 进村入户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 受到广大林农的欢迎。油茶高产种质资源研究、毛竹竹腔施肥等林业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加大, 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开展了全省林业标准化品牌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制定省级林业地方标准, 全省8大类13个林产品被授予“江西省林产知名品牌”称号。

1.6 林业宣传和生态文化建设成果之多前所未有

林改3年多来,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媒体报道江西林业改革的新闻、专栏、文章等达到3万多条 (篇) , 其中中央主要媒体的报道数量就达到2 200多条, 省级新闻媒体3 700多条, 树立了武宁县长水村等一大批林业先进典型。林业政务信息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年向国家林业局报送林业政务信息2 316条, 继续排全国第一, 被国家林业局评为“林业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管理办公室。完成了林改歌曲《为了百姓好》的创作, 以林改为主题的电影故事片《踏界》已完成外景拍摄, 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之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博物馆等生态文化基础建设步伐加快。新余市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孔目江湿地公园, 抚州市林业局正在抓紧建设汝水森林公园和林业博物馆, 为宣传林业生态文化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1.7 全省林业部门解决实际问题之多前所未有

全省78个县 (市、区) 林业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财政统发, 市、县林业部门有30人被提拔为副县级以上干部。省编办先后批准我厅成立了“江西省航空护林站”等7个机构, 增加了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66名大学生。省森工局等7个单位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省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总站大楼顺利封顶。省属森工企业改制全面完成。林业行政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组织开展了全省林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我们坚持把评议与推动林改、为民办事、转变作风有机结合起来, 广泛征求意见, 切实加强整改, 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九江、宜春、上饶市林业局被省政府评为“2007年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人民群众满意的行政执法单位”。先后举办10期培训班, 对市、县两级600多名林业局长进行了轮训。通过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林业干部的业务水平, 增强了系统的凝聚力。全省林业视频会议系统、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发布系统已正式运行, 林业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2008年将全面投入使用, 南昌市林业局率先实现网上办公, 全省边境木材检查站监控系统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林业执法不断规范, 行政审批更加透明, 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全省有21个市、县林业局新建或改造了办公大楼, 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南昌、景德镇等设区市林业局开展了干部轮岗交流, 激发了干部的干事创业氛围。

1.8 全省林业系统凝聚力之强前所未有

林改3年多来, 全省林业系统、全厅广大干部职工克服种种困难, 牺牲大量休息时间, 投入全部心血和精力, 历尽千辛万苦, 走进千家万户, 投身改革。有的同志1年下乡时间长达4个多月, 有的同志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还有的同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创造了“勇于改革、一心为民、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林改精神, 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曲生动的林改之歌, 换来了江西林业发展前所未有的好局面。我厅先后荣获2007年度全国保护森林资源先进单位、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优秀组织奖、全省文明单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谐平安建设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厅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再次被评为特别优秀奖。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 充满艰辛, 来之不易, 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县党政坚强领导的结果, 是省直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也是全省林业系统团结拼搏的结果。

回顾近几年工作, 有几点体会:一是必须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林业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长期以来, 林业上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 如果就事论事, 很难一揽子解决问题。近3年来, 我们以林改为抓手, 立足全局设计改革方案, 精心运作狠抓政策落实, 一揽子解决了林业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等许多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虽然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力, 但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咬住青山不放松, 不达目的不罢休。今后, 要加快林业发展, 仍然必须抓住改革这条主线, 不改革, 林业就没有出路。二是必须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群众利益放在林业工作的首位。林业工作涉及面广, 工作任务繁重, 仅仅靠林业部门孤军奋战是难以把工作做好的。这几年, 我们在抓改革的过程中, 始终把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在重要位置, 目的就是要彻底还权还利于民, 让老百姓共享林业发展的成果。3年来的实践证明, 林改充分调动了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广大群众真正成为造林绿化、保护资源、发展林业的主体。今后的林业发展特别是灾后重建工作, 必须把保护和激发林农积极性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广大林农在林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必须善于争取党政的重视和部门的支持。这次林改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 全省各级党政之所以这么关注重视林业, 关键在于把林改纳入了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全局, 搅动了党政领导, 取得了各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今后我们深入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和各项林业工作, 涉及的范围更广, 需要的扶持政策更多, 仍然要善于争取党政重视和部门支持。四是必须高度重视林业宣传工作。近年来, 我们始终把加强宣传放在与推进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 采取多种形式, 通过多种途径, 反复宣传改革政策和成效, 在全国树立了江西林改的品牌。尤其是温总理视察江西林改后, 我们抓住机遇, 为林改造势, 有力地推动了林改进程。各级林业部门尤其是主要领导, 一定要牢固树立宣传意识, 善于同新闻界的同志交朋友, 紧紧抓住中央和省主要媒体, 大力宣传江西林业, 不断提升林业地位。五是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林业队伍建设。林改期间, 林业干部队伍得到了锻炼, 经受了考验。林改后, 林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林业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 没有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不行。各级林业部门要认清形势, 不断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更好地适应改革的需要, 使整个林业队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当前林业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林改虽然验收完毕, 但扫尾工作任务还不少, 有的县林农上访较多, 规范林地林权管理的任务非常繁重;林业配套改革发展还很不平衡, 产权流转、抵押贷款的总量较小;森林经营工作比较薄弱,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业产业发展不快;国有林场改革还刚刚起步, 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 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深化配套改革切实加以解决。

2 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主要精神

2008年1月14~15日, 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了全

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对这次会议作出了重要指示。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表彰了99个“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90名“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150名“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西宜春市林业局、武宁县林业局、于都县专业森林消防队、省森林公安局等4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 乐安县绿园生态林场胡宜兆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 赣州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卓儒菊、九江市林业局张林生、上饶市林业局阮若江、遂川县林业局刘礼河、靖安县林业局胡新华、省野保局朱云贵等6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

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全面总结了2007年的林业工作, 认真分析了当前林业的形势和任务, 重点部署了2008年的林业工作。会议认为, 2007年林业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 林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江西等3个省基本完成主体改革, 正在推进配套改革, 云南等4个省主体改革全面推开, 湖南等8个省市今年将全面推开。财政部向14个省区拨付林改工作经费15.78亿元。7个省开展了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江西、湖南安排数千万元财政资金, 用于解决林场职工社保问题。 (2) 生态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全国完成造林520万hm2, 义务植树22亿株。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2.8%。 (3) 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国林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17万亿元。广东、福建、浙江3个省林业产值超过1 000亿元, 山东、江苏2个省超过800亿元。 (4)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开局良好。很多省区加快了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综合植物园、森林博览城等生态文化基础建设。《森林之歌》等电视电影专题片的播出, 各种森林文化节的举办, 提升了生态文化品位。 (5) 林业建设领域不断拓展。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受到特别关注。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作出的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的承诺, 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国家林业局启动了中国绿色碳基金首批项目, 与中石油、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等合作开展的油料能源林、生物柴油生产、生物发电厂等项目启动实施。 (6) 林业建设的保障能力增强。2007年中央林业投资总额达到557亿元。国务院决定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再延长一个周期, 国家将新增投入2 066亿元。林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林业严打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干部队伍和机关建设得到加强。

会议指出, 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 国际社会对林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林业问题受到空前重视, 成为全球政治议程的重大主题,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能源危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 赋予了林业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使命, 林业发展进入了极好的战略机遇期。今后一个时期, 林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 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根本动力, 坚持把加强森林经营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 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根本宗旨。

会议强调, 2008年各地要抓好7项重点工作, 即:全面加强生态建设,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深入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切实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不断加强支撑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等。具体工作上有几项新举措: (1) 采取最为严格的措施, 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林地管理机制, 切实保住全国林地资源“红线”。 (2) 完善森林采伐利用管理政策, 逐步推动从指标控制管理向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转变。 (3) 加快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步伐, 新建一批湿地公园;调整濒危野生动物名录, 扩大和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范围。 (4) 争取延续现行林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 完善林业贴息贷款管理办法, 解决林业融资难的问题。 (5) 大力推进木本粮油发展, 特别要集中力量抓好低产油茶林更新改造, 建立一批高产示范基地,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大力推进能源林、碳汇林基地建设,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维护能源安全。 (6) 大力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化产品, 充分发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博物馆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传播、教育功能, 建设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 切实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7) 要大力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十分注重把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贯穿到林业建设的全过程, 努力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8) 已经完成林改主体改革的地方, 要调整和完善采伐管理、生态补偿等政策, 建立健全评估流转、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专业合作组织等制度, 巩固扩大改革成果, 加快建立有利于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同时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林业改革才刚刚起步, 必须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思想, 不断深化政策研究, 调整完善林业政策, 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尤其要防止发生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避免影响改革大局。

3 以灾后重建统揽2008年全省林业工作

按照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暨灾后重建大会提出的要求, 结合江西林业改革发展和遭受重大灾害的实际, 2008年全省林业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 坚持以灾后重建统揽林业工作;坚持全面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加快建立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依靠科技, 加强森林经营, 提高森林质量;坚持“生态优先”, 严格保护森林资源, 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大力加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 繁荣林业生态文化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 为建设绿色生态江西作出新贡献。具体工作上, 主要是“打好一个硬仗, 实现两大突破, 着力提高三种水平”。

3.1 打好灾后重建的硬仗

这次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 使林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给林农造成了严重损失。这次林业受灾, 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1) 灾害持续时间长。从元月12日起, 全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维持了20多天, 这么长时间的灾害, 历史罕见。 (2) 受灾面广。受灾的地域广, 11个设区市普遍受灾, 99个县 (市、区) 中, 有32个县 (市、区) 受灾相当严重。受灾的树种也很广, 毛竹、湿地松、油茶、杉木、阔叶树等普遍受灾。 (3) 灾害损失大。最近省里上报的灾害损失为272亿元, 林业上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12亿元, 占了41%, 来江西视察指导救灾工作的中央领导和省领导都一致认为, 这次林业灾情损失最大, 恢复林业生产周期最长。从林业受灾情况看, 损失比较重的是3大块:第一块林木损失。毛竹这次遭到了毁灭性破坏, 受灾面积73.33万hm2, 80%以上被压弯、压爆、开裂, 恢复起来至少需要5、6年;湿地松受灾面积近53.33万hm2, 造成这么大的灾害, 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按规程采脂, 大部分湿地松断裂的林地必须组织重造;桉树全部冻死, 连赣南的桉树都被冻死, 关键是引种不当;很多阔叶树甚至古树名木的枝条被全部压断。第二块苗木, 包括绿化大苗, 基本被冻死。除天气原因外, 不合理引种、不科学育苗、地点选择不当也是重要原因。第三块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的道路、桥梁、水电、通讯、防火等林区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4) 灾害对林业改革成果的影响深。全省林改主体改革基本到位, 林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非常高, 林业发展的形势非常好。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 使广大林农、经营大户和林业企业受到巨大损失, 林改刚刚迸发出来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 (5) 林业抗灾能力非常弱。一场冻害造成林业受灾严重, 有的县甚至倒退了5~10年, 加上很多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自身基础条件差, 因灾断路、断电、断水, 无法开展救灾。深山区的雨雪冰冻融化仍需要一段时间, 全省林业受灾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

灾情发生以后,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温家宝总理、贺国强书记、吴仪副总理先后来江西视察慰问灾情, 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国家林业局对江西林业灾情非常关心, 及时给江西拨付了救灾资金, 大年初三局党组就专门派出工作组来江西了解灾情、指导救灾。省厅对林业救灾工作敏锐性强, 工作部署早, 先后召开厅党组会、厅长办公会、林业系统防冻救灾电视电话会、林业灾情汇报会等, 研究部署救灾工作;成立了防冻救灾应急指挥部, 下发了紧急通知;加强了灾情调度、核实、报告和宣传工作,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的重视;多次组织林业专家研究分析科技救灾措施, 编印科技救灾手册, 总结林业受灾经验教训;争取省财政安排了1 31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林木种子, 出台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灾害木竹清理、育林基金减免等相关救灾政策, 确保了林业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

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和吴省长的讲话精神, 全省林业系统要把灾后重建作为2008年的头等大事来抓, 以抓好灾后重建统揽全省林业工作全局。总的要求是, 做到“两个尽可能、两个确保”:尽可能把林业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尽可能把灾害对林农增收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确保不影响江西青山绿水的品牌, 确保不挫伤林改后林农和社会各界的造林护林积极性。林改后, 80%以上的山林都分给了老百姓经营, 因此这次灾害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大损失。下一步林业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帮助和扶持林农尽快恢复林业生产。主要措施是实行“三帮三补”:帮林农制定灾后重建规划, 帮林农提供科技救灾技术, 帮林农解决灾害木竹的采伐收购;给林农补助林木良种, 补助竹腔施肥的肥料, 补助贷款贴息资金。具体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1 加快编制灾后重建规划。

当前, 很多地方雨雪冰冻还没有完全融化, 林业灾情损失还没有完全掌握, 各地要把全面核实灾情作为灾后重建的一件大事来抓。这次会议以后, 省厅将组织省、市、县1 000名干部和科技人员, 分成100个组, 深入每个县 (市、区) , 开展“百组千人”下乡活动, 全面核实灾情, 指导灾后自救, 恢复林业生产。参加这项活动的同志, 要深入每个受灾的乡镇场和重灾村、重灾户, 全面调查了解灾情, 认真收集灾情资料, 发现救灾先进典型, 分析受灾特点原因,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各地要按照省厅最近下发的通知要求, 围绕林木种苗、补植补造、木竹清理、竹林恢复、林业基础设施恢复、资金筹措等主要内容,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 并在2月25日前以设区市为单位报省厅汇总。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确保把林业灾后重建纳入当地的整体规划之中, 真正把规划落到实处。

3.1.2 切实做好因灾损毁林地的补植补造工作。

根据受灾损失估算, 这次灾害造成林木基本被毁的林地10万hm2, 2007年春季新造林被毁面积3.33万hm2, 这些受灾面积都必须在2008年组织重造或补植, 加上省政府原定必须完成的20万hm2造林计划, 2008年全省造林面积要达到33.33万hm2。对新增的13.33万hm2造林计划, 目前已经落实到受灾县、市, 各地要在3月份之前把新增造林计划落实到山头地块, 搞好规划设计。要层层签订造林责任状, 确保完成补造任务。完成这么大面积的造林任务, 种苗是基础。各地要抓住当前天气转好的有利时机, 切实加强现有苗木的田间管理, 尽最大努力挽救受灾苗木。省厅已紧急进口5 000kg湿地松良种, 同时抓紧调集杉木、阔叶树等其它林木种子。我们将根据各地造林任务和苗木缺口情况, 将种子免费发放给林农育苗。吉安、抚州、宜春等重灾市、县要认真组织开展容器育苗, 缩短育苗周期, 搞好苗木生产, 确保在5、6月份组织苗木上山造林。要充分利用好巩固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 加快灾后重建步伐。3.1.3科学有序地清理灾害木竹。对这次冰雪压坏的木竹, 要进行合理利用, 避免资源浪费, 同时通过加工增值, 保护林农利益。总的要求是, 有组织地清理倒伏木竹, 有规划地采伐受损木竹;灾害木竹的清理, 必须经过林业部门现场核实、严格审批以后, 分期分批组织进行。总的时间安排是, 受灾松木放在第一批清理。由于松木压坏后不能萌发, 而且基本上在平原丘陵地区, 冰雪融化早, 容易组织清理。清理工作结束以后, 要抓紧组织补植补造。毛竹林要等到新竹长成以后, 再组织进行清理, 1年生的嫩竹不准采伐。受灾阔叶树的清理, 要等到6、7月份以后, 主要是看这些受灾的阔叶树能不能萌发, 凡是能萌发的一律不准采伐。对确属因灾死亡的阔叶树, 下半年再按程序申请报批采伐。对公益林中阔叶树枝桠的清理, 省厅还要研究具体意见。重灾县2008年的木材生产计划, 要优先用于清理灾害木材, 采伐限额确实不够的, 要按程序报省厅核准后予以追加。

3.1.4 加强林政资源管理。

为防止借清理灾害木竹之机发生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避免天灾之后再出现人祸, 省厅已根据省政府领导的要求, 向各地下发了关于加强灾后森林资源管理的通告样式, 要求以县政府名义印制并张贴到每个村民小组安民告示。总的要求是做到“三禁止两不准一停止”, 即:禁止采挖春笋, 禁止重灾县采割松脂, 禁止重灾县采伐非受损木竹;能继续生长的木竹, 一律不准采伐, 今年内难以更新的林地, 一律不准采伐;停止办理野生植物采集、移植的审批、放行。现在, 林区倒伏了大量的木竹, 可燃物大量增加, 森林火险等级大大提高, 必须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要规范加工企业的木竹收购行为, 督促企业凭证收购, 森林公安对重点加工企业要分片负责、分兵把口、加强监管, 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要加强对清理灾害木竹的检查, 确保灾后林区秩序稳定。

3.1.5 切实保护林农利益。

这次灾害造成大量木竹损毁, 全部清理下来, 势必对木竹市场和木竹价格形成比较大的冲击, 影响到林农利益。为此, 省厅专门召开了40多家木竹加工企业协调会, 明确了几条措施: (1) 对灾害木竹分期分批进行清理。 (2) 确定了灾害木竹的收购方式和保护价。灾害木竹全部实行过磅收购。受灾松木收购价不少于400元/t, 不减免育林基金;受灾毛竹450~500元/t, 免除育林基金。 (3) 对哪些企业收购哪些灾害材作了大致规定, 同时要求这些企业拿出具体的收购方案, 包括场地落实和资金安排等, 并要求报省、市林业部门。 (4) 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收购贷款问题, 企业不准向农民打白条。省森工局要加强对加工企业的行业管理和指导, 企业要严格按保护价敞开收购, 切实保护老百姓的利益。3.1.6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三禁止两不准一停止”以后, 将直接影响到全省2 000多家加工企业和30多万职工的就业。各级林业部门要指导企业抓住机遇, 调整结构, 降低损失。 (1) 指导企业着眼全局和长远, 搞好原料收购, 掌握主动, 能不停产的企业, 尽量不要停产。 (2) 要调整产品结构, 以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为主, 增强市场竞争力。 (3) 指导企业成为木竹市场的操盘手和“领头羊”, 稳住市场, 提升信心指数, 让林农看到希望。 (4) 要充分发挥省竹产业、油茶产业等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指导帮助林业龙头企业走“公司+农户”、“企业+基地”的融资路子, 整合小企业资源, 实现集团式发展。

3.2 实现两大突破

3.2.1 要在全面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上取得突破。

要进一步巩固主体改革成果。3年多来的林改实践证明, 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完全正确, 广大林农群众对林改政策非常拥护, 社会各界对林改的成效充分肯定。当然也有少数地方林改操作还不规范, 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因此, 巩固主体改革成果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在适当时候, 省林改办要对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经济开发区的主体改革进行验收。要集中开展一次林改质量“回头看”活动, 重点抓好山林纠纷的调处和群众来信来访的调查, 确保林改政策落实到位。召开全省林权档案工作会议, 规范林权档案的收集整理, 建立完善林权管理相关制度, 使林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防止留下隐患。要深入开展林改事迹巡回报告活动, 大力宣传林改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 树立江西林改品牌。

要按照建立“六大体系、一个中心”的总要求, 全面深化各项配套改革。要加快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设, 规范国有、集体和林农森林资源的流转, 维护林农利益, 确保交易中心“有场有市”, 2008年底全省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数量要达到50个以上。要积极开展银林合作, 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力争2008年全省林权抵押贷款总额新增30亿元以上, 实现资源变资本。继续推进木材采伐管理改革, 确保采伐指标落实到户。春节前已下达两批60个县的采伐计划, 其余的县最近下达。允许重灾县根据受灾情况对木材生产计划在县内作适当调整。2008年要全面开展二类资源调查, 并充分利用调查成果,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要抓紧成立省级林业股份制担保公司, 增加公司注册资本, 为企业和林农融资提供担保。要认真汲取这次林业受灾的经验教训, 全面推行林木灾害保险, 增强林业和林农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加强引导, 加快建立林业“三防”协会, 2008年全省林业“三防”协会和林业经济合作社总数要达到1万个。要以在萍乡市开展试点为契机, 力争在征收生态补偿金上取得突破, 逐步在全省建立从生态受益单位征收补偿金制度。

3.2.2 要在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上取得突破。

2008年元旦刚过, 省里召开了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座谈会。当前, 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国家和省级财力不断增强, 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这些都为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难得机遇, 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 当前国有林场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几大块:对全省国有林场分类定性, 整合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和人才资源, 集中力量解决林场职工社保医保问题, 妥善分流富余职工, 彻底解决历史债务挂帐, 剥离林场社会职能等。改革的方法和步骤是, 先试点, 后铺开。2008年一季度省厅准备在安福县试点, 同时每个设区市也要抓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5月底前完成改革试点工作。上半年省里制订出台改革实施方案, 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要切实加强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和管理, 防止借改革之机贱买国有林场。

3.3 着力提高三种水平

3.3.1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着力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大灾之年, 加快灾后重建固然是当务之急, 但我们也要痛定思痛, 认真分析受灾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这次林业遭受严重灾害, 天灾是主要因素, 但长期以来不重视科学经营森林的因素也不能忽视。比如, 毛竹纯林就比竹阔混交的竹林灾情严重得多, 采割了松脂的尤其是不按规程采脂的松林, 灾情比没有采脂的松林要严重得多, 有些地处赣中、赣北的县也盲目引进桉树, 这次全部被冻死, 教训非常深刻。要以灾后重建为契机, 把灾害变机遇, 把坏事变好事, 改善林分结构, 转变经营模式, 改进管理方式, 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业抗灾能力。具体做好几件事情: (1) 抓好科技救灾。实施林业科技“百千万”工程, 动员全省林业科技人员深入百县千乡万村, 为广大林农提供育苗、造林、间伐、抚育等科技服务和培训, 指导林农搞好灾后重建。 (2) 大力推广实用科技成果。在毛竹和油茶受灾地区, 大力推广竹腔施肥、高产良种油茶丰产技术, 尽快帮助受灾林农恢复生产。2008年, 省财政按照肥料补助150元/hm2的标准, 安排5 000万元资金, 在全省推广33.33万hm2竹腔施肥, 加快恢复毛竹林资源。 (3) 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林木良种工程, 建立10个陈山红心杉、高产脂湿地松、高产油茶、珍贵速生阔叶树及生物质能源树种良种繁育基地, 逐步构建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林木种苗执法, 确保种苗质量。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 建立林木良种补贴制度, 激励林农使用良种。 (4) 全面推行营造混交林。今后的造林, 特别是林业重点工程造林, 必须营造混交林, 阔叶树比例要达到三成以上。对毛竹林中的阔叶树, 要严格保留。 (5) 大力推进抚育间伐。积极探索抚育间伐政策, 强化中幼林抚育, 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 (6) 积极推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结合二类森林资源调查, 逐步推行以行政村和林业实体为单位, 编制森林经营实施方案, 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按森林经营方案下达木材采伐计划, 促进林业可持续经营。 (7) 大力开展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森林认证工作, 着力建立一批高标准森林经营示范点。 (8) 深入开展林业灾害科学研究。组织林业专家, 围绕林业灾情损失评估、毛竹油茶抗灾应急技术、灾后森林恢复等课题开展研究, 建立林业科技救灾示范点。要在现有受灾林地中分类划出一部分保留区, 既警示后人, 又可供科学研究。

3.3.2 加大林业宣传力度, 着力提高生态文化建设水平。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文化, 是推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1) 要抓紧制定全省生态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以加快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博物馆、林业科技馆、生态宣教中心等为依托, 推进林业生态文化基础建设。2008年要力争新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使全省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0%左右。 (2) 要加大林业宣传力度。要善于借助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媒体的力量, 扩大江西林业的对外影响, 打造江西林业生态文化品牌。 (3) 要提升林业宣传水平。举办生态文明高层论坛等大型活动, 掀起宣传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的新高潮。加快创作反映林业改革发展成果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歌曲, 积极传播林业生态文化。广泛宣传林业建设中鲜活的典型, 激发全社会关心和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 (4) 要建设林业宣教基地。建设江西森林博物馆, 展示林业改革发展成就, 浓缩林业建设精华。建立林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林业生态宣教中心, 为社会各界了解林业、关注自然提供平台。 (5) 要建好林业门户网站。各设区市林业局要在2008年, 各县 (市、区) 林业局要在2009前建成自己的门户网站。 (6) 要展示和提升林业形象。每个市、县 (区) 林业局要在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 建成永久性的林业宣传碑牌, 充分展示江西林业的新形象。

3.3.3 抢抓有利机遇, 着力提高林业部门自身建设水平。

篇4:在全县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大家上午好!

刚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介绍了2011年工作情况,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四川大学等就出版学科建设做了交流发言。大家的发言认真梳理了招生、教学工作,总结和交流了办学经验,对2012年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谈了具体思路,有的单位还对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讲得都很好。教指委秘书处要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到2012年工作计划中。

近一年来,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积极创造条件,服务行业,服务教学,为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起步和推广,做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协调工作。各培养单位按照《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积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结合行业人才实际需要,遵循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规律,为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做了大量具体实施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扬帆起航。在此,我代表全国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各位委员、专家长期以来为我国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和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家知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专门用一个独立的部分,对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进行了系统论述。这是党中央在深入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新经验新情况基础上,站在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做出的全面部署。构建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和保障,是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科学发展、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对于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出版专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紧迫的要求。

近年来,新闻出版人才工作,特别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紧密围绕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管理的中心任务,坚持在继承中发展、改革中推进,取得显著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一是行业人才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向纵深推进。二是全面实施包括文化名家工程、“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工程在内的重大人才工程,大力造就高层次、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服务发展,大力培养新媒体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外向型人才、少数民族地区骨干人才等行业急需紧缺人才,有效地促进了行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力实施出版职业资格制度;积极与高等院校、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建设行业人才培养基地。五是夯实基础,促进行业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积极促进并扶持专业学科层次的提升,开展专业教材建设,组织出版了数十种面向大、中专院校的涉及出版、印刷、包装类专业统编教材。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大家也要认识到,当前,我国新闻出版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出版战线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社会思潮日趋活跃,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高层次,能够有效引导舆论的出版人才队伍;迫切需要一支继承优良传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出版人才队伍;迫切需要一支了解掌握现代出版企业发展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出版人才队伍。出版专业硕士培养是选拔造就高层次出版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能够为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出版强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总署经过长期努力及与教育部密切沟通,2010年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2011年开始招生,这是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好事,也是出版学科建设的一大突破,这为出版学科迈向一级学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出版专业硕士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即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兼顾的方向转变。从出版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专业学位教育对于实现学科建设目标、体现出版专业的实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出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核心知识体系,如编辑策划、外观设计、分销发行等等,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知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既在理论知识上高于一般职业教育,又在实践应用上优于学术研究生教育,在出版教育体系中非常必要、非常适用。特别是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出版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攻坚时期,出版业规模和内涵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现代出版人才。开设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出一条适应现代出版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之路,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出版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我国出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努力培养新时期高层次出版人才队伍

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面向未来、统筹规划、夯实基础、稳步推进,以不断提高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高层次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出贡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出版专业知识技能,具有较宽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出版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等重要人才培养理念,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提高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结合新闻出版行业发展规律和实际需要,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重点培养以下几个层面的人才。

第一,要致力于培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出版人才。新闻出版业既有产业属性,也有意识形态属性,是核心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服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和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牢牢把握正确出版导向,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有崇高的新闻出版职业道德,这是出版研究生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各院校要在公共课和必修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要在实践中探索提升理论素质教育新途径,使出版专业研究生真正能够做到自觉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具有为党服务、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素质。

nlc202309040113

第二,要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出版科研人才。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体系的范畴,其目标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积淀、知识素养和科研能力,有较高的起点与标准。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出版概论、出版营销、出版政策法规、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课题研究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开展出版工作普遍规律的研究,开展出版产业政策、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开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等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注重和强化专业理论功底的培养,为实践中开展出版科研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第三,要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学位教育的不同之处,就是表现为明显的职业性特征,出版研究生教育要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育与训练。因此,无论是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还是从师资体系、评价标准上,都必须紧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与出版的职业需求相结合,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能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第四,要致力于培养新媒体、数字出版高端人才。近年来,在总署的高度重视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我国广义的数字出版产业营销收入增长迅速,从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11年1349亿元,增长速度已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在全行业中名列前茅,数字出版的优势已经凸显。与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数字出版的开发、应用、管理和研究型人才的匮乏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教指委和出版研究生培养相关高校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注重技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把握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的数字出版、新媒体领军人才。

第五,要致力于培养成为出版名家、大家的人才。出版名家大家和数以千万计的出版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出版名家大家和优秀出版工作者必然是中坚力量中的核心,他们的数量质量能否适应出版业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将关系着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关系着新闻出版强国奋斗目标的实现。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都是在出版教育中具有很强实力的学校,希望你们要致力于成为培养出版名家大家的摇篮,下工夫培养有潜质的人才,坚定他们成为出版名家大家的信念和追求,在培养过程中使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的知识结构,精准的文化选择能力和自觉的创新能力,为今后在出版实践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成为出版名家大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把握专业学位教育规律,走出一条科学培养高层次出版人才之路

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遵循专业学位教育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努力提高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各院校在学科建设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高标准办学原则。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一开始就要把质量作为生命线来抓。确保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需要把好“三关”,即“入学关”、“教学关”和“出口关”。“入学关”,要严格选拔标准,规范入学考试程序,做到宁缺毋滥。“教学关”,要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手段等方面,学校、教师都要花精力研究,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出口关”,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毕业实习制度和论文答辩制度,要保证毕业生实习和论文的质量。坚持高质量办学是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影响力的基本条件。要将编写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作为重点举措,密切结合产业实际,对接行业职业标准,编写好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工作,要注重遵循行业发展进程和教材建设规律,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参与,科学设置编写环节和流程。对这项工作的难度,教指委要有充分的估计,要尽早开展,加强组织,力争尽早编写出内涵丰富、科学系统、具有较高教学起点的大纲与教材,为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开展教学和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是要推动出版专业学位与出版职业资格紧密衔接。出版专业学位与出版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主要包括:出版专业学位设置与出版相关职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出版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与出版职业人才评价标准的有效衔接,出版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与出版职业人才工作实际的有效衔接。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统筹规划,创新模式,把握住出版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的落脚点。管理部门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中已规定,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1年的同志,可以按有关规定报考出版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取得出版专业硕士将比照同等对待。教指委要积极宣传这一导向并指导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等方面与出版职业资格的要求实现有机结合。

三是要密切加强与行业的沟通合作。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把实际的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这就需要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加强与出版行业密切合作,共同建设出版专业硕士的校外实习基地,共同打造产学研互动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构建出版专业硕士毕业生定向式就业的快速通道。专业学位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着眼于服务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各院校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通过高校师资和行业界师资的有机结合,通过对行业发展需求的密切跟踪,动态调整师资结构与课程设置,形成面向实践、服务行业、学以致用、动态创新的教学模式。

四是要形成多样化的办学特色。各院校应当根据各自的学科特长,在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规范要求下,立足于学科优势,在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上办出特色。比如,以人文学科为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编辑策划、文稿编校等人才方面形成优势;以理工科为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人才方面形成培养优势;以经济、管理为学科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经营管理、出版物营销、物流配送、财务核算等人才方面下工夫,塑造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吸收国内外办学经验。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看,以应用为主导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办学经验。国内一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包括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办学思想、教育机制和培养模式。大家要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先导,通过学习和交流,逐步形成较为完善、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

同志们,虽然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经验少,但是新闻出版行业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为我国出版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篇5:在全县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上的讲话

(2011年1月24日)张兴斌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大会,主要是对全县党务公开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早在2006年,我县被自治区党委确定为全区党务公开工作试点县。可以说,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积累了一些经验。刚才,宁安镇、农牧局等6家单位分别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希望大家按照县委的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深入推进全县党务公开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

实行党务公开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作出了“逐步推行党务公开”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行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对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作了进一步部署。去年9月份,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去年12月中旬,中央召开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全面推开党务公开工作做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强调:“要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为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第一,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发展党内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源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使党和党员干部获得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如果不自觉、不主动接受监督,就容易脱离群众,甚至出现失误。同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有利于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丰富党内民主实现形式,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党员意志、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广泛集中、及时反映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使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更加科学民主,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执行上级决策和完成本单位任务更加有力有效;有利于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建设“枸杞之乡、冶金重镇、物流之都、金岸明珠”的发展定位和争创西部百强县的奋斗目标上来,为建设幸福和谐中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有利于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将极大地激发广大党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及时把县委、政府关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情况公之于众,消除群众的疑惑和误解,理顺社会情绪,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三,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权力正确行使,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主要环节。目前,群众对一些地方和领域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问题反映较多,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根源与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缺乏监督制约密切相关。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监督的有效方法。前几年,喊叫水乡部分村选不出村“两委”班子,上访告状多,都与党务、村务、财务不公开、不透明有直接关系,造成党员群众“知情权”的缺失和“监督权”的虚化。因此,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抓起,从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抓起,逐步推行党务公开,使党内权力的运行由封闭和半封闭变为公开,由不透明、半透明变为透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产生。

二、准确把握党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在党的基层组织中开展党务公开工作,是今年全县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第一,要科学确定党务公开的内容。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本乡镇、部门、单位党员和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都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公开。重点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抓公开。一要围绕全局和中心工作抓公开。主要包括党委关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党组织任期目标和阶段工作重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等。二要围绕思想政治建设抓公开。主要包括党组织中心组学习计划及落实情况,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情况,党建主题活动安排,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计划等。三要围绕组织建设抓公开。主要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工作职责,民主生活会和整改情况,党组织选举情况,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情况,干部民主测评、推荐、选拔、使用情况,发展党员情况,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等。四要围绕作风建设抓公开。主要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落实情况,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情况,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和重大事项报告的情况,维护群众利益情况,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等。五要围绕制度建设抓公开。主要包括党内制度规定的各项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情况等。

第二,要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形式。党务公开要依据“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简便及时、便于监督”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确定公开形式。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可以通过党内有关会议、下发文件、定期通报、党务公开栏、党员活动室和设立文件查阅处等形式公开。适宜对全社会公开的,可以采取有线电视、广播、报纸、党务公开网站和公开电话等形式公开。县纪委、组织部要在杞乡党建网、中宁阳光政务服务网上开设专栏,定期不定期发布公开内容,确保党务公开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第三,要切实规范党务公开的程序。党务公开是一项程序性强、涉及面广、党员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党务公开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开的程序是否到位。党务公开要遵循“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和结果公开、接受监督”的基本程序。一般事项的公开由承办部门提出预公开事项,报本单位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重要事项由单位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具体公开方案,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后报县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对党内重要决策、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根据有关规定,采取党内公开或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进行。同时,公开时间要与公开内容相适应,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及时公开,对于重大或复杂问题,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必要时再次公开。

三、正确把握党务公开工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党务公开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创新性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程序性较强。在具体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第一,必须紧扣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个主题。党务公开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实践,是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障。因此,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涵上,党务公开工作都要紧扣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始终保证党务公开工作的正确方向。只有这样,这项工作才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在创新中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才能够对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必须正确认识、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党务公开与其他各类公开的关系。党务公开对其他各类公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运作,把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在党务公开中吸收借鉴其他各类公开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又要注重将党务公开中的重要决策部署和主要措施在其他各类公开工作中体现出来,使之有效衔接、协调运转,努力形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不断完善、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二要处理好党内公开与党外公开的关系。党务公开有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对广大党员公开,为党员广泛参与党内事务、发展党内民主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是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些党内事务和党的活动向党外群众和全社会公开。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对内公开与对外公开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党务公开的整体水平。三要处理好上级组织公开与下级组织公开的关系。各级党组织要紧密联系本乡镇、部门、单位的实际,找准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公开。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工作的指导,抓好规定范围内的党务公开。要注意上下左右之间的信息反馈和互动互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四要处理好遵守党内条规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在推行党务公开工作中,各级党组织既要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进行,又要在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工作。要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坚持全面落实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与保持社会稳定、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坚持最大限度地增强党的工作的透明度与遵守党和国家各项保密规定的有机统一。第三,必须突出完善制度机制、转变工作作风这个重点。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一项新的实践,必须健全工作制度,以完善的工作制度保障工作进行、巩固工作成果、推动工作发展。要进一步健全党内通报、党内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和党员意见表达渠道;进一步建立健全例行公开、依申请公开以及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制度,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同时,推行党务公开也是检验干部政治素质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将一些比较尖锐、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公开出来,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特别是将一些敏感的内容尽量公开,在群众面前“亮相”,接受群众监督,以党务公开促进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第四,必须依靠广大党员群众、不断推向深入。推行党务公开,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扩大和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党员群众充分了解党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公开原则、公开程序和目标要求,使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党员群众的充分理解、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各乡镇、部门、单位要深入宣传党章赋予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和义务,引导广大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切实履行党员义务,让党员群众在了解中参与,在明白中监督。要坚持把党务公开与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建立整改问题台帐“销号”长效工作机制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把党员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检验公开效果的重要标准,把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转化成党务公开的“亮点”,切实解决党员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发展、以公开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在真心办实事、办好事中加深与党员群众的感情,让党员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切实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组织必须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出发,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升党务公开工作水平。一要精心组织安排。各乡镇、部门、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及时进行动员安排,确定专门工作人员,办理具体业务,确保党务公开工作迅速启动,全面推开。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按照县委制定下发的党务公开目录,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梳理公开内容,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大胆开展,对拿不准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衔接,确保党务公开工作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

二要发挥表率作用。党务公开工作的力度大不大,效果好不好,关键在各级领导。如果领导认识明确,态度积极,公开工作就一定能取得实效,反之就会走过场。因此,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破除不愿公开、不敢公开等思想障碍,带头执行党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对本人应该公开的事项,要主动进行申报、公示,发挥好表率作用。同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抓好本单位、本部门的党务公开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要善于总结推广。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把握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宣传、文化广电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宣传引导,为推行党务公开工作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对党务公开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和成效,要认真挖掘整理、树立典型,及时宣传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6:在全县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党务公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汪 娟

2011年6月22日

同志们:

党务公开是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党组织对这项工作越来越重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推进党务公开,2009年中央专门成立了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党务公开先从党的基层组织抓起,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基本思路;去年底和今年初,中央和省里又相继召开了全国、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印发了相关实施意见。4月20日,市委召开了全市党务公开工作动员部署会,下发了《长沙市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实施方案》。会后,县委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县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相关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今天,县委组织召开全县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主要目的就是传达省市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党务公开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刚才,尹英龙书记宣读了我县《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实施方案》,请大家按照方案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抓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党务公开工作讲三点意见。等下佳惠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贯彻。

一、把握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党务公开工作的紧迫性

实行基层党务公开,是党中央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实际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县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紧抓好抓到位。

1.实行基层党务公开,是顺应形势发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期、经济增长的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各类问题的凸显期,对我们推进党内民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广大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党内事务关心关注尤为强烈。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推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就是要让党员群众更好地参与和了解党内事务,落实和保障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增强党内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实行基层党务公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实践证明,一个党的基层组织民主氛围越浓厚,实现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越充分,党员群众的意愿和主张越得到尊重,这样的组织就越具有生机和活力、越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有利于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丰富党内民主实现形式,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落实和保障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党员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密切党的基层组织与党员的关系,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激发广大党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利于密切党的基层组织与其他基层组织的关系,完善党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发展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形成具有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组织。

3.实行基层党务公开,是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方式。腐败现象的产生与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缺乏监督制约密切相关。实行基层党务公开,可以进一步提高党内事务的透明度,把权力运行置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止党员群众“知情权”的缺失和“监督权”的虚化,从而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减少权力寻租现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可以进一步拓宽党内监督的渠道,调动广大党员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自律,自觉转变工作作风,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4.实行基层党务公开,是提高决策水平,推动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决策要科学化、民主化,党的决策机构和决策者就不能自我封闭,必须要有广大人民群众沟通和交流的各种渠道。不了解民情、不把握民意,对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望不管不顾,凭个人臆想和自我陶醉作出的决策,不可能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实行基层党务公开,将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涉及群众利益、群众普遍关心的改革措施和重大事项向广大党员群众公开,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可以更好地集中广大党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有力推动本地区科学发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凝聚党心民心、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执行上级决策和完成各项任务时更加积极主动,提高决策的执行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努力确保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效性

我县各级党组织近年在党务公开工作领域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2007年,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村级党务公开等三项村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去年又转发了《长沙市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实施办法(试行)》(望组通〔2010〕13号),并在全县村级组织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我县推行党务公开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的党务公开与以往的党务公开具有不同的形势背景和工作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在坚持好的做法的基础上,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推进党务公开深入开展。

1.要紧扣形势,突出重点。实行基层党务公开,要坚持以社会普遍关注的、党员群众急切想知道的、利于消除群众疑虑的内容为公开重点,防止公开的内容与党员群众需求相脱节的形式主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情况的公开。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要及时公开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及县委重要工作会议情况,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办法和举措。二是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要及时公开加强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围绕创业富民、文明城市创建、创新社会管理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来公开,围绕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抗灾救灾等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来公开,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要及时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情况向党员和群众公开,包括领导班子职责分工、领导班子述职述廉、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奖惩及党务工作经费管理和使用等情况。今年特别要结合地方党委和村“两委”换届的实际,及时公开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选拔任用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让党员群众满意。

2.要规范运作,依法推进。党务公开政策性强,政治要求高,必须严格依纪依法依程序办事。一是要准确把握公开内容。要按照“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主动了解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除涉密内容外,要最大程度的公开。公开的内容由职能部门或所涉及的个人提供,先征求领导班子成员意见,经主要领导审阅把关后,予以公开。二是要据实确定公开形式。对公开的项目、范围和形式,应事先由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提出,党务公开领导小组批准后予以公开。要根据“规范、实用、明了、方便”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确定公开形式。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可通过党内有关会议、下发文件、定期通报、党委活动栏、党员活动室等形式进行公开。适宜对全社会公开的,采取党务公开栏、电子屏幕、触摸屏、有线电视等形式进行公开。对于党内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根据相关规定,采取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以适当方式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乡镇、村(社区)、县直各单位可根据实际选择创新行之有效的公开形式。三是要明确界定公开时限。常规性工作要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要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要随时公开。总之,要充分体现公开的经常性、动态性、及时性。四是要分步组织实施。按县委的统一安排,党务公开工作从5月份开始,7月上旬全县全面推行,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在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中已有详细明确的规定,请大家务必对照这项工作的实施步骤,会后立即着手开展实施,做到早安排,早行动,早见效。

3.要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基层党务公开切忌脱离实际,照搬照套,必须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一是要与政务公开工作相结合。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是有机统一的,党务公开是政务公开的延伸、发展和必然要求。开展党务公开不能大包大揽,削弱政务公开的功能和作用。而应该通过党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政务公开,巩固和提高政务公开的成效,最终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要与规范党务相结合。各级基层组织要通过党务公开来规范党务工作,建立健全党务工作服务制度,依托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将党务部门有关服务职能进行整合,为党员群众和基层党组织提供便捷服务,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推动党务公开,促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三是要与党组织实际相结合。不同的组织层次,担负着不同的职责任务。各级党组织要根据不同的职责要求,区别对待,各有侧重,实行分层次规范和分层次指导,切实增强党务公开的可操作性。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县党组织设置有党委、党组、党工委等不同类别,针对“党组、党工委不是一级基层党组织”的规定,市委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党组、党工委参照党的基层组织一并列入这次党务公开范围。因此,各单位党组、党工委要强化领导、大胆工作,确保基层党务公开不留空白。各乡镇、各部门、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具有单位特色、切实可行的党务公开实施细则,把市委、县委的意见和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参照县党务公开目录提出各自党务公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范围、责任和要求,使党务公开工作做到实事求是。

三、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全面提升党务公开工作的执行力

基层党务公开是党的一项阳光工程、民心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按照县委的部署,在7月上旬,我县乡镇、村(社区)、县直机关、非公企业、学校都将全面实行党务公开,现在已经是6月下旬,时间很紧,各级党组织必须迅速行动,抢时间、赶进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党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为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县委成立了由我任组长,尹英龙书记和易冒部长任副组长的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纪委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指导好全县党务公开工作。各成员单位在抓好本部门党务公开工作的同时,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尽快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纪委加强监督、党员积极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乡镇、村(社区)、县直各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专人领导、提供专项办公经费、配备精干工作力量,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开展。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县委决定实行联点制度,明确格塘镇、高塘岭镇、县财政局、县城乡规划局、县职业中专和天龙制药有限公司为我县党务公开工作领导联系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联点领导指导下,抓好联系点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指导,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做好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切实转变观念。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紧跟形势发展变化,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内部通报、新闻简报等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开展党务公开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方式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要把宣传工作做到基层,做到党员干部群众中去,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让党员群众在了解中参与,在明白中监督。同时要及时报道党务公开工作的进展情况,挖掘推广典型和经验,通过典型宣传,以点带面,带动和促进全县党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县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主动收集并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强与各新闻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推广介绍,营造有利于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良好氛围。

3.重视载体建设,创新公开形式。党务公开的内容,最终都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反映。以前公开的载体主要是公开栏、会议、文件等,从目前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公开栏是最实用、最有效的公开形式,有利于党员干部群众监督且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要将公开栏作为载体建设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单位还要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电子屏等现代化载体进行公开。同时要充分运用好望城公众信息网和党建网平台,及时发布全县党务公开工作动态信息,让群众及时全面地了解公开内容,真正意义上做到党务工作向全社会公开。

4.严格纪律要求,加强责任考核。党务公开既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制度,也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党务公开工作作为对单位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抓好考核检查,将考核标准明确化、考核环节具体化、责任追究严格化。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对党务公开工作负总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公开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认真审查,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公开方案,报告公开情况,同时负责对公开的形式、内容及实施进行督查。党委各工作部门对职责范围内事项的公开负责。考核结果要与领导干部的评先、创优、奖惩挂钩。对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准确、群众反映意见答复不及时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推行党务公开工作不力、应当公开拒不公开,严重侵犯党员民主权利,不及时、不认真解决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的,该批评的要批评,该诫勉谈话的要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纪律责任;对搞形式主义、走过场、不及时推行党务公开或在党务公开工作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要严肃追究纪律责任,切实维护党的形象,取信于民。

上一篇:介绍授课人主持词下一篇:野雁的感觉政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