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规划

2024-04-14

凉山彝族自治州规划(精选6篇)

篇1:凉山彝族自治州规划

大理白族自治州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规范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6号)、《云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号)、《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和《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庄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意见》(大政发〔2007〕35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村庄包括行政村、中心村和基层村(自然村,下同),行政村是指村民委员会所管辖的行政区划范围;中心村一般是指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周围地区具有一定服务功能的村庄;自然村一般是指由村民经过长时间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

第三条 村庄规划编制是在乡(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上一层次相关规划的指导下,协调同级相关法定规划,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对村庄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用地进行布局和提出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第四条 村庄规划编制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政府引导、分类指导、科学编制、统筹城乡;

(三)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超前、留有余地、体现地方特色;

(四)优化村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发挥规划综合调控作用;

(五)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第五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应当编制规划的村庄,制定村庄规划编制计划,分组织实施。

大理市辖区内除太邑乡外其余10个镇的所有村庄,各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城郊结合部的村庄、重点自然村及交通干线沿线、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应当作为确定编制规划的重点对象,并争取在2012年前完成以上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

各县市应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区域的村庄编制和实施村庄规划。

第六条 村庄规划编制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委托具有规划编制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

第七条 州政府将根据本州村庄规划编制实际,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补助村庄规划的编制。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村庄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村庄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询。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当地乡镇人民政府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村庄规划的行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本地乡(镇)人民政府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第九条 各乡(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负责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同时应当建立健全村庄建设档案管理制度。尚未成立专门机构的乡镇,由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对村庄建设活动进行管理。村庄规划建设协管员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或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协助做好本村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村庄规划的制定和审批

第十条 大理州村庄规划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进行。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的,重点编制中心村村庄规划,对村域内其它自然村提出控制性措施和要求。大理市海西片区的村庄要以自然村为单位编制。

第十一条 村庄规划的范围:除规划期内按建设标准确定的建设用地外,还应当将村庄未来发展所要控制的区域划入规划范围。

村庄规划期限:近期5年,中远期6—20年。

第十二条 编制村庄规划要遵守国家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省建设厅《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规划中要合理确定村庄发展规模和建设标准,提出保护田园风光和景观视廊的规划控制要求,划定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规划控制范围。

第十三条 历史文化名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镇)和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村庄规划编制应符合历史文化名城(镇)保护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

第十四条 村庄规划的编制要求

(一)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

1、确定村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村庄发展阶段与发展目标,确定规划期限。

2、根据村庄发展优势、潜力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实际,研究、确定村庄产业发展,明确村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3、在分析土地资源、建设用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预测村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并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

4、进行用地规划布局,协调好新区建设与旧村改造。确定居住、需要配建的公共建筑(如卫生室、文化及党团活动室、学校、村委会等)、公共服务设施(环卫、公厕、公共活动场所等)、生产、道路交通、绿地等建筑与设施用地的空间布局。确定居住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同时,对村庄各类建筑间距提出控制要求。

5、进行道路设计,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标高,进行竖向设计。

6、对规划范围内的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按照各专业规划标准规定,确定管线的走向与布置,并进行综合协调。

7、综合安排防灾(抗震、消防、防洪、地质灾害)设施。协调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发展的关系。分析预测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作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8、对村庄绿化、建筑风貌、景观特色等村容村貌提出建设目标和要求,特别要对公共场所和其它重要地段的建筑风格、体量及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并确定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和措施。

9、村庄整治、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10、对村庄需要进行的改水、改路、改厕、改房、改灶和治理脏、乱、差等整治工程直接做出具体安排。

11、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村庄近期需要建设和整治的各类重点项目,安排建设时序。规划要达到直接指导建设或工程设计的深度,项目应当落实到具体位置,有四角坐标、控制标高,示意性平面,并说明项目的规划要求。

12、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二)村庄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和用地布局;村庄规划范围内的道路红线和历史古迹、自然景观等的控制范围及控制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村庄规划控制范围内文化中心(站、室)、幼儿园(托儿所)、医疗室、商业服务网点、集贸市场等公共设施和村民从事体育、休闲与社会活动场所的设置;村庄规划控制范围内基础设施的设置及其工程管线的敷设规划;村庄的公共绿地和民居四旁绿化的规划范围和建设措施;村庄民居的建筑风格,村庄民居要体现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特色,其中以大理市海西片区为主的白族民居建筑风格保护区要体现青瓦白墙的民居建筑风格。

(三)村庄建设规划的成果及要求:

1、村庄建设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五套及相关电子文档。

2、图纸主要包括村庄现状综合分析图、村庄用地规划图、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规划图、生态环境及景观风貌规划图(图纸比例视实际情况定,可在1:500—1:2000的地形底图上进行缩放),其余如村庄位置图、近期建设项目规划图、民居建筑方案图等图纸根据各村庄实际情况而定,其中:

村庄现状综合分析图(绘制在地形图上,对规划范围内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反映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业、水利设施、生产用地、仓储及河湖水系、绿化等情况;建成区界线,各类建设用地布局和规模;各类建筑的分布,包括主要公共建筑物、文物古迹、古建的位置及规模;道路的布局走向、宽度,对外交通情况;基础设施情况(给排水、电力电讯等);环卫设施情况。

村庄用地规划图:按规划期内的发展目标对村庄的土地进行总体布局,明确村庄建设范围和规划控制范围,确定村庄的各项用地布局。

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规划图:标明道路的走向、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变坡点控制标高,室外地坪规划标高、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用地界限;对其它各类基础设施进行布局规划。包括环卫、公厕等公共设施和给排水、电力、电讯等的走向、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及相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规模。

生态环境及风貌规划图:反映村庄生态环境分区、标准;各类绿地位置和用地界限、植物配置、公共活动空间和环境小品等景观风貌设计意向;对住宅建筑风格提出明确要求,提出可供参考的户型设计方案。

第十五条 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要组织有关规划设计单位和技术力量,帮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第十六条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村庄规划草案予以公示,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它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公示的时间不少于30日。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上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第十七条 村庄规划应当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乡(镇)人民政府报上一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技术审查后,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经批准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及时公告。

第十八条 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村庄规划,是村庄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修改。修改村庄规划的,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三章 村庄规划的实施

第十九条 村庄规划在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严格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依据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活动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并为村民免费提供《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住房建设实用图集》等相关技术资料,积极为村民自建房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第二十一条 在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用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村民建房申请新用地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县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在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由县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 在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住宅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报县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村民住宅必须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进行建设。

第二十三条 在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申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前,均应征求本村居民尤其是用地周围居民的意见,并采纳合理意见。

第二十四条 村庄规划区内的各类建设项目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其所属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进行规划验收,并报县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村庄规划的要求,由土地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农村土地管理调整措施,以保障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二十六条 各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规划要求制定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建立管理制度,完善措施,加强管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要对村庄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实施动态监管,加强对村庄规划实施中各类违法行为的查处。监督检查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

第二十八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依靠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对尚未编制规划的村庄的建设活动加强管理。2009年内,本州所有乡(镇)都要对所辖自然村开展摸底调查,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对村庄各项建设活动提出要求,以简易图纸和简要的文字条款在村务公开栏或村规民约中公布并形成制度,使村民自觉遵守,规范村庄各项建设。

第二十九条 对有以下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条款给予处罚:

应当编制村庄规划而未组织编制,或者未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修改村庄规划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五十八条给予处罚;

超越职权或者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条给予处罚;

在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给予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篇2:凉山彝族自治州规划

湘西州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湘西州旅游景区面积占全州面积的6%,高于全国1%和全省4%的比例。湘西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凤凰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芙蓉镇、里耶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溪州铜柱、老司城、里耶战国古城、沈从文故居、红色塔卧、凤凰古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项(土家族打镏子、土家族摆手舞、苗族鼓舞、土家族毛古斯、辰河高腔、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土家族梯玛神歌、酉水船工号子、踏虎凿花、凤凰蓝印花布、凤凰纸扎、苗族民歌)。湘西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湘西州是湘鄂渝黔地区民族风情表现最鲜明、最浓郁的神秘之地。土家族和苗族两个主体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饮食、音乐、舞蹈,民族风俗流传千年,民族艺术门类繁多,民族服饰别具一格,民族饮食风味独特。湘西有神奇的山水风光。有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猛洞河、德夯),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溪),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不二门、南华山),2个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凤凰)。

湘西州旅游业发展很快。近年来,湘西州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分别以百万人次和过亿元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州共接待游客79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3亿元,同比增长21%和27.3%。预计2008年,全州共接待游客85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44亿元,同比增长7.45%和22.8%。全州经营收入过千万元的旅游企业已达15家。有骨干旅游公司9家、星级宾馆48家、旅行社27家、旅游车队5家、旅游车辆400余台,其他从事旅游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农家乐等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20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达15万多人。

湘西旅游是湖南旅游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尤其是自2000年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之后,以凤凰古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南方长城的发现为契机,州委、州政府和有关县市狠抓了旅游产业建设,湘西旅游出现了梦幻般飞跃式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异军突起。湘西州已成为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地区和高增长地区,是湖南省三大旅游板块和四条黄金旅游带之一。长沙—张家界—凤凰精品旅游线路已成为全国10条黄金旅游线路之一,湖南省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的11条省内精品旅游线路有2条经过湘西州,重点培育的11条省际旅游线路有4条经过湘西州。

湘西州旅游业前景十分广阔。前国家总理朱镕基到湘西州视察时指出:旅游是湘西今后发展的最大门路。新一届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来抓,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州发[2008]21号),明确提出提升“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建设吉首旅游集散中心,舞活凤凰旅游龙头,打造两条旅游风景线,形成三大核心景点圈,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增值,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到2012年,把湘西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100

亿元,相当于全州GDP28%以上,旅游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转变。

为加快推进湘西州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州人民政府对《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及相关专业规划编制》有关事项的批复精神(州政函[2008]148号),现面向国内外公开邀请《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及相关专业规划编制》单位,请有意参加的规划设计单位,及时按程序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参加公开邀标活动。中标单位一经确定,我局将及时以书面形式把结果通知贵方。

一、项目名称

《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及相关专业规划编制》

二、主要内容

规划修编时限2008年至2020年。规划修编成果由总报告和专题报告组成。

1、总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湘西州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2)湘西州旅游资源现状与综合评价;

(3)湘西州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4)湘西州旅游业形象策划与营销规划;

(5)湘西州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6)湘西州三大核心景点圈规划

(7)湘西州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规划;

(8)湘西州旅游文化发展规划;

(9)湘西州旅游产业要素规划;

(10)湘西州旅游分工协作规划;

(11)湘西州旅游近期行动计划。

2、专题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吉首旅游集散中心专项规划;

(2)凤凰旅游龙头专项规划;

(3)打造两条旅游风景线专项规划;

(4)以芙蓉镇为区域核心的旅游板块专项规划;

(5)以里耶为区域核心的旅游板块专项规划;

(6)湘西州旅游商品开发专项规划;

⑺湘西州旅游发展项目概念性专项规划与投资分析。

3、规划修编成果形式为文本(含有关图表)、文本成果电子版(光盘形式)及实景模型。

三、编制形式

本规划编制采取公开邀标的方式进行,对接受邀请的单位经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审查,确定2至3家单位作为投标单位(凡本次参加投标单位低于2家,邀标单位有权进行重新邀标)。项目组专家现场考察调研后,每个投标单位报送一个投标方案,经评标小组评选后,确定一个方案为中标方案。

四、邀标单位

湘西州旅游局

五、投标对象及要求

1、具有旅游规划设计甲级或乙级资质,旅游规划业绩突出,市场信誉好,旅游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2、投标项目专家组须包括国内一流旅游规划专家、省内知名旅游规划专家;

3、规划修编专家组要有宏观经济专家、区域经济专家、旅游发展研究专家、自然生态专家、历史文化专家、民族及民俗文化专家、旅游项目策划专家、旅游市场营销专家、旅游投融资专家、城市研究专家、交通等基础设施研究专家等各方面专家;

4、专家组组长须有参与国家重点旅游规划项目经历,专家组组长及主要成员的现场调研时间不能少于30个工作日;

5、专家组的考察必须服从邀标单位的统一安排。

六、投标单位应提供的材料

1、投标单位资质证书;

2、近2-3年主持的旅游规划文本(简略本)及主要课题研究成果;

3、规划主要负责人和该项目编制人员业务简历;

4、法人代表签字的投标单位申请和单位简介;

5、说明联系方法和常设办公地址。

七、时间安排

1、项目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7日至2009年1月20日,确定工作方案,召开工作会议,发送邀标文件,接受投标单位报名,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并发送实地考察邀请函;

2、实地考察阶段:2009年2月至3月,组织投标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3、规划竞标阶段:2009年3月至4月,组织投标书评审,选定规划修编单位;

4、规划修编阶段:2009年4月至2009年10月,规划修编单位编制规划文本,期间召开二次咨询论证会;

5、成果提交阶段:2009年11月,规划修编单位提交规划修编文本,并召开规划修编评审会。

八、联系方式

邀标工作组织机构: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及相关专业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地址:湘西自治州旅游局

篇3:凉山彝族自治州规划

1. 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凉山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奇观。全州到处分布有气势磅礴的高山、色彩斑斓的湖泊、规模宏大的古冰川遗迹和神秘古老的原始森林。其中, 被誉为高原奇景的螺鬓山, 主峰海拔4 359米, 保存有较好天然植物和古老的生物种, 区内成片的原始森林里有高等植物180余科, 属国家第一批保护的珍稀植种近30多种, 占全省保护种数的34.3%。州内湖泊众多, 有名扬海外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美丽迷人的邛海、钟灵竞秀的马湖、规模庞大的古冰川遗迹以及形态奇异的土林、溶洞、温泉、瀑布等自然景观。凉山州的自然旅游资源, 囊括了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天象景观类、生物景观等四小类16个基本类型, 并且在很小的区域范围内各种自然资源交融分布, 高山、森林、温泉、瀑布与湖泊相映成辉, 形成开发价值很高的组合景观。

2. 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民族文化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凉山彝族自治州居住着彝、藏、回、蒙古等25个少数民族, 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54%, 彝族占总人口的42%, 其他少数民族占4%, 他们具有淳朴的民风, 独特的民俗文化, 缤纷的节日庆典, 优美的民族歌舞, 精巧的传统工艺。这些都是体现地方独特的高品位人文旅游资源, 凉山州已成为国内开展彝族风情旅游和研究最佳地位。在绚丽丰富的民族风情中对旅游具有吸引力的是:世界唯一尚存的母亲氏族社会———摩梭女儿国的民族风情和神秘的阿注婚姻。

二、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开发条件及问题

1. 拥有鲜明的、吸引力强的旅游景区。

凉山州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属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的重要一环, 目前州内的旅游资源以西昌为中心的航天科技、彝族风情、邛庐之滨的阳光生态休闲旅游, 盐源泸沽湖母系社会、木里香格里拉民族风情, 西昌布拖、普格的火把节文化、螺鬓山奇观, 冕宁长征文化、自然生态等等, 所有景点民间传说纷纭, 逸闻趣事众多, 妙趣横生, 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 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通达条件。

凉山州分别与四川省多个市、地、州以及云南昭通、东川、昆明楚雄、丽达、迪庆等地区相毗邻;是省内与不同的行政区域连接交接最多的地区。凉山州自古就是扼守西部边陲的重镇和交通要道, 现在可依托已建成的公路、航空、铁路交通网与中国西部城市共同开发旅游市场, 独特的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的互补结合, 有利于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3. 交通制约了旅游发展。

近年来州内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但是交通仍然成了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尤其是2006年在西昌市成功举办第二届四川冬季旅游发展大会以后, 交通问题日渐突出。2007年火把节期间进入凉山州的自驾车辆达1.2万辆, 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出口狭窄, 导致汽车长龙排到了上千米的距离。使有的旅客进出收费站的时间达到了一两个小时, 导致旅游投诉增多。凉山位于四川西南, 可进入性较差, 不但铁路航空不能很好适应旅游淡旺季客流变化, 而且各市县之间, 各景区之间道路状况都较差, 道路的缺陷不但影响了景区的可进入性, 还延长了旅途时间, 增加了不安全性。

4. 旅游主题不突出, 宣传力度不够。

凉山州被誉为民族风情浓, 湖光山色美, 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典范城市, 塑有航天城、月城、东方女儿国的美誉, 但这些旅游形象不足以概括州内的旅游资源类型, 显得比较单薄和片面。在对外宣传上, 目前凉山州除了国际火把节前夕在四川电视台对火把节进行宣传促销之外, 一般没有在电视媒体上进行纯粹的促销活动, 宣传凉山旅游资源的电视短片光碟销售渠道不畅通, 一些报刊杂志网站对州内旅游资源的介绍单一, 形不成长期的轰动效应和整体效应。凉山旅游资源宣传工作的不足, 使凉山州的旅游业认知度和知名度都不高, 不能保证旅游客源的稳定增长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由于过去州内缺乏专业的旅游规划开发人才, 加之执法力度欠缺, 州内的旅游资源存在盲目开发的情况, 这导致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邛海—庐山景区为例,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邛海之缤兴起了众多的休闲庄、农家乐和度假村, 严重影响了邛海的美观, 并且这些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内, 污染了邛海的水质。邛海水能见度也由20世纪90年代的3米~3米, 降为1米~3米。湖上的游艇缺乏有效的管理, 船只排出的废气、水、油也给邛海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庐山开发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应的基础设施, 造成人为的垃圾污染, 香客求神拜佛乱烧纸钱, 2000年的森林大火, 险些烧毁了庐山景区, 就连被认为凉山净土的螺鬓山风景名胜区也遭到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6. 旅游管理服务水平低。

目前, 州内多数景区的开发和管理人员缺乏战略眼光和在一个区域或一个地区按总体规划进行有效实施的意识。每个景区的开发都各行其是, 并且每个景区都只开发自己的核心部分, 对周边资源没有实行综合开发或联合开发, 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也缺乏保护意识和有效的保护措施。这就导致了旅游景区开发盲目、混乱, 很多高品位旅游资源被开发者和当地居民破坏, 部分景区周围建了很多与环境不协调的建筑。旅游垃圾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处理。这样的开发建设破坏凉山州旅游资源在旅客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新形势下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开发对策

1. 改善旅游交通条件, 增强可进入性。

要改变因财政困难对旅游的投入不足, 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 积极引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 改善凉山的可进入性, 完善各种配套设施, 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改善我州的旅游环境。要加强高速公路的运输网络建设, 使各旅游城市之间, 旅游城市与景区之间, 形成点、线、面的交通网络, 如加快和改善雅安到攀枝花的高速公路建设, 争取及早通车, 从而缓解进出凉山的交通困难, 吸引更多的自驾车的旅客。加快对城市交通线路的改善, 进行分路通车, 将旅游线路与一般线路分开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争取民行支持再开辟新航线, 目前以加大开通西昌—昆明、西昌—广州航线, 争取铁路部门支持增加开往成都、昆明、重庆

2. 突出旅游主题, 加大凉山州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在凉山州的旅游资源中, 航天高科技产品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并且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能代表凉山州的旅游形象, 而阳光、生态、彝族风情、女儿国风情等可以丰富凉山州的旅游形象, 组合成丰富多彩的旅游组合产品。在宣传上, 采取统一规划和整体促销的策略: (1) 由政府宣传部门统筹规划, 受益单位出钱, 制作凉山州旅游风光专题片, 在中央、省电视台节目上播出, 同时采用报刊、杂志等大力宣传凉山州的旅游景光和风土人情; (2) 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 组织民族艺术团到内地巡回演出, 扩大影响; (3) 利用火把节和其他节庆之机, 邀请大型新闻媒体到西昌采访, 如今年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毕福建到西昌作节目“国庆七天”, 开展专题宣传活动, 大大增强了凉山州在国内外旅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印刷精美的反映凉山州风土人情的中外对照的小册子, 赠送观光旅游者, 以便让他们间接宣传凉山州; (5) 特邀著名作家创作以凉山州景点为背景的影视故事片, 配合广为流传的主题歌, 启动宣传热潮。

3. 整体规划, 加强监督管理。

为避免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盲目、混乱, 旅游主管部门应对州内的旅游资源作出整体的评价, 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指导帮助地区部门进行开发规划, 保护好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 协调好当地居民的关系, 使各方利益均衡, 景区与建筑物相协调, 污染物得到有效回收和处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而加深旅客对州内旅游景区

目前凉山州旅游市场管理较混乱, 严重影响了凉山州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业的发展。管理部门应以中国旅游业的若干条例和规定为依据, 改善旅游环境, 整治旅游市场, 加强全州旅游环境和旅游市场的综合整理工作。改善旅游环境主要措施有:彻底整顿社会治安秩序, 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多渠道增强居民的旅游意识, 塑造人人都是旅游环境和人人关心、重视、支持旅游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培训, 通过水平的管理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树立凉山州旅游的新形象。

4. 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建设。

旅游业要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必须建立在保护和建设生态旅游环境的基础上。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 首先要加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其次加强自然风景区的保护和执法, 杜绝湖泊水体污染, 建立珍稀濒临动物特别保护区, 改变人们“靠山吃山”的贫困落后思想, 严禁过量的捕捞、乱砍、滥伐、乱采、乱捕;公路, 旅社等旅游设施要与景区协调, 不能破坏风景。再次, 需吸取人工造林的成功经验, 在州内大力开展荒坡植树造林活动, 恢复各景区周围的秀美山川面貌, 主要应建设好以西昌为中心点辐射到各景区的绿色长廊。结合现已全面启动的50万亩退耕还林草“天保工程”, 为凉山今后大面积的森林草地的兴起, 把凉山建成山清水秀之地。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旅游规划设所凉山.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5—2015年) [R].2000.

[2]凉山旅游网——休闲旅游[EB/OL].http://www.ls666.com/htp/wtdc/wfq.

[3]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所.西昌市旅游发展规划 (2002—2015) [M].2000.

[4]凉山旅游.交通仍是瓶颈[N].凉山日报, 2007-02-27.

篇4: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介绍

凉山自古以来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古“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凉山自然风光雄奇秀美,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民族民俗风情别具特色。有被誉为"川南胜景"的邛海、泸山、螺髻山、高原明珠泸沽湖、钟灵竞秀的马湖、阳刚挺拔阴柔媚态的公母山、富有童话世界韵味的寸冬海子、温泉瀑布、西昌黄联的土林、西溪仙人洞、大熊猫之乡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龙肘山、甘洛"魔沟"等;有昭觉博什瓦黑岩画群、木里大寺、红军抢渡金沙江的会理皎平渡旧址、红军过彝区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遗址、全国唯一的彝族奴隶制社会博物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多姿的民族风情更让人流连忘返,有彝族的砣砣肉、杆杆酒、神秘奇妙的毕摩文化、狂热奔放的火把节文化、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纳西族的阿注婚姻等,使凉山魅力无穷。

Tips:精品旅游线路推荐:昆明——泸沽湖——卫星基地——螺髻山——大槽河温泉(或泸山邛海)六日游

民族旅游节庆:彝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彝族年 ;摩梭人的转山节(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转海节(每到初一、十五或初五、二十五);木里藏族藏历年(每年藏历正月一日開始,一至数天不等);傈僳族阔时节即新年(腊月二十九开始)。

篇5:凉山彝族自治州规划

公告

(第2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根据石林彝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关于举行石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听证会第1号公告,决定举行石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听证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

听证会定于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下午三点至五点在石林县国土资源局办公楼二楼会议室举行。

二、听证会参加人员名单

听证主持人:苏健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听证委员:段顺波(县政府法制办主任)

张汶(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决策发言人:张汶(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听证监察人:赵文平(县第五纪工委书记)

李立宏(县监察局副局长)

时间(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干部)

听证记录人:资桂平(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保秀萍(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听证代表:徐梅芬(县人大副主任)

周和祥(县政协副主席)

高云华(石林管理局副局长、旅游区管委

会副主任)

洪正富(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桂明(县水务局副局长、台湾农民创

业园管委会副主任)

李永华(县司法局局长)

尹贵华(县财政局副局长)

冯正清(县建设局局长)

赵智红(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万棚元(昆明市国土资源局局信息中心)

李萧(昆明市国土资源局局信息中心)

各乡(镇)人民政府分管副乡(镇)长

杨云春(鹿阜镇小乐台旧村委会书记、主任)

沈家彬(鹿阜镇堡子村委会书记)

旁听人员:县国土局各科室负责人,各国土所所长。

三、其他事项

(一)听证会参会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支持本单位经确定的人员按时参加听证会。

(二)请听证会参会人员提前作好准备,按时参会并提前10分钟进入会场。

(三)听证会欢迎新闻媒体参加,并作宣传报道。特此公告

石林彝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

篇6:凉山彝族自治州规划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保障和促进彝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凉山彝族自治州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彝族语言文字是彝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的一种主要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和发展彝族语言文字是自治州的一项重要的自治权。

第三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坚持语言文字平等原则,保障各少数民族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中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学习、使用、发展彝族语言文字工作,积极推广双语教学。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彝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

第四条 自治州内通用彝族语言文字和汉族语言文字。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公民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提倡彝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习、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鼓励汉族干部学习、使用彝族语言文字或者当地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自治州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政府办公室、信访、民族事务、民政、工商、公安、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应当配备彝族语言文字专业人员。

自治州企事业单位可以配备彝族语言文字专业人员。

第五条 自治州内的单位和个人,使用彝文应当遵守国务院批准的《彝文规范方案》。

第六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开展彝族语言文字工作,要为促进自治州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第七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把彝族语言文字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彝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实际需要,逐步增加投入。

第八条 自治机关重视和加强彝族语言文字专业人才的管理和培养,有计划地做好彝文翻译和彝文古籍整理等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提高彝族语言文字专业队伍的素质。

第九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把执行本条例作为考核国家机关工作的一项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对认真执行本条例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自治州人民政府每三年举行一次彝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第二章 彝族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十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彝、汉两种语言文字;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使用其中一种。

自治州国家机关公布法规和重要文告,应当同时使用彝文和汉文,下发文件和宣传学习材料,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同时或者分别使用彝文和汉文。

第十一条 自治州召开重要会议、举行重大集会时应当同时使用彝、汉两种语言文字;一般会议,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同时或者分别使用彝族语言文字和汉族语言文字。

自治州和各县(市)以及彝族聚居乡(镇)举行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同时或者分别使用彝族语言文字和汉族语言文字。

自治州内以彝族群众为主的各种会议,主要使用彝族语言文字,同时做好汉语文翻译工作。

第十二条 自治州内制定或者公布的选举文件、选民名单、选民证、代表候选人名单和代表当选证书等,应当同时使用彝、汉两种文字。

第十三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同时或者分别使用彝、汉两种语言文字审理和检察案件,应当为不通晓彝、汉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

第十四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在受理和接待彝族公民的来信来访时,应当使用来信来访者所使用的语言文字。

第十五条 自治州各级档案部门,应当做好彝文文书的立卷存档和彝文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和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将彝族语言文字列入考录国家公务员、聘用工作人员、招生考试等的内容,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考录国家公务员、聘用工作人员或者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优先录用或者晋聘能够熟练使用彝、汉两种语言文字的人员。

自治州在考录国家公务员、教师等人员时,应当按比例录用各级各类学校彝族语言文字专业的毕业生。

第十八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重视开展彝族语言文字教学。以招收彝族学生为主的中、小学校和班级实行彝、汉双语教学,完善两类模式并重并举的双语教学体制;州内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中小学校等彝族学生占一定比例的学校,应当开设彝族语言文字课或者彝语会话课。

自治州重视和加强彝文教材建设,满足双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第十九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重视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彝族语言文字教育。州内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要对彝族职工进行彝族语言文字教育;在彝族村民和居民中,首先用彝文扫除文盲,并加以巩固提高;彝族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使用彝族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能力。

第二十条 自治州国家机关重视彝族文化事业,加强彝文报刊、图书编译出版工作,发展彝语广播、电视、电影、电子政务和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使用彝族语言文字进行文学创作。

第二十一条 自治州各级文化、广播、影视机构应当开办彝语广播影视频道、频率,制作和编播满足公众需求、内容丰富健康的彝语节目和影视作品,加强彝语演职人员队伍建设。

第二十二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组织,要有计划地收集、整理、编译、出版彝文纸质、镌刻、口碑等典籍作品。

第二十三条 自治州新华书店、邮政和电信部门应当做好彝文图书、报刊的征订发行工作;开设彝族语言文字电报、电话、书信和邮件的传送业务。

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应当同时或者分别使用彝、汉两种语言文字提供服务。

第二十四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公章、单位名牌、会标、文件版头、证照、奖状、公告、公益性广告、永久性标语、个体工商户招牌、公共活动场所的牌匾、灯箱、交通标识、城市建设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物名称、明确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界桩、街路巷地名标牌、有重要意义的碑文、汽车门徽等社会用字应当同时使用彝、汉两种文字。

驻州中央、省属行政单位和民航、铁路、邮政、通讯、金融、保险、连锁店等服务机构的单位名牌、证照、广告、灯箱等社会用字应当同时使用彝、汉两种文字;提倡使用彝族语言服务。

自治州内生产的工农业产品的商品名称和商品说明书,可以同时或者分别使用彝、汉两种文字。

第二十五条 自治州内的彝文社会用字使用标准:

(一)以国务院1980年批准的《彝文规范方案》为准;

(二)彝文用字规范、工整、易于辨认;

(三)彝文翻译准确;

(四)彝汉文字大小相当,字体协调美观;

(五)横写彝文在上,汉文在下;竖写彝文在右,汉文在左;环写彝文在外环,汉文在内环或者彝文在左半环,汉文在右半环。

第二十六条 自治州内的广告、美工、装璜制作商制作面向社会的彝汉文对照的各类招牌、证照等,应当符合第二十五条的规定。

第三章 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七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的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主管汉族语言文字、彝族语言文字和其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彝族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划、指导、监督和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督促检查本条例的贯彻实施;

(二)负责组织和推广规范彝文工作;

(三)负责彝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编译和出版工作;

(四)翻译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的公文、会议材料和有关资料,承担同级机关召开的各种重要会议文件的翻译工作,组织实用科普读物的编译和出版工作;

(五)协调彝族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组织业务协作;

(六)管理彝族语言文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七)履行其它语言文字工作职责。

第二十八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各部门监督和管理本系统的彝族语言文字的使用。

(一)报纸、刊物、图书等出版物、印刷行业和电影、电视的用语用字,分别由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

(二)标语、牌匾和宣传栏、橱窗等用字,由城市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

(三)企业名称、个体工商户名称、广告、商品商标、包装、说明、证照等用字,分别由工商行政、技术监督部门监督和管理;

(四)街路巷地名标志牌、明确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界桩、城市建筑物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物名称的用字,由民政部门监督和管理;

(五)交通标识、大中型汽车、出租汽车门徽的用字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

(六)旅行社、宾馆、酒店、旅游景区景点的招牌、标识牌、宣传广告用字由旅游和有关部门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 自治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辖区内彝、汉双语教学的规划与发展,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双语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

第三十条 自治州加强彝族语言文字的翻译工作。辖区内使用彝族语言文字由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翻译或者核准。

第四章 彝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研究

第三十一条 自治州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遵照彝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彝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促进彝族语言文字的发展。

第三十二条 自治州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应当加强彝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

第三十三条 自治州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应当加强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新词术语翻译的规范化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开展审定和推行使用工作。

第三十四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加强彝族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工作,支持学术团体开展彝族语言文字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彝族语言文字科研事业的发展。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可按每日50元以上1000元以下处以罚款;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依照前款规定所处的罚款总额,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不得超过1000元,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不得超过5000元。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拒不整改和改正的,由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提请有关主管部门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当使用彝族语言文字而没有使用,或者妨碍公民使用,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第三十九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 木里藏族自治县依照法律规定自主制定使用藏族语言文字的单行条例。

自治州内的民族乡,可以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上一篇:内脚手架拆除施工方案下一篇:高中毕业的短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