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归纳总结

2024-05-15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归纳总结(精选5篇)

篇1: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学期第一课第二课新中国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略)

2、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1)成立标志——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

权的巩固

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

1、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7月)(1)目的:抗美援朝,保

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1)制度依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两大失误)

1、“大跃进”运动(1)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2)表现:农业中的浮夸风和工业中的全民大办钢铁

(3)影响:积极:在“大跃进”运动期间,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建成了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消极:

(1)“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

(2)“两弹元勋”邓稼先——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炸成功

(3)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献出生命,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4)雷锋——助人为乐的楷模;毛泽东曾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上述人物的共同点:都处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都具有乐于奉献精神。第六课十年“文化大革命

”的内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家卫国; 周恩来——政务院总理(注意,不是国务院)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两半”社会),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的发展方向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5月(2)谈判的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

(3)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2)开始:1950年10月,(2)时间:1953——1957司令员:彭德怀。(3)结束:1953、7,在板

(3)重要任务:以苏联帮

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助中国建设的156年项目为(4)意义:A、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B、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C、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中心,以694年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取得的成就: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

(5)主要英雄人物及事迹:重工业从无到有;③我国初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黄继光——用胸口堵机枪

(6)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到1952年冬)(1)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内容: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

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966——1976)(1)原因:毛泽东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错误判断(2)冤案:刘少奇含冤去世(1969年),为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3)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集团和“四人帮”。(林彪集团覆灭标志:“九一三”事件; “四人帮”: 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

(4)“四五”运动:1976、4、5,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2)内容: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3)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4)意义: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3、三

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2、人民公社化运动(性质:万群众悼念周恩来,拥护邓政社合一)

影响:它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五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小平,声讨“四人帮”的运动。“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粉碎“四人帮”(1976.10)

(6)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4)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逼视来了光明的前途。

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镇压反革命运动(略)

第三课社会主义制度的(1953——1956)(1)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7)影响或后果:A、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浊发展水平的差距。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它的提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第八课农村和城市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3)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国家还发展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政策。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极大的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大多数企业摆脱了困境,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

第九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3个边境城市,至此,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的影响:A、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持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C、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十一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1)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直接选举范围:县和县以下)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各级政协)

明确提出了判断是非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5、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把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6、中共十六大(200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十三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少数民族分布:少数民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8)教训:反对个人崇拜;的改革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

2、真理问题标准的讨论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革的主要内容

(1)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四川实行 “包产到组”

(2)主要内容:包产到户,(1)建立背景:十一届三包干到户(3)特点:包产

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提出:1979年4月,(4)意义:家庭联产承包

邓小平

(1)时间:1978年12月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2)地点:北京(3)会议内容: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B、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

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建立的过程:1980年,(2)基层民主:居委会和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建立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特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时间最晚、位置最南的经济特区。)

(4)经济特区的意义(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办,极

村委会

2、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核心:《宪法》; 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十二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中共十二大(1982、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和法制建设;拨乱反正。(5)深化:调整农村产业(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了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议现代化建设

结构(大力发展林、牧、副、大的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渔、工、商、建筑、运输、服务等多种经营);积极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改革所有制结构:国家重新明确以公有制经济

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着改革开放的大潮。

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建立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7个经济开放区 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1992年起,开放5个沿江城市、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

主义的目标的提出:邓小平我国西部地区。

2、中共十三大(1987、10)(2)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至2月)

内容:A、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B、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C、在少数民族在区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

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着重理解此次会议的转折意义)

4、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方针,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积极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部事务。

五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祖国的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

第十五课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国防建设)

1、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四个军种:陆军、空军、海军、第二炮兵(2)人民海军:建立——1949年建立了华东军区海军;发展:先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3)人民空军(共和国的“空中保护神”): 1949年空军司令部成立。

2、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

3、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1)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职责:保卫祖国、经济建设、抗灾抢险等 第十六课朋友遍天下(我国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结反帝,反殖民主义(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倡议,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1)我国能恢复席位的原因:

第一,我国的国际地拉提高(根本原因),第二,联合国要求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

第三,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的国家的有力支持

(2)意义: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定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治上和经济上两个方面。(参加APEC;加入WTO)

第十七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1、“两弹”的成功研制(1)原则: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2)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有核武器的国家。

(3)氢弹: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4)导弹: 1980年5月,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2、航天技术

(1)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世界第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国策。(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必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本利益。

2、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建立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措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进行改革,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表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第十四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的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3)提出的依据: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妇,尊重历史和现实。(4)内容(含义):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意义:“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提出,为完成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依据: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2)回归时间: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3)管理:成立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4)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首任行政长官:分别是董建华和何厚铧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第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二: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第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作用。

3、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1)原因:中国共产党史为了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结束海峡两岸多年来紧张的3、中美、中日建交(1979;五个国家 1972)

(2)我国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3)2003年5月,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飞行员杨利伟)

3、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

袁隆平,培育杂灿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医疗技术:我国的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领先世界

(1)提出,1953年12月,(1)中美建交: 1972年尼周恩来在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代表时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

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也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2)中日建交: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交

4、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军事对峙和人力隔绝局面。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背景:20世纪90年代(2)意义: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加深了台湾人民对日新月异的祖国大陆的了解,还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

(1955年)

(1)召开:1955、4,29年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

(2)会议内容(性质):团

以来,世界两极格局瓦解,我国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2)内容:主要表现在政

4、“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863”计划(发展高

2、体育

(1)方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用大变样;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下降)。

2、民族精神风貌发生深刻变化:党和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全国普遍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后,又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

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鼓励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美国.日本关系实现正常化;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科技的计划):1986年3月,(2)成就:A、1959年,25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学家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国务院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届世乒赛上,容国团压得男子单冠军,为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B、1981年,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上七战

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国;2001年,中国承办了亚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中国国力的不断提高。

5、建国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请结合所学知识,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生活方式各举一例加以说明。⑴科技: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等。⑵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等。⑶文学艺术: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出现.影视艺术的发展等⑷体育: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等。⑸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的变迁,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863”计划,把生物工程,七捷夺得世界冠军C、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领域作为重点。(2)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

第十八课 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教育:

(1)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

1984年,23届奥运会,夺得32枚牌,突破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为零的纪录。许海峰夺得我国奥运会第一枚金牌。D、2004年,28届奥运会上,夺得32枚金牌,首次进入奥运会金牌榜前二名。E、2001年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2008年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第十九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

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3、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代表人物:当代焦裕禄孔繁森,新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代表蒋筑英,活雷锋徐虎等 出现一些文明城市如唐山,大连,和文明村镇如江苏华西村

第二十一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就业制度的改革成就: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在就业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最引人注目的与大多数城镇居民密切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出了步伐。

4、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或者简述建国以来新中国在外交工作

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并指出其主要原因。国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就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1、文艺方针:“百花齐放,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范围扩百家争鸣”

大,就业的服务体系形成,就业的观念发生改变。

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

第21课人们社会方式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优秀影片:《开国大典》(2)教育改革的重点: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3)教育的法律保障:《义务教育法》、《教育法》(4)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全社会开展了实施“希望工程”活动。

(5)提高教师地位:从1985年起,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等;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

第二十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1、改革开放带来了人民生活的巨变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表现: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乡人民的衣、食、住、行、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

篇2: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归纳总结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练习:

1、P66“导入框”: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2、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答: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3、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答:A、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B、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4、P67“动脑筋”: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答: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5、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答: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

6、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957年、核反击。

7、P69“练一练”:应选A(50年代)。

8、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舰队。答:华东军区海军南海

9、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飞机走上了国产化道路。答:195610、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任务。年,我国组建导弹部队。答:核反击196611、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答:B12、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海舰队B、东海舰队C、南海舰队D、华东军区海军答:D13、关于中国空军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军刚诞生,即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即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C、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空军已拥有飞机三千架答:B14、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我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是在()

A、1949年B、1956年C、1957年D、1966年答:D15、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B、核攻击C、核威胁D、核追击答:A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特点: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建国时,周恩来就被毛泽东任命为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果然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暂时处于敌对状态下的人们。

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 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6

周恩来“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

周恩来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周恩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周恩来:“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

练习:

1、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答: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2、根据P1“导入框”回答:

A、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答: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所以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

B、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答:抓住周恩来的胳膊摇晃,然后笑咪咪地走开。

3、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答:独立自主。

4、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答:苏联。

5、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答: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6、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缅甸、印度。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答: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9、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答: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10、万隆会议遇到了什么困难?答: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11、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答: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12、根据P74 “动脑筋”: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答: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13、综合P71“导言框”和P75 “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进一步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答: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归纳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贡献: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15、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答:周恩来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1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答:基本准则

17、(江宁区2009年二模)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答:D18、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答:C19、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答:A20、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

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答:C21、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答:B1、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练习: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答: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答:A、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B、毛泽东批

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C、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D、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E、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根据《历史填图册》P22题目,观看《历史地图册》P19—21《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国代表在加入WTO协议上签字》、上海《APEC领导人合影》以及《江泽民宣读<领导人宣言>》等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讨论回答: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答: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把《活动课二》P83“纪实示例”《乔的笑》提前到这里,阅读和讨论:

a、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答: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b、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答: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4、“APEC”是什么意思?答:亚太经济体合作组织的英文是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就是这些英文的缩写。

5、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答: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6、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答: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还宣读了《领导人宣言》,成为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7、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什么?答:包括中、俄、哈、吉、塔、乌等六个国家的“上海合作组织”。

8、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的席位。答:1971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9、年1月1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1979中国台湾

10、,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举行。答:亚太经合组织2001上海11、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答:D12、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

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答:D1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答:D14、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C15、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B、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尼克松访华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D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6年,核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练习:

1、什么是“两弹一星”?答: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答: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答: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4、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

5、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答: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6、结合课本P88“练一练”,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A、原子弹爆炸成功; B、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7、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A、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B、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C、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8、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答:19649、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答:1970东方红1号510、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答:神州一号

11、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答:袁隆平东方魔稻杂交水稻之父

12、(溧水县2008年二模)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

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A14、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答:A15、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A、1964年B、1970年C、1999年D、2000年答:C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左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B、钱学森C、袁隆平D、焦裕禄答:C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1、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在《863计划纲要》里,选择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共八个领域。

练习:

1、“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答:“86”指1986年,“3”指当年3月。那时王淦昌、王大衍、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所以称作“863”计划。

2、《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答:A、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3、根据课本P91“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答: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B、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4、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答:信息化因特网

5、网络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答:双刃剑

6、(高淳县2009年二模)“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说法如今已成为现实,你认为下面哪一个选项是实现这一说法的最佳方案:()A、海洋高技术的应用B、电气化技术的应用C、生物技术的应用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答D7、如今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领域

B、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购物等

C、以因特网为主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

D、网络生活有百益而无一害答:D8、下列是在一次有关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的讨论会上产生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利用网络可以查阅各种资料B、网络不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C、网络有利于青少年和外界的交流D、利用网络可以进行购物答:B9、某地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公益广告:一位父亲正苦恼让儿子上网担心他会上瘾,不让他上网又怕耽误他的学习。这则公告主要说明了()

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健康上网B、这位父亲害怕网络

C、中国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加D、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答:A10、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下列成就在“八六三计划”制定后取得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D、“嫦娥1号”卫星发射成功答:D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练习:

1、P81“自由阅读卡”回答:加入WTO以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答:有助于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的空间。同时,在WTO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必须遵循这个组织规定的许多“游戏规则”,假如有所违犯,可能得不偿失。

2、根据P96“动脑筋”,回答:

A、义务教育的涵义是什么?答: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

B、书中哪位同学说的对?答:右边的女同学。

C、为什么?答:法律是强制性的,人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任何阻止学龄儿童上学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D、结合P95“导入框”、P98“自由阅读卡”和“活动与探究”回答:总有一些儿童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答: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3、诵读P95“文献资料·邓小平题词”,谈论心得:A、这体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B、当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学校和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大家要珍惜这些机会,争取多学些本领,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打下坚实基础。C、P97“练一练”:应选C(基础教育)。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怎样发展教育事业?答:A、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B、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观看课本P97插图,体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喜人局面。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答:A、数量大增,学科齐全,布局合理。B、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6、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学前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九年义务教育答:2000D7、明明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

A、职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答:B 8、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基础教育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答:A9、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普及高中教育B、扫除文盲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普及大学答:C10、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863”计划B、“星火计划”C、“科教兴国”D、“科技兴国答:C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1、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

2、文学成就:两个创作高峰期(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描写地下工作者以殊死搏斗保卫山城重庆迎接黎明的长篇小说《红岩》反映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青春之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老舍的《茶馆》。“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又一个高峰期,茅盾奖几个作品)。

艺术成就: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放映革命年代的故事片《大决战》,反映历史题材的故事片《林则徐》,反映新中国诞生的《开国大典》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抉择》,反映传统文化大型舞剧《丝路花雨》。

体育成就: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从射击运动(许海峰)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

练习:

1、为什么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人了新的时代?答:A、政策英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文艺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B、来源丰富:新旧社会交替阶段的社会风情千姿百态,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穷的源泉。

2、为什么文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答: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时代的影子。文革期间由于社会的畸形,出现了一些严重脱离实际或浮夸于世的文学作品。文革后拨乱反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文艺工作者才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涌现出一批《班主任》之类的好作品。

3、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里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答: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源于社会而奉献于社会,取之于人民而回报给人民。

4、你知道哪些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答: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方面的形式,还有音乐、影视、戏剧、舞蹈、杂技、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形式。

5、根据P100 “动脑筋”回答:

A、为什么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演出时,取得那么巨大的成功?答:他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作品本身质量很高,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还得到了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

B、你还可以从这张图片中感受到周恩来怎样的人品?答:作为国务院总理要日理万机,他却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来观看演出,说明他

对人民大众文艺事业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无比关心。照相时,他谦虚地站立在郭沫若身后,甘居平凡之位,却在平凡之中流露出不平凡的伟大,这就是一代伟人令人敬仰的风范!

6、朗读P100 “文献资料·艾青的诗句”这些诗句中的“出发”和“到达”说明了作者的心境怎么样?答:出发=事业的开始,到达=事业成功。诗人借水手之口,表达了渴求事业成功的心境。

7、根据P101 “动脑筋”:谁的做法正确?答:女生做得对,因为她明白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脚踏实地学好各门功课。对于自己所喜爱的文学,她能合理安排时间,并且持之以恒,坚持每天阅读、练笔,准备好扎实的文学功底,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基础。男生的做法不可取。他也许会有偶然的收获,但基础太单薄,就象在沙滩上堆积砖瓦,最终是建不成高楼大厦的。

8、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比赛项目取得哪些让世人瞩目的成就?答:A、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振奋了民族精神,张扬了国威。B、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屡建功勋。容国团、许海峰、李宁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就象那长江后浪推前浪,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9、发展体育运动除了在比赛场上为国争光之外,还有什么现实意义?答:A、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B、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发展体育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体育的发展,使民族素质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了综合国力。

10、课本P103 “练一练”回答:

A、从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来说,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B、从典型的事例来说,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在悉尼举行的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三,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弘扬了国威。今年,第28届奥运会即将在雅典举行,我国体育健儿正在厉兵秣马,届时能够展现怎样的风采,应当不会辜负人们的厚望。

C、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由于中国体育水平举世瞩目,所以越来越得到国际体育界的信赖和支持,2008年将由北京承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11、年,中国北京举办了第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答:20082912、下列关于新中国体育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许海峰为中国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B、中国乒乓球自20世纪50年代起硕果累累,成为“国球”

C、中国女子排球队曾经获得“五连冠”

D、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答:A13、伴随新中国的诞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是为了繁荣我国的()

A、文艺事业B、体育事业C、科技事业D、教育事业答:A14、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北京在2008年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是()

A、亚运会B、世界杯足球赛决赛C、乒乓球世界锦标赛D、奥林匹克运动会答:D15、中国实现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突破的体育项目是()

A、女子排球B、乒乓球C、男子射击D、自由体操答:C16、每一次大型的运动会都有活泼可爱的吉祥物,把福娃做为吉祥物的运动会是()

篇3: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归纳总结

1. for与since 这两个词都可用于现在完成时或完成进行时。for短语表示一个时间段,指某个动作或状态到现在为止已经持续了多久。since意为“自从……以来”,之后可接时间名词,也可以接一个时间状语,指某个动作或某一情况自从过去某一时间点一直持续到现在。例如:

I have watched this game for twenty minutes. 这场比赛我看了二十分钟了。

She has lived in Taiwan since she was born in 1989.

自从1989年出生以来她一直住在台湾。

2. run out 意为“用完;耗尽(供应品)”,其主语为物;如果人作主语,则应在out 之后加of短语,表示“某人用完了某物”。另外,run out 还可表示“跑出去”,run out of还可表示“从……跑出去”。例如:

We are running out of paper.=Our paper is running out. 我们的纸快用完了。

I saw someone run out of that room just now. 刚才我看见有个人从那个房间里跑了出去。

3. room 作可数名词时意为“房间;室”;作不可数名词时意为“空间;地方”。例如:

He lives in Room 303. 他住在303房间。

You take too much room. Could you make some room for me?

你占的地方太多了,你能给我腾些地方吗?

4. be interested in 是固定词组,意为“对……感兴趣”。例如:

Are you interested in music? 你对音乐感兴趣吗?

I’m not interested in skating at all. 我对滑冰一点也不感兴趣。

5. turn down 意为“关小;调低(音量等)”,是“动词+副词”结构的词组,反义词组是turn up。例如:

C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CD player? 把激光唱机的音量调小一点好吗?

类似的词组还有:turn on 意为“把……打开”;turn off 意为“把……关掉”。

6. put on 意为“穿上”,指穿(戴)到身上的动作,而不是表示衣物在身上持续的状态,其反义词组为take off(脱下)。wear 意为“穿(戴)着”,表示状态。例如:

Put on your coat. It’s cold outside. 穿上你的外套吧。外面很冷。

My father likes wearing a white shirt. 我爸爸喜欢穿白色的衬衫。

7. spend 用于“花费金钱(时间)”时,主语必须是人,常用spend time/money on sth./(in)doing sth. 结构。例如:

They spent two years (in) building this bridge. 修建这座桥花了他们两年时间。

Bill spent 100 yuan on this dictionary. 比尔花了100元钱买这个词典。

8. take care of 意为“照顾;照料”,与look after 意义相同。例如:

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f.=Please look after yourself. 请照顾好你自己。

9. too…to… 意为“太……不……”,too是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to是动词不定式符号,后跟动词原形;该结构中动词的逻辑主语可用for来修饰,这时可与so…that…not 结构进行转换。例如:

The sentence is too difficult for me to understand.=The sentence is so difficult that I can’t understand it. 这个句子太难我看不懂。

10. enough 意为“足够的”,修饰名词时,可位于名词之前,也可位于名词之后。enough还可以作副词,意为“足够”,修饰形容词或副词,这时它只能位于被修饰的词之后,且可与for sb. to do sth. 连用,其否定形式可与too…to结构进行句型转换。例如:

The book is not easy enough for the boy to read.=The book is too difficult for the boy to read.=The book is so difficult that the boy can’t read it. 这本书太难这男孩读不懂。

11. rather than 表示“而不是”,相当于instead of, 常用于“平行结构”中。与prefer连用时,则常用prefer to do sth. rather than do 结构,表示“喜欢……,而不喜欢……”。该词组也常用would like…rather than…来表示“宁愿……,也不……”。例如:

He prefers to walk to school rather than take a bus.=He’d like to walk to school rather than take a bus. 他宁愿步行去上学也不愿意乘公共汽车去。

12. hear of sb./sth. 意为“听到或者知道某人(某事物)的情况”,常用于现在完成时中。例如:

Have you ever heard of a banana person? 你听说过香蕉人吗?

13. improve 意为“改进;提高”,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相当于make better 或come/get better。例如:

We should study hard to improve our English. 我们应当努力学习以提高英语成绩。

14. make progress 是固定词组,意为“取得进步”,其中的progress 作“进步”讲时是不可数名词。例如:

Joh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his Chinese study. 约翰在汉语学习中进步很大。

15. “have/has+been (to)+地点” 表示“去/来过某地”,常和once, twice 等“次数”连用,注意区别“have/has+gone (to)+地点”,意为“到某地去了”,其主语不在说话现场。例如:

Have you ever been to Taiwan? 你去过台湾吗?

“Where is John?” “He has gone to the library.” “约翰在哪儿?” “他去了图书馆。”

16. neither 用作副词时意为“也不”;作形容词时表示“两者都不”,修饰单数名词;作连词时与nor 组成neither…nor…结构,表示“既不……也不……”,若该词组连接两个主语时,谓语动词要遵行“就近原则”,即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取决于nor后面的主语的数。例如:

He neither drinks nor smokes. 他既不喝酒也不抽烟。(副词)

Neither answer is right. 两个答案都不正确。(形容词)

Neither Rose nor her parents have been to the Great Wall.

罗丝和她的父母都没有去过长城。(连词)

17. three quarters 意为“四分之三”。英语中分数的表达法为“分子用基数词,分母用序数词”。当基数词大于“一”时,序数词要用复数形式。另外,“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也可用half 和quarter表示。例如:

Two thirds of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are boys. 我们班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男生。

Nearly three quarters of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is covered with water.

几乎四分之三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

18. population 意为“人口”。作主语时,谓语动词要用单数;但前面有分数修饰时,谓语动词要用复数。询问“多少人口”要用What’s the population of…? 表示。比较人口的“多”与“少”时习惯上用large和small表示。例如:

One third of the population in this city come from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这个城市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来自外省市。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larger than that of America. 中国的人口比美国的多。

What’s the population of Japan? 日本的人口是多少?

19. practice 作动词时意为“练习;实践”,后面可接名词、动词-ing形式;作名词时,为不可数名词。例如:

The little girl practices playing the piano every week. 这个小女孩每周练习弹钢琴。

This year I’m going to have much practice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今年我打算在听说方面进行大量的训练。

20. whenever 是连词,意为“每当;无论何时”,相当于no matter when。例如:

He is always smiling whenever I see him. 无论什么时候我看到他,他总是笑嘻嘻的。

21. cost 的主语是物或某种活动,还可以表示“值”,主语一般指所买的东西。例如:

The computer cost him 5,300 yuan. 他花了五千三百元买了这台电脑。

22. forget 是动词,意为“忘记;遗忘”,后面可以跟名词、动名词或动词不定式。forget to do sth. 意为“忘记去做某事”; forget doing sth. 意为“忘记曾做过某事”。例如:

Don’t forget to turn off the light when you leave the room. 离开房间时不要忘记关灯。

I forgot turning off the light. 我忘记已经将灯关上了。

23. by 作介词除了表示“乘;以……方式”之外,还可以修饰时间,表示“在……之前;到……为止”,相当于not later than, 常与过去完成时或将来时连用。例如:

By the time I got home, my family had gone to the cinema.

我回到家时,家人已经去电影院了。

We will organize two basketball games by the end of this term.

到本学期末,我们将组织两次篮球赛。

24. get along 是动词词组,有多种含义。可以作“相处”讲,相当于get on, 通常以“人”作主语。表达“与……相处”时用get along/on with sb.。作“进展;进行”讲时,既可以用“人”作主语,也可以用“物”作主语。表达“在……方面取得进展”时用get along with sth. 结构。例如:

Are you getting along well with Jack? 你和杰克相处得好吗?

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work? 你的工作进展得如何?

25. traffic 的基本意思是“交通;运输”,是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可以用heavy, busy, much, a lot of, little等来修饰。例如:

The highway usually has little traffic in the mornings. 早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通常不多。

◆句型类:

1. Thanks for sth./doing sth. 是客套用语,意为“因某事或某人做了某事而表示感谢”,thanks 可改为thank you。例如:

Thanks for inviting me to your party.=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 to your party.

谢谢你邀请我参加你的聚会。

2. “the+形容词的比较级(+名词)(+主语+谓语),the+副词的比较级(+名词)(+主语+谓语)” 表示“越……,越……”,其中前半句相当于条件状语从句,后半句为主句,主句常用一般将来时。例如:

The more books you read, the more knowledge you will get.

你读的书越多,你获得知识就越多。

3. Could you please…? 是客气地请求别人时的用语,意为“请你……好吗?”,虽然could是can的过去式,但在此句型中could不表示过去的含义,故该句型不能用could而是用can 回答。否定回答也可用Sorry, I’m afraid not. 肯定回答可用OK./With pleasure./Sure. 等。例如:

“Could you help me?” “With pleasure.” “你能帮我的忙吗?” “乐意效劳。”

4. Would you mind doing…?/Do you mind doing…? 用来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意为“你介意做……吗?”。mind后只接v-ing,不接动词不定式。例如:

Would you mind giving me a cup of tea? 你介意给我一杯茶吗?

5. How about…?=What about…? 表示征询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意为“……怎么样?”,about 后面跟名词、代词或动词-ing形式。例如:

What/How about going swimming this afternoon? 下午去游泳怎么样?

6. Why don’t you…? 是客气地向他人提建议的句型。Why don’t you…?=Why not…? 其后跟动词原形,表示“为什么不……呢?”。例如:

Why don’t you ask your teacher about it? 为什么不问问你的老师呢?

7. What do you think of…? 是询问他人观点和看法时常用的一个句型,有时也说What do you think about…? 或How do you like…? 意思是“你认为……怎么样?”。例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new mobile phone? 你觉得我的新手机怎么样?

【小试牛刀】

一、单项选择。

1. Michael has been learning Chinese history ____ three years.

A. since B. in C. about D. for

2. My mother has ____ to Paris once.

A. gone B. arrivedC. been D. got

3. Neither Gina nor I ____ a programmer.

A. isB. amC. areD. be

4. In this class ____ of the students ____ girls.

A. three fifths; areB. third fives; areC. three fifths; isD. third fives; is

5. The ____ of the town is growing very fast.

A. peopleB. boys C. girlsD. population

6. She says she will practice ____ English songs before the competition.

A. singingB. singC. to sing D. sung

7. It’ll be very nice ____ you come to my house.

A. where B. whyC. whenever D. however

8. I think it will ____ you a lot of money.

A. costB. spend C. takeD. pay

9. The chair near the window is wet because of the rain. You must have forgotten ____ the window.

A. to close B. closingC. to openD. opening

10. Will the snow stop ____ 3:00 pm?

A. on B. byC. to D. for

11. ____ do you think of the movie?

A. WhatB. How C. When D. Why

12. At first we didn’t get ____ well with each other.

A. along B. across C. /D. about

13. Then there ____ a lot of traffic there.

A. is B. are C. wasD. were

14. Bad luck, the ink in my pen ____ during the test.

A. ran out B. ran out ofC. came out ofD. get out

15. Would you ____ if I drink your water?

A. angryB. afraid C. shout D. mind

16. Why ____ give her your advice?

A. don’t youB. do you notC. did youD. not you

17. This passage is ____ for me ____.

A. so difficult; to readB. too difficult; to read it

C. so hard; to read it D. too hard; to read

18. I preferred ____ noodles rather than dumplings.

A. eating B. eat C. ateD. to eat

19. “My friend Carl doesn’t like Beijing Opera.” “____ do I.”

A. So B. Neither C. Not D. Also

20. “____?” “Wonderful!”

A. What is the movieB.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game

C. How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picture

二、句型转换。

1. I have been learning diving since two months ago.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have you been learning diving?

2. She spent 500 dollars buying the camera. (写出同义句)

The camera ____ ____ 500 dollars.

3. The problem is so difficult that I can’t solve it. (改为简单句)

The problem is ____ difficult ____ ____ ____ ____.

4. Remember to give me a call at 8 o’clock. (写出同义句)

____ ____to give me a call at 8 o’clock.

5. 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door? (作出表示同意的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____ ____(去过) Hangzhou?” “Only once.”

2. ____ ____ ____(请你) give me another cup of coffee?

3. ____ ____(两人都不) them ____ ____ ____ (正在练习打) snooker(斯诺克).

4. “____ ____ ____(多少人口) of your city?” “About 90,000,000.”

5. ____ ____ ____(无论什么时候他来) here, please don’t ____ ____ ____(忘记让……看)him the list.

篇4: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归纳总结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

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

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1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劲:“支”同“肢”,肢体。

1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14、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二、古今异义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

2、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

4、孔子云

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

6、药稍熔

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

7、有布衣毕升

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

9、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10、高可二黍许

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

猜测”

11、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

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为“听”;今义为“用鼻子嗅”

14、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

15、两股战战

股:古义为“腿”;今义为“臀部”

16、几欲先走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假:古义为“借”;今义为“与真相对”

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

1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趋:古义为“奔向”;今义为“趋向”

19、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古义为“辩解”;今义为“又、重复”

20、主人日再食

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4、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5、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

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7、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緼袍敝衣)

9、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10、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11、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

1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

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1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1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

1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17、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

18、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19、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尽)20、是可谓善学者矣(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21、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四、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动词)执策而临之(策:鞭子,名词)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动词)马之千里者(之:不译,定语前置的标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之:的,助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凑足音节,无义)执策而临之(之:它的,代词)

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助词)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词)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副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能愿动词)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词)持就火炀之(就:靠近,动词)瞬息可就(就:完成,动词)每字为一印(印:字印,名词)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词)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词)欲印(印:印刷,动词)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做,动词)满铁范为一板(为:成为,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为:刻制、制作,动词)又为活板(为:发明,动词)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被,介词)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是,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以:用、拿,介词)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用来,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介词)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介词)计日以还(以:相当“而”,连词)高可二黍许(可: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可以)通计一舟(一:全,整个)为念珠个一(一:一件)妇抚儿乳(乳:喂奶,动词)儿含乳啼(乳:奶头,名词)以为妙绝(妙:善、好,形容词)众妙毕备(妙:妙处,好处,名词)以为妙绝(绝:断、消失,动词)群响毕绝(绝:极,副词)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动词)手有百指(指:指头、手指,名词)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动词)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名词)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道:谈、讲,动词)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词)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形容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至:到,动词)

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尽粟一石 何陋之有? 会宾客大宴 弗之怠(2)省略句

策之不以其道(省主语)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 火烧令(之)坚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寓(于)逆旅(3)判断句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虚词

1、“而”,连词,作用:A表示并列,B表示承接,C表示转折,D表示修饰

(1)而伯乐不常有。表示转折,但是,可是。(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执策而临之。(5)启窗而观。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而竖起左膝。(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9)城市依稀而已。(10)既而风定天晴。(11)而楼上人往来屑屑。(12)足肤郓裂而不知。(1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14)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15)假诸人而后见也。

(一、)字词: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胆怯(qiâ)蜿蜒(wǎn)

B呻吟(shēng)困乏(fá)

C

婆娑(sā)

号叫(háo)

D丰腴(yú)

绽放(zhàn)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伫立(zhù)

沉淀(dìng)

B迸溅(bâng)

虬龙(qiú)

C咫尺(chǐ)

皓齿(hào)

D楠木(nán)

蠢(chǔn)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翡翠(fěi)争妍(yán)B花瓣(bàn)盎然(àng)

C玛瑙(nǎo)

花苞(bāo)

D牛蒡(bāng)

鸟喙(huì)

4、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枯jí

②xī

③束fù

④倦dài

5.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1)坦荡如底

(2)纵横绝荡

(3)争颜斗艳

(4)不折不饶

(二、)默写:

6、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7、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

8.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9.故园渺何处。

10.,晒翅常疑白雪消。11.,相伴过年华。

12.,寻常百姓家。13.,乱群鸡里有风标。

14翅湿沾微雨。

15、淮南秋雨夜。

(三)文学常识

16、《海燕》作者是,(国别),本文体裁是

。《马说》作者是

,(朝代)。

(四)文言文译句:

17.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9.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单元

一.选择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1.A纯粹(cuì)B狭隘(yì)C派遣(qiǎn)D殉职(xùn)E热忱(chãn)()2.鄙薄(bó)B旁骛(wù)C解剖(pō)

D拣择(jiǎn)

E佝偻(gōu)()3.承蜩(tiáo)B亵渎(xiâC咽气(yàn)

D胸襟(jīn)

E摒弃(píng)()4.迥异(jiǒng)B芥蒂(tì)

C嫉妒(jí)

D显赫(hâ)

E沐浴(mù)()二.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5.沾轻怕重()

模不关心()

麻木不人()

精溢求精()6.见意思迁()

断章取义()

不二发门()

强恬不舍()7.轻心降火()

默默无蚊()

结衣缩食()

赫赫战攻()三.默写

8.,草色入帘青。9

,往来无白丁。

10.现在大家纪念他。1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3.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4.《纪念白求恩》采用了夹叙夹议,以叙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15.《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该文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16.《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文章语言优美,音调铿锵,运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赞美陋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怀。()五.选出解释加点字词错误的一项。

17A有仙则名(名气)

B有龙则灵(灵验)

C斯是陋室(此,这)

18A往来无白丁(贫穷的人)B阅金经(佛经)C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19A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B何陋之有(的)

C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17()

18()

19()六.问答: 20文章起笔写出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三单元

一、字词: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翌日

宽宥

海市蜃楼 迥然

泄气

金蝉脱壳

2、修改错别字:

光怪陆离

湖水碧兰

优柔寡断 一语双关

精神震奋

红色花阪 错误

正确

二、文学常识:

3、《活板》作者

-------------------

4、《核舟记》选自

-------------朝--------------编辑----------------本文作者-----------

二、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6、用讫再火令药熔。

7、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8、旋刻之

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文言翻译:

1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12不以木为之者,纹理有疏密。

13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初二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

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

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二、古今异义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

2、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

4、孔子云

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

6、药稍熔

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

7、有布衣毕升

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

9、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10、高可二黍许

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猜测”

11、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三、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

4、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5、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6、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7、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

8、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9、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四、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动词)执策而临之(策:鞭子,名词)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动词)马之千里者(之:不译,定语前置的标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之:的,助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凑足音节,无义)执策而临之(之:它的,代词)

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助词)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词)

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副词)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能愿动词)

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词)持就火炀之(就:靠近,动词)瞬息可就(就:完成,动词)每字为一印(印:字印,名词)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词)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词)

欲印(印:印刷,动词)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做,动词)满铁范为一板(为:成为,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为:刻制、制作,动词)

又为活板(为:发明,动词)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被,介词)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是,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以:用、拿,介词)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用来,连词)高可二黍许(可: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可以)通计一舟(一:全,整个)为念珠个一(一:一件)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词)

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尽粟一石

何陋之有?

会宾客大宴

弗之怠(2)省略句

策之不以其道(省主语)

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

火烧令(之)坚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默写资料

1.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2.“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名人多有咏怀的佳句,写出两句你喜欢的诗句。

3、这是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_____________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

细,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抗着西北风。

4、它没有__________的姿态,没有__________________的虬枝,也许你要

------但

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5、难

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也象征着北方的农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

其象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纪念白求恩》中毛泽东号召中国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一个

一个

,一个。

7..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④《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⑤作者在文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

?⑥《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8.《陋室铭》一文描写陋室生活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社会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

相似的句子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题的一句子是

10.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7.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 “

”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11.(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苦嫌鹦鹉语声娇。

(6)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

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身处石洞、石阶,绿草、青苔直如眼怜的幽雅佳境,同学们不禁吟出《

中的名句:

。1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14.中国的酒文化享誉世界,请你写出含“酒”字的诗三句。、、15在《纪念白求恩》中毛泽东号召中国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人,一个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的人。16.《宣

叔云

中“

”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诗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

17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

18.用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的诗文给同学写两句临别赠言:。

19、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己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并写明出处或作者:

。(《

》)

20.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碧水蓝天、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式,写出连续的两句:,21.(1).默写含有“山”字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

,柳暗花明又一村。

(2)诗词中有很多实写“花”“草”的句子,请各写出一句。花:

,草:

(3)写出初中语文课本上三个含有写“云”的唐诗。

(4).从积累的诗词中,写出一句描写春雨的诗句:,(5).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鸟有关的完整的诗句:。

(6).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春风”有关的完整的诗句:

(7).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沙漠”有关的完整的诗句:

(8).在你所读过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表达作者理想抱负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9).李白的诗以夸张、奇特的想像见长,请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来:①,②。

(10).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爱国心志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

。(11).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古诗词中有大量描写色彩的句子,请写出两句含有色彩词语的诗。

(12).古诗词中,有不少用“杨柳”来表达思念惜别的情感,请写出一句:

(13).请你写出一例珍惜时间的格言或警句:。

(14).你学过的文言作品中有许多劝学的名言,请写出一例:。

(15).古诗词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一例:。

(16).“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曾经勾起许多诗人、词人的创作情思,写出很多名篇佳作。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月”字的上、下句: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倦怠()

翡()翠

恹恹()

楠()木

奇崛()

枯瘠()

骨()朵

丰腴()

盎()然

虬()枝

秀颀()

伫()立

陌()头

贪婪()凡几()

飞沫()

锤()炼

婆娑()

鄙()视

皓()齿

犀()利

伶()仃

锈()彩

凝()望

蜡烛()

真挚()

罕()见

狭隘()

热忱()

翌()日

笃()信

宽宥()

窒()息

灼()热

殉()职

旁骛()

胸襟()

摒()弃

嫉()妒

缅()怀

揣()摩

萎()缩

骈()进

咽()气

鄙()薄

骈()进

显赫()

和睦()

迥()异

鸿儒()

戳()穿

臆()断

惊愕()

门枢()

嗣()后

笃()信

臆度()

充沛()

分泌()

并蒂()

花卉()

灼()伤

褪()色

飞甍()

彗()星

器皿()

连亘()

毋()宁

阐()释

泄()气

阔绰()

荐()头

蘸()水

蒲()包

门槛()

碟()子

孱()水

打折()

相()公

行()事

长()亲

作揖()

腆()着

带挈()

避讳()

绾()发

商酌()

心窍()

桑梓()

星宿()

少顷()

后襟()

轩()敞

攥()紧

靴()子

犬吠()

呓()语

齁()声

摇曳()

逮()住

旗帜()

惹()怒

魁()梧

胚()子

轻蔑()

啐()

板栗()

乞丐()

惦()记

崽()子

俯瞰()

一泓()

灯盏()

竭()力

胡诌()

提辖()

聒()噪

酒肆()臊()子

渊薮()

憬()悟

驾驭()

硕()果

贻()误

熬()过

侥()幸

嫩()芽

斑斓()

枯萎()

分歧()

嗜()学

逾()约

叩()问

俟()

皲()裂

媵()人

衾()

容臭()

烨()然

裘()葛

冻馁()

谒()见

撰()写

贽()

赋()予

香醇()

屹()立

黝()黑

铸()就

摔()垮

柯()

湖畔()

殷()勤

花蕾()

反诘()

茸()毛

纤()细

哨()兵

青冢()

积攒()

哕哕()

悼()念

钦()佩

抑郁()

妥()协

跻()身

醒豁()

胡髭()

卷帙()

浩()繁

坦率()

强悍()

同僚()

熟悉()

咖()啡

跺()脚

畅泳()

丧()失

舔舐()

岚()

届()时

磅()礴()

人溺()己溺

有朝()一日

啁()啾()

亵()渎()

芥()蒂()

强聒()不舍

箬()篷()睥()睨()

馄()饨()踌()躇()

契()诃()夫

颟()顸()滞()涩()

叱()咄()负箧()曳()屣()緼()袍敝衣

廪()稍()

矢()志不移

迸()溅()

二、识记下列词语:

盘虬卧龙

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

无足轻重

全神贯注

纵横决荡

旁逸斜出

妙手偶得

无边无垠

不折不挠

破口大笑

仙露琼浆

察颜观色

优柔寡断

拈轻怕重

精益求精

拈轻怕重

微不足道

麻木不仁

冷冷清清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强聒不舍

不二法门

光怪陆离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单枪匹马

渴不可耐

欢天喜地

汪洋万顷

饶有兴味

夸夸其谈

迥然不同

随心所欲

兴致勃勃

聊以自娱

一语双关

人烟市肆

历历在目

万紫千红

人迹罕至

狗血喷头

不省人事

果不其然

千恩万谢

奋袖出臂

群响毕绝

无精打采

无缘无故

异想天开

不得而知

纹丝不动

大惊小怪

气喘吁吁

恰到好处

津津有味

扣人心弦

栩栩如生

面面相觑

死心塌地

万贯家私

万无一失

一念之差

失之交臂

力挽狂澜

痛失良机

洗耳恭听

下车伊始

炉火纯青

叹为观止

离经叛道

若无其事

黯然失色

各得其所

公正不阿

血气方刚

片言只语

哄堂大笑

打抱不平

趁热打铁

如饥似渴

开怀畅饮

无懈可击

交头接耳

掌柜

唠叨

描红

附和

间或

服辩

分辨

恐吓

径自

坎肩

宪兵

盘缠

雄辩

存活

博爱

情愫

惆怅

错过

过错

跳槽

追悔

导致

信服

酷冬

坦怀

取决

隧道

平顺

时日

坦荡

拥护

不毛

授予

永恒

融合渴盼

不巧

纯粹

派遣

鄙薄

脉络

熏风

领略

吐翠

盈余

踪影

归宿

要谛

进程

律己

严酷

衷心

谦恭

斗胆

讥嘲

堕落

厌腻

包袱

寥寥

景慕

成见

诺言

不禁

篇5: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归纳

什么是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的定义

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成为中国公民的条件

如果我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在中国的领土上出生,那么我们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

1公民是国家的成员,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与保护的个人。○

2通过国家法律确认的公民身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

3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

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1树立国家观念 ○

2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

3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

如何树立国家观念?

1忠于自己的国家 ○

2关心国家的重大决策、立场 ○

3当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时,公民应当挺身而出捍卫祖国 ○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什么是公民的权利?

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什么是公民的义务?

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

1公民的平等权;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 ○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 ○

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

法纳税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 ○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 ○

为什么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说明这个道理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公民争取地行使权利,忠诚地履行义务,作出更多的○

贡献,国家才能更加富强,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来保障公民权利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劳动权、受教育权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

如何维护权利?

1依法享有权利 ○

2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

3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 ○

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1采用合法的方式 ○

2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3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我们的个人的全力具有同等的地位

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

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

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

5.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国家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

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首都、国旗、国歌、国徽。

1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普通法律法规的内容不能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宣布无效○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宪法如何对公民权利实施有效保障?

1、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

2、国家和政府负有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1立法保障(制定法律)○2司法保障

3、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宪法如何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

1、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2、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3、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2、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3、我们虽然年纪尚小,但也要积极关心国家管理事务,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宪法意识的表现,也是我们的公民责任。

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行使权利?

向国家爱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建议,可采用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或向人大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途径,检举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常用的方式是向信访部门、监察部门或检察机关投诉或举报。

6、1维护人身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己的含义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

人身自由的地位

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

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必须由执法人员出示搜查证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和查获犯罪嫌疑人

2、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3、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4、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如何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

2、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

3、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1打“110”电话报警○2直接到附近的公安部门向维护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的具体方法:○

3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救○4懂得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公安人员求救○6、2维护人格尊严

我国法律对肖像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也属于侵犯公民的肖像权。

什么是名誉权?

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威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

我国法律对名誉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什么是荣誉权?

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

我国法律对荣誉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什么是姓名权?

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我国法律对姓名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为什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我们可以视受伤害的程度,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或要求其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如何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1、不应取消别人的外貌、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

2、不应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

3、更不能歧视身体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

4、爱护和发自内心地尊重比自己弱小,比自己能力低、条件差的人。

6、3保护个人隐私

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

1、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2、个人隐私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个人隐私权?

个人隐私权也叫个人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如何理解父母、老师出于未成年人而侵犯隐私权?

1、主要是出于善意,担心未成年人不能妥善处理的事或不能解决的烦恼,2、属于违法行为

3、我们应该加以反对和制止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自己的隐私权?

1、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的隐私

2、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1、未经同意,不私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

2、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

3、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

当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如何做?

1、保管好自己的私人物品

2、与xx沟通、交流

3、留意xx日常行为

4、与老师沟通

5、经本人同意,才„„

保护隐私等于自我封闭?

为了使自己健康成长,我们也应该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分享欢乐与苦恼,困惑的时候,应及时与老师、家长或亲密的朋友沟通,以获得成长需要的经验和支持。

7、2维护财产权

什么是财产?

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所积累的财富,是公民的个人的私有财产。

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事实上决定财产的命运)的权利。

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物权法》

什么是法定继承?

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继承,叫做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什么是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什么是遗赠?

如果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则是遗赠。

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通过协商、调解仍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智力成果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或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智力成果权包括什么?

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侵犯知识财产权有什么危害?

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民族的创新。

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几点意见:

1、要完整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2、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如果遭到侵权,该怎么办?

可以向侵权方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可以诉诸法律,寻求解决7、3维护消费权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权利法律是什么?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权利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1、安全保障权;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知悉真情权;

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5、依法求偿权

6、维护尊严权

如何做聪明的消费者?

1、要有消费者权利意识

2、要注意避免在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

3、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

消费权利受到损害时解决的正确途径有哪些?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光行政部门申诉,如:质量监督、物价管理

4、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上一篇:精选西游记读后感500字下一篇:幸福,让和平走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