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一年级作文200字

2024-05-13

《弟子规》读后感一年级作文200字(通用12篇)

篇1:《弟子规》读后感一年级作文200字

我今天背了《弟子规》。前面背得很通顺,可是,到后面有一页把我给难住了。我背了一会儿,终于背会了。我姐的比较简单的一页:“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一页的意思是:“如果自己没把事情弄清楚,就不要乱发言。没有听到事情的根据就不要乱传。”我觉得他讲的很有道理。我以后一定要将他牢记于心,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两句话办一切事情。

篇2:《弟子规》读后感一年级作文200字

今天,我又认真拜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第一句话:“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它的意思是:作为学生除了要言行规范,还要做到孝顺父母,尊重兄长。书中还插入《代父从军》这则故事。读完这个故事,花木兰那孝顺父母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生活中我也要像花木兰学习,我要像她那样,孝顺父母。今年因为要参加毕业考试,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我们,她干脆不去广东打工了。每天我们还在做着香甜的梦,妈妈就悄悄地爬起来做早餐给我们吃,吃完了又不辞辛苦地开车送我们去学校,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几公里远。晚上,还要在灯下辅导我们做功课。看着妈妈日渐消瘦的脸,我和妹妹都很心疼。记得有一次我和妹妹因为争着玩游戏闹翻脸了,妈妈只是数落了我一句:“做姐姐的怎么能这样,就不懂让着一点妹妹吗?”我听了委屈着跑到同学家躲了起来。天黑了,我也不回去。妈妈又是打电话给爸爸和我的要好的同学,又是挨家挨户地去询问,看我在不在。当妈妈找到我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了,那时我看见妈妈的眼睛红红的,脸更是憔悴不堪,我心里马上后悔。我这么任性,我不是个孝顺的孩子啊!

现在。我又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今后,我要向花木兰学习,好好复习功课,争取毕业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孝顺父母的礼物。

篇3:一年级弟子规读后感100字

我这天背的是<弟子规>的?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这

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我们称呼长辈时,不能够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尊敬长辈。在长辈面前,不好故意表现自己很有才能的样貌,要谦虚谨慎。

篇4:弟子规读后感200字

如《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不仅让我们懂得尊敬父母,更让我们明白了做人、处事的道理。父母平时的教导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成长,我们应该恭敬地聆听。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父母的责备教诫,更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因为父母的责备大部分都是出自于关心,所以即使是父母说错了,我们心里明白也不必跟父母顶嘴,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良苦用心。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学会感恩老师、学校,用自已得所学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 《弟子规》读后感小学作文

★ 弟子规小学读后感600字

★ 弟子规

★ 浅谈《弟子规》

★ 小学200字作文品茶

★ 小学二年级作文200字

★ 小学日记作文200字

★ 小学儿童节作文200字

★ 欢笑永远小学作文200字

篇5:弟子规读后感200字

读过《弟子规》后,我感觉很惭愧。在那里面,我只做到了有礼貌、爱劳动,但是我没有做到的,比我做到的多很多。

一到三年级,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做小动作或说话。现在想起来,十分不应该,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学习,也是对老师的一种不尊重。

现在,我上四年级了,爸爸说我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更加懂事了,要学会认真学习、独立生活。我觉得爸爸的话很有道理,我决心以后改掉这些坏毛病,严格要求自己,尊敬长辈、团结同学,向《弟子规》里的那些主人公学习,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篇6:弟子规读后感200字之内

朝起早夜眠迟

对于正处于紧张学习期的孩子来说,“朝起早,夜眠迟”这里最主要的寓意,就是告诉我们时光宝贵,“一寸光阴一寸金”,溜走的时光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当和孩子读到这的时候,家长最好和孩子交流一下:这时间一晃,一天就过去了;再一晃,一年就又过去了。要让孩子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真实寓意,“莫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记得前段时间秦梦迪的英语老师——余老师以短信的形式给我们家长提了个不错的建议。

大概意思就是,若有可能的话,要家长每天早上督促孩子早起片刻读10分钟英语。每天10分钟,我们可以算一算,如果孩子能长期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效果可想而知。当然,前提是要科学安排孩子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不是一味的起早贪黑。

篇7:小学弟子规读后感200字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做人的一些规范和道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事勿忙,忙错多,勿畏难,勿轻略。”这一句。意思是: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否则容易出错,不要怕困难,也不能随便敷衍了事。

先看“事勿忙,忙多错。”

忙,一个心加一个亡字。心亡为忙。我们祖先在造字之始,就已经把这个字的意思说得极明白了。当我们希望做好一件事情时,会说“用心去做”.当我们已经心不在焉之时,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中国人讲用“心”,西方人讲用“脑”.“心”几乎可以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感知事物、判断事物的出发点,如同一台照相机的镜头,镜头如果受损了,就不可能真实地反映任何事物。

所谓欲速则不达。从前,有一位农夫挑着一担橘子进城赶集。太阳已经偏西,农夫必须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到,否则便会白忙活一场。农夫焦急的跑着,正巧前面来了一位过路人,农夫立马停住了脚步,气喘喘吁吁地问道:“大哥,我是否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到城里?”可这位过路人却说:“你慢慢地走还来得及。”农夫一听,十分气愤,扭头就走,心想,那照你这么说,慢走可以到达,那快走就不行了吗?不以为然的农夫越走越快,越走越快,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橘子散了一地,农夫只好一个一个地捡了起来。这时,天色已晚,当农夫到城门时,城门早就关闭了。可想而知,这位农夫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应该从容不迫,要有充裕的时间去稍微计划,我们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免得事到临头,挤在一起忙,乱在一堆,这个都很不好;而且个性很急的人,他愈是容易忘记这一句话。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亲身体会,当自己很忙的时候,就会愈来愈紧张,紧张到最后变得几乎完全没有头绪,导致错误百出。

篇8:《弟子规》小学生读后感200字

读《弟子规》有感读《弟子规》一书,让我有爱心。文中写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大众要有关怀爱护的心,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我以前爱吃的不给别人吃,玩具不给别人玩。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人们应该互相关爱。

这次--大地震,让我想起要关心灾区的小朋友。学校组织大家捐款,我把平时攒起来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让--小朋友们有学上,有饭吃。《弟子规》这本书真好,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

篇9:一年级弟子规读后感

我爱读《弟子规》,它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改变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如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无座,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让我感受很深,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可以做到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到姨妈家去,路上要坐很远的车。我们一上车,人好多啊,没有座位,我们只好站着。后来一位叔叔对我说:“小朋友,来这坐,我要下车了。”我很高兴,谢谢了叔叔。叔叔下车时,上来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售票员阿姨说:“谁给老奶奶让个座啊。”可是等了好一会,没有一个人起来。突然我想起《弟子规》里的话“长者立,幼无座”,于是我站起来说:“奶奶这里坐。”奶奶很慈祥地说:“小朋友,谢谢你。你真懂事!”我虽然没有座位,站着也很累,但心里很开心一年级作文:读《弟子规》有感一年级作文:读《弟子规》有感。妈妈也高兴的对我说:“孩子,今天你真棒啊!”

我还会好好地读我喜欢的《弟子规》,把它融入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很努力的,也会加油的。

篇10:一年级弟子规读后感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弟子规》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知道了父母叫我们时,要立刻回答,父母叫我们做事时,我们不能偷懒,但是,我在生活中,这些我都没做到。

生活中,妈妈叫我的时候,我都是百般的不情愿,总是问:“咋了?”有一次,妈妈真急了,一下子吼起来:“不会好好说话吗?”我连忙说:“会、会。”又是一次,妈妈让我去买盐,我想看电视,就说:“你不会去买呀!”妈妈一听我这话,一下子发起火来:“怎么了啊!现在去买个盐,你都不去买了,啊!”我一听,知道自己理亏,连忙去买。

生活中的小事有很多,在不经意之间,我们要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做一个好学生。

篇11:一年级弟子规读后感

在学前班的学习中我初次接触了《弟子规》这本书,老师告诉我们这本书原名《训蒙文》,原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虽为古文,但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通过老师详细地讲解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同时我也喜欢上了这本课外书,所以在这个假期我又读了《弟子规》。它使我更深地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想这会对我一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即使现在我还小不能深刻地理解具体的意思,但在以后随着我的成长会慢慢领悟到《弟子规》的正确性。

首先是 【入则孝】。这里讲到父母呼唤的时候,应当即刻答应,不可慢吞吞地爱理不理。父母要求你做事的时候应当即可行动,不可借故推诿,更不可拖延偷懒。父母教训自己的时候,必须恭敬地仔细地听明白;如果做错了事受到父母责备的时候,必须顺从地接受批评,不可争辩,更不能强词夺理。它还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之恩。我们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在家里长

辈们可以说是对我们百依百顺,只要我们想得到的东西,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满足我们。而我们都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出于关心会多说几句,或是教训我们时,我们还会很任性,甚至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操心,如果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现在我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而且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我们同学之间就应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这样老师和父母也会感到高兴的,他们也少了一份担忧,我们也能快乐地一起学习了。

接下来是【谨】。这一章中“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告诉我们应加倍珍惜眼前的时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珍惜时光也就是珍惜生命,就像我们这个学期一样,时间像箭一样快地过去,很快就到学期末了,才发现自己要复习巩固的知识还很多。这只不过是《弟子规》里面的一句而已,其实这里面所有句子都蕴含着一个道理,这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去领悟。

在这一章中还告诉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洁,帽子带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穿衣服注重整洁应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饮食要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过量。走路不慌不忙,站立要姿势端正,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想用别人的东西时一定征得对方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行为了,用时要爱惜用完及时还,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信】中这样说到,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不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看到他人的优点要向他学习,看见他人的缺点要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应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有不如人的地方不自卑,应奋发图强。还要记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别人指出你的缺点,应虚心接受。不能明知故犯,还要知错能改,如果为了面子去掩饰错误,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泛爱众】中主要是说不揭别人的短处,也不去宣扬,受人恩惠要报答,怨恨不平的事要忘掉,别人的恩德要常记在心。

【亲仁】中主要是说对人要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我们要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

最后是【余力学文】,这一章对我们的学习是最有帮助的。读书学习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制定计划时宽松一些,但实行时要严格执行。应随时记笔记,不会的就请教良师益友。读书的房间要安静整洁,文具要摆放整齐,学习要专心、细心、认真、取得好成绩不骄傲,要继续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绩。书要放整齐,要有固定的位置看完后还要放回原处。不好的书不去看,那

样会损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做人不自暴自弃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篇12:弟子规读后感200

末学在这里也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朋友能早日走上圣贤之路,步入孝德之门。听说安阳要花巨资建女子监狱,我想,如果把它换成女德学校岂不是更好?受益的人会更多。也希望更多的有心人能大力支持,国家也一定会重视起来,那么,我们中国人的春天就会早日到来。

“众星拱月”,只要把自己的光圈擦亮,很多星星自然就会靠过来,这就是感召的力量,末学也要从当下做起,修身正念,才能感召来更多的仁人志士。“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近,过日少”。时时觉照,“一日三省吾身”,改过行善,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微薄之力!

弟子规的教育意义:

《弟子规》在中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我们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我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通篇讲的是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总之,学好《弟子规》,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9月6日,海南省首开传统文化改造犯人的先河,服刑人员每日诵读和领悟《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学一句,做一句”,潜移默化学会为人。中国司法部肯定海南经验,将海南司法厅编著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材》纳入服刑人员教育统编教材全国发行。

弟子规的文史影响:

上一篇:初二拒绝半命题作文下一篇:农业中心2011党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