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2024-05-10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共13篇)

篇1: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乃是古代圣贤的智慧,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着我们的成长,是教育我们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一个人不是生来就有好品行,他须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要孝顺父母,尊重兄长,其次要约束自己,诚实可信,其中包括孝、悌、礼、谨、信等。它不仅仅只要求我们这些,它也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仅要认真学习,还要实践力行,且读书时,心眼口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才能真正的读好书,成为栋梁之才。

《弟子规》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几句话。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我们没有看到真实情形的时候,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我们知道的并不够明了的时候,不要轻易传扬出去。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如果没有看到真实的情况,就不要下结论,不要乱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你没有这样做,不仅仅事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我们没有知道事情的全部时,我们就不能轻易传扬出去。在平日里,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在某校里,教师在一楼召开会议,当老师正进行激烈的讨论时,一楼的学生听到,就传给二楼的学生:老师吵架了。二楼的学生又开始传上三楼:老师打架了……传到五楼时,就变成了老师打架进医院了。原本就没有这件事,是因为有的人没有知道事情的全部,就传出去,接着,以讹传讹,就出现了这种现象。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要让别人做一件事情,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愿意做。假如连自己都不愿意做,你赶快打消这个念头,不要让别人做。《论语.颜渊》里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连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别人又怎么会做呢?最近,校园里经常出现欺凌现象。学生们都忘了这句话,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

篇2: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上了小学后,学校让我们多诵读国学经典,了解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每天晨读都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国学经典。渐渐地,我便对《弟子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弟子规》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作。它是中国旧时的启蒙课本,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它让我们不仅了解古文化知识,还能汲取先人的智慧。

读了《弟子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句的含义是:在家中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回应,不能慢吞吞地回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的时候,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懒得去做。

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恭敬敬地将父母的话记在心里。当我们犯错的时候,父母责备时,我们应当顺从地听父母的教诲,并且承担自己所犯下的过失,不可以顶撞父母,再让他们伤心生气。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看中医,带回几包中药回家煎熬。药煎好后,妈妈盛了一碗药汤让我喝,我刚喝感觉有点烫,就说:“那么烫叫我喝!我不喝!”妈妈急忙去把药汤降温,我喝了一口太苦了,大闹不喝了。妈妈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不停顶撞,气在心头我就把药汤倒掉;妈妈两眼充满泪光,默默无言的走进房间伤心落泪!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是好。父母含心茹苦把我养育,我尚末为他们分担,还让他们生气,真不该。此时,“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我心中回响,我急忙去厨房煎药。

篇3: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一、丰盈品德感恩教育

【教学片段】一年级上册《我的爸爸和妈妈》

教学《我的爸爸和妈妈》一课时, 为了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笔者用《弟子规》“入则孝”中的句子进行教学。

首先出示了“入则孝”中的句子:“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初步讲解大意, 然后提问:你们的爸爸妈妈生病时你能这样做的, 请举手。不出意料几乎没有学生举手, 但是笔者话题一转, 如果是“子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你生病时, 特别是发40度高烧时, 你的爸爸妈妈这样对你的请举手, 此刻全班33个学生中有25人举手。

接着提问:还记得当时你父母的心情吗?有学生回答说父母很焦急, 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自己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发高烧, 父母不管天多冷, 夜已深, 毅然将其送往医院急诊, 一忙就是一个晚上。此时笔者再引导:父母是如此用心用情地对我们, 可我们呢……如此情感的碰撞无疑引发了学生的深思, 对父母的感恩就不言而喻了。

课后, 笔者还对“入则孝”中的其他句子进行拓展延伸, 并注重家校联合, 共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如在班级中构建“感恩微信群”, 上传二十四孝的故事, 让这些感人的故事深入人心, 强化了孝心、爱心教育。将“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的观念从小种入学生的心田。除此之外, 让家长把孩子在家为父母、为家里做的事情记录下来, 并通过微信上传, 点点滴滴的进步无疑是对学生无形的鼓励, 同时也激发了班中学生的感恩意识。一段时间下来, 班上学生懂得孝敬长辈的多了, 顽皮任性的少了;懂得节俭的多了, 乱花零钱的少了;互助互爱的多了, 打架疯闹的少了……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 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 对有困难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 而且不求回报。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 而多一分欣赏。

小学品德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感恩教育内容, 如孝敬父母的教育、尊敬师长的教育等等, 这些教育内容与国学经典《弟子规》中所蕴含的感恩思想一脉相承。因此, 将国学经典有效地渗透在品德感恩教育中, 使学生从小学会感激, 这是品德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丰盈品德诚信教育

【教学片段】四年级上册《诚实是金》

教学《诚实是金》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知道诚实是美德, 诚实守信是重要的品德, 笔者引用《弟子规》“信”中的句子“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进行教学。将清代文人韩云门讲诚信的故事作为榜样教学。让诚信故事进入学生的视野, 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 以达洁净灵魂的目的。笔者先提问:为什么韩云门要娶盲妻?学生答:因为他说话算话。接着提问:如果换成是现在社会, 你认为能做到的人多吗?学生答:不多。笔者总结:是的, 别说是娶妻这样的大事, 就是我们平时的小事, 好多人都在撒谎。想想看, 我们平时对同学、对老师、对家长有没有说过谎?说谎的后果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与辩论。

课后, 笔者还将《弟子规》中“信”的其他内容进行拓展, 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前期开展了“我们和诚信在一起”的主题活动, 每天课前三分钟讲一个国学经典中关于诚信的故事, 每周记录一件因不诚信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例, 如此正反对比, 让学生自觉感悟诚信的可贵。后期在班中设置“诚信图书角”, 让学生可以随时到书海中遨游, 看完自觉放回原处。尝试“回家作业我诚信”, 每天自觉汇报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师一周检查一次。由于受到前期诚信故事及不诚信事例的影响, 后期的“诚信图书角”和“回家作业我诚信”的反馈情况比想象中要好。如此, 从一点一滴做起, 让诚信教育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德育教育走出课堂, 渗透到校园乃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对儿童进行教育, 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 是把榜样放在他们眼前, 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 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而古往今来, 在我们的国学经典中像这样的正能量人物很多很多, 在品德教学中, 我们将其作为榜样树立在学生面前, 就可以实现国学经典与品德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三、丰盈品德学法指导

【教学片段】一年级下册《我会学习》

《我会学习》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多种学习方法, 如不懂就问。倾听, 了解学习的多种渠道和不同途径, 并初步尝试拓展自己的学习;2.培养按时和专心的学习习惯。教学这一课时, 笔者援引了《弟子规》“余力学文”中的几句:“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这其中就讲到了4种学习方法: (1)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 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研究学问要专一, 要专精才能深入, 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 又想看其他的书, 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 必须把这本书读完, 才能读另外一本; (3) 在制订读书计划的时候, 不妨宽松一些, 实际执行时, 就要加紧用功, 严格执行, 不可以懈怠偷懒, 日积月累功夫深了, 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4) 求学当中, 心里有疑问, 应随时笔记, 一有机会, 就向良师益友请教, 务必确实明白。然后对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课后, 笔者还组织学生收集了国学经典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名句, 如“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等, 学生每收集一点, 教师都及时进行讲解。如此既能让学生知道我们古人有很多好的学习方法, 也能及时得到借鉴。辛劳的汗水是成功的一半, 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另一半, 吸取经典中好的学习方法, 融会贯通, 付诸实践。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授之以鱼, 莫过于授之以渔”, 其讲究的就是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而且使学生终身受益。而国学经典中关于古人好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很多, 作为品德教师就应该发掘教材与国学经典中有关学习方法的内容, 从而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努力学习。

篇4:《弟子规》读后感

今天我重新仔细地读了一遍《弟子规》,熟讀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含义,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做人有这么多的规则。现在我就根据书中的三部分写一写我的感想。

第一,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父母、老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真心去爱他们。

第二,怎么学习、读书。学习要做到“三到”,心到、口到、眼到。念书时要专心一致。读课文时不能大声喧哗,一篇课文没读完又读下一篇。遇到问题时要记下来请教别人。探求知识的真理,光学不练,不去身体力行,只能算是读死书,光靠肤浅不实的表面功夫不可能成为有用的人。

第三,怎么与人交往。对待同学要友好,同学有困难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勉强他人接受,得到别人帮助要记得报答,对别人有意见也不要记仇,不可当众揭发他人的短处,也不要散播别人的隐私,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不要奉承富贵人家,也不要看不起穷困贫民,对人、事物不要有喜新厌旧的心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去做,学知识、学本领,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一生都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对照自己、约束自己。

篇5: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入则孝》这一章讲的是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孝敬父母,还有兄弟和谐,误要歧视穷人,不能巴结富人等。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是这句话: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还有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位叫黄香的孩子。因为他的母亲早逝,所以黄香对养育他的父亲非常教顺。夏日,他见父亲床非常热,他便拿着扇子扇床,直到床凉为止。冬日,父亲床上很冷,他便亲自帮父亲暖被窝。母亲早逝,父亲抚养他长大,他知恩图报,便有了黄香温席的.故事,黄香那时才九岁,古人云:“百善孝为先。”黄香才那么小,就懂得孝顺亲人,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的的人。黄香的孝心,是一个孩子从内心深处自然萌发、激发出来的孝,又是出于天性的、并尽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亲仁》一章中,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这一句话也让我受益匪浅。你能跟高尚的人做朋友,你就会懂得很多,会变得很有爱心,过错也会减少。如里你跟小人做朋友,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坏,麻烦也会自己找上头来。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跟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尽量不要跟德行有缺陷的人做朋友。

篇6:国学经典—《弟子规》讲座

为响应我院“国学经典”的学习号召,倡扬国学的传统美德。2012年3月15日19:00,学生工作处温家贵老师应公路学院邀请在公路楼学术报告厅开展了“国学经典—《弟子规》讲座”,公路学院11级各班级学生干部出席了本次讲座。

温家贵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国学经典的精髓,还列出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语重心长地教育在场的同学们,期望同学们诚心学习,学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接着,温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弟子规》里面的精髓内容,引用了《弟子规》许多内容,告诫同学们要’“守孝悌之意,学会感恩父母,尊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列举出许多优良的中华美德让同学们学习。

随后,温老师深入的讲解了《弟子规》的内容,并以此教育同学们该如何处理身边的社会关系,同时也列出了学习《弟子规》的意义所在。他强调,学习《弟子规》有利于促进身心和谐,提高个人修养,并要求在场的同学们要以《弟子规》为规范,切实落实《弟子规》的思想精髓,从而去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

篇7: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感悟

那天,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那精致的封面吸引住了。我爱不释手地翻开看了起来。爸爸告诉我说:“这是中华传统教育的一本经典好书,好好读读吧,你会有很大收获的。要不咱们一块儿学吧。”我们从总序的“弟子规,圣人训”一直到“有余力,则学文”,又从“父母呼,应勿缓”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

爸爸一边和我朗读,一边给我讲解。爸爸说,有些古代的思想现在可能已经不适合了,我们就把好的有用的记下来。“首孝悌,次谨信”教会我们从小要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同时要做一个诚实守纪律、有爱心懂礼貌的好孩子。“居有常,业无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早睡早起,平时做事要有一定的规矩,还要有恒心,坚持把每件事做好,这也是对爸爸妈妈和老师最好的回报。“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说我们读书要心、眼、口 都要一起专心在书上,只有认真去领会,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我和爸爸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读一段,直到能够领会诗意,后来妈妈也被我们感染了,被“俘虏”了,加入了进来。我们仨时而齐声朗诵,时而互相提问,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读书的快乐,在快乐中共同成长。

篇8: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三字一句, 共一千多字, 易于背诵、理解, 它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是启蒙教育的最佳读物。

一、解析教材, 在反复研读中把握精神核心

《弟子规》堪称童蒙养正的范本, 因此在解读教材过程中, 笔者除了诵读正确、熟练, 理解文本含义, 了解典故出处之外, 还对其中的人格养成教育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提炼, 以便在教学中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1. 孝悌意识

古人倡导“孝道”, 《论语》《道德经》等都有关于孝义的内容, 而《弟子规》中则以浅显具体的说理展开, 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应该体现在下面的行为中:敬重父母, 就要对父母恭敬有礼;对待亲人过错, 要真诚谏劝;关爱父母, 要珍惜自己身体;孝敬父母, 还应友爱兄弟。如今的孩子在长辈的溺爱中成长,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使得他们树立孝亲意识, 又有了具体实践向导, 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2. 诚实守信

一个没有信任、没有真诚的世界是黑暗而可怕的, 面对如今社会形形色色的欺诈虚伪现象, 迫切需要诚信的复苏。“凡出言, 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 要求言以信为先, 实事求是, 不要夸夸其谈。“事非宜, 勿轻诺。苟轻诺, 进退错。……”这些语句更是具体指出在日常生活中, 怎样做才能做到诚实守信。此外还关注了人们行为的动机, 强调从内在起步改造人, 这种直指心灵的教化, 对诚信的养成意义重大。

3. 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 我们要培养学生文明高雅而富有教养的行为举止和生活态度。古人重仪表言谈举止, 《弟子规》具体阐述了以下方面的行为习惯要求:一是珍惜时间, 生活有规律, 如“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二是讲究卫生, 衣着整齐, 饮食有度, 如“冠必正, 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三是坐立行走, 出入进退有规范, 如“步从容, 立端正。揖深圆, 拜恭敬”。四是稳健的处事作风, 如“事勿忙, 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古为今用”, 遵照以上要求行事, 定能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

4. 良好人际关系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交往中, 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必备能力中的重中之重。《弟子规》对人生态度和人际关系提出了具体的指导:人与人之间要遵守平等仁爱相处的原则;人们要真诚合作、友好竞争, 不揭短, 不随意散布别人私事;跟别人交往要文明有礼, 尊重别人, 多为别人着想, 要懂得感恩等。虽是三百多年前的经典, 却历久弥新。

二、设计多样, 在趣味盎然中感受人生真谛

对《弟子规》教材深入解读, 对学情充分把握, 心中有“本”, 目中有“人”, 才能设计出既有趣, 又富有实效的教学过程。

1. 朗朗诵读, 感受韵律美

《弟子规》以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读起来朗朗上口, 充满了韵律美。初学阶段, 笔者每天带领学生诵读四句, 开始先范读或者播放录音, 让学生边听边给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 然后自己练读, 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接着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打着拍子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 在熟读中成诵。在学完一个主题的内容后, 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诵读汇报活动, 有的小组采用打节奏诵读法, 有的采用男女生合作诵读法, 有的配乐诵读, 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感受经典的节奏美、韵律美。

2. 讲述故事, 品味内涵美

小学生最喜欢故事, 本来深奥难懂的韵文, 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 他们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情境, 理解了其内涵。如教学“冬则温, 夏则清”, 先出示一幅黄香孝亲的图片, 再讲述其中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黄香, 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 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 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然后再与《三字经》中的“香九龄, 能温席”相勾连, 告诉学生黄香侍奉父母用心体贴, 实在值得我们学习。结合现实生活, 启发学生, 在炎热的夏季, 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有的学生说:“父母从外面回来, 为他们递上一杯凉开水。”有的说:“父母工作到家, 给他们送上清凉的问候。”在寒冷的冬季, 又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有的说:“妈妈怕冷, 我想为她充一个热水袋。”有的说:“我想给妈妈买一副皮手套, 洗碗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冷了。”又如教学“亲爱我, 孝何难。亲憎我, 孝方贤。”, 讲述闵子骞和大舜的故事, 这样从故事入手, 从明理到导行, 真正把《弟子规》的精髓内化到学生们的血脉之中。

3. 创设情境, 增添趣味美

国学经典内容比较生僻难懂, 时间一长, 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 为了增添趣味, 提高实效, 在教学中可创设相关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1) 巧设闯关情境。

所谓“温故而知新”, 在复习旧知阶段, 可设计一个闯关游戏, 让学生在竞赛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达到对知识检测巩固的目的。如复习“入则孝”时,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第一关是:我会背, 两组同时背诵;第二关是:接龙轮背, 一组一句, 轮流接力背诵;第三关是:快速抢答, 根据内容提示说出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所有的闯关游戏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 配上声乐,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趣味盎然, 在玩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2) 借用动画情境。

在教学《弟子规》时, 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画面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谨”这部分内容时, 我播放了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一段录像, 然后引导学习:每天, 懒洋洋要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床, 你想用《弟子规》中的哪句话教育他?学生说:“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美羊羊嫌弃妈妈买的衣服不够漂亮, 又在发脾气了, 你能用《弟子规》中的话语劝劝她吗?学生立刻想到:“衣贵洁, 不贵华。上循分, 下称家。”……

(3) 优化评价情境。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起着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贯穿课堂始终的小组竞赛评价法, 在“诵、说、讲、演、背”中展开竞赛, 争夺优胜小组, 唤起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优胜小组的奖品是写上《弟子规》后续内容的书签, 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活动, 在拓展延伸中传承经典文化

1. 诵读展示

学完《弟子规》的全部内容后, 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一次诵读展示活动, 分成8个板块, 采用多样的形式进行诵读。活动时, 精心布置诵读场地, 学生穿上统一的服装, 邀请家长、老师和其他班级学生观摩, 让大家充分感受仪式的隆重, 从而更增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主题活动

《弟子规》倡导“仁义礼智信”, 我们可以结合相关内容开展主题活动, 例如, 学习了“信”这部分内容后, 开展“诚信, 让世界更美好”讲故事比赛, 寻找评选“身边诚信使者”活动, 让诚信教育在一系列活动中深植学生心中, 也使得经典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3. 文体活动

《弟子规》有诵的方式, 还有人创作了歌曲, 编排了韵律操, 以现代的方式赋予它崭新的内涵。每天早晨带领学生吟诵、歌唱《弟子规》, 课间带领学生做一做《弟子规》韵律操, 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的声音打开了, 身体打开了, 心灵也为之打开了。

篇9: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感悟

《弟子规》中的《入则孝》详细讲述了我们在与父母相处时应该做到:做事不迟缓,拖延偷懒;要听从父母的教诲、责备;照料父母要尽我所能。对待父母要诚实守信;父母有错误要劝说;父母生病要一直照看着。而我们在生活中不仅为父母做事偷懒,不帮助父母做事,还在父母教诲我们时心里不舒服,父母生病不管不问却只顾自己玩,一点都没有做到《弟子规》中的要求。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快改掉这样的毛病,不然就是不孝了。

诚实守信在《弟子规》中的《信》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告诉了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要诚实守信,不胡言乱语,不说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做错了事就要承认错误,若是逃避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可我身边有的人就说一些肮脏下流的话,做错了事情就逃避责任,从不主动承认错误。希望他们读一读,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

篇10: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书感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培养。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品德,有品位,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常识。

篇11:国学经典之弟子规演讲稿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弟子规〉做文明人》。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边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听着这亲切的声音,我不禁停下脚步,轻声跟着读起来。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礼仪略成了24个字,虽然短短24字,却也已经树立了我文明的态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文明。

它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礼仪精髓,是文明的灵魂,是学生文化的瑰宝。它如茫茫大海上的航标灯,给我们指明了人生的航向。它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不说是字字珠玑,也称得上句句精辟。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学了《弟子规》,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首孝弟。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善德仁爱的本源,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之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我虽不能效仿古时花木兰替父从军,不能效仿小铁梅替爹担的八百斤。但这3年多来我用心照顾病重的父亲和公公,用弱肩担起了两个家庭的重担。那是20xx年9月的一天我的父亲出车祸了,脑细胞受损。当时感觉天旋地转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弟弟远在南京服兵役,妹妹又有十个月的身孕,母亲悲痛的血压高到晕倒,生活让我不知所措。但是,作为长女,我必须坚强起来,我们还要生活,我们还是那幸福的一家。周转几家医院,治疗无望,父亲被断定为植物人,从此不再说一句话。悲痛欲绝也无能为力,只好从医院回家,每天晚上两个小时一次闹铃,起来翻身拍背,多少次在父亲耳边呼唤,看似坚强的背后,满满两本日记已经盛不下我对父亲的思念,再多的泪水也改变不了现实,相信有奇迹,但要坚持去做。每天早上5点半便起床,开始了一天忙碌而辛苦的生活。做早饭,收拾房间,帮父亲洗手擦脸、抽痰、喂药、擦屎端尿,然后去上课。怕父亲得褥疮,便每天两次一早一晚为父亲擦拭身体,给父亲做按摩,帮助他活动筋骨。两年后,病床上的父亲永远走了。还没等我从悲痛中走出来,八十岁的公公又因脑出血住院了。在昏迷了半个月之后,公公终于醒来了,但是半身瘫痪不能说话。这年的春节,我在医院为公公端屎端尿,尽心照顾老人。同室的病友都以为我是老人的闺女,羡慕得不得了。这时候我公公啊啊的会对我伸出大拇指,不管怎么样,这都是应该做的。现在,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转便转院到医专养护中心。每个周末我都要接公公回家给他洗脸擦身、喂汤喂药、端屎端尿。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恩格斯为了不让生病的母亲烦心,把本应属于自己的巨额资产转让给弟弟们,他说:“我会有成百上千个企业,但我只有一个母亲。”只有我们尽心尽力了,才能不辜负对自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的父母,这就是孝,就是文明。

学了《弟子规》,我知道文明就是:信——次谨信。诚信是三月的春风,是五月的花海,是一切美德的基石;商人说诚信是宝贵的信誉,是无价的财富;长辈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我说诚信是两根小指拉钩后的百年不变,千年不悔。汉人季布,诚实守信的化身,被人称作“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呀。即使在心里的承诺他也一定做到,因此他先后得到项羽,刘邦的重用;东匈奴不失信于大唐,两国交好,泽被百姓;同仁堂历经三百多年不衰的秘诀是以诚信为宗旨,对顾客,对职员,对股东,对中华民族的药业的诚信开创了同仁堂的辉煌成就。也许有同学会安慰自己说,诚信是大人的事,我们还没有长大呢!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错了,大错特错了!当你把果皮纸屑扔到干净的校园时,你诚信了吗?当你不认真训练,不完成作业,做值日偷懒,在同学面前吹牛时,你诚信了吗?当你对同学的承诺,对父母老师的保证,对他人的应允没有做到时,你诚信了吗?当你为了一时的虚荣心,考试舞弊时,你诚信了吗?当你看见老人上车而假装闭目养神时,你诚信了吗我们真的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不诚信!这就是不文明!

学了《弟子规》,我知道文明就是:谐——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和谐者,为德行高尚者,自然为人们所敬仰。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不管你是哪个种族的,都是同类,因此该和睦相处,互相合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才是文明人;学了《弟子规》我明白了今天你微笑了吗?就是教我们做一个能和谐人际关系的.文明人;学了《弟子规》我明白了在校园爱集体爱所有人,不以大欺小,关心帮助呵护小同学,这就是文明人;学了《弟子规》我明白了有余力,便应珍惜时间多训练多学习,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见贤思齐,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一天比一天减少。就会变得更有德行,就会成为一个文明人。仁、智、礼、义、信,只要人人能做到了,我们就拥有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一起诵读并牢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吧!这是我们学生的传统,学生的文明。我深信,有了它,我们一定会置身于《弟子规》的文明世界里!我深信,有它了,我们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篇12: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我们知道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与家长, 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模式往往有很多种, 不同教育模式造成幼儿的学习结果也是不一样的。通过教师与家长双方面的教育培养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学习《弟子规》。

( 一) 教师方面

1. 渗透生活, 形成习惯

由于年龄特点, 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有很好的耐心, 要求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多次、充分、反复锻炼的机会, 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实践, 培养幼儿的礼仪习惯, 逐步提升幼儿对礼仪的认知水平。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高度重视《弟子规》的应用, 千方百计将《弟子规》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 如: 在幼儿盥洗、入厕、进餐及散步时都能够运用上。另外, 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将读句时努力让幼儿边读边用, 在读、用之中不断加深理解, 如跟餐桌礼仪相关的有:“对饮食, 勿捡择。食适可, 勿过则”, 要求幼儿在吃饭的时候要专心致志, 不能三心二意, 不能东张西望, 不能让饭粒漏出碗外, 同时做到不挑食。久而久之, 幼儿就会养成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2. 创设环境, 营造氛围

蒙台梭利强调: “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幼儿能够自然发展, 而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幼儿自然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可见, 创设适宜环境的重要性。鉴于此, 在幼儿园周围环境中布置中增加幼儿生活礼仪图片, 如:如何跟别人问好、道别, 为什么要排队洗手、安静吃饭, 如何做到安静入寝等, 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掌握生活礼仪的相关内容。在幼儿活动室布置礼仪基本手势图, 如: 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手势有请、谢谢、对不起、胜利等, 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如何使用手势跟别人进行礼仪交往。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长大的孩子, 必能深切体会到礼仪的巨大魅力。

( 二) 家长方面

1. 言传身教, 榜样示范

目前的幼儿的家长, 绝大部分出生于80 年代, 因年纪尚轻, 社会阅历较浅、绝大多数家长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幼儿园在开展《弟子规》教育的时候,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 家校之间进行密切配合必不可少, 所以我们对家长提出了一些小小的要求, 让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与到《弟子规》的学习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 对孩子的影响作用直接而明显, 因为幼儿均具有很强的模仿、效仿能力, 他们通过模仿大人言行, 逐步掌握《弟子规》里的内容。因此, 为了形成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 家长的参与相当重要, 家长与孩子同步学习《弟子规》, 相互监督, 相互影响, 相互激发, 作用特别明显。言传身教, 榜样示范, 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最好环境氛围。

2. 家园合作, 经验共享

开展《弟子规》教学实践的初期, 我总是担心家长是否可以顺利接受《弟子规》, 并且能否积极的配合我们的工作, 更好的让孩子理解并形成良好礼仪。不少家长反映有难度, 因为他们工作很紧张, 不知道该如何教孩子, 更不知道该如何配合老师完成《弟子规》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现象, 我们开设了“经验你我共享”等专栏, 让家长与我们经常互相交流、探讨, 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家园合作的基础上, 开展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幼儿践行篇

通过以上阐述, 我们可以看到小班幼儿学习《弟子规》培养其礼仪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小班幼儿已经将这些礼仪内化为自身的修养, 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了起来, 比如:

( 一) 物虽小, 勿私藏

《弟子规》中“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说的就是事情虽然不大, 不是很重要, 也不要自作主张, 而不于父母进行沟通, 如果任由自己的行为发展, 就偏离为人子女的本分, 东西虽然很小, 不值钱, 但也不能隐瞒父母, 偷偷的私藏, 如果让父母知道这一事实, 父母的心里肯定不好受, 同时也不利于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 常常在教室不经意间会有大小纠纷找到老师: “老师, 他打我”、“他摸我的椅子”、“老师, 他拉我的衣服”……自从学习《弟子规》便解决了许多问题, 《弟子规》能帮助小班幼儿着手生活小节, 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培养他们儒雅大方的行为举止和严谨诚信的生活态度, 使孩子懂得对人要宽厚, 待人要慈爱, 以理服人, 不可自私自利, 喜新厌旧。一天, 轩轩小朋友把霖霖的“奥特曼”拿去了, 我和小朋友们一起诵读“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还没等我们念完, 轩轩就红着脸将玩具“奥特曼”还给了霖霖。渐渐地, 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渐渐自觉养成了, 告状声音越来越少, 宽容团结之处随时可见。

( 二) 父母呼, 应勿缓

《弟子规》中“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的意思是说: 父母亲的呼唤, 应该立即应答, 不应迟缓; 父母亲叫你做的事情, 应该执行而不该懒惰对待, 要赶快去做; 父母亲的教诲, 需严谨听从, 恭敬地倾听; 父母亲的责备, 不能顶嘴, 应该顺从他们, 承受他们的责备, 努力改进自新。

幼儿园开展《弟子规》的学习以来, 家长普遍反映: 小孩比以前更容易教育, 更听话、也懂事了, 甚至顶撞父母的不良习惯也改掉了, 这是因为《弟子规》中“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的句子发挥作用了, 小孩认识到以前自己的不对, 知道孝亲敬长, 听父母教育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准。还有家长提到: 在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 小孩能主动帮为自己端水、拿药, 甚至会说一些安慰的话语; 看到父母回家, 能主动为家长送上拖鞋, 尽管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 微不足道, 但能感到动父母, 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孩子长大了, 而且教育起到效果了。

篇13: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校本教材·试用版)

编: 小学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目录

《弟子规》总

序…………………………………………()《弟子规》内容简介…………………………………………()《弟子规》全

文…………………………………………()

小学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共分七大段,讲的是七桩事情,前面讲的是「总叙」,后面有个「结劝」,总共有九个部分。「总叙」就有点像佛经的序分,中间的这七大段,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这七大部分犹如经的正宗分。最后「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结劝,最后结束了,劝导大家学习圣贤,这部分犹如一个佛经的流通分。所以经开三分《弟子规》都有。中间讲的七个部分,总共讲了一百一十三则。

《弟子规》内容简介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的,毋庸置疑,这一点肯定是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全文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从清朝中晚期开始,这本书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小学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弟子规》全文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小学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小学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小学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上一篇:心灵的语言美文下一篇:2018年上海高考模拟考之二模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