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

2024-05-05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精选8篇)

篇1: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影响: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保护了平民利益。

局限: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1)公民法

概念: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2)万民法

背景: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 商贸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许多新问题

内容: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影响: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民法大全》

时间:6世纪

过程: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作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主要内容

1.类型

形式:成文法 、习惯法

结构:公民法 、万民法

2.核心内容

保护私有财产 ;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实质

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四、作用

1.维系统治

(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

(2)调整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3)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2.影响深远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3)近代资产阶级将其作为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篇2: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

①日本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②日本常规能源缺乏;③日本科技力量强,经济基础雄厚;④核能地区适应性强,其原料的运输量小,适合在日本发展核能。

2.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①日本以季风气候为主,冬季盛行西北风。②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西侧为日本海,沿岸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③当冬季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时,越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遇到山脉的抬升,形成地形雨。故日本海沿岸冬季的气候特征是多降雪。

3.日本群岛东西两岸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答:①日本群岛的西岸冬季降水较多。原因是西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风经过日本海洋面携带了大量水汽,在日本西海岸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而此时日本的东部沿海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②日本群岛的东岸夏季降水较多。原因是东岸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东南季风从海洋上携带大量水汽,在日本东部海岸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而日本西部沿海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4.日本的工业集中哪里?为什么?

答: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是:

①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④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

5.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篇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指瑕

第一册

1. P4第二节第1行:

“宇宙是无限的, 但人类所认识的宇宙都是有限的。”这种表述将科学上的宇宙与哲学上的宇宙相混淆。科学上所讲的宇宙 (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为137亿年前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爆炸。这是一次不可想象的能量大爆炸, 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 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 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 这个概念不同于哲学上所讲的宇宙概念, 即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结合下文内容, 这一句话宜改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或“人类认识的宇宙是有限的”。

2. P31:

关于条目“内力作用的‘足迹’”。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而课本上只介绍了地壳运动的“足迹”——地质构造中最常见的两种基本类型, 即褶皱和断层。严格地说, 地质构造包括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建议将条目“内力作用的‘足迹’”改为“地壳运动的‘足迹’”。

3. P37第二节第1行:

“由实验得知, 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这句话未能全面、准确地叙述辐射定律的相关内容。建议将其改为“由实验得知, 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4. P48倒数第6行:

“水循环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作用。”这句话叙述不够全面, 漏掉了岩石圈。因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 热量传输不可能没有岩石圈。因此, 建议该句改为“水循环对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作用。”

5. P48倒数第5行:

“水循环过程中, 还不断进行着势能和动能的转换, 由此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 改造着地表形态。”水循环过程中, 不仅产生流水的侵蚀地貌, 还产生流水的堆积地貌。建议将该句改为“水循环过程中, 还不断进行着势能和动能的转换, 由此产生了侵蚀作用, 并通过搬运、堆积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6. P53: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下方将亚热带气候分为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 这与教材中气候类型判断教学的内容不一致。建议将亚热带气候仍分为两种, 即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或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 将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分别归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并建议换上相应的《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另外, 为体现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建议将P58《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下方的亚热带荒漠和草原带分别归入热带荒漠带和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用不同的图例分开, 并换上相应的《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7. P60第3行:

“受这种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 自然带表现出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表述不科学, 因为海岸线不一定就是东西向延伸的。建议该句话改为“受这种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 自然带表现出大致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8. P64“活动”第3行:

“由于秘鲁寒流和沿岸上升流作用强烈, 将富含磷酸盐等营养盐类的下层冷海水带到表层, 导致海洋浮游生物繁衍迅速, 大量鱼群来此觅食, 因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渔场成因说法欠妥。秘鲁渔场的形成得益于沿岸上升流, 而非秘鲁寒流。因此, 建议第一句改为“由于秘鲁沿岸上升流作用强烈”。 (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 在常年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的吹拂下, 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的现象。这不仅使水温显著下降, 同时更重要的是带上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

9. P84第二节第1行: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要强调的是适度开发, 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这种说法只适用于可再生资源, 对非可再生资源显然不合适。建议最后一句改为“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第二册

1.P4:从“人口增长模式图”可以看出, 原始低增长阶段的出生率波动大, 死亡率波动小。但这与实际不符, 在原始低增长阶段, 由于受灾荒、战争及瘟疫流行的影响, 死亡率的波动应很大, 而出生率则相对稳定。建议该图作适当修改。

2.P23第二节第1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 例如, 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此外, 环境人口容量还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前面已讲过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科技等因素有关, 最后一句又说:“此外, 环境人口容量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等有关。”前后重复叙述。建议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改为“此外, 环境人口容量还与社会分配制度、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

3.P57第1行:“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样叙述不够完整, 因为如蘑菇等微生物的生产显然属于农业生产的范畴。建议将“动植物”改为“动植物和微生物”。

4.P90倒数第2行:“在商业活动中, 生产是起点, 消费是终点, 交换是联络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并以“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图”作形象化说明。这种叙述将生产、消费作为商业活动的环节, 显然扩大了商业概念的内涵。因为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 所以收购为起点, 销售为终点。建议将该句改为“在商业活动中, 收购为起点, 销售为终点, 交换是联络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图中的“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也应删去。

第三册

1.P42:关于“稳定战略”的叙述:“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现代汉语词典》对“归宿”的解释是“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因此, “可持续发展的归宿点”应理解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中,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可持续发展才是目的, 也就是说社会可持续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或归宿点。因此, 建议将文中的“归宿点”删去。

2.P77倒数第1行:“长江流域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句话本身没有错, 但将旅游资源放在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条目下叙述就欠妥了, 因为长江流域许多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景观资源。建议将其改为:“长江流域森林资源和自然风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3.P97“知识窗”中第1行:“湿地是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及海岸带的滩涂等。它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特别的功能, 被称为‘地球之肾’”。这样叙述将湿地的防旱功能漏掉了, 应将文中的“蓄洪防洪”改为“蓄洪防旱”。

篇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进入这个模块的最后一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读导言。

学生大声朗读

师:从这段导言中我们知道本专题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它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解说的呢?

生:大自然有很多美,我们要欣赏它。

生:人们可以在自然中体味人生。

生:如何与自然相处。

师:这三位同学回答地很好。这也是本专题三个板块的内容:谛听天籁——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感悟自然——在自然中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湖山沉思——思考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相处。今天我们首先一同进入第一个板块:谛听天籁,去感受郁达夫笔下江南冬景特有的味道。(板书: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师:《江南的冬景》,从文章题目来看,作者写的是江南这一特定区域冬天的景象。为了突出说明这一点,作者选择了哪些地方与其进行比较。请大家阅读文本的第1小节,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很快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北国冬天,北国夏夜,闽粤冬天

师:(板书:北国冬天北国夏夜 闽粤冬天)这几组比较说明了什么?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看。

生:江南冬景与众不同。比北国冬天暖和、可爱,比北国夏夜更给人一种明朗的情调,又比闽粤冬天更像冬天。

师:其实我们通过比较,也只能对江南冬天有一个大体的感受,而江南冬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让我们来重点研读文章的第5——10小节,具体感受这份与众不同的魅力。首先要解决的是:这几小节,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写了江南的冬景?

学生自读

生:植被、散步、冬雨、冬雪、旱冬。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散步不是。散步是由上一小节引发的联想,是为了说明江南冬天给人舒适的感觉。

师:大家同意吗?

大部分学生点头

师:那我们少数服从多数。(学生笑)

(板书:植被冬雨冬雪旱冬)

师:画家刘海粟曾经这样高度评价过郁达夫的散文:“青年画家不读郁达夫的散文,就画不了江浙的山水。”可见,郁达夫散文行文如一幅幅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文中这四幅画。

如何欣赏:

①给每一段文字取一个既优美又恰当的题目。

②每段文字中分别刻画了哪些景物?

③这幅画面表现了江南冬景怎样的特征?

操作步骤:分组讨论

①每大组同学按次序分别讨论一幅画面。

②每位同学先静下心,将这段文字反复朗读几遍,并把自己对前面三个问题的思考和体会用一段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

③四人小组进行交流,选出取得最好的一个题目和表达最美的一段文字。

④最后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每个学生都很投入地朗读起来,并不时地在书上圈圈点点,随后在课堂记录本上快速地写着。接着四人小组热烈地讨论,有的小组还不时有掌声响起,也有的为了一个题目,为了一个词,一句话在讨论着,反复推敲着……)

全班交流

第一幅画:

师:同学们讨论得那么热烈,可见,已渐渐走进了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美景。谁先来为我们描画一下第一幅画呢?

生:(一生主动站起交流)风和日暖的午后,到冬郊去走走。你看到的将会是一幅明丽的江南冬景图:成片的雪白芦花昂然挺立,红叶迎风颤动,似乎在向过往的行人招手。乌桕树上点缀着雪白的乌桕子,小草虽然大都变成了赭色,根部依然带着绿意。江南的冬天不会使你感到冬的肃杀,反而会感到莫名的含蓄,那里的生机,仿佛在告诉大家春天快来了。

师:这位同学很敏锐地抓住了江南冬天植物色彩的特点,很好。其他同学还有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生:有。(一同学站起。)江南由于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即使已至冬至,依然有不败的芦花,火红的枫叶。草虽有赭色,但根部还带着绿意,可谓秋去花还在。不像北国的冬天,一入冬,立即冰天雪地,纯白得耀眼,安静得可怕,一片肃杀之气,没有一点生机,人们只能过着蛰居生活。江南的冬是春的前奏,依然会有丛丛绿意,仿佛预示着春天马上要来。不像北国的冬春两季完全是两个断章,似乎从来就没有任何关系一般。故我称这之为“春的前奏”。

师:(学生鼓掌)好一幅“春的前奏”啊!我不禁想到雪莱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闭上眼睛,感受到的是一幅鲜活而真实,与色彩单调而肃杀的北国冬景截然不同的明丽且富有生气的“春的前奏”图,你们感受到了吗?

(有的学生自然地闭上了眼睛,有的不住地点头。)

第二幅画:

师:好,当我们还沉浸在这一幅“春的前奏”中时,第二组同学早已等不及了,你们也一定有好的作品要奉献给我们吧!

生:(第二组同学)对。(大家鼓掌)

师:好,来吧。

生:我们小组的题目是:江村暮雨图。纯正的江南小村,清澈见底的小河从远处像一条丝带飘来。两旁的树木虽没有了绿意,却不失几分生气。几间小屋里人们正在闲谈,他们坐在一起,显得十分高兴。屋外下着绵绵的细雨,雨声和谈话声交错在一起,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

师:江南的冬雨确实别有一番韵味。只是既然题目叫:江村暮雨图,“暮”字从你的文字中如何体现呢?作者又为何把冬雨放在垂暮?

(学生同桌讨论起来)

生:(同组另一同学站起,大家停止讨论。)文中写到“一味红黄”、“月晕”暗示天渐渐暗下,并写出了灯火的颜色和效果,显得很柔和,在屋外淅淅沥沥的微雨衬托下,给人一种很温馨,悠闲的感觉。而把冬雨放在垂暮,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整个环境的静谧。

师:从哪些细节可以感受到这份静谧呢?

生:(又一学生发言)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大家笑)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江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天已垂暮,江南农村,人们早已回家,更何况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雨中。屋外惟有被微寒的濛濛冬雨浸润了的小桥、远山和那树枝杈桠的杂木树林还在那静静地享受着。门前泊了一只乌篷小船,在雨中独自摇摆。江南的冬雨洒脱却不失柔美,微寒却不失温馨,在这垂暮时分,灰白蒙蒙,整个儿给人一种朦胧之感。她的降临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飘逸的薄纱。这时最惬意的事莫过于躲在家中静静品味这份朦胧与细腻。或者两三知己,斟上酒尽情谈笑,任凭灯光与喧哗点缀屋外的一片静谧。环境的静谧,其实也是更好地展现了人心灵的宁静。江南的冬雨就应该是这样美,而我们生活的江南,也正是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

师:(学生和听课老师鼓掌)这真是一番灵魂的享受啊!此般如诗如画的境界,怎能不令人为之陶醉?怪不得作者在这江南微雨寒村中会发出如此感慨:“人到了这样的境界,自然得会胸襟洒脱起来,终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作者在这里还提到了一句诗,“暮雨潇潇江上村”,请大家看大屏幕有关介绍。作者的用意何在呢?

(幻灯片:唐五代 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李涉曾官至太学博士,颇有诗名。一天夜里,江上遇群盗,盗首问:“来者何人?”李涉随从答道:“李涉博士也。”盗首云:“若是李博士,吾辈不须剽他金帛,闻其诗名久矣,但希一篇,金帛非贵也。”李乃赠这首《井栏砂宿遇夜客》。)

(学生思考片刻)

师:让我们想象诗人与绿林豪客相遇的场面,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肉横飞,人们印象中性格彪悍、暴躁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平淡温和了,而诗人也那么客气地赠诗一切是那么宁静而悠闲,这难道不是从一个侧面表现潇潇暮雨笼罩下的静谧江村迷人的魅力吗?

第三幅画

篇5: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

必修一

1、《沁园春·长沙》中,上阕直抒胸臆的句子: ;下阕中体现了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的句子:。

2、,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沁园春·长沙》)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木直中绳。

5、故木受绳则直,,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而致千里;,而绝江河。

8、,善假于物也。

9、积土成山,;,蛟龙生焉;,圣心备焉。

10、故不积跬步,。

11、,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12、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荀子·劝学》)

13、师者,所以。

14、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从师。

15、吾师道也,?是故无贵贱,。

16、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17、,,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8、位卑则足羞。

1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师说》)20、,水波不兴。

21、举酒属客。

22、少焉,徘徊于斗牛之间。

23、纵一苇之所如。

24、,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25、桂棹兮兰桨。渺渺兮予怀。

26、,泣孤舟之嫠妇。(比喻、对偶)

27、“,”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2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9、驾一叶之扁舟。寄蜉蝣于天地。30、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

31、,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3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赤壁赋》)

34、意有所及。

35、,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

36、,四望如一。(《始得西山宴游记》)

必修二

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2、《六国论》的两个分论点是:(1)。(2)。。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4、古人云:“,。”此言得之。

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并力西向。

7、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

8、。,阿房出。

9、五步一楼,;,;各抱地势。

10、长桥卧波,?复道行空,?

11、,;,风雨凄凄。

12、明星荧荧,;,;,;,焚椒兰也。雷霆乍惊,;,杳不知其所之也。

13、使负栋之柱,;架梁之椽,;钉头磷磷,瓦缝参差,;直栏横槛,;管弦呕哑。

14、灭六国者。族秦者。

15、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

16、大江东去,、。

17、,卷起千堆雪。

18、羽扇纶巾,、。

19、故国神游。

20、人间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

21、,雨打风吹去。

22、,人道寄奴曾住。

23、,赢得仓皇北顾。

24、凭谁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5、采莲南塘秋,低头弄莲子。(《荷塘月色》------《西州曲》)

26、无故寻愁觅恨。。

27、。,那管世人诽谤。

28、富贵不知乐业。。

29、。:莫效此儿形状!(《西江月》)

必修三

1、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2、穷饿无聊,。

3、死而死矣,层见错出。,!

4、所谓誓不与贼具生。

5、生无以救国难。(《指南录后序》)

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亦曷故哉?

7、故余与同社诸君子,而为之记。

8、大阉之乱,四海之大,?(《五人墓碑记》)

9、扈江离与辟芷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10、日月忽其不淹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12、,不仁;,不知;,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1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积其德义。

14、不念居安思危,,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15、君人者,;将有作,; 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 忧懈怠,;虑壅蔽,;想谗邪,; 恩所加,;罚所及。

16、总此十思,简能而任之,则智者尽其谋,仁者播其惠,;,可以尽豫游之乐,,不言而化。(《谏太宗十思疏》)

1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况于将相乎!

18、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吾所以为此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19、吾入关,藉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成语:秋毫无犯)20、。(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1、,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成语:劳苦功高)

22、大行不顾细谨。,何辞为。

2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必修四

1、夫颛臾,,是社稷之臣也。

2、“。”危而不持,则将焉用彼相矣。

3、且尔言过矣,,是谁之过与?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5、盖均无贫。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7、吾恐季孙之忧。(《季氏将伐颛臾》)

8、填然鼓之,,或百步而后止。

9、,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

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寡人之于国也》)

12、尔来四万八千岁。

13、地崩山摧壮士死。

14、,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16、,以手抚膺坐长叹。

17、问君西游何时还?。但见悲鸟号古木。

18、,枯松倒挂倚绝壁。。

19、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20、,不见长江滚滚来。,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21、浔阳江头夜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

22、,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23、,初为《霓裳》后《绿腰》。

24、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

25、间关鹰语花底滑。

26、,此时无声胜有声。

27、银瓶乍破水浆迸。

28、,唯见江心秋月白。

29、曲罢曾教善才服。30、,秋月春风等闲度。

31、夜深忽梦少年事。

32、,相逢何必曾相识。

33、浔阳地僻无音乐。

34、,往往取酒还独倾。

35、座中泣下谁最多?。(《琵琶行》)

36、庄生小梦迷蝴蝶。

37、,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38、小楼昨夜又东风。

39、问君能有几多愁?。(《虞美人》)40、明月不谙离别苦。

41、昨夜西风凋碧树。。(《蝶恋花》)

42、、,暮霭沉沉楚天阔。

43、今宵酒醒何处?、。(《雨霖铃》)

44、,冷冷清清。

45、,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46、,控蛮荆而引瓯越。

47、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48、腾蛟起凤,;紫电青霜。

49、,烟光凝而暮山紫。

50、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51、闾阎扑地,;舸舰迷津。

52、,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

53、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54、遥襟俯畅。爽籁发而清风生。

55、天高地迥,;兴尽悲来。

56、时运不齐。,李广难封。

57、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58、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59、,空余报国之情;,岂效穷途之哭!

60、无路请缨,;有怀投笔。61、杨意不逢,;钟期相遇,?

62、闲云潭影日悠悠。阁中弟子今何在?。63、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

64、初淅沥以萧飒,。65、,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66、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其容清明,;其气栗冽,; 其意萧条。

67、,佳木葱茏而可悦。,木遭之而叶脱。69、商,;夷。

70、思其力之所不及,宜其。71、。人为动物,惟物之灵,,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秋声赋》)

必修五

1、盈盈荷瓣风前落,2、长安回望绣成堆。,无人知是荔枝来。

3、旋沉荔花蜂酿蜜,4、,禁御新栽荔枝丹。

5、,卢橘杨梅次第新。,不妨长作岭南人。

6、,从此江乡亦萌蘖。《南州六月荔枝丹》

7、臣少多疾病,,至于成立。

8、,;,形影相吊。

9、。前守臣逵察臣孝廉。

10、诏书特下,寻蒙国恩。

11、郡县逼迫,;州司临门。

12、臣欲奉诏奔驰,;,则告诉不许。

13、且臣少仕伪朝,。

14、今臣亡国贱俘,,,有所希冀!

15、但以刘日薄西山,。

16、臣无祖母,;祖母无臣。

17、母孙二人。

18、乌鸟私情。

19、,死当结草。《陈情表》 20、,。?总是离人泪。

21、恨相见得迟。。

22、听得到一声“去也”,;,减了玉肌: ?

23、下西风黄叶纷飞。,蹙愁眉死临侵地。

24、,比司马青衫更湿。,未登程先问归期。

25、未饮心先醉。

26、,恨压三峰华岳低。

27、青山隔送行。

28、夕阳古道无人语。

29、四围山色中。,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3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左丘失明,;孙子膑脚,;不韦迁蜀,;韩非囚秦。《诗》三百篇。

3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32、屈原既放,。

33、,是以见放。

34、圣人不凝滞于物。世人皆浊,?众人皆醉,?何故深思高举,?

35、吾闻之。安能以身之察察,? 宁赴湘流。安能以皓皓之白,?

36、,可以濯吾缨,可以濯吾足。《渔父》

37、惨象,;流言。

38、沉默呵,沉默呵!。

39、真的猛士。《记念刘和珍君》 40、鹏之背,;怒而飞。

41、野马也。

42、天之苍苍,? ?其视下也。

4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4、,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45、故九万里,;,而后乃今将图南。

46、,蟪蛄不知春秋。

47、故夫知效一官,,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论语》选读背诵检测题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____________________。”(2.1)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2.3)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盖均无贫,和无寡。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1)

4、,不令而行;其身不正。(13.6)[01为政以德]

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言。(12.1)

6、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3.1)

7、天下有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

8、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___。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

[02克己复礼]

9、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18.5)

10、丈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孰为夫子?”„„长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8.7)[04知其不可而为之]

11、子曰:“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

12、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_________________。”„„子曰:“老者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6)[05仁者爱人]

13、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9)

14、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4.16)

15、子曰:“_________,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7.16)

16、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7.19)

17、子曰:“知者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者乐,仁者寿。”(6.23)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生乎?__________,不亦远乎?”(8.7)[06君子之风]

1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__________________。”(2.14)

20、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益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损矣。”(16.4)

2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不以人废言。”(15.23)

2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_______________。”(12.24)[08周而不比]

23、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7.8)

24、子路问:“_________________?”子曰:“有父兄在,__________________?”

冉有问:“_______________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子曰:“求也退,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2)[11诲人不倦]

25、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学道则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17.4)

26、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12高山仰止]

27、(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夫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11.26)[13沂水春风]

28、曰:“然则师愈与?”子曰:“________________。”(11.16)

29、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13.23)30、“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___________________。”(13.24)

01为政以德

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⑵陈力就列。

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⑷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⑸盖均无贫,和无寡。

⑹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⑺,不令而行;其身不正。⑻。草上之风,必偃。

⑼临之以庄,则敬;,;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02克己复礼

⑴一日克己复礼。

⑵非礼勿视,非礼勿言。⑶是可忍也,?

⑷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⑹君子务本。

⑺人而不仁,如礼何?,?

03待贾而沽

⑴日月逝矣。

⑵笃信好学。⑶道不同。

⑷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⑸不曰坚乎,;不曰白乎。⑹危邦不入。

⑺天下有道则见,?

04知其不可而为之

⑴往者不可谏。⑵四体不勤。⑶君子之仕也。⑷欲洁其身。

⑸长幼之节,;君臣之义,?

05仁者爱人

⑴弟子,出则弟,谨而信。⑵夫子之道。

⑶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⑷老者安之。

06君子之风

1.志于道,依于仁。

2.君子义以为质,孙以出之。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4.,小人喻于利。

5.其未得之也,;既得之。

6.,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7.不义而富且贵。

8.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9.仁者不忧。10.知者乐水。

11.,仁者静;知者乐。12.士不可以不弘毅。

13.,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14.文犹质也。

15.子温而厉。

07求诸己

⑴不患无位,;不患莫己知。⑵仁远乎哉?我欲仁。

⑶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⑷君子之过也。

⑸过也,;更也。⑹力不足者。

⑺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徙,是吾忧也。

08周而不比

⑴君子周而不比。⑵君子矜而不争。

⑶视其所以,,人焉廋哉? ⑷益者三友。

⑸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损矣。⑹,则远怨矣。⑺以直报怨。⑻君子不以言举人。

⑼事君数,斯辱矣。⑽君子以文会友。

09出辞气远鄙倍

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⑵,斯远暴慢矣;,斯近信矣;,斯远鄙倍矣。⑶,失人;,失言。

⑷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⑸夫人不言。⑹有德者必有言。⑺仁者必有勇。

10学以致其道

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⑵古之学者为己。

⑶耕也,;学也。

⑷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⑸君子食无求饱,,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⑹贤贤易色,事君能致其身。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⑻贤者识其大者。

⑼,仁在其中矣。⑽,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诲人不倦

⑴子以四教:、、、。⑵为之不厌。⑶不愤不启。⑷,则不复也。⑸贫而无谄。⑹如切如磋。

⑺,素以为绚兮。⑻四时行焉。

12高山仰止

⑴用之则行。

⑵君子学道则爱人。⑶仰之弥高。⑷瞻之在前。

⑸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

13沂水春风

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14中庸之道

⑴君子之于天下也,,义之与比。⑵礼之用。先王之道,斯为美。⑶君子和而不同。⑷乡愿。德之贼也

⑸恶称人之恶者,恶勇而无礼者。

⑹恶徼以为知者。

15敬鬼神而远之

⑵务民之义,可谓知矣。⑵仁者,可谓仁矣。⑶慎终追远。

⑷君子有三畏:。⑸,命也;,命也。⑹与其媚于奥。⑺死生有命。

篇6: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苏教版)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1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1单元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的兴趣,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

[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

篇7: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字词

雾霭.()_____________ 虹霓. 眷.属 彷徨.. 寂寥. 彳亍..

颓圮.. 春帷. 跫.音 窗扉. 哺.育 拓.片 嗔.怪 伺.候 轮廓. 殷.红 狙.击 皈.依 摒.除 畸.形 歼.灭 抨.击 气馁. 禅.让 对峙. 绮.丽 箴.言 乳臭.未干 擂.台 皎.

洁 卷帙..浩繁 戕.害 璞.玉 塞.翁失马 姊.妹 载.歌载.舞 拘泥. 标识. 暴殄.天物 匹.配 戏谑. 风光旖旎.. 参与. 弹劾. 审时度.势 倾轧. 轧.钢 轧.账 蜿蜒.. 湍.急 嬉.戏 蠕.

动 无动于衷._______________ 扳.机 饿殍. 艾蒿.. 狭隘. 跋涉..

闲暇.___________________ 沉溺. 慰藉..

麻痹. 望洋兴叹_______________ 戕.害 时髦. 恢弘..()_____ 斑斓.._______________ 别墅. 逃遁. 惦.念 模.样 熠熠..闪光 静谧. 奇诡. 贫瘠. 悲怆. 眷.顾 矫.饰 墟场.. 潦.倒 马厩. 犁耙. 草垛. 灰烬. 掳.掠 庇.护 沧.桑___________________ 厄.运 伶仃..孤苦______________ 夙.愿 通衢. 茕茕孑...立

博.

大精深_______________ 不容置.疑_______________ 荒诞.不经.()________ 瘠.薄 缭.绕 眷.恋 缱绻..

永诀.()____________ 遮蔽.___________________ 绚.

丽 频繁..___________________ 瞻.仰 坎坷.. 命途多舛. 用之不竭. 馨.香 窒.息 排筏.

浮想联.翩._______________ 亭亭..玉立_______________ 有条不紊. 树影婆娑..

心荡神驰._______________ 林荫.小道_______________ 雪橇. 狐裘. 迁徙. 戈.

壁滩 撼.动人心_______________ 袭.击 按捺.

憔悴.. 朦胧.. 纸屑. 颠簸.. 惶.惑 抛锚.

焦躁.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 烟垢. 骨骸. 沐浴.. 渗浸.. 打夯. 嘹.亮 门.框 悄无声息 廿.七 黏.合 空旷. 喘.气 橘.子 愧杀. 菜圃. 煮茗. 涮.羊肉 剥.花生 蛰.居 正.月 间.或 屋檐. 铭.

刻 2 丰腴. 乌桕树 赭.色 濒.临 远阜. 槎桠.. 喧.哗___________________ 月晕. 绿.林豪客 恣.意 洋溢.. 睫.毛 蓊.郁 游弋. 惬.意 峻.峭___________________ 慵.懒 虚掷. 挥霍. 徜徉.. 黑魆魆.. 喧嚣.. 混浊.. 吞噬. 涟漪.. 深邃. 一瞥. 污浊. 引擎. 嗥.叫 驯.服

蔑.视 迸.发 残羹.剩饭 聆.听 毛骨悚.然 驮.马 沁.园春 分泌.物 谩.骂 幔.帐 轻歌曼.舞 一气呵.成 蓼.蓝 携.手 镌.刻 响遏.

行云 揭竿.而起_______________ 拜谒. 透露. 露.脸 露.水 露.马脚 漂泊.. 漂.白 人影幢幢.. 一幢.楼 为虎作伥. 怅惘.. 篾.片 脊.梁 挑剔..

炖.肉 混沌.. 渲.染 呕.吐 沤.肥 棱.角 菱.形 消散. 雨巷. 巷.道 笙箫.. 要挟. 赤裸. 符箓. 咬文嚼.字咀嚼. 狼藉. 数.典忘祖数.见不鲜檄.文 膜.拜 模.范 摸.索 刹.车 什刹..海 调.和 音调. 什.锦 粗犷. 踮.脚 掂.

量 3

墙隅. 誊.写 证券. 踱.步 烙.印 炮烙. 秘.密 秘.鲁 丢三落.四 量.入为出 禁.不起 禁.区 处.心积虑 处.所 钟磬. 罄.竹难书 佝偻.. 伛偻.. 簌簌.. 天籁. 蜷.缩 垂涎.三尺 颢.气 簸箕.. 场.院 场.面 经纶. 纶.巾 伉俪.. 沆瀣..一气 草菅.人命

瘸.腿 圈.棚 圈.点 牲畜. 畜.牧 踏.实 踏.青 拆毁.. 折.断 瞭.望 惊骇. 谛.听 夹.衣 夹.层 夹.肢窝干劲. 刚劲. 曝.光 曝.背 薄.饼 单薄. 薄.荷 讥诮. 剑鞘. 沼.气 昭.彰 诏.书 一泓. 缪.斯 水漉漉..澄.

篇8: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

一、用词不恰当

1.P8, “2006年8月24日, 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的决议中规定, 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其他太阳系小天体。”这段内容中的“包括”一词用法不当, 建议修改为“分为”。这是因为, 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的决议中, 规定的不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增加了谁、减少了谁, 谁是、谁不是, 而是把“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重新进行了分类, 由原先的分类方法变成了现在的三分法。

同时, 这段表述在“小天体”前加定语“其他太阳系”, 作为对“小天体”范围的一种界定, 显得罗嗦, 语言表达不简洁。建议把“其他太阳系”删除。

2.P14, “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高峰年, 黑子数目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低峰年。”这一表述中的“高峰年”、“低峰年”用词过于口语化, 不严谨。建议修改为:“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极大年, 黑子数目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极小年。”

3.P26, “除了氧之外, 地壳上层硅和铝的比重大些, 密度相对小些, 称为硅铝层;其下的地壳铝的成分相对减少, 镁和铁的比重则相对增加, 密度也比硅铝层大, 称为硅镁层。”这段内容中的“比重”一词易让人产生歧义。因为“比重”可解释为: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也可解释为:物质的重量同它的体积的比值。如果以后一种解释来理解, 则会造成表达语意上的矛盾和混乱。这是因为, 人们日常对“比重”和“密度”的理解是相近的, 甚至是相同的。再者, 从上下文语意看, “除了氧之外”的表述可有可无。因此, 建议将这段内容修改为:“地壳上层硅和铝的含量多些, 密度相对小些, 称为硅铝层;其下的地壳铝的成分相对减少, 镁和铁的含量则相对增加, 密度也比硅铝层大, 称为硅镁层。”

4.P32, “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受到多种因素 (温度、水、大气、生物等) 的破坏作用, 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如颗粒变细、矿物成分改变等, 这个过程称为风化作用。”这段内容中“破坏”一词使用不当。这是因为, 一般来讲, “破坏”是贬义词, 是指对组织、事物的损害、损坏。而温度、水、大气、生物等的作用促使岩石颗粒变细、矿物成分改变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不能单纯说成是破坏。事实上是, 温度、水、大气、生物等的作用促使岩石颗粒变细, 促进了土壤的发育, 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为生成有机质、新岩石提供了可能。这是一个生成的过程, 孕育的过程, 建设的过程, 创造的过程。因此, 建议将“破坏”删除。

5.P36,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如上一条所述, 这里用“破坏”一词并不恰如其分。根据上下文内容, 建议把“破坏”改为“风化”。

6.P45, “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朝上射向高层大气和宇宙空间, 一部分向下射到地面。”其中的“射到”一词不太恰当。这是因为, 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朝上射向高层大气和宇宙空间, 一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称为大气逆辐射。但是, 大气逆辐射并不能全部到达地面。因此, 建议把“射到”改为“射向”。

二、语法不规范

1.P16, “以太阳为参照物, 地球自转一周叫一个太阳日;以恒星为参照物称为恒星日。”这段表述中的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尤其后一句, 因过分的省略, 造成语言跳跃性大, 缺少应有的过度, 让人理解起来有难度。建议修改为:“以太阳为参照物,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叫一个太阳日;以恒星为参照物,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恒星日。”

2.P44, “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升温, 同时又持续向外 (主要是向大气层) 释放辐射能量, 形成地面辐射。”这段内容中的“释放”和“辐射”同为动词, 皆为谓语, 造成谓语重叠。因此, 建议将“释放”删除。

3.P60, “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 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这段表述由于主语模糊, 谓语缺失, 造成语句不通顺, 语意不清晰。根据下文语意, 建议修改为:“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 伴随着水循环, 能量在地理环境中作大规模的转化和交换。”

4.P61, “去河流实地勘查应注意安全, 避免掉进河里。”这一表述动宾搭配不尽合理, 读起来拗口。如修改为:“去实地勘查河流时应注意安全, 避免掉进河里。”会更清晰、容易理解。

三、定义不确切

1.P12,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这是因为太阳辐射不仅是指能量, 还指能量传递的方式和过程。建议将原表述中“能量”前的“的”删除。

2.P31, “岩石是岩石圈 (地壳) 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这一定义易让人产生多处歧义。 (1) “岩石圈”后加“ (地壳) ”易让人认为“岩石圈”就是“地壳”, 两者为同一概念。而事实上“岩石圈”和“地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岩石圈”是从物质组成上讲的, “地壳”是从地球内部分层上讲的, 虽然两者都是由岩石组成, 但是“岩石圈”厚于“地壳”, “地壳”包含在“岩石圈”之内。 (2) “体积较大的”是“固态矿物”的定语还是“固态矿物集合体”的定语不明确, 但不管是作为“固态矿物”的定语还是作为“固态矿物集合体”的定语都不恰当。难道只有“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才能组成岩石吗?难道只有“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才是岩石吗?难道体积较小的“固态矿物”不能组成岩石吗?难道体积较小的“固态矿物集合体”不是岩石吗?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因此, 建议将这段表述修改为:“岩石是固态矿物的集合体, 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3.P40, “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叫地垒。”这一定义表述不清楚。“断层中”怎么会“两侧陷落、中间突起”?让人不知所云。建议修改为:“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 两边岩块相对下降, 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

同页,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 形成地堑构造。”这一定义表述存在着与上述内容同样的问题。建议修改为:“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 两边岩块相对上升, 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地堑。”

4.P59,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 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这一“水循环”的定义宽泛, 没有揭示出水循环的本质, 犯了“外延过宽”的逻辑错误。建议修改为:“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往返移动, 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周而复始的变化。”或者修改为:“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四、概念不明确

1.P10~11, “阅读”内容的标题是“探索宇宙中的生命”, “阅读”的内容中出现了“智慧生命”、“高级生命”、“生命”三个内涵和外延都有些交叉的概念。概念的混乱, 造成了语意表达的模糊、不清晰。建议将“智慧”、“高级”删除。

2.P47, “每年早春季节, ……由于受寒潮、倒春寒等造成的低温和冻害影响, 常常使播种不久的谷种大量烂掉, ……”一般来讲, “倒春寒”是由寒潮和连续性降水造成。因此, 表达时, “倒春寒”与“寒潮”并列不妥。再者, “倒春寒”也是一种低温天气, 是春天气温回暖过程中出现的低温现象。因此, 把“倒春寒”说成是“低温”的原因不妥。建议修改为:“每年早春季节, ……由于受寒潮、连续性降水等造成的低温和冻害影响, 常常使播种不久的谷种大量烂掉, ……”或者修改为:“每年早春季节, ……由于倒春寒的影响, 常常使播种不久的谷种大量烂掉, ……”

3.P59,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一表述有误。2006年8月24日, 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已经通过决议, 规定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分为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三类;以后不再有“大行星”的称谓;太阳系的行星有八颗;冥王星不属行星系列, 而是划入了矮行星的类别。因此, 建议原表述修改为:“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

4.P70,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主体,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的客体, 把“人类”纳入“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明显主、客体不分。建议删除“人类圈”。

此外, 该处正文下面还配有“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和“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在大尺度范围示意图中标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地下水”和“风化壳”等7种“自然地理要素”;在小尺度范围的示意图中标有“大气要素”、“地形要素”、“生物要素”、“土壤要素”、“水文要素”、“地质要素”等6个“自然地理要素”。

同一页三处表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各不相同, 就是同一要素的名称也各有差异。各处表述的不同, 造成概念外延的模糊, 内涵的不统一, 让学生眼花缭乱, 难以理解。建议应有所调整, 统一起来。

5.P83~86, 课文中多次出现“森林自然带”、“草原自然带”和“荒漠自然带”等概念。“森林”、“草原”和“荒漠”本是自然之物, 其后缀“自然”一词, 语意重复。因此, 建议将“自然”二字删除。

6.P83~84, “森林自然带”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带”等, “草原自然带”分为“热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草原自然带”, “荒漠自然带”分为“热带荒漠自然带”、“温带荒漠自然带”。同为自然带名称, 有的加“自然”一词, 有的不加, 造成同类概念前后表达形式不统一。建议将这些概念中的“自然”一词删除。

7.P99, “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 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农业”是一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概念, 广义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狭义农业仅指种植业。这段内容中的“农业”应指狭义“农业”, 即“种植业”, 但是, 人们也可能会以广义“农业”来理解。如果以广义“农业”来理解, 则会造成“农业”概念与“林业”、“牧业”、“渔业”等概念外延的交叉, 内涵的重叠, 引起语意表达的混乱。因此, 这段内容中的“农业”一词调整为“种植业”更好。

五、论证不充分

1.P44, “对流层大气能够直接吸收部分地面辐射, 其中以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辐射为多。所以说, 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这段内容为一个论证, 第一个“。”前为论据, 后为论题。第一个“。”前的论据不足以证明其后的论题。这一论证存在明显的论据不充分的问题。建议修改为:“对流层大气能够直接吸收地面辐射, 吸收率高达75~95﹪, 其中, 以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辐射为多。所以说, 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P60, “水循环在总体上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 所以说, 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这段表述中“所以说”前为因, “所以说”后为果, 因与果没有必然联系, 犯了“理由虚假”的逻辑错误。这是因为:“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的物质, 并不都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建议原表述修改为:“水循环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在连续不断的运动、转化状态, 所以说, 水是可再生资源。”

六、插图有问题

1.P8, 图1-3“太阳系示意”中没有画出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 没有画出彗星等其他太阳系内的天体。图中内容显得不够丰富多样, 不利于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

2.P10, 图1-5“总星系的一部分—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中, 各级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表现得并不清晰, 尤其是太阳系与银河系之间、银河系与总星系之间。

3.P12, 图1-7坐标系中, 水平数轴表示的是太阳的辐射波长, 垂直数轴表示的是太阳的辐射能力。根据水平数轴和垂直数轴所表示的内容判断, 这幅图所要表达的内容应是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但是, 这幅图的标题却是“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 (﹪) ”, 标题与图中表达内容不相符。再者, 标题“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 (﹪) ”是指所占的谁的比例并不清楚;在图中也确实看不出“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 (﹪) ”。因此, 建议将图的标题修改为:“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

4.P13, 图1-9“太阳外部结构示意”不清晰, 从图上看不出光球、色球和日冕的空间层次关系。建议把现在的太阳俯视图修改为太阳外部结构的剖面图。

5.P45, 图2-2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中, 画出了“太阳”。这是视觉感觉上的太阳。这种画法在强调图上内容形象性的同时, 却失去了科学性。这是因为: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 太阳距离地球约1.5亿公里。而在这幅图上, 显然没有表达出这种地球与太阳的大小关系和距离关系;当然, 日常使用的一般图纸也难以表达出地球与太阳的这种大小关系和距离关系。这种以视觉感觉来表示事物大小关系和距离关系的做法, 对学生是一种误导。所以, 建议把图中“太阳”删除, 把太阳光线画成平行关系, 在太阳光线的上方标注上“太阳辐射”一词, 然后再绘上相应的其他内容。

参考文献

[1]徐锦中.逻辑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

[2]倪鼎夫, 张家龙, 刘培育.学点逻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3]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高级中学课本地理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上一篇:调查问卷格式标准版下一篇:biqs审核检查表中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