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2024-04-27

明德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通用9篇)

篇1:明德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繁峙县南街明德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实验工作总结

2010年9月,我校参加了山西省“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实验项目——校园文化建设实验,历时两年,此课题实施现即将结束。两年来,在省、县教科室的指导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与全校师生同心协力,积极投入到课题实施之中,立足学校发展,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推动了学校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一、成立机构,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组织和领导

学校文化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办学特色、实现办学理念不可或缺的前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为了做好我校的文化建设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骨干教师全员参与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且认真组织实施。由于加强了组织和领导,提供了学校文化建设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明确任务,确定学校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按照明德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相关要求,我们确定了“以管理孕育文化,以特色创建品牌,以品牌赢得效益”的学校文化建设总体思路,遵循“总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基本为主,重点先行”的工作方针,完成办学理念。使学校成为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的优雅洁净的场所,成为发展个性特长、完善人格的书香之地;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由于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加速了我们学校文化建设的进程。

在整个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围绕核心内容,从小节入手,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完成了学校文化育人的大业。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活动和竞赛中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全县党庆等演讲比赛中,我校的演讲队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在学校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中,孩子们尽展才华、尽情发挥,放飞自己的梦想。学生学习艺术,不仅接受了艺术熏陶,有了艺术追求,而且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爱,懂得了发愤的人生意义。

现在的学校绿草茵茵,鲜花盛开,绿树成行。现在的学生习惯好了,打架的没有了,见到老师问好的多了,主动捡拾杂物的多了„„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环境育人的真谛,我们的学校文化真正成为了育人的有效载体。

当然,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还不够成熟,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实施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还有许多待建设和待改进之处。离精心打造的“人文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踏下心来,组织老师深入研讨,在教育教学中更好体现教学美的价值与创造,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2:明德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校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我校一贯重视安全教育,对安全工作常抓不解。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教导处等组成的安全自查小组,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检查,通过检查我们认为学校安全工作开展得细致扎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有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工作踏实。

组 长: 刘计生

副组长:王建明 牛爱珍 程明英

成 员: 阎侯玉 樊天贵 刘怀亮 各班班主任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组织人员对学校进行定期安全工作检查,加强了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健全,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工作条例、安全教育制度等。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到人。

学校安全工作千头万绪,仅靠几个人是不可能忙过来的,因此,学校与各位任课教师和各班班主任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职责细化分明,使广大教师能与学校领导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同时,学校制定和完善校园安全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安全工作能够有条不乱的开展。

三、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学生的交通安全。学校经常利用每周旗下讲话时间,为全校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常识的教育,利用宣传窗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交通法规。各班班主任也利用各种时机、各种手段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下午放学学校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组织路队,统一回家时间与路线,并定制了带有安全标志的小黄帽,要求学生回家路上佩带,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四、学校消防做到万无一失。

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经常组织检查督导,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教导处加以解决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制订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和考核,对检查考核情况进行记录,做到有案可查。学校加强了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是否有过载、短路、接触不良、漏电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经常组织人员检查和维护各室的照明设备、电器设备,检查尽量做到细而实,避免而疏忽大意而造成消防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消防教育,要求正确使用好锅炉、电器设备,锅炉工持证上岗,确保安全。

五、加强食品卫生,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

首先加强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做到定点采购食品,并要求食堂工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与食堂管理人员签定食品卫生责任状,学校每天对食堂的各项卫生进行检查和监督。并且由分管教师经常检查。

六、防盗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防盗工作,对各类电教仪器,尤其是电脑、电视机、摄像机等

贵重仪器均有专人保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学校制订了值班制度,节假日均有人值班,值班为24小时制,特别加强了夜间的巡视。学校对防盗工作从细处、实处入手。

七、加强学生的活动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我们对学生活动加强了教育和管理,教育学生课前、课间、课后开展正常的活动,不进行带有危险性的游戏。学校每天都有值日教师,他们在课间加强了巡视,确保学生的课间活动能有序、正常地开展,同时加强住校生的管理力度,专门有生活教师教师,负责管理住校生,确保住校学生的安全。其次学校对学生活动场地进行了教师巡视,对一些存在危险因素的地方进行了整改,更换了一批活动器材。学校对开展的重大活动能进行审批,同时加强教育力度,提高师生的认识,组织有序,管理到位,保证每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出安全事故。

八、存在的问题。

在检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校大门口过往车辆较多,没有明显标志;

2.使用多媒体保养不到位,用完后未能及时切断电源,拔掉插头。

3.学生喜欢购买校外路边、小店摊点上的零食,带来卫生上的隐患;

4.个别大学生欺侮、敲诈本校小学生。

九、整改措施。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

1.学校大门口问题,现在上下学班主任、学校领导班子轮流值班,按时迎送学生。并定制了带有安全标志的小黄帽,要求学生回家路上佩带,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2.电教仪器的使用要求教师做到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

岚城明德小学

篇3:明德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关键词:国学文化,职业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作用

1引言

温总理曾说:“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 要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文化博大恢宏、包罗万象、温雅畅通。它蕴含着人生哲理的阴阳五行观、诠释了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观、解析社会问题的中庸调和观以及演绎自我的修身克己观等等, 成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重任, 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主体。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 在职业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引入国学文化, 使二者完美结合, 在同一目标下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2对国学文化概念的再认识

国学文化是华夏子孙长期发展过程中, 共同创造的生活方式, 以及反映这一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 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主要是以传统儒、道相异与相容的学说为核心的所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学术整体。儒学是孔子创立的, 它以“德礼”为核心理念, 提倡以“德”规范思想, 以“礼”规范言行, 告诉人们如何做人做事;道教是老子创立的, 它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追求刚柔相济、自然流畅、浑然天成。国学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 其中蕴含的大量思想精华对培养大批具体领域的社会建设者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3职业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为载体, 通过历代师生传承、创新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涵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称, 体现的是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结构的调整, 职业学校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 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 职业学校的发展主要致力于扩大办学规模、改进教学设施以及改变专业的设置等方面, 对于校园文化的深层建设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且缺乏一些现代管理的理念和操作方法。目前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尚处于混乱与摸索状态。

4国学文化与职业学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关系

4.1基于主体是人的文化

在国学文化中涵盖了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儒学推崇“入世”而强调以天下为己任。并追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快乐人生;道教崇奉“忘世”而欲求清静无为、以柔克刚、安时处顺并希图延年益寿的长生永存。故而传统国学文化为华夏国人提供了不同层次的生命寄托, 最终引导炎黄子民追求着“以儒治世、以道养身”的安身立命的人生圣境。

校园文化是“人化”和“化人”的统一, 生来就有熏陶、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职业学校校园精神文化的主体是人, 通过精神文化建设树立共同的目标, 调动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以饱满的热情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

4.2国学文化是职业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大背景

维娜·艾利在《知识的进化》中指出:专业知识仍然处于知识结构的核心地位, 处于浅层的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数据以及简单的技能, 深层或高层的是道德伦理、原则和价值观文化。职业学校是通过有效载体——校园文化实现教育与引导的功能, 从而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招进来的是学生, 送出去的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在职业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入国学文化, 带动广大师生员工学习人文知识的热潮, 并促进深入思考和践行人文方法, 达到自觉提升人文情怀的境界。

4.3职业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促进了国学文化的发展

人类文化是一条不断发展进化的长河, 传统国学文化是炎黄先祖数千年来的生命智慧结晶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颇为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悠远的历史文化背景。今天的现代就是明天的传统,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以现代意识、方法和科学精神赋于国学文化发展新的生机。在职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用实践检验并丰富中华国学文化。使得今天的国学文化不单是传统学术的简单再现, 更应该是既有体系条理又符合现代学科的要求, 同时成为“国魂”之学, 承担起民族文化重建的使命。

5国学文化在职业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近年来社会中出现了事实上的文明缺失、信仰危机、精神焦虑和心理失衡等不良现象, 成为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中潜在的最大危险因素。在教育产业化的时代背景下, 作为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职业教育, 职校生的素质决定了我国未来劳动力的综合水平。国学文化是炎黄子孙的精神遗产,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把其思想精髓渗透到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 对职业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5.1人本关怀, 尊重和肯定人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倡导人世间一切事物的根本, 天地之间人为先, 即追求一种道德伦理的人本关怀层次。学校的育人过程更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以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职业教育工作都应服务于这个主体, 最广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最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5.2修心养性, 医治社会心理疾病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出人的主体性。中华国学中先修德行、而后求知的学习规律, 并且强调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自律原则中追求道德、诚信、仁义忠恕、重情守义等的高尚情操。对这些原则的提倡无疑对职业学校师生员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 向古人借鉴智慧, 体会其中优雅的人生境界, 在对抗社会浮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3规范言行, 重建亲和的社会关系

礼治精神是指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仪式, 其实质是强调一种亲和的社会关系。只有以宽容平和的心态看待一个多元文明并存和多彩文化互动的社会, 才能实现求同存异, 不仅是求大同存小异, 甚至是求大同, 存大异, 不仅是求同存异, 而且是求同遵异。在文明的交流和对话中, 每一个人都要主动肩负起对社会的一份责任。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 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 更要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把育人放在首位, 在人文素养、人格品质、思想道德、职业操守等精神层面上加以指导,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4刚柔相济, 塑造和谐职业校园

天人合一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 也是当今社会倡导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 目的是在和谐的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在顺势而为中构建以爱换取爱, 以信任换取信任的自然和谐。这种文化精神为职业学校协调和重建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职工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刚柔相济, 既要尊重每位师生员工的个性, 又要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这样, 才有助于职业学校建立起诚信友善、安定有序的和谐环境和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秩序。

6结语

要使国学文化在当今社会得以传承, 就要将国学文化扎根于现实的土壤, 触及到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并在准确反映时代主题的同时, 切实作用于现实。在职业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入国学文化, 让国学博大精深的内涵渗透于职业教育的世界中。通过国学教育, 领略其中的文化精髓, 陶冶个人情操, 净化思想道德。让国学文化在职业学校校园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最终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优秀社会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陈永昌, 中国现存四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0, (4) :80-81.

[2]张鹏飞, 论中华国学哲思对高校和谐文化精神建构的审美观照[J].宁波职业技术学报, 2010, (6) :68-72.

[3]冯锐.国学文化与图书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32) :42-44.

篇4:明德施爱至善包容建设幸福校园

一、着力培养专业优质的教师队伍

第一,以德管理,培养一支有灵魂的教师队伍。树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的管理思想,坚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队伍建设思想,扎实开展师德师风与职业道德建设。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为重点,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与政策理论水平,做到依法执教、文明从教、科学施教;学习英雄教师、模范教师、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教师静心教书,用心育人;开展《做不抱怨的教师》、《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感动教师的119篇教育故事》等读书活动,使教师队伍充满工作激情。

第二,强能管理,成就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对教师进行职业规划引领,新教师首先实现一年入门、二年得法、三年站稳讲台;“三年过一关”,对新教师进行综合素质课堂教学过关考核。教龄5年的教师,开展“五年露一手”的教学展示课;“十年磨一剑”,是对教龄满10年的教师提出的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二十年具一格”,20年教龄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能在课堂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三十年立一言”,这样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经验体会,能提炼出自己的独特教育思想。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将教师成长的几个重要阶段化作成长的阶梯,关注到不同阶段的教师,激发各个阶段教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同时,避免了他们容易出现的职业倦怠,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坚持以课程计划为指导,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行为;上足国家规定课程,完成地方和校本课程。其次,坚持“质量是立校之本”的发展战略,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加强常规管理。提倡听随堂课,听推门课,鼓励同事间的教学相长,以达到学习、交流和提高的目的;以毕业班工作为龙头,实行“抓好两头促进中间”的办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最后,坚持“科研是兴校之源”的策略,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课题研究为纽带,增进教师团结协作;以有效课堂为阵地,强化校本研修;以青蓝工程为契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以班主任培训为策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以课件制作比赛为手段,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竞赛和评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组织教师学习《有效教学十讲》、《教师的教学技能》、《走出难困局做不完美教师》等,以达到实现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以养成教育为重点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是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目标,以“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为主题,开展德育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团队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和拓展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不断丰富学生文娱生活,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二是在全校范围内经常有针对性地进行口头工作竞赛、演讲竞赛、书法竞赛、校园歌手大赛、感恩故事收集交流等活动,使教育呈现特色和多效。此外,还要求学生坚持做好“十个一”。即每天帮家长干一件家务事;每天给家长说一句贴心话;每天记一则名言警句或者一句优美语句;每天阅读一篇优秀文章;每天记录一句印象深刻的话或讲一个有意义的小故事;每周读完一份报纸;每周阅读一篇优秀作文;每月读一本课外读物;每月记一篇月记,记录自觉有趣或者有意义的事;记5句喜爱的人生格言,厚积薄发。力争养成教育“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的良好风尚,使全体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求知、学会健体等方面,能得到长期和充分的发展。

四、坚持和谐强校的管理策略,

创建平安幸福校园

为了建设和谐校园,保证学生正常、健康的学习生活及良好的教学环境,我校经过周密思考和讨论,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一是同片区派出所联系,坚持开展警民共建文明校园活动;建立学校联防巡逻维护校园安全的制度,聘请街道治保主任为学校兼职保卫人员,杜绝校外干扰。二是健全制度,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明确安全工作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每学期至少要进行校安全工作专项检查两次以上,并留备忘录。三是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敬业爱生精神;坚持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四是注重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定期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此外,以安全防范教育为重点,落实部门、班级、教师安全责任制,做到安全工作齐抓共管,实现校园重大安全零事故。每学期都要对教师、家长、学生进行安全培训,特别是对学生进行自护自救社会实践安全教育、社会公共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并坚持进行每月预防火灾的紧急疏散演练。

五、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生喜欢的校园

学校环境是指与学校教育、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校园环境也可称为“沉默的教育工作者”,因为其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予校园建筑以生命,让墙壁和墙柱“说话”,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周密部署、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将校园每一个角落都建成育人的阵地,创设了文化塑像等各种文化设施;而且在校园各个角落设置文化墙,在教室、教学楼道和走廊各处悬挂文化宣传牌,建设宣传展板,以“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和尊师爱生等教育。

同时,学校还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推出读书月活动,向全校师生推荐中华经典文化著作,倡导“读好书、唱好歌、看好片、做好事”的主旨精神,坚持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意志、弘扬传统美德为目的;举办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经典诵读比赛、“班班有歌声”比赛、主题征文比赛、摄影比赛、书法比赛等。通过开展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各项活动,用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篇5:明德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核心提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德育建设中急待提高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为创建一流的特...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德育建设中急待提高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为创建一流的特色学校,提高学校文化品位,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实校园生活内涵,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经郭河镇明德小学校领导组研究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构建文明、健康、平安、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以打造“活力郭小、实力郭小、魅力郭小”为发展目标,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炼体现时代特征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通过我校地处农村这一独特环境创建乡土文化。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校园文化建设应有鲜明的特色。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主题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领导机构

组长:赵桂峰

副组长:郑现新蒋兴波

成员:校领导组其他成员各班班主任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实施

(一)物质文化建设

室外文化:

1、加强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花草、树木、道路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

2、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上墙。校训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校训要刻在校门或教学大楼显眼的地方。

3、确定我校校园文化的主题是“农业文化”,因而在校园内修设一条弯曲的长廊,长廊里摆设自古至今的各种农具或模型,并附有文字说明,供学生观看、了解。

4、校园内的空地上设计建造农业科技景观。

5、计划将教学楼后面的空地装饰成“中国地图”,并标出主要省份或地区的农业特产。

6、计划在校外开辟一个小型种植园,承包给工友种植,师生有计划地去农场体验耕作的辛苦,品尝收获的喜悦。

7、增设校园内相关地点(如厕所等)提示牌,处处提示、警醒。在校园内的树上、名贵花草旁挂牌,并介绍相关知识。

8、抓好学校的走廊文化建设。根据国学教育的特点,可以悬挂《三字经》、《百家姓》和古诗词等国学经典;可以悬挂《名人画像》;可以把师生们的书法、绘画作品、兴趣小组学生的手工制作精品,分别装帧分类,悬挂在各个楼层走廊墙壁上,学生每天行走其间,观赏自己的书画作品,开阔眼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9、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桌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室内文化:

1、教室

(1)教室门前统一悬挂班牌,表明班级的名称等信息。

(2)教室前方贴国旗、国旗两侧贴“班训”,黑板左侧是“四表”,黑板右侧是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室左右墙可以是各班布置装饰的班级文化阵地;教室后方设置班级小书屋。

(3)班级的墙面设计与布局,提倡师生一齐动脑动手,以自己的劳动成果美化教室。可以设几个款面:“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荣誉时刻”(展示班级、学生获奖情况)“星星乐园”(班级学生在各方面的评比表格)

2、教师会议室:按现有教师做好教职工一览表上墙。

3、教师办公室:四表上墙,并悬挂相关办公室制度(如:《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根据各课组办公室的特点设置相关标语。

4、图书室:在教师墙面上方增加一条标语,标语体现书香校园的理念。各种管理规程上墙,图书摆放有序、借阅有记录。增加防水、防火、防潮设备。

(二)精神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建设:

1、成立学校少先队广播站,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校园广播站可以招收一批有播音和写作特长的同学参与,在课外活动时间播放一些优美的文章甚至是一些悦耳的音乐,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少先队广播站周一至周五每天有固定播音时间,每天有固定栏目,播音栏目为:励志故事、英雄故事、名人故事、校园新闻、学生佳作等。所要播出的稿件在播出之前要经少先队辅导员检查签字才能播出。校园广播早晨、中午上课前,傍晚放学后三个时段播放一首教育部推荐的爱国、爱家乡的歌曲,每周换一次。

2、抓好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时要体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德育的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每周国旗下选一名教师代表或学生代表发言,开学初就计划好。每次讲话定人员,定主题。

3、规范“两操一课”,教师与学生一同做,给学生做表率、示范。眼保健操老师要放下书本,督促学生认真做。

4、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5、开展学生礼仪教育。

(1)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学校可以开展各种竞赛,如:文明教室评比、礼仪演讲赛、良好习惯评比等,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知事明礼的学生。

(2)使用文明礼貌语言。一方面学校全体教师要加强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说脏话等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学校在使用校园宣传标语时要使用一些能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标语。如在我们的花坛中可以出示“别碰我,我会痛的!”、“我也有生命,我正在生长” 等标语提醒学生,把以往“禁止损坏花草树木”死板式的行为规范改为温馨、感人充满人情味的宣传标语。在垃圾箱边上写上“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朋友,请把垃圾交给我”等。富有人情味、能够为学生所欢迎和接受的标语,让学生在得到教育的同时感受到真、善、美。

(3)学生每天佩戴红领巾、校徽,并能坚持排路队回家。

6、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

(1)思想性的。如在国庆节举行一场爱国演讲比赛;每学期开展一次美文诵读比赛等。

(2)知识性的。如在每学期期末开展古诗背诵比赛;数学计算比赛;作文比赛等。

(3)娱乐性的。如在冬季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在初夏开展校级运动会:在“六一”儿童节开展美术、书法比赛、文艺汇演等,在元旦开展第二课堂汇报演出等。

(4)实践性的。如在“学习雷锋活动月”开展帮组孤寡老人,慰问敬老院老人等活动;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等。

教师文化建设

(1)开展教师礼仪教育,塑造儒雅形象。

教师接受礼仪教育,掌握在待人接物、仪容仪表、餐桌礼仪、会议礼仪等方面的社交礼仪。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礼仪,要用自己儒雅的形象、规范的言行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充分展示涵养教师的精神风貌。

(2)推进有效教学,构建课堂文化。

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研究国家课程标准的文化内涵,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而且重视价值观、思想感情的熏陶,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关注每位学生的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学生在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过程。

(3)开发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

采取听取名师,名家观摩课,讲座、“经验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示范课、公开课、推门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3)开展校本研究,建立特色教研文化。

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强落实学校教研员和学校教研组的指导力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四)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体系。它包含各种行为、规章、制度、规定,如《小学生守则》、《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年度考核办法》、《学生奖惩规定》等,制度建设保证了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活动能有序地进行。

1、健全各种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如:岗位职责、管理办法、评价办法)。

2、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在教学设施,饮水饮食,用电,开展体育活动和其他集体活动等方面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师生安全。

3、建立健全满足师生成功感、成就感的学校激励机制;

4、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

5、建立学校公共卫生制度。

校园制度建设应坚持群众参与,学校与师生互动,充分发扬民主,体现群众性的要求。有关学校整体管理和教师管理的制度可提交教代会表决通过。一个制度的形成集中了每个参与者的思想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经历了是非分辩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度制定的过程和执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对强化育人功能和提高师生执行规章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实施步骤:

1、2013年3月。宣传发动、分析校情、制定规划;挖掘、整合校园文化资源;

2、2013年4-12月全面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侧重于环境文化建设、师生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强化。

3、2014年1月-2014年12月。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侧重于乡土文化建设,着力创建特色校园,全面实施“农业文化”,打造品牌;同时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更好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4、2014年5月-2015年12月。总结提高,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常规。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内部管理民主高效、教学质量一流、师生行为规范且勤劳上进、文化底蕴丰厚、人民满意的学校。接受评估团”的验收。

篇6:明德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营造崇尚廉洁、弘扬文明、稳定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形成廉洁从教的育人环境,培养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根据县局的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廉政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廉洁从教,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主题,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内涵,以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目标,以廉政文化进校园为载体,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和导向作用,让广大师生在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中接受廉洁、崇尚廉洁、习惯廉洁,巩固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成效,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崇尚廉洁、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坚持“六结合原则”:一是与学校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相结合,做好廉政文化教育的表率与榜样引导作用;二是与广大教师廉洁从教的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抓好廉政文化教育的主力军;三是与学生敬廉崇洁教育相结合,打好廉政文化教育的基础;四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建好廉政文化教育的软环境;五是与学校“六五”普法工作相结合原则,学好廉政文化教育的法律知识;六是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相结合,管好学校的人、财、物。

三、组织机构

成立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长:张雨猛

副组长:段莲花

潘晓梅

成员:李美素

李正贵

杨建艳

杨春会

四、活动内容

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主要以教师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和教风等行风建设为重点,主要抓好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1、学校领导层面。

在学校领导中开展“身先示范、廉洁从政”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领会精神实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进一步落实本学校的党风廉政责任制,规范从政行为,提高廉政意识和反腐防变的自觉性,做到严守党纪,廉政从政,引导党员、教职工以身作则,奋发有为,成为师生的楷模,发挥领导干部在廉政教育中的模范示范作用。主要集中做好“六个一”,即:

(1)读一本反腐倡廉书籍;

(2)开展一次廉政知识理论学习;

(3)支部开好一次学习廉政法律法规等文件的廉政民主生活会,签订《廉政公开承诺书》;

(4)利用身边事例,开展一次反腐警示教育;

(5)观看一次反腐倡廉专题教育视频;

(6)结合“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写一篇廉政学习心得。

2、教职工层面。

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服务学生,廉洁从教”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与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机结合,把廉政从教,敬业爱岗、为人师表、诚信服务作为主要内容,提高全体教师反腐倡廉的自觉性,促进依法执教。同时借助教师言传身教,抓住廉政文化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做好学科渗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感悟,发挥教师在廉政教育中的引导作用。主要集中做好“六个一”,即:

(1)在网络听一个廉政知识主题教育讲座;

(2)每周开班会,每月对学生进行德育评定,每月要召开至少一次班委会,每天带领学生打扫校园,每周参加周前会和教研活动或业务学习,坚持不懈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做工作;

(3)开展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

(4)开展一次感恩教育活动;

(5)建立每位教师的师德档案,签订一份“廉洁从教,奉献教育”承诺书;

(6)看一步警示教育片;

3、学生层面。

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遵纪守法”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把廉政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统一。积极开展以胸怀大志,为民为公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以诚信、责任、正直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以清廉、节俭、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以公正、民主、守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意识教育,以规则、程序、公平等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意识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培养尊敬廉洁人物、推崇廉洁行为的情感和良好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主要集中做好“六个一”,即:

(1)各班出好一期以廉政文化内容为主题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

(2)开展一次写廉政名言、警句书法展示活动;

(3)各班组织开展一次“敬廉崇洁”主题班会;

(4)开展“以廉为荣、以贪可耻”手抄报评比活动;

(5)开展“我最喜欢的廉政格言(廉政名人)”评选活动;

(6)开展一次反腐倡廉法纪教育;

五、具体措施

(1)营造氛围,让廉政融进校园

廉政文化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我校将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①利用升旗仪式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向全校师生讲明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并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

②制作廉政警句宣传牌,悬挂于教学楼,做到廉政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③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班级的黑板报等进行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宣传氛围;

④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一次主题为“敬廉崇洁”的主题班会,在学校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

⑤每个班级要利用班级内的板报,征集并宣传有关的廉洁格言,感受廉洁的魅力所在;

⑥红领巾广播以及校园网站、师生论坛、校讯通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广泛宣传廉洁的人物事迹 和古今名人的廉洁品格,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廉洁,什么是腐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从小入手,让廉政贴近校园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努力创设良好的廉政教育空间。

①以校园读书为载体,实现廉政教育的全员化。利用学校的各种图书资源,组织开展崇廉倡俭的主题读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 廉政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②充分利用少先队监督岗培养学生学生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③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使廉政教育走进学生的世界。利用语文、品德等学科课程,开展廉洁文化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的道理。

(3)注重实践,让廉政走进校园

开展廉政进校园活动,利用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和引导,让全体师生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勤奋节俭、廉洁自律、诚信为人的良好品德。

① 设立校园廉洁意见箱,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② 组织“教师评校长、家长评教师”的评廉活动;

③开展清正廉洁讲故事比赛。先以班级为单位,再由班级选出若干名优秀选手在校内进行比赛,让学生们深化理解廉政的精髓;

④面向四至六年级学生征集敬廉崇洁手抄报,以宣传廉洁的人和事为主体,让学生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 敬廉崇洁的意义之所在。

⑤开展“寻找廉政的足迹”活动,让学生们寻找身边的一个榜样人物,记录下他们的诚信、正直、清廉的风格。

(4)整合资源,让廉政走进生活

让廉政教育走进生活,构建学校我、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廉政教育网络。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明确健康的人生发展道路。

篇7:明德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开幕式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 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生机盎然的初夏时节,我们期盼已久的望江明德学校田径运动会暨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即将隆重召开。请接受大会检阅的各队伍做好准备,下面 我宣布:检阅队伍入场式现在开始。

下面介绍光临本次大会的领导和来宾:

他们是郊区教育局:

以及教育局各办公室的领导

兄弟学校嘉宾:沿江小学校长 金玉富同志 以及校领导..长青实验学校校长 郭希斌同志

望江镇党委书记 于久江同志 党委副书记 镇长吴云峰同志

以及党委全体委员

同时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驻镇各单位的领导以及各村的领导们。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 对各位领导、来宾的到来 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大会进行第一项:请望江联合学校党支部书记 谭国君同志宣布本届大会开幕!

大会进行第二项:升国旗 奏唱《国歌》请全体起立 脱帽 敬礼!

大会进行第三项:请望江联合学校校长 许永平同志致开幕词。第四项:下面进行一个特殊的仪式,多年来望江镇党委 政府对我校悉心关怀,对我校贫困学生倍加关爱,今天他们带来了学习用具,将对我校20名贫困学生进行现场捐助,请受助学生到主席台前、捐助仪式开始:

让我们对镇党委 政府对我校学生的深切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今天接受捐助的同学,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用你们的实际行动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下面请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吴云峰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大会进行第五项:裁判员及运动员代表宣誓。

大会进行第六项:少先队员代表讲话。

大会进行第七项:请副校长 褚云鹏同志宣布大会组织机构

和日程安排

篇8:明德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一、文化软实力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

“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此人曾担任过克林顿政府的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约瑟夫·奈痛感美国政府动辄以导弹、炮舰“硬实力”相威胁、恫吓的做法会引起世界的不满, 提出要“以软实力主导世界”, 做“卑谦的强权”。1990年, 约瑟夫·奈在《政治学季刊》、《外交政策》等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基础上, 出版了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 , 突出强调了“软实力”。约瑟夫·奈认为,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等方面的“软实力”。他对软实力的定义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目的的能力”。而且, 他明确指出,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的加强, 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文化, 是软实力的核心。文化的实质是“人化”, 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人化”形式的社会活动, 是人的本质性力量的显现。因此, 文化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加速器”。当一个社会能够实现“文化自觉”, 把社会发展置于社会所创造的文化的基础上, 这个社会就会出现加速的和快节奏的态势。所以, 从根本上看, 增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需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来增强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体现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因此, 文化软实力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本质上是与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强盛和自信相伴随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或单位的发展, 既需要硬实力, 也需要软实力。具体到一个高等院校来说, 其综合实力也应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 即高校的硬件建设, 也是必需的, 因为它是一所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 有了一些漂亮宏伟的教学楼, 有了先进的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 有了漂亮的校园自然环境, 有了与众不同的名称、标识等, 并不意味着这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就很强, 更不能说明这所高校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并可持续发展下去。当今, 高校间的竞争, 说到底在于学校软实力的竞争和较量。因此, 一所高校要发展, 既要注重硬实力, 更要注重软实力的提升。

高校软实力是一所高校的办学精神、治学理念、传统特色、规章制度、校风学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高校软实力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呈现出来, 要想提升高校软实力, 增强院校的竞争力, 就要下力气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 是一所高校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 以社会文化为背景, 以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 既包含和反映着历届师生对大学本身的总体认知、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 又是凝聚师生的精神纽带,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

国家的实力基于国民的性格, 国民的性格基于民族的文化。只有文化的大国, 才能成为综合实力高的强国。同理, 只有文化的高校, 才能成为影响力感召力强的强校。冯骥才先生曾说过:“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 但却直接关联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语言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 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其实, 抽出文化这根神经, 一所学校也将成为“植物人”, 由此可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当前本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偏失

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提升高校软实力的体现。在高校校园里, 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但仔细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尤其是审视本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时, 不难发现, 在当今, 本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 偏失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 本三院校为数不少, 这类学校由于办学层次、规模等的影响, 学校办学的特色不突出、文化氛围不浓郁、学术研究水平低等。学校管理者普遍重视外延发展, 很少提及或看到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性, 因此, 校园文化建设更是难以落实。还有一部分学校基于办学时间短, 很多方面仍处于摸索之中, 或者干脆照搬照抄, 难以形成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其实, 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 其功能、使命、人才培养目标等都存在显著差异, 因而, 对文化的需求与建设也应不尽相同。尤其是本三院校, 要想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取得优势, 谋得可持续发展, 更应该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并在突出自身特色上下功夫。而且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 并最终形成的有本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更不能急功近利、照搬照抄。因此, 本三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普遍存在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精力投入少、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二) 偏失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物质文化建设, 轻视精神文化建设。当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物质文化建设, 轻视精神文化建设, 也可以说是部分本三院校一个共同的弊病。表现为: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只停留在物质建设层面, 忽视其精神内涵, 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在许多高校, 我们能看见一座座相继拔地而起的艺术馆、实验楼以及宽阔豪华的校园大道, 却不见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全体师生素质的提升。二是校园文化并非是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简单堆砌。从根本上而言, 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服务于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精神坐标, 应渗透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才能彰显本三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校园文化需要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载体, 但更需要对活动本身进行文化层面的阐释和挖掘, 如此, 所开展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才能收到实效。校园文化需要物化的载体, 但同时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个性, 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境界和效果。

(三) 偏失三: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环境相脱节。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其形成与成熟都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可以说, 脱离社会环境而形成的文化, 是一种“虚拟”的文化, 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 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亦是如此。当前, 本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相脱节主要表现为:一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校园文化活动只是对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一种被动消极的反应、盲从和迎合, 缺乏积极主动和自我反思并成长的能力。因而, 作为知识、思想生长并创新的场所的大学, 其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中的文化辐射力、影响力以及带动力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和体现出来。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参与力度不足。很多情况下, 大学校园内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只是大学校园内的“自娱自乐”, 是一场场的“独角戏”, 得不到社会的关注、理解与支持。

三、加强本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本三院校文化软实力

(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要坚持正确的方向。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 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这就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 决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整个文化建设包括校园文化建设中居于统领和支配地位。因此, 就需要在本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要能弘扬先进文化, 摒弃落后文化。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一所院校的文化引领和支撑。落后的校园文化则是各种错误和腐朽社会思想在校园中的反映。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本三院校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 要坚决抵制和摒弃落后、腐朽文化的浸透和侵袭, 反对个人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的泛滥, 消除市场化趋势下文化的功利性色彩, 同时也要注意文化心理的浮躁化和审美情趣的粗俗化倾向。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要注意“软硬”结合。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本三院校文化软实力时, 还要在思想上扭转只重视硬实力、忽视软实力的观念, 尤其是对软实力的建设更要高度重视, 因其是一所高校能够永葆生命力的核心和关键。首先, 硬实力代表学校的躯干,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条件, 它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 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外在反映, 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影响是自然而然并持续不断地进行的。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以及当今一些著名的大学大多依山傍水, 建于环境优雅之处, 原因就在于以优美的自然景观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品格。所以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 应重视校容校貌的建设、重视对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其次, 软实力则是学校的大脑和灵魂。主要体现为学校领导和师生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 是一所学校的内在品质, 主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同时,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虽然一所学校软实力的作用不是一时就能觉察得到, 它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每所学校在自身建设和长足发展中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只有软、硬实力协调发展, 相得益彰, 一所高校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要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本三院校文化软实力时, 还要打造和自身实际相融合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 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导向, 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的, 并且在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充分挖掘院校历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结合院校的发展战略, 弘扬主旋律, 突出高品位, 努力构建高品位、多层次、受益面广、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体系, 把德育、智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充分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中,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去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 学校还应利用“请进来, 走出去”等各种形式与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等进行沟通、合作与交流, 取长补短, 共同提升。

四、结语

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 丰富的文化生活, 和谐的人际关系, 文明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校园环境, 共同的价值取向, 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方面。可以说,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而又艰巨的工程, 我们应把它纳入一所院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并给予高度的重视, 使其能够健康繁荣的发展下去。

摘要:党的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一个国家、地区的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整个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释软实力、校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深刻分析了当今本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偏失,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软实力,校园文化,偏失,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第1卷) :3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第42卷) :121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4].约瑟夫.奈 (美) ;吴哓辉, 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5

[5].高占祥.论校园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0

篇9:明德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才具有重大意义。中职校学生生源地分布较广,学生教育基础和地域文化各不相同,而且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加之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受社会及家庭不良影响的“问题学生”大有人在。因此,加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发挥中职学校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能。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现以我校为例,探讨如何加强职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围绕核心。建设严谨开放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反映了学校特有的价值取向。是影响和指导学校师生的核心准则,是学校长期发展的物质、制度、文化和行为的积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1塑造核心价值观,加强“三风”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明确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创设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即围绕做强、做优、做精的教育发展战略,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本行业、本省、本地区特色鲜明的适应社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及我省“两个率先…提供更加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通过校企结合。大力弘扬”诚信、敬业、创新、超越”的南车精神,提出了“求实、创新、和谐、奋进”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体现南车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2重视师德文化建设。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长期以来,学校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强教师素养的提升,通过学习教育法规、时事政治、教学艺术、教育理论,并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师德体会,举办征文评比活动,使教师师德水平、教学艺术、教育理论、爱生体验得到显著提高。定期开展多种师德教育专题活动。如开展“重师德、树师范、塑师表、铸师魂”主题活动,组织“师德师风”演讲,评选“师德标兵”等。让教师们在活动中潜移默化,不断完善自我。

3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以德为先,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积极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创新管理,引入“德育学分”模式,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与学分制挂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优化了德育管理流程。指引实践,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充分利用广播、专栏、网站等宣传阵地,积极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组织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成立爱心服务社等举措,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夯实基石。构建和谐美观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由校园内部的自然环境、建筑、布局及其所蕴含的意蕴和风格等组成。校园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在师生精神文化熏陶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对深层文化的理解,对激发人性中的真善美、培育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提升学校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强化硬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整体规划,制定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分期改造”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学校设施,进行道路改造及绿化整治。近年来我校通过投入四千多万元建成学生公寓楼、综合实训楼,并进行污水管网和道路改造,使校园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为广大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树立学校外在形象,提升学校基础设施水平起到很好作用。

2抓好人文景观建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一切建设规划都应以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目的。努力挖掘育人因素。精心设置好校园的一切。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名人肖像、书画、励志标语、格言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让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让广大师生在富有启发性的优美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灵感。

3专注专业文化建设。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学校,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向的是各种工作岗位,而不是升学深造需求。因而其更加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学校也不仅仅是发挥“教授”作用,更多要发挥“教练”作用。为此,学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内涵与特质,积极构建各专业文化,编制专业文化手册,设计各专业标识、实训服装、标语队旗,陈列各专业生产产品、优秀毕业生事迹简介等,帮助学生强化专业认识。坚持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在行业企业办学的优势,在基地建设、管理及运营等方面与企业紧密融合,努力实现基地与企业的零距离,为学生提高技能创造良好实训条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如通过推行班组班前讲话、5S现场管理、精细化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企业化管理手段,使基地运行符合现代化生产管理规范。

三、构建体系。打造人本有序的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广大师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准则,是人与人之间交互关系的动态体现。其不同群体间的行为,类似于构成了自然界的一个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培育。

1建设一支高素质管理团队。管理者的行事方式和工作作风对校园文化的养成至关重要。团结的工作氛围,是做好工作的保证,没有团结向上的领导团队,也就不会有一支勤奋、进取的教师队伍,也就办不好学校,更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管理团队只有在思想素质、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上都有很大提高,才能赢得广大教师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2打造一批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师资源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只有培养一批具有优质潜能的教师资源,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注重发现教师的价值,提升他们的素质。开发他们的潜能,树立“有多大本事,就有多大舞台”的思想,使这种价值理念对教师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内化成自身的理念与需求,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不断地成长。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聘请业内知名人士来校讲学,指导、培训教师。制定激励机制,对突出教师进行奖励,不断鼓励、鞭策教师自我完善,不断提升。通过不断弘扬优秀向上文化,推进教师资源优化提升。

3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教育不单单只是为社会培养有知识的人,更重要的还要培养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有个性的人才。职业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种相对共性的教育活动外,更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激发学生兴趣,发挥特长,挖掘潜能,培育技能。要始终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的传统与实际。用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教育影响学生。通过构建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

四、搭建框架。建设规范高效的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有关学校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反映着学校与政府、社会及学校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校园制度文化要求学校全体师生规范有序地参加各项教学和管理活动,并通过制度规范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1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年来,学校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坚持把加强制度建设、塑造管理流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完善《学校章程》、《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会议制度》,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依法治校;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实行和深化了校务公开制度,实现民主治校;制定和完善了党群管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一百多项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基础管理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7言8句诗下一篇:麓山捡垃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