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上答案参考

2024-05-05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上答案参考(共14篇)

篇1: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上答案参考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C 2.C 3.A 4.B 5.C 6.B 7.A 8.B

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10.朝鲜战争。第二问答案略。1 1.(1)人民公社化运动。(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C 2.C 3.B 4.A 5.D 6.A 7.B 8.B 9.(1)C(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lO.(1)澳门。中国。(2)“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1 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 1.(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2.(1)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3)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些都表明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篇2: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上答案参考

作业1

一、填空题

1、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

2、自然环境文化;

3、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4、因果关系相关关系;

5、完整性互斥性。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D;

2、B;

3、A;

4、D;

5、C

多选题:

1、ACF;

2、ABCDE;

3、AE;

4、AE;

5、ABC

三、名词解释

普查:是普遍调查或全面调查的简称,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无一例外的逐个调查。它是最全面、最准确的调查类型,其目的是把握某一时期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现象的总体情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

四、简答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前期工作即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的工作,包括选择、确定命题,提出概念、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和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对完成社会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论述题

答:操作化的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其作用是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最好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对概念和命题进行操作化的具体做法是:把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中的变量相对应的。

六、实际操作部分

见课本55—57或57—58。(略)

作业2:

一、填空题

1、总体中所有个体之间异质性;

2、直接抽样法随机数表法;

3、人工文献检索计算机文献检索;

4、文献定性分析文献定量分析;

5、直接发送法间接发送法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A;

2、D;

3、D;

4、B;

5、C

多选题:

1、ABCDFE;

2、ABEF;

3、ABCD;

4、AECBD;

5、EF

三、名词解释

1.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和元素抽样方法,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

2.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

四、简答题

答:不是。抽样调查是人们“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重要途径,而抽样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和实现“由部分认识整体”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抽样只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一部分,只解决抽样调查过程中的选取调查对象这一问题,抽样调查的其他所有问题都是靠另外的方法来解决的。

五、论述题

答: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我们应该针对文献的不同来源和出版、收藏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这三种途径进行文献搜集。

一般来说,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若属于个人收藏品,可以根据线索,主动联系,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借、复印等办法搜集;若是机构收藏品,则可按照一定程序和规定,采取向有关单位直接索取、文献交换、复印复制、租、借等方法搜集,某些特别的历史档案则可到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去采取借阅、复印等方式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方式搜集。

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若是正式出版发行的各种书籍、刊物、磁带、光盘等文献资料,可到图书情报情报机构和可能收藏这类文献的单位、读者那里去借阅,或者从互联网上的有关数据库中下载,当然也可以直接购买。另外,对那些虽未正式出版发行,但已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献,可以通过网上下载或复制的方式来搜集。

六、实际操作部分

见课本325——330(略)

作业3

一、填空题

1、结构访谈非结构访谈;

2、“头脑风暴法”“反向头脑风暴法”;

3、当场记录事后追记;

4、全方位法律和道德伦理;

5、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实验活动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D;

2、C;

3、A;

4、A;

5、C;

多选题:

1、ABCF;

2、CDE;

3、ABCDF;

4、ABCF;

5、ABDE

三、名词解释

1.集体访谈:也叫会议调查法,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集体回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

2.局内观察:也叫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四、简答题

答:对照组实验就是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一批与实验对象处于相同环境、条件相同或相似的对象作为对照组;然后,只对实验组给予实验激发,而对对照组却听其自然;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检测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实验结论。

单一组实验就是只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而不设对照组,通过实验活动前后实验对象的变化来得出实验结论。它是最简单的实验设计。

五、论述题

答: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进入观察现场的方式有隐蔽和公开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观察者是否让观察对象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能够自然地、直接地、公开地进入现场当然十分理想,但往往比较困难。因此,观察者有时需要采取逐步进入和隐蔽进入的方式。逐步进入是在刚开始时,并不向有关人士介绍观察的全部内容或者观察的最终目的,以免对方因困惑不解或配合难度过大而拒绝观察者进入。在以后观察有了一定进展、对方习以为常时,在提出扩大观察范围或延长时间等要求。有时,观察者也可在观察的开始阶段先采取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观察,再自然而然地逐步建立与观察对象的关系,由浅入深地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以后随着观察对象与观察者关系的加深,再逐步暴露自己的身份。

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将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或当地居民进入观察现场。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这种方式较为适用。

六、实际操作部分

见课本315——316(略)

作业4

一、填空题

1、实地源文献源;

2、前分类后分类;

3、SPSS软件SAS;

4、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5、专题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A;

2、A;

3、B;

4、C;

5、C

多选题:

1、ABCF;

2、ANCDE;

3、ABCD;

4、ACDEF;

5、ACDEF

三、名词解释

1.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

2.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根据调查资料所写出的真实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四、简答题

答:资料整理分为文字资料整理和数据资料整理。文字资料在来源上存在差异,所以其整理方法也略有不同。但是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

数据资料的整理也叫定量资料的整理。其一般程序包括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五、论述题

答: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即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他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20世纪中叶以来,电脑统计分析软件应运而生,成为普通大众也可以熟练应用的、简便易形的资料统计分析工具。

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中统计分析之外的两种主要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

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它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作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理论分析依靠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辨证分析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逻辑证明法等。

六、实际操作部分

篇3: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的改变

一、从包办走向选择

传统的社会科作业是由教师选择的,由教师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强加给每一个学生的,忘记了每个学生对社会作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需要、独特的目的。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妨采用多种形式来布置作业,既可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布置多种作业以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解答的社会作业来探究。比如,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讲授完“创业有方信用无价”时,历史与社会作业就完全可以多角度布置,让学生去自主选择,既可以给学生材料,让学生分析信用的重要性;也可以根据本地经商气氛浓厚的特点,让学生去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自己去收集这类例子。然后将收集到的例子放在一起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以来印象可能就更加深刻,而且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体会到一种不断成功的快乐,慢慢地对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兴趣也会不断增加。总之,将作业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是保证学生对社会作业持久保持兴趣的重要保证之一。

二、由封闭走向开放

开放性的历史与社会作业是根据学科的本身特点,以师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见的新知识,即师生以共同建构、创生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带着师生强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形成的,这些应是学生社会作业的主要内容。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发现的某一点或某一事来设计自己的课题,并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来解决这个课题。比如,学生在上学途中发现有很多人交通违章,只要他认为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并且也有兴趣、有信心将它完成,那么作为教师,就完全可以将他的这一发现作为该学生的一个课题,并给他以适当的指导帮助,然后让他将这个课题就作为社会作业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要及时地给予这位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必要时可以让其他的同学一起参与,而具体时间完全可以根据内容而定。

三、由独立完成走向相互合作

新课程实施后,有位教师在上完课后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请收集你所在街道的各小区垃圾分类回收的实施情况,以报告的形式向同学展示你的成果,时间为一个星期。这位教师的这个作业不可谓没有新课程理念,但是一个星期后,完成作业的只有不到1/10的同学,而真正能全面体现自己所在街道的垃圾分类回收情况的一个也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这位教师忘记了自己布置的作业凭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它做好。所以,从历史与社会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许多的社会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

四、分离式评改走向参与式评改

实施新课程后,有位教师将自己的QQ号码告诉学生,还在班级同学中建立起一个QQ群。很多学生完成作业后,直接通过QQ将自己的作业发给教师,教师看后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告诉了学生,学生觉得有话要说或有疑惑,就直接在QQ里和教师交流起来,个别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就放在群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这位教师明白,传统意义上,学生做作业是一个过程,评改又是一个过程,学生的“做”与教师的“评”是分离的,而在新课程中,由于历史与社会学科本身具有的广阔性、包容性等特点,传统的仅凭一支笔坐在办公桌前批改的方式,显然已不适应学生多样化的作业。所以更多的应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生做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

五、作业的评价将由对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发展的关怀

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传统的“只见分数不见人”及“非对即错”式的评价将成为过去,在评价方式上,将提倡多元评价(如诊断性评价、自我评价、集体评价等)的相互结合,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篇4: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上答案参考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作业本;有效使用;有效管理

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具有多重功能。对学生来说,作业能巩固已学知识,强化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对老师来说,及时反馈作业,便于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做到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2011版新教材实施两年来,笔者连续两年任教七年级,使用本教材,对2011版配套作业本的使用,感触颇多。本文就从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下册作业本的使用现状、有效使用的策略、有效管理的建议等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当前作业本使用现状

学生做作业层面而言:因诸多因素,学生普遍重视其它中考分值多的学科、轻视社会学科的作业。在实际教学中,几门学科合算起来,学生作业量多,有些学科一门,资料就好几本;有些教师过度强调本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多,要求学生重视。相比较而言,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不是很重视,对本学科的作业更是如此。就我们本学年七年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使用作业的效果不理想,上交作业中,错题率比较高。特别是有部分学生老师讲解作业本后,再次上交作业本检查,还是没订正对。可想而知,学生对本学科作业本重视程度。

作业本编写层面而言:作业本相对适应大中城市学生、山区的学生做起来显得难度较大、效果不够好。与新教材配套作业本在遍写上改变了过去的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编者们精心设计了“基础巩固”和“拓展提升”两个主要栏目,有利于老师分层次布置作业,前者为学生必做题,后都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做,重在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能力。课外拓展的知识点比较多,有许多题目,对山区初中的学生而言,难度比较大。有部分题目对学生学完当堂课内容,要在短时间内用所学知识来完成题目,难度也不小。学生感觉题目比较难,一课时里面,就有好多作业做不来,久而久之,就都不是很喜欢去做了。

教师教学管理层面而言:因受传统教学因素影响,普遍偏重课堂教学任务、轻视学生的作业本练习。按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大部分课时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一节课时间,基本上不能详细讲解完内容,老师在上课时间也很少、或没把作业本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起来。如:如第五单元每一课的《行政区划》内容,一节课是很难完成的,学生课后还要花很多时间去识记、理解、运用才能掌握其内容,很不现实。所以,社会学科作业本普偏现象是上课没有时间做,学生课外时间去做作业,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题目难度相对大,基本不怎么爱去做,造成抄答案的现象严重;成绩较好的学生因忙于应付各科作业,不想花时间去找书本、看地图,都不怎么思考,造成错题现象严重,整体感到作业本的使用效果不够好。

二、作业本有效使用策略

1.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对作业本的题目进行适当筛选、修改

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中小学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的教育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与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只有依标施教、依标作业,才不致使师生陷入教与学的泥塘。而现行教材也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因此,一定要参照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来设计和筛选作业,避免作业成为教材的延伸,或让学生造成知识点迷惑、歧义。

2.结合教材中的重难点在作业讲解中进行相应知识点的补充、拓展

一堂课的重点既集中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又反映教材的中心思想,它影响或者带动着其他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一堂课的难点头绪较多或者较艰深、不经过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学生难以自行理解掌握。通过把作业点放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的作业能使学生真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能够及时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作业本中部分题目,可以作为作业讲解的重点题,在作业讲评中进一步拓展,补充,使内容事更加充实。

3.结合作业本的题目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应知识点补充、拓展

新教材的编写,去粗取精,摒弃了过去死记硬背的大量地理名词,增加了相当分量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教材在减少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强了内容的综合性。在新教材的配套作业本中,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在教材中是找不到的,要到社会图册、或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进行补充、拓展,学生在做作业时才能完成。这一情况在基础巩固中有,在“拓展提升”这一栏目中就更多,有许多可以结合图册来完成,更多的是需要在课堂中进一步补充、拓展。

如:《红松之乡》一课的基础巩固第3题,黑龙江丰林是我国重要的 自然保护区、林业科学研究的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 保护区网络。

又如:《水乡孕育的城镇》一课的拓展提升第1题,太湖是我国第 大淡水湖。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介绍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国五大湖等相关知识。

4.结合作业本的题目内容开展主题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社会的先导,是推动社会学习的一种意识力量。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对社会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就会视社会学习是一种煎熬,是空洞的说教。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趣味性,注意联系实际,防止学生死记硬背”“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我们可以巧用作业本中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事先预习,借助网络查找资料,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的开展主题活动,让在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点。

三、作业本有效管理的建议

从做题程序上:要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首先学生通过预习,不翻书做,完成第一轮做题;第二轮是教师授完课后完成其它能够解决的题目;第三轮才是翻书、查资料、问同学。有部分非选择题,难度较大的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先做后当堂讲解。正确的作业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从作业评价上:要真正发挥作业的反馈功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及时的评价,同时还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作业。如:在等级评价上,一般学生完成基础题部分就可以给A,如果能完成部分拓展题,就可以给A+,从而激励学生去完成拓展题。对书写不好的同学,在发现他有进步、哪天书写相对比较认真的时候,要及时给予激励性评语。对平时不是做得很对的学生,如果有进步了,可以进行面批,及时给予当面表扬,鼓励。

从检测考查上:老师可以结合平时批改作业中,学生出现的易错题进行梳理,汇编成检测卷对学生进行检测考查。月考检测考查,可以在测试试卷中,有一定比例的原题、一定比例的改编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做作业本中的题目时更加用心去思考、解答。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七年级上.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

[4]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七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

[5]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篇5: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作业本答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答案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5ABBAB

6-10DAACB

11-14ACAB

二、非选择题

15、问题一:人工钻木取火。证据:考古资料证明,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问题二:用火烤熟食物,可以提高人的体质;用火驱赶野兽,维护自身安全;用火照明取暖,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火的使用,提高人们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演变过程中的重大进步。

16、问题一:山顶洞人遗址。

问题二:制作这样的器具,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说明山顶洞人生活时期,人们已学会缝制衣服,懂得美。这是生产力的重大进步。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旧石器时代;北京人。

思考二:群居在洞_中;用打制石器和木器劳动,获取食物等等(合理的想象均可)。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答案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5ACDDB

6-10DCCCC

11-15CCDAD

二、非选择题

16、问题一:陶器上的这些动物图案,说明这些动物与原始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他们过着原始渔猎生活。

问题二:在当时条件下,人们制作陶器的水平高超,反映了手工业的进步;陶器上的纹饰反映了他们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

17、问题一:“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自然形成的山洞中,半坡人、河姆渡人居住的是人工建筑,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大进步。

问题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问题三:由于两地自然环境不同。半坡遗址处于北方黄河流域,河姆渡遗址处于长江流域。启示:人类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研究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广东境内的古人类化石主要有封开垌中岩人牙齿化石、马坝人头骨化石等。

思考二:不能删除“已知”二字。因为,随着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人们可能发现现在未知的,年代更早的古人类化石。

第3课华夏之祖答案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5ADBAC

6-10DCADC

11-13CDA

二、非选择题

14、问题一:禅让制(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首领制度);没有;大禹传子启后,夏朝建

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问题二:材料表明,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之位,各部落首领之间互相斗争。跟课本说法不一致。说明:历存在的许多“传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必须多方面考证。

15、问题一:材料一属于历史传说;材料二属于文字记录;材料三属于实物资料。

问题二:材料三代表的实物资料。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足,对许多现象不理解,存在着敬畏心理,于是,人们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作为自己的祖先等崇拜的对象,并将其符号化,这就是图腾。

思考二:通过民族大融合,以华夏族为主体,其他各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答案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5BCBCB

6-10CAACC

11-15DACBD

二、非选择题

16、问题一:这些预言都是错误的。夏桀与商纣王的统治都因为_被_。

问题二:_会失去民心,丧失政权。

17、问题一:指周王。依据所分封等级的高低得到不同的分赐。

问题二:周王会降低受封人的爵位,削减受封人的封地,甚至剥夺受封的一切特权。

问题三:西周的分封制。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标志性成果《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确立了夏商周的起止年代。

思考二:没有得到最终结论。因为,夏商周的断代问题,没有确切文献记录,现在的研究成果是根据已有资料得出的。随着新史料发现,这一结论有可能被修订。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答案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5CDCDB

6-10ABBDC

11-14DBBC

二、非选择题

15、问题一: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多;工艺精美。

问题二:上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去博物馆参观;实地考察已发现的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等等。

问题三:只有贵族才能使用青铜器。理由:制造青铜器的费用昂贵;青铜器的使用,还代表了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

16、问题一:奴隶社会。

问题二:奴隶们的悲惨处境,最终会激起奴隶们反抗斗争;奴隶们的斗争,一定程度上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甚至改朝换代,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灿烂的夏商周文明是奴隶们辛勤创造的。

拓展与探究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社会发展水平看,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繁荣,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从奴隶处境看,奴隶们处境悲惨,社会黑暗。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答案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5DCABA

6-10BCBCA

11-14DBDD

二、非选择题

15、问题一:图2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文公图1齐秦楚燕

问题二:齐桓公。原因:任用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正确策略。

问题三:城濮之战、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

16、问题一: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春秋时期开始)。

问题二:周王受到少数民族侵扰;周王地位衰落,诸侯国之间发展更加不平衡,强国吞并弱国,强大诸侯国称霸。

问题三: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灾难,人们生活动荡,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但大国兼并小国,蕴藏着国家统一的趋势。

拓展与探究

这种说法不正确,片面夸大了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秦赵长平之战,赵国的战败,以至于赵国灭亡,是秦国实力超过赵国的必然结果。当然,赵括个人的错误,在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赵括个人的错误,不能成为秦赵两国战争胜败的关键。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答案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5CDDBA

6-10ABBCD

11-14BDAC

二、非选择题

15、问题一:商鞅。他主持的改革直接促使秦国强大;推动中国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法家学说。

问题二:嬴政。秦灭其他六国,统一全中国。

问题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大的诸侯国,为秦灭其他六国,统一全中国奠定基础。

16、问题一:大禹和李冰;都江堰

问题二:中国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问题三: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水利兴修。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奖励耕战,农业生产不积极、没有军功的人不授爵位,废除了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任免官吏,剥夺了贵族世袭把持地方的特权。

思考二:商鞅因变法而死,说明秦国当时保守势力依然强大;任何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答案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5ACCBC

6-10DBDCA

11-15ACACB

二、非选择题

16、问题一:图1,龟甲和兽骨;甲骨文。图2,青铜器;铭文。图3,竹简;小篆。图4,纸;楷书。

问题二:商;图1。

问题三:毛公鼎。

17、问题一:扁鹊,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能用针刺、按摩和四诊法治疗疾病。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政治家。创造了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离_》。

问题二:分别为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领域成就。

问题三:扁鹊创造的四诊法,流传至今;与屈原相关的,就是端午节。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答案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5AAABD

6-10BBCDB

11-15DABAB

二、非选择题

16、问题一:图1,道家思想;图2,法家思想;图3,儒家思想。

问题二:(本题以下三种答案均可)

答案一:认同道家思想。道家学派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均有对立的方面,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答案二:认同法家思想。法家学派提倡法治,主张改革,主张建立_主义中央集权政治。

答案三:认同儒家思想。儒家学派强调“仁”和“礼”,主张仁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问题三:百家争鸣。社会生产力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7、“教育观察”栏目主持人应该是孔子。孔子是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成就、教育思想影响后世。

“法制园地”栏目主持人应该是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代表。他主张法治。

“军事天地”栏目主持人为孙武。孙武是兵家学派的代表,著有《孙子兵法》,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他指挥作战的经验丰富。

“自然与环境”栏目主持人应该是孟子。孟子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这一观点有一定局限性。孔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不是儒家思想的全部。后世许多思想家丰富和完善了儒家学说。

篇6: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1.C 2.B 3.A 4.C 5.A 6.B 7.C 8.C 9.B

lO.C II.(l)森林资源、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等。(2)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从而造成资源的短缺。12.(1)如“地球出汗”。(2)由于工业生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不断增多等原因,大气增温现象日趋明显,温室效应日趋严重。13.①大气污染。②自然因素:多“逆温”、无风的天气。人为因素:居民燃煤和工业排放废气。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1.D 2.B 3.B 4.A 5.C 6.D 7.B 8.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9.答案一——数量问题:人口多,增长快,使自然资源消耗增多,生态环境压力变大,经济发展受阻,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口多,还会影响教育发展,进而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答案二——素质问题:人口素质不高,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会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人口数量难以有效控制。答案三——既是数量问题,也是素质问题:人口多,增长快,自然资源消耗增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发展受阻,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素质不高,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篇7: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暑假作业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CBCAADBA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BBBACDDAB

二.21.(1)唐玄宗、开元盛世(每个1分,共2分。)

(1)真实、愿意。(1分)因为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3分)

(2)不真实、不愿意(1分)因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压迫广大贫苦农民的基础上的!诗中描绘的只是少部分地主阶级的情况,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生活可能仍然是贫困的,只是相对隋朝来说可能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3分)

22.赵州桥唐太宗《金刚经》玄奘武则天(10分)

23.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与外国交往密切文化发达等等,这些促使唐朝繁荣昌盛、闻名于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0分)

24.图说历史(可以任选一个回答,10分。)

图(1)唐朝实行全面的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广泛的交流。(2分)

鉴真唐朝的高僧,(2分)唐玄宗时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拂法。(2分)鉴真六次东渡终于成功,除讲授佛经外,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4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分)

图(2)唐朝实行全面的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广泛的交流。(2分)

篇8:提高历史与社会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一、历史与社会作业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1.作业繁多且重复, 缺乏精心设计

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 在量和质两方面都比较随意, 图“量”不求“质”, 热衷于搞“题海”战术。对所提供的作业资料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策略, 什么“质量检测”、“精析巧练”、“课时导航”等等, 推荐学生买。这类作业题目量较大, 选题粗糙, 重复练习, 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 还导致兴趣减退, 出现不交或者抄袭作业的现象, 其有效性大大降低。

2.历史与社会开卷考试, 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

新课程改革后,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变成了开卷考试。这给学生的第一感觉是该学科的考试可以带书, 答案都可以在书上“翻”出来, 这样就形成了对书本的过分依赖。实际上, 新课程不再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简单识记, 而是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由于这种改变, 作业在书本中直接照抄的答案变少了, 大多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而许多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思维上有很强的“惰性”, 一旦遇到材料分析题、综合题就想抄答案, 最好让老师直接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 形成了过分依赖答案、过分依赖老师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学生认为这两门学科并不重要, 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认真, 作业的有效性自然降低。

3.作业没有弹性, 缺乏层次

传统作业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均采取“一刀切”策略。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4.教师没有及时批改作业, 没有评价学生就没有动力

作业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 通过作业, 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到的知识、技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欲望。批改不及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导致学生作业态度被动, 抄作业现象十分普遍。而且有些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没有评价, 只是一个阅字或者一个对号, 学生对批阅状况也熟视无睹, 达不到反馈作用, 长此以往, 作业的有效性降低。

二、提高历史与社会作业有效性的对策

教学实践证明, 有效作业与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作业的形式、作业的题材、作业的过程、作业的批改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 笔者认为有效作业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作业内容要有层次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 让他们有创造性的自由发挥, 让学得好的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劲头, 而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树立信心。第一个层次的作业, 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而设置的, 要求人人必做, 人人会做。这类作业, 是基本知识的简单应用, 是巩固知识所必需的。第二个层次的作业, 对学生要求较高,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要求也较高, 要求大多数学生能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第三个层次的作业, 是专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 由于其难度大, 部分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不做或选做。如何分配三个层次的作业, 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处理, 在这样的“作业自选商场”中, 让学生自主选择, 就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分层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厌学、抄袭作业等现象大为减少,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作业。

2.作业形式要有多样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改变作业设计理念, 打破传统文本形式, 设计更多新颖的、形式多样、个性化的作业, 让学生克服作业单调乏味现象, 提高学生作业兴趣, 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作业有效性。在做作业时让学生充分动用各种器官, 如设计口述型作业, 让他们动口说;设计开放型作业, 让他们动脑想;设计探究型作业, 让他们动手做,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 避免形式单一。作业形式多样符合了初中学生接受事物的心理特点, 激发作业的兴趣,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3.作业题材要有生活性

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运用课本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布置作业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联系社会的热点、焦点、重点问题。例如, 2011年,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联系了日本大地震核泄漏事故、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排名全球第二、法英美意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展开了空袭、传统节日文化等社会热点问题。有聚焦台州经济发展变化, 有鞭挞社会丑恶的理性思考, 有关注社会民生维护公平的问题, 有弘扬美德关注汶川地震等题材。作业题材的生活化, 需要我们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收集、设计。作业题材的生活化能培养学生关心社会, 热爱生活, 善于思考, 激发兴趣, 乐于探究, 学思结合, 自然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4.作业过程要有自主性

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历史与社会的作业最好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为什么呢?可以避免学生互相抄袭, 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让学生在获得答案过程中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作业过程自主化还体现在布置作业时, 要以体现探究性学习为导向,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动手”和“动脑”, 避免学生在思维上形成依赖性。

5.作业批改要有激励性

批改作业也是一门艺术。作业是学生们辛苦汗水的结晶, 不管他们的作业质量如何, 任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都渴望得到认可、赞许, 适当的鼓励能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因此在批改作业时, 我们应采取客观评价和鼓励性评价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对质量高的作业, 给予鼓励, 充分肯定其独到之处并期望坚持;对有问题的作业, 给予仔细认真的点拨, 并鼓励上进;这无疑给了他们很大的自信, 提高完成的积极性, 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摘到“桃子”,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达到有效作业的效果。因此, 鼓励性的话语应适时地出现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中, 让他们倍感老师的关爱和关注, 并将这种关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总之,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是教学中的细节, 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和总结, 需要师生长期地探索。

摘要:对作业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要求广大教师在布置、设计、批改作业时必须有所创新, 做到轻负高效。本文分析了历史与社会作业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阐述了提高历史与社会作业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作业,有效性,研究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浙江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资料选编.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 2002, 12.

篇9: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作业设计

【关键词】差异型 实践型 开拓型 探究型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6-02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作业的目的

历史与社会作业是学生的实践,是知识能力生成和思想道德价值形成的过程和结果。《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已近7年了,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许多同仁往往比较重视教学设计、双边活动、启发提问、合作探究等教学过程相关环节的创新与研究,而忽视了课后作业的改革和创新这一重要环节,使得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形成了一种课堂热闹,课后冷清的现状;同时,长期以来历史与社会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着作业量偏大、内容封闭、形式单一与评价的终结性等相对滞后的严重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此,必须转变传统的历史与社会作业的设计思路,使作业量由要数量向要质量转变、作业的形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作业内容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由机械训练式和独立完成向主体探究式和向协同合作转变以及作业的目的由服务教师教学为主向服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转变。

二、设计差异型作业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1]所以,《历史与社会》作业,既要有统一目的、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作”。“一些教师认为,他所要做的就是自己好好教书,学生们自然就会好好学习,而忽略了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一事实。”[2]由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可能完全等同,因此,对学生的作业要求也不能等同地对待。本教时的最低要求是什么?理想要求是什么?学生达到什么程度?这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套餐”型,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如刚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于新的学习环境感到陌生,在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出现了学习不主动,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并对症下药,建立学习的信心,真正使他们成为了学习的管理者。

三、设计实践型作业

“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1]《历史与社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思想品德实践,不宜刻意追求思想品德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实践型作业,一改传统作业单一的纸笔功夫,强调作业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生活领域,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注重实践探究,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具体可包括动手操作、调查访问、观察积累、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基本类型。

四、设计搜集积累型作业

时代在不断前进,信息在不断增多。“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就要重视信息搜集能力的培养,可布置一些“收集信息”类的作业,让学生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如写一些新闻报道之类内容的体会。可以让学生采用看、听、问、写等形式来完成自己的作业。这里的“看”指的是看看新闻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这里的“听”指的是听听大人的言谈这类作业主要是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而“问”指的是针对看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课文中的知识容量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后可布置学生向家长、邻居等多方面询问的作业,补充课本上所接触不到的知识,在不经意的询问中增长知识,以满足儿童不断发展的知识需求。而最后的“写”指的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所问到的内容写下来。从而达到“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1]

五、设计开拓型作业

“开拓性作业设计法教师通过设计开拓学生思维的作业来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3]“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这类型作业设计可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4]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加强阅读积累。结合各册中课文要求布置阅读性作业。第二,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以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再展开想象,构建新的想象,编故事或写一段话,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又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学得有乐趣,爱学。这种作业可以让学生采用看、想、说、写等形式来完成这里的“看”指的是学生需要多看看,没有一定的材料是很难想象的,只有大量的材料在头脑中,才能更好地想象。

六、设计自主探究型作业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1]这样的作业需要动用学生全部的智慧,它的完成有时可能是一种直觉,但在多数情况下,是冥思后的结晶。结论常因个体的不同而表现出多元化。这类作业我们可以采用做、议、评、选等形式来完成。首先让学生自己“做”,亲身体验一下。比如有些单元学完后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动手做做,编编一些小报,由学生自己亲任主编。这样不但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更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议”,因为个人的知识水平、心理状况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这就需要通过议论,让大家在相互讨论中不断增长知识。评与选可以同时进行在评中选出优胜者给予张榜公布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主要的有以上这些类型设计,但还有其它的类型设计。如:问题型作业设计,问题型作业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提出自己尚未理解或未完全理解的问题;。又如:想象型作业设计,想象型作业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激励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力。

总之,历史与社会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最终要体现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思想品德形成综合能力,丰富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不能满足和停留于传统的作业布置,而应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融入新的理念,尝试新的类型,为生机盎然的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改革尽善其美。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2]张厚粲译 美国Roberj.wendyM.Williams著《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版 第174页

[3]张春兴主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1第27页

[4]《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第17页

篇10: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上答案参考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自我测评]

1.略 2.此题正确答案的顺序是:A、C、B。

3.见作业本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自我测评]

1.天主教耶稣会的章程规定人对神绝对服从,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反映 了等级森严的教会制度,体现了神权的威严。

彼特拉克的话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人的需要的肯定,他重视 人世俗的生活以及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就扫除了人在神面前的卑微心 态,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褒扬。

这两段话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对神权的维护,而后者是对人性的肯定。

2.正确答案是C。

3. 达•芬奇的设计体现了一种理想,他想利用科学知识来改变人类的生 活状况,尽管他的设想当时没有实现,但是他指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自我测评]

1.新航路开辟后的正面影响: 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新航路开辟后的负面影响: 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3.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当时新航路的开辟已势在必行,即使没有哥伦布和西班牙的探索,也会有其他国家和别的航海家进行探险,并发现新大陆。哥伦布发现美洲,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由当时的许多客观条件所造成的,而哥伦布则是根据这些客观条件第一个实现了这个伟大任务的先行人物。

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

[自我测评]1.赞同男生的说法,因为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政治体制是专制君主制,议会是受国王的控制,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的权力。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通过了许多法令来限制王权,其中最重要的是《权利法案》,这种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称为君主立宪制,所以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了根本的变化。

2.见作业本第21页16题。

3.现在世界上有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国与英国的政治体制相同,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自我测评]

1.相同点:手工业发达;商人地位逐渐改变或者可以说是商人资本十分雄厚;都出现了近代进步的思想家; 不同点:明清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而西方国家则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中国的思想控制十分严密,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西方国家则在手工工场产生和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阶级,从而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诞生、启蒙运动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闭关自守,西方不断向海外探索,开拓海外殖民地。

2.清代统治者认为民族关系的处理重在以德服人,因此采取了比前代更加有效的怀柔政策。避暑山庄的修建,成为清统治者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政务中心;**、**系统的确定和驻藏大臣的设置,加强了中央与西藏的联系;改土归流的进一步实施,保证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直接管理。此外,清统治者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分裂势力予以狠狠地打击。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并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3.从国家体制看,中国仍是皇权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皇权得到高度强化,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从思想观念上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5、6单元『自我测评』答案❀ 看,掌握国家命运的上层统治者仍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自居,不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从对外政策上看,坚持闭关锁国;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虽一度处于盛世的繁华,但旧有的体制与观念,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等。因此,当西方国家先后进入革命的时代,国家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寻求向外拓展时,中国仍然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这不可避免地使古老中国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挑战。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二课 整体世界的形成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自我测评]

2. 维新派的目标有提倡西学,兴民权,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等;采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来实现,寄希望于封建统治者。革命派的目标有推翻清朝,争取国家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采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来实现,采取暴力手段。

4.○中国反抗西方列强一再失败的原因有: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国力的贫弱、资本主义列强军事上占有优势、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等。

篇11: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上答案参考

1、时空链接

⑴前509 1492 1775-1787 1861 1868 1914-1918 ⑵日本大化改新开始

美国诞生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共产党宣言》发表

美国内战

2、古今中外对照

①大化改新 明治维新

②郑和 哥伦布

③1840 1640

④尼布楚条约 权利法案

⑤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3、世界之最

①汉莫拉比法典

②葡萄牙

③英国

④巴黎公社

⑤内燃机

⑥英国

⑦法

⑧第一次世界大战

⑨莱特兄弟

⑩达尔文

4、人物春秋

①罗马共和国最后一任执政官

②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

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

④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⑤南美的解放者

⑥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领导人

⑦无产阶级领导人,马克思主义奠基人

⑧俄国农奴制改革领导人

⑨发明大王

篇12: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上答案参考

P65,第一题 1—5 ABDCA 6—10 BBBCD 11—13 AAC 第二题 1.象形文字 2.基督教 3.日本大化改新 4.穆罕默德 5.-6.英 7.英国 8.独立宣言 9.1789,巴士底狱 10.明治维新 11.巴赫 12.适者生存

P66,第三题 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瓦解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势力,增强了北方军队战斗力

第四题 1.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的孤立,分散向整体方向发展。

2.蒸汽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它以煤炭为燃料,给工作机提供动力,将人类带进蒸汽时代。3.内容:人生来自由平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意义:对于反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具有重大历史意义。P67,第一题 1—5 CBDCA 6—10 AACAD 11—15 AAADC 16—19 BDCA P68,第二题 它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使北方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为美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三题 1.他有功也有过。功:颁布了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发展了资本主义之商业,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维护革命成果,扩大革命影响。过:建立了独裁帝国。2.认同。其实质是因为主要帝国主义之间发展不平衡后起义希望重新瓜分世界,因此,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狗咬狗,为非正义战争。

P69,第一题 1—5 AADAD 6—9DACD 第二题 1.它是列宁对社会建设的掠夺,其实也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工农联盟,稳定苏俄维权政权。

2.帝国主义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成就:建立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粮食白给白赊,也在核工业与航天技术上取得显著的成绩。优势:地大人多,重视教育、教育,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不足问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与宗教矛盾复杂,官僚体制僵化,基础落后。P70,第一题 1—5 DBCAB 6—10 BADDB 11—15 DDBDD 16—20 DCACC 21—25 AADCD 26—31 AABCDD P72,第二题 1.有功也有过。功:修万里长城,“书同文,车同轨” 过:修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2.内容:a.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c.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d.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冲破了‘左’的束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3.飞机的发明;汽车装备生产的诞生。

篇13: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上答案参考

一、研究作业设计的背景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 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作业的变化与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这是因为, 作业设计一要符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现代教学论观点。教师的教, 只有通过主动的学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东西。合理的作业设计能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能做、会做”,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二是要符合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心理特征和因人施教的原则。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千篇一律的作业无法兼顾每个学生。合理的作业设计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减轻心理负担, 健康成长。三是要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一个也不能少。合理的作业设计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学习, 达到全程参与的目的。四是要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具有综合性、社会性、时代性、开放性和践性的特点。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 合理的作业设计能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提高能力。

二、研究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1. 作业数量科学化, 追求有效性

教育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明确指出:“作业管理要立足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避免重复劳动。各学段都要严格控制作业量, 原则上初中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理论和实践都证明, 课后作业只有适量, 才会发挥最佳的效益。

因此,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既要围绕训练重点, 又要做到数量科学化。要做到适量, 教师自身要自觉分析教材、吃透教材,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 精选作业, 避免重复, 保证数量的适量。例如, 一些教师原先要求学生一题不落地做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中的作业, 多数学生会为应付检查被动完成, 效果很差。后来经过教师的精心筛选, 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作业, 让学生体会了成功的喜悦, 提高了做作业的有效性。

2. 作业形式多样化, 具有趣味性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 就能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有了兴趣, 学习就成为一种乐之不疲的享受。要让学生有兴趣, 教师设计的作业就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 如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小品等形式, 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没有精神负担的娱乐过程做作业, 乐中求知, 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例如, 为了深入有效地开展综合探究《实话实说话“流行”》, 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 要求他们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以及相关的音乐影像资料, 在学生中开展一次“流行音乐大讨论”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 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3. 作业内容生活化, 呈现开放性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各科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学习“生活化”的问题。由此可见, 课后作业的生活化反映了作业改革的一种趋势。

贴近生活的作业, 尤其是实践型的作业,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 有助于改变学生以往视作业为“纸上谈兵”的状况, 让学生在课外亲自动手操作、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作业便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并在解答过程中产生新的知识与观念。例如, 在教学“创业有方, 信用无价”后, 笔者曾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想象一下:20年后自己将从事什么职业?并结合所学知识, 给自己设计一张名片。结果, 学生兴致很高, 设计的名片都很有个性。

4. 作业过程活动化, 突出实践性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 智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 课后作业不只是单一的文本, 也可以“变脸”为学生参与实践的活动化作业。例如, 在教学“告别野蛮”这课时, 笔者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请同学们通过画师、雕刻师、记工员、石匠、尸体处理师等不同不同职业的角色扮演, 参与修建金字塔的苦役。在活动中, 学生了解了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的工具、材料、方式以及建筑水平, 体验了修建金字塔苦役们的生活, 从而使学生在完成活动过程中获取了知识, 培养了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并积累愉悦的学习经历。

5. 作业内容弹性化, 迭现差异性

所谓作业的“内容弹性化”, 是相对于统一性作业而言的, 即指对不同的学生在难易程度及内容范围等安排上有所区别, 不作统一要求、灵活处理的作业。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应尊重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 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确定难中易三个层次的ABC组目标,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A组———基础题, 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 适合基础差的学生。B组———理解运用题, 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 适合中等生。C组———综合拓展题, 主要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活用知识, 适合优秀生。这样的作业安排, 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体验成功的乐趣, 充分调动做作业的积极性, 培养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 发掘创新潜能, 培养创新个性。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重建与提升历史与社会课意义的重要内容, 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作业的优化设计, 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作业设计的初步成效及思考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 笔者的作业设计实践取得的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一是变压力为动力。层次作业使学生减轻了心理负担, 增强了兴趣, 学习、考试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二是变低效为高效。作业针对性强, 课业负担适合于学生本身, 对号入座, 正确率高。三是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不仅能通过做教师布置的作业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还能通过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大胆有益的尝试, 提高自己主动适应各项要求的综合学习能力。

篇14:初中历史与社会的作业布置设计

关键词:作业布置设计;现状;对策

作业布置设计作为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广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历史与社会学习过程中,作业布置设计这一环节的重要意义。然而通过现实考察,笔者发现,在作业布置设计上,广大教师的表现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的作业布置现状与问题

在推行新课改之后,历史与社会学科开始使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学生学习情况考查,这样十分明显区别于传统开卷考试的模式下,该门课的分数实际上是折成50%后,才计入中考成绩。历史与社会在全部教学分值中的下降以及考试形式中的明显改变,使得许多教师在作业布置设计上不得不改变以往并不上心的教学方式,传统“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课后作业、作业内容上不加选择,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形式,要么就是随便拿一张卷子让学生进行回答,甚至干脆就不布置历史与社会的课后作业态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转变,然而具体应当怎么办?部分教师由于无法适应这种转变,而不加选择地使用了“题海战术”,这样不仅仅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忽视了作业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以至于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布置设计的策略探讨

1.教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必须坚持有的放矢

坚决杜绝课后作业布置的随意性,是广大教师进行作业布置设计的一项重点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课后作业应当分为基础知识巩固、提升学生课文知识领悟能力、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三大部分,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以上三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组合。举例说明,在学生结束对巴黎这个城市的学习之后,教师除了对巴黎这个城市的特点进行作业设置之外,还添加了巴黎与华盛顿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一作业内容,学生通过总结,不仅能够对前面的教学知识进行回顾,也可以在学习诸如班加罗尔、蔚山城市中对于现代化的文明城市有初步的理解,提升他们对文明城市的总结能力,该种开放性与探究性兼具的作业布置策略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中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必须秉承文精神进行作业设置

作业布置设计一定要是教师留给学生的吗?其实不然。作业不仅仅是教师留给学生的,也可以是学生留给教师,然后教师再传递给学生。笔者认为,在进行知識学习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提前让学生进行预习,根据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并上交给教师,教师在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通过课堂中的有效引导,最后再将这些问题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解答。

作业布置设计作为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总结以及突出教学重点上,更在于通过课堂作业,让学生能够及时地温故知新,在加强对课堂知识领悟的同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从而获得更新的知识,充盈自身的知识储备,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广大教师只有在采用科学的作业布置方法之后,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必须对这一环节给予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毛科科.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业的有效性[J].读与写,2009(6).

上一篇:八月奉教作,八月奉教作李峤,八月奉教作的意思,八月奉教作赏析下一篇:暑假学生学习计划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