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适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高等药学教育模式

2022-09-10

1 现行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弊端

我国目前的药学教育传承了前苏联的教育模式, 整个教育体系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只注重对药物的研制、生产和销售, 培养的是药品供应人才, 而不是药学服务人才, 忽视药品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二是传授的专业知识以化学知识为主, 所培养的人才往往存在明显的知识结构缺陷, 如生物医学、心理学、临床药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缺乏, 对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价能力低。

这种不是以药学服务为目标的药学教育模式, 其弊端将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凸现。90年代, 我国由于药物致聋、致哑儿童已达180余万人, 据卫生部最新统计, 我国每年因药物滥用致聋的人数以3~4万递增。全军合理用药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组组长唐镜波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 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当严重, 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按照美国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占社会人口的1/2200计算, 我国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约60万人, 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威胁健康的主要杀手[1]。

2 医疗体制改革对高等药学教育的要求

《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国家将推进医药卫生等领域的体制改革,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加大政府卫生投入, 解决医疗机构收入补偿问题, 根本改变“以药养医”局面。医疗行业运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它既有市场经济的属性, 又有社会福利的属性。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不仅是为了降低医疗价格, 更重要的是应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体制。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院药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都需要药师承担起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的巨大责任, 医院药师必须转变观念以适应新的要求。以病人为中心, 开展以合理用药为目的的临床药学监护, 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 是医院药学和医院药师现阶段的责任和使命。过去我国医院药学一直以药品采购、供应以及配方发药等为中心, 主要工作是药品管理, 这种以药品供应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方式忽视了医院药学的社会服务性, 未能很好的发挥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作用, 这种模式不仅难以满足病人治疗的需要, 也阻碍了临床药学的深入和发展[2]。为了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医院药师必须由被动转为主动, 积极承担药学服务的责任, 从保证药品供应和质量向药学服务转变。

面对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对医药药学工作模式转变的要求, 药学教育必须向以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转变。第一, 要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实现药学教育从化学教育模式向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第二,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学生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药理学、心理学、药物经济学的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培养, 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 能参与临床药学治疗方案的设计, 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

3 改革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思考

药品之所以能够出现和发展, 是因为合理的应用可以解除患者的病痛。它应包含三个部分:药品的制造;药品的流通;药品的使用。药品的制造属于工业范畴, 可以通过化学、生物、工程等手段实现;药品的流通属于商业范畴, 可以通过物流实现;这两者都是以药品为中心, 不是药品存在与发展的最终目的, 其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化学、商学等学科实现。药品的最终目的是安全有效地用于患者, 以病人为中心, 解除患者的病痛, 化学、商学等学科难于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20世纪50年代以后, 制药工业在国民经济和工业部门中的地位日渐重要。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使高等药学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其规模和类型迅速扩展;教学体制、教学内容随着各国高教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变革调整并定型, 以培养和满足制药工业发展为导向的药学教育在各国普遍兴起并迅速发展。但上世纪60年代在发达国家发生的反应停事件给药学工作者敲响了反思药学教育的警钟。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讨论药学教育的合理模式。90年代, 在一些药学院校中设置6年的Pharma.D教育, 即学生高中毕业后先实施2年的基础课教育, 再实施4年的药学教育。1998年, 美国药学教学委员会 (ACPE) 要求全美所有药学院校自2000年起, 必须实施Pharma.D教育;1992年美国药学院协会投票通过支持Pharm.D为药师唯一上岗学位;2005年, 所有药学院校完全废弃了以化学模式为基础的药学本科教育。学生完成Pharma.D学业后可直接进入药房和临床工作, 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试, 最终取得职业药师资格, 从而从事职业药师工作。Pharma.D已成为美国药学从业人员唯一准入的门槛。各发达国家正在仿效美国的药学教育模式, 即药学教育采用生物-人文-社会模式, 教学围绕药品的安全、有效和经济使用为主线开展。

目前重庆市有近10所高校开办与药品相关的专业和专业方向共16个, 除重庆医科大学药学专业设置有临床药学方向外, 其余所有专业和专业方向均实施的是以药品研究、生产、检验和销售为目标的化学教育模式。对药学教育规律及改革发展方向的研究极少, 仅有的为数不多研究也是针对如何培养研究和生产领域的药学人才。为了培养具备安全、有效和经济地使用药物的临床药师, 必须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基础, 从药品存在与发展的社会要求出发, 分析涉及药品实现的各个群体的利益要求, 研究临床药学教育的内在规律, 以期构建适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高等药学教育模式。

我国的高等药学教育应通过发达国家, 尤其是美国药学教育演变历程的分析, 找出药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分析我国目前药学教育得以存在的经济原因, 得出我国药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此基础上, 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实践基地, 构建各教学与实践环节质量控制体系、评价机制, 保障所培养的毕业生基本具备合理用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具备良好的与患者、医师和护士沟通能力。这些毕业生跨入工作岗位后, 可减少不合理用药, 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 减少不合理用药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 缓解医患矛盾, 提高医疗质量, 使药品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为我国药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为我国药学教育真正纳入“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作出贡献, 从而保证医疗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摘要:对现行高等药学教育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高等药学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药学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蒙志莹, 顾海.药品不良反应经济学研究初探[J].中国药房, 2005, 16 (20) ;1528~1530.

[2] 刘皎, 徐鹤良, 叶桦.由药学监护的发展看我国药学教育改革必要性[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6, 15 (4) :256~258.

上一篇:垃圾渗滤液新型生物脱氮研究现状及展望下一篇:苏格兰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中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