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

2022-05-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大学生旅游逐渐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在旅游客源市场划分当中,高校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且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为了更好的为大学生设计合适的旅游产品,同时有效的开拓旅游消费市场,抓住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特征意义重大。

第一篇:大学生旅游消费论文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大学旅游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常见现象,而之所以会成为当下流行趋势,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活较为舒适,并且学生可以自由的安排时间,同时在经济上有一定的基础。旅游可以放松心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所以大学生旅游在近年来快速流行。本文就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总结出了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消费;影响

一、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旅游行为在当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并且对于大学生而言选择旅游的原因也多種多样,根据对大学生的研究调查发现,有33.33%的大学生是为了观赏风景而选择旅游,有28.35%的大学生是在求知心理的影响下选择旅游,有27.82%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心理压力选择旅游,有8.6%的大学生则是为了寻求刺激选择旅游,而最后1.9%的大学生则是处于其他目的选择旅游,由此可见产生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求知心理

求知欲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对于新鲜的事物和自身不了解的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探明事物的真相[1]。而对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而言,通过对大量高校的实际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开阔眼界和增长见识,而选择参加旅游活动的。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此,旅游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这也凸显出了大学生强烈的求知心理。

(二)解脱心理

大学生活虽然丰富多彩、悠闲自得,但是由于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大学生不得不早早步入社会进行实践学习,所以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有的大学生会选择旅游的方式放松心情。此外,高中时期为了考取理想的大学,学生们通常背负着巨大的高考压力,每天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早已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厌烦,这种长期积累的压力在考取大学后终于得到释放,所以解脱心理是当代大学生产生旅游消费行为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

(一)旅游时间的集中性

旅游需要付出时间和金钱,而对于社会大多数群体而言,时间相比于金钱更加难得,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时间却比金钱更容易付出[2]。因为,当代大学生活中,每年都会有足够的放假休息时间,例如,暑假、寒假、国庆节和劳动节等。这些时间里大学生都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集中性。此外,大学生旅游行为在时间安排上,还存在其他特点,例如,在周末休息日,大学生多会选择短距离旅游项目,而对于节假日大学生通常会选择中、长途旅游。

(二)旅游内容的丰富性

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旅游项目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例如,自然景观旅游、人文景观旅游和城市风光旅游等。面对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学生充分的发挥其强烈的好奇心,尤其对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现代兴起的“网红打卡地”情有独钟[3]。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强烈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凸显出,大学生对于我国壮丽河山的喜爱之情。并且针对大学生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也符合当代大学生内心世界丰富和求知欲强的心理。

(三)旅游消费的低水平性

旅游消费的低水平性对于大学生而言,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家庭的供给,同时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所以大学生在旅游消费方面处于较低水平。例如,在选择出行工具时,大学生通常会选择自行车、长途汽车或者火车等经济实惠的工具,而不会考虑乘坐飞机、高铁等高档工具。并且在旅游住宿方面,大学生通常会选择亲戚家、朋友同学家以此节省开支,而在饮食中大学生会选择实惠便宜的快餐,甚至会选择方便面。由此可见,大学生在进行旅游活动时,会受到经济方面的限制,从而选择低水平消费,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的一大特点。

三、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积极性影响

大学生旅游消费虽然会受到经济方面的限制导致消费水平较低,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基数较大,所以仍然可以为旅游行业的经济收益带来巨大帮助。此外,大学生开展旅游活动,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同时还可以增长自身的见识和认知[4]。例如,对于长城的印象学生多停留在书本中,并没有见识到真正蜿蜒曲直的长城,更无法体会到长城雄伟壮观的气势,而大学生通过旅游,就可以切身实地的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从而提升对长城的认知,同时还可以激发大学生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另外,现代旅游行业发展蒸蒸日上,许多外国友人来到国内旅游,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展示出我国人民的高素质,从而改变外国人民对国人的认知,进而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声誉。

(二)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消极性影响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不仅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第一,任何旅游行为都是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而大学生旅游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多由家庭承担,这无疑增加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尤其对于农村家庭而言,举全家之力供应大学生学习,甚至不惜负债供儿女读书,所以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会对家庭经济产生严重影响。根据对大学生的经济来源的调研发现,64%的大学生消费经济来源于家庭供给,6%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于亲友资助,15%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于勤工俭学,6%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于助学贷款,5%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于奖学金,而最后4%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于其他方面。第二,大学生旅游行为与学习并没有直接冲突,大学生可以在闲暇时间进行旅游。但是由于景点风光会受到季节的影响而失去观赏价值,所以有的大学生为了能够观赏到美景,选择逃课逃学去旅游,这一现象不仅会增加学校管理上的难度,还会对大学生的学业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大学生为了节省开支,会选择在旅游当地的老乡或者同学家借宿,这一行为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从而导致旅游风险增加。第三,大学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是庞大的群体中仍然会存在“害群之马”。例如,有的大学生会在旅游景点留下自己的“墨宝”,以此证明自己来过此地,殊不知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颜面,同时还会对景观造成严重的破坏。

结语:综上所述,根据对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分析,可以得知大学生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从而总结出了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此外,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仍然是主流群体,所以必须对大学生旅游消费进行合理的引导,同时还可以开放一系列针对大学生旅游消费减免的政策,进而确保大学生可以健康、文明的开展旅游活动。

参考文献:

[1]李章萍,李上玉,高鑫,孟才旦卓玛.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山西青年,2020(03):235-236.

[2]舒婷.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探析——以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13):50-51.

[3]王佳慧.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现状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8.

作者简介:

胡莲 , 1983.12, 女 , 汉 , 湖北咸宁 , 武汉晴川学院, 副教授 , 硕士 ,西方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

作者:胡莲

第二篇: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

摘要:大学生旅游逐渐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在旅游客源市场划分当中,高校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且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为了更好的为大学生设计合适的旅游产品,同时有效的开拓旅游消费市场,抓住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特征意义重大。文章对长沙市三大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旅游消费抽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对在校大学生的旅游消费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长沙市

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已经成为旅游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细分市场。然而,由于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经济等特点,对旅游的心理呈现着和其它社会群体大不相同的特征。为了更好的为大学生设计合适的旅游产品,从而有效的开拓旅游消费市场,以长沙市的三大本科院校为例,调查分析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心理特征。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选择长沙市湖南大学、涉外经济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三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共发放302份,回收问卷294份,回收率为97.4%。其中有效问卷294份,回收率为100%。符合预定要求,可进行数据处理。所受访的大学生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年龄在17-25岁之间。

1.2调查方法和内容

本文采用答卷式的调查方法,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并利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旅游态度、旅游经济来源、旅游动机、旅游偏好、出游时间、出游方式、购物习惯等。

2.调查结果分析

2.1大学生旅游消费结构的分析

2.1.1旅游态度分析

在回收的294份有效问卷中,93.2%的人对旅游持赞成态度,其中在大学期间曾有外出旅游行为的人为73.7%,26.3%的人也表示对旅游很感兴趣,并且有意愿和打算外出旅游。而对旅游表示反对的人仅为6.8%。可见旅游已被大多数的大学生所接受,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旅游市场前景的广阔性。

2.1.2信息获取渠道分析

由于受旅游经历的实在性和口碑相传的可靠性影响,目前亲朋好友的介绍在大学生旅游信息来源当中所占比重相当大,达46.4%。其次为报刊杂志和网络传播,分别占19.4%和17.1%。

2.1.3旅游动机分析

当代大学生旅游活动的动机主要以观光休闲类型的旅游资源为主。37.8%的人出游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陶冶情操。29%的人出于热爱旅游,能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还有25. 1%的人是出于学习需要,到旅游目的地学习考察。另外还有极少部分人出于纯粹的玩、无聊等动机,加起来一共占5.7%。

2.1.4出游频率分析

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曾有过1次旅游经历的最多,占到总人数的55.7%。其次为外出旅游2到3次的,占27.1%。出游次数在3次以上的较少,占17.2%。

2.1.5旅游“六要素”分析

(1)吃:由于经济因素,大学生在旅游当中表现出对饮食要求普遍不高的特征。大学生多数属于低消费层次的群体,对饮食讲究方便、经济、实惠,但受饮食习惯的影响,对口味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占到31.3%。而对品种、服务、环境档次等则不太注重。

(2)住:在回答“是否愿意在旅游地过夜"时,有46.9%人表示愿意,36.1%的人表示不愿意,还有17%的人表示视情况而定。然而,为了节省开支,即使是表示愿意在旅游地过夜的绝大多数学生对住宿条件要求也不高。其中90.2%的人表示舒适实惠、简单干净就行,而仅有9.8%的人要求设施齐全、豪华的住宿档次。

(3)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出游方式上,大学生选择与亲朋好友结伴而行为主(占46%),其次是学校、社团或班级组织(占27%),再次是个人自助游(占20.9%)。在交通工具上,选择最多的是火车(占55.6%),其次是汽车(占40.3%),小部分人选择飞机或轮船,另外,还有部分同学选择自行车或徒步旅行。

(4)游、娱:据调查结果显示,自然美景成为他们的首选(占55.1%)。而对人文历史景观的喜爱者占到37.9%,而对于购物度假、休闲娱乐、探险考察等其它项目加起来还不到7%的人偏爱。还有一部分人在旅游游玩项目方面特别要求刺激和有趣,占到15.5%。

(5)购:调查显示69.4%的大学生外出旅游有购物的习惯,而没有购物习惯的为30.6%。但旅游纪念品所花费用普遍较低,仅占整个旅游花费的11.6%。旅游纪念品的去向以送给家人为主(占35.8%);其次为朋友(占29.6%);再次为自己留念(占26.2%);也有小部分人选择送给同学或老师。

2.2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

2.2.1自身心理的需求

谈恋爱、上网、旅游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活的三门“必修课”。大学生旅游行为成为了校园流行行为。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求知和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当今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率先走出“象牙塔”到大千世界去享受生活,这样的“示范效应”自然刺激了一些好奇心强的同学的攀比心理,不管有没经济条件,即使是借钱也要“潇洒”游一回。

2.2.2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

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景观等各种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非常受大学生的青睐,尤其是那些知名度高的景点、景区更受到大学生的极力追捧。此外,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即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偏向省内游的学生达62.3%,偏向省外旅游的仅为37.7%,衰减趋势非常明显。

2.2.3对旅游产品的要求

大学生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主要为实惠的价格、吸引性的旅游资源以及适度的空间距离。而对于旅游起始地之间的空间距离,以能接受的火车10小时以内的人数最多,占47.2% ,甚至有9.2%学生表示距离越短越好。

2.3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

首先,大学生恰好处在一生中情感最为丰富、生活最为惬意的时期,他们以旺盛的精力不懈地追求着美,体验着美。其次,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由象牙塔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其社会经验不丰富,往往对外界充满好奇心,渴望走出校园了解世界。第三,大学生个体行为倾向于群体行为,盲目攀比,从众现象时有发生。第四,大学生精力充沛,时间相对充裕,适应环境能力强,有追求自由的强烈心态。因此,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大部分学生愿意外出旅游消费。

2.3.2经济因素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影响至关重要,多数学生依靠家庭支付生活费用,有的要靠奖学金读书,靠勤工俭学度日。受这些有限的经济来源影响,大学生被归于低消费群体,出游时常常讲究经济、实惠、方便,对饮食、住宿和交通工具的档次等要求都不高。被调查学生中有47.1%的学生选择在出游时首先考虑旅行社收费标准,有足够的钱,才会把旅游列入消费计划。

2.3.3时间因素

调查显示,在出游时间段上选择暑假、“五一”或“十一”黄金周的偏多,分别占33.2%、23.3%;双休日位居其次,占19.9%;而寒假比重相对较小,占14.1%;另外,也有选择其它时间的,占9.5%。而能够接受的时间距离也以“火车10小时以内”和“坐汽车5小时以内”居多,分别占到47.2%和22.9%。

2.3.4旅游景区或产品吸引力因素

景区吸引力对旅游决策的影响仅次于时间、价格因素之后,由本次调查结果得知,大学生们喜欢的旅游项目主要为两类:一类是挑战自然、新、奇、异等可以参与其中的旅游项目;另一类是学习知识、增长见闻、满足好奇的项目。

3.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思考与建议

3.1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大力开展大学生特色旅游项目

为大学生开发旅游产品,要注意适销对路原则。针对大学生特殊的行为特征及其心理爱好,以及目前各旅游景区参观游览性的项目多、参与性的项目少、适宜大学生的更少等情况,可以推出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刺激性的适合大学生层次和兴趣的旅游产品。例如,团体自行车自驾游、野外生存或探险游、学习教育游等。旅游相关企业还可以根据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水准这一特征,开发出旅游费用较低的大学生文化旅游专线。比如老街老巷,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著名企业、大学等,这些文味十足、门票很便宜甚至不需要门票的旅游景点很招大学生喜爱。

3.2结合大学生的消费承受心理,采取多种优惠方式拓展大学生旅游市场

无论是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实际消费能力,还是影响出游的原因来看,都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经济因素在学生出游决策中居于首要地位。而且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现消费结构简单、消费观念超前、舍得把有限生活费用的一部分用于旅游的特点。面对这种需求与消费能力的矛盾,旅游企业可以积极推出经济型旅游套餐来引导大学生出来旅游。

3.3利用大学生的认同心理,加强特色旅游项目的宣传力度

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旅游兴趣浓厚,同时大学生人群数量巨大,因此也是潜力可观的旅游细分市场。而至今尚未有一家旅行社或学校旅游组织专门运作高校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个市场空白,将会有不可低估的利润。因此,旅游企业各部门可抓住时机在大学生中做一些软广告,并且针对其个性化的兴趣和爱好,把特色旅游区、旅游景点、旅游项目、旅游线路等加大宣传力度重点突出的展现出去。也可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旅游客体的线路、景点等活动内容制成形、声、色并茂的景点风土人情纪录片或课件,并将具体的销售、服务内容介绍给大学生,以求更形象直观、更印象深刻地给学生一个深入的感知。而旅游景区单位或部门在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时,应在遵循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多设计些迎合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特点的旅游项目,以吸引大学生们的眼球。

参考文献:

[1]余琳.如何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J].经济师,2004,(10):128-129.

[2]陈春梅.重视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34-36.

[3]金平斌,郎富平.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杭州高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4,19(04):19-22.

[4]锁秀,甘巧林.旅游“黄金周”对大学生出游行为影响分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7(04):70-71.

[5]洪艳.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5,(03):27-28.

[6]吴必虎等.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52(02):97-103.

[7]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32.

[8]蒙睿,赵文丽,刘嘉纬,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J].旅游科学,2004,18(02):15-19.

(责任编辑/彭巍)

作者:张金层

第三篇:大学生红色旅游消费及其营销策略

【摘要】红色旅游是以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增长革命知识,培养新时代革命精神,以红色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结合为手段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大学生是旅游消费群体特别是红色旅游消费群体的主力军,为实现红色旅游在传递“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与刺激红色景区消费两方面的双赢。应寻找新型的营销策略,在打造更具新意的旅游产品,价格政策和销售渠道两方面进行突破。

【关键词】 大学生 红色旅游消费 体验式营销

近年来,以革命历史纪念地为主景点的“红色旅游”在中国的旅游市场上方兴未艾,但其市场化运作尚不成熟,红色旅游面临着自身的局限性,参与性不高,客源单一等各种问题,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还需更多市场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制定并实行恰当的营销方案是推进红色旅游积极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新和完善市场营销策略势在必行。

在各式各样的消费群体中,大学生可谓是一支新兴潜力股,占据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如何结合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现状,更好地开发这个隐藏着巨大商机的旅游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红色消费行为与特点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红色旅游消费行为特征,有效制定与实行大学生红色旅游营销,此次发放问卷100分,有效回收问卷共100份。问卷除被调查者基本信息之外,共设10个问题,调查包括大学生的红色旅游动机、红色旅游信心来源、对红色旅游态度、看法以及建议。

(一)大学生红色消费行为

(二)大学生的红色消费特点

二、目前红色旅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清晰

国家倡导“红色旅游”工程,全国各地也随之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红色景点层出不穷,但也因红色景点背景相似,形式相似等各种因素,红色旅游也趋于同质化。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旅游地点都不可能满足消费者对旅游的所有需求,就好像把食物分为肉类、豆制品类、蔬菜类等,人们可以各取所需,所以就有必要把红色旅游这块未开垦完全的处女地按照不同特点细分为若干块,找准市场地位,做好红色旅游市场细分是不容小觑的。

(二)旅游产品难以满足需求

当代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旅游观光,更多是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更多更强烈的需求,大部分的红色景区旅游产品前篇一律,而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时,应将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来,再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将其和旅游产品结合起来,不仅能吸引目光,也打造了自己的特色。以江西为例,江西省主打“红”、“绿”、“古”三色旅游牌,以井冈山、南昌、瑞金为开发核心,再与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起来,既彰显个性,又体现了江西省的独树一帜。

(三)营销渠道的选择不当

目前红色旅游营销大多以广告为主,除了常见的报纸、电视、广播等,户外广告、网络广告也霸占了大量的篇幅,大学生更重视旅游本身的口碑和质量,并常常通过网络了解旅游信息,但也催生了许多虚假广告,因此很难有权威的机构对这些信息进行判定与解释。其次,旅行社也是人们去旅游的中间者,也可能因盈利的空间较小,旅行社所安排的行程往往比较紧凑,很少能够提供相对自由的时间,而往往错失了大学生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

三、大学生红色旅游营销新策略——体验式营销

(一)体验式营销概念

同样的一件产品,在其性能、外观、价格、质量甚至营销模式相近时,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会更加关注产品其他不同优势或是创意,只有产品提前对于终端消费市场做出预判,率先做出变革,才能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红色旅游也如此,对其进行SWOT分析,归结成几个小点,红色旅游优势:①红色资料不竭;②政府的支持、重视;③一定规模的红色品牌。劣势:①红色旅游模式单一、相似;②资金短缺,客源单一;③开发不够,缺失发展前景。机遇:①社会、城市发展带来机遇;②休假制度带来机遇。威胁:①同质化景点;②旅游各个市场开放加剧竞争;③旅游者的偏好。综上所述,大多红色旅游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

当代大学生除了日常的课程学习之外,对丰富课外生活也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与欲望,他们渴望去接触更多未知的新鲜的事物,而“体验”正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能够探索的桥梁。正因如此,而人们可以抓住大学生追求新鲜、敢于尝试这一特质结合红色旅游推出新的营销方式——体验式营销。

表6 红色旅游体验式营销

(二)感受

打开所有的感官,当欲望触到某个感官时,就如多米诺骨牌效应般一个连锁一个感官不断地持续下去。而在旅游体验的过程中,感官体验是决定游客是否进行下去的最关键的一环。体验营销需要一个主题,而能够提取特色拿捏主題精粹,通过场景的设置,比如色彩的运用、音乐的伴随,风格的定位,引导游客参与事件。旅游者在进入特定的氛围内时,感官受到刺激,沉浸其中,身心得到最大满足。让消费者知道活动的本质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参与的。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莫雷诺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它通常指个人试图设身处地去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行为的过程。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更好地提高游客参与性。比如当进入一个目的地时实际等于进入了一个特定的情境,游客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其体验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组织者和协调者,他们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必须将活动“演”的精彩,又能发挥出主题,且要担当各种功能,让消费者能够真正享受到旅游的乐趣。

(四)红色旅游体验产品

除了提供不同的体验活动,使消费者产生丰富的体验,布景装饰,精品服务可以满足消费者感官、情感、思考、行为体验的同时,可以设计相应的体验产品再刺激消费者。结合红色旅游的自身特点,制定不同时期的定价策略,关注产品更新周期、创意,能够及时的推诚出新,积极抓住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

以赣南兴国县为例,在此规划制作过程中,文化性作为核心性质,逸“红色”产品吸引人,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产品,将文化的内涵融入产品创新之中,利用高科技开发游客互动,摸清目标顾客对最终产品概念的态度。

(五)全面展开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

文化作为一个社会意识形态、价值信念、伦理道德的总和,在大学生体验红色历史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化的体验包含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是思想价值观,大学生的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但思想上却有着差异,如何能够抓住这些差异并且对症下药进行红色灌输是最值得探讨的。而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旅游传递给大学生以激起大学生内心的共鸣,即一种爱国责任感,这也是红色旅游的最终目的。

红色旅游中的红色纪念地、标志物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红色旅游以其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少年的形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各高校应让红色文化资源走进高校课堂以丰富高校“两课”的教学内容,在校园内经常组织和开展红色旅游体验性活动,与企业合作开发红色旅游产品,让大学生更加了解红色旅游,开拓稳定的客源市场,让红色精神传承的同时实现让企业获得利润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朱东国.大学生红色旅游消费行为及其营销策略[A].湘潭大学学报.2010(5).

[2]王晖.红色旅游景区体验营销[J].文史博览,2008(4):78-79.

[3]杨鹏飞.基于体验营销理论的红色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以瑞金为例[A].2008.

[4]吴必虎,余青.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谢和书.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运用有效的营销策略[A].中国商贸.2009,17.

[6]吴晓山.大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度及其消费特征研究——基于对广西五所高校的调查[A].C93.

[7]陳小亮.红色旅游产品营销策略——以赣南为例[A].中国商界.2008,10.

作者简介:赵帅博(1991-),男,宁波大红鹰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罗露(1992-),男,宁波大红鹰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杨晨(1991-),男,宁波大红鹰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章俊文(1990-),男,宁波大红鹰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指导老师:武莹。

作者:赵帅博 罗露 章俊文 杨晨

上一篇:三相异步电动机论文下一篇: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