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监测治疗在CCU危重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2022-09-12

PICCO (Pus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 是一项全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 (CO) , 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PICCO监测仪可动态反映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还可监测以容积变化反应的心脏前负荷以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参数变化[1], 从而指导临床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 以调整输液速度、输液总量及合理使用各种药物。为探讨CCU危重患者应用PICCO监测指导治疗的护理体会, 该院CCU自2011年9月—2012年7月期间, 共有25例患者使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CCU共有25个患者使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治疗。其中, 男18例, 女7例;年龄58~78岁, 平均年龄 (72±3) 岁;其中,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11例, 急性左心衰9例, 重症心肌炎5例。PICCO导管停留3~7 d, 平均5 d;抢救成功好转出院者22例, 抢救无效死亡3例, 抢救成功率达88%。

1.2 准备

协助医生予患者右颈内静脉建立一条三腔中心静脉导管通路, 及在患者左股动脉放置1根PICCO动脉导管;并准备:PIC-CO套件1件、压力换能器2条、测量导线、小手术包2个、加压袋2个、心排模块、100 m L无菌冰盐水 (<8℃) 、手套数双及5 m L、10 m L、20 m L注射器数个等。

1.3 推注冰盐水方法

所有导线连接完毕后, 准备5~8℃冰盐水15 m L, 患者取平卧位, 关闭其他静脉通路, 将CVP及ABP压力调零, 按仪器提示进行准确操作, 5 s内快速注入冰盐水, 连续注射3次取其平均值;多功能监护仪将整个热稀释过程绘制成热稀释曲线, 并自动对该曲线波形进行分析, 结合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形及中心静脉压, 得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2]。

2 护理

2.1 根据PICCO监测参数遵嘱进行精细容量管理

根据PICCO监测参数调整治疗方案, 准确、及时遵嘱给予各种药物, 用输液泵及微量泵严密控制每小时的速度及输液总量, 并准确记录每小时的出入量, 基本维持出入量平衡;尿量增多时, 注意监测血电解质平衡情况。

2.2 做好管路维护, 保证有效测量

CVP和ABP压力换能器平对患者腋中线第四肋间, 定好位后将压力换能器妥善固定在输液架上;动静脉导管均接0.9%盐水以3 m L/h持续滴注 (维持加压袋压力在300 mm Hg) , Q1H冲管, 以防血液凝固堵管, 保证各管路的通畅。当CVP及ABP压力曲线异常时, 应及时分析原因, 如导管内有凝血而发生部分堵塞而导致波形异常, 应及时抽出血块勿把血块冲进导管内[3]。推注冰盐水进行PICCO各参数监测时, 必须停止从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处输注任何药物, 以免影响各参数的准确性。可从股动脉PICCO导管处采血, 必须及时用盐水冲洗, 防止管腔堵塞。每班记录各导管置入长度及是否通畅, 并做好各管路标识。

2.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PICCO导管留置时间一不般超过10 d。置管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术肢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及患者自觉症状, 及早发现下肢缺血并积极处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各导管置入处第2天必须换药, 以后根据渗血情况换药, 有渗血时应及时换药, 无则Q1W换药;每班做好导管留置评估, 观察穿刺口有无红、肿、痛等炎症反应, 若患者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 d, 应立即拔除导管, 并留取导管行细菌及真菌培养。

3 结论

3.1 对护士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是成功开展PICCO监测技术的关键

从国内外重症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看, 对CCU护士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培训才能从质量上满足CCU护理的需要。因此, 对于PICCO等新技术的开展, 必须对护士进行规范化的专业培训。不但要掌握推注冰盐水的正确方法, 而且要做好各管道的维护, 保证其固定、在位、通畅, 以保证持续有效监测, 才能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指导临床治疗。

3.2 根据PICCO监测参数, 对患者进行精细的容量管理

需熟悉PICCO监测各种参数的正常值及异常值的意义, 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及预见性, 才能对患者进行精细的容量管理, 以调整患者心功能达最佳水平。

3.3 PICCO监测技术的应用前景

PICCO监测技术相对于其他CO监测技术来说, 它不但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PICCO对指标的检测精确、敏感和全面,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摘要:目的 探讨CCU危重患者应用PICCO监测指导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自2011年9月—2012年7月期间, 对CCU25例危重患者进行PICCO监测指导治疗, 并给予从导管护理至心理护理等全方位护理措施。结果 22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抢救成功率达88%。结论 对于PICCO新技术的开展, 必须对护士进行规范化的专业培训, 不但要掌握PICCO的正确测量方法, 而且要熟知各参数的正常值、异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精细的容量管理, 以调整患者心功能达最佳水平。

关键词:PICCO,危重患者,监测,护理

参考文献

[1] Cottis R, Mmgee N, Higginsd J.Hemodynamic monitoring with 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 in critical care[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 2003, 19:301.

[2] 曹岚.1例肺移植患者应用PICCO的护理与体会[J].护理进修杂志, 2010, 11 (1) :1024.

[3] 陈红琴, 朱继先.实用ICU护理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社, 2006:66-67.

上一篇:关于游乐设施全过程管理的研究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