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预后的影响

2022-09-10

危重症患者是临床上最危险的患者,随时有可能死亡,各项生命体征均处于危险边缘。在抢救治疗中,由于感染,手术等应激因素,常常会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这预示着患者可能会出现预后不良,并且导致并且加重、恶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为了探讨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预后的影响, 该研究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进行了高血糖护理和血糖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ICU收治的高血糖危重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人。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38~68岁之间,平均年龄(48.5±6.8)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例,消化系统疾病6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外伤以及外科大手术患者10例, 其他疾病3例; 观察组男性16例, 女性14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49.3±7.2)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例,消化系统疾病5例,呼吸系统疾病7例,外伤以及外科大手术患者11例,其他疾病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治疗,将随机血糖控制在6.5~8.5 mmol/L之间,对并对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对照组组将随机血糖控制在8.5~11.5 mmmol/L之间,也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护理人员严密监控患者血糖和生命体征变化, 并且根据患者血糖的实际情况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对于危重症患者一般存在着恐惧和不安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 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ICU治疗时间,死亡率以及感染率。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 得的数据进 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ICU治疗时间为(13.5±5.8)d,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3.3%,8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26.7%;对照组在ICU治疗时间为(18.5±6.9)d,9例患者死亡,死亡率30.0%,12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40.0%。观察组在ICU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死亡率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n(%)]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是临床重点关注的对象,无论其有无糖尿病史,都可能由于手术,创伤、感染等急性应激性因素导致应激性高血糖,从而加重病情[2]。比如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3]。有研究表明 ,机体高血糖会使炎症介质增多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加重病情,增加了死亡率和感染率。

为了有效地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治疗, 必须严格控制高血糖,该研究中,对该院收治的60例高危患者进行了高血糖护理和血糖监控,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在ICU治疗时间为(13.5±5.8)d,4例患者死亡 , 死亡率13.3% ,8例患者发生感染 , 感染率26.7% ; 对照组在ICU治疗时间为 (18.5±6.9)d,9例患者死亡 , 死亡率30.0%,12例患者发生感染, 感染率40.0%。观察组在ICU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死亡率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有效的护理高血糖,将血糖调控在目标范围内,可以减少高危患者在ICU的治疗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ICU自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高血糖危重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人。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治疗,将随机血糖控制在6.5~8.5mmol/L之间,对并对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对照组组将随机血糖控制在8.5~11.5 mmmol/L之间,也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感染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ICU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死亡率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的护理高血糖,将血糖调控在目标范围内,可以减少高危患者在ICU的治疗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血糖调控,预后

上一篇:谈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下一篇:中小水电站发电运行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