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与设计

2024-05-05

布置与设计(精选十篇)

布置与设计 篇1

一、作业设计要主次分明

教师上完一堂课, 往往有很多知识, 需要学生掌握和识记。有的老师, 生怕学生记得少, 把所学的内容, 全部布置成作业。比如, 有一位语文老师上完《小帆船》一课, 给学生布置作业如下:一类字和二类字, 各带拼音写2遍, 组2个词, 造1个句子。而本课教学目标则是一类字要求学生会读、会认、会写, 二类字要求学生会认就行。教师这样布置作业, 目的想让学生多学, 可是违背了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分主次,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作业设计要少而精

传统的应试教育, 往往搞题海战术, 使得学生身心疲惫, 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还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可是在现实教育教学中, 这样的例子又举不胜举, 比如有一名语文教师, 在讲完《祖国多么广大》这一课时, 用“多么”让学生仿写例句, 学生写出了:我多么想你呀!我们多么幸福, 花朵多么美丽等等, 这样的作业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就可以了, 可是该教师还让学生把《练习册》、《字词句段篇》和《达标训练》上相应的题在作业本上抄写一遍。老师是恨铁不成钢, 可这么繁多的作业, 也只能让学生飞快地、潦草地、应付地和不加思考地去抄, 一是重复没有趣味, 二是枯燥抓紧赶时间完成。结果学生学得很累, 学习效果很差。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大量重复枯燥的作业, 而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 给学生的作业, 要少而精, 让学生快乐地学。

三、作业设计要有层次

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 对知识的认识或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接受得快点, 有的学生接受得慢点, 作为语文教师, 要善于观察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材施教。对于智力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 可布置作业简单点, 梯度缓一点, 能掌握基本知识, 培养基本能力为主;对于基础和智力一般, 成绩中等左右的, 布置的作业除了必做题外, 应设计一些发展思维能力的选做题;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 设计一些挑战题, 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 对于较差的学生, 可安排简单描红, 写规范;对于中等学生, 可要求临摹写, 发现特征;对于较好的学生, 可要求练习毛笔, 用毛笔写。这样让学生都能循序渐进得到应有的发展。

四、作业设计要有灵活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 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 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实际上已经背离了课改的要求。比如, 同样是《小帆船》这一课, 教师就安排作业如下:“台”、“告”、“伙”、“伴”、“令”这些字根据《字词句段篇》的例子, 分别在作业本上, 带笔顺抄两遍, 组两个词, 写两个句子。结果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自主能力差, 又非常听老师话, 全部按照老师的要求抄写, 抄就是抄, 有的学生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多, 就一味地不动脑筋抄写, 抄得飞快, 抄得潦草, 抄完了, 测验下, 记住了吗?没有, 学生仅仅是抄写吗。学生学得很累, 还是千篇一律, 没有发展出学生的个性。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上面老师布置的作业过于呆板, 缺乏灵活性。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爱玩和游戏, 教师应该让学生比赛和竞赛, 看看谁记得快, 记得准、记得牢。作业不妨这样布置:明天我们来比赛看看谁能用“台”、“告”、“伙”、“伴”、“令”组词, 看谁写得好, 还能背写出一句话。这样不同的学生课下根据自己的基础或者家长参与辅导, 让学生在在积极的求索中, 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 这样学生也学到轻松, 并且效果更好。

总之, 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安排, 既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 分清主次, 循序渐进而学, 还要避免多而繁杂, 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影响学生发展;既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 还要创设一定的灵活性, 发展学生个性。通过优秀的语文作业设计,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想学、爱学和乐学。

摘要: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安排, 既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 分清主次, 循序渐进而学, 还要避免多而繁杂, 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影响学生发展;既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 还要创设一定的灵活性, 发展学生个性。通过优秀的语文作业设计,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想学、爱学和乐学。

幼儿园区域设计与布置 篇2

《如何优化幼儿园区域设计与布置》摘要:间、幼儿认知、年龄段等条件设计。区域的主题一般可设置为以下几类:

1、自然主题区 以自然为主题的区域是以养殖、种植动植物为主要内容的幼儿活动区。其教育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生物生长规律了解自然知识。在自然...一、区域设计要有明确的主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仍主要以上课或集体活动为主,孩子们缺乏自由活动的区域,即使在自由、分散活动时,也因缺乏一定的材料和场所及有效的指导,而存在着“放羊”现象,这样既增加了老师的精神负担,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设置活动区域势在必行。因为,没有一定的场所和材料,孩子便没有活动的机会与条件,而他们又必须通过具体的操作、体验去获得经验,发展认知能力,可以说活动区域是幼儿园的一个必备的“硬件”。尽管有的幼儿园设置了活动区域,但是由于区域的主题含糊,幼儿在活动中易产生混乱。因此区域的设计与划分必须在一个明确的主题下进行,区域设置应涵盖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个方面,满足幼儿各项活动的需要。各个主题的分配要依据实际空间、幼儿认知、年龄段等条件设计。区域的主题一般可设置为以下几类:

1、自然主题区

以自然为主题的区域是以养殖、种植动植物为主要内容的幼儿活动区。其教育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生物生长规律了解自然知识。在自然区内可以根据季节性性要求种植一些植物,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也可以养殖一些小动物,让幼儿观察小动物的习性。在教室内,还可以利用花盆种植反季节的植物,用鱼缸、笼子饲养鱼、鸟等小动物,使幼儿有机会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区域内可放置隔断架,将动植物按类摆放整齐。教师可绘制观察表,贴在墙上,让幼儿进行记录。

2、手工主题区

手工区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小肌肉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所设计以幼儿手工创造活动为主的教育区域。手工区内进行的构造活动,可以锻炼幼儿小肌肉的发育。在手工活动区内,要为幼儿准备一些用于构造活动的材料,如废旧纸板、小木块、针、线、布头,纽扣等等,手工区的材料要经常更换,并按材质不同分类摆放,以便于幼儿利用不同材料进行不同的构造活动。

3、语言主题区

语言区是幼儿进行语言锻炼的活动区域,语言主题区域设计一般应有启发幼儿说话的景物。如:利用玩具柜的背面挂一块布,画上美丽的景物,组织幼儿把旧图书里的人物、动物剪下来做成贴绒教具,进行桌面表演和讲故事等,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科学主题区

以科学知识为主题的区域设计中一般以幼儿园常识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为主,把一些能够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物品集中在科学区内,并定期更换区域内景物设计,以启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区域内放有水箱、木块、小木船、磁铁、蜡烛、塑料袋、小瓶子等不同材料,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不同的探索,以了解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以及观察事物变化的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材料的摆访应是开放式的,能供幼儿自由选择和取放。

5、阅读主题区

设立图书阅读区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自己阅读儿童读物,幼儿能够读懂或看懂的读物是启发幼儿智力的重要工具,从小培养幼儿认真阅读的习惯是使其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设立图书阅读区是非常重要的。在图书阅读区还应备有浆糊、纸条、剪刀等物品,供幼儿随时修补图书使用。

6、社会活动主题区

所谓的社会活动区是指根据幼儿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按照社会生活实际设计的某种场景,让幼儿在活动区域内模仿社会实践活动。如娃娃家、儿童医院、小商店等,在这些区域设计中不仅有一定的场景,还要准备一些仿真玩具,以便于幼儿利用这些场景和玩具进行不同角色的创造性游戏。我们在设计幼儿的主题活动区域时要着重体现出环境的教育性,让幼儿有充分的条件和更多时间在活动区域内学习。各区域间采用平面、立体、悬挂张贴式的整体结构形式为界限布局,体现学习环境美观、有序的效果,在吸引幼儿进行活动的同时也便于教师的管理。要注意的是,各个主题区域之间彼此是相互开放的,虽然,表面看来是各自相对独立,有矮柜和隔离栏或桌子相隔,但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拆除,各区域之间形成一个形散神聚的活的有机体。幼儿园区域设计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注意动静交替,突显各区域教育的主题。

二、区域设计要力求合理、美观

区域作为个别活动教育或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的场所,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操作、探索欲望。因此,区域设计要牢牢把握住合理、有效、美观的原则。有些教师片面的认为只要搞好班级活动室内的墙面装饰,把幼儿的桌椅和玩具摆放好就已经达到了区域布置地目的,甚至认为在墙面上画一些卡通形象、挂几幅或手工作品就可以了。这种做法忽视了幼儿园整体环境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由于幼儿缺乏鉴别力和思考能力,自主性和独立性都很差,所以,他们将被动地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设计和布局时要考虑到室内陈设造型、空间环境、墙饰、色彩和户外绿化、路径、设施、景点等,园内各类区域都要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

在进行区域划分的时候要遵循合理性和有效性原则,选择的造型要富有童趣性,室内陈设要形象可爱、线条优美且富有亲切感。可以对形象进行拟人化处理,夸张与变形处理,稚拙与优美处理,动态诙谐处理。为形象添加相应的道具空间,层次要丰富,多摆放幼儿喜欢的玩具。幼儿园的教室里都有墙面和墙角,它是区域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园地。可以根据墙角与墙面不同的特点,利用旧毛线、废电线、草辫子等废旧材料,进行了多种风格、形式的布置美化,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表现出了层次感、立体感,增加了室内美化景点,而且随着季节变化、知识更新的需要,便于增减更换内容。另外还要注意,墙饰要鲜明、生动,富有趣味,故事性强,色彩明快,美观大方,设计中要同时考虑合理性和艺术性。如:某幼儿园教室后墙面有根大水管,这是个安全隐患,小朋友活动时稍不留神就会碰伤。我建议老师们先用海绵将水管层层包裹起来,然后做出长颈鹿的造型,长长的水管正好做了长颈鹿的脖子,上面还画上标尺和刻度。小朋友们看到后非常感兴趣,都被吸引过来,要和长颈鹿做朋友还给它起好听的名字,老师利用长颈鹿脖子上的标尺教会了小朋友认识刻度,学会用它量身高,大家都很喜欢这只长颈鹿,小朋友每天都要跑过去量量,看自己长高了没有。这样的设计合理利用了资源和废旧物重新创设了美好的环境。现在,这根水管但不会带来危险相反它生动有趣的造型使得整个区域充满生机。

三、区域设计要与幼儿实际发展相契合

在区域设计中,环境布置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与环境互动对话,环境能暗示引导、协调并控制幼儿的行为。因此区域内容的设计要与幼儿实际发展相契合,区域的规则与名称,要以幼儿能理解的形式呈现。如,在小班“阅读区”的墙面上贴上两个娃娃看书的图片,暗示幼儿在这个区域内要安静阅读,协调同伴,材料共享;“手工区”地面上贴着四只小脚丫的标志,表示这个区域要控制幼儿的人数,这些形象的图形使小班幼儿在区分辨认不同区域的同时规范了他们的行为。根据小幼儿发展水平,在区域投放的材料上要力求突出个性化,赋予幼儿极大的选择和自由度,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符合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地选择。

另外,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固定的区域要设计在教室采光较好的地方,如:科学主题区较为固定且相对独立,需要安静,同时可以使用立体或透明的界面进行隔断,这样能暗示幼儿集中注意力;社会生活区可相对集中在平面界限的活动区内,使用不同颜色的塑料地毯,便于幼儿进行区域的区分;手工制作区域相应设置在盥洗间附近,便于幼儿取水和洗手;走廊和楼梯拐角可设置成运动娱乐区,易于幼儿开展活动。区域内物品的摆放要满足幼儿视觉美的需求,陈设品本身的造型应具有童趣美,要与环境相互协调。可将色彩对比、调和、构成和比例等方法运用到摆放中去。不能把器物摆放在与它自身色彩相近的区域,致使幼儿不易识别,狭窄区域不能摆放大件玩具,这样不利与幼儿取放。区域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灵活地创设与调整。

区域活动空间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应该对幼儿园的各个区域进行科学化、艺术化的创设。这种优化后的区域环境将更加适合幼儿身心成长的需要,使幼儿在自由,轻松、快乐、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让他们乐于与人沟通、交往、合作,学会尊重和宽容,养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优秀的区域设计将是幼儿快乐童年中最难忘的风景。

浅谈家庭作业的布置与设计 篇3

一、家庭作业的布置

布置家庭作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巩固、运用一天所学的知识,同时为明天的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学生经过一天的学习,精力、体力消耗较大,放学后应是他们充分休息的时间,如果作业量过大,会影响他们正常休息,甚至影响第二天的学习。为了使二者能兼顾起来,我觉得在布置作业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时间性

时间性就是指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不应超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小学中年级每天不超过半小时;低年级不留作业。现在大多数教师没有按照这个规定执行,不少低年班学生的书面作业所需的时间都相当于中高年级作业的时间。

2.差异性

众所周知,在同一年级内,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面对相同的作业,优等生做起来轻车熟路,差等生做起来力不从心。对于优等生来说负担轻了,对于差生来说负担重了。这样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布置异性作业,实行因人而异,把每天的作业设计两种:一种是难度不同,或者是布置一种作业让其要求不同。

3.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对学生的作业提出规范、严格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作业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如下:

(1)先复习所学教材,弄懂所学的内容再做作业。

(2)先审题后作业,并逐题解答。

(3)书写整洁,格式统一。

(4)独立完成,按时上交。

(5)认真看老师的批改,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二、家庭作业的设计

设计家庭作业,除了本着时间性、差异性、规范性这些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加强目的性,克服随意性。

我想,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不能太大。有时快放学了,临时想起作业就随意布置下去,想布置什么作业就布置什么作业,甚至随意惩罚学生,错一个字写一行或一页,错一题要求把整张试卷写一遍等等。这些目的性不强的作业究竟有多大作用呢?我认为,布置数学作业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忽视。所以,我们教师应在每次教学之后,对于家庭作业练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练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是书中的练习内容应确立好页数和题号,外编的题应事先印好题签等。切不可以草草了事。

总之,家庭作业布置与设计的方法得当,不但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前进小学)

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杨玲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推动下,多媒体教学逐步走人了小学英语课堂。它让学生日观其行,耳闻其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使教学直观形象化,多元立体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主体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图像、动画、声音、视频有机融合,创设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情境。把生活的实景演绎于课堂上,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使小学英语教学更为形象、生动、逼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在牛津小学英语3AUnit 8 Let’s go to the park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先是出示了有关徐州的park,Zoo,supermarket地点类单词的学习,然后又展示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从而很自然地引出学生对家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紧接着又出示美国的白宫、日本的东京铁塔、法国的凯旋门、英国的大本钟,学生大开眼界,感觉豁然开朗,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当遇到教师不易讲清和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

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UnitI,Unit2therebe重点句型时,很多学生对句型转换,常常混淆不清,以致以后在做同样类型的题目时总是出错。针对这一难点,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课件,学生在掌握陈述句There are some rooms in the building,后,我让学生仔细看着大屏幕,这时候,aie开始变大变红闪烁,紧接着就变成了Arethere,Are成红色,这时我在旁边解释:“先把系动词are提前。”然后some开始变大变红闪烁;变成了any,any成红色,这时我在旁边解释:“第二步,就是把some变成了any。”紧接着,句号开始旋转变成了红色的问号。“第三步,就是将句号变成问号,其他的照抄不变”很多学生便脱口而出,这样一个句型转换的练习就做完了,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印象也很深刻,这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三、优化教学过程。开阔学生视野

根据新课标,教师应补充相关的语言背景知识,使学生观察到西方的文化风情,从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例如:牛津小学英语6 B笫五单元Seasons学习的是与气候与季节相关的名词和形容词,容量和难度都比较大,不易掌握这些词,所以我就设计一个带领学生游览世界风情的活动,在同一时间内去游览不同地方感受不同季节,如:北京是春天,但在澳大利亚却是秋天。在南极是冬天,但在非洲却是夏天。又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第七单元A1 Christmas时,我利用电脑播放Christmas tree,Santa Claus,a hell等的图片以及圣诞歌曲,与此同时讲解西方国家是如何过圣诞节及中国是怎样过传统节日的,并对此进行比较。学生非常感兴趣,学得津津有味,多媒体的使用一下子拉近了他们与英美国家的距离!

四、优化教学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长远观点看,英语教师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不依赖他人而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靠自己进行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单词shape时,我先复习了单词cake和makc,然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电脑屏幕,这时cake和make中的a-e开始闪烁变红,然后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鼓声开始向shape的a-e移动,最后覆盖在a-e上,这时我让学生想一想shape该怎么读,通过观察大屏幕学生很快就总结出了a加上一个辅音字母再加上一个不发音的e结尾,这时候字母a发/ei/,通过视觉与昕觉的集中注意,使他们对这一单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学劐了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浅谈作业的设计、布置与批改 篇4

一、在作业的功能上, 应强调生成性、启发性、迁移性

作业的功能是指作业的知识内容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所达到的训练功效, 也是学生在作业练习过程中所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效果。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要求, 作业应由本节课的知识问题派生出来, 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作业的预设和生成的结合, 这样作业的功效才能绽放。因为生成是预设的超越, 生成是课堂绽放的火花;同时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作业设计的启发性, 以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激发其探讨精神、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培育其创造性人格, 达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又要考虑作业能否起到以旧知促新知, 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作用。因为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 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 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才有系统性。

二、在作业的内容上, 应突出开放性、探索性、体验性

作业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精华, 是学生通过多次练习而获得和巩固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业的内容设计是否巧妙, 与新授知识紧密联系的程度, 往往对学生能否掌握知识点和达到学习目标,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开放性练习, 要与社会和生活密切联系,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求得真知, 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与解决的思维水平, 从而达到一题多解;探索性练习,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达到自主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性练习, 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故作业内容的设计尤为重要。

三、在作业的形式上, 应体现多样性、趣味性、挑战性

作业的形式就是作业的题型、种类, 同一题目以不同形式出现, 可以达到不同的训练效果。题型的多样化, 既可以扩大影响学生的知识面, 又可以培养学生多种思维的解题能力, 同时可以达到“见多识广”的效果。比如口头作业, 可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 说算理等;操作实验作业, 可训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综合作业, 可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开放性作业, 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作业的形式应带趣味性,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入门的向导, 可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达到“学中玩”的教学效果;作业的形式应具有挑战性, 可以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 让他们主动去探索, 获得成功, 从而提高学生的挑战能力。这样就可以养成学生愿学、乐学、思学的良好习惯,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应对能力。

四、在作业的数量上, 应考虑时间性、针对性、层次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考虑一个量的问题, 不是作业布置得越多, 学生做得越多, 成绩就好, 要改变“作业多, 质量高”的错误观点。应做到因人而异, 因年级不同应有所区别。如中低年级应量少时短, 课堂作业控制在15分钟左右, 而高年级可适当增量延时, 一般也不超过25分钟, 家庭作业则可稍延长一点时间。同时选择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给不同能力的学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针对学习条件差的学生, 教师可让他们学习基本的、简单的、带有模仿性的知识, 这样后进生“受得了”;针对中等生, 教师可让他们学习小综合的、稍有变化的知识, 让他们“学得好”;针对优等生, 可让他们学习有综合性、系统性、灵活性的知识, 让他们“吃得饱”。这样就可以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不同思维的阶梯, 让他们在各自的层次上得到发展, 既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又起到了“顾中间保两头”的作用, 即照顾了中等生、保护优等生、不放弃后进生。这样做达到了有目的、有针对性、分层次的教学效果。

五、在作业的批改上, 应重视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

作业批改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程度, 以及技能达到何种水平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怎样的一种手段, 尤其要重视学生做题的过程, 这是学生暴露学习程度的过程, 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为教师调整下一步教学工作作好准备, 同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 不应是单纯地检查判定学生答题的对错和给定等级, 要多表扬学生、多鼓励学生, 委婉地指出学生的错误, 积极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今后的作业在质和量上提高, 从而稳步发展。

布置与设计 篇5

某水库选址位于惠水县涟江河左岸半坡河沟上,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水库设计最大坝高 42.39 米,总库容 120 万立方米,估算总投资 5000 万元。水库的工程任务是村镇供水为主兼顾灌溉。水库建好后,将解决高镇镇区及周边村寨 2 万人生活生产用水和 2500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工程是供水和灌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水利工程项目。水库规模为小(1)型,工程等别为Ⅳ等,枢纽大坝等主要建筑物为 4 级,次要建筑物为 5 级;村镇供水工程属Ⅳ等,其管道及管道建筑物为 4 级;灌溉工程属Ⅴ等,灌溉输水管道及管道建筑物为5 级。需根据工程实际特性合理选择匹配的闸门、拦污栅、启闭机等金属结构,并进行详细的设计分析。金属结构设备布置与选型设计

初步设计设段,水工金属结构设备根据工程总体布置的需要,主要设置在泄水系统、引水系统和输水系统的相关建筑物上。水库工程主要金属结构布置在取水设施和导流洞前,放空和取水设施由导流洞进口采用“龙抬头”形式改建而成,采用喇叭口型式,进口设移动式直立拦污栅,栅后设检修闸门,检修闸门后布置事故闸门,后设置通气孔。通过 DN600 取水兼放空钢管引水至下游进行放空;从取水兼放空钢管上连接 DN300 的取水钢管至取水工作蝶阀;从取水兼放空钢管上连接 DN100 的环境用水钢管至下游原河道。主要金属结构有取水口拦污栅 1 扇,检修闸门 1 扇,事故闸门 1 扇,DN600 取水兼放空钢管,DN300 引水钢管,DN100 环境用水钢管,DN600 检修蝶阀 1 个,DN600 工作蝶阀 1 个,DN300 工作蝶阀 1 个,DN100 工作蝶阀 1 个。

2.1 进口拦污栅选型设计

在进水口进口处设置拦污栅一扇,拦污栅孔口尺寸为 4.0×2.8m(B×H),设计水头 4m,运行方式为移动式。栅体主材采用 Q235B 钢板,性价比高,栅体重量 2.3T,埋件重量 2.6T,支承采用钢滑块,启闭采用单吊点 CD1 型钢丝绳电动葫芦,起重重量为 3T,扬程为 30m,悬挂在取水塔顶部启闭机房大梁上。为了操作方便,拦污栅采用钢丝绳启吊。考虑到水库水质较好,含渣量少,所以拟采用人工清污。

2.2 进口检修闸门设计

进口检修闸门,主要用于建筑物或工作闸门等检修时短期挡水,通常在静水中进行启闭。水库检修闸门设置在进口拦污栅之后,事故闸门之前,主要用于检修事故闸门及下游钢管,此外,还充当封堵闸门在下游施工时使用。孔口尺寸 2.5×1.8m(B×H),闸门门体结构设计按照 25m 水头设计,闸门的运行方式为静闭静启,采用水柱闭门,在闸门上设置充水阀充水平压,待闸门前后水位基本一致后,才能全开闸门至检修平台处锁定。闸门门体和埋件采用 Q235B 钢,闸门门体重量为 3.5T,埋件重 6.5T,支承采用聚四氟乙烯滑块,启闭用单吊点 QPG250KN-30m 的高扬程卷扬式启闭机,起重重量为250KN,扬程为 30m,操作形式电动。

2.3 进口事故闸门设计

进口事故闸门,其主要作用是能在动水中截断水流以便处理或遏止水道下游所发生事故的闸门。当事故发生后,如果需要闸门具有快速关闭功能时,则此类事故闸门又称为快速事故闸门。快速事故闸门的关闭特性时,应在满足机组、输配水钢管保护等功能需求,合理确定快速事故闸门的动作下降特性,在接近门槛时,设计的闸门动作速度不宜大于 5m/mid 的下降速度。事故闸门宜在静水中开启。某水库工程在拦污栅、检修闸门后设置事故闸门一扇,闸门孔口尺寸为 1.5×1.8m2,设计水头为 25m,闸门的运行方式为动闭静启,采用水柱闭门,在闸门上设置充水阀充水平压,待闸门前后水位基本一致后,才能全开闸门至检修平台处锁定。当其后的工作闸门需要检修时,动水下闸挡水,待检修工作完成后静水启门,提升并锁定于检修平台高程。闸门门体和埋件采用 Q235B 钢,门体自重 2.2T,埋件重量 7.0T,支承采用聚四氟乙烯滑块,启闭用单吊点 QPG160KN-30m 的高扬程卷扬式启闭机,操作形式电动。为了保证闸门静水中开启,在闸门前后设置测水位差。控制闸门开启时的上下游水位差。

2.4 检修蝶阀设计

蝶阀由阀壳和阀体共同组成,其中:阀壳为一短圆筒,阀体形似一个圆盘,动作时在阀壳内绕水平或垂直轴旋转。阀门关闭时,阀体平面与水流方向垂直;开启时,阀体平面与流方向一致。在蝶阀选型设计时,蝶阀可设计为在动水中关闭,但必须用旁通管平压后方可在静水中开启。某水库工程在隧洞出口设置 1 个 DN600 的检修蝶阀,用来检修取水兼放空钢管、引水钢管、环境用水钢管和各工作蝶阀,工作压力采用 39m,采用电动操作。

2.5 放空工作蝶阀设计

在放空钢管上设置 1 套 DN600 的工作蝶阀,控制钢管的工作状态,工作压力采用 39m,采用电动操作。放空工作蝶阀平常处于关闭状态,当水库需要放空操作时在动水中完成开启,待放空工作完成后动水关闭。

2.6 引水工作蝶阀设计

为了满足引水工作与检修需要,在引水钢管的过流系统中装设相应的阀门实现对水流的合理控制,确保取水系统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稳定运行。进水蝶阀具有操作简便、体积小、止水装置完善等优点。某水库工程在引水钢管上设置 1 套 DN300 的工作蝶阀,控制钢管的工作状态,工作压力采用 39m,采用电动操作。

2.7 生态环境用水工作蝶阀设计

生态环境用水是指为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或维持现状生态环境质量不至于下降所需要的最小需水量。为了确保某水库工程建设,不对该河流水系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设计了 DN100 的生态环境用水管道。在生态环境用水钢管上设置 1 个 DN100 的工作蝶阀,控制钢管的工作状态的合理开启向河道下游放生态用水,工作压力采用 39m,闸阀的操作运行条件为动水启闭,采用手动操作。

2.8 取水兼放空钢管、引水钢管、环境用水管

进口事故闸门后设置 DN600 取水兼放空钢管 217m,钢管穿过隧道至下游,末端接入消力池;在取水兼放空钢管接入 DN300 引水钢管 5m 至引水工作蝶阀与灌区输水管道连接;在取水兼放空钢管接入 DN100 环境用水钢管 5m 至下游原河道。结束语

贵州省惠水县某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已于 2014 年 10 月完成,并已通过上级行业主管部门贵州省水利厅组织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们的审查,即将进入招标及实施设计阶段。审查结果表明,某水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金属结构选型、布置等均满足相关设计规范标准的技术指标,并与工程实际特性匹配,设计方案合理可行。工程的建设实施,将会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和抗旱救灾能力,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积极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布置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质量

G633.6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初中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应试教育模式下作业中存在的弊病,并以素质教育为标准,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模式。基于上述背景,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优势较为明显,作业的设计在保证知识性的同时,富含实践性和差异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并配以分类点评,以此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的必要性

传统数学教学中,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①习题形式缺乏新颖性,传统数学作业中,习题形式较为单调陈旧,其中计算题和应用题占主要部分,不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后巩固效果不佳;②忽视学生个性化差异,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完成时间相同,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均存在明显差异,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不同,相同的作业要求很难适应全体同学实际需求;③作业缺乏实践性,教师布置的作业缺乏与实际问题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不利于引导学生实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同层次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过程中,教师需从不同角度衡量班级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为基础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掌握和领会所学知识,进而建立健康、积极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学习与应用的方法。

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的有效措施

1.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展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知识应用意识,将书本知识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应用能力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保证兼顾到班级全体同学。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章节过程中,讲解课本理论部分的同时,要结合实际立体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三维图的构造思维。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勾勒出立体图形,这也是后期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必须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熟练掌握三维图形的基本构造时,可趁热打铁学习“三视图”相关理论,使得学生了解从不同方位所看到的图形存在差异。在布置作业过程中,教师选取具有难易差异的几类不规则图形,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相关类别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立体几何图形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从而加深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并且能够自主得出结论,即三视图是描述三维立体图形的必要手段。

2.兼顾学生整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班级内部,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确保作业的难易程度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得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巩固所学知识,获取有效的能力锻炼提升。例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为学生设计如下练习题:“有一项工程,如果甲、乙、丙、丁四人中一人单独去完成,则甲需要24小时、乙需要16小时、丙需要12小时、丁需要10小时”,可以按照难易不同层次作出以下三种提问:①如果四人同时去做这项工程,则需要多长时间完成;②如果甲、乙、丙、丁、甲、乙、……这样的次序让四人轮流去做这项工程,每个人每次工作1小时,则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全部工程;③如果基于上述(②)工作方式,如何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得工程能够至少提前半小时完成。以上三种提问方式明显的分为易、中、难三种档次,不同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掌握程度对其中一道做出解答,这样既能鼓励中下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能更好的培养优秀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各种弊端。

3.做到分类辅导,增强师生沟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的辅导与批改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可进行有效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在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的模式下,作业辅导与批改也必须改变传统的标准统一的做法,而是进行分类、分层批改,以此保证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的有效性,避免分层设计与布置流于形式。例如在分层、分类作业批改与辅导过程中,对于简单的课内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师集中批改,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按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将学生分为小组,一般以3~5人为宜,教师针对每组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与评价,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拓展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锻炼其发散性思维;掌握情况较差的学生教师为其展示参考答案,并依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找出学生知识掌握中存在的盲区,排解疑问,帮助学生具体掌握所学知识情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布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保证作业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的基本意识,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申艳峰.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布置[J].读写算(教研版),2014,(8):243-243.

[2]梁海峰.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初探[J].速读(上旬),2015,(2):224-224.

动筛车间的工艺设计与布置 篇7

动筛跳汰机是一种发明较早的矿物分选设备, 煤炭行业早期将其用于原煤预排矸, 处理能力小, 分选精度低。近年来, 德国洪堡公司成功地将液压传动技术应用于动筛跳汰机, 并且利用计算机控制动筛筛板的运动频率、振幅、床层厚度、排矸轮转速等参数, 提高了动筛跳汰机的分选精度和自动化水平。泰安煤机厂成功引进了该技术, 从而降低了设备价格和维护费用。目前国内各种型号的动筛跳汰机使用数量已接近200台, 对块煤 (35~400 mm) 的分选效果良好。

动筛跳汰机具有分选上限高、循环水量少、系统能耗低、分选精度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优点, 适用于原煤中块矸石含量大的大型选煤厂 (120万t/a以上) 。目前, 该设备已广泛应用于选煤厂块煤排矸 (替代原煤准备系统的人工捡矸) 和块煤分选等工艺环节, 成为大型矿井原煤准备系统常用的典型工艺。

21世纪初, 动筛跳汰机开始在我国推广应用, 中煤邯郸设计工程公司是较早选用该设备的设计单位。按传动方式不同, 动筛跳汰机可分为液压式和机械式。液压动筛跳汰机主要生产厂家为德国洪堡公司和泰安煤机厂, 液压系统和主要电气元件均采用进口, 部分钢结构为国内配套。2002年至今, 由中煤邯郸设计工程公司设计并已建成使用的动筛车间有11座, 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在建设或设计中的动筛车间有15座。这些项目涉及了国内7家大型煤业集团, 在设计和生产中遇到了许多关于原煤粒度、含矸率、工艺布置和配套设备选型方面的困惑和难题。通过不断总结经验, 寻找共性, 提高系统的适应能力, 目前, 邯郸设计工程公司正在致力于实现动筛车间的标准化设计, 以达到提高设计质量和缩短设计周期之目的。

2 工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缓冲仓的设置和系统的备用

(1) 由于原料煤的粒度组成和含矸率对动筛跳汰机的分选影响较大, 动筛车间前最好设置原煤储存仓。

(2) 原料煤分级后不宜设置块原煤缓冲仓, 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原料煤在储运环节中产生的过粉碎, 即减少次生煤泥量。进入动筛的煤泥量将直接影响洗水的浓度变化, 从而影响精煤回收率和换水次数。

(3) 由于动筛排矸系统属于选煤厂原料煤准备系统, 矿井原煤质量 (杂物、含矸率、水分、最大粒度) 波动较大;同时该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选煤厂原料煤质量的稳定性, 故应布置备用系统, 提高该环节的可靠性。动筛车间工艺布置见图1。

2.2 除铁器的选型和工艺布置

由于矿井原煤中有时存在较多的木块、铁器、金属网、编织袋等杂物, 对后续的筛分、破碎、运输、分选等生产环节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甚至引起事故, 故必须在动筛车间原料煤胶带输送机机头滚筒处设置除铁器, 并且在手选胶带输送机和动筛车间的外运胶带输送机上也应设置除铁器或溜槽除铁器。

除铁器距手选胶带输送机滚筒的距离应大于最大物料粒度 (100 mm) ;额定高度处磁场感应强度要求大于120 mT, 除铁器的选型可根据需要跳级选取。

2.3 300 mm粒级破碎的工艺设计

(1) 为了保证动筛跳汰机正常运行, 矸石不堵仓, 应尽量保证动筛跳汰机入洗原料煤粒度小于300 mm。

(2) 为了保证矿井提升系统和地面原煤储运系统的可靠性, 大于300 mm粒级的破碎工作应尽量在井下完成。

(3) 如井下布置破碎机有困难, 可采用以下工艺, 即原煤经除铁和50 mm分级后, 筛上产品进入手选胶带输送机进行拣杂, 然后块原煤全部进入分级式破碎机破碎至小于300 mm, 最后进入动筛跳汰机排矸。

(4) 如果矿井毛煤中的块矸石产率较大, 有时甚至出现大于50 mm粒级产量大于350 t/h的现象, 超出了单台动筛跳汰机的处理能力, 矿井需减产运行。如该工况频繁发生, 则应考虑在动筛车间前增加预先准备车间, 设置大于300 mm矸石排出煤流的出口, 以避免影响矿井生产能力, 并减少大块矸石破碎带来的能耗。

2.4 分级筛的工艺设计和工艺布置

2.4.1 入料粒度

当动筛跳汰机处理动力煤时, 入料粒度下限一般为50~80 mm, 上限一般为350 mm, 个别大块允许可达400 mm;当动筛跳汰机处理炼焦煤时, 入料粒度下限一般为50 mm (或35 mm) ;上限为350 mm (或250 mm) ;个别大块允许可达400 mm (或300 mm) 。

2.4.2 粒度上限对分选工艺的影响

若原煤中最大粒度大于400 mm, 矿井原煤应先进行300 mm (根据煤质情况而定) 的预先筛分, 预先分级筛的筛上产品应设置拣杂环节, 然后破碎至300 mm以下, 与筛下产品混合;预先分级筛筛下产品再进行50 mm准备筛分;300~50 mm原煤经手选胶带输送机拣杂后, 全部进入动筛跳汰机排矸, 充分发挥机械排矸的优势, 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防止个别地段块矸石产率过大, 出现超过动筛跳汰机处理能力的情况, 可考虑大于300 mm粒级经反手选后直接进入杂物胶带输送机。

若原煤中最大粒度小于400 mm, 宜选择香蕉筛进行预先筛分, 该筛型单位面积处理能力较大, 分级效率高, 不易出现堵筛孔现象。

2.5 动筛跳汰机的工艺布置

(1) 动筛跳汰机液压系统应靠近动筛驱动电机侧布置, 以缩短液压管路, 简化液压管路系统。进口动筛注意要留得更宽敞一些。

(2) 动筛跳汰机上有3处排杂物的预留口, 安装时可根据原煤中杂物的多少, 设置1~3个排除杂物口, 其余的除杂口用法兰密封。

(3) 动筛跳汰机透筛物溜槽的角度越大越好, 要求必须大于55°, 否则会出现堵塞现象。溜槽材质建议采用ΦDN400~450 mm耐磨管。

(4) 煤泥水系统的参数选择。动筛跳汰机补加清水量为10~15 m3/h, 一般要求洗水4~6 d换一次, 一层平面必须设置80~100 m3的煤泥水池。换水周期应视洗水浓度而定, 有些动筛车间每天换一次洗水。煤泥水可由泵送至选煤厂脱泥筛或中煤脱介筛和高频筛。如果矿井未建配套选煤厂, 应采用高频筛、末煤离心机、浓缩机、压滤机等设备对动筛跳汰机透筛物和煤泥水进行脱水处理。

2.6 动筛车间的降噪音措施

(1) 动筛车间应尽量选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有利于减振和降噪音。

(2) 分级筛是动筛车间内噪音最大的设备, 可考虑在附近墙壁敷设吸音板或设置隔音墙等。

(3) 块煤和矸石的溜槽应合理选择, 尽量减小溜槽角度, 铺设衬板 (不锈钢、合金钢、压延微晶、耐磨橡胶等) , 溜槽外包覆或贴附吸音材料等, 以降低动筛车间内的噪音污染。

3 结论与建议

(1) 采用动筛跳汰机进行块煤排矸是一种成熟的工艺, 已广泛应用于原煤准备系统和动力煤排矸。该工艺具有简捷、投资少、自动化程度高、能耗和水耗少、对煤质的适应性强等优点, 应大力推广和使用。

(2) 由于各矿井的煤质差别较大, 特别是块矸石的产率、粒度、硬度等指标对工艺设计的影响很大, 故建议设计中应充分重视入洗原料煤的预先准备工艺。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布置与批改 篇8

关键词:作业设计,作业布置,批改作业,电子作业,数学

初中数学作业多采用统一布置,不同班级所有同学使用同一本练习册,教师全部批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探索,这种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方式明显地暴露出事倍功半,违背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缺乏合作学习的理念等问题。通过精心挑选的习题可以筛掉重复题型, 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作业批改采取课前自测、随堂练习、课堂检测、课后练习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低耗高效,在提高学生作业质量的同时避免掉进题海战术的旋涡中。

作业不止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基础和掌握情况的重要渠道。本文试就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布置与批改,浅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尝试。

一、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布置与批改方式

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多采用“统一设计、统一布置、全部批改”的方式,学校订购当地教育部门规定的练习册,全年级所有同学布置相同的作业内容,教师全部批改讲解。

二、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我调查了所任教年级各班数学作业情况,统计后发现如下问题:

1.作 业“ 统一设计 ”,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很多题目是重复低效训练

如今学校都是使用教育局规定的评价手册作为学生的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同一套练习,老师基本都是布置课后作业,形式单一,题目也没有分层,量多且没有选择。不利于学生富有个性化地学习。

2.作业“ 统一布置”,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许多老师只图“量”,不求“质”,表现为:作业量过重,每门学科有作业,学生不管对与错,无论什么办法,只要每天能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上交,就得感谢上苍了。不利于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导致作业效果降低,学生抄袭作业现象严重。所有同学都一样,后进生不会做,抄袭成风,优等生感到太容易,马虎了事。学生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作业质量堪忧。

3.作 业“ 全部批改 ”,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也使得师生获得信息失真

教师经常不看学生的层次就全批全改, 有些是重复劳动,老师业务繁重,很多的时候只能是批改对错,并无解题方法的指导。学生由对错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 得到的仍是糊里糊涂的信息。另外有些学生平时作业很好,基本没有错误,但考试成绩相差甚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每天抄袭作业疲于应付所致。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无益处,影响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主动与富有个性地学习。违背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综上所述,传统的作业“统一 设计、统一 布置、全部 批改”,教师耗时费力,高耗低效,得到的是失真的教学效果;学生疲于应付,无益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且滋长了不良的思想意识和学习习惯。改革数学作业的设计、布置与批改方式应当受到学校和教师应有的重视。

三、对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布置与批改的几点浅试

1.作业设计———设计电子作业本,精心挑选作业题

具体做法:

在学校教研组的带领下, 不同年级数学备课组分配任务,形成电子作业本,电子作业本按照教材编排,每章节除了规定的课时以外,添加一节复习课。新授课时作业内容分成:课前诊测、课堂练习、当堂检测、课后作业四部分。复习课添加“概念梳理”部分,帮助学生梳理本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电子作业本由不同年级试用,修改筛选,尽量不重复,精选优质题目,覆盖书本后习题,评价手册上提及的各种题型,但又做到不重不漏。每题格式如下:

题号、试题:

教师点评:

解:

订正:

2.作业布置———作业分层布置

具体方法为:

以学生的基础、能力等为依据,学生自愿为原则,将学生分成两个层次,A层次以基础为主,配有少量拓展题;B层次是基础性和有一定思考性的作业题。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题目,A层次的学生在完成A层次作业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自动换成B层次,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大程度地发展。

3.作业批改———课前批改、随堂批改和课后批改相结合

具体做法为: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设置情境或者联系已学知识,提出较易问题或操作,课前教师面批,可以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

随堂测试、当堂批改。具体做法为:

一是学生就近自找同学批改与交流,教师巡视,发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点评;二是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位,在小组内互相批改,相互帮助。课后由小组长将作业及批改记录表一并上交。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情况,结合作业批改记录表的订正作业情况,对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重点讲解。

课后批改作业,具体做法如下:

开展“一帮一”或“小组帮一”活动,学生做作业遇到困难时或完成作业后,必须由小组长批改和点评,发现错误及时订正。教师只重点检查作业的上交、批改、点评和订正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复批、面批,重点讲评。关键做好信息交流、汇总工作———由教师和小组组长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有三个: 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例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3每章教学后,在教师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表中的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做一次汇报讲座,以达到掌握方法,提高解题技巧的目的。

商用制冷设备的管路设计与布置 篇9

1 制冷系统的管路布置

其主要管路分三部分。

(1) 高压管路——即从压缩机排出到节流阀前的高压气、液管系。

(2) 低压管路——即自节流阀出口至压缩机进口的蒸发器、回气管系。

(3) 冷却管路——包括冷凝器和润滑油的冷却等水管系。

这些管路与所有的制冷设备阀件、连接件及控制器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冷系统。

2 制冷管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合理选择管径管材, 尽量缩短管线长度, 以减少管路阻力损失, 并防止产生“闪气”现象。

(2) 管路中的连接件、阀件等应按系统工作压力选择标准件。各连接件、阀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固定。

(3) 制冷系统水平管路, 一般沿制冷剂流动方向给以1/1000~5/1000的下斜率。管路布置、紧固应防止振动和传播噪音, 同时, 应考虑到管路的伸缩。

(4) 防止压缩机在启动运行和停车时, 液体制冷剂或润滑油流入压缩机。防止管路中出现不必要的“U”形集液弯头, 以免导致压缩机“液击”。

(5) 当多组蒸发器或蒸发器盘管并联时, 供液管路应保证各蒸发器或蒸发盘管得到均匀供液。

(6) 防止制冷管路内集油。氨制冷系统在可能集油的最低位置设放油阀或集油器。对氟系统可适当提高制冷剂的流速。

(7) 对压缩机回气管路、节流阀后至蒸发器的低压管路, 以及载冷剂的管路等均应采取隔热措施, 以减少冷量损失。

(8) 保持制冷系统管路的气密、清洁和干燥。

(9) 当制冷管路通过间壁时, 应采取固定 (处于不同建筑物时, 应考虑建筑物的不同沉降影响) , 低温管在穿孔内或管外应填充隔热材料, 同时做好防潮措施。

(10) 所有水平管或垂直上升管, 均应保留一定的中心间距。管路中的阀件和连接件的位置、固定方式应顾及装置的操作、维修、检查及拆装, 并力求整齐美观。

3 高压供液管的设计与布置

高压液管系指自冷凝器至节流阀之间的供液管。在设计布置上应考虑以下几点。

(1) 尽可能减少液体流动阻力, 防止“闪气”, 保证各蒸发器或蒸发盘管的均匀供液。

(2) 为顺利排液, 储液器布置在冷凝器之下, 其顶部至冷凝器底部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0.5m, 并在储液器与冷凝器顶部之间装φ10~16 mm的压力平衡管。

(3) 在装有回热器的氟系统中, 汽、液采用逆流方式, 以保证必要的过热度和过冷度, 高压液管还应避免沿程受到外界热源的影响。

(4) 当蒸发器或蒸发盘管置于储藏器 (或冷凝器) 之上时, 供液管应向上弯过储液器顶面200 mm, 否则在节流阀前必须设置供液电磁阀。

(5) 供液管路中, 合理布置过滤器和干燥器, 对减少管路阻力损失, 避免“闪气”, 可起到良好效果。

(6) 鉴于制冷机的安全规范, 高压供液管路系统必须设置安全释放管或紧急泄氨器, 以便应急时将制冷剂及时释放。

4 高压排气管的设计与布置

高压排气管指从压缩机至冷凝器之间的管路, 在设计布置上应合理选择管径、管材, 以满足工作压力和减少流动阻力的要求。一般管路的压降不超过0.002 MPa (0.2 kgf/cm2) 。

高压排气管在压缩机停车后, 其管路内的制冷剂液体和润滑油不得倒流进入压缩机。为此, 横向排气管沿流动方向应有一定的向下倾斜度;当冷凝器在压缩机之上时, 上升立管下端应设U形集液弯头;上身立管较高时, 可在中间设多个U形弯头;对设有卸载和能量调节机构的压缩机排气管, 可采用管径不等的双重上升立管, 并下设U形弯头;多台压缩机并联工作时, 高压排气管侧应设压力平衡管, 并在上升或下降立管端部设U型弯头与总排气管连接。另外, 压缩机的分油器应尽可能靠近压缩机。为保证系统中的空气或其它不凝气体顺利排出, 其放空气管应装在排气管或冷凝器的最高位置。而当多台压缩机并联工作时, 不管排管是上升或下降立管, 其端部应设U型弯头。

5 低压回气管的设计与布置

低压回气管指自蒸发器出口至压缩机进口的管路。回气管路设计应考虑全负荷下有足够的通过面积, 以减小吸气管路阻力, 一般总压降不大于0.02 MPa (0.2 kgf/cm2) 。水平回气管路沿制冷剂流动方向应有1/100~1/200的向下倾斜度, 并不得出现下凹的弯曲。当蒸发器在压缩机之上, 采用回气立管时, 应设U型弯头。对设有能量调节装置的压缩机回气管, 可按负荷的变化响应流速采用直径不等的双重上升立管。当压缩机位于蒸发器之上较高位置, 除应适当提高管内制冷剂流速外, 每隔8 m左右设一U形弯头。当两台压缩机并联工作时, 两压缩机间应设压力平衡管。

6 冷却水管路的设计与布置

冷却水管路指壳管式冷凝器的进、排水管路。对壳管卧式冷凝器均为端部进水。其管路设计与布置, 必须下进上出;如果进出水为立管, 则出水管应设向上的U形弯头, 且使弯头的底面超过冷凝器的顶面。另外, 在冷却水管设计时, 必须留出管路拆装、检修的足够空间位置, 并在进出水管路上装置温度指示, 在进水管路装压力装置。氨冷凝器冷却水泵排出端应装压力控制器, 当水泵因故停止工作时, 使压缩机紧急停车。

7 结语

实践证明, 制冷系统管路设计的设计和布置必须严格遵照上述要求严格执行, 否则, 将会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春磊.制冷设备运行与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8) .

浅谈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与设计原则 篇10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 大多数家长、教师甚至包括历史教师本人, 都认为初中历史不必布置作业。通常在考试前, 教师要求学生花一段时间来强化记忆, 以应付考试。现在经过新课程理念的洗礼, 我们都知道这种传统、原始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素养, 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作为初中历史教师, 我们只有突破原有历史教学的封闭状态, 通过多元化的作业, 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的学习环境中,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渠道, 从而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 在探究的作业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 让他们从历史课堂、历史作业中吸取智慧, 并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历史作业的形式应是多样的, 有背书式的作业、书面抄写式的作业、预习型的作业、考察实践型作业、研究性学习型作业等, 应该说都是学习历史的有效辅助方式。但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作业的布置和设计, 尤其是考察实践型作业、研究性学习型作业的设计, 应该更符合教育规律, 但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 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根据心理学理论, 在初中生的思维中, 逻辑抽象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 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 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在布置历史作业时, 如果不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往往会适得其反, 甚至会使学生滋生厌学情绪。例如, 在一次七年级历史“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的研讨课上, 上课教师为了把这节课上得更有深度, 就为学生提供了一段让听课教师看了都似懂非懂的关于封建科举制度的文言文。让学生根据这段材料, 再结合当今的考试制度, 谈谈对唐代科举制度的认识。这个题目的设计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 不要说唐代科举制度初一学生认识不清, 就是现在经历了无数考试的高中生, 也不会有多少理性的认识。很明显, 这一作业题的设计违背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2. 历史作业布置要注意时代性原则。

历史就是已经过去了的东西, 如果教师能创设情景, 在作业布置上能把过去的历史和当代的热点联系起来, 就既能促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热点, 又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 提高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 讲九年级“美国南北战争”一课, 学习解放黑人奴隶问题时, 可以结合奥巴马当选美国首任黑人总统的事例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 这样学生课后不仅对当时总统林肯以及黑人奴隶制问题认识更深, 也会关注甚至会探究当今美国这位黑人总统和美国的重大政策。再如, 讲完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 就可以结合当今神舟七号、嫦娥二号、上海世博会等设计一个关于科技的发展及作用的探究性作业。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 学生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还可以拓宽眼界, 增加知识面。

3. 历史作业要遵循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而有些教师为应付学校的教学检查, 在作业的设计上往往根据以往的经验随意设计, 目的性不是很明确, 作业没有适用性。尤其是在“减负”的政策出台后, 每次作业都要充分考虑到其价值和设计意义, 其价值是学生基础知识的增加还是基本技能的提高, 都值得思考。例如, 一位教师在复习完“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设置了这样的题目:“请利用课后时间去探究一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虽然这个题目要是认真探究的话不会很难, 但对初中学生来说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其次, 作业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可操作性, 要使学生能通过现有的资源和条件独立完成作业。如有一个城区的年轻教师到农村送教下乡, 在讲完“隋唐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课后, 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请大家利用双休日时间写一篇《话说大运河》的小论文。这个作业的设计应该说有一定的价值, 具有生活性、探究性、适用性, 能提升学生对大运河以及隋、唐社会的认识。但对农村学生来说, 如果教师不加以组织、引导, 学校双休日不开放图书馆, 学生仅利用双休日时间去完成这一题作业就很难操作。因为该校远离京杭大运河, 农村家庭极少装有电脑网络, 学生对大运河信息的获取仅是教材上的百余字和一幅图, 教师若指导不好, 学生就很难完成这一作业, 因此它不具备可操作性。

4. 历史作业也要遵循多样性原则。

作业的多样性原则是各学科都要遵循的原则, 如果作业形式单一, 仅以书面作业为主, 仅是机械操练, 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必定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导致学生不认真完成的现象发生, 且作业质量不高。这样又会给教师一个错误的信息反馈, 即教师认为这是学生不会, 或者厌学导致的, 从而对学生采取更加严厉死管的方式。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5. 历史作业遵循探究性原则效果会更好。

探究性作业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的特点,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类作业使学生在作业的内容、形式方面有较大的自由, 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通过做作业的过程, 如上网查找、图书馆查阅、到实地考察、向专家询问等途径, 学生的学习体验会更深刻, 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以后学习的思路和视野会更开阔。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教材每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是学习与探究活动, 学生普遍对这一课题感兴趣。因为这样的课型具有开放性, 答案不是唯一的, 从而使得学生的个性能够得以展示。学生只要去探究, 相对其他学科来说, 就比较容易体验到成就感, 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更浓了。

6. 分层设计, 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 教师在设置作业时一定要目中有“人”, 心中有数, 要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要设计一些有弹性、可选择的题目,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地做题, 既保证优等生能够吃饱, 又使学习困难生吃得了,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 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化精神。

上一篇:网络炼钢平台下一篇:脑卒中后抑郁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