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有哪些设计要求?

2024-04-18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有哪些设计要求?(精选10篇)

篇1: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有哪些设计要求?

1应同时布置筒体或两主轴方向的剪力墙以形成双向抗侧力体系,并宜避免结构刚度偏心,其中剪力墙或筒体应分别符合有关规定,且宜在对应剪力墙或筒体各楼层处设置暗梁,

2抗震设计时,房屋的周边应设置边梁形成外框架,房屋的顶层及地下室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

3楼、电梯间及洞口周围宜设置框架梁或边梁。

4无梁板可根据承载力和变形要求采用无柱帽(柱托)板或有柱帽(柱托)板形式。柱托板的长度和厚度应按计算确定,且每方向长度不宜小于板跨度的1/6,其厚度不宜小于板厚度的1/4。7度时宜采用有柱托板,8度时应采用有柱托板,此时托板每方向长度尚不宜小于同方向柱截面宽度和4倍板厚之和,托板总厚度尚不应小于柱纵向钢筋直径的16倍,

当无柱托板且无梁板抗冲切承载力不足时,可采用型钢剪力架(键),此时板的厚度不应小于200mm。

5双向无梁板厚度与长跨之比,不宜小于下表的规定。

双向无梁板厚度与长跨的最小比值

非预应力楼板

预应力楼板

无柱托板

有柱托板

无柱托板

有柱托板

1/30

1/35

1/40

1/45

篇2: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有哪些设计要求?

3沿两个主轴方向均应布置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且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As≥NG/fy

式中:As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

NG在该层楼面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柱轴向压力设计值,8度时尚宜计入竖向地震影响;

篇3:剪力墙有哪些布置要求?

(1)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

(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本规程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4) 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使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错洞墙;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均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

(5)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6)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7)应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

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至少采取以下措施中的一个措施,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

1 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抵抗该墙肢平面外弯矩;

2 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剪力墙时,宜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扶壁柱宜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

3 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暗柱,并宜按计算确定配筋;

4 必要时,剪力墙内可设置型钢。

(8) 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本章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

(9)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m时,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第10.2.4条的规定。

(10) 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剪力墙间的连梁上。

篇4: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有哪些设计要求?

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有8字方针,即“周边,均匀,对称,相交”,底框结构中山墙一般要布置剪力墙,因为只在每个住宅单元楼梯间两侧布置混凝土毅力墙的底框结构是不宜采用的。

相关试验表明,加大底层空旷房屋两端平面刚度,对底层框架端部竖向位移进行控制,可有效增加底层杠架的安全储备,但尽管如此布置也并不全周边,中间还需要很多剪力墙。因此底框结构8字方针可概括为“竖直,均匀,对称,相交”,所谓竖直就是在布置底层剪力墙时应尽量对应上部上下竖直、中间不间断的墙体,否则即使底层布置的剪力墙刚度再大,若竖向无对应的上部墙体,不仅传力途径不直接,且上下层刚心相距较远,地震时上部墙体与底层剪力墙间会形成很大扭矩,极易破坏,

篇5: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有哪些设计要求?

1、在异形柱结构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

2、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小扭转效应的不利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该楼层两端相应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两端相应平均值的1.4倍,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不应大于0.85。

3、异形柱框架结构和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均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结构体系。

4、异形柱结构的框架纵横柱网轴线宜对齐拉通;异形柱肢截面厚度中线与梁及剪力墙中线宜对齐重合。

篇6: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有哪些设计要求?

2设备机房层、避难层及外伸臂桁架上下弦杆所在楼层的楼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并进行加强。

3对于建筑物楼面有较大开洞或为转换楼层时,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对楼板大开洞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

篇7: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有哪些设计要求?

对体型复杂的建筑物应采取:

(1)不设抗震逢,但应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抗震分析,估计其局部应力和变形集中及扭转影响,判明其易损部位,采取加强措施或堤高变形能力的措施。

篇8: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有哪些设计要求?

每端的竖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4根直径为12mm或2根直径为16mm的钢筋,并宜沿该竖向钢筋方向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为250mm的箍筋或拉筋。

篇9:落地剪力墙的布置和数量有哪些?

(1)底部大空间层应有落地剪力墙(或)落地简体,落地纵横剪力墙最好成组布置,结合为落地筒体,

(2)平面为长矩形,横向剪力墙的片数较多时,落地的横向剪力墙的数目与横向剪力墙数目之比,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少于30%;抗震设计时不宜少于50%,对于一般平面,在非震区γ应尽量接近于1,不应大于3;

在抗震设计时,γ应尽量接近于1,不应大于2,

为满足上述要求,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与建筑协调,争取尽可能多的剪力墙落地必要时也可在别的部位设置补偿剪力墙;

2)加大落地剪力墙的厚度、尽量增大落地墙的截面面积;

3)提高大空间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篇10:剪力墙洞口有哪些布置要点?

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应力分布比较规则,又与当前普遍应用程序的计算简图较为符合,设计结果安全可靠。同时宜避免使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易采用错洞墙;如无法避免错洞墙,则易控制错洞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均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

上一篇:年湖南语文高考作文下一篇:序列二十四: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