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机械制造

2024-05-05

标准化机械制造(精选十篇)

标准化机械制造 篇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突出,伤亡事故多发,职业健康危害严重。大多数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安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过于形式,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不足。

为有效监管企业的安全状况,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国务院2004年1月9日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国家安监局2004年出台《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安监管政法字[2004]62号)。各省、各地级市相继颁发通知,把开展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要求企业生产流程各环节、各岗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质量责任制。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什么是安全质量标准化?可以说,它是对以往质量标准化的继承和拓展,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来说,实际就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以及安全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在履行各自职责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企业来说,包括企业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将以往定性的工作要求,改变成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是一个质的飞跃[1]。

2 创建机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运行模式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施主体是企业;监管主体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技术支撑是中介组织。

机械安全质量标准化开展的工作步骤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参照图1组织实施如下。

(1)各类人员分层数进行培训,理解和掌握《考评标准》的要求和内涵。

(2)依据《考评标准》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好职能分解。

(3)成立考评领导小组,提供人力、物资资源。

(4)全面开展排查,摸清企业安全现状。

(5)确认目标,即确定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等级目标。

(6)确定整改计划,计划中要有目标指标、措施、资金、责任单位(人)、时间进度等内容。

(7)加强领导,落实并实施整改计划,确保目标的实现。

(8)成立考评组,提供资源保障,做好自评准备。

(9)企业自评,编写自评报告。

(10)向复评机构申请复评。

3 创建机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注意事项和工作要点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由三大部分组成:(1)基础管理;(2)设备设施:热工燃爆、电气、机械;(3)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

基础管理:以人及其活动为对象,按照系统管理方法,考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工作与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符合性、有效性;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安全素质与不安全行为的控制能力。以“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系统管理、协调性、有效性为原则[2]。各项目及其工作要点如表1所示。

设备设施:以企业生产全过程中所需的设备、设施、工具、物质、材料等为对象,按照系统工程方法,评价固有的或动态的危险源(因素)的受控状况,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提高本质安全程度,包括安全现状与法规标准的符合性,安全现状与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完善性,以及系统预知、预防、预控的能力。以系统整体性、系统安全性、系统可靠性为原则。常见设备设施项目及其工作要点如表2所示。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是以员工的健康和生产作业环境为对象系统评价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作业环境影响与改进措施的本质安全性,包括作业现状或环境的宜人性,预防职业危害的技术措施有效性、可靠性,人一机(物)一环的和谐性。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人一机一环相宜,定置、定位、文明、整洁为原则[3]。各项目及其工作要点如表3所示。

4 创建机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

企业质量安全标准化的工作,总结了建国以来机械行业发生事故的教训,安全健康管理的经验,就是对影响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职业危害等因素,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其安全质量技术状态。从而使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从基础上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将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和职业病发生,使企业走向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完善,体现了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PDCA循环,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如:某一国内品牌公司开展机械安全质量标准化后,极大地提高了设备设施和作业现场的本质安全,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员工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工伤事故逐年下降,员工安心、领导放心,为社会和谐起到积极的作用,该公司2004年至2008年工伤事故对照表如表1所示。该公司广大员工通过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后深有感慨,上班有舒适感和安全感,员工们发出心声:“安全健康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金钱不能代表一切”。

5 结束语

通过创建机械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工作,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改善现场管理,全面提升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本质化程度,做到防患于未然,是真正从行动上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刘铁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精选[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标准化机械制造 篇2

1.本评定标准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

2.在本评定标准的“自评/评审描述”列中,企业及评审单位应根据“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的有关要求,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如实进行扣分点说明、描述,并在《自评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见附表)中逐条列出。

3.本评定标准中累计扣分的,直到该考评内容分数扣完为止,不得出现负分。有需要追加扣分的,在该考评类目内进行扣分,也不得出现负分。

4.本评定标准共计1000分。最终评审评分换算成百分制,换算公式如下: 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5.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为最高。评定所对应的等级须同时满足评审评分和安全绩效等要求,取最低的等级来确定标准化等级(见下表)。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自评/评审单位: 自评/评审时间:从 年 月 日 到 年 月 日

自评/评审组组长: 自评/评审组主要成员: 1.基础管理考评:标准分值220分,14项考评项目和61条考评内容

船舶制造企业物资信息标准化管理 篇3

关键词:信息化; 物资信息;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U673.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shipbuilding industry, design data is the data source of the shipbuil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f material information is not standardized,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product data flow will not be smooth, overall mater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ill not be realized for more than one factories of a shipyard and i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hip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Material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1 前言

基础数据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如下:

1)业务之间的衔接:业务点、业务信息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使用。

2)数据表示范畴的约定:划分数据所表示的计算范畴。

3)用户识别:如果直接面向用户使用,应明确、简洁,提高可读行。

为了满足各阶段管理的需求,进入BOM的设计数据需要三种编码:物资代码、成本代码、舾装件代码。此三种代码应用的场景和用途不一样,需要分别编制:物资代码供物资管理使用;成本代码供成本核算使用;舾装件代码供制作、集配和安装阶段使用。

对物资信息与物资编码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使物资数据在设计、物资、生产、财务等业务环节实现通畅的电子化管理。

2 物资信息表示标准化

物资信息主要包括:物资分类、 型号、 规格。并在此基础上生成唯一物资编号,用于软件系统间的数据关联。

物资分为大类、 中类、 小类三个级别,对每个小类要定义好物资描述所需的属性、书写规范、参数间的连接符及规则,规则写入数据库。

原则上一个物资的唯一描述所需的所有属性,压缩到“分类+型号+规格”三个字段之内,以便于物资环节的统一管理。

物资是标准件时(国际标准/国标/行业标准/厂标),使用标准的描述。

非标准件的,如机电设备,可以抽取主要性能参数的方式,这样还可以实现未来在成本横向、纵向对比时,近似设备的成本比较。例如:主机采用额定输出功率、转速、型式进行标识;发电机组采用额定输出功率、电压、频率进行标识。

程序在后台为每一种 “分类+型号+规格” 生成唯一的编码,称为物资编码,用于在整个产品数据流的过程中使用,在企业内部各个业务系统中,唯一标识一个物资。物资描述精确到型号规格,不可互换的物资有一个唯一的物资编码,通过这个编码,在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库中确保对同一个物资表达的一致性。

物资信息规范化、物资编码统一管理是实现一厂多区物资集中采购、统筹物流管理的基础。有些企业现有的设计系统尚未统一,存在多套设计系统,且设计系统数据库独立,也未有统一物资描述规范,如果不对多厂区的物资描述和编码进行统一管理,将造成一物多码现象,且描述不规范不明确,给物资采购、仓储、领用、成本核算管理造成很大的困扰,工作效率低下,难以电子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物资编码主要应用于物资业务,外购物资才需要物资编码,自制(舾装件)部分可以不用,但长远来看,如果自制件可以标准化,则最好也纳入物资编码管理范围。

3 主流程

说明:产品数据的物资标准化在设计管理BOM流程中进行,非产品的物资编码在物资系统管理流程中进行,共用标准库。

4 标准化流程

见图3

方案设计考虑了这个因素——重新整理设计系统中的设计标准数据工作量巨大,因此方案设置了一个当前描述与标准描述的转换功能,以便减少设计方面的工作量,同时这张表也是物资分类码和物资标准描述的审批表。例如原来叫“船用钢板”,系统自动转换成统一的“船板”。

说明:编码标准库:物资分类表、物资明细表(物资编码表):

物资明细标准表包括:标准物资类别、型号(材质)、规格(标准号等)、主/辅计量单位、单位换算系数、停用标识等;

在标准库中建立物资分类码与成本代码的对照关系;

中间审批表(对照表):未标准化物资表示和已标准化物资表示对照表,同时存放新产生物资的规范化审批结果;

BOM:包括提取、归集、管理产品设计数据,经过标准化后发布给下游各生产管理系统。

1、4---- BOM先利用标准库查询物资唯一码,不存在的情况,把数据写入审批表;

2、3---- 标准化流程对待审批数据进行审批后写入标准库;

审批类型:分为分类审批、全审批、全不审批。

新的物资产生进入系统需要审核,审核的要点是两个方面:如果是新产生的分类要给予一个新的物资分类码;其次是审核物资描述的规范性。最后由程序在后台生成一个唯一码,即物资编码。

5 密网问题

见图4

说明:将物资标准库从非密网同步到密网中,建立一个副本供涉密网物资做标准比对;

产品数据在进入设计管理系统时,对照标准库进行检查,密网和非密网部分按照约定的标准规范对设计数据中的物资参数进行组织成规范化的物资信息描述,新产生的物资需经过标准化审查后,进入标准库;

对于密网部分,如图箭头1 把涉密网设计管理BOM中的新物资信息通过CD中转进入非密网设计管BOM中进行审批和标准化流程,审批后箭头2 通过CD中转进入密网设计管理BOM。密网中设计管理BOM产生的数据脱密处理后由非密网设计管理BOM统一发布,标准化的数据进入各生产管理系统;

数据流说明:

箭头0:标准库从非密网同步到涉密网;

箭头1:密网中的新物资信息;

箭头2:在非密网设中审批后的新物资信息。

6 结束语

机械制造中的标准化作业分析 篇4

目前很多主机生产车间在生产计划上没有做到准时的周期和数量, 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流程的不清晰、不稳定导致生产周期不固定, 生产节拍混乱, 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游配套部门的供货不准时等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前提就是要制定标准的作业流程, 首先根据装配工艺要制定合理的装配工序。比如机床立式加工中心, 按照装配工艺细分成床身序、丝杠序、结合序、防护序、电气序、验车序、几何精度和包装试水共八道工序。按照每个工序的装配情况配备人员制定出固定的时间, 并根据出产量就能够确定出装配的工位。例如以上每个工序需要一天 (其中验车和几何精度共同进行需要两天) 按日出产一台计算, 那么就需要八个工位。这样标准的流程就确定了, 按照工位不动人动的方式就可以达到流线性生产。标准的流程确定后, 按照各工序的装配部分就可以制定出装配工人标准作业指导书, 标明每个工位的装配过程, 力求实现装配过程中操纵步骤最优化。操纵步骤描述、要领及原因这部分是标准化作业的核心部分, 它可以由文字描述及图片组成。文字描述部分不仅对该装配的每一步操纵做了具体说明, 而且还告诉工人操纵中的要领, 及操纵不到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工人是装配过程的主体, 所以在标准化进程中, 不仅要求加工人标准化操纵, 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参与到标准化的设计中来, 这样由加工人本人参与完成的标准化作业规范才更符合实际操纵, 更容易被他们接受。标准化的目的并非强迫加工人接受, 而是帮助加工人规范操纵, 形成标准化操纵的习惯。考虑到文字说明的抽象性及局限性, 除文字描述外, 标准化作业要加进大量针对装配细节的照片, 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配合文字, 将装配中关键步骤的要点完全展示出来, 还能使文件更加简明直观、轻易理解。有了标准就有了准确的周期, 有了准确的周期就能够为供应商和加工车间提供准确的需求。尤其在生产计划的排产时有了可靠的依据。也能够做到先进先出的, 单件流的生产模式。在员工的考核上这样的流程使任务完成量上更加明确, 考核更加透明。员工目标清晰, 从根本上杜绝了吃大锅饭的现象。这样的流程下也使问题更加突出, 有了问题马上就能体现出来, 不会出现拖拉的现象。

对于自制件加工车间来说有了准确的需求时间和数量, 就可以根据所承担的零件确定一个标准的作业流程。加工车间标准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零件的定机台。例如中小件加工车间所承担的零件按类别由中曲件、小曲件、轴类和盘套类, 四大类所组成, 在这基础上把各类别的零件定到各个机台, 白夜班合在一起以机台为单位。按照需求及机床能力首先按类别定首序机台, 然后配备下序机台形成流线式生产, 使零件流动不停滞不积压, 合理利用机台能力。使机台能力目视化, 能力预算准确。另外零件承担责任明确, 提高员工积极性。

2机台定刀具, 对应机台所承担的零件, 固定所用刀具, 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且先进的刀具, 减少刀具转借和提高切削效率, 节省备刀时间。同时加配备z轴定位器, 在对刀长的时候变的非常简单, 替代原来的用刀具直接接触零件或垫纸的办法, 还有对刀探针, 在加工零件时很直观的对出零件的坐标。使固定的刀具进刀库后, 在加工任何零件时不用再次对刀, 减少对刀时间, 增加对刀精度。

3机台定程序, 对应机台所承担零件, 根据刀具的选择固定程序, 存储在机台和储存卡中, 加工时直接调用零件号, 无须编程, 只需确定刀的位置和装卡方式, 省去编程时间。形成此种方式后不断优化程序及切削参数, 达到最理想时为止。可以有效的减少因切削参数不合理造成的刀具消耗, 降低成本。同时完成数字化工艺, 纯加工时间也随之确定, 使操作变得逐渐标准化, 周期准确。程序固定后既能省去编程时间又能发挥机床最大潜力, 还能保证零件质量。有了以上三方面标准的作业, 同样加工车间也可以得出零件生产的准确周期, 根据装配车间需求期量, 按照标准化后的加工周期, 确定生产最佳批量及投料和投产时间。达到标准化的加工计划, 实现准时化生产。从而可以减少零件库存浪费, 减少资金占用同时又满足装配需求, 降低成本。

标准化作业产生的准确和稳定的需求量对装配及加工车间的资源供应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装配车间的采购件及加工车间的毛坯都需要相应供应商提供, 所以供应商管理, 是供应链采购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供应商与主机厂的合作关系对于准时化采购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稳定和准确的需求才能建立良好的供需合作关系, 准时化策略才能得到彻底贯彻落实。如果不实施准时化采购, 由于缺乏和制造商的合作, 库存、交货批量都比较大, 而且在质量、需求方面都无法获得有效的控制。通过建立准时化采购策略, 把我们的精益理念扩展到供应商, 加强了供需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在开放性的动态信息交互下,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供应商能够做出快速反应, 提高了供应商的应变能力。对主机厂来说, 通过和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实施准时化采购, 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制造过程与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成本降低了, 制造的敏捷性也增加了。

企业的流程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一部分, 标准化作业流程也越来越被企业生产环节重视, 因为这个流程是把技术、工艺、管理等融合到一个标准的层次, 并持续改善着。

摘要:机械制造从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开始, 以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制造效益和制造质量为目标, 以车间自动化为特征, 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手段, 继续向前发展着。这使如何更好的控制制造过程和利用数控设备达到标准化作业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标准化,流程,机械制造

参考文献

标准化机械制造 篇5

3月经县安监局考查确定为德清县“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试点单位”。公司于203月起开展了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关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及相关的程序文件;对安全隐患进行了查处,落实了安全整改措施,在2005年10月11日经总经理批准进行了企业自评;于2005年12月7日通过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复评审核,经专家组审核复评分为856分,达到了省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企业的要求。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有能力做得更好,我们的管理方法是:

一、企业领导充分认识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明确认识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是要从基础管理工作入手,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落实组织机构和明确职责范围等安全规章制度,将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机组合,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目标和任务,又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从基础上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完成企业的安全质量目标“顾客满意率98%以上,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送检合格率92%以上,不发生重大安全伤亡事故”。

二、企业如何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

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及相关的程序文件,为了更好的落实与实施,我们企业将利用空闲时间即生产任务较少的情况下组织员工学习。由车间主任、班组长选择针对性强的安全学习资料,例如钣金车间使用的电焊机比较多,需要学习电焊机方面的安全知识,那么我们管理人员就派获得许可证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职工向新工传授工作经验,讲述操作规程,指出电焊机应该注意的安全点,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员工。再比如,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我们采取的措施是请安全咨询公司的专家到本公司进行知识讲座,把每次的学习进行记录,同时还编写针对性的教材,向职工传授业务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管理制度。

我们的学习方式有月度生产例会,向职工讲述一个月以来车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分析安全隐患、查找安全质量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解决安全质量问题,对上个月提出的安全隐患进行验证。在每次的安全生产例会上,挑选启发性的文章向员工讲述安全标准化的重要性。比如班组经常性教育学习内容中,我们向职工介绍为什么要开展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为什么要搞班组安全建设。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一是强化安全管理,二是提高职工素质。两者的交汇点,关键是班组的安全建设。班组建设的好坏,是企业工作好坏的一个缩影,抓班组就是抓企业管理的根本。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的落脚点。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是减少伤亡事故、职业病、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最切实、最有效的办法。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是企业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需要,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也是我们企业组织发动职工群众参与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群防群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全心全意依靠生产工人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们要求车间主任、生产班长明确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性,让班组长通过学习,做笔记,完成作业习题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水平。

在去年九月份的安全生产例会上,我们生产副总就向员工讲述了《读者》中的一篇文章“护花原理与破窗理论”,“破窗理论”强调的是从外在的环境育人。“护花原理”强调的是从内在的心灵育人。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求各车间主任、各班组长学会运用这种理论,并在实践工作中有效运用。我们始终认为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经过长久性的教育与引导才能实现。

安全质量管理方法一是:安全健康文化宣传。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宣传,方式有知识讲座,安全标语,技术比武、消防演练等多种形式。比如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的宣传,下发《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文件目录、《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手册》等要求员工知道目前我们企业所具备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文件有那些,哪些是本部门的管理制度,哪些是针对我们个人的而且是直接关系到个人经济利益的,比如《安全奖罚制度》,《劳动合同安全监督制度》中的“社会保险制度”,《安全健康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等,这些将直接关系到员工个人利益,也是他们应该知道与了解的知识。通过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来贯彻落实我们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

安全质量管理方法二是:信息反馈。通过每月四次的作业环境监督检查,了解车间的安全质量信息反馈。比如“作业环境检查表”可以反映出车间各个班组、仓库、安全通道、灭火器材、防护装置设施等存在的问题,“作业环境检查表”共包含了16个检查项,我们企业经过将近一年的运作,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得到了我们车间班组的认可,认为确实有效。“产品例行检查表”是我们“3C”认证、ISO9001-质量标准化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月四次的质量检查严格地控制了产品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

安全质量管理方法三是:强调管理制度的互动作用,使员工提高对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的认识,得到他们的认可与配合,这样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到达“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目的。

企业的兴旺与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真情奉献,生产工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因此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是企业领导者的责任所在;关心爱护员工,营造和谐安康的工作环境,使员工与管理者共同关注自己企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参与作用。

安全质量管理方法四是:关心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我们把员工的安全健康分成两大块进行管理。一是身体健康,建立员工体检健康档案。二是身心健康,除了建立必要的安全保险外,我们企业还着重于职工的思想安全健康教育。方法是:对员工的思想动态进行分析,通过考勤表来分析员工近阶段的工作情况。比如经常迟到,则要找来了解情况,用温和的语言进行查问,查明原因后再要求他改进。由于社会、家庭、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已给我们员工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这些压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情绪,情绪的不好将直接影响安全质量。这种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工作情绪是一种隐藏着的安全隐患,虽然看不见,但却随时可以引发安全事故。为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以人性化的引导,换位思考、找出问题点,彻底解决其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理解呵护员工,使其走出困惑,安心工作。营造出和谐、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是我们企业今后追求的目标。

三、安全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不足,缺少专业人才,安全法律、法规理解的不够到位,安全业务水平提高较慢,这些都是我们企业存在的困难。生产力的不稳定问题,是我们企业的一大难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扩大再生产,引进新设备,员工急需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再一个就是人才问题,人才流动频繁,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安全因素。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操作工人的流失,这些都会给我们企业安全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与落实,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员工的变换,所以“生产力的不稳定因素”是我们安全质量管理的突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采取的措施为:发挥企业“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采取“以老带新”、“以师带徒”的传授方法,培养操作工人;营造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关心爱护我们的员工,提供合理的职工福利,建立健全职工的保障基金,比如给员工增加住房公积金,组织员工休假,提供并增加学习、培训机会;根据企业的实际能力适当的提倡“高薪养才”,留住企业的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动到我们企业中来,从根本上减少“生产力的不稳定因素”。

四、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体会

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要靠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就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宝”,具有法律效力。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对企业各项安全活动以制度文本的形式加以规范和明确、是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提高人们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实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企业过程中,通过对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实践,我们体会到:1、正确认识、领导重视是前提,正确认识必然指导正确行动、认识改变、行为就会改变,行为改变、效果就会改变;2、加强学习,掌握标准是关键,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内容要求政策性强,标准要求规范。通过学习、提升技能、熟悉标准、规章制度就能结合实际。3、发动群众、全员参与是保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得到员工的支持,工作就能得到有效开展。

我们在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企业过程中,公司在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上作了一些工作,为企业整体创建工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帮助,省劳保局专家、市安监局领导,县安监局领导多次亲临我们公司进行业务指导,对公司的创建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浙江省安监局领导亲自参加了我们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复评会议,在会议上做了开展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报告,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企业贯彻落实,积极推广。浙江省安监局领导实地考察了我们企业,同时对我们的工作给以了肯定,要求我们公司要以通过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作为起点,持续保持安全生产的绩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对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指出企业要对照标准,经常进行自查。我们将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企业的关怀,衷心的谢谢你们!

标准化机械制造 篇6

关键词:气门顶杆;挤压模;结构

中图分类号: TG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176-2

0 引言

挤压属于立体压制中的一种比较先进的加工方法,它只需要一副就可以加工底和壁厚不同、高度和直径之比很大的圆形件或其他各种形状的不同零件。这种加工方式的优点在于其尺寸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值比较小、力学性能较好。以具体的研究成果为基本材料,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从而找到一些具体的方法才是关键所在,通常情况下,主要依据的方法来源于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从而形成一种较高的思维模式,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讲前景非常广阔,同时研究其成果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认真学习的。因此采用挤压的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零件就能比较好的符合各种要求。经过分析该零件的挤压工艺具体流程是:先制作简单的形状,之后再进行科学化的分析,找到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从而加快挤压销设计/制造的标准化研究的进程。

1 气门顶杆挤压模的工艺设计

1.1 具体大小尺寸的确定

因为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有可能会有挤压件顶端不平齐的现象,所以在工件的顶端要留出修边余量,就是气门顶杆挤压件。挤压的寿命及其纤维方向的改善都与毛坯的形状和尺寸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气门顶杆的形状特点以及毛坯的定位和成形便利程度的分析,发现使用圆柱形毛坯比较合适。

挤压件毛坯体积的计算是根据制件体积与毛坯体积相等的规则来进行的。通过计算具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结构情况,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在进行科学化的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是相当严格的,并且还需要不断地扩大其研究范围,才能够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通常凹模型腔尺寸要比毛坯的外径要大,相对于反挤压件来说,凹模型腔尺寸要比毛坯尺寸大0.5mm左右。

1.2 关于挤压件的变形程度分析

挤压件的变形程度指的就是材料在挤压时其塑性变形量的大小。挤压件的变形抗力是和其挤压时的变形程度成正比的,但是当挤压压力大于其承受的压力时,就会形成一种压力过大而出现损坏的现象,为此,要结合其承受压力的大小关系来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从而保障其不受压力损害。而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大多采用断面缩减率来表示。

1.3 关于受力状况分析

要采取一些具体的办法来处理遇到的受力情况,我们通常主要借鉴一些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来考虑问题,从而最大化的解决所出现的挤压过猛而造成的一系列损害。通常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其方便的特点来处理。在实际的生产中还应该考虑挤压力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会造成一些损害的发生,为了避免这些危害的发生,我们主要结合因素来分析其具体解决的办法。

1.4 关于深化设计的要求分析

对于具体的毛坯而言,主要在于其具体的设计过程严格程度,且技术是关键。如果出现了一些由于压力过大而造成一系列的损害发生时,我们就要紧紧抓好损害发生的原因开始,逐步建立健全一些管理的制度来规范化操作,从而减少问题的发生。这样以来对于挤压销设计/制造的标准化研究与应用而言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①柔软性分析。当我们在进行具体的操作过程时,一定要采取一些科学化的办法来处理,从而达到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可是对于如何进行材料的柔性软化,这主要采取的办法还在于将一些材料可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以及消除内应力,一般采用的方式为软化退火处理。经过软化退火处理后的毛坯其硬度一般都在110-120HB。

②表层结构分析。经过我们认真的分析后,目前,主要在于表层结构不合理,从而造成难以解决压力承受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主要依据一些具体的实践经验来作为指导,将一些不能够进行的设计给予科学化的处理。从而达到预期效果。对于表层处理,还在于进行磷化处理。

③润滑处理。为了使得毛坯与间的摩擦力降低到最小值,变形抗力和变形功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少,并提高使用寿命,就必须对经过表面处理后的毛坯进行润滑处理。一般采用皂化处理的方式进行毛坯的润滑处理。

1.5 挤压销制造的标准化

设计要求是多样化的,我们在进行具体的设计研究过程中,一定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操作,从而形成既可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也可及时调节发生的不协调问题,所以,要加大对挤压销制造标准的研究,改变一些原来错误的做法才是关键,具体而言,就应该加大其制造标准的研究力度,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为挤压销制造提供新的技术借鉴。对于如何让模架上应有吊环螺钉,便于模架的吊运和装配,我们就得依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完成,因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的办法来进行科学化操作,以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发生问题。其实,更应该注重压铸机尺寸设计外形及大小,防止干涉。

根据我司的实际生产情况,模架至少需要满足两种以上机型的安装和生产,设计的装配图上需画出所安装的压铸机大杠的尺寸及位置,开模、顶出位置;动、定模套板使用50#钢或P20,热处理硬度为HRC28~30;铭牌必须安装在操作者侧经加工出的凹槽中,其上必须注明尺寸(长×宽×高)、重量、适合机型、压射中心位置、生产厂家、产品名称、产品编号、编号;模架出吊环孔时,要上下对称出4个吊环孔,动模套板或定模套板上的吊环孔位置必须在单边的重心上设置,以保证单边吊模时平行。(即动模套板上的吊环孔位置,能保证吊起整个动模时平行,不倾斜;所有必须开设动模底板,不允许使用支撑柱直接与压铸机板接触;跨距大于150mm时都应考虑加支撑柱。支撑柱直径(或宽)不小于75mm,尽可能靠近压射中心容易变形的部位;设计完成时必须进行强度校核。

2 挤压销设计重点

材料为20Cr,断面收缩率(ψ/%)≥40。

①活塞销内孔(Φ18.6mm)是自由公差,所以其精度要求可以由冷挤压工艺来满足,因此不必留出切削余量。而外圆表面粗糙度值Ra要求为0.1mm,尺寸精度要求是0.01mm,冷挤压很难满足要求,所以外圆要留出磨削余量0.5mm(双边),再冷挤压工序以后用磨削方法将外圆磨出。

②对于器件的断面收缩率εA=(18.6/29.1)2×100%=40.85%。对于20Cr是可行的。从挤压凸模的稳定性来考虑,我们要结合实际的模型进行科学化分析,找到一些能够解决压力过大所造成的损害方法,从而加快挤压销设计的进程。对于这种结构的比值(长径比)不应该超过3.0。所以L/d=(92/2)/18.6=2.47<3.0,所以可行。

③连皮的位置保持在中间,实际过程中并不容易,要从具体的实践过程来考虑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通常情况下,我们依据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来处理问题,可是一些具体的实践经验不能够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所以要加快对其受力结构的技术的研究,从而能够很快的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趋势,这是我国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更应该关注其实际的压力的大小,从具体的挤压力进行分析,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最关键的研究内容。对于上凸模前端锥角α1为162°下凸模锥角为150°。这样就使金属向下流动比向上流动容易些,从而抵消了前述流动的差异,使连皮位于中间位置。

3 挤压工作零件常用材料及选择

3.1 碳素工具钢

碳素工具钢是冷挤压模具钢中价格最低廉的钢种。T10A是常用的碳素工具钢牌号。其优点是加工及热处理方便,具有良好的切削和耐磨性能,但缺点是淬透性、强韧性及耐热性能差、热处理变形大、使用寿命低。因此只能用于尺寸较小、形状简单、负载不大的模具零件,如压力垫板、顶料杆,纯铝、紫铜等软材料挤压凹模。

3.2 高合金工具钢

含铬量为12%的高合金工具钢是冷挤压模具材料中普遍采用的高碳高铬钢种。Cr12、Cr12Mo和Cr12MoV是经常使用的牌号。该类钢热处理变形小,淬透性好,耐磨性较高,韧性优良,适宜制作冷挤压凸模和凹模。不过这类钢的碳化物偏析较为严重,尤其是大尺寸的材料,在制造模具之前要进行改锻,使碳化物分布均匀(1~3级),否则在使用中严重影响模具使用寿命,因此它比较适宜于作为有预应力圈的内凹模材料。

3.3 高速工具钢

常用高速工具钢的牌号有:W18Cr4V和W6Mo5Cr4V2等。该类钢种具有很高的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韧性,尤其是高温硬度高、热硬性极好,抗软化变形能力强,是制造凸模的优良材料。但是高速工具钢的碳化物分布不均匀,这种不均匀性随着钢材截面尺寸的增大而提高,使其力学性能下降。在模具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小尺寸的高速工具钢原始棒料来制造模具零件。

3.4 硬质合金

一般用于冷挤压模具工作零件的硬质合金为钨钴系硬质合金,常有牌号有YG15、YG20、YG25,其中数字表示含钴量的百分比。如YG15表示含钴量15%,其余为钛化钨。硬质合金具有极高的硬度、良好的红硬性、较小的膨胀系数、足够的强度,并且耐磨、耐高温,是优良的模具材料。但是硬质合金抗弯、抗拉强度低,所以常用作凹模或凹模镶块材料。

3.5 合金碳素工具钢

在碳素工具钢的基础上加入合金元素,性能与碳素钢类似。

3.6 挤压销设计标准化

挤压销工艺技术就是在挤压销中进行特殊设计,铝液在高速、高压充填型腔后,还处于半凝固状态时,通过油缸推动挤压销挤压半凝固状态铝液,使得由于残留气体及凝固收缩产生的孔洞被压实、充填,从而获得局部致密的铸件。

在国内挤压销技术还处于前期的摸索和研究、试验阶段,目前还未有使用自主创新、自行研发专利技术的详细报道,也没有形成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可以参考。

4 结束语

本课题主要是在GHT积累的挤压销工艺经验数据基

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通过对FS汽车零件的挤压销设计设计和制造工艺的研究,分析工艺的设计关键和制造要点,实现风神项目的设计和制造标准化,降低产品的废品率、故障率、制造周期、产品的制造成本,增加公司的经济效益。

FS汽车发动机零件的典型特点是结构复杂,壁厚变化大,加工精度高,制造困难。特别是高压油道设计集成在零

件中,局部壁厚较大,导致缩孔、缩松,即使X光检查没有

发现缺陷也会产生产品泄漏。针对以上情况,本项目需要在设计和制造方面实现:挤压销设计制造标准化。挤压销设计结构复杂,由许多零件装配而成,零件的制造准确性、可靠性严重影响着寿命和产品制造成本,需要分类进行研究和规范。

参 考 文 献

[1] 卢宏远,卢敏,宋青,王禹彭.汽车结构件的压铸[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2,32(3).

[2] 陈金诚.中国挤压销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铸造,2012(5).

茶叶机械标准化与茶叶机械标准 篇7

1 茶叶机械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内涵

关于茶叶机械标准的内涵, 其可从企业与行业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根据以往学者总结得出, 从行业标准角度, 茶叶机械标准主要由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结合茶叶机设计、生产以及使用等各方面要求制定相应的标准, 是当前茶叶机械生产与投入市场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般行业标准落实的目的在于使茶机产品、生产原料以及服务等各方面具有具体的参考。相比之下, 企业方面的茶叶机械标准主要为企业在相关部门批准情况下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 以此满足自身特殊需要。事实上, 从我国当前标准法中相关规定可发现, 对于行业中遵循的标准包括强制性与推荐性两种类型, 其中前者要求整个行业需严格按照给定的标准执行, 而后者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样, 茶叶机械标准中也将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融入其中, 要求企业严格遵守。

另外, 所谓茶叶机械标准化是在茶叶机械标准上提出的新概念, 主要指标准制定、发布与落实的全过程。确保茶机标准化得以顺利开展, 是对茶机科技要素进一步挖掘的重要途径。企业在结合具体茶叶机械标准的同时, 使整个茶机行业市场更具标准化特征, 这样不仅可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也能带动茶机领域的快速发展[1]。

2 茶机行业标准与机械标准化介绍

2.1 茶叶机械行业标准内容

现行我国关于茶叶机械的相关标准首先可在 《茶叶机械术语》中发现, 其将茶叶机械行业标准细细化为机械术语、机械性能指标、采茶机、修剪机等极多内容, 尤其其中各类机械不仅在整体使用标准上进行明确, 且机械零部件性能指标都给出相关的界定。同时, 实际作业中涉及的如干茶指标、制叶指标以及鲜叶标准等都涵盖在标准内容中。另外, 茶叶机械行业标准从产品角度则体现在茶叶机械产品范围、产品具体参数、产品技术要求、产品质量检验、产品包装与运输等。其中在范围标准方面, 以滚筒杀青机为例, 在规范中明确指出该类机械使用范围以及使用中的具体技术要求以及检验标准等;在产品参数方面, 仍以滚筒杀青机为例, 根据相关规定要求, 以cm为计量单位情况下, 杀青机参数标准型谱分别为80、70、60、50等;而在技术要求上, 主要包括机械的整体性能、安全性能、外观质量以及装配质量等。如其中的安全性能, 侧重于对机械热量、蒸汽、防护措施等内容进行描述, 保证机械投入使用后能够安全运行;另外在质量检验上, 首先需从材料质量方面着手包括焊接、铸造以及车削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对装配质量包括紧固件是否紧固、涂漆是否均匀等进行判断。使用前还需通过可靠性试验, 保证机械各方面性能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投入使用。

2.2 茶叶机械标准化形成历程分析

茶叶机械标准的提出可追溯至上世纪80 年代, 我国机械工业部根据初期制造的茶叶机械、精致机械以及茶园作业中应用的机械等制定机械标准。该段时间内受技术条件限制, 所有标准内容多以独立的形式存在, 使标准数量极多。直至90 年代, 因茶机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 此时相关部门进一步修订相应标准, 直接将完善后的《茶叶机械术语》颁发。而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许多传统大宗茶加工机械相关标准很难满足茶机生产实际需求, 对此将传统所有相关的试验标准以及技术要求等进行合并, 使整个机械行业标准更为完善[2]。

3 推广行业标准的具体策略

茶叶机械行业的标准是现代大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研究的重要内容, 这些机构可结合茶叶机械的实际需求以及生茶厂家的技术应用水平提出行业标准, 以此为机械的开发、制造等各环节提供参考。另外, 茶农在购机方面也可享受到一定的补贴, 对于这些机械要求检验部门严格检验, 若质量未达标准要求将禁止进入补贴目录, 使行业标准得到更好地落实。但综合来看,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 可发现许多茶机企业并未真正理解行业标准的内涵, 如典型的茶机代号都无法正确编写。同时也发现许多茶机用户在购机与使用过程中忽视根据茶机标准选用, 导致质量问题出现后难以使自身权益得到保护。对此现状, 在实际推广过程中首先需明确推广对象, 将茶机用户、茶机界作为推广重点, 且茶机产品在投放市场前应进行检验与验收, 对于与行业标准背离的产品禁止投放。若在机械使用中发生质量问题, 应鼓励用户通过具体行业标准进行维权, 这样才可使茶机行业更为规范, 茶叶机械标准化得到进一步推进[3]。

4 结论

茶叶机械标准化事业的推进是带动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实际推广中应正确认识茶叶机械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内涵, 立足于现行茶叶机械市场环境对机械标准内容进一步完善, 并保证其能够具体落实到企业与用户中, 进而使我我国茶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权启爱.茶叶机械标准化与茶叶机械标准[J].中国茶叶, 2012, 4:14-16.

[2]周仁桂, 沈莉, 姜小文.茶机企业标准化与科技创新[J].中国茶叶, 2012, 9:12-13.

标准化机械制造 篇8

关键词:标准化,水泥机械,设备,制造

0 引言

建国之后, 我国的建筑领域不断繁荣, 水泥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目前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建筑等领域均发展迅速, 水泥的应用越来越多, 水泥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也越来越多, 同时水泥机械设备制造的质量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就现阶段来看, 我国水泥机械设备制造尚未实现标准化管理, 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 从前的一些管理规范也大多没有及时完善, 缺乏强制性, 并不适用于当今社会,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水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的稳定发展, 由此可见, 完善相关管理规范, 对水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实施标准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行业标准

改革开放之后, 水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一家又一家的水泥机械制造企业相继成立, 长期以来, 我国的水泥制造企业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转产型, 第二类是创办者具有经济实力, 直接办厂, 第三类是懂技术的人持股、入股, 创办企业。以上三类企业大多都缺乏实践经验, 而且技术力量较为薄弱, 特别是第二类企业, 多数厂家的加工设备都十分简陋, 而且资本小, 生产模式落后, 不具备统一的生产图纸, 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时常出现问题, 质量参差不齐。例如在一些水泥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中, 不具备热处理以及检测能力, 因此加工精度无法保证, 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低劣。由此可见, 我国水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的门槛过低, 迫切需要标准化管控, 笔者认为, 实施标准化控制之后, 通过健全相关规范标准, 推出适用与现今社会的新规范, 可以提高行业标准, 避免不具备生产资质的厂家滥竽充数, 并且在落实标准化控制的过程中, 一定要增强相关规范的强制性, 加大惩处力度, 全面提高行业门槛, 促进整个水泥机械制造行业的规范化, 进而全面提高水泥机械的质量。

2 统一产品的规格

一直以来, 我国水泥机械制造行业缺乏完善的规范标准, 从前的一些规范标准也大多已经过时, 没有及时修订, 在这种情况下, 不同企业生产的水泥机械产品, 尽管型号相同, 但是形状、结构、尺寸等方面并不统一, 在水泥机械设备实际使用过程中, 使用哪个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 当需要备品构件时就必须要去该厂购买,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一些水泥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甚至通过上述方法来垄断市场, 虽然生产图纸是由正规设计院负责设计的, 但是一些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大部分结构都改为异形, 因此该厂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无法通用。例如, 相关资料显示, 某水泥机械设备生产企业擅自改变了产品结构, 将Φ2.2m、Φ1.83m的磨机传动小齿轮内孔直径进行改动, 并且增加了特殊的边位系统, 原设计中衬板采用M30椭圆球螺栓, 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改为M36半圆头形状, 并且为了节省支出, 还将Φ3.2m成球机传动大齿轮材质改变, 将原本的铸钢材质变为铸铁材质, 又将成球机的减速器进行改变, 最终该厂生产的产品经常出现质量问题。综上所述, 由于我国水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没有实施标准化管理, 致使行业内部十分混乱, 各厂家生产的产品五花八门, 长此以往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而实施标准化控制之后, 就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 通过完善现有规范标准, 加强规范标准的强制性, 并制定适用于实际需求的新标准, 可以防止生产厂家擅自改变产品结构, 能够统一产品的规格, 规范构件材质, 既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同时备品构件的购置也更加方便。

3 规范新型专利

一直以来, 我国在水泥机械设备制造方面具有很多专利, 但是不得不认识到, 这些专利大多数都是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专利少之又少, 另外还要注意到, 对于水泥机械设备制造专利而言, 通常不实施实质性的审核, 一般只是初步审查申请案, 审查之后进行公告, 三个月之后如果没有异议, 即授予专利权, 在上述背景下, 即使拥有了专利, 水泥机械设备制造的质量也并没有明显提升。例如, 据有关资料显示, 某水泥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了一种边缘传动机立窖, 并且具有专利权, 但是该边缘传动机立窖质量偏差, 结构也并不合理, 主传动立轴的有效长度偏小, 不到1米, 由于传动部位需要安装到承载立窖筒体的圈梁之下, 导致圈梁地面距离传动部位基础平面的有效高度过小, 每次设备出现故障之后, 工作人员都要仰躺工作。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 不断的推陈出新, 修订相关的规范标准, 可以规范新型专利, 避免“劣质专利”的出现, 这样一来, 不仅能够保证新型专利的质量, 同时也可以提高水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的规范性。

4 规范技术工艺

技术工艺对产品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技术工艺如果不符合标准, 生产出来产品很难保证质量, 就现阶段来看, 我国水泥机械制造行业中仿制风气十分严重, 对于一些走俏的产品, 无论有没有申请专利, 都会被其它厂家仿制。例如, 原杭罗机械公司引进了一种高节能、低故障产品, 即FU型链式输送机, 该产品可以取代GX螺旋输送机, 原杭罗机械公司引进该技术之后, 很快国内有很多企业开始生产该产品, 但是一些企业在热处理等技术工艺方面, 并不符合要求, 所生产的产品经常发生故障。归根结底,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关规范标准, 现有的标准不具有强制性, 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实施标准化控制之后, 规范标准得到完善, 上述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技术工艺得到约束和规范, 产品质量就可以得到保障。

5 总结:

水泥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十分普遍, 水泥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由于我国缺乏相关的规范标准, 致使水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局面混乱, 各厂家生产的产品五花八门, 质量参差不齐, 严重影响了水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的稳健发展, 可见对水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实施标准化控制迫在眉睫。本文探讨了标准化控制对水泥机械设备制造的意义, 笔者认为, 通过实施标准化控制, 不断完善相关规范标准, 增强规范标准的强制性, 可以提高行业标准、统一产品的规格、规范新型专利、规范技术工艺, 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促进水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胡玮, 张秀华.水泥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及改善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03:25-27.

[2]吴倩.机械制造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13.

[3]蒋平.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

论机械工业的标准化 篇9

关键词:机械,工业,标准化

机械工业标准化是机械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机械工业标准化在实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机械工业竞争力等方面, 都具有无可取代的技术基础作用。

1 我国实施机械工业标准化的主要问题

经过50余年的发展, 我国机械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并已跻身世界机械工业大国行列。机械工业标准化在我国械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仅为机械工业生产活动提供规范, 为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搭建桥梁, 为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 还为国际竞争提供手段。但是我国目前机械工业标准化还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

1.1 标准整体水平偏低

我国相当数量标准的制定, 都缺乏基础性的研究, 为了迁就国内技术和落后的设备, 许多该验证的数据没有验证, 并且制定周期都比较长, 从而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 使得即使是一些新出台的标准, 技术就已经是落后的了;再加上采用国际标准比例不高, 致使标准修订不及时, 更新的速度太慢, 所以不少标准水平明显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偏。标准水平偏低的现象, 不仅会阻碍行业技术进步, 而且会成为他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借口, 同时, 也是导致产品质量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技术标准与市场脱节

首先, 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层次过多、复杂, 使得标准管理部门不能直接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其次, 由于制定标准不能达到协商一致的原则, 从而导致标准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各方面的一致意见, 甚至有些标准制定带有明显的行业倾向和局部利益。更重要的是, 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到标准中去, 使标准的适应性大大降低。

1.3 标准化意识淡薄

一方面, 不少政府部门缺乏对标准化工作在市场经济活动, 特别是在调整传统产业结构、改善市场环境和转化科技成果的重要性认识, 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 导致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据估算, 一项标准制定费用在20万元人民币左右, 但公共财政支持平均到每个标准上仅有几万元。

另一方面,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标准是生产经验、科研成果和专家智慧的集合, 非常缺乏标准意识。导致无标准生产时有发生, 或者有了标准也不认真执行。很多企业都会担心自己执行标准而别的企业不执行就会独自吃亏, 殊不知与之相反, 国外企业是担心别人执行标准, 自己不执行就会吃亏。所以中国人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远不如外国人多。

2 全面努力提高我国机械工业标准化

2.1 增强标准化意识, 要大力宣传标准化

首先, 加大宣传普及标准化工作力度, 是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采取的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加强标准化培训和宣传工作, 提高社会各界的标准化意识, 特别是提高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只有他们对标准化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 真正了解标准化在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作用, 才能谈得上企业采用先进的标准, 按标准组织生产, 按标准严把质量关, 这是从源头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

其次, 要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 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 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利益, 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因此, 标准化工作不仅仅是标准化部门的事, 更需要社会各界, 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参与、支持。

2.2 优化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

通过调整标准制定程序, 使标准制定过程透明、公开、可控制、可监督, 有利于标准利益各方参与, 保证标准间的协调统一。通过建立标准信息反馈系统, 使标准利益方对标准的意见可及时、有效地反馈, 并能得到快速的响应。通过完善标准维护机制, 使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得到及时更新。

2.3 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速度, 推进标准制修订改革

首先, 在标准立项方面, 加强机械工业标准化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的研究, 通过编制发布机械工业标准立项指南, 引导资源向重点领域的标准项目集中;建立机械工业标准多种立项渠道, 使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及其它技术机构都可以随时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标准化管理部门提出标准项目。其次, 在标准计划下达方面, 采用年度计划和动态计划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年度计划, 集中立项, 集中下达;动态计划, 随时立项, 随时下达。再次, 在标准计划管理方面, 实行标准计划执行情况通报制度, 提高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透明度。

另外, 要启动简化程序。行业标准的修订项目、采用国际标准项目, 在确定标准起草工作组后, 可直接进入标准审查阶段, 进入标准报批阶段的标准项目不再进行技术审查。还要积极探索行业标准新的发布形式。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 逐步采用ISO/IEC, 已经采用的与标准同等有效的技术文件形式, 如公共适用规范 (PIS) 、技术规范 (TS) 、技术报告 (TR) 、工业技术协议 (ITA) 等, 推出不同形式的行业标准, 以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和新的产业发展的需要。

2.4 加强先进制造技术成果标准化途径与对策研究

目前, 机械工业一方面由于大量的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被束之高阁, 另一方面低技术含量的标准大量存在, 导致开展先进制造技术成果标准化研究, 解决标准化与科技研发脱节、与市场关联度不高, 于是探讨提高先进制造技术成果标准化程度的途径与对策,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机械工业标准只有充分吸纳当代先进技术成果, 采用先进技术, 才能体现机械产品不断高技术化的特点, 体现机械产品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才能满足机械工业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 要加强标准与科研工作的结合, 像重大科技项目、国家大型工程等从一开始标准化工作就要介入, 积极跟踪, 并适时制定标准。要加强标准与技术推广工作的结合, 将能够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技术及时纳入标准。加强标准与发展重点产品工作的结合, 通过标准化工作, 为重点产品组织生产、进入市场提供技术依据。加强标准与淘汰落后技术工作的结合, 对涉及国家公布淘汰产品目录的产品标准, 及时废止。加强标准与质量工作的结合, 按照从源头抓质量的要求, 不断提高标准的先进性, 特别是企业标准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开拓创新强化服务大力发展机械工业标准化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05 (2) .

[2]谭湘宁.机械工业标准化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机电工业, 2002 (19) .

[3]张小虞.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机械工业国际竞争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08 (1) .

标准化机械制造 篇10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 是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搞好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 主要包括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10方面内容。

2012年教育部首次组织制定了18个大类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 试行) 》;2014年教育部又组织制定了首批涉及14个专业类95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 该标准的颁布有望解决原来高职院校专业和专业之间边界不明、核心课程内容不清等问题, 改变十多年来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没有国家标准的现状, 对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基本建设、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 教育部首次制定的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在规范性、严谨性、科学性和衔接性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影响到其推广应用。 我国中职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标准, 是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对中高职有效衔接及系统性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 力求为有关专家制定国家标准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二、机械制造专业岗位调研

为充分了解本地企业机械制造专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情况, 本课题组于2013年通过查阅人才市场资料、企业现场考察、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 回收统计了44家企业的有效材料。

在制造企业从事机械制造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 其学历情况统计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机械制造类岗位基本可分为三个层次, 如下页表2所示。

1.蓝领层

“蓝领层”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是指负责机床操作、 机械装配等工作的技术工人、初入行的绘图员或助理设计人员等, 在企业机械制造技术技能岗位中约占45%, 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人才。

2.灰领层

“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工艺编制人员、 机械设备安装维护人员、质检员、工装设计人员、生产班组管理等, 这类人员在机械制造技术岗位中占34.0%, 其中工艺员占13%, 机械设备安装维修人员占10%, 质检员占4%, 其他占7%。

3.金领层

“ 金领层” 是指精通制造技术, 熟悉企业经营管理, 在实践中积累大量经验, 知识面广, 综合能力强, 能负责整个企业或生产部门的技术和运作。 这类人才稀缺, 不同企业差别较大, 约占5%~10%。

其他还有从事一些辅助性岗位, 或与机械制造有关联性的岗位。

中职机械制造类职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操作岗位, 即“蓝领层” (初、中、高级技工) 。 高职机械制造类职业岗位集中分布在操作、技术、管理等岗位, 主要为“灰领层” (技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车间主任、生产班组长等) 。蓝领与灰领层约占机械制造岗位的80%, 说明中职和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已成为机械制造行业的主力军。 但是, 东莞地区的中职、高职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并不理想, 主要是本地生源家境较好, 对机械制造行业兴趣不大, 影响到企业录用本地生源的积极性。 统计情况如表3所示。

三、机械制造职业标准分析

国家职业标准是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规范性要求。 现已颁布的与机械制造专业就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职业标准包括: 车工、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装配钳工等。

以车工为例, 共设五个等级:初级 (五级) 、中级 (四级) 、高级 (三级) 、技师二级) 、高级技师 (一级) 。 取得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的学生可申报中级 (四级) 职业资格;取得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证书的学生, 可申报高级 (三级) 职业资格。 因此, 中高职职业能力的衔接主要是根据国家四级职业资格与三级职业资格的衔接, 在应知与应会方面进行明确的界定, 以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 现分别列出车工四级和三级应知和应会比重, 如表4所示。

通过进一步分析车工的职业标准, 车工职业功能 “工艺准备”的工作内容“读图与绘图”, 四级与三级的区分如表5和表6所示。

对于同一“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 在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上, 从“四级”到“三级”在难度上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但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以此为依据制定专业教学标准, 体现了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性, 既不是简单的重复, 也不是毫无关联。

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

综合分析机械制造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职业标准, 抽取共性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 转化成学习领域, 按照国家四级职业资格与三级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 在应知与应会方面进行明确的界定。 中职学生在获得必需的知识基础上, 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高职学生应体现能力提升和知识拓展。 除进一步培养操作技能外, 需增加工艺分析、质量检测、设备维护、企业管理等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以满足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 初步构建机械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如图1所示。

就专业教学标准的10项内容而言,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的确定是目前职业教育最重要、最困难且问题最多的一项工作。 此项工作如果完成得较好, 意味着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基本成功。

五、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制定

目前, 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例如, 随意制定课程目标, 中职与高职界定模糊, 存在无效和虚化现象;中职与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雷同, 存在课程名称和内容重复现象。

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 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管理的依据。 要科学地制定课程标准、 开发课程内容, 实现中高职衔接;要根据岗位职业标准和职业教育规律, 通过分析职业能力和课程结构, 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序化, 最终确定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方法, 如图2所示。

以机械制图为例。 学生在中职阶段已掌握投影原理, 具备零件图平面手工和软件绘图及简单装配图的识读能力。 高职阶段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 应设置较复杂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较复杂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三维建模, 以及机械结构及部件的实际测绘, 通过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训练, 提升学生手工和软件的识图绘图及应用能力, 达到机械CAD高级绘图员的要求。

专业教学标准是规范学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它具体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专业教学内容、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 中职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其步骤基本相似, 主要依据应该是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标准。 要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首先在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时就要实现各项内容的全面衔接, 其中最关键的是“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制造大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2:1-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加工制造类 (第一辑)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2-89.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职业标准汇编 (第一分册)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3-96.

[4]覃岭, 伍伟杰, 范爱民, 等.基于职业能力的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案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1) :32-35.

上一篇:医院感染:耐药机制下一篇:舆论监督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