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2023-05-31

第一篇: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简论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螺旋传动的教学体会论文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是其第二章《螺旋传动》的教学内容。笔者以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对“螺旋传动应用形式”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较差

在以前的课堂中,一般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会将整个理论从头讲到尾,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这种理论知识本身就非常的乏味,学生被动地听,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学生面对这样的课堂环境很容易走神,渐渐产生厌学情绪,降低了学习的热情,尤其是本章难点“差动螺旋传动”的教学。

2.分类模糊不清

螺旋传动实质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动,是两个运动叠加的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充分的说明。在一般的教科书中,往往先把此运动分解成两种简单的运动,分别进行讲述、判定。但是,现代的学生大多缺乏生活的经验与阅历,对很多常见的运动根本就不了解,这就大大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与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判定移动件的直线运动方向时,步骤混乱,左右手不分,导致结论错误。

二、教学分析及改进

众所周知,螺旋转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下面本人将基于自己的理解谈谈化解难题的方法。

1.合作教学

本人在开展此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所有的小组都发一些实验器材,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实验器材来自己刻出或者捏出螺旋形。各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以加深每个人对螺旋运动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人欣慰的是,所有的学生几乎都做出了非常漂亮的螺旋形。有些学生做出的螺旋形非常的特别,具有多重螺纹。然后,教师趁热打铁,给学生讲述关于螺旋传动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照理论观察自己制作的模型,加深对螺旋传动的感悟,并对学生制作的模型进行点评。

2.直观教学

对“螺旋传动的分类和移动件的直线运动方向判定”的教学,教师一定要先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课题分解和模块化再组合。笔者的具体方法是:在第一部分中,将螺旋传动分为两大类。其一为只有螺帽或者螺杆中的一个旋转,其他的仅仅做单独的直线运动。其二为不管是螺杆还是螺母都发生移动,但是两者的运动方式不同,一个为直线另一个为螺旋运动。在教材的第二部分着重讲述了螺旋运动方向的判定方法。方向有两种,一种与拇指相同,另一种则相反。基于螺旋运动方式以及方向的差异性将螺旋运动分为两大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反复地强调二者的区别,并采用直观的方式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避免学生对此知识点感到迷惑不清。

3.采用多元化教学

因为螺旋传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过程,仅仅依靠理论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充分、透彻地理解的,还需要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多实践,学生才能对理论有更加深入形象的了解。随着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逐步深入,教学方式与教学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器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体系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4.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器材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价,可以是各实验小组相互评价,也可以是小组成员自己评价等。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5.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每节课都给学生留下一个课后思考题,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以身作则,制订教学计划,让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对于上节课中留下的思考题教师应当及时制订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

总之,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螺旋传动应用形式”的课堂教学中以素质教育观念指导学生学习,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引入到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去,这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无为是一种创新。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看,它可以起到提高的作用,从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来看,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本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以使得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能更合理地利用这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 行动导向;中职机械;教学方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6-0017-01

行动导向教学法来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德国,这种教学模式在当时的德国掀起了一阵狂风,对德国的职业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传到我国,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成为主流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职工都围绕着学生运转。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述

1.1 概论。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职业教育相当于是一种就业的教育。因为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学生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能够凭着自己较高的能力胜出,从这点而言,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为了社会发展的教育。那么我们的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就要从这点出发,利用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全优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法顾名思义要行动,要以学生的行动为主要内容,教师则作为答疑解惑的一个角色,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告知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者由学生自行分布学习任务或目标,学生以自己的行动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这些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1.2 特点。

学生参加性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会要求学生多方面参与各种学习阶段,从信息从何处来源到信息是否正确中间每个阶段都要学生自己的参加。每个方案表面形式的要求都要遵循,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要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反馈要有效果,还要注意汇总评价。在这样的教学思路下,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变成活跃分子,积极参加。

教师的地位发生了转变,由主导地位变为非主导地位,更多的是一个领路人的角色。学生要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了解自己角色的内容,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师也要更好地、更有方向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指导。教学主体发生了改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行动导向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合作才会共赢,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很有帮助,教师也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我们在关于钢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共同探讨钢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教师和学校联系有关金属材料的学习基地,如:建筑施工单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钢结构、混凝土等的实际使用方式。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汇总到一起,大家共同进行讨论学习。每个学生的成绩都会关乎自己小组的成绩,这样大家会为了集体荣誉一起努力学习。如此一来,团队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2.2 行动导向教学法丰富了学生的专业课程体验。

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课堂下都有很好的体验,教学环境不再一陈不变,由于机械课程的特性,学生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都会"身临其境",感受这个专业的特点和以后发展的趋势。教学环境的设置再结合技术、科技对教学内容进行更优良地整合,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原先复杂的教学课程体系中,本门课程会让学生感受到厌倦,我们充分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再对学生因材施教,??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爱好,久而久之,人们对机械学专业的印象也会有所改观。让学生在不同、新颖的教学情景下领会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2.3 行动导向教学法完善了教学评价系统。

过去的教学评价系统与加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评价系统相差甚远,新型的教学评价系统会把重心之重放在学生的课程质量上。学生在学习一节课的内容的时候作为主导地位要多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建立在自己所学的本课内容或者结合之前所学内容的根本上,这些问题把学生带到一种新的学习领域上,探索问题答案的欲望更强烈。教师把学生的课堂表现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设置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客观。学生也会乐于接受教师的褒贬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错误。

3 结语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对我国教育事业中机械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它的发展会直接影响我国机械学人才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或其他机械相关行业的发展。少年强国自强。我们从学校里抓起学生的课堂质量,才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让他们为中国梦献出一份薄力。我们要在教学体系中不断加入新时代的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助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小文.《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探索,2014,5.

[2] 傅健玲.《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初探》方法,2013,4

[3] 赵芬《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苏州大学,2009.

[4] 刘娟,金明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当代职业教育,2015,6.

第三篇:互动性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的不断重视与支持,中职教育的课程开设也渐渐多样化和更具有针对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满足社会需要,中职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基础课程是掌握其他高级技术的基础,同时也是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机械基础课程课堂的把握与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和执教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互动性教学模式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摸索下所归纳与总结的一种学习方法与模式,它能够有效的帮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互动性教学模式应用的优势

对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来说,其具有枯燥难学、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特点。它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不容易掌握和理解。机械类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恰恰就是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这会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工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互动性教学模式很好的弥补了这些缺陷。互动性教学能够巧妙地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与运用。比如在学习和阅读《数控车床操作指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既能掌握和学习知识,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校的机械基础课堂的另一个缺陷是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活跃,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也是十分不利的。互动性教学模式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课堂氛围的调动与互动。使得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紧密联系,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互动性学习模式同时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在实践过程中知识的运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较为详细和直观的了解机械的构造与课程特点。了解过课程的特点后才能够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与运用。互动性学习的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也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主动学习的方法与规律。

综上所述,互动性学习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课堂中的运用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机械基础课程枯燥无味的特点,并且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更加容易解决与掌握。

2如何应用互动性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的机械基础课程因其课程特点本身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与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做出改变,那么目前的课程现状就很难得到突破。互动性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课程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突破现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具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就互动性教学模式如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如何应用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1教师应适应形势,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应跟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式,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与新的变化。而不是墨守成规,那样的课堂死板沉闷,无法引起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与兴趣。所以教师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互动性教学模式的实质与核心理念。这样便能更好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要学会善于总结教学方法和规律,同时注意因材施教。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互动性教学模式,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差异性的体现。

2.2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氛围

教师应用互动性教学模式时,要注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辅助。并且能够有效的表现互动性教学模式的理念与效果。比如采用互问互答的问答模式,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进行了互动,并且充分的引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更具有趣味性。课堂氛围更加轻松与活跃。教师也可以参与活动,引导和组织活动秩序。在学习《数控机床操作说明》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问答学习,并且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不懂不明白的提问教师,教师及时作出解答。这一套活动组织程序就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选对教学模型,并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属于机械基础课程的模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理解和把握整体与局部使得抽象问题能够有效的得到解决。

3结语

互动性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能够解决目前课堂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和知识的巩固与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互动性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与摸索去不断完善。这仍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希望能够为中职教育的机械基础课程课堂的改变贡献一份力量。

第四篇: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反思

一、 教学对象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门槛急剧降低,中职生的“总体素质”是“每况愈下”。中职学校招收的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他们普遍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础知识偏弱。一部分是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习惯于保姆式的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很容易丧失,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随着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确立,目前我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从事制造业的技术工人。作为中职学校,这几年的机械专业的确很红火,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较多。他们一般都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较淡薄,空间想象力较弱,刚开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

二、 培养目标分析(即企业要求)

我们机械专业培养的是在一线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的是技术工人的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读懂设计人员画好的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坯料,选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及装备,完成该图纸所示零件的制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能看懂技术图样是首要的,只有能读懂图纸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出来。

三、 教学反思 1,课程特点分析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它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是学生入学后就进入学习的新课。课程以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训练贯彻始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解决画图和识图问题(其中以识图为主),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很抽象,教学过程中非常需要理论联系实践。

2,现行教材主要内容分析

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尝试使用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但目前各类中职学校选用的《机械制图》教材基本上都包含了以下这些内容,国家标准在制图上的基本规定,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图样的表达方法,常用件的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等等。其中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零件图的内容等是该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所在。

3,学生学习结果分析

近几年,我连续担任了几届学生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虽经努力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该课程以及我们学生的特点,学生学习后的掌握情况不太满意。每届总有部分学生接近一无所获。当然,由于方法的改进,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是有较为可喜的进步。

4,教学革新 1) 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前面所述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实际教学中课程教学内容要尽量降低难度,毕竟,这些十

五、六岁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不足,学好这门课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的。想当初我们在上大学时,学习该课程时尚有许多同学感到很吃力,何况他们呢!所以我们要以“必需”、“够用”为出发点,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注重实践训练,加强与机械专业其它相关课程联系精密的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识读和应用图样的能力,以会“读”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学以致用,以适应企业需要。

为此,教学中我们对有些内容进行了舍取和简化。如在讲授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时,结合企业要求,我认为学生只要能弄明白图样上相关常用件的含义就行了,具体参数的解释在《机械基础》等相关课程中有专门的阐述,无需更深的了解。至于轴测图部分的内容,它主要是帮助我们空间想象的,时间不允许的时候可以不去了解。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 实物制造教学法

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注定要求我们必须采用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他们的智力类型更适合于“行动课程”的学习,即适合动手操作、现场实践、手脑并用的技能性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仅适用于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专业基础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如在讲解组合体特别是切割类的组合体- 2 的投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形分析的步骤,运用切割类组合体的读图方法,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或泡沫塑料等材料让学生一步步完成该形体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完成对该图样的识读。与此同时,当学生完成上述制作后,结合学生制作的实体,对相应的点线面投影加以分析、讲解,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点线面正投影法投影规律的理解。这种教学过程设计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中的动手过程里也包含了部分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通过制作的完成,为以后加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

 模型——图形对应法

在三视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参照大量不同的实物模型,绘制出各模型对应的三视图,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将它们对应起来,以此来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促使他们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以正投影法为理论支持的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当然,模型的使用,不仅仅只作为教师的教具,我们要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们要把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揣摩,让学生去理解,让学生学会用视图去表达这些模型实体,或把模型和相应的视图表达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做教学中的指导者,做问题的制造者,做学生学习的咨询对象,做学习结果的评判者。

 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运用企业课堂

企业生产中有许多与产品生产相关的零件图纸,这些技术图纸应该说是较为规范的,表达较为合理,清晰,是经过企业生产实践检验了的。让我们的学生经常进入企业实地学习,把企业生产的零件(实物)和相应的图纸文件进行比较,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综合学习的目的。

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模型的使用使得学生在学习有些内容时变得相对容易,但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有关知识都用模型表达清楚。有时多媒体的运用比模型更能起到效果。比如我们在讲解两个圆柱体正交形成相贯线的知识时,完全可以把由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相贯而形成相贯线的几种情况用动态的课件制作出来,通过多媒体演示这种规律,让学生学习。又如我们在学习截交线知识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演示出一平面沿不同位置截过一基本体后的各种情况下所形成的截交线的- 3 形状,这样就能让学生能非常直观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 加强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作为教学,正投影法是理论基础,读懂三视图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构造能力,为识读图样打下基础。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独立完成对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这就说明光有空间想象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能掌握那些图样中所能表达的其它有用信息。比如我们要能通过图纸了解相关的尺寸基准的知识、尺寸公差的含义、形位公差的含义、表面粗糙度含义的等等,这些内容的掌握一定要用“加工”的概念来加以演绎。离开了相关知识的支撑,这部分内容就变成空中楼阁,难以理解。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作为我们从事这一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这一“交流语言”,一切都无从谈起。《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须由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为了适应形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地探索出符合学习主体——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 4

第五篇:浅谈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中的体会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它所涉及的内容较广,包括工程力学、金属材料、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而近年来中职生素质普遍下降,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又缺乏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学习该课程难度较大。怎样才能讲好好这门专业课?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明确课程目标,使学生树立学好课程的信心。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的,多多少少存在着心态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上都存在着欠缺。许多学生是本着不得不来的想法进来的,对机械专业根本不了解,在专业课学习上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所以应经常向学生介绍机械的发展史,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任何现代化产业和工程领域里都要应用的到,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各种机械,如火车、汽车、自行车、手表、家用电器等等。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只有先树立他们的信心,我们才能进一步培养、激发他们对专业课——《机械基础》的兴趣。

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驾驭教材。

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差,如果再照本宣科显然是很不适合的,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取舍,教材内容取舍原则:以够用、实用为准。例如根据学生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第二章构件的静力分析和第三章杆件的基本变形涉及到工程力学中的受力分析、计算以及强度计算,大部分学生学起来有困

难,而且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教师对本部分知识应少讲、浅讲。第四章机械工程材料为金属工艺的内容,学生二年级时开设此课程,教师在该部分只需简单讲解常用的材料即可。同时,应适当调整教材的结构顺序,使其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如:在最新版《机械基础》教材中《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在第五章作为一节的内容来讲解,而有关机械传动的章节要到第七章才能讲到。讲完螺纹连接之后直接按书中顺序讲螺旋传动,学生因为还没有学到机械传动的内容,所以学起来感很吃力,可把螺旋传动的内容移到后面的机械传动中去讲。这样组织教学内容,考虑了前后教材的内容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合理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三、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很多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而又用于实践。作为理论老师,我们很少参与生产实践,有很多东西也不一定见过。如果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就会既无兴趣又无法理解,只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好课。在一堂课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具模型如何配合演示等等,都要精心组织。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发挥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求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启发式教学。例如:在讲解“凸轮机构”时,首先以“凸轮机构”的模型导入,然后边演示边讲解。随着

机构的演示,学生的多种感观被调动起来参与教学。借助模型可以完成“凸轮机构”的组成、凸轮的形状、从动件的基本类型等内容的教学,最后再以补鞋匠的钉鞋机作为联系实际的内容,让学生感觉这些机构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就在我们身边。

2、注重提问。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讲解相关知识。例如讲到第五章第五节离合器时,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摩托车离合器用手握住,加油门车子也不向前行驶,而松开离合器加油门车子才向前行驶?车子在行驶过程中离合器随时都能松与合?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老师进行归纳得出结论。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离合器的作用又能理解离合器与联轴器的区别。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在好奇、新鲜的兴奋中,无意识地学习某些知识,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3、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往往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能有机地把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从学生熟悉的缝纫机、汽车、前窗刮雨器、公交车门的启闭、拖拉机自卸料等入手来讲解平面四杆机构;从电影放映机的卷片机构引入槽轮机构这一间歇运动机构;结合自行车、汽车变速系统来介绍链传动、齿轮传动等相关内容。这些实用性强的实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4、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校的机械基础的教具仅限于一些简单的模型,挂图也不太齐全,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大受影响。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有机结合,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程度,

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例如讲解铰链四杆机构时便将所讲的曲柄摇杆机构,利用课件中的flash动画,机构的运动可以用按钮进行控制,在演示时非常方便,可以停留在任何位置,学生对机构的工作过程一目了然,对极限位置、死点、极位角等抽象的概念也有了一个明确的理解。而在过去通过画图或挂图展示和说明这些概念既抽象又费时费力,学生还不易理解。利用课件可以讲重要的知识点做成幻灯片,节约书写板书的时间,利用动画展示机构的运动可以省去更换挂图的时间,使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四、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

一位机械教师若没有丰富的机械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是不会受到学生青睐的,更不用说对你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所以要学会不断的充电,了解机械行业最新消息;通过专业培训、到工厂实践等提高自身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为今后更好地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机械基础》这门课比较抽象,我们面对的又是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如果我们能够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握好学生特点,对症下药,教学得法,教学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上一篇:在职工运动会上的讲话下一篇:总账报表岗位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