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古诗文教学

2024-05-05

与时俱进的古诗文教学(精选十篇)

与时俱进的古诗文教学 篇1

一、丰富素材, 激发兴趣, 让学生愿意写作

中职学生由于写作基础薄弱, 缺少写作兴趣, 缺乏必要的素材积累, 所以对写作存在厌烦、畏惧心理, 只能被动应付、消极对待写作。兴趣是最好的良药,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 让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1. 联系生活, 积累素材, 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没有东西可写”是学生不愿意写作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来源, 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学生想“有东西可写”, 教师就要关注学生, 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着手, 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要留意周围的人、事物, 养成观察、阅读和记录的习惯, 深入生活, 丰富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每月开展两节阅读课, 带领学生前往校图书馆借阅杂志书籍;也可以要求每周一记录, 每节课利用课前3分钟, 请学生上台分享;更可以举行“找论据大赛”, 明确论点后让学生以4人为一组找出可以论证论点的论据, 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做好记录。无论是观察到的、阅读到的还是学生们亲身做过各项实践活动, 学生都要及时记录在册。教师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引导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 提升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刻性, 最大限度地丰富写作素材。

2. 展示作品, 互动交流, 让学生有意愿去写。

中职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没有写作天赋, 一提写作就眉头紧锁, 有望“文”生畏的消极心态。教师要想让作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就要打开学生的“心结”, 激发写作兴趣, 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教师要从增强学生自信心方面入手, 可以搜集本校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奖的作品或校报校刊上发表的文章进行展示。用“我能行”多鼓励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使学生明确好的文章需要认真观察事物, 语言流畅, 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也可以增加学生间互动交流的机会, 以成就感来激发兴趣。可利用班级布置中的“学生优秀作品展示”板块, 采用“佳作PK”的形式定期放置学生的文章。“佳作PK”一次张贴6篇学生的作品, 6篇文章采用PK的形式由班级学生评选出最佳作品加以表彰鼓励, 同时也欢迎其他同学的作品“竞争上墙”。“佳作PK”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引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培植了“我能行”的信心。同学之间通过对同伴作品的阅读评价, 提高了自身的作文鉴赏水平, 同学间的竞争激发了学生的求胜欲望, 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作品展示使学生拥有了写作上的成就感。

二、技术辅助, 指导到位, 让学生学会写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知识的传授, 再通过写命题作文的方式让学生当堂或回家将知识进行内化。这样一来整堂课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被动地进行写作, 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会大打折扣。教师要想让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 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笔者做了多种尝试, 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利用导学案, 引导学生学习。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 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为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了可能:学生在课前利用导学案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实现知识的获得;课堂则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场所, 教师通过导学案中具体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开展协作学习, 实现知识的内化。下面以“材料作文审题”课为例讲一讲具体做法:

多数学生对材料作文审题无法做到审题正确, 存在写作上偏题离题的现象。材料作文审题指导课要讲出效果, 如果还是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肯定不行。教师不如“与时俱进”, 采用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 化被动为主动, 利用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笔者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为宜的学习规律, 将课前预习部分中关于材料作文审题的知识点以最精练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将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归纳为两种:抓材料的关键语句和找事物发展的原因。为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笔者精心设计了典型例题的示范再辅以任务为驱动、问题为导向的“预习检测”, 充分发挥其在自主学习中的导向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要点后, 课堂上通过导学案设置的相关练习进行互动交流, 达成知识内化与融合。整堂课通过课前自学、课中内化, 学生基本理解并掌握了课程知识, 再在具体问题中进行应用, 使学生在自主和协作学习中建构起来的知识融会贯通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作文审题水平的提高。

2. 采用微视频, 辅助教师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有声有色的微视频备受教师喜爱, 成为课堂教学的“标配”, 课堂导入、课文诵读、背景介绍等都用到了微视频。但部分教师对微视频缺乏必要的筛选和精心的制作, 微视频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被动灌输的特点。语文学科不同于理科, 孙绍振说:“语文教师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 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中职作文教学是一个从“懂”到“不懂”再到“懂”的过程, 课堂上灌输太多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微视频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 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师教学, 揭示写作奥秘, 从而引发学生共鸣。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时, 学生只会平铺直叙写流水账, 对记叙文描写的方法没有很好地了解和掌握。于是笔者针对教学的重难点, 精心挑选了一部由美国作家朱迪·皮考特创作改编的同名电影《姐姐的守护者》来辅助教学。微视频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 电影篇幅太长, 不能简单地套用化用, 教师要以小切口入题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利用软件将电影剪辑, 并结合PPT给学生介绍了影片的故事背景。短短几分钟的播放, 利用声光效果让学生感动和深思后, 我让学生谈谈对视频中何处印象最深刻。学生发现触动自己心灵的是阳光下晶莹剔透的泡泡映照着全家开心跳跃的身影;是随身带着呼吸器的光头的姐姐和漂亮可爱的长发妹妹互相依偎在花园中的情景;是姐姐临死前参加舞会时的美丽身影……由此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是描写, 对怎样捕捉细节和描写细节也有了切身的感悟。

3. 开设“说文课”, 增强写作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写作时却绞尽脑汁, 无从下笔, 原因在于“说”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得多, 而“写”则实践得少。正如刘勰所说:“文之思也, 其神远兮。”教师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变化, 适时安排“说文课”, 既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拓思维空间, 又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离不开思维的训练, “说文课”是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规律、让学生增强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教师根据写作水平将学生分组, 安排以小组讨论展示或开展辩论的形式, 让学生先说后写。明确作文话题后让学生构思, 每位学生要把自己思考的作文框架说出来, 然后大家一起探讨, 最后形成最佳思路。魏书生说:“对一个问题, 有一百种解决的方法。”写作要寻求“一百种解决的方法”, 就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方向和角度思考问题, 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这样可以摆脱个人的思想禁锢, 突破常规束缚, 最后形成新颖独到的见解。这样说说写写, 写写说说, 刚开始学生的作文可能千人一面, 但“袭古”是为“弥新”, “沿浊”是为“更新”, 学生有了写作套路后, 慢慢就可以创作出独特创新的东西。

三、多元评价, 重视评改, 让学生乐于写作

叶圣陶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作文本不计其数, 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传统的作文评价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只按照统一的写作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教师批改作文, 往往“精批细改”, 耗时巨大, 等作文反馈到学生那里早就失去了时效性, 没有了新鲜感。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来评价修改作文, 让学生找到写作的乐趣。

作文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标准,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对作文水平比较高的同学, 要比出差异, 评出优劣, 鼓励竞争;而对作文基础薄弱的同学可比出进步, 树立信心。特别是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 不要求全责备, 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尝试从“语言表达”“个性创意”“真情实感”等多个角度进行多层次、多元化评价。

教师还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对作文进行评价, 做作文批改的主人。学生可以自评自改, 教师要求学生养成写作后默读的习惯, 学会将读起来拗口、重复啰唆的内容进行修改删除。也可采用同桌间相互评价、小组间合作评价、全班同学集体评价的方式, 让学生评论优秀作文好在哪里, 有无不足之处;哪些作文写得不够好, 如何修改。通过自己读、同学听、大家评、互相改的形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同时教师要全盘掌握、实时监控, 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批改后教师应检查点评, 指出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将不够到位的地方一一补足。学生遇到困难不知如何修改时, 教师要予以指导, 让学生明白锤炼语言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 要储备知识、多多练习。修改完成后, 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工整誊抄, 这样不仅使文章更整洁美观, 而且让学生再一次梳理写作思路。

总之, 在中职作文教学中应转变旧有观念, 抓住中职学生自身特点, “与时俱进”, 丰富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中职作文教学找到发展道路。当然, 探索中职作文教学有效性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 只有不断地探索反思才能找到适合的方法, 让中职作文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敬川, 王中林, 张渝江.让课改的阳光照进教育的现实——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掠影[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 (3) .

[2]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 2012 (8) .

[3]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3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

与时俱进的古诗文教学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改革;实用能力

【摘要】职校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需求。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市场教学,树立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要更新教学观念,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目前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1重专轻文,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职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成绩较差,曾经的失败让他们对语文课产生了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很多学生进职校就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加之学生们清楚的知道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他们的就业直接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有的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全力学好专业,获一技之长就行了。因此,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对于语文课他们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因为将来择业时,用人单位主要是看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不会问你语文成绩怎么样,学语文无非是多识几个字而已。语文课在日常生活中也无用武之地,多学几篇少学几篇好像无关紧要。总之,学语文劳神费力,收获不大,对今后的生活没多大影响。

1.2学法单一,影响着语文知识的积累。职校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语文的视野仅停留在教材的狭小范围内,学生把语文学习等同于学习任务。这样,语文的工具性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了。使本可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单调机械;使原本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远离了生活的多彩世界。美国教育家华特・可乐涅斯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语文的作用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之上,它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

1.3教法陈旧,制约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传统的职校语文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大都是在中学时期接受的普通教育,在大学时期接受的是面向普通中学的师范教育,工作后接受的是继续教育,所以普教的教育理念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另外,职校语文教学没有升学压力,因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就小,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相应较弱。

以上种种情况表明:职校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需求和语文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必然。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为目的,切实为职业教育服务。在职业教育由规模型向质量型,由学历型向素质型发展的今天,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无疑是体现职业培养特色,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职业教育增强实效,纵深拓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职校语文课程要以“智能双向发展,说写两翼并举”为宗旨,在教学中培养并促使学生形成各自的职业技能。

2、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的发展

2.1改变教学观念确立语文课程的实用性。职校语文课程历来以讲读教学为中心,突出阅读能力,讲究以读代写。其特点是按金字塔式结构纵向组合教学内容,讲读教学主线突出,知识结构层递分明,长于自我发展。但其明显不足是教学的职业针对性不强,智能发展主干不分明,训练实效性不突出,与职校培养目标相距甚远。尽管近几年来,职校语文教改力度加大,逐步形成了语体、文体相融,听说读写并进、依序扣格、整体优化的教学格局,但讲读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未能有实质性的突破,说写教学的发展目标往往难以落实,实用性智能开发尚未真正确立。在社会转轨变型、竞争益剧的新形势下,其人才培养的适应力已经或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职教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紧迫需求,呼唤着职校语文教改必须把握关键点,找准突破口,着重调整课程走向,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酝酿更大的质的跨越。

实现这一质的跨越的先决条件是转变观念,准确定标,确立课程的实用性,这显然要遵循以下原则:

2.1.1教学的职业性原则。为真正体现语文教学在职业能力体系中的地位,职业院校中的语文教学必须突出“职”字特点。不囿陈见,大胆求新,改变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大多数学生是为谋求一技之长来校学习的,只有少部分想升学,如单纯传授枯燥的理论知识,只会把学生拒之千里之外,浇灭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是改变“满堂灌这种忽视学生作用的教学方式。它易于使学生形成被动思维,缺乏探索精神,不利于形成职业能力。三是改变脱离实际或专业特点的活动。树立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树立为市场服务的意识。开展与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科目的实验报告,总结等实用文体的写作指导,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2.1.2教学的适应性原则。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完成性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根本。如果恪守”应试“观念的模式,重形式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就只能导致学用脱节、闭门造车,偏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陷入”学多会少,长知乏能“的怪圈。讲究适应性原则,就得在目标定位上,直接面向社会需求,贴近培养目标,将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语文实用能力训练上,使之练就真功夫,拥有硬本领,能够尽快胜任岗位要求,缩短适应周期,成为能说会写的社会抢手人才,此其一;其二,在教学内容上,应着重体现职校语文教学特色,注重以能力需求合理组合课程内容,着力调整讲读教学的体系结构,突出教学的适应性能,使语文教学由偏重讲读分析向偏重实践运用倾斜,强化以智能发展为主题的实用模块教学,以有效增强人才竞争与发展的社会适应力。

2.1.3教材的简约性原则。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简约有效的认识迁移过程。职校语文教学内容繁复,头绪错杂,课时偏紧,任务重大。这就必须突破盲目攀比普高教育的观念,以讲实效、重实用为特色,显示职校教育之所长。在课程结构设计和施教过程中,抓住训练的根本,削枝强干,以简驭繁,以表达定摄取,以写作促融合,突出智能主干,协调”四能“发展,构建以思维发展为主、说写两翼并举的教学模块。从而以简约有效的教学模式,概要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兼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综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2转变课堂设置,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一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只有学好语文知识,掌握好母语,才便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字词不识,理解能力较差,其它学科的学习无从谈起。二是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态度、习惯、创新能力、发展意识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课堂上才能流淌出和谐的音符。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许多教师作了大胆尝试:质疑讨论、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引入课件、走进自然、实地参观等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举办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赛、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开展导读活动。让学生创办自己的文学社团、报刊、电台,、广播站、让学生当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演、演员的角色,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以此拓宽对语文的学习。

2.3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是表达思维的有力工具。思维之于表达,正象”蚕食桑而吐丝,蜂采花而酿蜜,牛吃草而出奶,纾吸壤而出漆。“(郭沫若《读(随园诗话)札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在课堂上,教师的启发能使学生激情喷发,神思飞扬。生动活泼地演说能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使他们突破思维的定势,拓展思维的空间,独辟蹊径,立意独到,运思灵敏,文思泉涌,提高表达的`独创性和应变力。要改变语文课的被动教学,把课堂从以教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为主是另一个关键,这是培养学生”说讲“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真正活跃的课堂,不应该是老师多说,而应该是学生多说,敢于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授课老师应该尽量围绕授课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尽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仅仅开发学生的听力,还得让学生在”听“的同时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完成将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转变。

2.4广泛阅读,提高语文的实用能力。突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无视阅读积累的功能,而要从学生的实用功能出发,变传统的”你中有我“为现在的”我中有你“。阅读之于写作,其直接目的不仅是积学储宝,启思益智,更重要的是借鉴引路,促进表达。究其实质,在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四种阅读类型中,前三种阅读的能力与技巧,仅为基础,创造性阅读才是根本。只有立足于表达创造的需求,加强阅读促写的指向性,才能真正改善阅读的品味,提高阅读的效能,臻至发展的佳境。阅读与写作应在寻求深层融合的基础上,确立好主从关系,形成以写作表达为主干、以写联读、说写同步的新格局,使阅读借鉴从属于写作表达,为促进说写实用能力的综合发展,起好铺路搭桥的作用。

与时俱进的英语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 备课;细节;高效

日前,在市教研室的组织下听了“新东方”老师上的一节示范课,使我对教师的备课以及如何恰当把握好课堂细节生成我们所有教师都希望的高效课堂有了新的认识。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有效性则成了素质教育能否成功推行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充分地备课,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环节,它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才会有高效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把一堂课上好,就应该花一比十的比例来备课,也就是说,上一小时课就需要花十个小时来备课。一堂好的课绝对不可能来自于你在现场的临场发挥,而必然是来自于精心的准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课给上好。毋庸置疑,备课的第一步就是钻研教材。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考虑的就是如何在45分钟内把教材的重难点以恰当的方法让学生高效地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学生作为重要的资源进行开发。备课时要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将课备好、备熟、备灵活、备新颖,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梯度的教学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在一节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使备课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推动作用。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教师让自己时时刻刻处于备课的状态,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备课创新的源泉。在坐公交车、吃饭、购物、娱乐的时候都时时刻刻在关注各种备课的素材,关注时事、娱乐新闻等身边的各种信息,并把它们融入备课中,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其次,重视把握课堂细节。通过这一节精彩的课堂展示,我把教师在课堂中应特别关注的一些细节总结为如下:

1.熟练

首先要想把课上好,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你的课不熟练,那么所有的技巧也就失去了意义。有位名师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老师不是在备课,而是在背课,这个背不是准备的备,而是背诵的背。对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我们有位英语老师在上英语课的时候,讲到朗读背诵的重要性,信口就背了几篇语文的诗词和古文,把英语课文在学生面前流利的从头背到尾,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师的个人魅力也随之提高,并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教师这样的功力就是建立在长期反复的准备而熟练的基础之上的。有些新老师怕走上讲台后被赶下来,其实为什么同学们会把你赶下讲台呢,绝对不会是因为你这个人不够幽默,笑话讲的不够好,也不会因为你在上课时一些细节把握得不够恰当,而只能是因为你备课不够熟练。所以熟练是每个老师可以站在讲台上最基本的要求。

2. 语速

这节示范课让我对新东方老师的语速大开眼界。正常人说话一般是1分钟150字,而新东方老师则能到达1分钟300字。语速如此之快,但是上课的效果也是出奇的好,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语速快有助于抓住学生注意力,遇到一个激情洋溢、语速较快的老师,学生们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时间过得也快。其次语速快可以传递较大的信息量,同样的信息你在较短的时间里面传递完,就可以讲授其他知识。再次语速快可以提高学生的信任度。因为语速快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的,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老师的权威感。

3.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者应该完全放下自己的高度,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婴儿,你就应该卧倒去看看他的世界;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孩童,你就应该蹲下去感受他的视线;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少年,那么你的心就应该和他一起奔跑……只有这样,你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喜欢、接受而真正产生深远的影响。要使学生对你的课堂感兴趣,就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可以通过语速,精神,语气方面来达到。语速我们已经讲过要适当的快;精神一定要饱满,要有激情;语气要有高低转折,富含变化。其次上课时教师要学会预设悬念,这也能引起学生们听课的兴趣。再次教师们要合理的安排幽默的例子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要注意时间适宜,有张有弛。我感觉幽默的内容要根据课堂气氛来调整,一般来说词汇课的调料内容要多,因为词汇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不讲调料学生就很容易走神。语法的调料内容应该适中,在讲题时可以多讲调料,而总结规律时则可少讲甚至不讲。阅读课的调料可更少一点。最后教师的形体语言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因为据统计60%-80%的信息的是通过眼神,手势和形体来表达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和学生多有eye to eye 的contact.

4. 交流与互动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中重要的资源进行开发,着眼于“生本位”的教育观和学生发展观,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适当的多提问,一方面可以自问自答,因为你问一下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从而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同时幽默的提问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自问让学生答,这时要有预见性,预测学生答题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正确的点拨。

总之,“一遍功夫一边巧,十遍功夫呱呱叫”,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充分备课”,做个有心人,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定能在教学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与时俱进 篇4

课堂是教学的阵地, 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 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兴趣等参与教学活动将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灵魂。围绕这一灵魂, 教师应通过构建民主的教学观、构建学生学习兴趣网、多与时政热点结合以及不断地、多方面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等多种方式、方法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构建民主的教学观

1. 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在校, 除了关心学习、关注同学之外, 也很关注老师, 包括老师课堂上和课堂外的表现, 同学聊天的话题也有很多和老师有关。我们知道, 师生关系如果出现障碍, 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很难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也难以学好这门功课。教学的成功首先应该是做人的成功。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敢于表现自己, 必须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 并赢取每位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生能感觉到老师是尊重自己的, 是平等的“朋友”, 当然就会乐于去学, 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提出问题。学生乐学, 效果肯定是不错的。

2. 在课堂上师生、生生充分互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变被动的“听课者”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学习, 在师生、生生合作中学习,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问问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了哪些难题, 作为接下来学习的难点进行讨论;讲评试卷时可以先征求学生的意见, 挑选大家较集中的疑难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讨论, 教师再做适当点评。应该看到, 每位学生的认识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但就是在各种片面性认识的交锋过程中, 每位学生才能够共享他人的认识成果, 启发自己的思维, 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二、构建学生学习的兴趣网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新时期的教师, 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 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成功的教学, 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要让学生产生求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方法, 构建学生学习的兴趣网。

1. 媒体展现

现代社会, 各种媒体的开发利用使信息的传播极其迅速、快捷、方便。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各种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 我们在上《遵守社会规则》时, 播放一段篮球比赛的视频片段, 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一是许多学生喜欢篮球运动, 二是心想:老师不好好上课, 看篮球比赛做什么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给他们留下了疑惑。教师适时导入:篮球比赛是要争取比赛胜利的, 在比赛过程中难免有身体对抗, 假如没有裁判、没有规则行不行? (学生回答:不行) 一场篮球比赛的正常进行需要规则, 国家、社会也一样, 要维持正常的秩序, 必须要有规则。这样上课, 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 很容易理解知识。

2. 焦点辩论

在思想品德内容里, 会有些学生较难懂或会片面理解的观点、问题, 教师即使花费很多时间来分析讲解, 也不一定能让学生理解或接受, 学生也不喜欢老师硬将一个观点叫他们接受。那我们不妨换一个方法, 让学生思考后, 进行一场小的辩论会。

3. 角色扮演

在改版的思想品德课本里, 课文中常配有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对学生理解本课知识有重要作用, 只是学生自己阅读, 启发效果就比较一般, 如果能尝试用角色扮演, 效果将会不同。通过扮演, 一是能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 二是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学习《平等待人》这课时, 我组织学生自演小品。一人扮演郑板桥, 一人演店小二, 一人演茶馆老板。“茶馆老板”从“坐”“请坐”“请上坐”到“茶”“上茶”“上好茶”的精彩表演, 使学生笑得东倒西歪, 也深深地体会了“老板”不平等待人的不妥。教师这时结合课文内容, 指出平等待人的重要性, 学生接受和理解就容易得多。

三、与时政热点、校园热点紧密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各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对学生来说, 将所学理论指导于实际, 对学生科学面对实际情况, 理解时政热点, 增强学习兴趣都有着重要作用。

1. 时政热点与教材理论相结合

新的初中政治考纲刚刚修改, 删除了直接考时事的选择题, 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中考不考时事内容了, 恰恰相反, 我们留意2012年中考试题, 许多题目依然是与时政紧密结合的, 往往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时政热点、校园热点等。这也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理论学习, 还应善于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引导学生密切注意社会动向, 时刻关心天下大事。时政与课本相结合进行教学, 一方面教师可用时事典型材料充实、丰富教材, 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另一方面, 用理论观点分析说明热点材料, 事理交融, 可不断深化教材内容, 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2. 校园热点与教材理论相结合

当学校发生一些热点事件时, 容易引起学生的空前关注, 学校这时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分析、教育, 效果往往是明显的。教师用课本理论来分析事件, 一来容易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避免盲从;二来也让学生觉得学政治并不是虚妄的, 而是确实对指导人生有重要作用的。在引用热点教学时,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 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 如采用“讨论会”“辩论会”“点子竞赛”等形式, 拓展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应紧跟时代,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1. 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巧

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正以蓬勃的发展趋势逐步走上课堂, 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教学改变单纯的语言、板书形式的传统教学, 进入了集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的直观现代教学中来。在教学实践中,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有趣,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一些学校中, 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接触较少, 要将这一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存在困难。教师应通过校内交流、课堂演示、外出培训以及自身自学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 教师要重视口才素质的提高

教师传道、授业, 凭借的主要工具就是语言, 即使到了网络时代, 电脑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师, 取代口耳相传的这种基本教学形式, 相反, 教师口才素质在新时代更应加强。如今的学生对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娱乐节目非常喜欢, 教师采用幽默语言教学, 不仅能激起学生兴趣, 也能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 获取学生信服。因此, 口才对于教师, 有如眼睛之于射击, 枪炮之于战士, 是必备工具或条件。无论是在日常和学生的交流中, 还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优秀口才都显得非常重要。在上课过程中, 偶尔出现一些突发事件, 教师应如何应对?比如, 在课堂上, 老师刚提问完学生, 一直蝴蝶飞了进来, 学生一下躁动了。这时, 老师强制大家安静下来是一种方法, 但如果老师这时说:“看哪, 我们的××同学回答太精彩了, 达到了‘招蜂引蝶’的程度了。”教师的巧妙语言, 冷静处理, 保持了教师的风度, 也缓和了尴尬的气氛。又比如, 教师正在板书, 忽闻一学生大声说:“老师, 你写的字太丑了。”面对此情景, 教师若大发雷霆, 恐怕未必有教育效果, 还有失风度。这时, 不妨说:“没办法了, 字如其人, 老师已经长成这样了。”可及时地化解尴尬气氛。教师的口才素质在传统教学中已绽放过光彩, 在新时代中更应得到重视, 它是教师发挥个人教学魅力的必备条件。广大教师应通过向一些极富才情的优秀教师学习、书本学习以及自身学习等途径, 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口才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教师要达到思想品德教学上的求真, 必须紧跟时代, 与时俱进, 在新课程标准、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心理、符合教学规律的新路来。

摘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做了新的修改, 达到了与时俱进。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也应随课程标准的修改而及时更新。教师应通过构建民主的教学观、构建学生学习兴趣网、与时政热点结合等途径不断地、多方面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时俱进,提高

参考文献

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 篇5

会昌县右水初中

汪石养(县二等奖)

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教学的教师都会想方设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我接触的丛多教师当中,真正能成功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数不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是最使教师头痛的。当然,这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其实我认为这跟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茅盾有很大的关系,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教育却比较滞后,很多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石,因此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生存的人,就首先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会“生存”。那么,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就要看教师的责任与教育方法了。

现在的独生子女多,孤僻、高傲、自大、调皮等类型的学生无处不在,但望子成龙的心那个家长都有,面对这样的学生和寄予重望的家长,如果教师还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不仅不合学生的“口味”,也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其实我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跟着学生的“口味”和社会的发展走很重要。必竟当代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机会很多、很快。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总结、研究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我曾经多次试过一种反常的教学方法——“放羊法”,这种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是不提倡的,但是现在的学生个性和主观能动性较强,学生选择性学习的欲望加大,所以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这里的“放羊法”决不是让学生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碰,而是要教师去创设环境,要把学生领到一个草肥水美的地方,把学生学习的欲望像饿了几天的羊吃青草地释放出来。这种方法其实适应很多学科的教学,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教师可以不用作示范,只给每组学生一个实验操作的路径,从而保持实验结果的秘密性,让每组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还有像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探究活动,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但教师必需给学生一个路径(比如请教那些学科的教师、查找某类学科的书籍或告诉学生一些相关的网站等)和一定的时间。

当然,身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理论尤其重要,教师要熟练掌握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教学方法,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坚持教学反思,更重要的是要揣摩与时代相适应的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和教师学习方法的研究。对于教师学习方法的研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有几种探究的用法: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2.基于探究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

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以及(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

3.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其实教师要教好学生,我认为对心理学研究也非常重要,我看过很多优秀教师和专家的讲座和实例教学,他们都对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很深刻,欧美诸多国家的教师对心理学的研究更为重视。所以教师要教好一帮学生,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必不可少。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学生的认知、情绪、意志、个性等发展的特点和心理调适,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交往心理特点和心理调适,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结合心理学研究出来的教学方法将会更为科学,更能让学生所接受。

另外,教学反思也是新型教师教好学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中国当代,没有邱学华 20 余年的反复实验,就没有尝试教学法和尝试教学理论;没有李吉林 20 余年孜孜以求,悉心探索,又何来情境教学法和情境教育理论。以李吉林、魏书生为杰出代表的千百万优秀中小学教师,他们的所有成绩和贡献、成功和发展,都是其智慧、能力的展现;学校教育只有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才有其真正价值。而每位教师的任何智慧、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都离不开他们长期的反思、研究和自悟,离不开他们对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的实践。

现代教师教学与时俱进的举措分析 篇6

关键词:教学困境;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G637

一、教学困境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专业适应与过渡时期;专业形成与成长期;专业突破与退守时期;专业补给更新期;专业成熟期。第一、二阶段属于摸索学习阶段,教师工作热情高涨。第三阶段属于教学绩效停滞不前,工作进入应付和维持状态,教师进入迷惘和困惑状态。教师能否从第三阶段成功进入第四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一个关键点。很多教师由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固定教学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情境,对教学工作开始懈怠,对工作没有热情,无法采用乃至接受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辅助设备。

除此之外,有些教师坚持认为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他们自由散漫,粗鲁无礼,自私自利,厌学逃学等等。有一个全国教与学研讨会的宣传册上写着:很多学生没有方向、缺乏动机。这些学生对团队合作和协商所必需的社交技巧所知甚微;他们在需要行动的情景下表现沉闷、被动;而在需要反思的情景下,却表现出攻击性和破坏性。不可否认社会弊病,双亲缺失,家庭破碎,公共教育不到位等等都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罪因,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这些无法调教的学生产生深深的无力感,最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慢慢也失去了信心丢了热情。

那么对于每个老师都会面临的这样一个教学困境,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如何解决呢?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优秀教师呢?

二、 应对措施

1.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纵然国家对于教学载体课本一直在改进更新,但更新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时代的发展,以英文为例,几乎每天都会产生新的词汇。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只是照本宣科,更应该与时俱进,紧贴生活实际。教师更应该关注身边每天每时每刻的变化。这样有两方面的益处:

第一,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课本的知识是僵硬的,每个教师所教的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没有丝毫新鲜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的,所以于他们而言一切的学习都是枯燥无味的,堆积如山的作业,从早到晚的学习,源源不断的考试,成了一台台如同流水线上的学习机器。因此为学生收集贴切生活好玩有趣而又有教学意义的知识内容就很有必要。英语教学里,如果教师多花点心思,找一些好玩的实例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不论是从学习兴趣上还是学生的理解消化的效果上都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惊喜。

比如:在讲解complete 与finish 时,想到2012年的伦敦举行的语言大赛中,有位选手给出了这样的答案----When you marry the right woman, you are COMPLETED.(娶对老婆,你这一生就完整了。)When you marry the wrong woman, you are FINISHED.(娶错老婆,你这一生就完蛋。)And when the right one catches you with the wrong one, you are COMPLETELY FINISHED. (让大老婆逮到你跟小三,你就彻底地完蛋了。)很显然这样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把握这两个词的区别。再比如讲解consequence时,我就想到很火的一句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All things are of no consequence just like floating clouds.

诸如此类的例子其实举不胜举,把它们应用于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的是可以帮助学生高效率的记住相关知识点。

第二,多关注身边发生的事除了可以帮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外,对于教师本人也有很大的益处。虽然术业有专攻,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学科性知识、文化知识、教育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但教师也是平凡人,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共性,因为工作的特性,教师活动的圈子其实很小,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学校陪着学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会磨灭我们的教学激情,严重的对生活也失去了热情。

2.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

随着国家课改的提出,素质教育的推行,传统的教学受到了挑战,“满堂灌模式”受到了抨击,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转变,然而事实上,在高中课堂上教师需要完成庞大的教学任务,尽管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很难真正有机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另外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方法已经根深蒂固,面对大班教学许多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往往课堂变成了一出戏,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成了观众。

教师该如何在现有的条件里,挖掘出學生学习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呢?首先,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模拟更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再者,教学内容也可以得到良好的补充更加丰富易懂。比如讲解英语语法内容时,相关语法知识总是琐碎枯燥的,用幻灯片呈现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其次,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举个简单例子,高中的早自习传统上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早读的,我一般会点学生进行代读新单词或者短语。显然一般我们的做法是老师代读,事实上初中开始学生已经学会音标的识别,那么部分学生是能够领读单词的,尽管会有某些语音语调上的错误,但老师可以给予纠正。通过我自己的经验发现让学生代读单词,他们会在课前自我预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那些生词,同时在全班同学面前代读单词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总之,掌握生词的速度效率比我传授的要快得多。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勇于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结束语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动高中历史教学 篇7

一、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主高效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运用较为广泛, 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项教学模式改革。 翻转课堂颠覆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样的传统模式, 事先通过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 让学生对教材内容知识要点、能力要求等方面有了初步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则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讨论分析研究, 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帮助他们准确理解,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兴趣充分激发, 历史教学中可以进行积极运用。 在《洋务运动》教学中, 笔者事先录制了教学视频存放于学校网站上, 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观看。 可以反复看, 对教材中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记忆和理解, 对其深度分析, 尝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理解。 接下来在课堂上, 笔者着重针对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构思设想、推进措施具体效果等, 和学生进行回顾, 通过简要回顾进一步细化和突出这些知识点。 接下来通过学生分小组的讨论交流、在班级之中的汇报辩论, 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必然性进行深入探讨, 对洋务运动同时产生的积极意义也进行分析研究, 让学生既客观全面看待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又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其存在的积极意义, 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且学习热情高涨, 为教学成效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运用情境感知教学法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主高效

历史发展的厚重让教学工作面临更高难度, 教师要善于发掘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特别是运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浓厚氛围, 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例如在《抗日战争的爆发》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深刻教育。 单纯的讲解无法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 笔者运用情境感知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营造出浓厚的氛围。 向学生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场景, 让学生明白中国的落后导致中国人民受欺侮, 就连日本这样的弹丸小国都能够入侵中国。 中国人民经过了八年艰苦的卓越抗战, 付出了无比巨大的代价才赶走了侵略者, 这段视频的演示和教师沉痛的叙述, 让学生内心充满悲壮, 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 对中国这一段历史的悲伤都得到了情绪的感染。 接下来笔者话锋一转, 引入当代青少年应当如何为国家强大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 让学生真正达到不忘历史、增强责任, 展望未来、充满信心的综合效果。

三、运用专题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主高效

专题讨论是指针对教学的某一个方面、 某一个难点进行重点研讨, 将这一难点单独提炼出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辨析, 从而进一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强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效果。例如在《戊戌变法》教学中, 针对这一场变法失败的原因, 有些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惑的地方。 对此, 笔者将戊戌变法失败这一研究话题单独拎出来,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商鞅变法相比, 戊戌变法的政治环境有什么不同, 变法内容有什么意义, 最终的发展结局受哪些因素影响。 教师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 引导他们从这两场具有许多相似、共通之处的变革入手, 指导学生回顾历史、对比寻找存在的差异, 从而让学生对戊戌变法这一场半途夭折的改革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对其内容的进步意义、对其失败的必然结局、对其复杂的实施背景及错综交织的力量阻碍等, 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从而为学生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提供了良好辅助。

四、运用实践调查教学法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主高效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结合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 获得更为直观和深刻的感知, 强化学习理解效果。 例如《全国大动乱》教学中, 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从自己熟悉的长辈那里了解“文革”这场浩劫当时的具体情况, 对城镇农村生产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 对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破坏性影响, “文革” 期间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准。 经过学生课前认真细致的资料搜集和调查研究, 他们脑海中对“文革”具有了初步直观的印象, 笔者在课堂上还向学生出示了整个“文革”期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 从“文革”前与中国相似发展速度的地区, 到“文革”后两国两地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差距, 用数据对比配合学生实践调查研究, 让学生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文革”, 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高效。

五、运用兴趣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主高效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开展一系列兴趣活动, 围绕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效。 例如《“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 教学之后, 笔者重点引导学生搜集当时这一政治模式提出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分析港澳台之间有什么样的异同点, 我们通过一国两制成功收复了香港、澳门, 并在维护和促进港澳繁荣稳定昌盛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 验证了一国两制这一构想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从港澳成功回归的研究中提出对台湾回归的一些构思想法。 这样的兴趣活动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赋予他们创新活力, 对提高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韩盼.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J].才智, 2016 (07) .

[2]冯小飞.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6 (02) .

[3]李阳.探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欠缺的解决方式[J].学周刊, 2016 (13) .

与时俱进的古诗文教学 篇8

一是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改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不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将自己作为旁观者,而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样让学生放任自流地讨论,容易造成表面热闹而缺乏实际效果的问题,这样的学生自主学习实质就是搞形式,走过场,很容易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乏。

二是学生的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在数学合作学习中,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到位,往往只是注重学生的交流讨论,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由于在讨论交流前的独立思考不到位,合作交流时学生无法真正深入进去,也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合作学习无法取得实效。

三是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不到位。新课程倡导要积极应用现代化多媒体,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是说要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但是,有的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时,走进了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的极端误区,没有将多媒体的使用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在不需要使用多媒体或不该使用多媒体的地方却使用了多媒体,反而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的问题,在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数学新理念,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地避免走入新的误区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避免走入新的教学观念误区。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够确保设计的最优化,才能够有效地调控和掌握课堂的动态发展,从而使教学获得最佳的效果。故此,在数学教学时,必须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此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加有效体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师生互动关系的处理,既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但是又要在教师的有效调控的范围内,做到收放自如,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体现,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譬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时,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通过师生互动协作,一起推导总结出了乘法分配率。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也深入学生之中,进行随堂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引导或帮助,从而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进行,最终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是正确处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合作协同能力、具体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独立学习与合作探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没有有效的独立思考,就会直接影响数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故此,必须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得比较充分,才有可能在讨论交流中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学习。另一方面,合作学习是与独立思考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保两者有效地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譬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与思考,再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讨论,很快就得到了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是根据需要和要求选用现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来确定,而要避免盲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譬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既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也可以借助图片,还可以让学生画一画,量一量,让学生动手操作中学习巩固知识。故此,根据需要选用多媒体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选用多种教学手段,并进行综合协调,这样才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与时俱进的古诗文教学 篇9

美声唱法产生于1 7世纪意大利, 特点是音色优美、声音洪亮充满质感、高中低声区音色和谐统一, 并且有严格的声部和嗓音类型划分。歌剧的出现推动了美声唱法的快速发展, 使得美声唱法不断趋于完善。五四运动以后, 美声唱法传入中国, 在中国迅速发展, 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在声乐艺术的悠久历史中, 声乐教学在声乐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上出现的声乐大师, 都得益于声乐教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声乐教学也需要顺应历史发展规律, 运用现代科技发展自己。我们需要将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声乐教学, 指导声乐教学, 探索出一条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声乐教学之路。在传统与现代现代声乐教学结合方面, 人们早已开始了一些探索, 此方面的先驱一般可以认为是西班牙著名声乐教育家格而尔西, 他在1 8 6 4年发明了喉镜, 掀起了探索传统与现代现代声乐教学的结合的科学之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对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及教学理念是传统声乐教学进行发展做些初步的探索, 这里及下文中所说的声乐教学特指美声唱法声乐教学。

一、传统声乐教学

(一) 概念

传统声乐教学是指历史沿传下来的声乐教学方法及教学习惯, 它具有很深的历史性, 并且在不同时代都培养出过优秀的歌唱家, 有人说传统的声乐教学是唯心和落后甚至不科学的, 这种观点过于偏激, 也抹杀了传统声乐教学的历史贡献, 其实单从历史上出现过的歌唱家身上, 我们就可以看到传统声乐教学是有其独特的合理性与艺术魅力的。哪怕是某些现在我们看来很可笑的发声方法, 也是前人们在缺乏先进科学仪器支持的情况下, 对声乐艺术进行的努力探索, 而这些探索在当时也应称得上是新发现和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所以, 我认为, 真正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应该是继承传统又依托于现代, 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检验和发展传统。

(二) 教学手段

传统声乐教学主要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 即教师用语言来讲解, 同时配合声音和形体上的示范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发声示范教学、启发联想教学、动作辅助教学等。

发声示范教学, 是指教师首先给学生确定需要练习的音阶或歌曲, 通过自己示范, 使学生获得听觉和视觉主观感受, 为学生树立声音模板。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感受到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从而为下面学习提供参照。

启发联想教学, 是指教师通过言语、动作、表情, 启发学生产生联想想象, 使学生体会到正确歌唱的感觉。例如, 呼吸训练中的“闻花香”, 站姿训练中的“头顶天花板”。

动作辅助教学, 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完成特定动作, 帮助学生找到正常歌唱状态下难以找到的歌唱感觉。例如, 为了使学生获得后腰吸气的感觉, 让学生弯下腰发声;为了帮助学生放松下巴和增强后咽壁力量, 让学生手扶下巴发声。

二、现代声乐教学

(一) 概念

现代声乐教学是发展于传统声乐教学, 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广泛吸收当今声乐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较传统声乐教学手段更加科学, 更加客观, 更加合理的声乐教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发声原理及器官构造、声乐心理、歌手共振峰等。

(二) 内容

1. 发声器官及构造

⑴腔体

(1) 口腔 (oral cavity)

众所周知, 口腔是声音的主要共鸣腔体, “唱歌”的“唱”字带着个“口字旁”, 说明古代造字的时候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口腔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卡鲁索的妻子在其所写的关于卡鲁索的书中就介绍说, 卡鲁索的口腔很大, 大到可以在口中放入一个鸡蛋而不被别人察觉。

(2) 鼻腔 (nasal cavity)

鼻腔在歌唱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鼻腔共鸣就很难获得美丽的头声, 声音也没有光泽。

(3) 咽腔 (pharyngeal cavity)

咽腔位于口腔后部, 包括鼻咽腔、口咽腔和喉咽腔, 是连接鼻腔、口腔、胸腔的腔体。美声唱法特别强调咽腔共鸣, 它能够丰富声音, 美化歌声。良好的歌唱状态需要咽腔的合理打开,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开喉咙, 贴着后咽壁唱”。

(4) 喉腔 (laryngeal cavity)

喉腔是喉内的腔, 连接咽腔喉部和气管。它的黏膜与咽的黏膜相延续, 中间两侧壁的黏膜形成上下两对从前向后且左右对称的皱襞。上一对是室壁 (假声带) , 与发声无直接关系, 但能起到保护作用。下方是声裂,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声带。声带是发声器官中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带的长度、震动位置和紧张度。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呼出气流作用在声带上的力量

⑵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在歌唱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歌唱艺术也常被理解为运用呼吸的艺术, 并曾有大师说过, “谁掌握了呼吸, 谁就掌握了歌唱。”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 (鼻腔、咽、喉、气管) 和肺。由于呼吸道与腔体部分有重复, 这里就不再多言了。

⑶声带 (vocal cords)

2. 歌唱演员心理因素评判标准

歌唱是通过呼吸、腔体运用、咬字吐字等身体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 所以歌唱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 歌唱活动离不开心理活动, 心理因素在歌唱演员选材中具有重要意义。声乐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声乐训练与心理学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根据艾森克 (H.J.Eysenck) 的特质论, 人的性格可分为四种组合类型:1.稳定内向型、2.稳定外向型、3.不稳定内向型、4.不稳定外向型。将这四种类型和古希腊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每种类型都包含有八种性格特质。

3. 声谱波形图研究

众所周知, 音乐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声乐和器乐, 无论声乐还是器乐都是以声音作为表现手段。所以说, 研究歌唱训练不能回避对声音的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歌唱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基音, 经过上述共鸣腔体共鸣作用产生的。通过“力普音频分析系统” (LPUAA) 对歌声进行分析, 我可以知道, 歌唱的声音作为一种声波, 它是由基音 (基频foundamental frequency) 、泛音 (谐波harmonics) 和分音 (partial, 不是基频整数倍的频率) 叠加而成的复合音。如果运用坐标图 (以声强为纵坐标, 频率为横坐标) 把基音和泛音强度表示出来, 就是“声源频谱”, 简称“频谱”。它是某一时间内声音频率的平均谱, 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基音、泛音、分音在不同频率内的声强。声音频谱的意义在于, 传统声乐教学中, 教师多时情况下只能根据主观经验和个人审美去辨别和引导学生去发展、均衡头腔、口腔、胸腔等共鸣, 学生也只能依据老师说的种种感觉, 抽象地去模仿或体会各种共鸣的效果。将频谱分析引进现代声乐教学, 从声学角度为教、学双方展现出具体的“声音形态”参照图, 使他们能够比较直观地看到优劣声音产生的频谱差异, 从而更加形象生动、科学准确地指导教、学双方进行歌唱训练。通过对比普通人说话的频谱和训练有素的歌手歌唱的频谱, 我们发现:专业歌手的频谱与未经训练者的频谱有明显差异, 主要表现的第三共振峰上 (人声一般具有四个较为明显的共振峰) 。这个存在差异的第三个共振峰, 就是我们所说的“歌手共振峰” (又称“歌唱共振峰”) , 一般认为是频率为2200~3200Hz, 它为训练有素的歌手所特有。它的存在, 标志着歌唱者的声音洪亮辉煌, 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反应在人耳的听觉感受上是具有“金属声”。

(三) 现代声乐教学的运用及意义

1. 有利于科学选材

目前, 歌唱选材标准还不完善, 没有发展出一套得到大家公认的, 科学、合理的选材标准。由于传统声乐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选材机制, 老师在选择学生时, 大多只能通过一两首歌的演唱情况作为学生入学或评判优劣的标准。甚至在当前的艺术院校招生过程中, 也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知道, 人的嗓音是很容易受到客观或主观因素影响的, 睡眠不足、精神不济、过度紧张、身体不适、用嗓过度、方法不对等等, 都会影响演唱效果。特别是对于接受选材的学生, 他们尚未接受正规的声乐训练, 遇到这些问题更是毫无招架之力。另外, 有些学生虽然条件好, 但是由于没有受过良好的声乐训练, 相对于那些条件一般但学习时间相对较长的学生, 他们也是要吃亏的。运用现代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对学生发声器官、共鸣腔体及心理特征进行检查测验, 得出结论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2. 帮助声部判断

前面说过, 美声唱法特别注重声部及嗓音类型的划分, 一般认为:男声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其中, 男高音又分为: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英雄男高音等;男中音分为:抒情男中音、戏剧男中音、威尔第男中音等。女声可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其中女高音有课分为: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等。在声乐学习中, 声部及嗓音类型的判断是困扰人们已久的问题, 由于嗓音音色千差万别, 哪怕是同一声部、同一类型, 音色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再加上有些本应是高音的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压低喉头做出厚重的声音, 或者本应是低音的学生会吊着唱出特别明亮的声音, 这样就使传统声乐教学中单凭听觉经验判断声部缺乏准确性和说服力。现代声乐教学运用对不同声部、嗓音类型的声带及共振峰位置的研究, 为科学判断声部划分提供有力依据。

3. 使声乐教学可视化

传统声乐教学中, 学生只能根据课上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学习, 利用对声谱波形图的分析, 可以使以往主要建立在听觉和感觉上的声乐学习可视化, 对照波形图给学生讲解什么样是好的声音, 为什么具有高位置的声音具有穿透力, 以及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有什么声学特征, 从而使学生增强对声音的理性认识。另外, 意大利语歌曲的演唱技巧是说辅音唱元音, 咬字、吐字的轻重和时机都很有讲究, 运用多媒体的波形室 (wave stadio) 的波形文本分析, 可以分析歌唱中每一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的比例长度, 从而有助于我们纠正学生在歌唱语言方面的问题。

4. 提高学生练习及上课学习效果

众所周知, 我们在歌唱时自己听和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是不完全一样的。原因是两种声音的传播途径不同, 自己听到得声音主要是通过内耳膜和骨、肉传导的声音, 而别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导的声音。如果不能很好克服这个问题, 练习者很容易被自己听到的声音误导, 进入到自我感觉越好, 实际声音效果越差的恶性循环的境地。使用现代多媒体声乐教学手段, 利用录音、录像辅助声乐教学, 能够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另外, 传统的声乐教学缺乏延续性, 课上老师的讲解和所做的示范, 随着上课的结束也消失了。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 百分之一来自味觉, 百分之三点五来自触觉, 百分之十一来自听觉, 百分之八十三来自视觉。由此可知, 利用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 对上课内容进行声像记录, 使学生在课后可以及时、反复地学习、研究老师教授的歌唱要领, 并结合自己课下练习的录音进行比较学习, 无疑会使声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5. 提供歌曲背景知识、范唱、伴奏等

将古今中外的声乐作品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范唱、伴奏等搜集筛选, 整理成多媒体影音资料资料库, 也是现代声乐教学需要完善的内容。它可以节约课后学生查找资料的时间, 减轻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 提高学生掌握资料的权威性和准确度, 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增加学生有伴奏歌唱的机会, 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音乐的理解,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准和节奏感。

结语

现代声乐教学是传统声乐教学的有力补充, 它继承了传统声乐教学宝贵财富, 又肩负起将传统声乐教学发扬光大的重大使命。二者在实际运用中必须有机结合, 不可偏颇。同时, 现代声乐教学自身也仍然处于摸索发展之中, 它需要不断到医学、声学、解剖学、心理学等姊妹学科中汲取营养。最后, 艺术终究是区别于科学的, 强化声乐教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归根结底还是为其艺术性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龙军华.科学歌唱方法[M].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6, 9.

[2]张前.声乐表演艺术与人才培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1, (2) .

与时俱进的古诗文教学 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教育,学生发展,Flash课程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中职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 教师的责任若还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便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教师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其他关键能力。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与时俱进,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教学方法, 下面我就项目教学法在中职Flash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 (Project-based-learning) 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模式, 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它集中关注该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 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让学生积极地学习, 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以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目标。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 有很大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经验为中心。所以,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二、中职Flash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中职Flash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命令或菜单的使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传授知识和技能, 以教师教为主, 学生被动地接受, 其结果是学生只学会了软件的使用, 却不会使用软件制作独立的作品。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受到限制, 也不利于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塑造。为适应职业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中职Flash课程教学中, 培养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 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引入能适应当前教育形式的新的教学方法, 而项目教学法就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项目教学法在Flash课堂的教学实践

1. 项目的选取。

项目的选取非常重要, 所选项目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 要保证项目的实现能够覆盖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 并且注意趣味性和实用性。Flash作为一门应用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 其项目的选取可以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现实的、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网页广告、音乐MTV、电子贺卡、广告片等, 把整门课程规划成七到八个大的广告动画片, 作为整个课程的教学项目, 每个教学项目再分成若干个子项目, 每个子项目在二到四节课完成。我们通过贴近实际的项目, 让学生体会到学即是用。学以致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

以“中秋贺卡”教学项目中的云彩动画制作为例, “中秋贺卡”教学项目分为四个子项目, 即月亮动画制作子项目、云彩动画制作子项目、海面动画制作子项目和夜晚动画制作子项目。在前两节课月亮动画子项目完成的情况下, 制作云彩动画这个子项目, 我们用两节课时的时间完成。

2. 教师在课堂中的导学作用。

在整堂Flash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用项目管理知识对云彩动画项目进行分解, 分为花瓣飘落动画子项目和月牙变云彩动画子项目, 并把项目任务和Flash课程知识点一一对应。教师首先演示云彩动画效果, 说明本节课总的制作任务和学习目标。然后拖动播放头, 分解第一个子项目:各层花瓣实例飘落动画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效果。提示要点:制作单个花瓣作为影片剪辑元件, 放置在舞台中, 并设置多个不同的不透明度和位置、角度等, 为整个图层各关键帧段创建动作补间动画, 形成单个花瓣的飘落, 用同样的方法创建多个图层中的单个花瓣的飘落, 形成花瓣纷纷飘散的动画效果。再拖动播放头, 引导学生查看第二个子项目, 月牙变云彩效果。提示要点:月牙与云彩实例位置相同, 可用绘图纸外观轮廓按钮显示。此种动画为形状补间动画形式, 为达到变形的理想效果, 可通过【添加形状提示】命令, 添加多个形状提示点。最后, 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并上机操作完成动画效果。

3. 学生模仿练习。

尽管教师是项目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负责人, 但整个过程我们更强调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在提出本课的项目任务和学习目标后, 学生分小组讨论项目内容, 进行任务分解, 然后每个人上机操作练习完成项目任务。在项目实施中, 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学生人人参与的带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查看学生的制作, 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随时给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实验课结束前, 教师检查每组学生完成的具体情况, 并给予评价。教师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 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四、效果分析

1.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选择的质量高低是项目教学法实施好坏的关键环节。教师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功能相对简单、学生感兴趣的“中秋贺卡”项目作为切入点, 让学生感觉非常实际和有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并可以举一反三,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做出其它如“圣诞节贺卡”、“教师节贺卡”等动画作品。项目分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由分组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 还培养了团队精神。

2. 强化了教师的现场指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通过和每个学生直接接触, 现场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 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操作能力, 切实给予学生以指导, 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帮助其完成项目任务和学习目标。

3. 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由于在Flash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学生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方式, 尤其是后进生, 通过与优秀学生的相互配合, 在实验中交流了各自的学习风格和特点, 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通过项目实践, 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动画制作的过程, 体验到了完成项目后的自豪与满足, 锻炼了能力, 培养了自信心, 更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上一篇:务工子女下一篇:数字实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