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

2024-05-10

刑事立案(精选九篇)

刑事立案 篇1

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志码:A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刑事立案监督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新任务,经过十余年的运行,刑事立案监督在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我国的刑事立案监督进行探讨,以期对刑事立案监督程序的完善尽绵薄之力。

1我国刑事立案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任何一项法律监督模式都需要解决好谁监督、监督谁和如何监督这3个问题,只有将这3个问题解决好,才能保证有效地监督[1]。《刑事诉讼法》对监督的对象和监督的程序规定得过于宽泛,致使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立案监督的对象片面。《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进行刑事立案监督的对象仅限于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而没有把其他享有立案权主体的立案活动规定在监督范围内。公安机关承担着大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工作,但把公安机关作为唯一的承担对象是不全面的。

2)立案监督的范围狭窄。《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仅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侦查”的行为实施监督,并没有把“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行为规定在监督范围内。实践中,立案主体受利益驱动,非法插手民事经济纠纷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司法机关形象。

3)立案监督的线索来源缺乏。立案监督权包括对立案活动的知情权、涉嫌不立案的质询权和违法不立案的纠正权。现有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权只规定了质询权和纠正权,对如何行使知情权却留下空白。实践中,因检察机关缺少行使知情权的有效途径,使许多应当立案监督的案件未能进入其视野,“缺线索”已成为制约立案监督工作的瓶颈。

4)立案监督运行不畅。立案监督是一种独立的法律监督,其性质、对象、措施等与其他形式的法律监督不同,把一个本应由专门部门行使的职能人为地分割给批捕、控申部门行使,混淆了立案监督与其他监督的界限[2],在实践中极易造成监督不力的现象,影响监督的质量和效果。

5)立案监督的手段软弱。《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法律明确了立案监督的权威性、强制性和不可违反性,但法律对如何保障公安机关接受监督缺乏相应的强制手段和处罚措施,这种处理方式使立案监督形同虚设。

6)监督意识欠缺。立案监督是《刑事诉讼法》修改后颁布实施的一条新制度,公安机关等立案主体对此项制度了解不多,在立案监督环节上寻找各种借口推诿,检察机关对立案监督的作用认识不足,把其看成是可有可无的摆设,或者对其存在畏难情绪,遇到阻力后退缩,使立案监督失之于软。

2我国立案监督的改革建议和完善途径

尽管刑事立案监督程序存在诸多问题,但其对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仍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应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这一制度,使其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1)加强立法,保证有法可依。第一,立法应明确刑事立案监督的对象和范围。监督的对象是所有享有刑事立案权的主体。除公安机关外,还应该包括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人民法院(自诉案件)、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及监狱管理机关。只有把所有享有刑事立案权的主体作为立案监督的对象,刑事立案行为的合法性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刑事立案监督制度才是科学、合理的制度。第二,立法应赋予人民检察院相应的监督权力。一是立法应赋予检察机关知情权。《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享有立案权的主体,公安机关应向检察机关移送的文书材料包括:刑事发案登记表,公安机关的立案决定书,公安机关的不立案决定书、撤案决定书,公安机关治安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3]。二是立法应赋予检察机关调查权,即检察机关有权调取和审查同级刑事立案主体的卷宗材料,包括:受案、立案、破案登记册,立案、不立案、撤案决定书,检察机关有权对其立案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做进一步调查。三是立法应赋予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决定权,包括有权作出变更错误立案决定的决定,有权作出变更违法立案程序的决定,侦查机关接到决定书后必须执行[4]。第三,立法应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享有的强制处罚权。根据不同情况可考虑采取如下措施:立案主体存在不当行为,但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权以书面形式对侦查人员提出警告,要求其纠正不当行为;对拒不执行检察机关《纠正违法通知书》的立案主体,有权要求侦查机关另行指定人员对案件进行侦查;立案主体存在一般违法行为时,可向纪检监察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并将处分决定反馈给检察机关;对屡不接受刑事立案监督的主体,可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通报其拒不接受监督的情况,通过权力机关干预,促使其纠正违法;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犯罪行为有权移交反渎职或反贪部门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2)建立专门的刑事立案监督机构。检察机关应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的刑事立案监督机构,制定一套包括案件督办、催办、案件质量考评、过错责任认定等监督措施,增强其对外立案监督的职能和内部执法监督的职能。这样既克服了现行机构设置形成的侦查监督力不从心、审判监督角色尴尬、自身监督定位模糊的问题,又保证了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3)建立各类联动机制,拓宽线索来源。一是建立联席机制,加强检察机关与其他部门的配合。检察机关可以同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以联合行文的方式要求其在执法中发现犯罪线索时,送立案主体查处并报检察机关备案,以便检察机关对案件审查跟踪,随时了解案件处理情况,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二是建立立案监督制度,向社会公众公开立案监督案件的处理结果。不但可以让公众受到法制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公众了解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工作职能,切实解决公众“告状无门”的难题。三是加强法治宣传,提高群众法治意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宣传载体,以开展法制讲座、制作专题节目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立案监督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同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开展立案监督工作,公安局、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3类机关要处理好监督与配合的关系。通过联合制定工作规则等方法,在配合中监督,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具体事宜多协商”,使立案监督权能够有效行使。

4)强化监督意识。检察人员应增强监督意识,真正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一方面要敢于行使法律监督权,另一方面还要善于行使监督权。对于压案不办、有案不立或插手经济纠纷等现象,检察人员要加大查办力度,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检察权。

参考文献

[1]于相富,张明泽.刑事立案监督的制度性缺失[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2):90-91.

[2]杨在平,王红霞.试论以侦查作为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必然性[J].理论探索,2010(1):126.

[3]周洪波,单民.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几个问题[J].人民检察,2004(4):47-48.

刑事立案申请书 篇2

河北省张家口市 请求事项:

1、请求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或行政立案,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或相关行政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2、请求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依法赔偿申请人的各项损失50万元。

事实与理由:

xxxx年8月3日晚7:00许申请人在xx区xx镇怡乐中街家乡味饭店工作,三个本地的社会上的闲散男子就餐饮酒,在饭店室外排挡处寻衅滋事,喝了有20多瓶啤酒,申请人听见他们打砸瓶子,引起顾客的恐慌,顾客都吓走了,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后厨忙,申请人在正在店外给他们三个烤羊肉串,看见顾客走了,又听见砸东西的声音。

申请人害怕事情闹大,就赶紧过去,立即打扫三个滋事男子打砸碎的酒瓶子,刚收拾完一个酒瓶子,放在马路边,就开始劝说他们,其中另一个在xx 力使得啤酒瓶破裂并扎到的申请人的眼部,扎伤申请人的人不常来,另外两个男子常来家乡味饭店吃饭,有点熟悉,但不知道叫什么,三个滋事男子看到申请人眼部受伤并流血,滋事的三个男子才住手,连180多元的饭费酒费都没有支付,就陪申请人去潞河医院看病,送到医院看病后,再也找不到他们人了,申请人的亲属当天打电话报警,出警人员当日没有给申请人作笔录,也没有对涉嫌寻衅滋事的三个男子采取刑事或行政强制措施,也没有对扎伤申请人的故意伤害的男子采取刑事或行政强制措施,而是以“误伤”申请人为由给了个回执接受案件回执单,当时报案的亲属因系山西人,口音较重,表达能力欠缺,最关键的是没有在现场,陈述可能存在重大差误,特此更正,不可能是误伤,因为距离非常近,而且面对面,正在进行劝说的过程中,是他们滋事过程中扎伤的,如果不是我受伤,其他两个人必然会有人受伤,所以故意伤害是确定的,不可能是误伤,因为距离太近了,而所用的凶器就是短短的啤酒瓶子,在砸伤自己头部的时候,必然引起啤酒瓶子的碎裂,碎裂的玻璃必然飞溅,飞溅就会引起相关人员的受伤,不存在误伤的可能,而申请人紧挨着伤害人,正在劝说,侵害人明知其危险动作,能够造成申请人身体受伤的直接后果,依然决然的用自己的头部把空啤酒酒瓶拦腰砸段,瓶底后半段飞扎到申请人的眼部,导致受伤,其他两个人也应当预见到损害后果的发生,但没有采取主动措施,阻止损害后果的发生,导致申请人身体心理精神经济等受到重创,双眼视力严重下降,左眼视物模糊,散光严重,面部毁容。

之后派出所依据申请人的申请,才给作了伤情鉴定,xxxx年9月27日经过xx区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申请人所受伤害属于轻伤”。依据《刑法》,寻衅滋事及故意伤害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范畴,特此申请,望贵派出所能够依法按规定,办理立案并侦察手续,依法对三个犯罪嫌疑人采取相关的刑事或行政处罚措施。

此致

北京市公安局 分局 申请人:

“17女友”长沙男被刑事立案 篇3

好面子说大话“能吹破牛”

2008年,静静从日本游学归来,在岳阳一家建筑公司上班。面对工作中不懂的问题,她在网络上搜索想向人请教,偶然看到了袁政益的QQ号,此后两人开始联系。静静回忆,互加好友之后,她开始向袁请教,袁对建筑知识表现得无所不知,自称是中南大学土木系高材生,在设计院工作。之后两人见面。在静静的眼中,袁看上去青春活力,又不失老实本分,第一印象她觉得不错,“确实在工地上班,干钻探的活,能吃苦耐劳。”

第一次带袁回家时,静静父母也认为袁老实本分。很快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随着接触,静静父母对袁产生了质疑,“老说大话,大得不能再大,能吹死牛。”即使这样,静静仍和袁有来往。静静也发现,袁并不是土木系的高材生,只是初中文凭,对两人的关系也有了迟疑,“但我总想着他好面子,太要面子,所以他才那么说,文凭上也不好说他。”

2011年6月6日,袁驾驶着一辆益阳牌照的越野车,跟静静一起从长沙县富临镇赶往火车站。“不知道车是哪来的,他也没有驾照”,途中,车辆翻下沟。静静称,翻车的瞬间袁紧紧抱着她,结果她毫发未伤,而袁全身多处皮外伤。事后,袁对她说,“大难不死,过得更好,明年结婚吧。”静静也觉得,一个人都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来保护她,这辈子可以托付给他了。2012年情人节,两人申领了结婚证,没有置办酒席。

体贴细心赢众女友芳心

这是一段聚少离多的婚姻。静静在岳阳工作,袁在长沙上班,“很少见面,电话经常不通,我也怀疑,但我不会去查看他的隐私”。其实早在2011年,袁政益就搭上了岳阳姑娘赵玲。赵玲是长沙星沙一家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也通过QQ与袁相识,并发生关系。袁告诉她,会对她负责。但自始至终,袁一直以“没赚到钱没面子见家人”为由没有见赵玲的父母。

赵玲说,袁会经常性失联,电话不通。但是,在她不高兴时,袁也会回来看她,给她电话,或发短信。不仅仅是赵玲一个,还有长沙某医院的护士芳芳,汽车租赁公司的英子,个体店老板巧儿,90后的姑娘珍珍等女孩,一个个跟袁扯上了关系。静静说,袁很懂女人的心思,有时候自己不开心,他安慰几句,或做点什么,就感觉特别舒心。

芳芳说,袁经常给她发短信,在医院有时候夜班,晚上很晚,袁会开车去医院门口接她。英子说,袁会抽空陪她看电影,有时候感冒、不舒服,一个短信或电话,袁会买药送到自家楼下。事发后,她们聚在一起提起袁,发现袁对每个人体贴的方式都不太一样。袁给有的女友在节日送花、陪有的女友逛街、给有的女友写彩色小卡片送祝福,这些细微的举动,赢得了不同女孩的芳心,一个个都觉得袁对自己是真的,自己才是惟一。

相处最长9年最短3个月

袁对女友们的体贴,分配得并不均匀。即使这样,但至少17个女友仍对他不离不弃。关键是她们大多觉得袁好相处,没有脾气。在静静的记忆中,两人只看过一场电影,还是在静静的强烈要求下由她请客。除此,袁没有给她送过一件礼物,没有给她买过任何东西,没有陪她逛过街,走路从没有牵过手,“夫妻感情淡如水”。

目前为止,袁相处最长的有9年多,最短的才3个多月,女孩们几乎都在湖南。女友们向记者反映,这期间,袁跟有的相处时间多一点,有的偶尔见面,电话或短信联系,他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其中任何一个身上,“对有些(女孩)好些,陪得多一些,有的感觉太不值了。”

袁的女友们认为,他和她们相处时,给人的感觉都是为了谈婚论嫁。并不是没人提分手,赵玲和袁政益交往3年,总共见面不超过30次,她下决心分手,但袁总是苦苦哀求,以忙为理由。在事发前半个月,巧儿发现袁跟英子有关系,也提出分手,但袁苦苦哀求,“他哭着对我说,让我给他时间,他会跟别人分手”。英子也跟袁闹过别扭,提出了分手,吵了几句,相互删除了联系方式,但过了几天袁仍发来消息“老婆气消了没”。

“我们都不知删过多少次联系方式了,”静静说,她跟袁2014年5月7日离婚,婚姻期间她就多次删了袁政益的联系方式,但离婚后袁还是不依不饶地出现,“他就是找我聊天,找我说话,要跟我见面,我怕他找到我公司去说”。

能忍气吞声 常扮“款爷”

在众多女友的眼中,老实本分的袁政益,不仅体贴细心,还能在她们那里吃亏时忍气吞声,更重要的一点,袁经常表现出是个“款爷”,钱对他来说好像只是个数字。英子记得,跟袁第二次见面时,袁当着她的面给他的一个“所谓的姐姐”打电话,“那借的1200万工程款里边,有300万什么时候能还我?”这种话,连英子都不知道真假,“反正提那么大钱,我也不想听,也不想问。”

一次,袁从工程项目部办公室拍了一组一堆钱的照片,他拿给英子看,说是有他的一部分。这组一堆钱的照片,他不仅拿给英子看,还通过微信发给了海兰、依依等女友,以示他的“款爷”身份。赵玲也称,袁跟她聊天还没见面时,就自称搞工程的老板。

就连袁的母亲也觉得不可思议。4月7日,记者在长沙市第八医院见到袁和他的母亲,他母亲告诉记者,“我叫他好好养病,不要担心,他叫我不用操心,不用管,反正有人会出钱(医药费)。”袁独自驾车出的事故,至于谁出钱像谜一样。

袁出车祸时所驾的轿车是英子的车。在女友们的描述中,袁自称有钱,也有车辆,但没有买房,也没有自己的车子。2011年跟静静一起出车祸时,袁驾驶的是一辆益阳牌照的越野车,“也不知道是谁的。”不过,经常开着不同车子的袁并没有驾照,这一点,袁的多个女友及在医院照顾他的姐夫处得到了确认。对于袁的钱,女友们并没有见过。相反,隔三差五,袁以母亲生病、给工人发工资、疏通关系、资金链断裂等各种理由,找他的女友们借钱。

nlc202309021130

赵玲在工厂流水线上班,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把几年积累的5万多元在交往的3年里分多次借给了袁;原配静静从相识至今7年中,她称给袁的钱累计20多万;还有媛媛,也借给袁累计10多万元;英子并没有给他提供钱,只是车子老借给袁开着。

在事发后,女友们聚在一起一算发现,袁从她们处获得的资金累计高达50多万元,“还有不知道的,也有不愿意站出来的,反正我们17个人中,已经有50多万。”英子说。她们向记者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袁向不同的女友以不同的理由要不同数额的钱,“上万元也有,几百元也要。”媛媛说。

“另外还有超30个女友”

3月24日晚,袁独自驾车,车辆侧翻,袁神经受伤,一度住进重症监护室。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女友们陆续赶来,站在他的病床前面面相觑。袁倒没有不自然。英子说躺在病床上的袁起身一一拥抱10多个女友,并说“不要怪我,你们都是老婆”。

早在2014年,静静就发现了袁的不端。静静回忆,一次袁带她去他一个“所谓的姐姐家”,独自在家的静静翻杂志时看到了日记本,里面写到:怀孕生子,孩子父亲是“袁政”。静静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怀疑是真的,她决定跟袁离婚,2014年5月7日两人领了离婚证。

英子也发现过类似的情况。英子称,袁有三部手机,一部诺基亚、一部小米、一部苹果,一次袁忘带手机,她从一部手机上看到跳出“老公,你在哪?茶叶放哪?”的微信,但袁解释是同学开玩笑喊着好玩,此后手机不离身。

巧儿也是从手机中,发现了袁跟英子的关系。事后,她们发现,在袁的三部手机通讯录中,那些“省领导”、“项目部”、“工程部”、“财务部”等名字,只是众多女友的代号而已。感情被骗,青春已逝,这些昔日的“情敌”在真相大白之后,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姐妹,她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叫“妇仇联盟”,同仇敌忾决心把钱物讨回来。

4月6日,记者见到静静跟英子时,她们相互搀着像多年未见的闺蜜一样,从星沙派出所录完口供走出来,还说着往日袁的种种。就这样,她们一个个在群里鼓励其他女孩报案、去派出所录口供、找律师咨询、联系媒体曝光袁的丑行……

不过,仍有女友不愿意站出来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更不愿意站出来面对媒体。其中一个女孩为袁生下孩子,按巧儿她们的说法,“她觉得没骗她钱财,孩子都生了,快上幼儿园了,她只愁孩子怎么落户……”记者试图联系这名女子,她一直拒听电话。

而在4月6日,躺在病床上看电视的袁看到记者时坐了起来,记者试图跟他聊天时,他又躺下。他的母亲跟姐夫称,袁脑神经重伤,目前说不了话,希望不要打搅。袁的母亲则称,只有四五个女孩她见过,并没有那么多女友。不过,女友们聚在一起盘算后确定,已知的女友最大的有40岁,最小21岁还是学生,群里的共17个,“外面还有不愿意跟我们一起站出来讨说法的,无法确定的还有30个以上。”(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女子均为化名)

(据《东方早报》)

刑事立案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4

关键词:刑事立案监督,存在问题,对策

刑事诉讼法通过赋予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权后, 检察机关即拥有了对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完整的监督权, 包括从立案监督到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然而, 在法律层面上却未对检察机关如何行使立案监督权及被监督者如何接受监督作出明确的规定, 没有构建起一个严密的立案监督体系, 导致立案监督的权力被弱化。因此, 完善立案监督体系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刑事立案监督的概述

刑事立案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刑事立案主体的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刑事诉讼法上的监督。该制度设立是为了防止刑事立案主体有案不立、有罪不究, 以及滥用权力、追究无辜者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通过立案监督, “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又可以打击徇私枉法行为, 防止腐败”, (1) 以达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目前, 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由侦查监督部门和控告申诉部门共同行使:侦查监督部门是在审查逮捕案件中发现刑事立案活动不合法从而行使监督权;控告申诉部门从被害人控告申诉中得知刑事立案活动不合法, 从而作出进一步处理。通过监督, 尽可能地确保所有公诉案件都能够经过法定程序处理, 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

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 该权力使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监督的关口前移, 加强了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监督制约, 是刑事诉讼目的和价值的需要, 体现了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的性质。

加强刑事立案监督, 可以防止刑事立案主体不作为或滥用立案权, 依法打击犯罪分子, 同时避免无辜者受到刑事责任追究, 杜绝有法不依、有罪不究的行为。

加强刑事立案监督, 为公民不服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侦查行为多了一个申诉的途径, 可以防止出现错案, 既能避免放纵犯罪分子, 又能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三、刑事立案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刑事立案监督虽然具有重要作用, 但立法过于简单, 而中央部门的相关规定对于指导目前的立案监督工作显得过于滞后, 极大限制了立案监督效果的发挥。

(一) 立案监督的范围不统一、对象过窄

1. 立案监督范围的不统一

《刑事诉讼法》第87条只赋予了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侦查的有监督的权力, 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78条规定:“对于公安机关不应立案而立案侦查的, 人民检察院应当向公安机关提出纠正违法意见。”完整的立案监督应当包括监督立案及监督撤案, 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行为。然而, 监督撤案缺乏法律层面的权威, 仅仅是高检院单方的规定, 并且规定较为简单, 缺乏操作性。

2. 立案监督对象过窄

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完整的立案监督应当包括对所有具有刑事立案主体的监督, 而目前, 检察院立案监督的对象仅限于公安机关及检察院内部自侦部门, 除此之外, 对其它具有刑事立案侦查机关的立案监督却一片空白, 包括: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以及公诉转自诉案件的受理立案行为, 国家安全机关、监狱、海关立案行为。 (2)

(二) 立案监督的案源渠道单一

人民检察院开展立案监督的案源主要来源于侦查监督部门在审查公安机关提请逮捕案件、被害人的控告和举报、犯罪嫌疑人的自首等途径。立案监督工作的被动性常导致案源渠道单一、监督线索发现较难, 致使存在无法监督的情况。

重庆“彭水词案”等自诉案件, 公安机关以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为由立案, “最终处理结果都是在媒体的关注下都以撤销告终, 而不是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下进行纠正, 检察机关对这类案件的监督处于缺位状态。” (3) 因此,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情况无法知晓, 知情权受到极大限制, 最终影响了立案监督的正常效果。

(三) 监督程序不完善

由于实践的需要, 目前对于检察机关行使立案监督的法律后果及被监督者的法律义务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缺少检察机关针对公安机关不按规定办理该如何处理的规定。

同时, 立案监督没有明确时效问题。控告申诉部门在受理被害人的控告后, 应当多长时间移交侦查监督部门, 侦查监督部门审查期限是多长均未规定。

四、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对策

(一) 扩大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和对象

扩大立案监督范围, 将监督撤案上升到立法的层面。建议在《刑事诉讼法》第87条中增加第二款:“人民检察院认为刑事立案主体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 或者被羁押人或其亲属认为刑事立案主体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 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 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立案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应当要求刑事立案主体说明立案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刑事立案主体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 应当通知其撤销案件, 刑事立案主体接到通知后应当在15日内撤销案件, 并将撤销案件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

扩大立案监督对象, 避免立案监督出现空白。建议将监督对象扩大到所有具有刑事立案权的机关, 包括人民法院、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及海关。鉴于监狱及海关机关性质的特殊性, 建议将对其立案监督的权力赋予省级人民检察院更为妥当。

(二) 拓宽立案监督的案源渠道

1. 加强检察机关对刑事立案活动的知情权

检察机关对刑事立案活动的知情权是开展立案监督的前提, 可以规定检察机关在发现刑事立案主体立案 (不立案) 有可能不合法时, 应当将立案 (不立案) 情况及理由向检察机关备案。

其次, 要明确监督重点, 赋予检察机关一定范围的调查阅卷权。监督的重点内容包括:1.公安机关认为情节显著轻微, 仅以罚代刑达到降格处理的案件;2.犯罪嫌疑人已向被害人赔偿, 被害方要求不追究犯罪嫌疑人责任, 公安机关有时也会出于各方面考虑不予立案侦查;3.作出劳动教养的案件;4.在一些经济纠纷中, 公安机关越权插手、立案侦查的案件等。由于上述案件可能会存在较多问题, 建议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对上述案件的调查阅卷权, 有权调取受案、立案 (不立案) 、破案、撤案决定书等材料, 并明确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2. 积极与其他部门搭建沟通桥梁

要健全案件移送机制, 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加强与人大、政协、信访部门、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 规定工商、税务等部门对罪与非罪界限把握不清的, 应当及时向检察机关咨询、备案审查。

积极从内部挖掘案件线索。加强侦查监督部门和控申部门工作的协调性, 加强侦查监督部门与监所、法纪、反贪、起诉等部门的联系, 增强线索意识, 营造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大格局模式。

(三) 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程序规范, 加强监督的法律保障

在立法条件仍未成熟的情况下, 建议先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出台以下规定:

1. 完善监督程序规范

明确检察机关内部程序。建议高检院出台规定, 控申部门或监所、法纪等部门在受理被害人的控告后, 审查认为需要向公安机关提出立案监督的, 应当在7日内向本院侦查监督部门提出;由侦查监督部门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向公安机关发出《要求说明立案 (不立案) 理由通知书》。

建立立案监督案件跟踪制度。建议对于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案件, 刑事立案主体在2个月内仍未破案的, 应当将未破案理由报检察机关备案;公安机关在移送审查起诉时, 应当同时报侦查监督部门备案。

明确撤销案件的制约程序。对于公安机关作出以罚代刑、劳动教养的处罚决定后撤销的案件, 应当同时将有关材料报送检察机关审查, 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违反法律规定的, 应当在7日内提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原撤销案件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10日内作出撤销原撤案的决定。

2. 加强立案监督的权威及刚性

落实被监督主体的责任。检察机关向刑事立案主体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后不予配合、未在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的, 检察机关应当提请上一级检察机关审查, 如同意原检察机关意见的, 则向其同级刑事立案主体提出纠正意见。

赋予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决定权。刑事立案主体接到检察机关通知立案或撤销案件决定书后, 在规定期限仍未作出决定的, 检察机关应当提请上一级检察机关审查决定。

注释

1 潘强:《刑事立案监督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2009-4-28载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 《浅议多措并举强化刑事立案监督》, 2011-3-22载找法网。

刑事立案申请书 篇5

申请人:张海军,任占国等76人。

代表人:张海军,男,汉,1976年9月21日生,住石家庄市新华区农机街37号1栋2单元602室。联系方式:***。

代表人:张华彬,男,汉,1970年2月12日生,住石家庄市正定县诸福屯镇朱河村红旗大街永进胡同9号。联系方式:***。

代表人:李广华,男,汉,1959年11月14日生,住河北省冀州市官道李镇衡三村45号。联系方式:***。

申请事项:

请求贵局依法对赵金钢涉嫌诈骗一案进行刑事立案,依法追究赵金钢的刑事责任。

事实与理由:

赵金钢,男,汉族,1971年8月5日生,身份证住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天衢西路15号3号楼3单元301号。

2011年1月—8月期间,赵金钢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由其所经营的桥东石德黑马收货站(字号名称:石家庄桥东石德黑马收货站;经营者姓名:赵金钢;组成形式:个人经营;经营场所:石家庄市桥东区七四零二院内193号;经营范围及方式:收货点、服务)(简称黑马收货站)与76名申请人分别签订货运合同,约定由黑马收货站负责运输76名申请人的货物运往山东德州,且约定收货人提货时由黑马收货站代收货款,然后由黑马收货站支付给76名申请人,运输费用采用提付的方式(详见运单)。76名申请人基于所签货运合同,把所托运货物交付给赵金钢。然而,赵金钢在收到收货人支付的货款共计636109元人民币整后(详见附表2),只向部分申请人返还了151495元人民币整,其余大部份以种种理由拒付货款给76名申请人,且占为己有,共计484614元人民币整。目前,黑马收货站已通过2011年检,但营业执照中注册经营地址“石家庄市桥东区七四二零院内193号”,已经不是黑马收货站,赵金钢本人已携款潜逃,76名申请人的损失已无法追回。

综上,张金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与76名申请人签订货物运输合同,使76名申请人基于所签货运合同陷入错误认识而交付货物;在赵金钢收到收货人所支付的货款后,又隐瞒事实真相,编造种种理由,拒付货款给76名申请人,以达到其非法占有76名申请人的货款的目的,且数额巨大,社会危害性严重,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关于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中和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向贵局提出立案申请,请求依法追究赵金钢的刑事责任,以保障正常的交易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

此致

石家庄市公安局桥东分局

申请人:

2011年9月14日

刑事立案 篇6

关键词: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刑事立案监督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6—0137—02

一、加强对内部自侦部门立案监督的意义

1.加强对内部自侦部门的立案监是全面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客观需要。检察机关对内部自侦部门的刑事立案监督,《刑事诉讼法》并未明文规定,仅在第170条有所涉及,即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被害人可作为自诉案件向人民法院起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一种间接的立案监督方式。而《人民检察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则》(以下简称《刑诉法规则》)中也只是在第328条概括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或审查起诉部门发现本院侦查部门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报请决定立案监督的,应当报请检察长决定。实践中做为检察机关重要职能部门的自侦机关,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有关自侦案件的立案、侦查、提起公诉等很多方面便存在着很多隐性的弊端。而自侦部门办案质量不高,也直接影响了检察机关的社会公信力。

2.加强对内部自侦部门的立案监督是提高检察机关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必然要求。首先,作为反腐败主要力量的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除遇到权力的阻拦,还有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引发检察队伍自身腐败,使一些应当立案的职务犯罪案件不能立案,或者大案化小,小案化了。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通报了一些恶意滥用检察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案件,严重违法违纪的检察人员呈上升趋势,从一个侧面说明,检察机关对内部自侦部门的刑事立案监督,应该成为检察體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除了有案不立等徇私枉法的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还有一些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问题,更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检察机关办案时往往注重收集有罪证据和罪重证据,忽视收集无罪和罪轻证据,导致一些可立可不立的案件勉强立案,质量不高,更由于检察经费的普遍短缺,实践中,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出于利益驱动,以刑事立案插手经济纠纷,或用刑事手段解决民事纠纷,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的形象,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这也是检察体制改革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方面。

二、当前检察机关对内部自侦部门立案监督存在的问题

目前,检察机关对内部自侦部门的刑事立案监督,除了《刑诉法》170条、《刑诉法规则》328条的有关规定,《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也规定人民监督员对某些职务犯罪案件可以提出意见,另外,各种执法大检查和纪检部门也在对自侦部门的立案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比对公安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检察机关对内部自侦部门的立案监督制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前检察机关对内部自侦案件的立案监督存在以下不足:

1.检察机关对内部自侦部门的立案监督,有相当一部分是纪检部门查处违纪违法干警时发现的,还有一部分是在各类执法大检查中偶然发现并纠正的。

2.检察机关现行对自侦部门的刑事立案监督,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案件犯罪事实和犯罪定性的差错纠正上,即主要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徇私舞弊造成的人情案、关系案和金钱案进行监督。目标是打击犯罪为主,而对于内部自侦部门受利益驱动的不应立案而立案的监督问题,基本上没有受到重视,显然在“保护当事人利益”和“打击犯罪”二者之间只有后者成为监督的重点。

3.检察机关对内部自侦部门的刑事立案监督,只是停留在对违法违纪干警责任追究的惩处上,属于检察纪律的范畴,同“刑事立案监督制度”这一法律范畴(下转311页)(上接137页)是有所区别的。当然,这与有关法律规定的笼统概括有关。因此,建立科学的具有约束力和制约力的监督,是检察机关内部自侦部门办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4.检察机关对内部自侦部门的刑事立案监督,只注重实体监督,而没有在程序上进行监督,如《检察院组织法》中规定,重大案件可由检委会审查,这样的审查只是对犯罪事实的认定和罪名的认定。

三、完善检察机关内部自侦部门刑事立案监督构想

1.进一步完善有关刑事立案监督的法律规定。以《刑诉法》第87条、第18条相关规定,制定《立案监督法》明文规定检察机关履行刑事立案监督的原则、范围、程序等,包括对内部自侦部门和对法院刑事自诉案件的刑事立案监督,在市级以上检察部门设专门的刑事立案监督机构,重点监督内部自侦部门的职务犯罪刑事案件。

2.建立专门内部监督机构。应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明文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下级人民检察院自侦部门的刑事案件进行指导、监督,并在市级以上检察院设立专门的类似公安机关督查大队或法院审判监督庭的机构,专门负责涉及检察机关内部自侦部门的刑事立案监督,以区别于作为处理日常违纪事项的各级纪检部门,并由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为市级以上检察机关的一个常设业务处室。

3.应建立全方位的检察机关内部自侦部门立案监督体系。(1)基层检察院检委会定期审查本院自侦部门案件,包括立案或不立案案件,侦查程序是否合法,特别是撤销案件或当事人申诉、辩解不服立案的情况,检委会都要认真复核。(2)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切实加强人民监督员的法律地位,明确其参与决定检察机关内部自侦案件立案或不立案的法律地位等等。(3)建立举报人反馈制度,应以“举报中心”为主要机构,纪检部门为辅,对举报人质疑检察机关不立案的书面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并限期答复解决检察机关不立案的法律事由并对举报人质疑检察机关办案人员的情况是否属实做出书面答复。(4)积极探索扩大案件线索的途径。通过新闻媒介、网络信息、街头巷议,加强对检察机关内部自侦案件的监督。

刑事立案 篇7

一、刑事立案监督的相关立法

在我国, 刑事立案监督的相关立法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宪法层面的规定。宪法中对法律监督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 这个规定是我国构建刑事立案监督具体制度的重要依托。《宪法》第129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表明人民检察院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有权对所有法律的实施行使监督权, 当然也就包括对《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进行的监督。

二是法律、司法解释层面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11条的规定是人民检察院行使立案监督权最直接的法律依据, 其规定了: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的, 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 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此外, 《高检规则》第183条到第185条、第552条到563条和《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 (试行) 》第4到第11条就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作了具体的规定, 主要是对《刑事诉讼法》第111条的细化。

二、我国刑事立案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监督对象不明确。《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权, 但是公安机关并不是唯一的立案主体。我国可以进行刑事立案的主体还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自侦部门、军队保卫部门、国家安全机关和监狱管理机关。但刑事诉讼法中仅就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的监督进行了规定, 对于是否对其他机关和部门的立案活动进行监督没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这导致了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对这些机关和部门特别是检察院自身的刑事立案活动的法律监督无法可依。

二是案件线索来源渠道过于狭窄。是否能发现案件线索, 是人民检察院能否有效地开展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第一环节。目前刑事立案监督的案件线索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首先,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时自行发现的;其次是被害人提出控告或群众举报的。但是通过上述两个渠道获得的案件线索通常十分有限。由于被害人法律知识的匮乏, 或是怕被打击报复以及对检察机关立案监督职能不够了解, 很少向检察机关控告, 使得很多案件流失。[1]同时检察机关对立案监督的知情权没有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障, 因此就难以及时地发现立案中的违法行为, 也就无法进行监督。

三是没有专门的立案监督部门。人民检察院的侦查监督部门和控告申诉部门是负责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部门。司法实践中, 均是由侦查监督部门对刑事立案监督案件进行实质审查。而侦查监督部门同时担负着审查逮捕、刑事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三项职责, 因而不利于集中力量专门进行立案监督工作, 从而导致立案监督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三、对我国刑事立案监督的完善建议

为正确履行刑事立案监督职责, 规范监督行为, 提升监督质量和效果, 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我国刑事立案监督:

首先, 应明确刑事立案监督的对象。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的对象, 不仅应包括公安机关, 还应包括全部具有立案权的主体, 并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其实行监督的实体地位。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体现人民检察院的立案监督职能, 进一步促进司法公正。

其次, 应拓宽案件线索来源渠道。其一是要大力加强立案监督的法律宣传, 提高公民参与的法律意识。如设立立案监督举报窗口, 宣传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的职能, 选择一批具有相应法律知识的人员担任案件线索专报员和宣传人员, 构建通畅的案件线索报送网络。[2]其二是要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 开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或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活动。人民检察院可与工商部门、税务机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单位创建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联合会议制度来构建工作衔接机制和线索移送机制。其三是要赋予检察机关立案知情权, 建立备案审查制度。公安机关应及时将立案和不立案的案卷材料报送检察机关审查备案, 以便人民检察院及时了解公安机关立案工作的动态。侦查监督部门受理刑事立案监督案件线索后, 统一由内勤人员负责登记, 再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专门人员审查。立案监督案件办理完毕, 承办人应当将案件线索来源材料、审查报告、调查核实材料、相关法律文书等有关材料立卷存档。承办人应按照规定准确、及时填录立案监督案件案卡, 部门负责人应当认真审核。办结的立案监督案件, 应当向上级院报送备案。

最后, 应设立专门的刑事立案监督部门。目前我国立案监督职能依附于侦查监督部门和控告申诉部门, 应该在人民检察院内部组建专门的刑事立案监督部门, 只有建立专门的立案监督部门, 人民检察院才能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立案监督工作上来, 开展专项监督活动, 才能充分履行好立案监督的职能, 更好地对立案主体的立案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

摘要:刑事立案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的立案活动进行的监督。人民检察院通过立案监督, 可以纠正侦查机关有罪不究、违法立案、以罚代刑等问题。但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立法不够具体等因素, 立案监督面临诸多困境。本文就我国立案监督的现状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立案监督,检察院,侦查机关,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宏平.刑事立案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法制与经济, 2010 (10) .

刑事立案 篇8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了检察机关应当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件、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案件进行立案监督。《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试行) 》细化了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情形:有证据证明公安机关可能存在违法动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 或者利用立案实施报复陷害、敲诈勒索以及谋取其他非法利益及其他明显违反法律规定予以刑事立案的案件、或是行政机关应当移送而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进行立案监督。

然而, 还应当区别对待漏罪、漏犯的情形。在审查逮捕阶段, 若遗漏的犯罪事实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属于同一性质的引导公安机关补充取证;属于不同类型犯罪的, 应当按照立案监督程序办理。在审查批准逮捕或者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公安机关未追究同案犯罪嫌疑人的, 进行追捕、追诉。对于共同犯罪中部分被告人被判决有罪且判决已经生效的案件, 认为公安机关应当对未予立案的其他共同犯罪人立案侦查的, 应启动立案监督。

二、刑事立案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 刑事立案监督线索来源渠道窄

刑事立案监督线索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案件中自行发现;二是行政执法机关移送;三是被害人控告、申诉。然而实践中, 由于案件较多, 审查逮捕期限较短, 案件承办人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审查逮捕案件工作中, 不重视在审查案件时挖掘刑事立案监督线索。其次, 未与行政执法机关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 信息尚未共享。再次, 群众不了解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权。群众对于报案后公安机关不立案的情况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到检察机关进行控告、申诉的较少。

(二) 侦查监督人员的监督意识有所欠缺

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将重点放在把关案件证据、是否构罪上, 缺乏主动监督的意识, 容易忽略案件中的立案监督线索;未理清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监督与配合的关系, 不敢监督、不善监督。

(三) 立案监督手段缺少约束性, 效果不佳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试行) 》中规定, 对于三个月未侦查终结的案件, 检察机关可制发《立案监督案件催办函》, 同时上报上一级侦监部门。然而针对公安机关仍立而不侦、消极侦查的情形, 检察机关未有有效手段应对, 未建立起立案监督案件跟踪机制。

三、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建议

(一) 拓宽线索来源渠道

1. 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系

一是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可以在公安机关法制部门设点, 便于信息查询。公安机关提供接报警及处理情况、刑事案件立案情况、治安案件办理情况、“另案处理”案件处理情况等信息。建立每月报表报送制度, 公安机关每月将立案、报案、破案情况、刑拘数等数据报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进行审查, 从中发现立案监督线索。

二是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沟通研究复杂、疑难的案件, 解决在立案监督中的调取案卷、信息共享等问题。公安机关对检察机关发现的立案监督线索有异议, 可以通过联席会议进行沟通。

2. 加强“两法衔接”工作

一是延伸立案监督的触角, 定期召开“两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 并扩大参会的行政执法机关范围, 进行相关工作经验交流, 共同研究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 并对相关工作规范形成指导意见或会议纪要。检察机关对案情重大、复杂或社会影响较大的立案监督案件, 可以适时提前介入。

二是与行政执法机关建立执法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网络提升工作效率, 提升信息更新速度。行政执法机关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录入;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线索移送;复杂、难以定性案件咨询。检察机关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跟进立案监督案件的处理情况, 以检察建议等形式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 防止行政执法中有案不究、降格处理等现象发生。

3. 加强对立案监督的宣传

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宣传, 结合进农村、社区接受群众咨询等多种宣传方式, 使群众了解检察机关的该项职能, 主动为检察机关提供立案监督的线索。检察干警也可以通过媒体对案件、群众遇到的矛盾纠纷的报道中发现立案监督的线索。

(二) 强化立案监督意识

提高检察干警监督意识, 认识到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 改变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的旧观念。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学习讲座、岗位练兵等活动, 提升检察干警通过审查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律师意见发现立案监督线索的能力。筛选刑事立案监督典型案例, 总结办理此类案件的经验, 将成功的做法内化为工作机制。

(三) 注重检察机关各部门间配合

发挥检察机关各部门优势, 多部门联动, 形成合力, 切实提升立案监督效果。由于控申部门不参与办案, 不熟悉案情, 为保证释法说理效果, 做到息访息诉, 侦查监督部门要与控申部门相互配合, 优化检群关系。侦查监督部门要向公诉部门了解立案监督案件的起诉情况和审判情况;有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相关证据的, 及时将有关文书抄送公诉部门。侦查监督部门在立案监督过程中, 发现侦查人员涉嫌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 应当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涉嫌职务犯罪的或构成受贿犯罪的, 移交渎职侦查或反贪部门, 依法立案侦查。

(四) 建立立案监督案件跟踪机制

为防止公安机关立而不侦、消极侦查的情况, 应当建立健全案件跟踪机制, 了解立案监督案件立案后何时报捕、是否移送审查起诉, 适时对立案监督案件引导取证。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 督促公安机关及时移送起诉;对于撤案的, 督促公安机关及时撤案。

摘要: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刑事立案监督作为国家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法律监督职能, 能够监督侦查机关有案不立、非法立案、以罚代刑等情形。本文主要从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的角度, 提出改进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检察机关,侦监部门,立案监督

参考文献

[1]元明.发挥检察职能加强侦查和立案监督[J].人民检察, 2008 (21) .

[2]薛正俭.再论我国刑事立案监督之完善[J].中国检察官, 2013 (10) .

刑事立案 篇9

关键词:告知制度;意义;依据;规程

一、关于刑事立案告知制度的概念

什么是刑事立案告知制度?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没有明确的概念和规定。从开展刑事立案监督和告知形式的特征来讲,笔者认为,刑事立案告知制度,是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侦查机关在对刑事案件决定立案侦查后一定时限内,向同级人民检察院告知刑事立案的相关信息资料,接受法律监督的制度。

刑事立案告知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①告知义务主体,是负有刑事侦查职责的公安、国家安全、监狱、军队保卫部门、海关缉私等具有刑事案件侦查权的司法机关。②接受告知的主体机关,是负有告知义务机关的同级检察机关。③告知的内容,是侦查机关关于刑事案件立案的相关信息资料。④告知要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⑤告知的目的,是确保法律监督机关关于刑事立案活动的知情权,将侦查机关的全部立案活动置于同级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之下,使法律监督与刑事侦查活动趋于同步,便于法律监督机关履行职责。

有些学者和专家针对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等刑事案件侦查部门监督滞后,不能全面实施法律监督的现象,为适应立案监督的需要,建议建立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向人民检察院备案制度,自案件线索到公安机关,就是立案监督的起点。建议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在一定时间如7天,对其期间接受的报案、控告和自首作出立案或不立案决定的情况向人民检察院报送,统一格式(如表格),内容简明扼要地反映出受理时间、大致案情、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处理结果。这样,人民检察院能够及时全面掌握公安机关立案工作情况。

上述观点的目的和措施与笔者的观点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笔者认为,备案是下级机关将有关情况报呈上级领导或者主管机关以存档备查,单位之间存有隶属关系,监督的目的性不强,不能体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本质属性。

二、实行刑事立案告知制度的现实意义和法律依据

实行刑事立案告知制度,是由法律监督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是司法实践中进一步规范侦查机关的刑事立案行为,解决侦查机关刑事立案行为不规范,促进司法公正的客观需要。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实行刑事立案告知制度,是检察机关对刑事立案活动有效实施法律监督的客观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利。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

本条中的"检察",既是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在此专指对刑事诉讼的监督活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进行刑事诉讼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施法律监督的职责。从法律监督的本质属性来讲,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应当是动态的、全方位的,包括从立案、侦查、退回補充侦查、审判、延期审理、执行等所有诉讼活动。负责刑事侦查的机关或部门,也具有主动接受法律监督的义务,主动将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变更强制措施等诉讼行为,置于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之下,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创新方式,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供更为广阔、便捷的渠道。

实行刑事立案告知制度,可以解决对侦查机关刑事立案情况了解较少,监督工作滞后的问题,促进侦查机关进一步规范对刑事立案工作的管理,促进司法公正。便于检察机关及时准确地掌握侦查机关刑事立案,和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缩短侦查活动与检察机关诉讼监督之间的时限,使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诉讼监督工作与侦查活动趋于同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开展刑事诉讼监督工作。确保侦查机关或者侦查部门刑事立案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合法性和公证性。

(二)实行刑事立案告知制度,是保障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立案工作的知情权,确保法律监督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

知情权是保证法律监督职能正常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不能充分保障知情权的监督,是难以收到应用的监督效果的。

刑事立案活动,属于公安等司法机关的职权,由于职责分工、诉讼期限、案件的性质和处理流程等多种原因,在当前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相关制度下,一些重大、有一定影响的案件,经过一定的时限之后,由侦查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移送审查起诉,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但是,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具有"完全的独立性",检察监督很难深入其中。对已立案但未提请逮捕的案件公安机关大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由于法律没有规定其告知检察机关的义务,使检察机关很难了解到具体案情。监督就难以有力地进行。这样就使一些案件,因社会危害性较轻微,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原因,侦查机关在立案后,没有经过检察机关的审查和实施相应的监督程序,直接作了撤销案件处理,甚至,有一些案件根本就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刑事立案。

造成法律监督滞后和监督范围过窄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刑事立案告知制度,刑事案件侦查部门又不主动报送关于刑事立案的信息资料,从而不能有效保障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立案活动的知情权。有些刑事案件,是否能够移送检察机关接受法律监督,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移送,几乎全部由负责立案的侦查部门一家说了算。究竟有多少案件,没有移送检察机关接受监督,检察机关却无从知晓。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实行刑事立案告知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检察机关的知情权入手。通过实行刑事立案告知制度,让侦查机关在对刑事案件立案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客观准确地向同级检察机关提供关于刑事立案相关的法律文书、案件事实和证据情况。为法律监督机关开展监督提供必需的条件,确保法律监督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德华,张力,李金宝.刑事强制措施通知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人民检察,2015(14):80.

上一篇:检修案例下一篇:大尺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