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

2024-05-13

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精选十篇)

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 篇1

1. 法律缺位问题。

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制度运行程序上不同, 我国是通过政策先实施某项制度, 然后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应的规定, 最后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而其他国家都是先立法, 然后在法律的框架内去实施某项制度。所以养老保险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且刻不容缓。一是要及时颁布《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内容, 也是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法律基础。二是抓紧起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法》。

2. 统筹层次低的问题。

在养老保险领域实现全国统筹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目前还无法达此目标, 而只能在实现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向全国统筹过渡。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目标是实现省级统筹, 省级统筹已是比较低的层次, 加上很多省份实际还未实现省级统筹, 这使得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单位过多, 各统筹单位之间政策不统一, 难以实现对接, 不利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 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降低, 也不利于劳动力按市场规律自由流动。

3. 我国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同省级统筹所要求的统一调度

使用养老保险基金之间存在根本的矛盾, 这成为我国实现省级统筹的最大障碍。笔者认为,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内垂直管理, 统一征收和使用基金, 养老保险基金不再经过地方政府, 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有几个省市已经在实行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增加了省级统筹的权威性, 是比较理想的基金运作模式。但采用这种模式要求全省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采用这种模式就意味着省政府是确保养老金发放的第一责任人, 免除了市、县政府弥补养老金发放缺口的责任, 全省养老金的发放缺口全部依靠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来解决。这样就要求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逼迫社保机构加强管理, 提高投资收益。在此基础上, 尽快实现全国统筹, 实现全国范围的自由的人才流动。

4.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手段落后, 操作不规范问题。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尚未实现全面通畅的信息联网, 很多社保经办机构还在通过手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的收缴和管理。另外,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操作不规范, 如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格式不统一, 有的没有历年缴费工资基数, 有的没有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有的没有利息等等。社会养老保险的信息化建设方面, 鉴于我国的很多社保经办机构办公方式落后, 效率低下, 操作不规范带来的弊病, 社会养老保险领域计算机行政管理系统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当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使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信息互通互联的、透明高效的社会保险计算机行政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 应该有格式统一的个人账户信息、缴费金额、基金积累等。它应该随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查询, 可以为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记录等;还可以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增值服务, 向参保人提供相关的信息, 以及基金运营的月报和年报。

5. 各种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 篇2

据了解,我国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行养老保险基金部分积累模式。由于以前养老保险没有资金积累,随着退休人员越来越多,为确保养老金当期发放,动用了本应留作积累的个人账户基金,造成个人账户资金“空账”运行,影响将来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近年来,山东积极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以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为辅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的482万人增加到20的883万人,年均增长7.8%。去年,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933元,比19增加了近一倍。

目前,山东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近几年退休人员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并呈现逐步加快趋势。通过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将减轻人口老龄化高峰给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带来的支付压力。(完)

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 篇3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做实个人账户

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1993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199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述改革目的在于实现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的养老责任共担,以应对人口老龄化。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模式,由单位全部负担;个人账户部分采取基金积累模式,体现个人责任,由个人缴费形成。基本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设计“统账结合”制度模式的政策考虑,是以统筹基金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所需,以个人账户应对将来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偿付难题。

从制度上看,“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既体现了公平也体现了效率,但在实际运行中,个人账户里面没有资金,只是一个名义账户,由此产生了众所周知的 “空账”问题。据有关专家调查表明,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在不断扩大,2004年“空账”规模为7400亿,2011年为1.5万亿,而近几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了1.7万亿,增长速度惊人。严重的“空账”问题如果不予解决,不仅不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提升,而且随着个人账户“空账”不断扩大,会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未来面临巨大的支付危机。所以,我们应该果断采取措施,早日解决这个潜在的“隐患”。

二、做实个人账户的必要性

做实个人账户后,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分账征收,互不挤占。统筹基金用于当期养老金的发放,个人账户基金储存积累,实现个人账户基金“由空到实”的根本转变。另外,我国目前处于一个未富先老的阶段,老龄化的提前到来无疑给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带来巨大挑战,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后,我国可以很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也避免了这种“寅吃卯粮”的潜在风险。有利于实现部分积累制的模式,体现社会共济。当然了,这对于我国继续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探索更好的适合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将会有更大的意义。

三、做实个人账户的对策

(一)逐步调整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是决定养老负担水平的一个基本因素。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保障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如果退休年龄提高,平均享受养老金年限就会缩短,养老金总负担就能降低。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家庭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也在一个侧面增加了社会养老的压力,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危机也逐渐凸现出来。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1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可以增加收入40亿元,同时减少支出16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调整退休年龄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个人账户基金分地区分时期进行做实

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空账”规模来源已久,已经积累了高额的“空账”规模,2011年时这一“空账”规模甚至达到1.5万亿的历史高值,要一次性解决绝不可能。但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资金变得越来越雄厚,这对于我国做实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而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些对于我国分地区分时期进行做实个人账户都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这也要考虑一个哪些地区先行哪些地区后行的问题,我认为这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财政实力和人口结构,并据此分时分地进行落实。

(三)明确政府责任,采取分担原则

国家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大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支出力度,给予养老保险制度更多财政上的支持,在做实个人账户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国家应采取各种措施加速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为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提供物质基础。

(四)“统账分离”,基金分开

所谓“统帐分离”就是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开管理,独立运营。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社会统筹基金,而个人账户基金则可以交给有一定实力的投资公司来进行运营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社会统筹基金挤占和挪用个人账户基金现象的发生,为做实个人账户提供制度上的有力保障。

(五)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要遵照统计、劳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掌控参保单位或个人的缴费基数,强制征收养老保险费,对欠费大户公开曝光。要加强再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险政策的融合,提高再就业资金中社会保险补贴支出的比重,逐步使政府投入产生促进再就业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两个效益”。要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监管等手段,督促企业提高申报率、参保率和缴费率。此外,在落实困难企业解困措施过程中,要将解决困难职工基本生活问题与解决养老保险缴费问题结合起来,既治标又治本。对缴费困难的企业,可以采取“抢救性”的征缴措施,即通过专业机构评估、政府审批同意,允许企业以具有保值潜力的土地和房产预缴或抵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政府财政会同社保经办机构对这些待变现资产统一掌管,合理经营,并适时拍卖变现,力求保值增值。同时,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存量资金,要与存储银行协商,以政策许可的上限计算利息收入;对存量较大的地方,在现有的增值方式如国债、定期存款等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放宽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尽量使其稳步增值。(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焕章.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12.

[2] 韩海涛. 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成因及对策[J],青海金融,2008.

[3] 李一鸣. 发展我国养老保险的思考[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

[4] 龚文芹. 中国企业年金运作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2.

[5] 罗狄欧. 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给付水平的几个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 高曼丽.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与投资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03.

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 篇4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制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目前仍仅限于购买银行存款和国债, 多渠道、市场化的投资运营方案迟迟未予明确。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个人账户基金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也就是“谁来管理”的问题没有解决。管理主体的确立是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的前提和基础。管理主体究竟应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 还是非政府部门、非盈利性的专门机构, 抑或是市场金融机构 (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专业的养老金投资机构等) , 直接影响参保人权利表达的渠道及能力, 影响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风格 (风险偏好型或风险规避型) 及收益水平, 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本文首先分析现行个人账户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其次, 通过比较分析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 (即省级集中管理、省级联合管理和中央集中管理) , 得出中央集中管理比较符合我国实际这一结论;最后, 设计中央集中管理体制方案。

一、现行个人账户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根据《关于扩大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5]27号) 有关规定, 对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实际上存在两种体制, “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统一管理。中央财政补助部分可由省级政府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并承诺一定的收益率”。可见, 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主体可以有两个, 一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二是省级社保经办机构。然而, 这两个机构都不宜单独成为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运营主体。

(一) 省级社保经办机构管理存在的风险

地方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 各省根据国家政策制定本省的投资运营办法。这种按行政区划分割管理的模式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和“系统风险”。

1. 政府干预与“道德风险”。

个人账户基金具有私有产权性质, 是参保人为满足将来生活需要而建立的养老储备金, 原则上不经本人同意不得私自改变资金用途。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应始终围绕参保人的经济利益来进行, 并不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 也不应成为其他组织和个人谋取经济或政治利益的手段和工具。但个人账户基金集中省级管理后, 参保人目前不能决定如何使用, 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辖于省级政府, 故省级政府有决定资金去向、改变资金用途的空间和能力。理论上, 权力越集中, 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其一, 省级政府在选择投资管理人上有绝对的发言权, 在程序不公正、公开, 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 金融机构为竞争管理基金的权利而向政府“寻租”的现象极有可能发生。其二, 目前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仍不太匹配, 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不足以支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发展所必需的支出, 因此地方政府有挪用、挤占个人账户资金的动机。如在山东省, 经审计发现, 14个市级和49个县 (市、区) 1999年以前挤占挪用养老和失业保险基金6.99亿元, 用于购建固定资产、违规出借和对外投资, 其中养老保险基金6.93亿元, 失业保险基金638万元, 医疗保险基金45.47万元;6个市本级和35个县 (市、区) 2000年至2006年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1.91亿元, 用于弥补财政资金不足、购建固定资产、违规出借、弥补经费等[1]。

2. 议价能力与运营效率。

目前我国各地方运营个人账户基金的主要方式是购买银行存款和国债, 收益有限。因此, 拓宽投资渠道、基金市场化投资是发展趋势。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投资的方式之一是委托外部金融机构投资运营, 鉴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 可选择的优秀的金融机构并不多, 很可能出现各地同时选择少数几家大的金融机构的情况。由于委托对象过于集中, 形成两个市场:在金融服务供方市场上, 大金融机构之间是垄断竞争市场, 在彼此不伤害对方利益的前提下, 容易就金融服务的价格达成某种“共识”;在金融服务需方市场上, 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获得金融机构的服务而展开竞争, 彼此之间又因区域性的经济、政治利益诉求差异, 达成联合的交易成本很高。如此, 金融机构在同单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对一”的谈判中居于强势地位, 其结果是:一方面丧失谈判主动权的社保经办机构被迫支付高额的佣金, 另一方面, 分散的基金也有损投资的规模效应。另外, 由于大金融机构的投资策略趋同, 也不利于分散基金的投资风险。

(二) 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存在的风险

全国社会基金理事会目前已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机构投资者。从成立至今, 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获得了年均8.40%的投资收益率, 相对于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率而言, 显示了较高的运营能力。因此有不少人主张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全部委托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 不仅可以省却重建机构、系统的成本, 而且可以实现投资的规模经济。然而, 这种做法也存在风险。

1. 社保基金规模过大会损害市场效率。

如果将个人账户基金委托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运营, 同时拥有个人账户基金和社保基金的社保基金理事会将变成机构投资者中的“巨无霸”。首先, 这种特殊的地位犹如一把双刃剑, 既可以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 又可能成为干扰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而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价格投机盛行的时代, 不能排除后者发生的可能性。其次, 社保基金理事会在选择金融机构进行委托投资方面有绝对的权力, 各金融机构为争取尽可能大的基金市场份额而采取非正常竞争手段, 容易出现“权力寻租”, 影响基金运营效率。再次, 由于缺乏竞争, 社保基金理事会可能会收取较高的管理费用。这种情形在美国最明显, 由于养老金基金市场竞争比较激烈, 而共同基金市场受基金公司控制而缺乏竞争, 结果三家最大的投资顾问公司对他们的养老金客户收取的费率为0.08%, 而对共同基金收取的费率则高达0.61%。从绝对额来看, 每年养老金基金支付60万美元, 而共同基金每年支付5 600万美元[1]157。

2. 社保基金规模过大会出现规模不经济。

正如交易费用约束下的企业不能变成一个无限膨胀的超级大市场, 单个基金的规模也不能无限扩张, 也有一个合理边界。边界之内, 基金运营效率会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规模经济持续发挥作用;但一旦超越边界, 受管理复杂程度上升、协调和监督难度加大、局部投资失误的风险和后果加重等因素影响, 基金的管理费用会增加, 导致基金的投资收益水平下降, 规模不经济的后果就开始显现。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国外基金行业的实践得以证实。在美国, 尽管基金的总资产在逐年递增, 但基金公司的管理费用却没有因基金规模的扩张而降低。例如, 1950—1999年间, 全美基金行业的资产规模从25亿美元增加到7.2万亿美元, 整整增加了2 900倍, 但单位基金的费用率却增加了1/3, 也就是说基金的绝对运营费用总额从1 500万美元增长到650亿美元, 增长整整4 300倍。管理费用增长是基金规模增长的1.48倍, 呈现出明显的规模不经济。又如, 1960年最大规模的10家基金公司的平均费用率为0.51%, 而到2008年这一数字却增长到0.96%, 增长幅度高达88%[1]。

二、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设计及比较

个人账户做实试点开始之后, 我国开始实行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分开管理。2005年, 《关于扩大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5]27号) 规定“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社保经办机构统一管理”。这意味着个人账户最低的管理层次已经是省级集中管理, 再往上就是最高层次的中央集中管理, 而在最低与最高层次之间, 存在几个省 (市、区) 联合管理的可能, 权且称之为中间层次。下面, 具体比较分析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

(一) 最低管理层次:省级集中管理

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管理辖区内个人账户基金, 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条件下, 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或方案。省级集中管理有两种治理结构可供选择:一是省级社保机构仍负责养老保险的筹资、管理运营和待遇发放, 但在部门内部细分出养老金理事会, 专门从事基金投资运营活动。二是设立省级养老金资产管理委员会, 负责管理社保经办机构委托的养老金资产。

1. 省级社保机构内辟养老金理事会。

这是在不改变社保经办机构管理权限, 又充分考虑基金投资运营的专业性及广泛的利益代表性的基础上, 做出的一个比较折中的方案。养老金理事会由省级社保机构、企业和职工代表、专家组成, 为独立法人单位, 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经费等由地方财政负担, 行政上接受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领导, 并接受省级人大、财政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专门负责辖区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运营业务。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归集与支付;按照公正、透明的程序, 选择具备资格的基金托管机构, 并委托其开设个人账户基金收支托管专户;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精算, 制定委托经营策略;按照公正透明的程序, 选择具备资格的投资管理机构, 并委托其投资个人账户基金;负责个人账户基金财务核算与管理, 编制并保存个人账户基金管理的会计资料;定期将个人账户投资收益计入账户;对个人账户基金托管和投资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向社会披露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情况;定期向监督部门报告个人账户基金运营情况。

2. 省级成立独立的养老金资产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为省级国有独资法人机构, 负责管理由社保机构转交的个人账户基金 (也可包括统筹账户基金结余) 。委员会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审计、工会、参保单位和个人代表组成, 实行董事会制, 常设机构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重大问题由董事会决定, 承担养老保险基金法定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 接受省级人大、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委员会决定基金投资的策略及投资方式, 既可以在内部设立专业化的投资机构以进行直接投资, 又可以委托市场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省级社保机构在留足1年发放的个人账户基金 (当年发放未做实部分由财政补足) 后, 其余个人账户当期和累计余额, 以及做实部分的基金, 全部转入省级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委员会进行投资运营。

3. 上述两种治理结构的剖析。

省级社保机构内辟养老金理事会, 在内部引入针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公司治理结构, 优点是不改变行政管理格局, 遭遇的政治阻力小, 缺点是社保机构居主导地位, 话语权重, 有可能会干预正常决策机制, 最终演变为“一言堂”而引起外界质疑。省级成立独立的养老金资产管理委员会, 社保、财政、审计、工会等都为地位平等的行政代表, 决策的民主性提高, 而且在选择企业、参保人和专家等代表方面将更为公正、公开、透明。

4. 省级集中管理的优缺点。

省级集中管理的优点, 一是符合各省要求独立管理基金的心理, 政策上容易操作;二是各省的投资策略及方案、对受托投资机构的选择会有差异, 既刺激了金融产品创新, 又因投资多样化而有效分散风险;第三, 各省会更加关注个人账户基金对本地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投资, 可通过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直接投资实业等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有利于缓解欠发达地区资本短缺的矛盾。

但同时省级集中管理的缺点也很明显。第一, 基金的规模有限。目前就基金的规模看, 以省为单位, 多数省份的基金规模就显得比较小, 不能获得投资的规模效益。第二, 部分省份可能不具备管理、监督基金投资运营的能力, “非不欲也, 实不能也”, 结果要么采取保守的办法, 要么盲目冒险。第三, 如前所述, 地方政府有政治干预的可能, 使个人账户基金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 背离保值增值的目标。第四, 各省希望选择那些历史业绩最好的投资机构作为自己的外部投资管理人, 但有这种实力的投资机构毕竟是少数, 各省单独与受托金融机构谈判的过程中不能争取最低的佣金支出, 减少基金净收益。

(二) 中间管理层次:省级联合管理

几个省份的个人账户基金“单独记账, 合并使用”, 以基金联合体的身份进行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部分省份基金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而且实现基金的适度集中, 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和降低管理成本。但省级联合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合作成本可能会很高。因为各省除追求基金保值增值外, 还有政治、社会等其他方面的利益诉求, 都有使联合基金投资尽可能有利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动机, 并通过投票表决来实施计划。利益诉求的不一致往往会在决定基金投资的策略、方案、方向、方式上产生分歧, 调和起来耗时费力, 进而影响投资的科学性、及时性及最终的收益水平。如果分歧无法弥合, 联合体就会解散。

省级联合管理有两种实施方案:一是以行政区划为界组成基金联合体, 二是自由组合形成基金联合体。

1. 方案一:

以行政区划为界组成基金联合体。依据地理上大的行政区划, 划分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六个大的区域。区划内的省份将基金委托给具有较强基金管理能力的省进行管理, 如华北区选择北京, 华东区选择上海、华南区选择广东、西北区选择陕西、东北区选择辽宁, 等等。需要明确的是省与省之间是合伙人的关系, 共同决定基金的投资事宜。

此方案的优点, 一是各行政区划都集中一定规模的个人账户基金, 形成一个垄断竞争的委托方市场, 同少数几家优质的由金融机构组成的垄断竞争的受托方市场形成势均力敌之态势, 各家金融机构为竞争每一块有份量的“基金蛋糕”, 必须尽可能地提供优质的服务、性价比高的产品, 合理的佣金方案, 才能在竞争中获胜。二是避免欠发达地区资本过度流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受此影响, 资本市场也出现区域性的结构失衡, 表现为上证和深证两个仅有的全国性的主板市场都集中在东部, 中西部区域性的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大量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源源不断地从中西部流出, 强大的“虹吸效应”将欠发达地区变成“资本洼地”。个人账户基金在行政区划内的集中, 将有助于缓解欠发达地区资金短缺的局面, 并推动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发展。

此方案的缺点也是行政干预可能过度, 损害基金正常功能的实现。

2. 方案二:

自由组合形成的基金联合体。各省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 自由选择合伙省份。但可能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以北京、上海、广东为核心的三大基金联合体。此方案的优点是利用东部发达城市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环境等优势, 提高基金的收益率。缺点是放大了“虹吸效应”, 割断了基金投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 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增长、就业增长、收入增长等方面蒙受的损失可能会远远高于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的增加。

3. 省级联合管理的治理结构。

基金联合体的治理形式采用理事会制, 由各省代表组成理事会各决策和执行机构。理事会成员应有充分的代表性, 不仅有政府代表, 而且要有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在国家层面, 需设立全国性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应是国务院下设的独立的法人机构, 实行董事会负责制, 会员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负责人、参保人代表及外部独立董事组成。不过委员会的职责还不是通过直接投资或委托投资的方式来运营全国的养老保险基金, 而是制定国家层面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政策, 并监管各基金联合体对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各受托金融机构投资运营情况。各基金联合体在国家政策范围内, 主要通过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资。

(三) 最高管理层次:中央集中管理

个人账户基金集中到中央层面, 由国家成立专门机构来统一管理和运营。之所以作此设想, 主要是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基本养老保险牵涉人社和财政两大部门, 完全将投资运营权交由特定部门存在较大的协调难度;二是人社部和财政部都有明确的行政职能分工, 不宜直接管理专业化要求较高的基金投资运营活动;三是成立专门机构有助于超越部门利益, 投资运营的视野更开阔、渠道更多、独立决策的能力更强。

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一是基金规模大, 可充分发挥投资的规模效应, 具有单位资金管理成本低、个人承担的投资风险小的优势;二是对投资模式有更多的选择, 除选择受托投资机构外, 由于国家具有设立专业投资机构的人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可大幅度提高直接投资的比例及水平。这种管理体制的缺点:一是由于投资决策的权力集中, 风险也相对集中;二是由于其可调动的资金量巨大, 如果监督管理出现问题, 容易造成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三是由于选择受托机构的权利集中, 各类投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为获得个人账户基金投资业务可能会产生“寻租”行为。

当个人账户基金实行中央集中管理后, 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集政策制定与投资运营于一身。由于资源和权力比较集中, 委员会有责任制定并执行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中长期投资战略, 将在国际国内大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中统筹考虑养老保险基金合理配置问题。为了监管基金的投资运营, 须设立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 实行董事会负责制, 会员由全国人大、证监会、银监会、国家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负责人、参保人代表及外部独立董事组成, 主要职责是监督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情况。

(四) 倾向性选择

综合比较各省分散管理、省级联合管理和中央集中管理模式, 建议采取中央集中管理模式, 即由国家成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 集中管理和运营包括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在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原因除上述集中管理体制的两方面优点外, 还在于, 第一, 政府集中投资运营, 能够通过资金的合理配置来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纠正市场配置资源的盲目性, 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进而促进就业, 将事后的生活保障提至事前的就业保障, 变被动保障为主动保障;第二, 中央集中管理, 就可以在国家层面制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并有能力和资源将之贯彻实施, 为将来养老保险基金走出国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个人账户基金中央集中管理体制的方案设计

个人账户基金管理运营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参保人是第一委托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管委会”) 是第一受托人, 负责选择个人账户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 下属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委员会代表管理委从事直接投资。账户托管人对同时对管委会和投资管理人负责。投资管理人受管委会委托, 负责部分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运营。管委会、账户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接受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行业监督。待时机成熟, 参保人也可取得部分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决策权, 直接委托市场金融机构进行投资运营, 但要自负盈亏。

在中央集中管理体制设计中,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及下设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委员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需要重点关注。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是个人账户基金的第一受托人, 为国务院下设的独立的法人机构, 主要职责是制定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政策, 并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委会实行董事会负责制, 会员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参保人代表及外部独立董事组成。管委会下设投资委员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财务委员会、绩效考核委员会、治理特别检查委员会等机构。投资委员会是管委会的执行机构, 其他委员会根据分工负责专门事务, 并为管委会提供决策参考。管委会形成的决议由投资委员会负责实施。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委员会是管委会下设的投资实体, 内设投资部、信息技术服务部、精算部、规划和研发部等部门, 共同负责固定收益类、指数化金融产品、实体经济等方面的投资活动。其中, 投资部内部又设立证券处、债券处、房地处、期权/期货处、委托投资处等, 分别负责专门金融资产的投资;规划和研发部负责为投资部提供投资建议, 并从事指数化投资。投资委员会负责制定个人账户基金中长期投资战略, 及按人口年龄结构进行投资风险系统分类, 依风险从高到低将基金分为A、B、C、D四类供参保人选择, 并将大类资产的配置情况报董事会审定。大类资产配置原则上每年根据情况调整一次, 若遇到重大经济或金融危机, 则有权做出即时调整。

参考文献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篇5

一是基础养老金太低。“中央政府补贴55块钱,如果你每年只缴100块钱,等到退休的时候,55元加上个人账户,大概一个月也就是七八十块钱。”

二是缺少一个调整增长的机制。“第二年应该达到多少,第三年应该达到多少。现在物价在涨,社会平均收入在涨,不能总是维持那55块钱。现在增长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过几年以后55块钱根本买不了东西,怎么去养老?”三是个人账户问题不能做实。“个人账户要不要放在那里,如果不进行投资,在物价飞涨、利息低的情况下,过几年就贬值很快。不仅是新农保,包括整个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主张不要做实个人账户,只要名义账户就够了,反正不到60岁从个人账户中也取不到钱。到了60岁,再把他个人账户的钱放进去,因为之前积累着就会贬值。现在瑞典等东欧国家是名义账户,就是账户里没有钱,只是记录你缴了多少费,这样就防止了贬值。基层工作经历的界定:

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人员,在地(市)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截止时间为2011年10月15日。

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的可行性 篇6

一、空账的产生

1997年我国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模式过渡到统账结合模式,出现了转制成本或隐性债务问题。因为制度初期,国家对“老人”和“中人”的隐性债务问题没有作出承担责任的承诺。只期望通过统筹账户基金的积累运营来消化这一债务。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对两个账户实行混账管理,即对统筹账户不能支付退休者养老金的部分通过借用个人账户基金用于当期养老金的发放,造成个人账户越来越少,直至空账运行。

二、做实的试点情况

(一)试点的各阶段

辽宁从2001年7月1日起,将个人账户规模由11%调整为8%,且个人账户资金全由个人缴费形成,按8%做实。企业的20%不再划入个人账户,直接计人统筹。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开管理,统筹不能占用个人账户的基金。个人账户基金通过购买国债和协议存款来保值增值。

2004年国务院将做实试点扩展到吉林、黑龙江两省。个人账户规模由11%调整到8%,并从5%开始做实。

2006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天津、上海、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8个省区市,个人账户规模从3%起做实,以后逐步提高做实比例。

2007年《关于进一步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依靠自身能力做实个人账户。2008年,浙江、江苏启动自费做实个人账户试点。

(二)取得的成效

从2000年到2005年,辽宁省已累计做实个人账户201.1亿元,累计支付3.1亿元,个人账户按8%全部做实。目前辽宁个人账户综合收益率为2.67%,高于国家规定的同期存款利率。截至2008年底,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13个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个人账户基金11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13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个人账户在做实的试点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目前只有辽宁省按8%做实,其余省份个人账户做实的比例大概只有3—%不等。比例小对个人起不到激励作用。

三、做实个人账户的难点分析

(一)统账分离的难度

统账要分开,首要条件是消除统筹账户对个人账户的透支借用。因此要把两个账户分开管理,统筹账户交给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而个人账户则交给独立的机构进行管理运营,以避免两个账户发生混账。但这只是在制度上予以保障,实际不能保证两个制度之间不代际拆借。

2006年划入个人账户的缴费额由个人工资的11%下调到8%,个人账户变小了,目的是要把个人账户做小做实。可以看出,统账分离也具有长期性,要随个人账户的逐步做实,才能彻底分开管理。

(二)财政缺口问题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带来的转制成本或隐性债务,原则上应由政府承担,但制度转型初期,政府未作出相应的财务安排。而我国各种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测算方法认定债务在3万亿到9万亿之间。这么大一笔钱,政府不可能马上从GDP中拿出巨额资金来弥补这一缺口,只能在制度发展过程中,慢慢用财政充实个人账户。国家对试点地区做实个人账户部分采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负担75%和25%就是一种体现。

(三)充实措施的难度

1、减持国有股的难度

国有殷减持变现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的老职工实行低工资政策,他们劳动产生的价值被凝结在国有资产中,无法分离,现通过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相当于是对他们的一种补偿;同时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但一定要落实好相关政策,在资本市场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去减持,总结好减持国有股的历史教训,探索好的减持办法。

2、发行福利彩票充实个人账户的难度

从筹集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的规模看,筹集资金还不足以弥补隐性债务的巨大缺口,因此用发行福利彩票来充实个人账户的难度也不小。在以后的发展中,要考虑单独发行专门针对养老保险的福利彩票,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奖项设计要有吸引力,用筹集的福利公益金直接充实个人账户。

3、扩面和延长退休年龄的难度

截止2008年底,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为72.46%。扩面可筹集更多资金,缓解统筹账户支付压力。但目前看,制度本身不完善、空账的存在、企业逃避缴费等问题影响了人们的参保积极性,因此扩面面临困难。要扩面,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有关政策,增强人们对制度的信心;另一方面,要把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等纳入到制度中来,增强制度的代际转移性。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这一规定是新中国成立时候定下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们的预期寿命有很大的提高,全国的预期寿命为71.40岁。如果还按照以前的退休年龄,势必对统筹账户基金产生很大的支付压力。但目前国家还未明确表示要出台延长退休年龄的有关政策,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对此,国家要尽快科学的测算出合理的退休年龄,循序渐进,逐步延长退休年龄。

(四)做实后基金保值增值的难度

国家出于养老基金安全性考虑,规定基金只能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试点地区做实的资金可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代为投资运营。目前做实的基金为1199亿元,如把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推向全国,基金有可能会达到上万亿。但不进行保值增值,基金会面临严重损失。

因此,国家要开辟科学合理的投资渠道,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可把统筹账户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分开运营:统筹基金主要保证安全,投资渠道还是按照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来运营,但也可以把账户基金交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约定保底收益率,实现更多的投资方式;个人账户基金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其的收益率,一部分可交给社保机构运营,另一部分可以由社保机构设计几个投资组合方式,供账户持有人进行选择,但社保机构要和个人签订好协议,投资所产生的一切后果都由个人承担,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 篇7

一、个人账户基金交由专业投资机构经营管理

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 建立养老基金个人账户, 目的在于强制个人进行养老储蓄积累, 以防个人在养老方面的“短视”。个人账户是以收定支, 个人的受益直接决定于个人账户中积累资金的多少, 因此它属于私人商品的范畴。个人养老账户基金可以投资收益, 同时也必然具有投资风险。根据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 不能由个人享受投资的收益, 而由国家承担投资的风险。因此,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办法, 在政府的监督下, 将个人账户基金交由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当然, 若把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交由非政府部门经营管理, 既要给职工以“适度选择权”, 又要由政府相应职能部门对这些民间的养老保险基金经营机构进行金融和财务方面的监控, 为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要建立诸如基金经营的法定资本金制度以及财务公开、绩效评估和严格的经济处罚制度, 并且应积极推进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发展, 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经营机构提供相应的涉及投资范围、投资方式以及有关风险化解的政策环境条件, 从而提高基金投资收益。个人账户基金管理, 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在国家规定投资运营政策范围内, 应实行市场化运营的管理方式。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决策, 投资运作, 基金托管等职责要严格分开。

二、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工具选择

第一, 银行存款是当前的主要投资工具, 但其比例应该逐渐降低。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必须保持一定金额的银行存款, 以应付经常性开支的需要和保持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但资料表明, 银行存款虽然有较高的安全性, 收益率却相对较低,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更如此。因此, 在积累制的养老金投资中, 银行存款 (特别是活期存款) 的比例应该逐步降低。从流动性和养老基金每月收付的现金流测算, 银行存款在养老基金进入成熟期以前, 可保持在不超过20%的水平。

第二, 国债仍是个人账户养老基金较好的投资选择。养老基金持有国债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获得安全的投资, 而且也是为了使资产保有相当的流动性。所以, 养老基金要每日关注国债二级市场, 从这个市场中寻找获利和以更低成本变现的机会。另外, 养老基金可以中央养老基金为主或以省养老基金为主, 争取获得国债一级承销商资格, 从而得到直接从财政部认购国债的权利, 从而减少国债持有成本, 增加收益。

第三, 个人账户养老金基金可以有选择地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养老金基金可以在两个方面向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一是新基金发行时, 规定一定比例向养老基金发行,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 基金的收益是相当不错的;二是在二级市场上选择业绩良好的基金, 在适当的时候购买基金份额, 如保险公司持有基金的模式。另外, 当开放式基金开始运作时, 也可以适当地持有, 但在现阶段, 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比率以不超过养老基金总资产的10%为宜。

第四,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可有选择地以一般投资人身份投资上市流通股。这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以普通法人投资人资格申购新股。申购新股基本没有风险, 而且还有可观的收益。二是以普通法人投资二级市场的流通股。这是有较大风险的投资, 要十分谨慎, 投资比例不宜过高, 最好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第五,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可以有选择地投资于优良的企业债券或基本建设债券和金融债券。当投资于企业债券和基本建设债券时, 要十分小心, 投资比例最好不超过全部资产的1%。如果允许养老基金购买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券, 只要利率适当就可以持有。从风险来看, 金融债券是比较小的, 由于金融债券流动性比较高, 养老金基金也可以将其作为维持流动性的一种资产储备, 可将投资比例上限定于5%。

第六,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可以非常谨慎地介入国外资本市场。事实上, 许多国家养老基金的投资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债, 而是充分利用其成熟的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 积极稳妥地向国外投资, 以便分散风险和提高收益, 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我国个人账户基金在时机成熟时也可以投资国外市场, 第一步养老基金的海外投资可以从香港市场做起, 以招标方式寻找优秀的基金管理人, 委托资产经营, 第二步以合作方式建立海外投资基金, 以培养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相关人才;第三步尝试建立自己的海外投资基金进行投资。

三、组合投资是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实现安全性、及运营风险控制。

组合投资是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基本策略, 通过分散投资, 实施恰当的投资组合, 社会保险投资基金就可以取得一个较稳定的平均收益率, 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我国个人账户基金也可以进行投资组合, 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

四、必须加强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监管

首先, 应建立独立、高效的个人账户基金监管委员会, 直属国务院领导。监管委员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的负责人、专业人员、基金业代表, 以及雇主和雇员代表共同组成, 实行委员会制。监管委员会按城市设立地方监管办事处, 垂直管理, 监管机构执行官的任命或选举程序必须是高度透明的。其次, 培育外部监管机制, 。鉴于我国目前市场中介机构很不发达, 离独立、客观、公正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 应加快中介机构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要求中介机构与原挂靠单位脱钩, 促使它们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 从而保证对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进行有效监管。

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 篇8

随着个人账户的逐步做实, 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规模正迅速扩大。至2005年底, 辽宁省累积做实个人账户资金201亿元。随着辽宁试点的成功, 国务院决定扩大试点范围至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等13个省区。至2009年底, 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1569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养老金的支付危机, 仅仅依靠“存银行, 买国债”的投资渠道并不能满足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 这就使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迫切需要拓宽投资渠道, 入市投资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未成熟, 而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运营以安全性为根本原则, 因此, 入市后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目标成为我国社会保障领域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 本文从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出发, 以保值为目标探索个人账户基金境外投资的依据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二、实证研究

(一) Va R模型理论介绍

Va R (Value at Risk) 模型, 即为“在险价值”或者“风险价值”模型, Va R的值表示公司资产在一定的置信度和样本期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的预期损失。为了更符合现实操作, 本文采用的是相对Va R值, 即相对于均值的损失。正态分布假设下Va R的一般表达式如下:

其中, 证券组合的初始价值为P0, 持有期内的投资回报率为r, 投资组合在持有期末时的价值为p, 则p=p0 (1+r) 。给定置信水平α, 投资组合的最低收益率为r*, 投资组合的最低价值为p*, 则p*=p0 (1+r*) , r的期望回报和波动性分别为μ和σ。

(二) 样本采集

本文以境外投资为研究对象。一方面, 根据国际经验, 境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证券资产, 而证券资产中, 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于股票市场;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股市发展时间较短, 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投机风险大, 从而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入市投资的风险也主要存在于股票市场。因此, 本文在研究境外投资保值的问题上, 主要选择国内和国外的股票市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在股票市场的样本选取方面,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尚未进入股票市场, 而社保基金与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性质相同, 投资偏好相似, 因此, 从社保基金的重仓股中随机选取十只股票作为国内股票市场的样本, 构成代表国内股票市场的股票组合, 从而使样本更能体现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倾向;国外的股票市场则分别从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分别选取其主要的股票指数作为样本, 因为股票指数更能宏观地体现国外股票市场的风险收益情况。

在样本期间的选取方面, 由于2007年是中国股市的牛市时期, 2008年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009年则是全球经济的恢复时期, 因此, 本文主要选择2007、2008、2009年为样本区间, 这样既可以对我国牛市时期的国内外股票市场的风险收益情况进行比较, 也可以比较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外股票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使本文研究投资保值问题的依据更具代表性。

综上, 具体的样本选取如下:

2007年的样本为社保重仓股中的山东高速、特变电工、国投电力、银鸽投资、粤高速A、北巴传媒、国电电力、南钢股份、大冶特钢、福耀玻璃;雅加达综合指数、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

2008年的样本为社保重仓股中的博汇纸业、青岛啤酒、安泰科技、粤高速A、国投新集、三全食品、飞马国际、大冶特钢、名流置业、国电南瑞;雅加达综合指数、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

2009年的样本为社保重仓股中的美的电器、上海汽车、粤电力A、电广传媒、双鹭药业、国投电力、青岛啤酒、大秦铁路、天威视讯、重庆百货;雅加达综合指数、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

(三) 国内市场股票组合的平均收益率和方差计算

本文只对2007年的数据进行具体计算分析, 其他年份的数据处理方法一样, 故只在文中列出相关的计算结果。

1. 国内股票组合相关数据计算

将2007年的10只股票山东高速、特变电工、国投电力、银鸽投资、粤高速A、北巴传媒、国电电力、南钢股份、大冶特钢、福耀玻璃分别设为X1、X2、X3、X4、X5、X6、X7、X8、X9、X10表示, 样本采集时间为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至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 共计241个交易日。

由于股票交易的实时性很强, 因此本文的股票收益率采用连续复利收益率,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it是第i只股票在第t日的收益率, Rit是第i只股票在t日的收盘价, Pi (t-1) 是第i只股票在第 (t-1) 日的收盘价。根据收集的数据, 由式 (2) 计算出第i只股票的日收益率, 分别进行算术平均整理后, 得出本文在2007年的上市股票中选取的十只股票样本241个交易日内的平均收益率, 单只股票的平均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R= (ΣRit) /241。由于社保基金重仓股每季度调整一次, 故本文根据每只股票四个季度的季末收盘价和持股数的平均数, 算出各股的市值, 从而求出每只股票的权重, 其中个指标计算时所采用的公式分别为:收盘价= (Σ各季度末收盘价) /4;持股数= (Σ各季度末收股数) /4;市值=收盘价×持股数;权重=第i只股票市值/第i只股票市场。

2. 平均收益率计算

由式子E (Ri) =ΣWiRi (3)

根据已计算出的权重和收益率, 可以求得股票组合的平均收益率:

3. 方差计算

根据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的总方差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σi表示单个资产的标准差, 表示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程度, σi的值越大说明资产的风险越大;cov (ri, rj) 表示第i项资产和第j项资产之间的相关程度, 用于衡量投资组合中一项资产对另一项资产的影响程度。

σp2表示整个资产组合的总方差, 用于衡量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的大小。通过eviews软件求得股票组合中各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协方差矩阵, 根据式 (4) 得出国内股票组合的总方差, 即

(四) 国外市场股票指数的平均收益率和方差计算

1. 平均收益率计算

对于指数的收益率可以直接按下式进行计算:

其中, Rt表示指数第t日的收益率;indext表示指数第t日的收盘指数;indext-1表示指数第t-1日的收盘指数。根据收集的数据, 由式 (5) 可以算出每个指数的日收益率。与国内股票同样的样本采集时间内, 国外的交易日共计253个, 整理得出各指数在253个交易日内的平均收益率。

2. 方差计算

对于指数的方差通可以直接按下式计算:

其中, σi表示单个指数收益率的标准差, Ri表示单个指数的收益率。

(五) Va R计算及评价

假设式 (1) 中P0为1, 则Va R值可以转化为在给定的置信水平1-α (本文α取0.95) 下, 投资损失不超过总投资额的百分比, 本文持有期间Δt分别取1日、5日、10日、20日。根据上文的公式和计算结果, 分别得到2007、2008、2009年1日、5日、10日、20日Va R的值, 其中2009年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的数据, 我们可以对国内外的投资损失有一个量的认识。

以2009年为例, 在未来1个交易日的持有期内, 国内股票组合的投资损失不超过投资总额3.412%的概率为95%。以此类推, 在同样的置信水平下, 国内股票组合未来5个交易日内的投资损失不会超过投资总额的7.631%, 未来10个交易日内的损失不会超过投资总额的10.79%, 未来20个交易日内损失不会超过投资总额的15.241%。国外指数以雅加达综合指数为例, 在未来1个交易日的持有期内, 损失不超过投资总额3.377%的概率为95%。以此类推, 在同样的置信水平下, 雅加达综合指数未来5个交易日内损失不会超过投资总额的7.551%, 未来10个交易日内损失不会超过投资总额的10.679%, 未来20个交易日内损失不会超过投资总额的15.103%。从2009年的Va R变化率来看, 2009年雅加达综合指数1日、5日、10日、20日的Va R较2008年平均下降了14%, 道琼斯指数平均下降了36%, 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平均下降38%, 而国内股票组合平均下降了10%。收益率方面, 国内股票组合的收益率除了在2008年略低于国外指数, 2007年和2009年的收益率都高于国外指数。

三、结论及启示

(一) 结论

从本文选取的2007—2009, 3年的样本区间的实证检验来看, 国内股票市场投资的收益率较高, 同时波动性和风险价值与国外相比明显偏大。需要强调的是, 这是特殊样本的实证检验, 其结果不具有普遍代表性,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欧美国家的股票市场较为稳定, 对风险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体现了成熟金融市场的优越性。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境外投资策略从理论上讲有利于抵御国内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符合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原则和目标, 获取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 并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市场效率的提高以及市场结构的完善, 可以作为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入市投资的一个均衡风险的选择。但实际中是否能产生这些积极效应, 则与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和投资操作技巧等有关。

(二) 启示

1.鉴于我国投资环境的不足, 为了保证个人账户基金取得较好的收益, 可考虑放松其投资国际资本市场的限制, 以寻求向境外资本市场投资, 分散投资的风险。这将会弥补我国资本市场的不足, 符合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策略多元化、降低投资风险的总体要求。

目前国内外汇储备较为充足, 可考虑推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 (QDII) ”, 利用QDII渠道进行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为了确保其安全性, 可考虑先在金融产品较为丰富、法律较为完备、监管较为严密的境外市场进行投资, 同时国家需对其投资规模、资本流出实施相应的监控。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境外投资的初期, 可先考虑国外的固定收益证券类投资产品, 如发达国家国债、政府机构债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等, 这不仅体现了安全至上的原则, 同时也是一种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投资选择。另外, 还可关注境外股票市场。从总体上来看, 境外发达国家股票市场整体市盈率水平较高, 市场波动性要比国内市场小, 上市公司有较高的分红派现能力, 有益于长期投资。个人账户基金在制定境外投资策略时还应考虑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如各国资本市场的相关性, 各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 汇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等等。

2.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入市投资运营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 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风险评估系统是规避风险的关键措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风险评估系统的建立, 可以对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风险预期进行有效地估计, 全面分析各种近期和长期的风险因素, 统筹考虑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 有助于投资机构根据风险大小适当地调整投资策略。

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 篇9

一、文献综述与回顾

Holmstorom (1971) [1]认为合理的委托代理关系可以弱化基金投资管理过程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从而保证基金运营的安全性, 尤其是保障养老基金本金的安全。Davis (1995) [2]认为甄选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 从而保障养老基金安全。Shah (1997) [3]主张允许其他机构进入养老基金管理市场, 这样可以提高养老基金的投资效率与效益。Frederic S.Mishkin (2003) [4]从博弈论角度研究, 认为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会产生无法设想的后果, 因此, 应该建立监管与激励机制。也有学者是从基金投资运营管理方面进行研究, Orszag Peter、Joseph E.Stiglitz (1999) 则提出社会保障基金的市场化运营管理, 认为这样会获取更高收益。Louise Fox, Edward Palmer (1999) 为了降低基金管理过程的交易费用, 就必须采用公共清算基金管理模式。美国学者Arun S.Muralidhar (2004) 主张应该聘用外部管理人对养老基金进行管理。

在国内, 众多学者对养老基金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林义 (1999) [5]指出, 中国应该选择有较高信用基础和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障银行管理养老保险基金。李珍 (2002) [6]等提出养老保险基金的分权式管理模式。肖文、胡喆 (2001) [7]通过对国际上通行的三种养老基金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认为可以建立强制性的准政府性质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机构。刘子兰 (2002) [8]认为统账分离的改革中主要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提高基金的投资效率, 同时降低管理成本。应该给予个人适度的选择权, 但在投资工具的选择方面应进行限制, 并实行统一管理以降低管理成本。史潮、宇文扬 (2004) [9]认为我国应引入基金公司的管理模式。李绍光 (2006) [10]建议现阶段可以成立全国性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运营, 即地方理事会——受托机构的投资管理模式。李珍 (2006) [11]建议建立省级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委员会作为个人账户受托人, 并实行受托人决策下的、委托投资管理人进行的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的基金管理体制。周志凯 (2011) [12]认为应该采取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和集体决策投资模式, 即实行相对集中的垂直管理模式。刘江军 (2011) [13]认为个人账户管理应该采用私营竞争型管理模式, 改革的关键就是要还原个人账户基金的产权性质, 并赋予参保人适当权利, 即管理权和监督权。

以上学者分别从委托代理关系、风险控制、管理成本等多个方面对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管理模式进行了论述。他们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但仍没有学者从建立公共清算机构的视角进行探讨。本文围绕个人账户私有产权以及养老基金公共产权的性质, 提出新的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模式, 即公私结合管理模式——中央层面成立公共清算机构负责基金管理, 在旗下成立多家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公司, 负责账户基金保值增值。

二、个人账户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一) 管理成本高, 不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管理职责主要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几乎包揽了社会保险所有事务。包括建立投保人个人信息数据库、登记录入投保人个人信息、稽核保费、以及根据法律规定将保险费用存入指定银行或投资国债。按规定审核、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与经办机构的多点设置无形中增加了管理费用, 且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任何费用都由财政兜底, 这也会导致挪用基金, 贪污受贿现象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保障理事会的监督担保职能也只能是形同虚设。

(二) 投资效率低, 养老制度持续发展难以维持

出于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安全性的保护, 其投资方式不是存入银行就是投资国债。这样的投资方式在统账结合制度实施初期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养老基金积累的不断增加, 这样的投资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正如表1所示, 2000—2010年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收益率2.47%~5.98%, 平均货币工资增长率12.0%~18.7%, 零售价格上涨率为-0.8%~5.9%, 而实际工资增长率=货币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全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 , 也就是说实际工资增长率远远大于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收益率, 甚至呈负收益。

此外, 据国家“六普”数据显示, 中国26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超过7%, 以后还将出现加快化趋势。巨大的养老压力对个人账户养老基金保值增值提出巨大挑战。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收益率低的现状急需改善。

(三) 供需失衡, 养老金“空账”规模不断扩大

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作为养老第一支柱,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一直以来, 养老基金供需失衡, 现收现付与完全积累相结合的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演变为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所以, 从1993年至今, 如何做实个人账户一直是养老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个人账户空帐运行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现实阻碍因素。一是养老金隐性成本带来的资金缺口。对于新制度实行之前的“老人”或者新制度实行之后已经在现收现付制下缴纳一定数额养老金的“中人”, 由于他们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没有基金积累或者只有部分基金积累, 当社会统筹账户不足以支付退休后的基金需求, 就必须挪用个人账户基金, 填补“缺口”。虽然转轨成本问题由来已久, 国内许多学者提出利用国有资产分红、提高企业缴费率等方法来消化制度建立之初所产生的转轨成本, 但直到现在尚未完全解决。二是老龄化加剧引起的支付危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1.77亿人, 占总人口13.26%,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分别上升2.93%、1.91%。中国不仅已迈入老龄化社会, 而且还有加深、扩展的趋势。随着退休人员越来越多, 在职人员越来越少, 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 养老基金供需失衡问题更加严重。三是养老金覆盖面、收缴率低引起的支付缺口。面对沉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企业逃避缴费, 导致养老金收缴困难, 空帐缺口加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模式存在管理成本高、投资效率低、养老基金供需失衡等问题。自从制度建立之初, 这些问题就已经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 原本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原因可以归因于制度设立之初个人账户管理模式设计不完善。所以, 本文提出了个人账户管理模式的重新构建。

三、公私结合模式的构建

(一) 主体构成

1. 个人账户投保人: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所有人。拥有个人账户的完全私有产权。对基金的投资方向有权进行选择。直接享有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使用、监督权利。

2. 公共清算机构: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管理机构。公共清算机构的人员主要由金融界专家、学者、职工代表等组成。其职能包括接受全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监督。选择并委托基金公司进行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投资营运。负责与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投资公司签订合约, 集合缴费者个人的养老基金投资指定, 然后由公共清算机构进行统一的交易, 并公布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情况。委托管理个人账户养老基金负责养老基金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起草财务会计报告, 定期向社会公布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资产、收益、现金流量等财务情况。

3. 基金公司: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运营机构。负责对养老基金进行投资营运, 收取佣金。受公共清算机构委托对个人账户养老基金进行投资营运;按照合同规定分配一定收益额;向社会公布详实的投资报告, 按投资比例向全国社会保障理事会缴纳风险抵押金, 作为投资失误的担保。

4.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直接监督机构。依法监督养老基金征缴与运营的全过程;对公共清算机构做出的各项决议进行审议与监督;制定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投资营运的各项方针政策。

5. 全国社会保障理事会:

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最高行政监督机构。负责监管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营运。制定有关养老基金管理营运的相关法规。依法全面监督个人账户基金的缴费、支付、管理、营运等各个环节。根据财政部下达的指令对养老基金做最后担保。

6. 证监会、银监会:

基金营运的监督机构。依法监督基金公司的相关金融活动;负责有关金融监管的日常工作, 包括金融机构的准入、公司业务的核准、是金融公司日常监管的主要形式。依法对金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罚。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保障其合法运行。

7. 新闻媒体:

行政监督的补充形式。通过媒体形式公布养老基金投资状况。对重大养老金事件进行报道;监督各职能部门职责的履行。若发现明显的投资管理失误或违规操作以及制假、造假案件及时进行曝光。

(二) 基本框架及说明

为了克服现阶段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管理模式统筹层次低、投资运营保守的缺陷, 本文提出建立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公私结合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个人账户投保人按照规定向公共清算机构缴纳保费。在选择基金投资公司时, 缴费者既可以根据公开信息自主选择也可以由公共清算机构的专业人士代为选择。公共清算机构为每一个投保人设立个人账户, 监督费用缴纳情况, 到期支付养老金。公共清算机构筛选合格的基金公司委托投资;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基金公司向全国社会保障理事会缴纳风险抵押金, 做为投资失误的第一道防线, 政府财政为最后一道防线。基金公司定期向公共清算机构汇报运营收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社会保障理事会为基金管理营运的行政监督部门;证监会、新闻媒体分别为基金管理运营的金融监督部门与社会监督部门。[15]

通过实施公私结合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养老基金财务制度与管理制度相衔接。使管理专业化、投资市场化。改变了以往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统筹层次低的缺陷。使经营权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 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充分实现了利益共享。

(三) 公私结合模式特点分析

1. 公私结合模式还原了各主体不同的产权性质。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模式涉及到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个人账户具有私有产权性质, 而养老基金却属于公共产权。现有管理模式之所以效率低下, 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划分不同产权之间的界限, 导致投保人该享有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 政府该放手的职能没有得到及时履行。根据科斯第二定律, 在交易成本为正的情况下, 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16]所以, 在公私结合模型构建中, 作者还原了投保人个人账户的私有产权与养老基金公共产权的属性, 给予个人充分的投资选择权。并设立独立于政府部门的公共清算机构管理养老基金。公共清算机构有别于原有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 该机构成员由社会招募专业人士组成, 管理养老基金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并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监督。这样既有效避免了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端, 又确保了账户的公开透明。公共清算机构是一种公共经纪人, 该部门要求所有基金公司必须按照统一的原则报告基金的投资运营状况, 并将该信息向社会公布。而个人账户投保人既可以通过此信息也可以通过清算所的建议选择投资意向。

2. 公私结合模式降低了养老基金管理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风险。

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 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 另一方称为委托人。简单的说, 知情者 (informed player) 是代理人, 不知情者 (uninformed player) 是委托人。[17]在原有的养老基金管理过程中, 个人账户投保人委托自己的账户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账户的日常性事务管理, 再将基金委托投资于国债或存入银行。这其中所存在的两层委托代理关系必然会产生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既隔离了投保人与个人账户的直接关系, 也剥夺了他们的知情权与投资选择权。而在公私结合模式中个人账户投保人在“理性人”假设下, 既可以根据基金公司所公布的信息也可以根据公共清算机构搜集到的统计数据来选择自己的投资倾向。既保证了账户投保人的知情权, 也避免了委托代理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个人账户投保人不仅可以通过社会媒体获取投资信息, 也可以通过公共清算机构来了解投资状况, 打破了代理人在优先占有信息的情况下, 为了自身利益考虑而向个人账户投保人发布错误信息, 损害投保人利益。这样也组织了基金公司与公共清算机构相互勾结共同侵害投保人权益事件的发生。

3. 公私结合模式提高了养老基金运营的效率与安全。

个人账户如果完全采用政府垄断管理, 其结果会导致效率低下, 而全部转化为私营机构管理, 也会造成成本上升。从图1可以看出公共清算机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困境, 它连接了个人账户管理过程的各个主体, 提高了基金统筹层次, 在中央层面设立公共清算机构, 以便减少管理成本。公共清算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从社会招募专业人士, 负责个人账户管理, 包括根据相关法律与政策制定个人账户的收缴与发放办法, 集中收缴个人养老基金投资指令、养老信息的录入, 定期向社会公布个人账户的投资管理情况, 提供个人账户的投资记录。防止账户基金的挪用与盗用, 择取基金公司进行投资, 并建立信息披露机制, 等等。公共清算机构虽然不属于政府部门的范畴, 但仍然要接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监督。人保部不仅要监督基金的财务管理还要对基金公司的投资运营实行监管, 基金公司在投资运营之前要向全国社会保障理事会缴纳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 作为对投保人权益的保障。

四、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的分析, 本文认为在现有的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管理模式中引入公共清算机构进行市场委托运营, 实现公私结合模式,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所造成的委托代理问题, 并能提高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管理绩效与运营效率。除此之外, 本文认为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管理模式的完善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法律层面, 政府要加大法律建设。法律是权威的同义词, 所以, 以法律形式确立个人账户管理模式的运行, 既可以减少监管成本也可以保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个人账户基金是一种信托财产, 受托人对其拥有法理上的所有权和实质上的支配权。[18]因此, 制定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模式的相关法律, 用法律平衡各个利益群体的权利与责任, 是保护投保人权利的必然选择。比如可以制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实施办法》等, 对个人账户基金管理过程中的组织结构、监管机制、投资运营等各个方面做出细致和具有可操作性规定。除此之外, 还要建立与该法律相对应的各种规章制度, 以确保法律的执行力。总之, 在个人账户养老基金还没有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之前, 我们应该健全管理体制与法律体系, 为其投资运营创造条件。

2.在监督层面, 要实现行政监督与媒体监督并举。目前,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督体系。政府不仅是管理者也是经营者, 行政监督职能缺失, 管理效率低下。基金管理过程中, 政府要转变职能, 坚持政事分离原则。使其从经营权中剥离出来, 加强指导和监管。只有这样才能明确不同部门的责任。同时为了克服政府监督的单一性, 还应建立和完善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媒体监管机制。媒体监督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政府作为法定监督机构的行为, 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违反适度监管原则。

3.在组织结构治理方面, 要优化原有的组织结构。改变科层制, 逐步实现扁平式治理。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公共清算机构的设置使账户所有人有权实现自己的投资意向, 而基金公司在公共清算机构的监督下投资营运, 政府部门在这一过程中仅仅充当行政监督的角色, 这样既降低了管理成本, 也提高了组织效率。

4.在个人账户所有人方面, 投保人要加强权利意识。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过程中投保人有可能出现“搭便车”现象, 自由选择权也可能被滥用, 即投保人自主选择投资意向可能变为默认状态。投保人应该加强对个人账户基金自主投资的认识, 增强权利意识。

摘要:在分析个人账户基金管理的委托人职责缺失、管理效率低下、基金保值增值难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账户管理模式和投资决策模式的分析, 以及结合产权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构建一种新的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模式, 即公私结合管理模式——中央层面成立公共清算机构负责基金管理, 在旗下成立多家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公司, 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运营。这对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以及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 篇10

一、统筹账户养老基金可持续运行能力测算的模型构建

(一) 测算中采取的年龄界限

本文将预测2011-2050年40年内的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状况。测算中年龄界限划分采纳上海市政策规定的“老人”、“中人”和“新人”划分方式。为了简化计算, 不分性别、采取男女合计的办法测算。

(二) 统筹账户基金收入测算模型

目前, 统筹账户基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参保职工和企业的缴费以及已积累基金的投资收益。在规定的缴费率下, 根据费率和职工人数可以测算出基金的年收入。设缴费率为缴费工资C的比例, t年参保职工人数为Lt, x, t年x岁职工的平均工资为Wt, x, t年参保的职工总人数为Lt, t年职工的平均工资为Wt, y为加入养老保险的平均年龄, r为退休年龄, 则t年统筹账户基金的年收入St为:

(三) 统筹账户基金支出测算模型

根据上海的制度规定, 对于制度实施时已经退休的职工、已有一定工龄的职工和制度实施后新加入养老保险的职工有不同的给付规定, 统筹基金年支出的测算需要分别测算“老人”、“新人”和“中人”支出。“新人”支出在1993年后新参加工作并加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的职工退休后才会发生, 假设职工20岁参加工作, 58岁退休, 2031年才有“新人”养老金支出。“中人”支出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 其中过渡性养老金体现“中人”在新制度实施前积累的养老金权利的兑现。

1.“老人”支出测算模型

假设所有“老人”58岁退休, “老人”中最小者于1992年底退休, 到2011年77岁, 假设其最高存活年龄为100岁。2010年“老人”退休平均工资为W2010, 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为g, 退休金以社会平均工资α的比例调整, 参照国际标准和上海市的做法, 退休“老人”的退休金变动通常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75%调整, 即取α=0.75。t年“老人”的人数为L (t, x) , 则所有“老人”在t年的养老金支出总额Ptl为:

其中, L (t, x) =L (t-1, x-1) ×tP (t-1, x-1) =L (1992, x-19) ×tP (1992, x-19)

2.“中人”支出测算模型

本文按上海市政策把“中人”分为三类, 各类人养老金支出模型不同。

第一类是1993-1997年退休的“中人”。由于这类“中人”个人账户积累额很少, 为简化起见, 将这一类“中人”全部按“老人”处理, 则这类“中人”每年的养老金支出总额Ptz1为:

其中, L (t, x) =L (t-1, x-1) ×tP (t-1, x-1) =L (1992, x-19) ×tP (1992, x-19)

第二类是1998-2005年退休的“中人”。这类“中人”养老金计发是依据沪府发 ( (1998) ) 36号文件。该文件规定: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其中, 基础养老金为在职人员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为职工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过渡性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工龄性养老金, 按职工1992年底以前的连续工龄 (不含折算工龄) 乘以退休时上年度在职人员月平均工资的0.75%计算;第二部分为过渡性补贴养老金, 按职工1993年至1997年底个人账户储存额分别确定补贴标准。由于根据复利测算出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平均值为7409元, 对应的月补贴标准为210元。根据1998年制度设计, 第二类“中人”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退休后平均余命10年发放, 因此, 1998年后退休的第二类“中人”, 到2008年其个人账户和过渡性养老金用完, 按照制度安排, 余命部分的养老金由统筹基金支付。第二类“中人”中最小者在2005年以58岁退休, 到2011年64岁, 其最高存活年龄为100岁。假设2011年在职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为W2010, 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为g, t职工退休年份为r, t年个人账户的缴费额为It, 个人账户收益率为i, t年退休职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分别为W1、W2、W3, 因此, 统筹基金在t年对第二类“中人”的养老金支出总额Ptz2为:

其中, W1=W2010× (1+g) t-2010×20%

第三类是2006年后退休的“中人”。这类“中人”养老金计发是依据沪府发[2007]27号和沪府发[2011]15号文件。这类“中人”的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其中, 职工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和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相加后的平均值为基数, 缴费每满1年加发1%。由于本文是从社会平均的角度考察, 所以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是社会平均工资。个人账户养老金统一按照参保职工个人账户储存额 (不含“虚账实记”的金额及其利息) 除以120确定。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为“虚账实记”的金额及其利息除以120。“虚账实记”的记账金额由1992年底以前连续工龄所对应的记账金额与1993年至1997年5年内个人账户储存额所对应的记账金额两块组成。其中1992年底以前工龄1年所对应的记账金额为1840元, 根据复利测算出的5年内个人账户储存额平均值为7409元, 对应的记账金额为25200元。根据制度规定, 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只够支付10年, 余命部分的资金缺口由统筹基金支付。2006年后退休的第三类“中人”从2016年开始其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用完, 该缺口由统筹基金支付。假设职工20岁参加工作, 58岁退休, 第三类“中人”中最大者在2006年退休, 到2011年63岁, 最小者在2030年退休。设2011年在职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为W2010, 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为g, 职工退休年份为r, t年个人账户的缴费额为It, 个人账户收益率为i, t年退休职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分别为W1、W2、W3, 因此, 统筹基金在t年对第三类“中人”的养老金支出总额Ptz3为:

3.“新人”支出测算模型

根据沪府发 (2011) 26号文件, “新人”实际上分为两种:一是原有体制内的“新人”, 另一是外来从业人员。对于原有体制内“新人”的养老金支出,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沪府发[2011]15号) 规定, “新人”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其中,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和参保职工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相加后的平均值为基数, 缴费每满1年加发1%。个人账户养老金统一按照参保职工个人账户储存额 (不含“虚账实记”的金额及其利息) 除以120确定。为简化起见, 测算中不考虑“新人”缴费工资的个体差异, 统一以社会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根据上海2005年的1%人口抽样资料分年龄段数据, 年轻人首次参加工作年龄集中在20岁左右。为此, 假设“新人”参加养老保险年龄为20岁, 平均退休年龄为58岁, 不考虑提前退休和柔性退休, 则1993年加入养老计划的第一批“新人”在2031年退休, 从该年开始统筹基金对其基础养老金进行支付, 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为2030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8%。另一方面, “新人”累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在2041年发放完毕, 余命部分由统筹基金支付。设2011年在职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为W2010, 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为g, 职工退休年份为r, t年个人账户的缴费额为It, 个人账户收益率为i, t年退休“新人”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分别为W1、W2, 因此, 统筹基金在t年对“新人”养老金支出总额PtX为:

其中, W1=W2010× (1+g) 20×38%

对于外来从业人员, 根据沪府发 (2011) 26号文件, 参加者年龄应在45岁以下。由于参加者的年龄差异, 向基金缴费的年限不一样, 退休时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比例也有差别。为此, 假设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年龄在20-44岁之间, 退休年龄为58岁, 不考虑工作变动转回原籍退休情况, 则2011年加入养老计划的最大者在2026年缴费满15年且达到退休年龄, 从该年开始统筹基金对其支付基础养老金, 计发比例为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5%。另一方面, 其累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在2036年发放完毕, 余命部分由统筹基金支付。设2011年在职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为W2010, 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为g, t年个人账户的缴费额为It, 个人账户收益率为i, 职工退休年份为r, t年退休外来从业人员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分别为W1、W2, 因此, 统筹基金在t年对外来从业人员养老金支出总额Ptw为:

其中, W1=W2010× (1+g) t-2010×1%× (r-2011)

(四) 统筹账户基金收支余额测算模型

以上述精算模型为基础, 统筹账户基金的收支余额应是当年的收入扣除当年支付给“老人”、“中人”“新人”的养老金, 假设第t年的收支余额为R, 则统筹账户基金年度收支余额精算模型如下:

二、相关假定及数据来源

1.缴费率。根据上海近年来制度规定, 企业的缴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2%, 全部划入社会统筹账户, 这里以22%作为向统筹基金缴费的最高限, 个人账户缴费比例为社会平均工资的8%。

2.工资基数和工资增长率。以2010年社会平均工资46758元为2011年缴费基数, 并假设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为6%。2010年退休职工平均工资为22255元, 退休金变动参照国际标准和上海市的做法, 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75%调整, 即取α=0.75。

3.各类人数。根据《上海统计年鉴》, 1992年底上海有退休职工166.1万人, 即“老人”人数166.1万人, 再根据上海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58岁以上人口比例估算出166.1万“老人”分年龄人口构成, 并参照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计算出2011-2033年的“老人”人数。1992年底, 上海有在职职工514.9万人, 即“中人”人数514.9万人, 根据上海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20-57岁各年龄人口比例估算出514.9万“中人”分年龄人口数, 并参照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计算出2011-2050年的各类“中人”人数。由于1993年以来各年参加养老保险的“新人”人数无法获得, 本文根据上海统计年鉴中各年在职职工人数, 结合上海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20岁人口占20-57岁总人口比例估算出各年参加养老保险的“新人”人口数, 并参照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计算出“新人”存活到退休时的人数。对于外来从业人员, 根据沪府发[2011]26号文件规定的五年过渡期, 假设2010年末所有已参加上海综合保险的外来从业人员404.84万人, 在五年内以每年20%的比例加入城镇养老保险, 到2015年, 所有人员均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并假设2016-2030年包括外来从业人员在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增幅与上海的常住人口增长速度保持相当比例变化, 维持在年均增幅1.5%的水平, 2030年后考虑到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 外来人口的流动相对稳定, 因此假设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也保持相对稳定。本文根据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各年龄段人口比例, 推算外来从业人员年龄结构, 并假设外来从业人员均能工作至退休年份。

4.个人账户收益率。近十年来, 上海的个人账户基金主要参照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个人账户的平均记账利率仅为2.5%, 以后随着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渠道多元化, 基金投资收益率会有所提高, 因此, 假设个人账户收益率2015年前仍为2.5%, 2015-2030年提高至5%, 2030年以后为6%。

三、主要结论

根据上述对基金年收入和支出的测算, 可以得出各年的基金收支余额 (见表1) 。

据测算的收支情况, 可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 由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假定外来人员全部纳入城镇养老保险, 则未来30年左右, 上海统筹账户养老基金将保持结余增长。第二, 未来20年左右统筹账户结余额一直保持增长, 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 退休人口越来越多, 基金支出相对较大, 2037年结余额达到峰值, 以后逐步减少。第三, 如果按照目前制度运行, 到2050年前后统筹账户的改革红利也将用尽, 基金入不敷出, 可持续前景堪忧。另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本文的测算是建立在上海作为开放城市, 外来人口保持稳定基础上的, 而未来随着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上海的外来人口总量有可能出现减少的态势, 则养老基金的支付危机有可能会出现得更早。

摘要:论文以上海最新调整的城镇养老保险政策为依据, 通过建立统筹养老基金收支预测模型, 对其收支状况进行测算。研究显示, 外来人口纳入上海城镇养老保险, 一段时间内可以缓解基金收支失衡。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参保人员退休, 基金支出大幅增加, 统筹账户可持续前景堪忧。

关键词: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可持续运行

参考文献

[1]于洪, 钟和卿.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能力分析[J].财经研究, 2009, 9.

[2]王晓军.中国养老金制度及其精算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3]王宇熹, 汪泓.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与政策选择[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0, 2.

上一篇:MRI检查下一篇:农民培训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