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2022-04-26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体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基本养老保险转移体制却成了限制劳动力流动的瓶颈。尤其对于农民工而言,他们为城市建设所做的贡献换来的却只是“贫瘠”的社会保障。本文首先对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账户亏空、区域间账户转移接续、保险对象游离于制度之外、账户资金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篇1:

基于投资政策视角下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收益研究

摘要: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正处于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而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和投资模式正面临着基金巨额缺口、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收益率过低等问题。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如何对个人账户的积累资金进行投资运营,是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收益

中国人口老龄化近20年的发展趋势预测显示,我国将于2020年以后进入加速人口老龄化的阶段,届时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将急剧增加。而我国自从2014年以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年度基金收支已然失衡,转变成为收入小于支出的情况,逐渐呈现年度赤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资料分析,2015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结余共计3462亿元,其中财政补贴收入389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3.38万亿元。由此可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支平衡已经开始依赖于各级财政部门的补贴,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运营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个人账户的基金主要包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企业缴纳与职工个人缴纳的部分,以及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农民个人缴纳与村集体补助部分,资金实行完全积累制。由于前期个人并未进行缴费,因此新制度下现有“老人”的养老金和“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并没有相应的筹资渠道,造成了养老基金不断扩大的隐性负债问题。当前这种养老基金筹资模式的筹资范围和筹集方式仍存在欠缺,且筹集资金使用效率低,而对于实行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运营,相关法律规定投资方式仅限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管理。相比较我国近几年的高通货膨胀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着投资渠道窄、收益低,应对通货膨胀差,投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足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与保障作用。

二、提高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抚养比持续增高,前期的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对现收现付的冲击非常巨大,最终造成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差额巨大,如果这个差额单纯的需要中央或地方政府以财政力量来弥补,将会导致各级财政不堪重负,从而降低宏观效率,对经济的平稳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鉴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要求保证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我国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也本着谨慎投资的原则,并同时采取严格限量的监管措施。但是在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模式下,如果没有丰富的基金资本市场做后盾,单纯的追求安全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却正处于一种不断贬值的状态,因此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实现保值增值必须改变现在的运行机制,改变投资模式,拓宽投资渠道,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实现精算平衡,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个人账户基金收益模式之选择

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涉及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式、投资模式和监管模式,对于完善我国基本养老基金运行机制都有重要的借鑒意义。而最根本的启示是:养老基金的运营应当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起来,在兼顾养老基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内在要求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根据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省一级的政府将对本省分散到各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统一归集制,集中到省一级的社会保障专户中,然后通过省级政府将其统一委托给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再对其进行投资运营,而基本的养老保险基金将贯彻落实市场化投资运作与中央集中化经营模式。因此,依托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养老基金的投资渠道应进行科学的组合,多元化的拓展投资渠道,不仅仅用来购买国债与银行存款,在考虑投资新兴的养老产品之外,持续将投资的范围扩大到股权、股指期货、股票、上市交易的证券投资基金等多样化的金融渠道,稳步提高个人账户收益,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基金发展道路。

四、提高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投资市场制度建设

注重制度建设,以制度创新打击投资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例如在股票市场上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加大对内幕交易等行为的打击力度,遏制股票市场上的投机行为,维护股票市场的平稳发展,为基本养老保险入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老基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用完善的制度建设引导和保障投资市场诚信,提高投资市场的透明度,反过来也有利于吸引各类投资者长期投资。另外,建立健全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管理体系,确保各方主体权责清晰、互相制衡,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灵活的监督方式,加强基金运营信息披露工作,也将推动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完善信托管理制度

在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投资运营管理过程中设立独立的托管人,主要负责基金财产保管、资金清算、信息披露、投资监督、现金核算、内部监控等职责。通过监管部门审核的银行作为个人账户基金托管人,负责保管社会保障基金资产、确保和监督社会保障基金或者资产管理机构不会对社会保障基金账户上的资产进行非法运作,将有力的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产的安全运作,从而实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标。

(三)合理组合个人账户基金收益配置

根据我国金融投资市场的实际情况,在基金投资管理的初期,还应充分考虑个人账户基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投资方向仍定位为长期性或风险系数较小的国债和票据,同时与银行协定存款利率,实行权益资产和固定收益证券的适当组合,在个人账户的收益性增加和波动性降低之间寻求一个稳定的平衡点。

在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稳定收益的基础上,逐步放松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股权投资、以及外国证券等高风险投资渠道的监管,逐渐加大风险投资渠道的投资比例。通过高低风险组合的合理配置,实现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的良好增长。

(四)实现个人账户基金多样性累积

通过多方渠道实现个人账户基金的充实,如在股份制改革的浪潮中,抓住地方城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够、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制。一方面个人账户基金可以通过股权获取较高额的收益率,化解地方政府在养老体制改革中形成的转制成本,减轻“空账”运行的压力。另一方面为地方城市商业银行注入个人账户基金这种战略性的资金,有利于地方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也有助于建设地方有利的投融资环境。另外,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来充实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的方式,也是为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所倡导的。

由此可见,在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下,逐步实行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的市场运作,寻找长期稳定收益的渠道,对于实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完善投资市场制度建设,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来提高养老基金的收益率,减轻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极为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薛惠元,仙蜜花.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收支平衡模拟与预测——基于个体法的一项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5(10).

[2]王厚运.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3]刘江军.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研究——基于产权视角的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5).

[4]符波.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管理问题研究[D].集美大学,2012.

[5]郝利杰,张晨寒.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视角下的个人账户收益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院报,2017(01).

(作者单位:烟台开发区财政局)

作者:宋绪男

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篇2:

基本养老保险金会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体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基本养老保险转移体制却成了限制劳动力流动的瓶颈。尤其对于农民工而言,他们为城市建设所做的贡献换来的却只是“贫瘠”的社会保障。本文首先对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账户亏空、区域间账户转移接续、保险对象游离于制度之外、账户资金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人口、社会、经济等现实国情,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财务机制及其会计处理进行了设计,力争使其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

关键词:个人账户 养老保险基金 养老保险会计制度

0 引言

从2009年2月19日举行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作会议传出消息,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就在2009年。据接近人保部人士透露,决策层已下定决心,全国统筹2012年完成。我国在解决养老问题上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占人口总数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就制度惠及主体的城镇各类就业人员而言,也仅覆盖其55%。而占我国人口80%的农村群体基本上只能依靠土地和家庭养老,仍游离于社会化和共济性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综合我国现实人口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传统的依靠国家和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的方式显然已不再适宜,我国亟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一个覆盖面最大化和各方利益协调均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会计制度建设,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和监督,提供真实、及时、完善的会计信息,保障其财务上健康、持续、稳定运行,保障养老保险资金安全和个人账户安全,最终逐步解决养老问题。

1 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会计核算模式

1991年,国务院颁发《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退休费社会统筹正式在全国推广。近20年间,我国养老保险经历了近10次重大变革,形成了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1.1 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由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企业年金计划和个人储蓄型保险计划三个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组成,由此初步构建了我国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制度框架。用于当代支付的社会统筹资金和用作未来积累的个人账户基金,同为国家强制性基本养老保险,这种混合模式成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社会统筹账户采用现收现付制,由企业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形成,全部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实行完全基金制,由职工按其工资总额的8%缴费形成。在职工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办理退休手续时,个人账户的记录将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重要依据。

我国“统账结合”模式在世界上是一种制度创新。统筹账户关注收入再分配功能,体现社会互济原则;个人账户关注储蓄功能,体现自我保险原则,该模式试图把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把宏观的集体风险承受能力与微观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统筹账户虽最终亦归参保者所有,但实际由国家主导,在当代统筹支付中实现国民待遇的再分配。个人账户属于名副其实的个人产权,它理应成为政府公权力控制之外的相对独立的产权主体,但事与愿违。从核算形式来讲,个人账户完全应按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通过账户形式分别记录个人缴费的增加数和减少数,以此全面正确的反映其整个基金的增减变化情况,以确保个人缴费核算正确。

1.2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会计核算模式 国际上根据养老金给付方式的不同,将养老金计划分为规定供款计划和规定退休金计划。规定供款计划是指企业根据各期提存的金额及基金的投资收益来确定养老金支付额的养老金计划。在这种计划下职工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数额是一个变量,视养老基金投资的盈利情况而定,其实际水平受通货膨胀、生活水平、投资风险等不確定因素的影响,由此产生的风险全部由职工个人承担。规定退休金计划是指企业根据职工工资水平和服务年限来确定未来养老金支付额,承诺在职工退休后一次性或者分期支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即企业具有向退休职工支付养老金的义务。在这种形式下,职工退休时所享受的养老金的实际收益水平是事先确定的,其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全部由企业承担。

对于养老金的核算,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规定退休金计划模式,且国际会计准则鼓励企业采用这种模式。我国当前的养老金计划属于混合养老金计划,兼有上述两种计划的特点。具体来说,在基本养老金中,统筹部分实行当年现收现付制,它的资金来源于企业,属于规定退休金计划;个人账户部分实行长期积累,属于规定供款计划。但我国尚无养老保险会计准则规范养老保险金会计处理,仅在“管理费用”中将其作为期间费用核算。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

2 基本养老保险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统账结合”模式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实施以来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况,对政府来说穷于应对,对大多数百姓来说没有什么魅力。

2.1 “空账运行”导致“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名存实亡 从“现收现付”到“统账结合”的转型,是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变革。转制成本是离退休人数和养老金水平的刚性要求与养老保险金基金供给的弹性性质二者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务院体改办2000年测算的转制成本为67145亿元。而在制度改革之初,国家未能对这笔债务做出补偿安排,导致老职工的养老金没有资金来源而出现“空账”问题。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混账管理”,也为统筹账户透支个人账户提供了可能性。据相关资料显示(不含机关事业单位),2006年我国累计空账额为2679亿元,2007年这一数字达到3865亿元,2008年预测将上升为5216亿元。按照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养老金工资替代率约为58.15%,其中20%来自社会统筹,38.15%来自个人账户。显然,如此巨额的个人账户亏空已对养老保险制度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转制成本是导致空账运行的根本原因,混账管理是导致空账出现的直接原因。最终,空账运行致使统账结合制度名存实亡。

2.2 应保险对象游离于制度之外,未纳入基本养老保险金会计核算和管理范围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只占人口总数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2006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城市就业人口比例为36.77%。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从2001年的38.8%增长到2006年的42.8%,实际覆盖率2006年达到66.3%,表明我国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努力是有成效的。但同时也显示还有一部分就业人员未在制度内。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状况,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应参保人数=就业人数×(1-第一产业人口比例),理论覆盖率=实际参保人数/应参保人数,实际覆盖率=实际参保人数/城镇就业人数。

在农村就业人口中,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低,且参加人数在下降,增长率为负。仅2005年增长率为1.2%,正增长。2006年农村养老保险参加率为11.04%,增长率为-1.2%。农村养老参加率,见表2。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2416万人,只占在城镇就业农民工的17%。说明农村就业人口中未在制度内的有相当一部分人,只能依靠个人储蓄及儿女供养实现养老经济来源。

表2 农村养老参加率

资料来源: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按照现行农保制度设计,其定位是以增加老年农民收入或提高他们年老后的消费水平为基本目标,以确保老年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但在当前农村社会经济环境下,对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养老保障并非是大部分农民目前最迫切需要的,他们更关心的是其年老之前相当长时期内家庭生活的维持与改善。农保制度规定个人账户属于农民个人所有,其对账户资产理论上拥有绝对控制权和投资选择权。然而除个别特殊情况(如死亡)外,在达到规定年龄之前,参保农民只有缴费的义务,并无实质的权利,账户资金成为一笔“虚拟资产”,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一直处于闲置状态。这对农民家庭来说,是缺乏安全感和实用性的。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农村养老问题。

2.3 基本养老保险金会计核算缺乏相关制度规范 现行养老保险在会计处理上呈现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递延确认,即对某些与养老保险费用相关的事项递延确认。企业于期末计提养老保险基金,把这部分费用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同时考虑到养老金的费用基数比较大,一次性计成本将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把它分摊至各期,以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太大的冲击。二是净额反映,指养老保险成本以净额反映。企业每期确认的养老金成本包括六个组成项目,服务成本、利息成本、养老基金资产的预期报酬、未确认前期服务成本的摊销、未确认养老金净损益的摊销以及未确认过渡性净资产或净给付义务的摊销,这些项目被汇兑成一个金额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三是互相抵消,企業所确认的养老金负债与提取的养老金资产在财务报表上加以抵消,以其净额列示。目前,我国尚无养老保险会计准则规范养老保险会计处理,所以在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会计处理上存在核算原则不相符、会计主体不明确、科目设置不匹配、会计确认和计量不准确、列报和信息披露不全面等问题,无法监督企业管理者实事求是的核算和计提养老基金,也无法监督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合理使用和保管养老基金,给人为利用操作留有余地,无法保证基金安全。

3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会计制度的建议

要成功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必须妥善解决养老基金的缺口问题,这就必须依靠健全、完善的基本养老保险会计制度对养老基金进行规范有效的处理,规范账户转移,保障资金安全。所以,我们必须力争尽快建立且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会计制度。

3.1 多渠道解决隐形债务问题,做实个人账户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到底有多大,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多数人包括世界银行的估算结果为3-4万亿元左右,政府应勇敢担起这个偿付责任,通过国有资产转移、发行特别国债和发行福利彩票等渠道来逐步偿付这笔债务。

做实个人账户,首要任务是将其与统筹账户分开,将隐形债务控制在社会统筹的范围之内,从制度和事实上防止个人账户资金被挤占挪用。其次是缩小个人账户规模,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并建议个人缴费部分基金的征缴由社保经办机构负责,谁交费谁能建立账户,有利于提高个人缴费的积极性。由地税机关征收统筹部分,且不受企业参保人员的限制,严格以企业工资总额为基数,按规定费率及时征缴,防止企业以各种理由拖欠养老保险费。三是延迟退休年龄,减少养老金支出。四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将各种人群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增加筹资收入。对于已经空账的个人账户,政府应承担责任且采取切实的措施将其做实。

3.2 引入“资产建设”要素,促进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保险证质押贷款项目引入了资产建设要素,利用农民现有资金去改善他们的长远生计,突破了现行农保制度对“再分配与消费取向”的定位,赋予了“生产与投资”的功能。用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具体做法是:根据《贷款通则》有关规定,农保机构先后与农村信用社、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签订委托贷款协议,按照农保基金年利息收人的1.5%向受托银行支付手续费,使保险证质押贷款工作处于金融机构监管之下。同时,对保险证质押贷款进行了“五明确”和“一规范”。“五明确”是指:①明确质押贷款的期限,规定保险证质押贷款的期限一般为3个月至3年,最长不超过3年;②明确质押贷款的比例,规定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比例逐年提高,但最高不超过投保农民个人账户资金积累额的70%;③明确质押贷款的利率,规定利率按银行同期基准贷款利率上浮20%-50%,逾期还贷按银行规定标准罚息;④明确质押贷款的利息支付办法,规定凡借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必须当年底结清利息;⑤明确质押贷款的责任,农保管理部门和银行在质押贷款的农民无法归还借款的情况下,可以用质押的保险证账户上的余款核销顶账。“一规范”就是规范保险证质押贷款的程序,借款人持证到县农保管理部门填写保险证质押贷款登记申请表,县农保管理部门逐一验证并填写质押证清单,向借款人出具“委托贷款通知书”,受委托银行凭借款人所持“委托贷款通知书”和保险证质押清单,给予办理贷款手续,借款人还款后凭银行出具的收回贷款凭证到县农保管理部门领回被质押的保险证。保险证质押贷款从事实上明晰了农民对个人账户的产权,强化了农民对账户资产的控制权和选择权,可以大大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引入“资产建设”要素是农保基金增值的重要途径。

3.3 规范企业和社保机构对基本养老金的会计处理和管理

3.3.1 明确养老保险会计核算的主体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按照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和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可见,基本养老保险会计核算的主体是企业本身,而非养老保险基金。

3.3.2 遵循养老保险会计核算原则 第一,权责发生制原则,该原则是确认经济事项的基础。养老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递延工资”,属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一部分。企业的养老金费用必须在相关的权利义务发生当期进行确认和计量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费用,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体现。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确认养老金成本,能够保证在那些将来有权取得养老金的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将养老金成本(递延工资)系统的、合理的分配于各会计期间和各个成本项目。第二,配比原则。养老金费用以职工在职期间提供劳动为依据,而其发放则发生在职工退休之后。职工在职期间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收入,退休之后已经不能再从事岗位性工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显然其享受的养老金也不应在支付时确认任何费用,而是应该作为其在职劳动期间企业的经营费用,这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才能正确反映出企业各期的经营成果。第三,充分披露原则。我国现行会计处理将养老金费用余额或资产负债相抵之后的净额进行列报,使得列报上的金额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信息使用者无法获悉构成这一数字的相关经济事项及其变动的原因和趋势。根据充分披露原则,企业应将养老金信息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具体如下:在当期利润表的期间费用和主营业务成本等项目下单独列示“养老金费用”;在期末的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项目下列示“预付养老金费用”金额,在流动负债或长期负债项目下列示“应付养老金”负债金额;在报表的附注中,说明企业养老金计划的内容、养老金费用计量采用的会计政策、主要的精算假设、有关养老金成本的摊销方法、当期养老金费用的具体构成要素及其金额等等,以便信息使用者更透彻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也监督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

3.3.3 完善养老保险会计科目设置 我国企业目前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规定,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按照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期损益。但计提的养老金费用作为一项经常性的短期负债,不应该计入“其它应交款”;作为一项递延工资,不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而是应该专设“养老金费用”、“应付养老金费用”和“预付养老金费用”科目,对养老金费用进行专门核算,准确反映其计提和支付情况。

3.3.4 改“一户”管理为“三户”分开管理 社保部门在对社保基金的账户管理上只设置了收入户,未设支出户和财政专户,社保基金的收入、提取和支付全由社保部门控制。三户分开管理,各项资金的流向就能一目了然。此外,社保机构兼社保基金的管理者与监督者双重身份于一身,兼管基金的运营和监督,使得基金长期处于被暗箱操作和高度风险的状态。近年来,各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逐年增大,这一现实赋予了基金管理者更多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充分理由。所以,建立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和财政专户,严格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社保基金营运的透明度,使社保基金随时处于各方的严密监督之下,才能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4 结论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制度中政府承诺了退休者领取养老物质的索取权。养老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所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保证人们的切身利益。提供真实财务信息,保障基本养老保险的正常运行需要一个完善的基本养老保险会计制度对其进行规范。我们应以企业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会计主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和充分披露原则等进行会计核算,并在财务报表及相关附注中对养老保险信息作出真实、及时、充分的披露。一个兼顾公平与效率、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会计对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敏.养老保险改革-现状、困境与选择.财经界.2006(12):P77-78.

[2]蔡向东.论转制成本与统账结合模式的存续.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2):P91-93.

[3]李竹林.关于企业养老保险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9):P201-202.

[4]唐潇潇.关于社会保障下隐性养老金债务问题及其会计处理.财经界.2007(2):P196-197.

[5]龙卓舟.养老社会保险隐性债务不等同于转制成本.财经科学.2007(6):P97-104.

[6]龙文群.养老金会计核算浅析.财会通讯.2008(5):P113-114.

作者:单京京

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篇3:

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上的策略探讨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世界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时下,妥善解决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在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道路上,需要认清当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处理好政府行政部门与市场的关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养老保险基金独立的监管机构,有效实施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模式上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改革对策

人口老龄化时期下,对于每一个国家而言,社会保障的建设都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我国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养老保险问题开始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焦点。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模式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认清这些存在的问题与纠正改进,并进一步探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上的改革策略,使之得到良好的发展,成为了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一个重任。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策略的选择原则

1.安全有效原则。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部分是社会保险,而社会保险中最为重要的险种即为养老保险。随着世界各国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人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俨然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急需解决的任务。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遵循的原则应从基金受益人的情况出发,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受益人都是抵抗风险能力弱,急需稳定的养老基金的退休老年人。从而,应当将安全放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上的第一位,这样才能保证养老基金不会发生贬值、挪用、流失等问题。此外,因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养老保险基金所承受的资金压力也较为集中,仅仅“安全”尚且不够,还需遵循“有效”的原则,才能实现养老基金的增值目标。“有效”与“安全”这两个原则不仅不互相矛盾,还是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上不可分割的一体,它们是养老基金管理过程中必备的核心工作,是在选择养老基金管理模式之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2.公开透明的原则。“资金”一词,即将许多零散的资金合集起来,采用大规模的资金模式效应集合投资,基金持有者一起共享收益,一起承担风险。养老保险基金从众多劳动者手里筹资起来,也用于保障众多劳动者的根本养老需求,从广义基金的特点上说,养老保险基金也是公共基金的一种。尽管养老保险基金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确切而言是一项社会性公共基金,但同样也需要空开透明的原则。而“公开透明”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基金缴费者有权利了解自己所缴的运作情况,这是一种知情权,并对基金管理上有监督权;二是基金管理中的各种情况,诸如基金的投资与收支等情况,社会保险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地向参保人公开。这样才能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过程中的透明性,才能不出现因过程杂乱不清而带来的问题。

3.政资分开原则。养老保险基金政资不分的现状,在研究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上,一定要认清并且彻底改变。尽管,养老保险基金本身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但养老保险基金所承担的资金压力巨大,并且巨额的资金带来许多诱惑。所以,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上应当与行政管理分开,即养老保险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干涉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这也是认真落实好安全有效原则的一项措施。以往养老保险基金之所以时常被挪用、流失,与政资不分的弊端有着极大的关联。在决定重大事宜之时,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不应听行政部门的相关指令。因为,养老保险基金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在管理上也应当合法独立的。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研究不断推进下,我国许多省份逐渐严格遵循政资分开的原则,从而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上逐步走上了正轨。但是,还有许多地方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仍政资不分,仍受行政部门管辖,这种不规范的管理方式,今后必定给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带来一定的隐患。

(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1.公共选择理论。诞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公共选择理论,其可定义为经济研究领域上的非市场决策,抑或简单的定义为政治学上的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能在行政部门与市场中灵活地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边界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行中,更趋于利用市场机制,这已经是一种被认可的公共选择。实际上,市场机制下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往往比行政部门经营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实际投资收益高,这促使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模式上走向了新的发展道路。行政部门与市场是养老保险制度的两个重要主体,在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下,行政部门与市场的位置在养老保险制度中被不断地调整,而在不断的调整中,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也被不断的调整。如果,全权由行政部门管理养老保险制度,那么,市场所进行的交易与生产必定被排斥,从而造成许多弊端。当然,如果分开而论,没有万能的行政干预,也没有完美的市场机制,应当在不断权衡中,建立一种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2.产权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产权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存在着逻辑链条的关系,因产权可分解的性质,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了理论依据,为了实现高效的财产管理方式,以及保证利益者的利益,必须建立一个完备的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建立完备的公司治理机制,才能有效的保证投资者与利益者的权益。在产权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中,养老保险基金是一种混合物。从产权的角度出发,养老保险基金包含着公共物品权与私人财产权,它是人们建立起来的权利经济关系,包含着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使用权、所有权。但从”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上看,个人账户基金与统筹账户基金的”五权“都分离。那么,就存在委托与代理的关系,因此将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引入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中,对于建立互相制衡的制度体系起着有利作用,也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运行过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现状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001年12月,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被确定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托管银行,其后三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与北美信托银行、花旗银行签署了境外投资全球托管协议。随着全国社保基金的不断发展,于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被确定为境内第三家托管银行。而基金投资方面,嘉实、华夏、长盛、鹏华、南方、博时等六家管理有限公司于2001年末被确认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在投资运作工程中,以“通过委托投资组合实现个股投资、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新股配售、以信托投资方式投资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三种方式为投资运营方式。时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得我国社会保障方面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负担。而今,中国养老保险基金一个不能忽视的现状是“严管制,怠监督”。许多地方的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不容乐观,而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部分累积制模式也存在许多不足。

(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收支不均,欠费严重。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都有较大的增幅,但仍出现赤字。我国养老保险结余多数在少数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并不如人意,全国许多企业出现严重拖欠养老金的现象,加之管理不善、投资渠道单一、养老金保值增值不力,部分累计的目的完全达不到。

2.管理混乱,监管角色模糊。时下,地方社保相关部门作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与管理者,但在监管上却充当着一个模棱两可的角色。从而,养老保险费在收缴、管理、资金运用、基金发放等程序上杂乱无章,政资不分现象更令保险金的独立无从谈起。

3.缺乏承担责任与经营主体。当前,我国各个地区只设立一个社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基金管理的相关专业人员缺少,养老保险基金的经营主体也缺少,加之行政管理部门存在权利与责任不挂钩的现象,导致养老保险基金增值保值的任务很难实现。

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改革对策

(一)弃“统账结合”用“统账分离”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采用的统账结合模式存在着空账的问题,导致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问题上难以应对。从而,管理策略上,应当废除统账结合的制度,采用统账分离的管理模式。如此,在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力量下,个人账户得到完善的管理,资金支付缺口的问题也得到相应的解决。

(二)提高基金征缴工作管理水平

当前,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参保范围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证,更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论独资、外资、私企、国企、自由职业者,如果符合参保条件,都应当征缴养老金。提高养老金征缴工作的管理水平,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策略上的一个新方向。

(三)基金多元化投资

实践证明,多元化投资可分散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收益。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上,建议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如此一来,投资的主体增多,投资渠道增多,投资对象增多。从而,不仅可以提高效益,还能使资金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愈加突出,而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模式上需要进一步去探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上涉及较广,它与法制建设、市场建设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充分协调政府行政部门与市场的关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起独立的养老保险资金监管机构,并与其他相关制度不断地相结合,不断地加以改进,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在管理模式上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勇.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白全民.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及投资策略分析[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刘正桂.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苏爽.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张新民,林雪梅.养老金管理体制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159-163.

[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刘永兰 李文军

上一篇:大功率散热器优化设计论文下一篇:软土地基处理水利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