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管理

2024-05-04

农业机械管理(精选十篇)

农业机械管理 篇1

1. 我国农业机械管理工作发展历程的回顾

旧中国工业比较落后, 设备管理工作很差, 至于农机工业几乎就等于零, 更谈不上管理工作。解放初期, 农业机械发展是走引进、仿制设计这样的发展路程, 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基本上是学习前苏联的管理方法, 从无到有, 逐步建立起来, 但考虑国情少、生搬硬套式的管理方法也带来些弊病。尽管这样, 在这个阶段还是为中国的农机管理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 我国农业机械开始自行设计为主, 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 进入了一个自主探索和改进阶段。其特点是权力下放, 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病。使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比较适合我国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后, 中国的农业机械管理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外的一些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深入到农机管理工作中去, 加速了中国农业机械设备管理的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科学化仍需加强, 系列化还不够等问题。当前的任务就是创立一个适应我国农机管理的新路子, 使农机管理工作科学化、系列化。

2. 农业机械管理任务的确定

(1) 农业机械管理的目的根据国家及各部委、总公司颁布的法规、制度, 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措施, 对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 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型、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验、适时改造和更新, 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以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能高和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目的。

(2) 农业机械管理的任务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搞好本地区农业机械的综合规划, 对本地区在用和需用农机设备进行调查研究, 综合平衡, 指定科学合理的设备购置、分配、调整、修理、改造、更新等综合性的计划;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原则为本地区提供最优的农机技术装备, 指定和推行先进的农机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 以较低的费用保证农机处于最佳技术状态。提高农业机械完好率和利用率;运用先进的检测、维修手段和方法搞好设备的维修, 保证农业机械达到标准, 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有步骤的进行农业机械改造和更新, 提高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根据经济规律和设备管理规律的要求, 组织农机设备管理工作, 采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尽量降低农机的周期费用。加强技术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 在本地造就一支技术较高的队伍。搞好农机管理和维修方面的科学研究、经验总结和技术交流。推进农机维修和配件供应的商品化和社会化并组织群众参加管理。

3. 目前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生产与使用脱节受市场接受能力的限制和价格激烈竞争的影响, 生产农业机械的无论是民营小企业, 还是部分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首先考虑的是控制产品制造成本, 第二才是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因此, 一些农机产品的设计、制造标准远低于农业机械的制造生产标准。

(2) 销售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售后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农机售后服务工作大多数还停留在农机企业直接服务方式上;有的农机企业安排三包服务人员, 分点包片, 驻地蹲守, 专门负责售后跟踪服务;有的委托当地的农机维修点;有的在农忙季节临时安排三包服务人员。但是随着农业机械的迅猛发展, 加之农机作业季节性强的特点, 有限的售后服务人员无法满足实际上的需求, 造成服务不能及时到位, 服务手段单一、质量不高。有的农机企业售后服务工作仅仅停留在技术指导上, 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修理设备和农机配件, 一遇到大的农机故障, 就束手无策。缺少规范的维修服务制度。在目前的售后三包服务中, 有的农机企业派出的三包服务人员, 对机械事故责任定性随意性较大。

(3) 使用维修水平有待提高农业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结构相对复杂的机械, 维修时需要专门的生产工具。一般进行作业的工作条件较恶劣, 操作人员的使用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素质差别较大。同时, 作为一种生产工具, 随着使用期限的延长, 机械零部件也会因正常磨损而引起使用性能下降,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修理, 带病作业的机械比较普遍。

(4) 管理组织较弱农机市场管理与快速发展的农机化事业相比不协调。农机产品市场的不规范行为还存在, 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

(5) 农机监理的问题农机安全生产形式严峻。各地农机具面广量大, 安全隐患多, 违章多。老旧农业机械的强制报废、交易监控等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事故隐患;对老旧农机的交易, 缺少监控手段, 缺少管理措施。

4. 对策

(1) 专管与群管结合各地政府按照上级规定, 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门管理系统。制定方便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各级有专门的领导负责。在一线的工人或使用农业机械的用户是机械的实际操作者, 特别要重视他们的参与, 他们熟悉农业机械的性能、工作状态, 他们是机械设备的主人, 且他们对日常维护负有具体责任。充分调动生产工人、维修工人和用户的积极性。组织广大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 帮助和指导农民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业机械,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

(2)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做到技术上先进, 经济上合理。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从农业机械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全过程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是从农业机械的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支出与核算、更新改造资金和经济效果分析等过程的管理。二者必须结合, 以求获得机械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低, 综合效能最高。

(3) 农业机械管理必须与生产相结合农业机械是装备农业的设备, 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丰产丰收。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 确定重点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任务, 实行维护、修理、备件供应、改造、更新五优先。

(4) 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计、制造过程由设计制造部门管理;使用过程由单位或用户管理。二者必须加强联系, 信息沟通。设计制造部门不能只顾成本而忽略农业机械的可靠性、耐用性、维修性、环保性等。作为用户必须及时给他们反馈信息, 以便改进农业机械的性能。

(5) 农业机械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农业机械工作的环境比较恶劣, 及时保养维修可以降低能耗, 提高效率。必须重视农业机械的技术改造对于提高效率、降低能耗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管理 篇2

二、健全农机管理队伍体制

(一)提高农机生产效率

优化农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重要工作环节中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妥善处理,寻找适宜的解决方案。严格规范农机工作过程中各道程序,贯彻落实农机人员岗位职责、服务承诺和执法管理等制度,使工作的透明度增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坚守农机岗位职责

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岗位目标,根据农机工作中的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建立档案、牌照的管理和受理审核,健全监督和考核机制,针对岗位目标加以管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众多农机人员提供一个能发挥个人能力和长处的平台。

(三)强化农机人员培训

根据不同农机人员的情况进行监督,可适当加以培训农业机械的重点实行项目、上级的重大决策、建设干部队伍、农业发展形势以及当地政府中心工作等方面,拓宽农机人员的知识面。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的观念,深化发展农机、服务农村、助民增收的的战略思想。增强业务素质,提高政治觉悟,使农机人员各项能力与素质均得到加强。

三、创新农机管理安全模式

(一)拓展管理服务范围

农机的管理人员要依照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对相应目标和相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农机工作人员的监督工作,不断拓展农机管理的服务范围,在农机管理的工作中,务必要将农机的使用安全作为首要内容,适当的拓展农机管理服务范围,以最好的服务来保证农机设备安全使用。与此同时,要做好监督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基层管理组织。对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中,应有专业的农业机械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对农业技术管理人员资源的整理,建立庞大的农机使用人员储存信息库,时时更新动态信息。将农机安全管理规定落实到工作中,从而实现推动管理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转变管理服务思想

在农机工作中不应轻服务、重执法,农机的管理人员要转变消极的服务思想,把管理用服务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被动执法转为主动执法,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提升了执法形象以及服务质量。通过这种转变管理服务思想和面对现实的理念来快速的实现路上管理变路下管理,法制管理变服务管理。农机的管理人员在宣传生产的同时,要用适当的宣传计划、多种的宣传方式,帮助农机人员充分受到生产知识的教育。通过正面宣传鼓励与负面宣传批评的方式,提高有关部门和农机人员安全生产和防范事故的意识,以达到改善执法环境,使农机人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三)创新管理服务形式

农机管理人员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理念,在管理的过程中,有关管理人员要把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主动帮助农机人员解决在农业机械使用时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到“以服务做管理”,为农机人员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多为农机人员进行权益维护、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让农机的工作得到广大农民的一致认可与支持。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相关的技术水平,增强农机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进而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业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要为农民所想,从小的事情做起,为农机人员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营造出“安全农机,快乐作业”的和谐管理氛围。

四、落实农机管理网络监管

农业机械推广与管理 篇3

关键词 农业机械推广;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6-070-02

1 制约因素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国内农业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实现能够有效节约农业生产时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与农民收入。但是,在农业机械化转化的过程中,其推广与管理过程仍然受到诸多制约。

1.1 农业机械技术更新快,在推广过程中观念、技术及推广人员知识不够

目前,国内的农业机械技术发展仍然侧重在农作物生产前、生产中以及后期粗加工过程的机械化,并不注重农业生产过程全程的自动化以及农作物深加工过程的机械化,对局部过程重视过度而忽略整体农业的机械化,这造成了农业机械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农业技术的发展速度。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推广人员偏老龄化,对现代农业机械新技术的知识储备不足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知识掌握匮乏,从而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

1.2 购买力的相对低下制约农业机械发展

虽然国家在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相对的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提升,但由于国内人口众多,在总体收入水平上仍然偏低,尤其是人居耕地面积较小,依靠农业所得收入较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动力以及购买能力相对较低,没有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运作的动力与财力,从而成为制约国内农业机械推广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农业机械化推广资金及管理不到位

目前,国内投入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上的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国内农业机械水平跟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农业机械设备种类以及设备技术更新上也严重落后。国家为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颁布了许多政策与指导意见,如: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原则为“坚持政策执行效率的高效、坚持政府部门的领导、推广优化队伍的建设”等,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对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视程度。所以,争取到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是加快农业机械化推广进程的重要支撑。

2 主要方法

2.1 建立并完善农业推广与管理体系

国内目前在进行农业推广与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是以省市推广总站为基点,由县级农业机械推广站进行领导,由乡村推广站、农机站为先锋进行纵深式推广。这种模式在进行农业推广过程中,弱化了农民使用新式农机的积极性,导致农民对农业机械推广的兴趣与动力不足。在新兴市场化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农民希望通过新式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收入与农业效益,而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推广方法已经不适用于这种发展需求,所以,具有纵横互补式的农机推广方法成为新的推广发展模式。

农业推广工作的有效展开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指导与推动,在市场经济化的条件下,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推广与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掌握农民的思想动态与农机需求,发布具有针对性的农机推广政策,建立农民需求与农机生产单位之间的沟通桥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

2.2 提高推广人员及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业机械的推广离不开推广人员,同时需要兼顾当地的农机实际应用情况。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多启用年轻的专业人才进行推广工作,深化农民对新型机械设备的优势,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对于农民思想中存在的保守问题,推广人员需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导,并以实际成果打消农民的担心,而对于高科技认识不足的问题,则需要农业机械推广人员与推广机构进行大力度的宣传教育与普及,并结合国家的环保政策,帮助农民提高科技种田以及环保节能的意识。

2.3 建立农业机械推广示范基地

农业示范基地是进行农业机械推广的平台,也是促进农业机械推广的有效保证,验证农业机械推广效果的有力证明。在进行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起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为了保证示范基地的成功,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示范基地的选择要准确可靠,尽可能的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群众基础较好以及领导比较重视的地方,或者农田较多、机械化程度较低、最终示范效果好的地点,也可以选择农民机械化意愿较为强烈的地点。其次,要调动农民使用新式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效益较好的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领头作用,确保示范推广工作的成功。最后,对于已经取得农机推广工作成功的示范基地,发挥好其带头作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高效的收益现状,以点带面,成为其他地区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榜样。

2.4 培养创新意识,迎合市场化推广与管理需求

在社会深化改革的今天,对于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按照国内农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来组织进行。在推广过程中,要勇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并大力发展优势经济作物与高效农作物。此外,在市场化推广工作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市场化的管理手段,采取经济补偿等手段进行推广,既能保证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能保证先进农业机械得到广泛推广。

3 结语

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对于国内农业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对国内农业机械推广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从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政策管理与完善、推广人员素质提高与培训以及农业机械推广示范基地发挥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有效展开进行了探讨,为国内农业机械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农业机械管理 篇4

1.1 农业机械管理信息具有非连续性

在农业机械管理实践中, 存在很多的干扰因素, 这些干扰因素对机械管理不利, 甚至影响到机械的使用性能的发挥。然而, 从某些方面来看, 农业机械管理中信息的处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于农业机械管理信息收集人员而言, 树立长期稳定的工作意识非常重要, 这是保障信息收集可靠性的基本条件。

1.2 信息收集数量庞大而且呈现复杂特征

在持续发展的农机市场中, 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机械产品, 这些产品尽管能满足用户对机械的使用要求, 但是大大增加了农业机械管理信息统计的难度。随着农机数量和种类的持续增多, 相关数据处理问题也随之增多。加上信息发生时间和因素存在不确定性, 这也就使信息处理的难度系数增加了很多。

2 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1 车载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在车载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 可借助接收GPS卫星信号为农业机械提供信息服务和定位服务, 使农业机械高效率运作。有些车载监控系统可储存农业机械的故障记录信息, 当机械发生故障时, 该信息可以为农机维修人员提供参考价值。车载监控系统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 可以对农业机械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控制, 在必要时, 可报警。另外, 车载监控系统借助通信技术可与控制中心共享数据、传递数据, 大大提升农业机械运行数据的安全性和减少农业机械的故障率, 有效保障维修效率和准确性。

2.2 远程故障控制和远程检测

增加远程诊断服务器的数量, 这样便于更好地检测计算机控制系统监测下的农业机械运行状态。远程诊断服务器将农业机械生产厂家、农业机械科研中心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搭建一个综合性的农机故障解决平台, 将复杂问题集中于这个平台处理。通过农业机械故障处理平台的协作关系, 使各方面的资源得到整合, 可提供高效、快捷的远程故障诊断服务。通过借助远程农业机械故障处理技术, 方便用户在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进行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

2.3 农业信息数据库与管理系统的应用

对于农业技术人员而言, 根据农业生产相关标准收集整理土壤肥料等数据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农业机械管理数据库可以集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该数据库将这些数据处理后可大大方便数据查询和调用。在农业机械管理中, 可使用3S技术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统称) , 把农田的有效利用图、采样点位图、各类土壤图经过录入处理工作后, 接着根据具体要求建立对应的空间数据库, 如此就可以把该数据库跟农业机械原理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数据库中, 农田的土壤肥力图、土壤与植物测试数据、农田中各种肥力元素的情况都一目了然。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整理、加工、编码、规范化等方式处理后, 可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信息数据资源库。这样就可以使用户在农业机械运行中能够实时获取农业信息。

2.4 掌上电脑与虚拟实现的应用

掌上电脑可充当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移动设备。当农业机械处于运行状态时, 该移动设备可以为农业机械用户查询信息和处理信息提供便利。掌上电脑由于体积小, 所以随身携带很方便, 其稳定工作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管理中, 尤其是在大中型农业机械管理中, 该移动设备功能更加强大, 推广价值更高。此外,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使农业机械虚拟管理更加方便, 该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可达到数据传输、软件的输入与输出的目的。通过虚拟实现技术的应用实践, 发现该技术的自主性和交互性较强, 这样就能更加方便机械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 农业机械管理中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 只有持续拓宽管理范围, 提升农业机械管理水平, 才能为农业机械的高效率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小结

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 将极大提升我国农业机械管理水平, 这也是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必须尽力对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可行性加以考虑, 只有从农业机械管理根本需求方面下手, 才能避免管理资源的浪费, 这样才可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处理农业机械管理问题提供高效率、便捷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 篇5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业机械维修业务,保证农业机械维修质量,维护农业机械维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农业机械维修,是指使用工具、仪器、设备,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和修理,使其保持、恢复技术状态和工作能力的技术服务活动。

第三条 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经营及相关的维修配件销售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和维修配件销售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优质服务。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机械维修和维修配件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保护农业机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国家鼓励农业机械维修技术科研开发,促进农业机械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费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第二章 维修资格

第七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具备符合有关农业行业标准规定的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条件,取得相应类别和等级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并持《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业务。

第八条 农业机械维修业务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农业机械维修业务根据维修项目,分为综合维修和专项维修两类。综合维修根据技术条件和服务能力,分为一、二、三级。

(一)取得一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业务资格的,可以从事整机维修竣工检验工作,以及二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业务的所有项目。

(二)取得二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业务资格的,可以从事各种农业机械的整车修理和总成、零部件修理,以及三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业务的所有项目。

(三)取得三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业务资格的,可以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

(四)取得农业机械专项维修业务资格的,可以从事农业机械电器修理、喷油泵和喷油器修理、曲轴磨修、气缸镗磨、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钣金修理和喷漆等专项维修。

第九条 申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提出,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农业机械维修业务申请表;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者营业执照;

(三)相应的维修场所和场地使用证明;

(四)主要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清单;

(五)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明。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发放《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决定。不予发放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按原申请程序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式样由农业部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并编号,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按规定发放和管理。

第十一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悬挂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并公开维修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

第十二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在核准的维修类别和等级范围内从事维修业务,不得超越范围承揽无技术能力保障的维修项目。

第十三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和维修配件销售者应当向农业机械消费者如实说明维修配件的真实质量状况,农业机械维修者使用可再利用旧配件进行维修时,应当征得送修者同意,并保证农业机械安全性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禁止农业机械维修者和维修配件销售者从事下列活动:

(一)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农业机械维修配件;

(二)使用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维修配件维修农业机械;

(三)以次充好、以旧充新,或者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四)利用维修零配件和报废机具的部件拼装农业机械整机;

(五)承揽已报废农业机械维修业务。

第十四条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和维修配件销售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指导,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

第三章 质量管理

第十五条 维修农业机械,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或者与用户签订的维修协议,保证维修质量。

第十六条 农业机械维修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在质量保证期内,农业机械因维修质量不合格的,维修者应当免费重新修理。

整机或总成修理质量保证期为3个月。

第十七条 农业机械维修配件销售者对其销售的维修配件质量负责。农业机械维修配件应当用中文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有质量检验合格证。

在质量保证期内的维修配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包修、包换、包退。

第十八条 农业机械维修当事人因维修质量发生争议,可以向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投诉,或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受理,调解质量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十九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量具、仪表、仪器等检测器具和其他维修设备,对农业机械的维修应当填写维修记录,并于每年一月份向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维修情况统计表。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者的从业资格、维修人员资格、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以及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农机执法人员培训,完善相应技术检测手段,确保行政执法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十二条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实施农业机械维修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否则受检查者有权拒绝检查。

第二十三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和维修配件销售者应当配合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未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从事维修业务的,由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并于5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不能保持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技术条件符合要求的,由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收回、注销其《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注销《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后,应当自注销之日起5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被注销者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超越范围承揽无技术能力保障的维修项目的,由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一、三、四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二、五项的,由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100元以下罚款:

(一)农业机械维修者未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统一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

(二)农业机械维修者未按规定填写维修记录和报送年度维修情况统计表的。

第二十九条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农业机械管理的相关问题与对策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48-1

近几年,农村的农业机械保有量日益增多,综合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管好用好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有效地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明晰农业机械管理的总体发展趋势,能够为进一步发现农业机械管理发展中的问题指引方向,为提出对策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1 农业机械管理的总体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管理的总体发展趋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第二,小型农业机械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的关键期;第三,农业机械将逐步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2 农业机械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的种类增多给农业机械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加上农业机械的使用频率相对比较高,作业量又大,并且设备移动作业频繁,这都给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旦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就会影响机械的正常使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的效率;管理不到位也给农业机械的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提升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明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械组织体系十分不健全,许多的乡(镇)以及村级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有名无实,有些甚至已经被撤销或者被企业兼并,为数不多的幸存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其专业技术力量和人员力量也是十分薄弱,并不能满足农业机械管理的现实需求。农业机械服务组织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就上岗,本来就没有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对新技术的了解更是微乎其微。另外,服务的态度和质量跟农户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都是农业机械管理水平不高,管理现状不乐观的体现。

2.2 宏观调控力度低,缺乏保障机制

有效的农业机械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持,购买样机、做试验以及示范推广等活动都需要投入资金。对于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来说,政府的投入是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一旦政府投入减少,必然会导致这些服务机构的工作困难,对当地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其次,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不是十分紧密,不能从整体出发,对当地的农业机械管理进行指导各自为政,并未对农业机械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3 加强农机管理的对策

要想对农业机械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发展”的方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管理,力求实现农业机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

3.1 提高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对农业机械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培训,提高农机机械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服务意识,对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使其不仅能够熟练的操作各种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还能够更好地为广大的农民朋友提供帮助,助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3.2 构建农业机械管理体系,提升技术含量

建立健全的农业机械组织管理体系,是对农业机械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按乡(镇)、村庄分级设立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充实农村机械服务人员的队伍,构建完善的农村机械管理体系,加大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提升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研制新型的农业机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

3.3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农业机械管理的全面发展

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的时候,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从整体出发,对工作任务和人员从宏观上进行调度,提高管理效率,推动农业机械管理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大发展,既是农业机械管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抓住发展机遇,直面挑战,解决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助力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的一项主要工作。所以,作为一名农业机械服务队伍的人员,今后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熟练掌握新技术,熟知新型农业机械的操作方法,为农民朋友提供更全面的帮助,以便于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乡镇农业机械的管理与运用 篇7

1.1 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一部分乡镇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对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不够重视, 并未将其真正纳入到农业发展战略规划中, 在具体的管理中不能够落实安全为主、综合运用的原则。另外, 农业机械更新报废制度中还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 部分农业机械已经超过安全服役期限却并未及时更换, 加之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高, 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1.2 管理服务范围较窄

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人员大多存在管理理念不深入, 管理服务工作范围不够广的问题, 一部分乡镇农业服务站在国家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资助下成为了影响力较大的农业服务企业, 而部分没有获得资金支持的农业服务中心依旧得不到发展, 造成农业机械管理服务工作单一化, 覆盖范围狭窄[1]。

1.3 乡镇管理网络不全面

部分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并未配置足够的管理服务人员, 这是影响农业机械管理运用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特别是部分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流动性大, 对农业生产活动很容易带来影响。同时,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网络不完善, 对农民群众的农机无法做到第一时间的有效管理, 给农业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隐患。

2 强化乡镇农业机械管理运用的对策

2.1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

乡镇农机站应当在农闲时节组织培训班, 对农业机械的基本操作和日常维护知识进行培训宣传, 或者抽调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到农机购置处, 对农民展开面对面的培训, 为演示操作规范, 让农民群众能够在购买农机后全面了解操作方法, 让农业机械第一时间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在农忙时期, 可选择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对农业机械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调查, 给予农民群众面对面的指导, 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

2.2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乡镇农业机械工作的开展不能够孤立的进行, 应将其真正纳入到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中, 纳入到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把乡镇农机化发展和农村建设联系起来, 科学地测算乡镇应拥有的农机总动力, 结合当地耕地分布, 制定更加细化的农业机械管理服务规划, 规划涉及耕整、收获、插秧及烘干等流程, 指导农民群众合理选择农业机械, 了解本地农机运用现状和发展空间, 防止农民盲目购置农机。

2.3 壮大农机服务组织

乡镇农机站要结合实际的发展需要, 积极筹集资金, 建立服务组织, 主动给农民群众提供服务;要把全镇已有的农机大户实施资源整合, 实现优势互补, 科学配置, 巩固扩大农业机械专业户的服务能力, 避免出现重复投资的问题;要按照各村镇的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拥有数量, 各个村镇建立一个农业机械综合服务组织等;要按照农时季节, 合理地组织当地农机户进行跨区机收、机播、机耕服务, 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

2.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提高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是做好农机管理运用工作的重点, 也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途径。首先, 应加强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 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其次, 真正做好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可以由上级业务部门定期组织培训活动, 让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人员从思想认识上和理论实践上都得到有效提升;最后, 应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工作作风, 最大程度上激发乡镇农机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3 结语

乡镇农业机械的管理运用对于现代农业发展, 提升农民群众收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因为现阶段专业人才的缺乏及思想认识不到位等, 乡镇农机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 应从增强农业机械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入手, 好乡镇农机站建设工作, 大力培养人才, 创新服务机制, 更新思想认识, 进而不断提升农机管理运用水平。

摘要: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与运用的创新和发展, 是强化对基层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的重要内容。基于此, 分析当前乡镇农业机械管理与运用的现状, 并提出几点建议, 以期促进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乡镇,农业机械,管理运用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管理 篇8

由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生产不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也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生计。因此,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 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对农业机械管理的促进较明显,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管理的总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1 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目前国内大中型农场早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大型机械的应用成为了重要趋势。同时由于大中型农场购买力强, 对大型农业机械有一定的依赖性, 基于这种现实需求, 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1.2 小型农业机械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大中型农场之外, 多数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用到大型农业机械的机会不多, 但是对小型家用农业机械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并且随着农民对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现实需要, 小型农业机械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1.3 农业机械成为了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变, 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性逐渐增加, 这对农业机械管理发展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2 农业机械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机械管理的发展速度较快, 市场份额逐渐增大, 效益逐渐提升。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管理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例如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市场定位不清晰、售价偏高等问题, 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管理的整体发展, 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1 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受到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成本和技术瓶颈的限制, 农业机械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并不高, 在高精尖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 多数农业机械都处于一般技术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缺乏核心技术之外, 研发经费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技术水平的不足, 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市场扩张的重要瓶颈。

2.2 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

目前虽然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巨大、前景广阔, 但是对于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 有些大型农业机械在定位上虽然瞄准了大中型农场, 但是在功能上却还存在欠缺, 无法满足大中型农场的所有需要。而中小型农业机械, 在客户群体上虽然朝向普通农民倾斜, 但是在售价、功能设定上还不够人性化, 还有欠缺。

2.3 农业机械产品售价偏高

由于农业机械技术创新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由此也导致了农业机械产品的终端售价偏高, 不管是大中型农场还是普通农民, 虽然有着现实的购买农业机械的需要, 但是在售价偏高的情况下, 消费者往往选择了观望和修旧利废的方式, 暂时不购买农业机械, 这对农业机械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管理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 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 就要大力应用农业机械, 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促进农业机械管理的快速发展。

3.1 加大农业机械的技术创新投入, 提高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

要想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 就要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 不但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还应该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功能, 使农业机械能够与农业生产联系的更加紧密。通过这些手段的采用, 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将会得到持续提高。

3.2 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明确产品功能和客户群体

目前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应该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相应产品, 使农业机械产品能够在功能上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 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目的, 要完成农业机械产品的总体市场布局, 保证市场布局和定位的合理性。

3.3 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 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对于目前农业机械产品销售价格偏高的问题, 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解决。首先, 要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成本, 提高产品技术的实用性。其次, 要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 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再次, 要建立直销渠道, 减少中间环节, 从这三方面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目前农业机械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要想实现农业机械管理的快速发展, 就要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采取多种措施, 优化农业机械管理产业结构, 增加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投入, 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 使农业机械产品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量, 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有效促进。由此可见, 未来几年, 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农业机械管理将会迎来将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摘要: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机械化作业成为了重要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成为了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保障。考虑到农村广阔的市场前景, 农业机械管理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但是受到技术水平和研发成本的限制, 目前农业机械管理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但是技术水平不高、市场定位不清晰、售价偏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管理的快速发展, 使农业机械难以实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因此, 要想促进农业机械管理的快速发展, 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就要切实解决农业机械管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研发成本、明确市场定位、降低产品售价, 使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业机械管理,技术创新,成本,定位

参考文献

[1]杜玉华;吴玉翠;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1期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 篇9

1.1拖拉机发展迅猛, 种类繁杂, 安全技术状况令人堪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农村机动车有了大幅度增长, 原先以交通运输为致富门路的格局被打破, 大量的拖拉机被用作生产和生活工具而进入农村家庭, 拖拉机的性能、质量、种类、品种千差万别, 一部分拖拉机安全技术状况很难保证, 成为农机事故的重大隐患。

1.2拖拉机驾驶员文化素质低。据不完全统计, 商水县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驾驶员中, 小学文化、初中、高中文化人数分别占驾驶员总数的63.6%、30%和6.4%。

1.3拖拉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拖拉机驾驶员量大面广、居住过于分散, 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 他们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农机违章现象极为严重, 为农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特别是乡村农机手, 有相当部分没有经过正规的驾驶培训就无证驾驶, 有些人即使有驾驶执照, 但农机安全意识十分淡薄, 特别在货源充足的地方, 驾驶员只顾赚钱, 不顾机车技术状况, 多拉快跑, 即使机车带病作业, 也舍不得停机保养维修, 只等机车大病发作时, 才不得不停机修理, 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由于农村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农民缺乏基本的拖拉机行驶安全常识, 农机手安全意识普遍淡漠, 行车走路我行我素, 因此, 拖拉机违章比较严重。

1.4乡村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失调, 行车环境和条件较差。乡村道路建设突飞猛进, 硬化里程不断增加, 乡村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车速明显提高。但是, 由于乡村道路属平面混合道路, 且比较窄, 两侧村庄、学校较多, 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匮乏, 安全隐患突出;同时, 乡村道路的使用率较低, 违章占道现象严重, 大多乡村道路沿线有乱挖乱建、堆物占道、乱设摊点等现象, 严重影响正常通行;而且农村道路维修养护不及时, 路况较差。

1.5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考试不规范。农业机械化学校是培训拖拉机驾驶员的唯一场所。近几年来, 由于受经费及教师工资 (自筹自支) 无保障的影响, 学校在办学方面走入了“只收费不培训”的怪圈, 致使拖拉机驾驶员交通法规及农业机械化基本知识都极其匮乏。

1.6农机维修网点管理不够规范。农机维修网点无论在设施、技术人员等方面都没有严格按照《农业机械化维修管理规定》进行, 存在维修设备陈旧、维修场地狭窄、维修工技术素质低的现象, 有的甚至无任何资质, 就从事农机维修业务, 这样农机维修质量就无法保障。

2影响管理维护工作的主要因素

2.1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 影响正常施工秩序。在施工过程中, 工程项目往往点多面广, 机械设备、人员调动频繁。管理部门盲目地精简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 或将其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 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脱节, 致使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

2.2机械设备保养制度落实不到位, 致使机械设备完好率降低。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使用上常常是重使用轻保养, 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制度, 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 没有能明确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只注重使用, 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另外, 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 许多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 应付差事, 不从根本上解决故障问题, “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 从而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当出现问题时, 操作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 不能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这都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也增加了修费用、运转费用, 致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降低。

3完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 规范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 定岗到人, 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 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其次,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统计制度, 加强机械设备的统一管理, 建立详细的设备技术档案, 并定期组织检查, 技术档案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另外, 实行绩效制度,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再者, 在实际工作中, 实行“三定一包”制度, 即定机、定人、定岗位、包维护。“三定一包”制度的执行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工作效率、施工安全和农业机械化的完好程度。建立奖惩机制, 把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保养、安全运行、消耗费用等列入奖惩内容, 以加强广大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 降低维修成本。

4结语

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要切实加强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 相互协调, 以科学为指导, 积极去研究、探索和采用先进的管理维护方法, 逐步使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周晓光.农林高校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13, 27.

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农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 中国有70%的人口都居住在农村, 而全世界有1/3的粮食输出都来自于中国。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机械化农业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 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推动下, 机械化农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情况下, 我国农机的维修行业发展很不平衡, 一些无照经营的维修店和维修站的技术水平都不够完善, 基本都是小作坊的性质, 只看重自己的利益, 毫无管理可言。这样的情况无法保证农机的维修质量, 也给日后农机的正常使用带来风险。我国目前存在的农机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观念上不够重视

农业机械的操作和结构都是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应用者, 所以并不复杂。一些农民认为自己便可以对一些部件进行修理, 在日常的使用中, 农民都会依靠自我修理去解决故障问题, 而忽视了其本身是一种专业科学的机器。这就导致农机维修机构的生存危机, 也为日后的使用安全带来隐患。

(2) 农机维修行业发展和建设的迟缓

在当下, 农机维修行业的正规维修站点受到了小作坊站点的冲击。这就使专业的管理变得混乱无章, 也阻碍了农机维修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另外, 现在维修站点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都不是很高, 并且很多维修站点都把自己的经济利益作为最高的关注点, 以至于维修过后无法达到农民满意的效果。

(3) 维护人员在农业维修方面的专业水平不尽人意

因为维修站点把自己的经济利益看得太过重要, 而且农民对于专业的维修站点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这很容易让维修站点的经营陷入困境, 使其没有一个良好的经济收入, 相关人员便没有能力去进行相应的培训和交流。这样恶性循环, 使得在技术水平飞快发展的今天, 大部分的农业维修人员都赶不上时代的脚步, 专业水平滞后不前。

(4) 对于农机维修行业所指定的法规有待提高

现下, 虽然对于农机维修有相应的认证资格考核, 但是并没有引起现实社会的足够重视。面对市场, 在职的维修人员大部分都没有参与过这样的考核, 而直接进入了修理和保养机器的阶段。另外, 国家对于农业维修站的营业执照、设备的要求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规范, 这也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二、农机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只有通过对我国农机管理方面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才可以更清晰更深刻的看到并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 才能扩大农机维修的建设和更好的发展, 提高维修和维护的专业水平, 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

(1) 加强机构的建设, 把握改制的时机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经济和社会制度都在不断完善, 企业和单位的转制便成了势在必行。在这个大的前提条件下, 如何建设好农机管理机构, 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首先, 从宏观上来说, 要大面积的对农机行业进行管理和严密的梳理, 让整个行业可以恢复健康的持续发展。其次,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各个地区的农机行业进行管理, 对一些不达到国家标准的经营店处以停业, 并对在职人员进行考核、授予相应的从业证书。再次, 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让广大农民了解到农机专业维修的重要性, 把专业维修所带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实际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并让农民知道这是可以提高生产的有效途径。这样便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送修和送检率也相应提高。最后, 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为了加快行业框架的建设和完善, 政府可以加大支持的力度, 把农机建设放入社会层面之中。

(2) 依靠政府扶持, 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

由于现在维修点普遍能力不足, 专业性不够, 若进行大量的筛选删除是不符合实际的, 而且也会让相关维修店农民的生活发生动荡。所以, 在这样的条件下, 要想建设和改建农机维修行业, 政府一定要给予支持, 这样才可以为改造提供信心。政府应该根据规划对每个区域的建设都给予一定的补贴, 让维修、生产乃至销售可以进行交流, 让整个行业形成一体化。政府还要组织让机械生产的厂家定期提供技术人员对维修点的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提高技术和专业化水平。

三、结语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目前还在初级阶段, 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要想让其快速发展并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需要全方面综合的考虑, 政府、行业管理机构、农民乃至维修店都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有可能让我国的农业机械管理变得规范、正规和专业。

参考文献

[1]文森德.农业机械维修管理的建议[J].四川农机, 2011, 3:42-43[1]文森德.农业机械维修管理的建议[J].四川农机, 2011, 3:42-43

[2]贾贵全.浅谈农机维修行业的管理和发展[J].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0, 6:15-16[2]贾贵全.浅谈农机维修行业的管理和发展[J].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0, 6:15-16

上一篇:菊花文化下一篇:英语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