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文化

2024-05-04

菊花文化(精选十篇)

菊花文化 篇1

1 简述中国菊文化

1.1 菊文化的内涵

基于泰勒的文化定义 (1992, 《原始文化》) [2], 从文化的一般意义上看菊文化的定义, 可以理解为社会发展中人类以菊花为对象进行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 包括栽培技术、社会习俗、艺术作品、菊花象征意义及其道德人文内涵[3]。

菊文化分为3个层次:物态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4]。菊花物态文化主要是指菊花产品, 包括菊花种质资源和菊花加工产品 (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糕等) 。菊花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菊花的生产、消费、应用等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行为模式, 如重阳节, 人们有饮菊酒、食菊糕、簪菊花的习俗;金秋之时, 很多地方有举办菊展, 以菊会友的传统。菊花精神文化是指人们在赏菊时所追求的韵味和意境, 并由此产生的丰富联想, 如在一些菊花主题的作品中, 赋予菊花“傲寒凌霜, 清逸洒脱”的精神内涵, 将其人格化。

1.2 菊花文化对菊花产业的影响

因为喜欢菊花这种洒脱淡远的精神, 现在很多消费者购置案头菊等菊花工艺品来装点自己的书房, 这种消费行为使案头菊等菊花工艺品有了市场。然而, 受西方和日本菊花是“丧花”的文化影响, 白色的菊花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的消费并不多见。

菊文化通过影响消费者的精神世界, 使消费者在购买菊花时具有选择性, 进而影响菊花市场的需求。市场是菊花产业的核心, 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市场展开的。发展菊花产业, 要重视菊文化对菊花产业的影响, 积极弘扬菊文化, 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创造菊花市场的需求, 活跃菊花市场, 提高菊花产业竞争力。

2 浅析中国菊花产业

2.1 菊花产业的定义

花卉产业是指花卉生产与贸易业[5]。从这个角度理解, 菊花产业即菊花生产与贸易业。影响菊花产业的因素很多, 如菊花产品、菊花市场、菊花文化、从事菊花产业的工作人员等。菊花产业中, 菊花产品是发展菊花产业的物质基础;菊花市场是影响菊花产业的核心因素, 其它一切过程都是围绕市场展开的;菊花文化渗透到菊花产业的各个方面, 对菊花产业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2 中国菊花产业发展优势

2.2.1 菊花产品丰富多样。

菊花产品包括菊花种质资源和菊花加工产品。目前我国有菊花种质资源3000余种, 其中一些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商业价值, 如我国著名的四大菊:贡菊、杭菊、滁菊和亳菊。我国菊花种质资源的丰富程度是有目共睹的。论花期, 有夏菊、秋菊、寒菊之分。论花色, 除了蓝色, 其它的颜色都有, 如白色、黄色、红色、粉色、绿色、紫色等。论造型, 有大立菊、悬崖菊、案头菊、塔菊、树菊等。

在菊花种质资源不断丰富的同时, 菊花加工产品也是层出不穷。如菊花茶, 1989年开发出的紫云菊花茶, 曾先后荣获浙江省绍兴市“优质茗茶”[6], 受到消费者和行家的好评;如菊花酒, 用万寿菊开发的“香雪金酒”, 既拥有我国传统菊花酒的特色, 同时也具有国外金酒的风味;再如菊花糕, 潮汕特产菊花糕以其新鲜、清甜溢香、软脆无异味而驰名[7], 深受消费者喜爱。

2.2.2 菊花市场活力旺盛。

首先, 国内菊花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菊花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受菊花行为文化的影响, 清明节和重阳节期间, 菊花市场异常活跃, 如菊花销量剧增, 菊花价格上涨。在人们消费的菊花中, 盆栽小菊和切花菊正走俏市场。盆栽小菊花期长, 花色多, 目前广泛应用于园林工程、展会等场合中。切花菊分为3种, 单头菊、多头菊和小菊, 其中多头菊最受欢迎。多头菊现在已成为零售花店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配花花材[8]。其次, 日本从我国进口的菊花逐年增长。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菊花消费国。据资料显示, 我国已成为继马来西亚之后日本的第二大菊花贸易伙伴。另外, 殡葬服务需求在中国、日本等老龄化国家中上涨, 菊花用量也将随殡葬业的成长而不断增加。

2.3 中国菊花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2.3.1 忽视我国菊花文化在菊花产业中的作用。

菊文化对菊花产业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是影响菊花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消费者认为黄色和白色的切花菊是丧礼之花, 所以其销量和价格在清明期间最大、最高, 其余时间相对冷淡。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 菊花与丧事的关联仅为日本风俗, 只是日本菊花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的菊花精神文化中, 菊花是作为傲寒凌霜的坚贞之士被写入文学作品的, 而且一直被视为长寿之花。

2.3.2 传统菊花品种与引进菊花品种市场不平衡。

目前, 国内有许多传统品种正逐步丢失, 导致传统菊花品种与引进品种市场不平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是国内部分传统菊花品种与引进菊花品种相比, 在花色、造型、抗逆性等方面不占优势;另一方面是国内许多传统菊花在繁育和栽培上比较繁琐, 耗时耗力, 成本高而收益少。传统菊花品种的流失不利于我国菊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 更不利于菊花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2.3.3 产业化程度不高, 龙头企业匮乏。

大多数菊花生产单位停留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 市场竞争力还很弱。目前国内还没有能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当前, 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条件下, 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9]。从事菊花产业的生产单位, 应该转变经营理念, 分析菊花市场的需求, 进行产业化生产。政府应在资金、市场、政策等方面予以具体帮助, 发展一批高科技水平的菊花龙头企业, 提高我国菊花产业化的程度。

3 从菊花文化角度提升中国菊花产业竞争力

菊文化对菊花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要提升菊花产业的竞争力, 就必须重视菊文化。从菊文化角度提升菊花产业竞争力, 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 积极弘扬菊花文化

人们对菊花的欣赏是形成菊花市场的重要原因。菊花的感人魅力除了美丽的外表, 更在于它的文化内涵。菊花在我国“傲寒凌霜, 清逸洒脱”的文化内涵, 早已使它从仅供观赏的地位上升到陶冶情操的高度, 这也是人们喜欢菊花经久不衰的原因。菊花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都有文化的印记。消费者若能认可菊文化, 就能更容易地接受菊花产品。我国菊文化是积极向上, 迎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在发展菊花产业时, 要积极弘扬我国的菊文化, 以消除外来负面菊文化的影响。

3.2 树立菊花文化营销理念

各个地区菊花产业的兴盛程度不同, 实际上是消费者对菊文化的认同程度不同。西方的菊花市场之所以不如日本繁荣, 就是因为西方认为菊花是不祥之花。菊文化已经成为菊花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树立菊文化营销理念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谓文化营销, 就是以消费者的差异性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 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品格的营销策略组合与以文化观念为前提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服务[10]。在向目标市场推广菊花产品时, 既要注入自己优秀的文化, 让菊花产品成为成为自己文化的载体, 表达出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文化观;还要认真分析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 将自己的文化与目标市场的文化融入到所推广的菊花产品中, 使其成为连接自己与目标市场的桥梁。

3.3 打造菊花产业民族品牌

进入21世纪以来, 在愈加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 得品牌者得天下的事实, 既使生产者莫不努力追求之, 更让消费者享受着品牌带来的种种实惠[11]。品牌中沉淀的文化传统部分, 是品牌中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是品牌塑造的内在原动力[12]。品牌之所以被消费者接受, 很大原因是它里面蕴含的文化深深地吸引消费者。在我国, 菊花作为“傲寒凌霜、清逸洒脱”的坚贞之士, 自古至今受到人们的赞扬。具有吸引力的菊文化是打造菊花产业民族品牌的强大动力。现在菊花产业没有相关知名品牌, 广大从事菊花产业的企业应该抓住机遇, 积极弘扬菊花文化, 打造民族品牌。品牌竞争是未来经济社会中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只有加快民族品牌建设, 才能提高我国菊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梅生.文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7, (5) :99-102.

[2]陈先达.文化与传统[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97, (1) :1-7.

[3]崔秋芳, 杨慧.浅谈菊花文化[J].南方农业 (园林花卉版) , 2008, 2 (10) :35-37.

[4]毛静.中国传统菊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6.

[5]刘燕.中国花文化与花卉产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23:87-89.

[6]周琪舫.紫云菊花茶加工技术[J].中国茶叶加工, 1999, (1) :20-21.

[7]谷悦.金秋十月共食菊[J].中国食品, 2014, (19) :108-109.

[8]晓白, 薛建平, 房伟民.菊花:产业蓄势待发[J].中国花卉园艺, 2013, (23) :28-29.

[9]张莉.河南花卉业发展战略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3, 22 (3) :26-28.

[10]许项发.论文化需求与文化营销[J].江苏商论, 2003 (9) :133-135.

[11]何丽.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研究[D].北京:首都贸易经济大学, 2008.

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小榄镇 篇2

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小榄镇

作者:

来源:《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7年第11期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是孙中山先生故乡中山市的经济重镇、区域商贸中心,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国乡镇之星”荣誉称号。小榄镇区位优势明显,东距深圳、香港150公里,南接珠海、澳门90公里,北离广州60公里。

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06年,全镇地方生产总值118.9亿元;税收总额20亿元;三大产业比例为0.7︰59.5︰39.8。

陶渊明与中国菊花文化 篇3

【素材现背】在历史进程中,不少文化名人赋予植物以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植物因文化名人而愈加高洁坚贞,文化名人也因这些植物而在历史长河中愈发高逸清朗。

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等。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唐人已将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因陶渊明,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陶渊明之“采菊”,不是单单喜欢菊花的美丽,在这背后,存在一种深远而丰富的文化傳统。

菊是中国的特产,《礼记·月令篇》中就有记载:“季秋之月,菊有黄花。”菊于肃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而是菊有什么用。对此,屈原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菊是可吃的。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晋人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南阳郦县山谷有一条小溪,谷中长满菊花,花落水中,久而久之,溪水变得异常甘甜,人称“甘谷水”。附近居民都饮甘谷之水,并且“食者无不老寿”。做过南阳太守的王畅、刘宽、袁隗等人,让郦县每月送40斛甘谷水特供自己饮用,他们所患的眩冒等病,因喝此水而愈。日常经验往往最具说服力,菊能治疗疾病,能令人长寿,这在汉代已成为人之共识。于是,菊很自然地进入了医家、养生家的视野之中。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有药120种,其中草类71种,菊花即属此列,位居菖蒲之后、人参之前,排名第二。自此,菊花作为一味中药,长久地存在于医家典籍之中。

热衷于长生求仙的人,尝试服用各种药品。两汉时期,菊花是求仙好道之人食用的药物之一。唐代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中记道:“《神仙传》曰,康风子,服甘菊花、柏实散得仙。” 到了明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段文字变成:“《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子皆以服菊花成仙。”李时珍略去了柏实散,极力强调菊花的功效。

六朝文人普遍认为菊花能够养生延寿,并多有诗文吟咏。魏文帝曹丕曾将菊花作为礼物送给太傅钟繇,并著一书,书中提到:“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请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他希望钟繇食用菊花延长寿命。

除了养生成仙,六朝文人还赋予菊其他的文化意义。钟繇之子钟会的观点最具代表,他认为菊有五美:“黄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君子德”和“象劲直”,让菊花具有了高蹈的道德价值。此外, “黄华高悬”“纯黄不杂”“冒霜吐颖”,同样大有审美意味。

陶渊明未能免俗,或者说,他不能超越这一文化传统。除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尚有《问来使》:“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即向使者打听家里所种菊花的长势。《饮酒二十首》之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九日闲居》:“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这两处皆写菊花酒,着重其养生功用。还有《和郭主簿二首》:“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褒扬松菊之高洁坚贞。菊的这些特点和意义,在陶渊明之前已具备,但其高逸贞洁的喻义,因为陶渊明才得到了极大彰显。

菊花文化 篇4

关键词:文化模式,整合思想,民族精神,文化相对论,动态性

1934年, 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她的《文化模式》一书中提出了“文化模式”理论, 她认为每一个种族在历史过程中, 通过社会选择, 使群体行为方式、价值观、心理等诸种文化特征趋同, 从而整合成文化完形, 呈现出特定的文化模式。

《菊花与刀》一书中, 贯穿了细致入微的文化模式理论, 和对日本民族精神的敏锐洞察, 反映出作者的文化总体观念, 以及相对主义的态度。

一.整合思想

本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刀》一书中, 以文化整体观总结出日本文化的总体面貌:日本的文化模式是“耻感文化”。

这种整体观是格式塔心理学在人类学方面的运用。本尼迪克特批判以往的人类学研究都是对特性的分析性的讨论, 将零散的证据拼凑成为一个“弗兰肯斯坦式的怪物。”[1] (P50) 因此, 本尼迪克特在认识日本文化时, 把握各种行动和思考方式在其特殊的联系中所形成的文化模式的有机整体, 根据文化发生的来龙去脉评价文化现象。

但是“整体并非仅是其所有的部分的总和, 而是那些部分的独特的排列和内在关系, 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实体的结果。”[1] (P48) 文化整合功能的巨大作用就在于整合不是文化诸物质、现象的机械组合, 而是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的新的有机实体。

我们从书中看到日本人对秩序和等级的强烈依赖。家族等级制度、阶级等级制度, 都源于“各就其位”的道德体系。无论是封建时代, 还是明治维新时期, 等级制度都得以延续, 因为它完全契合于国民的想象, 同时这种想象也由等级制所塑造。“各就其位”的观念从各方面统一了日本人的秩序。

日本是一个严格的阶级和卡斯特社会, 在大规模借鉴中国生活方式的背景下, 对其进行修改, 以适应自身固有的等级制文化。无论是官僚行政制度还是大宗族制度都不足以取代。像是“中国对孝道的系统陈述早在公元六七世纪就随着中国的佛教、儒家理论以及中国的世俗文化被日本接受。”[2] (P39) “忠”、“孝”都是汉语。但是这些难免有所修改以适应不同的家庭结构。在中国, 一个人也要对其庞大延伸的宗族尽忠, 而日本只有上层阶级才有族谱。不仅如此, 中国假定了一种凌驾其上的德作为忠和孝的条件, 即“仁”, 这种伦理观的前提在日本从未被接受过, 因为不符合日本的天皇制。在日本, 孝道是必须履行的责任, 它意味着宽恕父母的恶行和不义, 即“不仁”, 这种对父母的义务只有在与天皇的义务发生冲突时才能违背。可见, 不同的行为和观念, 被吸收到一个整合得完好的文化模式中后, 通过形态转变, 有可能成为该文化的特征。

二.民族精神——心理趋向和价值秩序

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重在分析国民的心理趋向和价值秩序, 她认为文化模式的内核在个人的心灵里, 而且关系到个人如何根据其文化的主观标准, 整合出统一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会加深其经验, “与这些驱动力的紧迫性相应, 行为中的各个方面也会取得一种越来越和谐一致的外形。”[1] (P48) 这也是文化整合的内驱力和动机。

就像代表日本文化模式的“耻感文化”其实是一种内在心理和价值选择机制。日本人将羞耻感纳入了道德体系, 把公众对个人的评价作为有效的约束力量, 把“强烈的个人懊恼作为基本道德体系的原动力, ”[2] (P149) 在这个驱动力下, 国民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取得统一的形态。与此相对的, 西方的“罪感文化”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 并依靠内心的服罪思想启发人的良知。前者借助于外部的约束力, 后者靠内心的反省;前者依附于群体, 后者属于个人。无论是何种模式, 都建立在各自特定的民族心理上和民族精神上, 不同的行动和思维方式是这种潜意识的表象。

为了说明同一民族背后这种共同的潜意识, 本尼迪克特提出了“民族精神”的概念。“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 就因为文化有它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3] (P45)

《菊花与刀》中谈及日本人的礼貌时说“日本人近年来欧洲化了, 但他仍是一个贵族社会。每次打招呼, 每次接触都必须表明他们之间社会距离的性质和程度”[2] (P38) 。尽管日本广泛吸纳西方现代思想, 但日本人仍继续使用自己文化中的各种敬语和适当的鞠躬和跪拜, 并且有详细的规则和惯例支配。因为只要日本人的民族精神中“各就其位”的道德体系没有替换, 只要等级制度的价值秩序没有改变, 等级差别就必须经常以适当的行为加以承认和表现, 像是鞠躬、跪拜等。

三.比较的方法和文化相对论的态度

在分析日本人矛盾性格时, 作者指出造成这种双重性的重要因素是日本儿童教养的不连续性。日本的生活曲线是U形曲线, 儿童和老人享有最大的自由和随意。这种培养方法造成了日本人性格中的矛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人的倒U形人生曲线。

本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刀》中大量运用像这样的比较方法, 分析日本、中国、美国等国家的文化形态, 从文化差异中抓住决定日本人特有的心理和价值趋向, 之所以能得到如此精准的结果, 离不开她客观的态度。上面的对比分析, 作者没有怀揣“那种日本模式安排的生活, 对美国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这样的心态对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生曲线加以任何褒贬, 而是客观敏锐地指出, “不论是美国的生活曲线, 还是日本的生活曲线, 其实质都是要各自国家里的个人在壮年期把精力投入到各自的文化里。”[2] (P168)

这种客观的态度来源于她所持的文化相对论。她认为文化具有无限多样性, 要相对地理解人类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是在历史进程中人类行为的可能性的不同展开, 即使是西方文明中的一套风俗和某一新几内亚部落的风俗, 有可能也是用来解决同一问题的两种社会模式。

四.文化模式的动态性

本尼迪克特对日本的研究结论受到不少质疑, 有人指出特殊时代、特殊群体的表现无法代替普遍。我认为本尼迪克特其实肯定了各文化传统的自身变化和外来文化引起的变化, 因为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想要寻求固定不变的文化模式也是徒劳的。

人类行为方式具有无穷多的可能性。文化模式的形成就如同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 在历史的进程中, 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即使在形成之后, 仍会不断吸收异质因子, 整合是个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 因为“文明本身所能够产生的变化可能远比人类任何权威所希冀或想象的对文明的变革都要更彻底, 更激烈, 而且仍是完全切实可行的。”[1] (P38)

所以, 本尼迪克特既不想在共时的维度上归纳出几种文化类型, 也不想在历时的维度上建构出一种可以应用到一个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模式, 永恒不变的文化模式是不存在的。

五.小结

《菊花与刀》尽管争议颇多, 但书中深刻的思想和动人的艺术性结合得天衣无缝, 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经典范例。这样的成功无疑和作者本人的学识和能力有密切关系。但是, 她的学说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 其方法论在操作层面上并没有一定的规范性。正因为此, 后来人类学界大规模的国民性研究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

这样的危机其实在克罗伯的《人类学》一书中有很好的描述:“一方面, 要是把如此之巨的模式尽量抽象化, 它就会变得枯燥而无生气;另一方面, 要是尽量把它和具体事实的关联保存下来, 它就会缺少一般性、概括性。”

因此, 在文化整体模式的规范化这个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 在个人的“直觉”还不足以得心应手地运用文化模式理论进行研究的时候, 保持一种文化总体观的视野和文化相对论的态度也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北京:三联书店, 1988

[2][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

[3][日]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

菊花文化 篇5

年年岁岁菊相似,岁岁年年韵不同。而立之年后,今年的菊花文化节由国家住建部、河南省政府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协会、河南省住建厅、开封市政府共同承办,标志着开封菊花文化节由省级节会正式上升为国家级节会。

有人说,菊花文化节是开封的一个“聚宝盆”,彰显着开封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助推了开放招商,带动了文化旅游,孕育了菊花产业,提升了城市形象。

搭好菊花台唱响经济戏

把菊花节会作为开放招商的平台,已有20年的历史。1994年菊会上30亿元的投资额,开了开封菊会招商的先河。今年的菊花文化节开封市签约项目96个,总投资917.2亿元,项目投资总额创历年之最。

从30亿元到917.2亿元,菊花节变化的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累加。

今年菊花节上,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等客商达到了244家。开封市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高端化工和新材料等十大产业作为招商重点和主攻方向,细化招商路线图,并把菊花文化节作为检验重点产业大招商成效的平台。

勤俭办节会文化增内涵

今年菊花文化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控制活动规模,由去年32项活动压缩到今年15项,办会财政支出比去年减少约50%,各项接待活动一律从简。

本着返璞归真、勤俭办会的理念,本届菊花节还压缩掉了惯常的开幕式专题晚会,以一台精品文化剧目《千回大宋》首演式替代开幕式,既节俭务实,又凸显鲜明的宋文化特色。

在此期间,开封市在巩固提升原有文化旅游景点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一河两街三秀”等开封文化旅游新亮点、新品牌。同时,全市各景区也纷纷推出一批新的文艺表演节目,如大相国寺的梵乐、龙亭公园的《百戏进皇宫》、天波杨府的《忠烈千秋·杨家将》等。

菊花产业兴链条更完善

禹王台区南郊乡魁庄村作为开封最大的菊花生产基地,是国家命名的“菊花之乡”。今年,北至承德,南至杭州,东至青岛,西至拉萨、乌鲁木齐,都能寻觅到开封菊花的亮丽身影。

乘着菊花文化节的东风,近3年,开封把菊花产业逐步打造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使开封菊花从单一观赏向食用、茶用、药用延伸、拓展,菊花酒、菊花饼、菊花茶等菊花产业系列产品走俏大江南北。

从2012年起,开始建设中国(开封)菊花高新科技产业园更是开封菊花产业化的一个缩影。占地5000亩的菊花高新科技产业园,集科研、展览、交易、种植、深加工、养生为一体的菊花产业园区,按其功能规划为交易中心、科研区、展览区、生产种植区、深加工区、文化展示区、养生区、综合管理区等。

“菊花高新科技产业园将延伸菊花产业链条,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增加菊花系列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发展菊花产业与旅游休闲的有机结合。”开封市菊会办负责人说。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夏菊花:总领群芳是菊花 篇6

48年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保存完好

1964年12月21日,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夏菊花作为代表,第一次进入人民大会堂,聆听周恩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那时,夏菊花的身份是武汉杂技团青年演员。不过,凭着苦练的杂技绝活“顶碗”,27岁的她已在7年前就拿了国际大奖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被誉为“顶碗皇后”。

对这次参会经历,夏菊花记忆犹新。“坐了两天的火车才到北京,我们湖北代表团住在京西宾馆,我住在9层,和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扮演者王玉珍住一个房间。”

48年过去了,夏菊花还保存着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周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份104页的报告,纸张已经有些泛黄,但仍可清晰地看到,不少地方被夏菊花用红色的笔做了下划线的记号。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克服困难,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我国已成为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不用看报告,夏菊花就背出了其中的一段。

“周总理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大家都激动地站了起来。”说到这个场景,夏菊花双手挥舞着,双脚用力蹬地,也像是要站起来似的。

这次会议上,夏菊花发言说:“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最珍惜今天的幸福,也最向往明天的美好生活!周总理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说出了我们心里的希望,也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今后,我将为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心!”

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那个时候当人大代表,脑子里想得最多的是,怎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对我来说,就是把杂技演好,让观众高兴。”夏菊花说,这就是当时单纯、朴素的想法。

就在参加会议期间,夏菊花白天跟大家一起开会,早上5点至7点,晚上7点至9点,她坚持在房间里练功。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对手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夏菊花自己编了顺口溜告诫自己。

顶碗,原本是男人演的节目,夏菊花开始练习之后,又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增加难度:从一个、两个碗,一直加到十几个瓷碗;走碎步、跑圆场、搬腿、探海、拿顶……

每次去外地演出,夏菊花的行李往往比别人多一样瓷碗。外出演出路途遥远,在火车上也要练习顶碗。有一次去莫斯科演出,坐了7天7夜的火车,她也没有停歇。

1981年,夏菊花任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也是全国文联所属8个协会中最年轻的主席。

1983年,46岁的夏菊花走进江汉大学充电。“人不学习就不会进步。上大学不是镀金,就是为了学些东西。”谈起自己这次上大学的初衷,夏菊花不免有些感慨:“我从小生在穷苦人家,后来给人家当"押子",完全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当代表就要说实话、说真话

1975年至1983年,夏菊花担任过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她回忆说,印象最深的事,一是恢复招收研究生,她毫不犹豫地投了赞成票。二是修改《婚姻法》。

讨论《婚姻法》修正案时,许多委员提议将法定结婚年龄由18周岁提高到20周岁。夏菊花觉得还不够,就私下问羽毛球运动员出身的委员陈玉娘:“玉娘,你们运动员一般多大年龄结婚?”

当得知是26岁时,夏菊花当即提出自己的意见:“20岁还是太小了,国家培养一个演员和运动员多不容易啊。”

其他委员解释道:“文艺界和体育界是局部,要考虑普遍情况。”夏菊花听后觉得有道理,便服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就是夏菊花说话办事的风格。当了48年的人大代表,夏菊花“越来越能说,越来越敢说了”。

“以前,代表们都是听会,说感受,再后来是点名发言,现在都争话筒了。”这是夏菊花这么多年感受最深的变化。

近些年,夏菊花最关心的是未成年人成长。

“要为后代留下美好。”晚年的夏菊花任武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她对毒害青少年的三大污染痛心疾首:食品污染、环境污染、精神污染。

夏菊花眼睛患上了白内障,看报纸不太清晰,她就经常“听电视”。“大头娃娃”、“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人大会议上,她多次呼吁:“通过启蒙与教化,通过法制建设,来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盆栽菊花养护要点 篇7

1、适期控肥

菊花喜肥, 若施肥不当易引起徒长, 施肥过多, 则株高叶稀, 因此基肥应以磷、钾肥为主。施追肥不可过早, 如果叶片小而薄、叶色泛黄, 可多次喷施0.1%尿素溶液, 直至叶色转绿为止。如果出现缺磷、钾肥等症状, 应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立秋后至开花前, 肥水宜充足, 其浓度要逐渐增加, 并应注意增施磷钾肥, 可使花色正、花期长。

2、适当控水

要让菊花长得矮壮、节密、叶肥、不赤脚, 控水是唯一的有效措施。盆菊浇水要适时适量, 即使是生长旺盛期, 每天的浇水量也只需保持到白天中午蒸发所需的水量, 即每天早、晚给叶片喷1次叶面水。

3、适盆换土

菊花的整个生长过程中, 一般需要换盆2~3次。幼苗期移栽在直径约12cm的小盆养护, 壮苗期换入直径约15cm的盆内培养, 花蕾分化前再换入直径约20cm左右的盆中培养。这时应适时加施肥料, 只有这样, 花盆逐渐增大, 盆土逐渐增多, 才有利于供给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适量水肥。切忌大盆养小苗或小盆养大苗。若发现枝叶过盛, 可去掉部分宿土或须根。

4、及时摘心

及时摘心可促发侧枝, 有效地压低株高。盆栽的摘心时间和次数, 因不同选形艺术而异, 一般留4~7朵, 菊苗定植后留4~5片叶摘心, 等其侧枝长出4~5片叶时, 每个侧枝再留2~3片叶进行第2次摘心。

5、抹芽疏蕾

菊花壮苗期, 萌发出许多腋芽, 需及时用手指捏掉, 否则消耗大量养分, 且能发出许多小侧枝, 使植株显得杂乱无章。孕蕾期, 在顶蕾下的小枝上有时出现旁蕾, 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 也应及早去掉旁蕾, 促进顶蕾肥大。

6、养好脚叶

我爱野菊花 篇8

记得小时候,我住在位于偏远村庄的外婆家。每到秋天,山坡上、小河边、田埂上,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时不时地就可以看见那可爱的野菊花,远远看去,黄色的野菊花在秋阳的沐浴下仿佛给田野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花边。近看野菊花,一片片绿叶衬托着黄色的菊花,一闪一闪的,似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每次随外婆到野外,我总要摘一把拿在手里,还要挑两朵漂亮的扎在头上,那种兴奋自然是不言而喻。

野菊花,总是美得那么自然,美得那么朴实。平日里,野菊还没开花,人们只是把它当作平凡的小草,它也毫不在意,仍然默默生长。花儿开放,它把美丽献给人们,可又毫无所求。虽然它没有沁人的芬芳,没有妖娆的姿态,但它的生命力是异常的顽强,即使在深秋初冬季节,百花凋谢了,它也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

呢!那天我爬上山坡去采野菊花,一不小心滑了一跤,膝盖磕破了皮,我吓得直哭。外婆却不慌不忙地摘下几朵盛开的菊花,挤出汁,抹在我的伤口上,我顿时觉得清凉清凉的。外婆说:“野菊花是一种中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的药效,伤口上涂一点菊花汁,就不会感染了。”外婆还告诉我,野菊花治感冒、咽喉肿痛效果特别好。解放前穷人家治病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煎水服用。即使在平时,也可以用野菊花泡茶,当饮料喝。小小的野菊花竟有这么神奇的药效,我开始还有点儿疑惑,可是没过几天,我的伤口真的愈合了,真是不可思议!

野菊花不仅美丽,而且品质高尚,更有神奇的药效。我爱这平凡的野菊花,更愿做一株小小的野菊花。

(指导教师:郑国远)

《菊花》赏析 篇9

秋丛①绕舍似陶家②,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①秋丛:一丛丛的菊花。

②陶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家。

[解说]

一丛丛秋菊绕着我的屋舍, 就好像我敬爱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家一样。 我绕着竹篱赏菊直到太阳西下。 不是我百花之中偏偏最爱菊花, 而是菊花开后百花早已凋谢, 没有别的花可观赏了。

[作者]

元稹 (779—831) , 字微之, 河南 (河南府, 今河南洛阳) 人, 唐朝著名诗人。

[赏析]

菊花茶的加工 篇10

1. 阴干。

11月上旬, 绝大部分菊花进入适宜采收期时, 选晴天下午连花枝一起割下, 分2~3次割完, 将其挂在搭好的架上, 使其阴干。全干后剪下干花, 即为成品。著名的毫菊, 即为阴干品。

2. 生晒。

将采收的带枝菊花置架上晒干, 全干后剪下干花, 即为成品。著名的怀菊、滁菊、川菊均为生晒品。

3. 蒸晒。

将收获的鲜菊花置蒸笼内 (铺厚约3厘米) 蒸4~5分钟, 然后取出放在竹帘上暴晒, 勿翻动。晒3天后翻1次, 晒6~7天后堆起返润l~2天, 再晒l~2天, 至花心完全变硬即为成品。杭菊即为蒸晒品。

4. 烘培。

将鲜菊花放在烤房的竹帘上 (或铺于烘筛上, 置于火炕上) , 厚度3~5厘米, 在60℃的温度下烘烤, 半干时翻动1次, 九成干时取出略晒至全干即为成品。贡菊即为烘焙品。

上一篇:走出教材下一篇:农业机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