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建设

2024-05-05

现代林业建设(精选十篇)

现代林业建设 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 如何构建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 已经成为市场竞争对每个企业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在进行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世纪, 感悟现代企业文化, 加强林业企业自身文化建设, 对于实现我国林业企业改革与发展目标,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林业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原因

(一) 历史原因

林业是国有的, 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许多国有林业企业不愁吃、不愁穿、稳拿工资, 那时一切按国家计划行事, 加上森林资源丰富, 不愁来源, 不愁销路, 于是不思进取, 也不用客观分析, 往往企业就是一哄而上。体制的僵化导致项目的重复建设, 项目的重复建设必然导致恶果的产生。而当前, 资源优势消失了, 市场竞争激烈了, 于是许多企业就用超额砍伐森林, 超标排污来降低成本, 这无疑也是行不通的。

(二) 新形势的要求

林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林业企业的兴旺期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 但随着木材市场的开放, 替代品的出现, 进口木材的增多, 加上市场进入疲软状态, 使得林业企业陷入了一个经营的困难期, 尤其是那些规模小、独立性强的中小企业, 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加上产品雷同现象十分普遍, 而且这些产品多属中低档产品, 科技含量低, 林业企业走入困境。现代林业建设以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目标, 只有进行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建设才能促进现代林业建设的进行。

(三) 环境恶化

环境污染、生态被破坏、沙尘暴肆虐对我们来说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 面对每年相当于一个福建省面积被风沙吞噬的现状, 林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人们把目光聚焦在林业身上, 此时, 林业企业更加举步维艰。生态危机给林业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林业企业要积极努力, 从文化建设的高度上着手推动企业发展, 以发展带动企业走出困境。

三、目前林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林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 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且在近两三年内没有对企业文化进行持续、深入、有效地传播和推广, 具体措施不足。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也认识不足, 企业员工的企业价值观尚未形成统一, 企业文化观念也没有深入员工心中, 不能自觉规范员工自身的行为, 不能使其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二) 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 通过教育, 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 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 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及其创业集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以及形成的经营理念, 然后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 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林业企业如果只注重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 这样的企业文化就是没有意义的, 也是难以持续的, 所以不能对林业企业形成推动力, 对林业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三) 缺乏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现在的林业企业进行文化建设, 很多带有雷同性, 没有突出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 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没有生命力。现代企业文化是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 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 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 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 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 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 不可能完全雷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 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 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 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 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 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这说明, 企业要基于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自己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

(四) 缺少开拓和创新的思维

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 即已建立起企业文化就不能轻易更改, 以免影响企业的稳定。然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与时俱进, 变革创新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 企业文化中的某些思想观念已不再适应当前或未来发展的需求, 就必须摒弃、改造或创新。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企业文化的企业就可能走向衰落或灭亡。我国林业企业曾经认为林业“资源丰富, 取之不尽”, 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理念, 面对今天资源匮乏的不利形势, 如不与时俱进, 转变思想观念, 塑造新的企业文化, 就不可能实现在新世纪的腾飞发展。

四、对于构建基于现代林业建设的企业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 创新中华传统人文精神

中华人文精神是林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源泉。中华人文精神是指古往今来海内外中华民族各种文化现象中所蕴含的基本的文化精神, 也就是以人文文化存在为本, 着重通过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恰当把握来化成天下的一种文化精神。而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一种忧患意识, 它认为保持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 万物才能顺利发展下去, 它促使人们对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反思, 这种哲学影响了中国的各行各业, 也对林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使先人以森林为荣, 以森林为福。

但随着人口增加, 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超过了一定的限度, 就会使环境恶化。当今人们热爱森林, 爱护资源的意识也日益加强, 保护母亲河的呼声日益高涨, 我们林业企业要利用这个良机, 充分发挥林业企业优势, 利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生产出科技含量高的环保型的绿色产品,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开发森林公园, 让“无烟工业”发展其最佳效用,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而一些已具规模的龙头企业, 还应强化品牌意识。品牌需要过硬的质量, 还要有更深层的文化底蕴, 包括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文化水准, 销售人员的文化涵养, 策划人员的文化品位, 无论是创名牌, 还是保名牌, 都离不开文化, 而企业文化恰恰能通过全体员工共同塑造出一种企业氛围、企业精神和高度的凝聚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 使林业企业达到新的高度。

(二) 树立和谐与统一的理念

长期以来,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一直以粗放的外延发展为特征, 通过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导致大量森林遭砍伐, 造成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林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档次低, 含金量低, 有效需求不足。当前林业仍未能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表明, 林业企业的亏损面多达39%, 其中木材加工企业的亏损面已超过1/2。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林业企业必须改变以往的经营观念, 依靠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文化创新, 逐步建立起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造、采、运加工一条龙, 林、工、商一体化, 技、工、贸, 内外型相结合的林业新体制。

知识经济时代是社会全面知识化的时代, 是重视学习、重视创新的时代。因此在林业企业管理中要树立和谐统一的观念, 寻求个人、组织、社会之间的和谐协调, 追求的人与自然的统一。

(三) 倡导绿色环保型的文化

林业企业文化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性, 而这种独特性应表现为一种绿色文化、环保文化、回归自然的文化, 是人性的复归。先人早就懂得森林是人类的摇篮, 认为种树可以致富, 造林就是造福。而如今, 许多地方已青山不在, 绿水断流。保护森林, 保护水源,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林业企业更应适应这一时代趋势生产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环保型绿色产品, 依靠绿色文化这张牌, 使林业企业走出低谷, 走出困境,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 形成开放与合作的思维

改革开放已进行了30年, 现代林业建设正在全国展开, 林业企业应以开放合作的姿态走出国门, 学习国外林业企业丰富的管理经营经验和理念, 加强科技交流, 人员往来, 这不只是技术学习过程, 更是一种文化交流, 环保意识的灌输。只有这种环保意识在员工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林业员工们才会想尽办法, 努力降低林业原材料的消耗, 增加产出, 使有限的森林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林业企业要从过去主要依赖国内资源, 逐渐发展成为依赖国内和国际两种文化资源, 做到天下财富, 为我所用;天下人才, 为我从善。凡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并且付诸于实践的文化企业, 才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王树锋.关于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5) .

[2]周灯君.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 2006, (2) .

[3]梁继英.深化企业文化创新,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新疆林业, 2008, (5) .

[4]王建华.与时俱进, 建立林业企业文化[J].新疆林业, 2002, (4) .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篇2

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者和推动者

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高瞻远瞩,立意深远,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使得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

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的反思,是在人类具有强大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显著特点是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摒弃以征服自然并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理念,倡导一种新型的生产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观,并在经济行为上追求经济和生态双重目标,“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联系林业工作实际,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构建现代林业三大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再立新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充分拓展和开发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功能,通过全面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林业产业、科技应用推广、基层基础建设、林业职工生活水平,积极构建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森林文化三大体系,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

——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激活林业发展活力。根据十七大

报告“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的要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试点探路实践。加快制定出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政策性文件,正确引导和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切实保障林农的利益。围绕拓展提升林业功能、发展林业生产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积极性、增强生态约束机制、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

——以提升灾害防控能力为目的,完善林业灾害防御体系。根据十七大报告中“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要求,在切实加强防御宣传教育、健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预警和防御体系,从根本上掌握防御林业灾害的主动权。一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预警系统,包括森林火险预警系统、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系统。二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抗御体系,包括抗御森林火灾体系、抗御外来有害生物体系。建立健全以森林防火组织机构与现代化森林防火应急指挥中心相结合的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和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林火阻隔体系,提升森林火灾的抗御能力;根据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治理,结合林分改造工程及时清除疫点疫区,从根本上消灭外来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

——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十七大报告中“要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建设,促进生态修复”的要求,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重点抓好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工程、绿色通道及农田林网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工程、生态防灾减灾工程、城市林业及森林公园工程、森林生态监测及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商品林工程、湿地工程等九大重点工程,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切实推动城市森林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启动岩溶地区石漠化生物治理工程。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促进节能减排;加大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增加土壤的储碳功能。

——以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为途径,促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十七大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组织实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做大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第一产业重点发展商品林、林木种苗与花卉业、推广种植乡土珍贵树种,提高地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造绿色财富。第二产业重点发展人造板工业、木竹家具业、木地板业、木竹制品业、浆纸业、林产化学工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进一步增强林业的经济功能,加大木材、林副产品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为发展循环经济作贡献。努力满足全社会对自

现代林业建设策略分析 篇3

摘要:当今我国林业发展讲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融合,林业的发展兼顾可持续发展原则,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正是充分的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来进一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林业发展模式是在原来传统林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力求综合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现代林业;建设;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58

现代林业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运用现代的物质条件和科技手段,提高现代林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建设完善的林业发展体系,以生态文明为主要价值取向,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生态林业系统。本文介绍了林业的具体定义;总结林业建设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建设现代林业,促进现代林业健康发展。

1 现代林业的定义

发展现代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弄清现代林业的定义。现代林业指的就是充分利用现代物质条件和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全社会的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资源的重要作用,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现代林业实质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现代林业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和自然共荣。

2 发展林业的重大作用

2.1 林业在净化空气,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的人类社会,工业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城市,人口密度大,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危害着城市人们的健康,而林业可以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同时释放氧气。近年来城市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只有通过不断的植树造林,通过树木固碳作用才能减轻温室效应对人们的危害,通过植树造林才能有效地调节气候,为人们造福。

2.2 林业在防沙治沙中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是荒漠化、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沙化土地的防治任务异常艰巨。实践证明,林草覆盖是防沙治沙最有效、最快捷的对策,可见林业建设的重大意义。

2.3 林业在提供可再生能源上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是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已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新选择。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加快发展林木生物质等可持续能源,对于降低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4 林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中存在着大量的生物和丰富的资源,是我国丰富的资源库,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现实意义,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维护生态平衡,所以说发展森林资源对于保护好珍贵物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 建设现代林业的措施与策略

3.1 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向导作用

现代林业建设不是单纯林业部门的任务,而是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让全社会树立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资源应该从每一个人入手。所以林业部门要大力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让更多的人们了解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性。

宣传形式上,可以采取拉条幅、发彩页。同时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比如电视、广播和杂志等。也可以定期组织讲座,通过多方位、多渠道来提高人们尊重自然及爱护自然的意识。

3.2 加大扶持力度,定期组织培训

现代林业建设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但是个别地区对于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由于资金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林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现代林业建设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地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现代林业建设,保证资金投入。

加强教育培训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针对林业工作者来说,传统林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现代林业工作方向不同于传统林业,林业工作者一定要及时转变方向,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满足工作需求。作为林业管理部门要定期给林业工作者组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也为广大林业工作者创造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今后开展林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把生态文明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不仅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林业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工作,也要定期给广大民众做培训,提高大家对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培养大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3.3 加强示范引导,大力开展义务植树等绿色创建活动

现代林业建设要通过领导推动、典型带动、制度驱动、活动拉动等方式,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森林保护节等活动,不断壮大绿色志愿者队伍和民间绿色组织,形成绿色示范引导效应,广泛普及森林文化及生态文明,提高绿色发展理念。

3.4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加强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建设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进一步深化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公安等森林防护体系建设。建立陆生动物保护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同时要做好林木种苗和良种繁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林业,提升林业基础支撑能力,构建起支撑能力强、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现代林业建设基础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贾治邦.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现代林业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在2007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J].绿色财会,2007,(03).

[2] 徐文燕,黄清.试论我国林业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八·五”批示的体会[J]. 林业经济,2002,(07).

探讨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 篇4

关键词:林业,发展现状,现代林业

1 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

1.1 林业资源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林业资源目前总的发展走向是:森林面积每年都呈递增趋势, 平均每年都以200万公顷的增长速度在增长, 林木的生长量远远超出了林木的生产量。森林的面积总量呈现出上升趋势, 实现了森林蓄积与森林面积的共同增长。森林资源决定了林业的发展前景。要想保证我国林业产品的蓬勃发展, 就必须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

1.2 有着丰富的竹资源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竹资源, 以及高超的竹子栽培与非凡的竹子工艺。我国竹林的种植面积多达700万公顷, 世界竹林面积的三分之一都在我国境内, 而且我国的竹林总量也有9700万吨之多。不论是竹材的产量还是品种, 我国在世界排名中都首当其冲。我国的竹子资源不论是作为工艺品还是保健用品, 都是作为出口产品的重要部分。

1.3 林业资源积存少、质量差

目前我国的林业资源的数量虽然每年都呈递增趋势, 但是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我国本身就是一个林业资源缺乏的国家, 即便林业资源每年都在增长, 也依旧处于贫乏状态。主要表现在林业资源积存量小、基数少, 并且严重的分布不均, 林业资源质量差, 优良品种严重匮乏, 林业种植结构不合理, 没有专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林木资源的存活率不高。

1.4 国内市场林业资源供不应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林业资源也广泛运用到建筑业、家具、室内装饰以及造纸业, 从而使纸产品、木材、造纸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林业资源的市场也随之扩大。从而导致了我国市场对林业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2 建设现代化林业的重要性

建设现代化林业是保护生态平衡的根本所在。湿地和森林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持了自然界中能量流动、物质交换的基本运作。对保证陆地生态环境, 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 促进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 维护生态平衡, 促进自然界的和谐稳定, 就必须建设现代化的林业。

要想完善林业的发展问题就必须建设现代化的林业, 为我国林业资源的持续增长打好基础。提高产业质量为林业发展打下物质基础, 做好生态保护为林业发展提供好的生长环境, 做好文化建设为林业发展建立保障。只有做到这三点, 才能建设起现代化的林业。

对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我国来说, 可以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建设现代化的林业, 使现代化林业的建设具备坚实的保障体制。林业资源除了对木材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外, 最重要的是对大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 是保证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 我国现在已经成立了一个专业的林业研究队伍, 形成了技术监督、推广、科研三大体系, 为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建设基础。

3 现代林业建设的对策

3.1 退耕还林

建设现代林业对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业资源是与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资源同样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林业资源具备了可降解、可再生的特殊性。对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林业资源的主要来源在于森林资源, 是一个庞大且前景广阔的循环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林业资源,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今市场对林木产品的需求, 维持生态平衡,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生态经济的可循环性, 促进林木产业发展规模, 加速低碳经济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全面落实好退耕还林工作, 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标、质量责任追究、工程监理等机制的建设力度。全面建设起以造林为主体的建设体制。这一体制主要包括了珠江防护林的建设以及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建设实施。加强社会群众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 普及生态保护意识, 大力完成现代化林业的建设。

3.2 封山育林

为应对全球变暖的危机, 建设现代化林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类面临全球变暖这一共同问题, 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大问题, 首要工作是建立起现代化的林业资源。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角度来看, 我国只有加大排放权的权限,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 才能为林业资源的现代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有利前景。为此, 就要做好工业改革的工作, 为建设现代化林业资源提供一个经济有效地有利环境。通过这样的建设理念, 不仅可以对林业资源重量的增加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同时还可以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创造出丰富的附加产业。另一方面, 通过林业资源的增加取得更多碳排放的权限, 为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构建更多的有利条件。只有这样, 才能为做好生态保护为林业发展提供好的生长环境, 做好文化建设为林业发展建立保障, 保证陆地生态环境, 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 促进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与发展空间。

3.3 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

要想构建良好的生态文化首要工作就是要做好现代林业的建设。只有保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才能为生态文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林业资源的创造不仅提供大量的物质资源与生态资源, 同时,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建立起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价值观, 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文条件。

3.4 深化林场改革

在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的同时, 还应加大力度深化林场改革。首先, 就是要大力控制国有木材销售的定价问题, 对全国林场的的销售定价进行严格控制, 保证木材销售环节的透明化, 以提高价格为主要对策, 提高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

同时, 对林业资源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 落实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以收入决定支出, 做到稳定可持续发展。坚决落实规范流转、明确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的方针, 对林业资源产业进行全面深化的改革, 建立起现代化的林业管理制度。

3.5 建立绿色林业资源

在对自身经营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 还应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借鉴国外的建设理念, 鼓励发展个私企业投资、创办民营企业对现代林业进行建设。特别是建立起国内龙头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引进外来高科技以新技术, 构建科学有效的现代化林业管理制度。成立一个专业的林业研究队伍, 形成了技术监督、推广、科研三大体系, 为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建设基础。持续发展和壮大现代化林业的建设。

3.6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工作

现代化林业的建设还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建设空间问题。农村为现代化林业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空间位置。当今社会, 林业资源集体制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发展林业资源的积极性, 对建设现代林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切实落实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 做好林业改革前的调整工作, 对建设现代化的林业具有重要作用。

4 结束语

现代林业的建设不仅对维持大自然生态平衡、陆地生态环境, 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 促进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是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 我国必须加大对现代林业的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周玉审.先进的林业技术装备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支撑和保证[J].林木加工机械, 2011 (4) .[1]周玉审.先进的林业技术装备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支撑和保证[J].林木加工机械, 2011 (4) .

现代林业建设贴息贷款政策调研提纲 篇5

现代林业建设贴息贷款政策调研提纲

一、调研目的随着《林业产业政策要点》的出台和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如何进一步落实加大林业信贷扶持力度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林业主管部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项目组织化程度实现项目规模效益,以及如何有效建立健全贴息贷款项目监管机制深入开展项目效益评价等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深入研究林业贴息贷款在现代林业建设和林权制度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分析林业贴息贷款使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贴息贷款项目管理机制,加大中央财政贴息扶持力度,决定组织开展现代林业建设贴息贷款政策调查研究。

二、主要内容

(一)林业贴息贷款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作用与取得的成效

1.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情况

⑴林业信贷资金

⑵项目单位投入资金

其中:非公有制投入

……

2.促进林业产业建设情况

⑴产业结构调整

⑵直接效益情况

……

3.促进林权制度改革情况

⑴落实林权证抵押贷款

⑵盘活森林资源资产

……

4.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

5.促进新农村建设

⑴直接扶持林农项目效益情况

⑵林业龙头企业带动取得效益情况

……

(二)林业贴息贷款使用管理情况及主要做法

1.林业贴息贷款项目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 ⑴申报项目的选择

有关主管部门如何发挥作用

⑵项目单位资质情况的审核

⑶贴息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监管机构、检查监督主要内容与环节

⑷申报贴息材料真实性的审核与认定

⑸中央贴息资金的如何落实到位(管理方式)

(6)地方财政贴息配套情况

……

2.林业贴息贷款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做法与经验

(三)林业贴息贷款需求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1.信贷政策方面:贷款额、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贷款担保抵押物、贷款审批程序等;

2.贴息政策方面:贴息率、贴息期限、贴息规模及贴息资金申报与审核管理等;

3.项目组织方面:申报贷款项目规模、组织方式、林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等

……

(四)进一步完善林业贴息贷款相关政策建议和实现贴息扶持政策目标的工作措施

加快发展努力建设贵州现代林业 篇6

“十五”以来,林业建设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取得了可喜成绩。

“十一五”是贵州省西部大开发实现“十年重点突破”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现代林业建设非常重要和关键时期。力争到2010年,完成营造林15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初步建成因害设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两江”生态屏障;新建林业产业基地300万亩,改造300万亩,加快发展林产工业,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左右。

建设现代林业,核心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实现经济和生态在“协调”的基础上获得“高效”,就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现代林业建设的目标,就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对于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山区,更应该通过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着力保护和建设好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增长方式,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通过增强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构建内容丰富、具有感召力的生态文化体系。山区的优势在山,希望也在山。如何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在保护资源、循环利用中发展,实现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建设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林业,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2007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构建“和谐贵州”、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一改革,二调整,三突破,四提高”的总体思路,努力完成营造林260万亩,林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林业科技转换率提高5%以上的目标任务。同时按照全面建设现代林业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原则,遵循现代林业发展的思想和理念,用人才、兴科教、改体制、打基础、优结构、建支柱、增效益,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实现由资源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民对林业的不断增长的多种需求中,把林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一改革,即扎实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年完成试点、三年完成改革的要求,2007年在全省9个县开展林权改革试点,通过改革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建立起多元化的林业经营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经营主体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二调整,即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和林业产业结构。目前我省林种、树种结构较为单一,针叶林占64.2%、混交林占11.7%、阔叶林占24.1%,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隐患大,不利于森林效益的充分发挥。因此,要逐步改造林种、树种结构,大力发展乡土优良阔叶树种和混交林,使我省林种、树种结构趋于合理,更加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在产业结构上,林业一、二、三产比例由现在的75:20:5逐步调整为58:28:14,促进三产合理、协调发展,建立起符合现代林业要求的林业产业体系。

三突破,即在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人造板生产、退耕还林“五个结合”三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从2007年开始,利用省农发行贷款5亿元,在商品林区营造3个10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在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流域建设以桉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100万亩;在黔北地区建设以竹为主的纸浆林基地100万亩;在黔西地区的主要产煤区建设以桤木、楸、梓、三倍体刺槐等优良乡土树种为主的速生坑木林基地100万亩。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油茶、核桃、板栗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和以麻疯树为主的林木生物质能源基地。在人造板生产上,提高产量和质量,力争突破150万立方米大关。在退耕还林“五个结合”上,通过机制创新,促进生态稳固、产业发展,解决好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

四提高,即提高营造林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提高科技转换率、提高林业建设的投入。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和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大力推广林业科技成果和林业实用技术,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林地生产力、确保速生丰产林每亩年生长量达到1个立方米以上。林业建设工程项目的投入上,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全省林业投入达到20亿元以上。我们将按照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贵州林业的发展,举全局之力,为建设具有较高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最大限度拓展林业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林业努力奋斗。

论现代生态林业建设 篇7

一、林业生态建设的概念

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 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 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它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成份、多层次, 也是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方针要因地制宜, 山区采取以林为主的综合发展, 并立足本地产品和资源, 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粗精结合的加工工业体系;林区则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 实行轮封、轮造、轮放办法, 使眼前与长远利益结合。要建成立体林业, 目的是: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森林对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提高系统各资源单位面积产量, 缩短生产周期;形成商品生产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加工工业, 实现多次增值;协调同有关各业的互利关系, 维护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性。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 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八大后习总书记强调, 建设生态文明要深刻领会, 保护生态就是保民生福祉,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贾治邦说, 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 全社会都应有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应当肩负起生态建设的历史重任。

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天然林是经过很长的历史阶段, 经过反复的自然选择下的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个和谐的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森林生态系统一般讲是一个稳定的、抗逆行较强的生态系统。无论是提供林产品、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 还是发挥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无论是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 还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经营管理, 按照持续发展的要求, 都必须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使人类的利用和干扰保持在森林生态系统可容忍的限度内。

造林绿化工作, 从生态学角度来谈, 实际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或人工重建的工作。那种“刨坑栽树”, 栽上树就是建造了森林的概念是不完整的。

山西省广大农村地区, 自然条件严酷, 森林植被稀疏, 生态问题仍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局面的形成, 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外, 另外原因有如下四个方面:

1.人们对森林认识上的不足。特别是农村, 对原有森林不加以保护, 任意砍伐树林, 随意侵占林地。

2.林业生态工程没有放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重视, 或因资金的缺乏没有让生态工程进一步持续深入下去。

3.林权制度改革还有待于深入推行, 制约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无法实现林业分类经营, 增强发展的活力。

4.传统观念一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 造林就是刨坑栽树, 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很多本来属于林业范畴的东西, 如中草药、食用菌、野生动植物、野生花卉、香料植物甚至果树都拒之门外。提出林业生态建设就是要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 把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来看待, 发挥林业的综合功能。

二、林业生态建设的措施与适用方法

1.要大力加强生态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林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林业肩负着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两大任务, 发展的目标是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要建好两大体系, 就必须树立经济观念、三大效益协调发展观念、大林业观念、市场竞争观念, 坚持走优化结构、综合开发、集约经营、持续发展的路子。在产业化建设中, 要着眼于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提高规模效益和专业化协作水平。

2.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生态林业工作要坚持以农民增收、经济快速发展为出发点, 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市场规律, 创新发展思路, 加大宣传、动员、引导、扶持力度,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适应本地发展的林产业。

3.多措并举, 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以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出发点, 把经济林的栽植技术与后期经济效益做好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 把科技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充分利用农闲时节,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以实施科教兴农工程为主要内容, 以镇、村、家适用技术为主阵地, 对镇村干部和农民进行相关产业适用技术培训。并根据各产业不同生产环节技术需要, 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地, 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和服务。

4.要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 主要建立一些大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大的生态工程, 推进森林的覆盖面。

5.要大力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改革林业生产方式。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拓展林业资金投入渠道, 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业主投资兴林的路子, 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民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6.要大力弘扬创新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要积极探索全民义务植树新办法, 建立健全造林绿化的长效机制, 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尽快在全区范围内掀起声势浩大的全民义务植树新高潮。

7.要大力推进法制建设, 依法规范造林、管林、用林行为, 把林业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构建平安和谐林区。

三、林业建设要有适当目标

1.林业生态建设因地而异

林业生态建设充当什么角色因地区而有差异, 有些地方适宜速生林生长, 满足市场需求;有些地方是为了恢复或建设生态系统;有些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些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等。但要注意不管什么目标, 通过建设要达到:

(1) 保护和优化适地适树的各种立地生产潜能; (2) 结构多样性, 充分利用土地与空间; (3) 生物多样性, 注重生态系统功能的建立或恢复; (4) 物种保护与生产相结合; (5) 环境治理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2.加强培训, 提高农民的林业知识与技能

推广栽培抚育新技术, 帮助农民转变观念, 认识林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 确立尊重多样性和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整体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学习有关农林专业技术知识, 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服务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农民。

3.要坚持发展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复合性

一要坚持生物多样性, 充分发挥生态功能, 做到持续利用, 实现可持续发展。二要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有机物质、调节气候、促进物质循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碳平衡、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服务功能。在农田防护林、湿地、河岸、山地、沟渠、道路、田埂等可用的各类土地上综合开发形成复合系统, 促进生物质循环, 发挥生态效益。

4.需要有政策引领与财政资助

发展产业林, 应该贯彻“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由农民出工, 苗木林种由国家和各级地方财政资助。各级政府应城乡统筹规划, 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 加大对公共设施投入力度。林权归栽种者所有, 借以提高农民绿化祖国山河的积极性。

5.要注重苗木基地建设

苗木基地既是林业建设的供应者, 也是林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科技成果的实验者和推广者, 应该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支持有经济能力的个体或社会组织积极投资, 着力培育种植示范大户, 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以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优势, 带动周边地区林业发展。

四、通过抓改革来保持林业发展的活力

要按照现代林业的经营思路, 以要素市场为平台, 以森林资产为纽带, 以盘活森林资产、吸纳社会资本、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林业积极性为目标, 大力推进林业市场化经营, 切实把林业的改革与发展推向新阶段。一要进一步做好林权发证后续工作, 特别是对一些还未明晰产权的纠纷山场, 要加大纠纷化解、调处力度, 争取尽快发证;对原已发放的林权证经核实确实存在错误的, 要及时纠正。二要完善交易平台, 进一步加快林业要素市场建设, 并充分发挥其市场化服务功能, 为林权流转切实做好信息发布、交易拍卖、变更签证、许可验证、资产评估、抵押注记等全方位服务。三要加快林权流转, 要建立林木采伐、种苗供应、科技服务、项目开发、信息咨询等激励机制, 鼓励和引导林权权利人以转让、出租、股份合作、联营等形式, 加快林地林木流转步

现代城市林业建设探析 篇8

现代城市林业建设, 就是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 谋划林业发展, 促进林业社会化、生态化, 使林业发展融入到城市整体发展中去, 充分发挥林业多种效益, 维护生态安全, 进而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生态保障功能, 建设生态系统稳定、林业产业发达、生态文化丰富、人居环境优良的和谐林业[1,2,3,4]。

2 现代城市林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文明理论

生态文明理论比较倡导生态化, 对生态思想进行传播。生态化, 就是将广义的生态系统当成是一个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生命体, 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生态关系当作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人类社会的发展, 应该在对自然规律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 平等、公正地对待广义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 (因子与关系) ,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 融入生态学的规律。这种生态化了的世界观就是生态观[5,6]。

2.2 生态环理论

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 杜能环只对经济指标进行考虑, 而在和谐城市的总体布局中, 应对生态、社会、文化及经济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因此, 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及城市的总体规划都要以当地的社会及自然条件作为基础, 将当地的文化历史注入其中, 科学地进行布局和规划, 可结合生态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历史学及系统学等手段。

城市是一个典型的人工生态巨系统, 建设和发展城市, 均要以尊重生态学规律为前提, 为人类的健康与幸福服务。因此, 在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应对生态容量理论进行应用, 科学布局, 并对生态、文化、社会及经济等因子进行综合考虑, 将城市建设成一个功能丰富、生态安全的“生态环”, 即城区、环城公园、森林公园、半农区、农业区、牧业区、林业区, 其中城区主要是人类从事生活生产的场所。环城公园是供城市居民度假及休憩的场所, 同时还是消解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场所。该处所说的消解生产生活废弃物, 不是简单地对垃圾进行填埋和焚烧, 而是通过回收、分类及无害化处理后制成肥料, 用于园林植物的培育中。森林公园是城市生态的保障区, 可对城市环境的污染进行消解, 将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提供给市民。此外, 其还是客运和货物中转区及过境车辆的绕行区。半农区为城市与农区的缓冲区, 可进一步消解城市的环境污染, 为城市生产生活及园林绿化等提供非食用性的农产品。农业区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农产品的场所。牧业区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牧产品的场所。林业区是区域发展的生态基础, 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林产品的场所。

2.3 社会化理论

个体为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社会生活, 在社会环境中, 经由教育活动或人际互动、个体认同并接受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以及行为模式, 并内化至个体心里, 成为个体价值观与行为的准绳, 该过程叫做社会化。

个人社会化指的是自然人个体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行为规则的过程, 即自然人个体的社会化;团体组织的社会化, 是指某一团体、组织等特定自然人集合体在社会实践中, 集体获得社会行为规则的过程, 即这一团体组织集体社会化。

生产社会化, 是生产者通过广泛的社会关系, 在社会环境中, 经由互动、认同、接受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以及行为模式, 并内化生产者个体行为规范, 同时积极参与社会价值体系创新,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9]。

2.4 和谐发展理论与和谐林业理论

和谐发展就是根据广义生态系统的特性和演替动力, 遵照广义生态系统发展规律, 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实现生物圈稳定和繁荣, 达到天人合一、人地共荣、人人幸福的目标[10,11,12,13,14,15]。也就是说, 和谐发展就是不断追求广义生态系统的健康。如果从狭义的生态系统去看, 就是追求3个系统的健康:生态系统的健康、社会系统的健康、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和谐林业理论认为, 林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业, 而是融入社会·生态这个复杂的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在区域上可涉及到整个陆地生态系统, 包括平原、岛屿、湿地、荒漠、山地、城市、海岸、草原, 林业是人·地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是维护社会·生态系统和谐的主体之一[16,17,18]。因此, 笔者认为和谐林业应该是:以人·地系统为对象, 和谐地对人与人、人与环境、陆地生态系统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以促使人的生理和心理平衡的实现;在和谐林业中, 最高目标即为达到人地共荣。因此, 和谐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 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 协调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 全社会共同参与, 采用生态化技术, 协调人与环境、人与人、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同时对生态文化进行倡导, 以人类生理系统及心理系统的健康为目标, 促使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荣[5]。

2.5 现代化理论与现代林业理论

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19]。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 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现代化可以理解为4个亚过程: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发展 (农产品的生产更多是用来作为商品, 而不是自己使用) 、工业化、都市化。

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现代化研究成果的集成, 大体上包括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等三大体系。第二次现代化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20]。在第二次现代化过程中, 政治、经济、社会、个人、文化等领域的变化将是新现代化, 不同于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中发生的经典现代化;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领域, 第二次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淘汰, 甚至是否定。如果说, 第一次现代化的主要社会经济目标是加快经济增长, 那么, 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社会经济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林业理论是在我国生态危机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的, 根据许勤统计, 现代林业理论有6种模式的表述, 其中以江泽慧的“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 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 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 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为主流表达模式, 并逐渐发展成为“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三生态”理论。另外, 李丽、陈建成、陈贵松还将平衡论、造血论、参与论、预警论、跨越论融入现代林业理论, 其目标就是重点解决我国的生态危机。

3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工作总体取向和保障生态安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三生态建设林业主题, 以城市现代化和林业现代化建设为突破口, 从林业方面着力解决环境问题,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突出抓好城市生态建设、城市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游憩四大重点, 充分发挥城市林业的生态保护、环境美化等主体功能, 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全面推进现代城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努力建设社会和谐、生态健康、环境优美的新型发达城市。

4 基本原则

现代城市林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为:坚持统筹区域, 协调城乡林业发展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原则;坚持改善环境、消除污染、美化居住环境的原则;坚持立足资源、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原则;坚持改革创新、解放和发展城市林业生产力的原则;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多渠道投融资的原则;坚持依法治林、科教兴林、人才强林的原则。

5 安庆市现代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5.1 发展基础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 长江下游北岸, 是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有“万里长江此封喉, 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安庆市是长江下游的第一个城市, 也是万里长江安徽段的第一个城市, 东与安徽省铜陵市、池州市隔江相望, 南以长江与江西省的九江市相连, 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3个县, 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和巢湖市。

安庆市是全国重要的油、棉、粮、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 是安徽省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石油化工及纺织加工业基地。工业初步形成了轻纺、石油化工、建材及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安庆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辖7县1市3区, 共设19个街道办事处和102个镇、61个乡、1 226个居委会、1 608个村委会。另外, 省属农垦企业华阳河农场和皖河农场均坐落在市境内, 总人口609万人, 其中农业人数509万人。

5.2 统筹城乡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2.1 理论观念障碍。

缺少正确的生态观。由于发展决策者缺少生态化观念, 不了解生态健康的内涵, 把现代化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化、商业化、货币化, 在发展决策时, 尤其是在招商引资时, 生态为经济让路事件屡见不鲜。

5.2.2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质量不高。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分布不平衡, 主要分布在山区, 生态功能脆弱。安庆市林地面积虽然占土地总面积的38.8%, 但分布不平衡, 资源大多集中在岳西、太湖、潜山3个山区县;林业用地面积占67.7%, 林地面积占63.1%, 活立木蓄积占62.5%;全市有林地中, 中幼林所占比例近70%, 林分郁闭度低, 蓄水保水保土功能较差, 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虽然得到治理, 但整体生态功能仍很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4 000 km2, 占土地总面积的26%, 其中中度以上流失面积逾1 000 km2,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5%, 年土壤流失量2 000万m3。

5.2.3 林业发展基础条件较差。

由于林业经营管理粗放, 林业产值低, 林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10%;由于森林质量不高, 生态保障能力仍较弱, 局部地区生态十分脆弱, 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且治理难度大;城乡生态建设统筹不够, 重远山造林绿化、轻身边增绿工作, 城镇、村庄、工矿区等人口聚集区的绿化工作相对薄弱, 人居生态环境改善任务繁重;林业再发展能力弱, 林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有限, 加之林业生产周期长、短期效益不明显, 贷款和社会融资困难, 投入严重不足。

5.2.4 工业化水平低。

安庆市工业化水平偏低, 产业结构层次低, 传统产业改造速度不快, 竞争能力差。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 重工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工业有待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城镇化建设步伐缓慢。

6 安庆市统筹城乡林业发展的总体布局

按照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围绕保障生态安全、美化人居环境、促进林农增收、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结合林业分类经营, 在总体上, 将全市分为大别山旅游生态区、丘陵圩畈商品林与农业经营区、安庆市区园林城市与工商业区三大林业发展区域;在各行政区, 以中心集镇园林绿化为点建设森林生态网络城镇生态结点, 以道路、河流堤岸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构建生态防护林网, 以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其他山地及重要生态区位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林保育区, 以丘陵圩畈为重点建设高质、丰产、速生的工业原料林区。

促进科技创新,建设现代林业 篇9

1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但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利用、乱砍滥伐, 即使推出了退耕还林、绿化造林、天保工程等一系列措施,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仍严重不足, 人均森林蓄积量9.42m3, 人均森林面积仅有0.13公顷, 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22%, 人工林生产力水平仅为林业发达国家的20%。可见, 我国的森林资源同发达国家、世界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另外,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林业生产中, 致使林业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无论林木抚育、林木生产, 还是林木加工等, 其生产力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然而, 据测算, 我国目前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39.1%, 低于农业科技进步水平, 与林业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差距更大。再加上各国对原木出口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使得我国木材及林产品供给问题十分突出。

从上文的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 当前我国林业既面临着难逢的机遇, 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鉴于林业科技创新具有改造传统林业, 推动林业生产力发展, 促进林业由量变上升到质变, 提高林业发展速度的功效, 同时,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和“市场波动”给林民增收、林业增效带来的巨大风险, 有助于实现林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 面对林业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如何进行林业科技创新, 有力地支撑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大幅度地提高木材自给率和综合利用率, 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大力加强林业科技创新为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1 突出重点领域

1) 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科技工程方面:应针对我国林木良种培育滞后、林业生产良种使用率较低等问题, 将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 培育高产、多抗、优质的优良林木新品种, 以此丰富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种质材料;

2) 森林生物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方面:应针对我国森林生物资源破坏和流失严重的问题, 在有效防止林业生物遗传资源流失的同时, 加强森林生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同时进一步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与管理;

3) 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科技工程方面:应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建设, 重点开展防沙治沙、重大森林病虫防治和有害生物控制、重大森林火灾预警与防控技术、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关键技术;

4) 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科技工程方面:应针对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 利用生物技术, 发展高效生态恢复和利用技术、高效生物生产和利用技术, 以此加大在困难立地造林技术、高产速生抗病虫害良种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5) 数字林业科技工程方面:应针对林业数字化管理薄弱的问题, 大力研究推广高效的林业信息管理技术、调查规划技术, 建设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数字化的数字林业应用体系和林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 开展信息技术在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采集、综合监测等方面研究。

2.2 完善科技体系

1) 建立推广机构

建立和完善中央、地方 (省、地、县、乡) 一体化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科技社团、林业合作组织等社会资源优势, 加强林业名、优、稀、特品种推广示范、引种。

2) 建立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建立各具特色的、不同生态—经济类型的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县、示范点以及示范基地、示范园区, 为林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 建立服务中心

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 可通过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和林业技术培训工作, 努力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 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政策、有技术、会经营的林业科技骨干和新型林农。

3 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3.1 切实加强领导

要切实加大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力度,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科技创新的思想落实、投入落实、政策落实、组织落实以及措施落实。因此,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建立和完善科技支撑领导责任制, 层层落实, 进而把推进林业科技进步作为战略措施贯穿一切林业和生态建设全过程, 从投入、政策和规划上保持林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2 坚持自主创新

真正意义上的林业自主创新, 就是把林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地结合。为此, 应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力度的投入, 重点解决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提高森林覆盖率, 及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等问题, 并着重突破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在林业中的应用理论和方法, 更多地发明生物制剂、植物新品种、林产加工业等领域的专利。

3.3 合理引进吸收

坚持自主创新, 并不意味着就要“闭门造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文明多元化趋势的引导下, 根据我国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需求, 在广泛参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 要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积极探索引进技术新模式, 力求尽快转化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发明专利、植物新材料和新品种, 进而大力提高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

4 结论

总之, 在建设现代林业进程中, 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清醒认识林业科技发展与现实需求之间差距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林业科技创新在“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扎实工作、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加快林业科学技术发展, 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不断推进我国的林业科技工作和林业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发展而努力奋斗。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林业事业, 是建设现代林业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 亦是充分发挥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靠保障。

关键词:现代林业,科技创新,技术,生态,木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宋卫平, 钱洪涛, 秦建强.宜兴林业科技创新的途径选择[J].现代农业科技, 2005 (17) .

[2]强化科技创新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强大支撑[N].中国绿色时报, 2009-08-07.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初探 篇10

关键词: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初探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就是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仅仅依靠生态学、林学以及现代化的生态控制技术进行实施的一项林业工程,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对于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改善以及生活在林区周围人们的环境贡献还是相对比较巨大的。对于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目的来说, 就是为了适应当前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通过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 为建设更加美丽、更加环保、更加可持续的林业工程奠定环境保障的基础。

1 当前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重要性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环境的重视, 导致了我国目前的森林保护工程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这种冲击就在于过度的砍伐林业资源导致了我国的林业资源一度走到危险的边缘。现在国家重视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目的就在于, 强化对于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的意识, 同时在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的过程中, 能够将这种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理念能够深入到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当中去。建设现代生态林业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在现代林业项目的基础上, 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对于现有的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 建立起以当地的森林资源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循环发展的思路, 同时在推动林业产品的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创造出最佳的条件, 并且能够推动我国的林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现状

就目前我国在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现状来看, 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这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尽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但是从我国的人均占有的森林资源上来看, 出于世界上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另外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对于森林资源进行采伐, 这种采伐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存在着极大的威胁。这里就主要表现在了乱砍乱伐现象相对比较严重, 一些不合理的采伐、毁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任然普遍存在。目前的森林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同时还需要看到的就是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还有着一定的阻力, 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

其次就是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中建立与市场协调发展的现代林业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现代生态林业要求,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建立起统筹、协调、发展的现代林业市场机制, 就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的现状来看, 还和这个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没有能够让国有和集体林场的发展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 同时又缺少国家的监管, 这些都是目前在建设现代生态林业中所遇到的一些现实的问题。

最后就是在我国的林业资源建设的管理人员素质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这些森林管理人员往往都是过去的国有林场的人员, 他们还没有能够形成一种生态意识, 致使生态林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没有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可和理解, 致使在进行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政策执行不畅通的情况产生。

3 如何进行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

在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过程中, 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就是要从政府的管理层面上来建立起统一的政策导向, 要将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益处, 更广泛的宣传到林区, 让林区的工作人员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政府还需要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让全体的林业管理人员能够参与到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当中。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 要更新落后的森林建设的理念, 在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项目的发展当中, 应加强现代林业工程的理解, 准确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传统森林培育以及经营的技术注重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注重木本植物之间的种间、种内关系, 注重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以及能量流, 并且注重提高林地的生产效率, 最终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营。对于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来说, 最根本的一项内容就是需要用制度来对于人进行约束, 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 才能够保障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有序发展。借鉴那些在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国家的成功经验, 将这些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措施更好的应用到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中, 保证我国的现代生态林业能够在制度的保障下发展的更加顺畅。

在现在社会中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才是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基础, 也是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非常重要的保障。所以, 各级的政府需要依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 然后及时的补充的相关法律以及法规政策, 保障现代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在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 各个级别的政府要把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开展的力度以及开展的实际情况, 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地纳入到相关领导业绩的考核范围中去, 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加完满, 保障人们的利益, 促进现在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在工程的建设中, 由于领导在领导方式、领导能力以及领导的态度上存在问题, 导致出现对现代林业工程的建设不利的因素, 甚至导致出现工期延误等现象时, 要对其进整理行一定的惩罚。对在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中能够积极的履行责任, 并且能够认真协调组织好施工进度的, 要及时的给予奖励。做到奖惩分明, 对于各级的主管现代林业建设的领导职责要明确, 对于相关的管理要形成一定的机制。

最后就是需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竞争机制, 让现代生态林业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经营和管理手段, 从而更好的为服务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奠定好基础。让市场在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同时让现代林业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有效的完善, 从而为我国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4 结论

生态林业就是遵循生态经济以及生态规律来发展的林业, 也是充分地利用现有的适当的自然资源来促进林业发展, 且为现代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创造出最好的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林业生产系统。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的相关工作开展时, 一定要符合现在国家环境建设的需要, 更要符合现在林业长久持续发展的一种需要, 以及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需要, 所以, 各个级别林业方面的主管部门就需要认真切实的负起领导的责任来, 在宣传力度上逐步的加大, 用科学的思想来作为引导, 积极的对林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路广利.对生态建设的认识和建议[J].林业勘查设计, 2005, 3.

[2]谭开湛.对林业分类经营的几点认识[J].林业调查规划, 2000, 2.

上一篇: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下一篇:网络炼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