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林业理论与生态文明建设

2022-09-16

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 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 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因此, 探讨现代林业理论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意义重大。

1 现代林业的主要特征

现代林业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 以产业化发展为动力, 以全社会共同参与为前提, 推进全球交流与合作和新科技革命, 实现林业资源、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林业。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1 现代林业是高效的林业

现代林业就是林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林地利用率、林地生产力明显提高, 森林结构和质量得到充分改善, 功能和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林业。森林资源少、效益低、活力差、功能单薄、投入产出比低是当前我国林业的显著特点。未来几年, 要努力实现建设高效型林业的目标, 必须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 增强森林的功能;必须大力推进林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盘活林业资产, 为林业增添生机与活力;必须统筹科技、管理、机制等因素, 提高投入产出比, 提高林业发展效益。

1.2 现代林业是节约的林业

现代林业就是充分体现节约优先原则, 开发与节约并重, 林地和木材等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林业产业链条充分延长, 循环经济充分发展。由于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不足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节约林业, 必须坚持开发节约并重, 节约优先;必须坚持发展循环经济, 进一步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 延长林业产业链条, 提高综合利用率;必须完善资源节约管理体系, 创新资源节约机制;必须强化节约意识, 鼓励节约消费模式, 加快发展林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步伐, 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1.3 现代林业是法治的林业

现代林业就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林业上得到全面贯彻, 具有完备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高效的林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和健全的林业普法教育体系, 把林业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为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的林业。建设法治林业, 必须坚持良性准则, 做到预防为主;必须树立民本观念, 为民执法, 执法为民, 始终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中心来开展工作;必须弘扬依法治林, 制定和完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 快速实现森林资源增加。

1.4 现代林业是创新的林业

现代林业就是创新理念牢固树立,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体现, 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手段不断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强、体现行业特色, 为林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保障的林业。加强林业发展, 必须加强科技创新, 特别是要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 必须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着重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3方面下功夫, 加强林业体制、机制、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不断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1.5 现代林业是开放的林业

现代林业就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着力引进国内外林业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和资金, 在开放中求发展, 在合作中求共赢, 逐步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林业。开放是当前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扩大对外开放是加速林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1.6 现代林业是人文的林业

现代林业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广大人民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共享生态建设成果, 实现人与事业良性互动, 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生态文化充分发展, 生态文明充分弘扬的林业。要大力建设人文型林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 使人们居有花草绿荫, 吃有绿色食物, 喝有干净水, 呼吸有新鲜空气;要坚持人与事业良性互动, 让大家各尽所能, 各得其所, 分享盛世兴林建设成果, 在发展林业的同时,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推广生态文化, 弘扬生态文明, 在人们心目中树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 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尊重自然、珍惜生态的社会氛围。

2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现代林业是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管理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只有用现代林业理念做指导, 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得以健康发展。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的过程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2.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坚持用生态文明思维谋划林业建设与发展, 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 以期提高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 把关系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重大项目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置于生态合理性平台上进行研究和思考, 把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置于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围之内, 避免出现单纯依靠资源投入增加经济总量, 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现象, 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2.2 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 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实施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防护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工程项目, 严格保育和科学经营好森林资源, 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创新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强化对林地的依法保护, 完善森林采伐利用管理政策, 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结合区域林业资源利用现状, 按照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要求, 因地制宜, 加快林业经济结构调整, 丰富林业产业建设内涵, 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形成有利于现代林业建设的森林经营、木材加工、野生动植物利用、林业资源开发、苗木花卉和森林生态旅游等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步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由资源型林业向生态型林业转变, 加快林业特色产品开发, 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规模, 节能减排,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

2.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和森林文化、生态文化工程建设, 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消费观, 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构建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家园、开展绿色教育, 增强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使每个公民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2.5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制保障, 注意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的危害问题,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科技、法律等手段, 切实调动各地、各行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并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物质生产与人的文化素养及精神需求的平衡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只有用现代林业理论作指导, 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文章充分阐述了现代林业的几个主要特征;论述了现代林业理论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指出了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的几问题。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文明,生态观念

上一篇:CFG桩技术在公路工程软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下一篇:基于民艺学视角的湘南民居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