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的六大误区

2024-05-05

品牌营销的六大误区(精选十篇)

品牌营销的六大误区 篇1

误区一:制冷剂一年需换一次

很多用户都觉得空调使用了一段时间, 就必须换制冷剂, 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空调需要定时换制冷剂这一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空调和冰箱一样是通过制冷剂来制冷的, 不过由于冰箱是一个密闭型的制冷设备, 所以从来不需要添加制冷剂。而空调的制冷系统是半封闭型, 在制冷过程中一般或多或少会存在制冷剂的渗漏, 所以有时它需要添加制冷剂。

不过, 每台空调制冷剂的渗漏情况都不一样, 所以并没有规定特定时间, 一定要用户去更换。其实使用四五年而不用添加制冷剂的空调比比皆是。

特别提醒:要不要添加制冷剂, 必须通过专业人员在以下方面进行测试后来决定: (1) 空调器的电流; (2) 系统内的压力; (3) 进风口、出风口的温差; (4) 在添加制冷剂以前, 专业的维修人员都会先寻找空调的漏点。制冷剂如果需要添加, 空调就一定存在制冷剂渗漏的情况。在没有寻找漏点的情况下, 即使添加了制冷剂也是白加, 因为制冷剂会很快重新漏光。

误区二:制冷效果差就需添加制冷剂

空调的制冷剂过少和过多都会影响到空调制冷效果。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制冷效果, 比如房间的空间大小和空调匹数不匹配等。

特别提醒:如果空调的制冷效果突然变差,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原因: (1) 空调使用时间久了, 压缩机功效下降; (2) 过滤网没有清洗干净; (3) 进风口、出风口有遮挡物。

误区三:空调长时间不用没关系

空调的工作核心是压缩机, 里面有润滑油。如果长时间不使用, 润滑油会凝结, 再次使用的时候有可能会造成压缩机卡死。

特别提醒:在不使用空调的季节, 最好保持一个月开机一次的使用量。

误区四:空调房的空气不需更换

现在有许多空调都携带了负离子、氧吧等功能, 许多用户觉得由这些空调制冷的空气, 是非常有益于健康的。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最有利于人健康的是自然的空气。在纯自然的空气里面, 就含有负离子、氧气等成分。

特别提醒:在长期使用空调的时候, 用户要定期开窗, 让房内空气和外界空气形成对流, 这样才最有利于健康。

误区五:清洗空调只需洗过滤网

在所有家用电器中, 空调积尘污染是最严重的, 而空调的清洗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事。有些用户自装上空调后, 长年累月使用, 从不清洗, 直到发生故障。

特别提醒:《空调维修手册》规定:空调一般在夏季使用前或秋季使用后需进行一次清洗保养。其实空调的清洗, 一般情况下用户可以单独完成。

首先是清洗内机。过滤网是必须清洗的, 而空调里面的光触媒在使用之前, 则需要在太阳底下晒上十来分钟, 以保持其功用。如果使用的时间久了, 内机中风尘较多, 蒸发器也需要清洗。而在油烟比较大的地方工作的空调则需要将空调整个拆下, 全面清洗。

除了内机外, 外机也必须清洗。如果外机不是高高挂在室外的话, 用户可以自己用清水清洗冷凝器和热交换器。

误区六:外机裸露需装雨篷

其实如果外机悬挂的位置好的话, 是不用雨篷挡风避雨的。因为外机在设计的时候, 就添加了防水、防酸、防锈功能, 不需要另外的遮蔽。不过, 如果经常要在太阳下暴晒的外机, 最好有个雨篷。在装雨篷的时候, 用户必要注意雨篷的大小, 因为太小的雨篷会影响空调的热交换。

品牌营销的六大误区 篇2

营销新人应掌握的6大通关法宝

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商品信息,以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新型营销方式。如今,营销方式日新月异,Solomo、O2O、C2C等多样化的营销方式应运而生。核心骨架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对于营销新人而言,基础目的还是想实现网赚的第一步。现以网赚为基础的前提下,论营销新人最应该掌握以下6大通关方法。

一、微博营销

这个概念已经被市场培养起来,尽管大多数价值体现在虚拟的曝光率上,但是不可否认,企业已经认可了。这是目前营销模式里可以帮助新人快速积累原始资金的营销策略,简单而可复制。以新浪微博为例,营销大号已然成为微博江湖里盈利模式较清晰的一种模式。培养账号是微博营销的首要目标,一旦目标账号养成,可以加入一些威客型网站,即可通过基本上的转发评论而盈利。随着账号的影响力提升,收入也会越来越客观而稳定,当然以硬广为基础的转载会降低账号的吸引力,因此前提一定是以微博影响力为主、盈利自然是水涨船高。

很多人会问,微博现在积累粉丝难度系数太高了,不好操作。如果以量取胜的营销模式,可以将维护的号参与一些互粉的应用和互粉的软件,首要要做足表面功夫,因为没有人喜欢去空荡荡的餐厅吃饭,当然内容质量高的微博更易获得高质量的粉丝,在账号未形成影响力之前,切记用一些自动发布软件,人们需要的是一个交流的对等空间,而不是对着一个机器表错情。

二、新闻营销

新闻营销基本上是软文营销为前提的,当然如果挖掘到好的事件点,也可以利用新闻形成一个爆发圈,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软文基本上是新闻营销战役里面的最佳装备,一篇好的软文可以立马形成转化率,一般利用新闻营销实现网赚目的的营销新人需要的资源是写加发,写自然需要掌握一定的软文技巧和植入技巧,最适宜通用的软文必然是情感性的软文,如果前期没有超强的原创力,可以挖掘某一个点看看竞争对手是怎么写的,以竞争对手为圆心,行业为半径是怎么撰写的,找寻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模仿是第一生产力,慢慢的就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腾讯的很多产品就是这么玩的。

发布软文需要营销新人掌握一定的媒介资源,一般来说可以寻求一些媒介公关公司合作,再者就是自己培养自己的媒介圈子,通过QQ群去挖掘媒介关系,前期的时候一定不要怕麻烦,盈利空间小就要多对比一些媒介资源,时间久了就可以形成自己的长效合作资源了,这样才可以拿到相对高点的折扣。

三、博客营销

如今想要短期塑造一个百万千万点击率的博客,要么靠事件推进要么只能就是作弊刷流量,这种事不比神九登天简单多少。东京新娘以为当然如果以网赚为目的,尤其是单兵作战的,最好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博客圈,以博客群为主要盈利点。很多人会问,这么庞大的一个博客群一个人怎么去维护呢?

最笨的方法当然就是手工更新维护了,这一点最简单,靠的就是坚持。最早的一批Seoer现在手头都积累了这么一部分博客资源,无论是添加超链接还是锚文本链接,现在都轻而易举。博客群最好建立以某个方向为主的,这样的文章资讯相对价值会高一些,百度的新规则也在默默的打击一些伪原创的垃圾文章,甚至某些大的门户站点乱堆热门关键词的都被斩于马下了。

第二种方式是依靠一些博客群发群维护的软件,对于营销新人来说,最好先选择一些免费版本的,毕竟这样风险低,因为博客维护周期较长,短期实现盈利的几率较低。一旦博客群形成后,盈利的点就多了,外链买卖、文章发布、博客关键词优化等等。

四、网站SEO

初入门的营销新人,短期先别指望能够营造出第五大门户站了,也别指望构建网站群,因为这样的投入相对较高,而且耗费的精力比较大,后期可能会依靠一些广告联盟盈利,实现流量到收入的转化周期也太长。

对于营销新人来说,提供SEO服务还是可以实现空手套白狼的。很多人问SEO技术难度系数太高了,我短期学不会。如果抱有这种状态,建议还是暂时另辟蹊径吧,网络营销这个领域不适合你。

参加一个培训班吧,我又没有那么多的费用,怎么办?如果你还会使用一个叫做“百度文库”或者豆丁的网站,那么你需要的只不过支付一个带宽的学习费用。大部分网络上已有的一些SEO知识、常识、技巧等等,你都可以慢慢的摸索出来,大多数的培训机构给的你只是一条鱼不是一套完整的捕鱼方法,你需要形成自己的营销风格,挖掘自己的优化技巧,这种状态就像你当年喜欢隔壁班的女生,你最后用了怎样的手段把她追到手,最后她做了你的新娘一样。

五、竞价系统营销维护

随着营销知识的各种普及,互联网已然成为另一个商家密布区,百度谷歌搜狗之类的销售人员的推广普及,很多企业已经或者正在准备参与这种以竞价排名为主的营销领域。如果你恰好掌握一定的技巧,那么就选择帮助他们管理后台。东京新娘以为可以去他们公司任职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专门从事后台的管理工作。

同样的5000块钱投进了搜索蓝海里,为什么有的企业血本无归有的企业就可以赚的杯满盆溢呢?这就是关键词投放的一些技巧,你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帮助企业挖掘真正的用户搜索需求,那些可能高的指数关键词未必是最佳的与受众接触点。那么就是另辟蹊径,通过长尾关键词帮助企业挖掘最佳转化率的关键词。小的企业都会选择把优势兵力放在拿下客户上而不是选择与同行硬碰硬的抢占高流量关键词,这样的抢占在货比三家的点击中你的弹药已经耗尽了。

六、网络营销策划规划

很多的中小企业并不是走一步看一步,他们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营销目标来规划他们的兵力分布。随着你的营销知识掌握和实战技巧的提升,你就不应该止步于某一项技巧,而是把所有的营销编排成一套完整的组合拳。

这就需要你对你想要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帮助客户分析受众的喜好、定位企业的渗透渠道,投放的周期节奏等等。短期可能并不能形成自己的强势策划能力,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文库网站获取到一些公开的策划方案,研究他们的规划,同时融入你擅长的领域,初期千万不要给企业推荐最全面的方案,而是你以擅长的领域为基准的,这是对双方都负责。网络营销对于很多想创业却没有资金的一部分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可渗透的领域,短期可以以自己的擅长领域获得第一桶金。当然整个营销领域涵盖的方式方法很多,覆盖的网站性质范围也很广,我们提及的以上六种方法只不过是可以通过单人操作即可实现的最常用的方式,只要稍微用点心基本上就可以获得等价报酬的方式。

网络营销常见的六大误区

1、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现在网络时代的来临,很多企业也都意识到了网络营销的重要性,但是对企业营销却没有太正确的认识,一心只想通过网络帮助自己的业务扩大和产品的销售,于是也开始去做网站,发布一些信息,进行大量的网络推广。盲目推广加上急于求成是看不到效果的。网络营销是一个慢热的过程,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不仅从网站建设还有成本预算以及落实到各项工作的负责人,这样一个有条理的团队而不是一盘散沙,才能把各项工作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2、网站建设眼高手低

很多企业对网站的认识不够,根本意识不到网站也可以营销,把企业的网站只是当做一个摆设,并不能发挥出其该有的营销功能。大多数公司认为网站是企业的网上招牌,一味的追求其表面的华丽,尤其注重美观方面,而不去管是否跟网络营销相兼容,所以,网站建设公司也更是视顾客为上帝,在网站外观上大做文章,提高了网站成本,而大大的忽略了企业站的营销用途。所以,这里要明确的是:网站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网络营销。网站不仅仅要美观,更要实用。注重用户体验环节的建设。

3、盲目进行无效推广

我们上网的时候经常会发现邮箱里有很多垃圾邮件,还有各类论坛,博客,留言板,贴吧什么的到处都是各类企业法的垃圾信息,虽然近阶段有点效果,访问量会上升也能带来一点潜在客户,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赚的钱还不够治疗现在造成的伤疤,对以后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现在在这个广告泛滥的年代,大家都讨厌垃圾信息,一旦这样的垃圾信息与某个企业扯上关系,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一下子就塌下去了,企业形象便很难建立。

如果企业只因为这种推广方式廉价而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依赖于损害企业的方式推广,盲目追求那种畸形的营销模式,将会迷失在自己挖掘的陷阱里,错过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

4、跟风现象异常严重。

现在各个企业的原则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我想说的是尽信之,还不如不知。如今的各个企业都纷纷喜欢效仿同行,一旦某个行业有企业使用某种网络营销产品,不久就会发现几乎清一色的企业都在用,这就是现阶段严重的跟风病!不要人攀比心理麻木了大脑,坚持自己的判断力,对于同行的方法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现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能使网络营销业务进行得风生水起。

5、不了解竞价服务。

竞价产品也是seo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这项服务,但是由于对其了解的并不深,以为掏了钱就可以坐等客户来敲门了,不久以后就发现,效果不太理想。造成这样的原因是没有对竞价产品进行正确的维护,竞价效果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每日的消耗预算,关键词的密度和总结报告等后期工作直接都影响到了竞价的产生效果,6、不要坐等客户来敲门。

目前Google、雅虎、百度等搜索引擎竞价产品是网络营销的主流产品,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搜索引擎竞价产品。多数企业购买竞价产品后并不知道还有维护这回事情,只是静待客户上门。做了一段时间下来就发现起初还有点效果,到后来效果就越来越差了。企业在使用竞价时候要注意,不能守株待兔,选择有实力的服务商进行产品维护。

精细化营销的六大误区 篇3

精细化营销从概念上讲,应该是厂商恰当而贴切地对自己的市场进行细分,并采取精耕细作式的营销操作方式,将自己的市场做深做透,进而获得预期效益。许多厂商在尝试精细化营销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但是,也有一些厂商陷入了精细化营销的误区,结果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误区一:精细化营销=细节营销

许多厂商想当然的认定“精细化营销=细节营销”,这在本土企业和代理商群体中表现非常明显。他们通常的做法就是:“欣然”接受“精细化营销”的理念,随即大力加强在细节方面的功夫,将细节营销做到深处。比如,他们会制定非常严格且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对下面员工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培训,在卖场生动化陈列方面做到极致。这些细节方面的努力,往往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厂商的销量,也因此“增强”了厂商对“精细化营销=细节营销”的认可。

但是,精细化营销≠细节营销。精细化营销确实需要厂商在细节方面多下功夫,但精细化营销的内涵远远超过细节营销所能包括的内容。细节营销只是精细化营销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内容。厂商通过细节营销,可以在短期内增强自身的比较优势,获取更多的效益;但从中长期来看,竞争对手同样可以仿效,乃至超过他们的细节营销,厂商原有的比较优势将荡然无存。精细化营销绝不仅仅是细节营销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战略考虑!

误区二:精细化营销=细分市场营销

对于熟读营销理论的人来说,精细化营销实在是个好东西,因为它就是“细分市场营销”。事实上,精细化营销并不等于细分市场营销!从精细化营销的定义来说,精细化营销包括细分市场营销,但不限于细分市场:细分市场仅仅是精细化营销的第一步。我们不能否认,企业的这种“细分市场”的策略是非常正确而且有效的;但是,“细分市场营销”绝不能替代“精细化营销”。

误区三:精细化营销是某一环节的“精细化营销”

这是一位从事外资品牌内衣销售的朋友告诉我的故事。2002年,他们公司在全国开展“精细化营销”,他所在的石家庄是一个重点“试验城市”。为了将精细化营销落到实处,公司总部、石家庄办事处作了充分准备,预先细分了重点区域市场,对所有业务员和促销员都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培训,卖场形象也焕然一新,媒体投放、市场支持全部到位,应该说“万事俱备”了。

但是,就是这样一次准备极其充分的活动,最终却黯然收场,原因很简单:物流运输出了问题,石家庄市场“有市无货”;等到货物运来,销售高峰期也过了。经此一战,石家庄市场从重点“试验城市”变成一般中心城市。

为什么这些厂商运作精细化营销会失败呢?因为他们把精细化营销当成了某一环节的“精细化”营销,或者是多个环节“精细化”营销的简单相加,而不是把精细化营销当成一个“系统工程”的精细化营销来看待。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营销,本来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包含了整个销售的过程,而且还包括了与之相关的财务、物流、后勤、服务、传播等多个环节;精细化营销,就是整个环节的“精细化”营销。这是每个从事精细化营销的厂商必须审慎对待的问题。

误区四:精细化营销是战术而非战略

不少厂商将精细化营销视之为一种战术,而不是一种战略考虑。战略与战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种概念上的差异决定了精细化营销相差窘异的两种结局。

厂商如果将精细化营销看成是一种战术,那么厂商就会追求短期的、现实的、难以持久的利益。表现在具体实际中,下面的员工会视精细化营销为厂商总部下达的一项“销售指标”,或者是一次大型的“促销活动”。这些员工“遵照”上级指示,随意填写几张报表,将当地市场和商家进行分类归总,然后利用总部提供的各项资源,联合下面商家共同开展一次大型活动,事后总结上报收场!这是厂商将精细化营销当成“战术”来考虑的最普遍表现。当然,这种结局绝对不是厂商所期望的。

真正的精细化营销是厂商的一种战略。通过精细化营销,厂商将更充分的了解各地市场,维系并加强各地渠道网络,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市场份额,夯实区域市场内的主导地位,大大增强厂商的核心竞争力,赢得稳定而持久的收益。这才是厂商实施精细化营销的最终目的。

“思路决定结果”,厂商惟有将精细化营销确定为自己的战略决策,才可能走出“精细化营销”的误区,从而赢得最终的胜利。

误区五:精细化营销是一种“时尚”

如同近年来中国青少年普遍的“追星”狂潮般,一些厂商实施“精细化营销”,也只是将“精细化营销”当成了一种“时尚流行产物”,而非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也是非常有害的。

精细化营销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与厂商的实际状况息息相关,并非所有的厂商都适宜采取精细化营销策略:一些厂商视精细化营销为某种时尚流行产物,在超越自身能力范围之内实施“精细化营销”,往往是“过犹不及”,“得不偿失”,这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厂商实施精细化营销,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竞争才有压力,也才有改革的动力);

2.营销网络健全(如果厂商的网络不是很健全,那么厂商可以通过建设网络来获利);

3.竞争日益加剧,发展停滞不前,惟有变革才有发展余地;

4.综合实力较强;

5.未雨绸缪,应对未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一条是可选择的条件,非必要条件)。

总体而言,“精细化营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厂商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真正实施“精细化营销”。如果超前实施,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不妙的。

误区六:精细化营销能够“包治百病”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还很不完善,中国营销理论知识更是匮乏。正是由于这种匮乏,导致中国的厂商纷纷追捧那些国际“最流行、最时髦”的营销理论,虽多经挫折,却鲜有反顾。精细化营销同样给许多厂商带来“财从天降”的感觉,这些厂商认为,只要自己的企业采用了“精细化营销”,那么企业存在的一切困难都将消失殆尽。简单点说,就是他们相信精细化营销能够“包治百病”。这种观点当然是错误的。其次,中国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习俗民情消费水平相差甚大,精细化营销在许多地区是不适宜采用的。硬性规定所有区域都采用“精细化营销”,只会将整个市场弄得一团糟。

更重要的是,精细化营销说到底是一种思路,一种方案,它不代表执行力。厂商要将精细化营销落到实处,就必须有一批精干的营销人员来具体执行。这是一个大难题。冀望通过精细化营销,一朝改天换地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成功CFO必须避开的六大误区 篇4

永远脱离不了“数豆者”的角色

位于纽约的Carl Marks咨询集团负责人Marc Pfefferle说, “CFO不仅仅只是要弄对数字, 财务技术人员如果没有实际经营背景, 无论技艺多么高超, 都不能被提拔到高层。”他接着补充道, 一个好的CFO, 无论所在公司规模如何, 都应该是一个战略家。只有“数豆者”才会只看重损益表而忽略诸如现金流之类的日常指标。

字典里没有“谦虚”二字

Pfefferle认为, 和CEO打交道固然需要自信, 但往往很多有才华的经理却自傲甚至过于自信。“太注重自我的高管人员容易忽略小事, 或他们认为不重要的事情。”他认为, 妄自尊大会使自己和企业错失“小事情”带来的一些机会。

胆识不足

怯懦的“狮子”不要去应征C F O。经理人大多都诚实可信, Pfefferle说, 但成为CFO, 你还需要在面临着压力的情况下, 有足够“胆子”坚持到底。

不够关心日常的营运

要想成为“真正的商业顾问”, C F O应经常去工厂, 下车间, 参加所处行业的会议, 这样他们就能更清楚数字背后的东西。除此之外, 别无他法。Pfefferle补充道, 真正的CFO候选人不应把财务职能孤立起来, 他们应更好地利用手边的数据为企业出谋划策, 开源节流, 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缺乏“财务关系网”

由于财务负责人是与银行家和证券交易委员会打交道的关键人物, CFO候选人有一些财政和会计背景是很重要的。就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 并不要求CFO事必躬亲, 但至少需要他以资深人士的身份来管理会计部和司库部门的员工。

缺乏领导能力

求职常见的六大误区 篇5

误区一:遇有裁员的公司就打退堂鼓。

找工作应避免去那些正在解雇员工的公司。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公司可能恰好就是求职人的好去处。有许多这样的公司一边在裁员一边却又在招聘,这一点是当今劳动市场上秘而不宣的“秘密”。经历过经济困难的公司往往有最好的工作机会。

误区二:求职时对薪水委曲求全。

因为当前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找工作的人应降低他们的薪水要求,使得他们在用人单位面前更具吸引力。货真价实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在人才市场同样适用。假如你对薪水的要求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那么你不能表达出你的自信心。

误区三:一时找不到自己擅长的工作就转行。

大丈夫能屈能伸,能跳龙门能钻狗洞的说法,在求职中可能会使你处于更为不利的处境。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这意味着你将要与有经验的人竞争,在新的职业中,你可能保不住你的那份薪水。

误区四:倚仗年轻频频跳槽。

一般地说,超过40岁的人跳槽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其实,在职场上,年轻是资本,而二三十年的工作经历同样是资本。今日的用人单位对老员工有好印象,认为他们有经验,有实干精神。

误区五:失业后长期赋闲在家不主动去找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绝大部分的岗位仍将维持供大于求的状况,人才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竞争激烈。用人单位一般不愿意找那些6个月以上没有工作的人。

误区六:第一次面谈就提出薪金问题。

古诗鉴赏的六大误区 篇6

古诗赏析题考查的是高层次鉴赏评价能力,这种建立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基础上的高层次能力需要在长期的语言训练中形成。对诗文缺乏敏感,积淀不牢的同学对于这类题目要么无从下笔,要么离题万里,常见的失误有:

一、审题失误

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审题有了失误,答题就会“驴头不对马嘴”,痛失全分。

【例1】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案】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

【分析】许多同学审题出现了错误,将“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看成是“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于是有的答成“前三联借景抒情,后一联直抒胸臆”,有的答成“第一句、五句、六句写动景,第二句、三句、四句写静景,动静结合”等。其实“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指景物本身的特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则指描写方法或技巧的特点。 审题时“描写的景物”和“景物描写”两个概念不能发生混淆。

【迁移】审题失误常见的还有:表现手法是全诗的还是某一两个句子的,是处于主要地位的还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很多同学常常没弄清就答题;题干中常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表达,这个“妙”主要指方法和技巧上的特色,但许多同学大谈特谈思想感情;对律诗诗句的赏析有些同学错把颔联当颈联或相反;忽视对背景注解的审读,导致对诗歌特定思想内容的错误理解等。

【应对】审题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背景,包括文学常识、语言知识,这样才能读懂题目里涉及的一些概念术语(如颔联、颈联);读题要全面,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要抓关键词语,对可能会引起误解的概念反复推敲,比较异同,明确命题指向,确定答题内容。

二、手法误认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对全诗或诗中某一两句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指认时,同学们很容易把一种手法说成是另一种手法,造成失分。

【例2】

石头城

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石头明月雁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绘声绘色)(以动衬静)

【分析】作者借助月色、雁声等意象表达对石头城夕盛今衰的伤感,是借景抒情;从写作的心理过程看,又可以说是融情于景。作者是从两方面来描写的,一个是声音,一个是色彩,又可说成是绘声绘色。“石头”“明月”是静景,“雁声”是动景,所以又可说成是以动衬静。但许多同学却说成比喻、拟人或者象征等,如果说象征还有一定的道理(“雁声”似乎也可看成是作者自身影像的投射),比喻和拟人就完全扯不上边了。

【迁移】对手法的分析和指认,常见错误有:把对全诗手法的分析看成是对一个局部、一两个句子的分析,或者倒过来;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常常混淆不清;当什么手法都看不出来的时候,则比喻拟人胡说一通。

【应对】常见的表现手法,都是平时陆续学到的,处于散乱状态中,应该将它们系统化。这里提供一个分类整理作为参考:①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② 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和反衬)、虚实、对比、动静、细节描写(细描和白描)、正侧; ③ 修辞手法: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只有对众多古诗多次反复的鉴赏才能对一个个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要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手法:例如借景抒情就是通过写景来在抒情,托物言志就是借助事物来表达思想、哲理、精神或志趣;载体和被载体不是一回事。

三、先入为主

古诗内容丰富,主题多样。但由于课本选文和资料练习的局限性,同学们积淀和内化的思想内容相对于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来说,是十分有限的。有些内容经过无数次的强化,已经非常牢固地积淀在大家心里;有些内容接触较少,相对比较薄弱;有些内容学得很少,几乎没有印象。所以,一旦试题所选古诗内容稍微“冷”了一点,很多人常常会“积淀先入”,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那些印象很深刻的内容调动起来,走入了丢开文本胡答一气的误区。例如:

【例3】上面一首《石头城》,还有两道题目:

(1)“绿到台城旧苑东”中的“绿”用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一夜空江烟水冷”中的“空江”,与唐朝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绿”通过色彩形象地写出了野草的连绵不断,满眼绿色显示石头城的衰败与荒凉。(2)“空江”写开阔的江面上空空荡荡,通过“江空”衬托城空;空城直接点明了荒芜寂寞。都写出故都的沉寂凄凉之感。

【分析】在答第一题时,有许多同学把连绵不断的野草说成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是乐景,进而认为“反衬”了石头城的寂寞。他们对野草意象只有一个很牢固的认识:写其绿就是显示生命力,写其枯就是显示衰败荒凉。当然“黍离之悲”的古诗可能也学过,但那种体验和感受可能太淡了,淡到几乎不存在,当然会“积淀先入”了。

有的同学将后一点答成“都写出了作者思念故乡的凄凉之情”,殊不知,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由此看来,思乡之情在考生心里刻下的印象太深刻,而吊古伤今诗库存太少。

【迁移】积淀先入的现象还有一些。例如,一个被赋予了历史文化内涵的意象,在许多诗歌里作者用它来表达该文化内涵,但也不尽然。比如“垂钓”一般用来表示隐者生活,但在宋诗《江上》(董颖)中,却表示对安定生活的期待和向往。积淀先入也常常表现在对手法的辨认上,借景抒情、比喻拟人平时接触最多,因而在大家难以辨认或觉得似是而非的时候,就随便挑一个最熟悉的说法搪塞过关。

【对策】先说内容上的积淀先入。既然有了积淀才有唤起,那么我们何不积淀那些还未曾积淀或者积淀不深的东西?换句话说,你需要多多赏析一些在你来说内容可能比较“冷”的古诗。内容的“冷”与“热”因人而异。下面是就中学生所学古诗从内容的角度作出的整理,新颖、全面,不落俗套。

(一)古诗中的时间观念

1.“人生忽如寄”类——人生无常

2.“花开堪折直须折”类——“失时”主题(及时行乐和成就事业)

3.“暮去朝来颜色故”类——“失乐”主题

4.“明年花开谁复在”类——对未来的迷茫、不安

5.“此生此夜不常好”类 ——好景不常

(二)古诗中的季节观念

1.“人生几何春已夏”类——惜春主题

2.“满地芦花和我老”类——悲秋主题

3.“人生看得几清明”类 ——伤春主题

(三)古诗中体现的人生观

1.“荣名以为宝”类——自警自励

2.“思为双飞燕”类——爱情主题

3.“先据要路津”类——权利意识

4.“为乐当及时”类——及时行乐

5.“纵浪大化中”类——天人合一

(四)古诗中的历史智慧

1.“无情最是台城柳”类——吊古伤今

2.“服药求神仙”类 ——求仙渺茫

3.“旧时王谢堂前燕”类——富贵难保

4.“商女不知亡国恨”类——亡国之忧

(五)古诗中的政治观念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类 ——阶级对立

2.“一将功成万骨枯”类——反战思潮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类——思亲主题

4.“振衣千仞冈”类——鄙弃权贵

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哪些掌握的不够好,就在那些方面多多留心,多背一些相关的诗句,并把它们聚焦在同一个主题上,。通过归类补缺,消除盲点,可以有效地避免“积淀先入”的现象。至于手法上的积淀先入,你可以参考上文第二点的“对策”。

四、挂一漏二

挂一漏二主要指内容或手法上分析和指认的缺漏现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导致失分。例如:

【例4】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露双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

(1)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请作简要分析。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答案】(1)霜露浓重,黄叶落地,寒花疏落,幽泉断续,无不体现了秋的特色。(2)第一问:落寞,孤愤,旷达而又无奈。第二问: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化用典故。

【分析】这道题同学答案最大的问题就是“挂一漏二”,每道题都答不全。第一题,答了霜露、黄叶、寒花,就是没答幽泉,其实“断续”二字不正是秋水的特征吗?看来与季节常识缺失或者模糊有关。第二题,两问,第一问,许多同学只答落寞或者孤寂之类,没有体会出“愤”味和旷达而又无奈的情感来,结合注释细细揣摩最后两句,“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二问,只看出后两句“直抒胸臆”,由于忽视了注释③,漏掉了化用典故。

【迁移】挂一漏二的问题比较普遍,以上这道题比较典型,代表了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有一种试题,似乎不是考内容和手法的,其实不然,它首先包含了内容和手法的考查。例如“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像这样的题,同学们大多只从一点来答:为全诗奠定了什么什么基调一类,其实还要从题目和结构的角度来回答才算完整。

【对策】不要以为跳了一跳摘了个桃子就大功告成,要多看看树上还有没有桃子,有的长得比较隐蔽,需要你细心去找——这就是说,要仔细审读,严密思考,多想想是不是还有别的意味(如上述第二题的第一问),是不是还有别的角度(如上述第二题的第二问),是不是还没答到位(如上述第一题)。还要加强知识、感受、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积累。积累的方式是多阅读、训练、体验、领悟和评价。特别是借助写作背景,用心品味诗歌语言里蕴含的情感因素,就像上述第二题第一问,从一到六句,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诗人的孤寂,而七到八句呢?那种“愤”味和旷达而又无奈之情,就需要我们读懂注释,透过反问句的形式仔细体会才可能获得。它就像游丝一样,一不留神就会从你眼皮底下飘忽而过,可情感的玄机恰恰就在这里。

五、思路紊乱

抓住题眼答题,可防止思路论乱。

【例5】

送人还荆州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山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送别之情的。

【答案】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再用想像手法写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情景,表达牵挂之情;最后写一别难再相见,直接表达不舍之情。

【分析】“送”是题眼,命题人抓住这个字设置了这道题,可以说这是一种“题眼题”。同学们由于没有正确的视角和思路,答案五花八门:有的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答,有的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答,有的从意象意境的角度答。

【迁移】像“送”这样关涉全篇的字,常常出现在诗歌的开头一两句,可以称之为统领全篇的诗眼。类似的字眼还有“思”“恨”“愁”“乱”等命题人常常抓住它们来设置上述同类题。

【对策】通过研究答案,不难发现答题的规律:抓住题眼,逐句或逐层分析。换句话说,诗歌是围绕题眼,一句一句或一层一层地展开的,我们只要循着作者的思路逐句或逐层展开答题就可以了。这一句推进一句、一层推进一层地揭示,就是回答“如何围绕”的。这种答题思路和方式,简言之就是逐层分析法。

对每一层的分析要讲究切入点,一般从景或事的角度切入,即回答写什么;如果某个层次有一个突出的表现手法,也可从手法的角度切入,例如上题答案中第二句“用想像的手法”。

六、流于粗疏

“流于粗疏”指对比较性鉴赏题里诗歌的鉴赏和答题粗糙疏忽,不细心品味和比较。这种题目相同点可能好找一些,而不同点非仔细揣摩一定不可得。例如:

京口月夕书怀

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有人说,本诗第二联颇有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之诗意。请简要说说两者的异同之处。

【答案】两诗均在潇飒的秋风里借景抒发自己长期漂泊在外,年老而无归的孤独悲凉之情。但林诗多了万事不如意郁闷之情,并把感情写得含而不露;杜诗则流露出自己多病孤独登台的凄苦,“悲”“独”二字尤为传神。

【应对】大多学生能从季节、处境和心情三方面概括两联的相同点,但对不同点的回答就暴露出粗疏的缺点来了。他们不能从“万事已华发”里品出杜句里不甚突出的万事皆空的悲叹,也难以从杜诗里体认到林诗里没有的百病缠身的愁苦;不能从林诗里看到感情的相对含蓄,也难以从杜句里意识到“悲”和“独”有直抒胸臆的作用。分析和比较粗疏,答案也就粗疏了。

【迁移】更多的是两首诗放在一起比较鉴赏。命题人可以从意境、感情、技巧和语言等方面择其一点到两点来设置比较性的试题。大致说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粗疏,不能细细品读,不能准确地辨出异同来,很多答案只是在打擦边球。

【对策】做好比较鉴赏题,必须以一首诗的鉴赏能力为基础,所以首先要重视独诗鉴赏题的训练。在训练中提高对意境、感情、技巧和语言的感受力。第二、要仔细审题,看清楚题目的关键,这个关键通常是题设角度:有景物比较,有感情比较,有技巧比较,有语言比较,有构思比较等,抓住了题设角度,才能为比较性分析限域和定向,不致粗放和胡答。第三、要用细心去感受和发现。比较景物的特点和表现技巧这类题相对好做些,而分析情感之异同这类试题就难多了。所以你要从写作背景、语言形式上去细心体会和感悟,揣摩它们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没有“心”的体悟,那份微妙的情味你是无法获得的。

浅析农村养鸡户存在的六大误区 篇7

误区一

“饲料单一、有啥喂啥”。鸡的生长发育及增肉、产蛋都需要营养均衡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缺乏任何一种, 都会引起营养缺乏病, 造成生长发育和增重受阻、产量减少或产畸形蛋, 甚至引起死亡。单一饲料或有啥喂啥是不可能满足鸡营养需要的。必须根据鸡的品种、类型、用途、日龄等具体情况, 用多种饲料科学配合。各类饲料所占比例大致如下:玉米等谷物饲料45%~70%;糠、麸5%~20%;鱼粉等动物性蛋白饲料3%~10%;骨粉、贝壳粉等矿物饲料5%~7%;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 (加辅料) 1%左右。

误区二

“育雏鸡和拉稀病鸡不能喝水”。这一种认为是非常错误的。雏鸡在孵化过程中已失去了不少水分, 加之长途运输更需要水。有的农户误认为刚捉回的鸡喝水会死亡, 不给鸡水喝, 造成雏鸡因脱水而死亡。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雏鸡出壳24 h后应尽早喂开水。此后, 无论气候变化如何和温度高低, 都应保持昼夜不断的清洁干净饮水。第一天的饮水中也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粉和多维素, 这样可提高成活率。如喂河水或井水, 要先经过煮沸或用消毒药消毒后再给鸡饮用。消毒药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 以杀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拉稀病鸡由于体内水分大量排泄, 本身比正常鸡需要更多的水分, 如不及时供应充足的饮水, 造成脱水后, 药物治疗难以奏效。所以, 不论何种病引起的拉稀, 在正确治疗的同时, 必须满足供应清洁的饮水。

误区三

“饲养周期长短无所谓”。蛋鸡养多长时间淘汰最适宜?肉鸡养多少日龄出售才算合算?许多农户搞不清楚, 大部分农户从育雏到出售母鸡仅养了1年时间, 其中母鸡产蛋期只有225 d左右, 致使蛋鸡在生产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之前, 为了母鸡赶上较高的销价 (母鸡销价高时, 鸡蛋销价往往也高) , 就被过早地淘汰了。肉鸡饲养时间由于长短悬殊太大, 有的饲养40 d左右即上市, 有的竟养到120 d还未出售, 造成饲料报酬低, 饲养成本大, 效益差。正确的饲养周期是:良种蛋鸡在饲养140 d左右的育成期进入产蛋期后, 要再饲养1年的时间, 生产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肉鸡则饲养56日龄上市最为合算。

误区四

“疫苗万能”。有的农户认为, 鸡注射了防鸡瘟的疫苗后, 万事大吉, 百病皆无。因此, 放松饲养管理, 散养鸡随处可见。病死鸡在河沟、路边、房前屋后到处乱扔, 造成很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时常发生和流行, 给养鸡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要知道, 所有预防鸡病的疫苗等生物制品, 都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单一性。例如:鸡新城疫疫苗仅对鸡新城疫一种传染病有预防作用, 对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等无效。所以, 仅仅某一种疫苗是远远不够,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畜牧兽医实践经验和近年来的鸡病发生情况, 我认为, 农村小规模蛋鸡养殖户按免疫程序和使用方法, 重点要用疫苗或药物 (能用疫苗预防的尽量用疫苗) 预防鸡立克氏病、鸡法氏囊、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禽霍乱、鸡白痢、鸡球虫病、鸡线虫病等疾病。大规模养殖户在预防上述疾病的基础上, 还要增加预防鸡痘、鸡慢性呼吸道病、鸡副伤寒、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鸡绦虫病等疾病。

误区五

“消毒不重要”。消毒是杀死鸡舍、运动场、食具、用具等鸡体外病原微生物的唯一手段, 是常年保健的重要措施。农户养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消毒工作没做好, 环境卫生差所致。某地有一个万只肉鸡规模养殖户, 购进鸡时鸡舍没有进行消毒, 大门口和鸡舍门口也无消毒设施, 外地运输的车辆和人员, 不采取任何消毒防范措施就可进入鸡场和鸡舍内, 造成该户肉鸡暴发慢性呼吸道病, 死亡率达25%以上, 损失惨重。有的农户养鸡虽然也消毒了, 但是药物浓度配制不当, 达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还有的农户大鸡、小鸡混合饲养, 用具、衣、鞋、帽一块堆放, 交叉感染严重。所以农户养鸡一定要增强消毒防病意识, 认真、仔细、高度重视消毒工作。鸡场大门和鸡舍门口要有消毒设施, 可用浸湿消毒液的草苫或麻袋垫在门口供过往人员消毒鞋只。有条件的还可安装紫外线灯, 对人员进出进行紫外线消毒。鸡舍内使用的衣、鞋、帽不要穿出鸡舍外, 进出鸡舍随时更换。对密闭条件较好的空鸡舍, 在进鸡之前可用甲醛溶液 (福尔马林) , 按1 m3空间15 m L, 加水20 m L加热蒸发, 或加6 g高锰酸钾进行4 h以上密闭熏蒸消毒。消毒后打开门窗通风24 h以上进鸡。进鸡以后消毒要选择对鸡无伤害、且针对性强或消毒范围广的药物, 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使用, 确保鸡体安全和消毒有效。

误区六

高职生择业常见的六大心理误区 篇8

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误区主要有:

一、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人格缺陷, 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和否定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具有自卑心理的高职生, 他们缺乏竞争意识, 过低估价自己, 对外界评价特别敏感, 害怕自己被别人笑话, 不敢凭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去竞争, 不愿主动出去找单位, 不敢和别人竞争, 只盼着学校帮助推荐就业。他们或自认为学历不高、性格不好、长相不佳;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佳, 求职屡屡受挫, 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高职生, 由于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优势,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常常脆弱胆小、优柔寡断、怯懦逃避, 继而悲观失望, 不思进取, 不敢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 不能从容地走向职场, 对于求职一事总是缺乏自信, 甚至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去尝试, 这会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二、自负心理

与自卑者相反, 高职生中还有一些人缺乏自知之明, 过高估价自己, 心高气傲, 盲目自负。或自视过高,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或固执己见, 唯我独尊。有自负心理的高职生他们可能比其他人在知识、能力、眼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确实具有一定优势, 加之他们有远大的抱负, 这就使得这些学生对自己存在过高的自我评价和自恋心理。一旦萌发这种心理, 很容易脱离实际, 以幻想代替现实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产生极大的反差。好高骛远, 盲目自大, 要么嫌工资低, 要么嫌地点远, 要么嫌职位低, 要么嫌人际关系处难处, 总觉得什么都不适合自己, 最终导致与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错过就业良机。

三、从众心理

一些高职生不从自己实际出发, 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甚至不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结构适合于何种工作, 择业时盲目从众, 或对突如其来的新体制和繁纷复杂的人才市场无所适从, 或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单位、热门职业。要么不管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岗位, 更不管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只是随大流地找一个单位;要么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 对基层工作不屑一顾, 不管自己的专业方向, 一心要落脚于大城市, 跻身于国家机关及事业部门或其他高薪部门, 把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看着是唯一的就业选择。盲目跟风的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 人为地给自己的就业道路设置了重重障碍。

四、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对象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由于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最终定型, 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他们往往不能够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我。不少人对自己的评价偏高, 时常产生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心态, 不愿到边远艰苦地方去, 不愿下基层, 同学之间盲目攀比。一些人不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 对社会地位、地理环境、单位性质、工资待遇等外在条件片面求高、求全、求稳, 习惯性地与自己身边的同学去比, 你进了北京, 我就非进广州;你进了金融, 我就非进外贸。从而导致一些人要么暂不就业, 观望期盼好单位找上门来, 要么朝三暮四频繁跳槽, 即使有非常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单位, 也会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别人而轻易放弃, 减少了不少就业机会。

五、焦虑心理

焦虑是人们面临或某种特殊事物或情景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择业焦虑, 顾名思义是指高职生在落实就业单位之前, 表现出来的过度紧张、恐惧、担忧和不安。表现为怕字当头, 向往就业, 关心毕业, 可是一谈到毕业就惶惶然, 有大难将至之感, 心情烦躁, 意志消沉, 忧心忡忡;轻者长吁短叹, 重者神情紧张, 血压升高, 整天闷闷不乐, 疲惫不堪;行为上小心有余, 果断不足, 茶不思, 饭不香, 无所适从, 常常被噩梦所困扰。有的嫌时间过得太慢, 度日如年;有得嫌时间过得太快, 期限将至, 单位无着落。择业焦虑在许多高职生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但一般来说, 以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较差适应力弱者居多, 男女生均有, 女生居多。

六、依赖心理

一些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上, 他们一方面希望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四处奔波, 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托关系、找门路上, 达到目的则欣喜若狂, 达不到目的则灰心丧气、萎靡不振。择业中缺乏独立自主意识, 对一个工作岗位是否适合自己, 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 而是靠听取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 毫无主见。

高职生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顺利地度过择业阶段, 成功就业, 顺利走向职场, 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多方共同努力。职教工作者要教育高职生给自己合理定位, 正确面对就业问题, 消除心理障碍, 走出心理误区, 进行择业心理的自我调适。在择业的重要关头, 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这样才能顺利就业, 使整个社会得到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竹梅, 余静.高职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及诊治[J].价值工程, 2011 (19) .

[2]李红.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2) .

存货监盘六大误区分析 篇9

一、混淆了对存货“监盘”和“盘点”的概念

在日常审计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审计人员将对存货的“监盘”口头表述为“盘点”,而且在审计计划或者在工作底稿等文字表述中将对存货的“监盘”写成“盘点”。而且,笔者还常常看到一些对CPA执业质量的检查报告或检查处理决定也将对存货的“监盘”写成“盘点”,可见,混淆对存货“监盘”和“盘点”的概念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严重性,CPA应该予以必要的重视。

实际上,《CPA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第三条明确规定,“本准则所称存货监盘,是指CPA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第四条又规定:“定期盘点存货,合理确定存货的数量和状况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实施存货监盘,获取有关期末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CPA的责任。”CPA对存货的监盘是伴随着被审计单位对存货的盘点进行的,对存货实施盘点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实施监盘才是CPA的责任。所以,CPA及其执业质量检查人员不仅应该从区分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角度搞清楚“监盘”与“盘点”这两大概念各自的本质内涵,而且还要注意在日常审计实务中对“监盘”和“盘点”的区别及联系,不能再用盘点概念代替监盘概念,也不能用盘点程序代替监盘程序。

二、将对存货实施的“抽盘”取代对存货的“监盘”

在日常审计实务中,由于许多CPA要么没有对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实施监盘的意识,要么因为一些特殊情况错过了对存货盘点进行监盘的机会,等至被审计单位审计需确认存货余额时,由于绝大多数被审计单位不可能为了审计而专门配合CPA对存货的全面盘点,更不可能为CPA的盘点而全面停产,从而迫使一些CPA不得不从财务账面上抽取一些存货与仓库实物账及库存实物进行简单的数量核对,而且实际抽盘的金额或比例往往很小,形式主义色彩较浓。抽盘量小而又起不到以此推断存货总体的作用,并很可能未真实履行抽盘计划、抽盘情况分析及抽盘小结等审计程序。

当然,笔者并非反对CPA因没有实施监盘而不得不对存货实施的抽盘,笔者认为,如果因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无法在预定日期实施存货监盘或接受委托时被审计单位的期末存货盘点已经完成,CPA应该严格遵循准则规定,即“CPA应当评估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存货进行适当检查或提请被审计单位另择日期重新盘点;同时测试在该期间发生的存货交易,以获取有关期末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三、对“存货监盘是否是必做程序、抽盘还是全盘”的认识模糊不清

一些CPA对存货监盘是否属于必须履行的审计程序至今尚认识模糊,笔者认为,对该问题不能简单回答。根据准则规定,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是否实施监盘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被审计单位必须计划并实施存货盘点;二是存货的特点(性质)、盘存制度和存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情况决定可以实施监盘。因此,只要具备对存货进行监盘的条件,CPA应该实施监盘。

另外,如果出现了《CPA审计准则第1311号一存货监盘》“特殊情况的处理”第二十五至第二十八条所列示的四种情形之一时,因无法或未能实施监盘,CPA则应该考虑实施检查生产或交易记录、向保管人或债权人函证、评估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替代性审计程序。

从这四条规定中,我们还可以读出潜在的两大含义:一是审计准则对CPA履行存货监盘程序的重视和强调;二是这四条规定隐含了两大必须对存货实施监盘的前提条件,即“如果此类存货的金额占流动资产或总资产的比例较大”,“且该存货对本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影响时”。但必须说明的是,准则未能予以明确“比例较大”和“重大影响”的具体界定,笔者认为,这就要求CPA结合各具体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判断。

另外,对存货监盘究竟是“抽盘”还是“全盘”的问题,笔者认为,准则规定:“本准则所称存货监盘,是指CPA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同时,该准则指南第一章也规定:“CPA还应当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包括检查与存货相关的记录或文件并检查存货实物。检查存货实物也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盘点的存货进行抽点。”可见,对存货监盘只需实施“抽盘”而非“全盘”。但必须注意的是,抽盘存货的范围、多少及比例必须结合被审计单位对存货的盘点、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及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而定。

但还必须说明的是,《CPA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第二十六条所规定的:“……,对存货进行适当检查或提请被审计单位另择日期重新盘点。”这里的“适当检查”也应为抽盘而非全盘。

四、对存货监盘重实质性程序而轻控制测试和风险评估

CPA在编制存货监盘计划时,应该考虑被审计单位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及重大错报风险和重要性。但实务中,几乎很少有CPA关注这两大内容,或仅是在监盘计划中写上“内控良好”或“风险为中”等并无根据的判断结果,很多CPA总是直接对存货实施实质性细节测试,这就是日常实务中出现的CPA对存货监盘重实质性程序而轻控制测试和风险评估的误区。

根据审计准则规定,在制定对存货的监盘计划时,CPA就应该了解被审计单位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估与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和重要性,同时根据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对存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及确定的对存货项目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并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考虑如何确定对存货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存货监盘范围的大小取决于存货的内容、性质以及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所以,CPA在实施观察程序后,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对存货的内部控制设计良好且得到有效实施、存货盘点组织良好有序,则可以相应缩小对存货实施检查程序的范围。此时,对存货的监盘应以控制测试为主,以实质性的细节测试为辅。

必须注意的是,如果被审计单位只有少数项目构成了存货的主要部分,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无效或虽设计有效但并未得到有效实施,或被审计单位对存货盘点的组织较为混乱,CPA则应该考虑采用以实质性程序为主,控制测试为辅的审计方式。此时,对单位价值较高的存货项目,应实施100%的实质性程序,而对于其他存货则可视情况进行抽查。但是,在大多数审计业务中,如果CPA认为被审计单位对存货的错报风险可以控制,且准备信赖被审计单位对存货相关的控制措施与盘点程序,则应该采用以控制测试为主实质性程序为辅的审计方式,那么绝大部分的审计程序将限于询问、观察以及抽查,此时,CPA实施以控制测试为主的审计方式应更为经济有效。

所以,对于存货的监盘,在制定存货监盘计划时,CPA就应该认真考虑和选择究竟是以控制测试为主还是以实质性程序为主或两者结合的方式,而不应只知道一味实施实质性程序。

五、用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余额明细表或存货盘点表代替CPA对存货的盘点表

在实务中,一些CPA往往直接将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余额明细表改头换面代替对存货实施盘点或抽盘的盘点表,但由于存货余额明细表的格式和内容与审计盘点表(或抽盘表)有很大差异,且审计工作底稿中也往往提供不出其他更多关于实施监盘相关证据,更体现不出审计轨迹,如无监盘计划,无对盘点差异的计算、原因分析以及盘点情况的汇总等内容。所以,从表面上审计工作底稿有了对存货的监盘,但实质上很多都是弄虚作假。

在实务中,还存在另一种情形。如果因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无法在预定日期实施存货监盘或接受委托时被审计单位的期末存货盘点已经完成,为了弥补“过失”,一些CPA便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表作“适当加工”,如在盘点表上签上审计人员的名字及关于监盘的一些简单说明或情况等内容,以示对存货实施了监盘。实际上,此类底稿中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如:一是许多CPA没有获取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计划;二是未了解存货的内容、性质、各存货项目的重要程度及存放场所,未了解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未了解与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和重要性;三是未选取抽查有代表性的存货,并将其明细账的数量与盘点记录数量进行相互核对,以确定账面存货的存在和完整;四是未对监盘结果进行复核、汇总并编制存货监盘报告。

六、对存货的盘点只关心数量不考虑质量状况

存货具有时效性以及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其质量状况非常重要。但实务中,大多数CPA对存货监盘仅是关注数量上的存在,而不关注或很少关注存货的质量状况,只要数量正确,就确认存货的存在、完整性及权利和义务三项认定,明显有失偏颇。

岁末主张年休假,六大误区需破解 篇10

误区一:个体雇工、临时工没有年休假?

【案例】市郊失地农民小赵系一家水站雇工, 专门负责为客户上门送桶装水。每月基本工资为800元, 外加效益提成。2014年10月初, 小赵工作满3年后, 与老板协商解除合同时, 小赵提出应适当补给3年来未休年休假工资, 老板以个休雇工没有年休假为由予以拒绝。

【分析】该老板的说法与法律规定完全相违背。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 享受带薪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 适用本办法。可见, 带薪年休假的职工, 已经涵盖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所有用工单位。无论是临时工、编外工、雇员, 均有权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益。

误区二:淡季待岗休息可折抵年休假?

【案例】丹丹职专毕业后入职某酒业酿造公司。每年的春节过后一段时间里是酒类销售的淡季, 此时大多数职工都可以在家待岗一段时间, 因是待岗, 职工不提供劳动, 只发给基本生活费。由此, 公司明确提出待岗休息期间视为职工年休假, 公司不在另安排休假。许多老员工都认了。可丹丹不服, 最近, 在工作满1年之后, 她因筹办结婚事宜向公司提出休年假被公司拒绝。

【分析】该公司以待岗休息折抵年休假是一种侵害职工休假权的违法行为。《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是规定了: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 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 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 也可以分段安排, 一般不跨年度安排。需指出的是, 该条法规明确两点:一是“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必须按正常上班一样对等, 足额发给年休假期间工资;二是“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前提是:“考虑职工本人意愿”, 若职工本人确因某些具体情况, 有权要求在其他时间段休假的权利。该公司以一刀切的形式一律以淡季待岗休息折抵年休假, 且只发给基本生活费工资, 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独立的年休假权。

误区三:承诺放弃年休假, 不能反悔?

【案例】张女士于2012年10中旬入职某个体印刷品公司时, 双方在签订两年期劳动合同的同时, 公司要求所有签订合同的员工均需签订一份包含有员工“自愿放弃年休假”内容的承诺书。见几位老员工都是如此签订的, 张女士也只好随大流、在承诺书上签字。2014年4月初, 张女士因装饰新房, 向公司提出年休假, 公司回答:承诺了就不能反悔, 若想休假只能请事假。

【分析】《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 享受带薪年休假。带薪年休假是国家法律强制性规定, 更是劳动者享受的法定休假权利之一, 且法律对于劳动者的带薪年假已经作出了最低标准的规定, 任何用人单位都不能通过约定的方式拒绝或降低劳动者依法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待遇, 否则, 即使员工同意并在承诺书签字, 也因这种约定违法而被认定为无效。

误区四:参加集中旅游+培训, 可视为休假?

【案例】陆小姐系某饮食服务公司员工, 公司每年都于淡季分批分期统一安排一周时间 (其中一半时间为培训) , 组织员工去外地旅游+培训活动。以此视为统一安排职工年休假。陆小姐想知道公司这样安排年休假合法吗?

【分析】《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的单位可以“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其前提是“考虑职工本人意愿”。也就是说, 统一安排时, 需征得职工个人的同意。其正确作法应是:应当制定详细的休假制度规范, 对以福利待遇折抵年假天数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并且务必向劳动者告知或公示, 以便劳动者可以在享受单位福利待遇或是享受法定年休假待遇之间作出明确的选择。本案该公司即未以制度等形式做出明确规定, 亦未事先告知员工或征得员工同意, 该“视为”年休假的做法没有法律依据, 更何况, 其中一半时间是具有工作性质的培训内容, 根本不能代替年休假。

误区五:当年未提申请, 视为自愿放弃年休假?

【案例】小李是一家宾馆保安, 2012年6月入职时, 与宾馆签订了3年期劳动合同。工作满1年, 小李曾提出休年假, 老板以旺季、无人接替为由, 要求小李不能休假, 并答应给加班工资, 但事后一直未兑现。2014年7月, 小李主动提出辞职, 并要求宾馆支付自己未休年休假工资。老板竟然否认小李曾提出过休假一事, 以小李当年未提书面申请, 视为自愿放弃年休假为由, 拒绝给付未休年休假工资。

【分析】《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 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 统筹安排年休假。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1个年度安排年休假的, 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可见, 安排劳动者年休假是法律对用人单位的强制义务, 而非必须由劳动者主动提出休年休假书面申请才能启动。除非劳动者主动明确表示放弃休假, 并获得相应劳动报酬补偿的权利后, 才可以免除用人单位的责任, 因此, 即使劳动者未主动提出休年休假的申请, 用人单位也应当主动安排, 而不能视为劳动者自动放弃。

误区六:员工主动辞职, 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年休假报酬?

【案例】刘小姐于2013年6月入职某小食品加工公司, 因该公司几次拖欠职工月工资, 刘小姐于2014年8月向公司提出书面辞职, 同时要求公司给付自己未休年休假的劳动报酬。该公司认为刘小姐是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故不同意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劳动报酬。

上一篇:农村政治下一篇:高中物理有效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