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培养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能力

2022-09-10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毕业设计任务,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 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 它是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 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1]。毕业设计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几十年, 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近些年来, 由于扩招、新增专业等原因, 许多学校出现了一个教师带几十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状况, 由于教师还有教学、科研任务, 有限精力的自然导致教师指导论文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而引起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 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照搬、照抄现象严重, 而且论文题目陈旧, 教师指导方式单一, 多名学生进行同一个毕业设计课题, 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毕业设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 如何丰富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内容, 使毕业设计的指导方式多元化, 让毕业设计真正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下面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改革措施。

1 提早着手, 循序渐进

大学生在本科期间完成前七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之后, 在第八个学期必须完成毕业设计的写作任务。在前面的学习中, 学生很少接触到关于毕业设计的系统学习, 学生接到毕业设计的题目后头脑里只有平时在课堂中老师所教授的知识, 这些知识和毕业设计往往不能紧密联系, 因此就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 加之还有考研, 找工作等压力, 基本上在一个多月以后才能真正开始着手进行毕业设计, 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仓促导致学生的论文质量下降, 抄袭现象严重。

1.1 重视专业课课程教育

现在大多数学校专业课的教授模式基本上都和基础课一样, 由老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基本上接触不到本专业实际的东西, 而且教材较为陈旧, 考试模式单一, 很难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到了毕业设计阶段也很难把专业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毕业设计当中。所以, 学校应当改革教育模式, 引进与实际相贴近的教材, 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比较贴近实际的认识, 把单一的闭卷考试模式改成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课程学习的论文, 老师可以给一些题目及内容,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命题, 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和总结能力, 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力。

1.2 开设选修课

学校可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设一些关于毕业设计的选修课。在选修课上, 老师可从选题、采集资料、确定论点到论文结构、语言及表述方式等毕业设计写作的各个环节向学生进行指导,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毕业设计写作的规格、要求以及基本方式, 学生听完课程后就会对毕业设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在其真正做设计的时候就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

1.3 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在学生刚刚进入到大学学习时, 学校和老师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因为学生在高中基本上没有接触到毕业设计这一概念, 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那么大部分学生是不会有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的。只有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毕业设计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具有培养自我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不可替代的作用, 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才能脚踏实地做论文, 毕业设计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2 因人而异, 注重实践

长期以来, 由于毕业设计改革进展缓慢,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毕业设计命题陈旧, 形式单一等缺点, 学生不能有充分的选择空间, 而且, 毕业设计脱离实际, 基本上是“纸上谈兵”, 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与实际应用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就业以后, 不能很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 也使得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因此, 如何使得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成为首要研究的课题。

2.1 选题多样, 充分体现学生特点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整个毕业设计的开始, 也是毕业设计能否做好的关键。在选题过程中应当避免题目缺乏时代性、深度不够;题目对有些同学来说难度过大、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题目枯燥、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等问题, 这就要求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命题。导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几个广泛性的方向, 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 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做出比较贴近实际的选择, 而对于自己没有能力提出题目的同学, 导师可提供一些课题供学生选择, 课题应尽可能联系工程应用、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 同时也应考虑课题完成的客观条件。

2.2 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实践

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学生学到的知识相一致或者相类似,

(1) 项目资助: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金资助

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贴近实际, 对于自己的课题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 也可以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尽快适应。同时, 可以让本科生参与到硕士和博士的课题中, 让本科生深入到科学研究的氛围中, 不仅使他们能从研究生身上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还有利于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

3 严格把关, 做好收尾

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具有传承性, 将要进入大四的学生都会就毕业设计的详细过程向将要毕业的学生询问。如果上一届学生随便对付一份毕业设计就能过关, 那么这个信息将会传递给下一届学生, 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因此, 老师应严把毕业设计审核关, 不仅在平时进行督促, 而且在毕业设计答辩的过程中严格审核, 让学生能够严肃地面对毕业设计, 从根本上杜绝胡乱编造的事情发生。做好存档工作, 避免学生对类似题目的抄袭。同时, 学生写的论文中如果有创新点, 老师应指导学生将创新点提炼出来, 精炼成文章, 如果能够发表, 学校应给与一定的奖励, 这样就能够刺激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使毕业设计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结语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设置的最后一关, 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它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因此, 必须对现行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进行改革, 毕业设计改革应综合各个方面因素进行全方位思考, 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能够没有障碍地步入社会, 尽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去。

摘要:毕业设计是加强和完善大学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 直接影响着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总体教学水平, 但由于诸多原因, 使得现行的本科生毕业设计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以使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本科生培养,毕业设计,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黎刚, 赵姺.高校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4, 26 (6) :122~124.

[2] 叶民, 魏志渊, 楼程富.SRTP: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4) :55~58.

[3] 王铁.毕业设计写作与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 2007 (4) :105~107.

上一篇:关于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的研究下一篇:浅析农村群众文化与农村和谐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