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统计学》应用型课程建设——面向市场营销专业(本科)

2022-09-11

一、课程定位

(1) 职业定位。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各个岗位, 从营销员、营销主管、营销经理到营销总监的工作过程中, 都需要应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培养目标。《统计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大目标, 其中知识目标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报告撰写;能力目标包括问题识别能力、宏观设计能力、搜集整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报告撰写能力、软件使用能力;素质目标包括大数据思维、量化管理思维。知识目标是基础, 对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培养起支撑作用;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是重点, 在能力目标的培养过程中渗透对素质目标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

(1) 设计思想。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坚持以体任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空间, 突出以工作岗位为依据—将理论学习置于真实情境, 和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主导思想。 (2) 设计过程。《统计学》课程设计以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四大工作任务为依据, 这些工作任务均来自于真实的工作岗位, 由简单到复杂, 彼此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对于这四大工作任务梳理出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统计报告、辅助决策六大实施步骤, 每个工作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 相同的是过程, 不同的是内容。 (表1) 。四大工作任务对应形成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4个学习情景, 4个工作情景共分解出19个能力单元。不同的学习情景对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 随着学习情景越来越复杂, 对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表2) 与四大工作任务及六大实施步骤相对应的具体的能力单元目标、素质目标、软件应用及相应的考核形式 (表3) 。

依据工作任务及实施步骤, 归纳出28个通用技能, 4个专业技能和62个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表4) 。改革前, 课程内容是根据章节授课;改革后, 基于培养目标及课程设计方案重构课程内容, 形成更符合应用型课程要求、与专业结合更紧密的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设计

(1) 学情分析。市场营销专业 (本科) 的学生普遍觉得《统计学》三多两难一抽象, 三多即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 两难即理解难记忆难, 一抽象即高度抽象性;课程枯燥, 课堂乏味, 学生缺乏兴趣, 主动性差, 学习效果不理想, 不及格率高;学完这门课程后能力及素质没有明显提高。 (2) 实施步骤。基于上述的学情分析及课程设计方案,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 把对学生的教育置于现实情景, 符合应用型课程的要求及标准。具体实施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情景导入, 任务驱动。每个学期初教师带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参观, 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 并且在现场采集工作任务, 并提出要求。为达到应用型课程能人人参与的目的, 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 讨论接受或选择任务。第二步获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软件的使用方法;老师解析工作任务、讲授知识。学生通过线上线下获取相关资料及学习内容。第三步学生掌握知识及技能后, 开始拟定实施计划, 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老师对学生的计划提出建议, 再由学生修改完善实施计划。由此开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做的越来越多, 老师做的越来越少。第四步有完善的计划后, 学生据此开展工作, 收集数据、审核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形成报告, 老师全过程跟踪监督指导。第五步整个计划实施完成之后, 学生先自我检查、提供结果并进行自我评价, 老师做最终的总结评价, 并评价结果用来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过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 突出学中做, 做中学, 教学做一体化。根据需要融入传统课堂、翻转课堂、跨界课堂。 (3) 考核评价分三部分, 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和软件的使用各占30%;实践及应用占40%, 整个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兼顾理念和实践。

四、课程改革期望

经过应用型课程改革, 希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抬头率, 提高学生的能力及素质;降低学生的不及格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期望学生在营销策划、数据收集、量化分析以及大数据营销等方面有显的提升。总之, 我们还在改革的路上, 还需要更加努力。

摘要:市场营销专业 (本科) 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 学生普遍觉得《统计学》难, 实践能力弱, 无法应用相关技能, 与大数据时代脱节等。《统计学》必须摈弃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大赛及工作的需要。本文主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的思想, 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及改革。

关键词:课程定位,课程设计,PBL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7) :14-17.

[2] 姜大源,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9) :5-10.

[3] 姜大源, 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J].职业技术, 2008 (11) :4-10.

上一篇: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下一篇:浅析高铁配套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设计——以辽宁大连北站交通配套工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