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管理考核标准

2022-06-22

第一篇:病房管理考核标准

医院病房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科室: 检查人: 日期: 得分:

一、病房相关资料(20分)以下各项规定内有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扣完本项分数为止。

1、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名单。1分

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1分

3、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每季度一次,有记录。4分

4、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登记。1分

5、医院感染病例由报告人24小时内将“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交送医院感染科;住院病历封面“医院感染名称”栏内的诊断与报告卡上填写的诊断相符。5分

6、病人住院期间体温≥380C者,有病程记载和分析。2分。

7、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15%。5分

8、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相关知识问答。1分

二、病房医院感染监测项目(20分)以下各项规定内有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扣完本项分数为止。

1、医院感染病例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2分

2、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及高发部位、常见病原菌。2分

3、合理使用抗生素。5分

4、有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及时报告。2分

5、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每月一次,结果符合要求,超标后有追踪。3分

6、使用中的消毒剂的监测:包括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一次,不得 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等有效浓度监测每日一次,2%戊二醛有效浓度监测每周一次,记录结果并保存。4分

7、紫外线监测:包括日常监测和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

使用人签名。强度监测:季度一次,新灯管≥90μw/cm2,使用中的灯管≥70μw/cm2。2分

三、病房管理(20分)以下各项规定内有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扣完本项分数为止。

1、病室内定时痛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及时消毒。2分

2、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被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3分

3、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和衣物。1分

4、病房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500mg/L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3分

5、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显,分开消毒、清洗、悬挂晾干。5分

6、医用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内,损伤性垃圾置入利器盒内,分类收集,不得混放,标示清楚,封闭运送。5分

7、对传染病患者及用物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1分

四、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20分)以下各项规定内有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扣完本项分数为止。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有流动水洗手设施。1分

2、每日清洁、消毒、地面湿式清扫。1分

3、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医帽整洁。着装、备品、器械及操作过程中的无菌观念意识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2分

4、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2分

5、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存放,有效期内使用,过期重新灭菌,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3分

6、湿化液、雾化吸入必须用无菌水。2分

7、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液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2分

8、无菌敷料罐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打开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2分

9、各科使用的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6小时更换,必须注明开包时间。2分

10、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1分

11、各 科 治 疗、护 理 及 换 药 操 作 应 按 清 洁 伤 口、感 染 伤 口、隔 离 伤 口 依次 进 行,特 殊 感 染 伤 口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2分

五、一般医疗用品用后的消毒处理要求(20分)以下各项规定内有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扣完本项分数为止。

1、弯盘、治疗碗(盘)、穿刺、换药等非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清洗灭菌。5分

2、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及管道、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暖箱湿化器,每日更换并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干燥保存。5分

3、接触病人皮肤及浅表体腔、粘膜一般诊疗用品如:体温表、压脉带、吸痰管、雾化吸入器面罩、开口器、舌钳、吸引器、引流瓶、胃肠减压器等用后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 肝炎和结核病人污染的诊疗用品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60分钟。10分

存在的问题:

科室改进措施:

第二篇: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考核标准

一、护理人力配备与管理

二、病房护理服务

三、护理质量管理

四、护理质量控制

五、支持系统建设

准主要内容标准基本要求标准考核细则标准分

一、护理人力配备与管理30 1护理人员执业资格1-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执业。

1-2按照各级各类护理人员任职资格条件上岗。1-1-1护理人员须持有护士执业证书经注册后方可上岗,护理部有登记。1-1-3对专业性较强的护理岗位急诊(如icu等),应符合相应准入标准、程序与管理机制。

1-1-4护理员须经行政部门指定的病房统一培训后方可持证上岗。102-1-2护理员的配备,普通病房床位与护理员比例为1:0.1-0.2;重症监护单元为1:0.3-0.5;其他岗位可根据需要适当配备。5 3护理人员结构3-1护理人员结构合理,各级护理人员职称比例合理。3-2-2各班次护理人员合理分工,分层使用、责任到人,根据病人的需要及时调整人力及班次。5 4护理人员业务素质4-1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2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护理病人。

4-3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扎实及技能娴熟。4-1-1病房有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计划,落实到位,定期考试考核并有记录。

4-2-2护理人员能运用护理程序护理病人,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4-3-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本专业的

有关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专业技术操作熟练。10

二、临床护理服务40 护士行为1-1仪表和服务1-1-1仪表端庄、着装规范,不携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上岗(如手机、小灵通等)。1-1-3注重沟通礼仪,耐心答询。 1-1-4做到四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走路轻。51-2-2不谈论病人的隐私。

1-2-3暴露病人的操作需有遮挡。52-1-2门诊护士微笑迎接,主动询问需要,及时、准确、分诊,引导病人至就诊病房,并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

2-1-3新病人入院时,值班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主动帮病人拿行李,引导病人至床前。 2-1-4分管护士在10分钟之内至床前主动自我介绍,并介绍主管医师、护士长、同病室的病友;示范床头灯、呼叫器及床的使用方法;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包括护士站、医生办、开水房、洗漱间、厕所等具体位置。

2-1-5护士长在半小时内至病人床前做自我介绍并了解病人需求。

2-1-6病人、家属、来访人员及探视人员到护士站,护士应面带微笑、主动询问,并提供适当帮助。

2-1-7创新开展“六个一温馨服务”。5 2-2耐心讲解2-2-1护理人员实行“首问负责制”。

2-2-2主动与病人交谈,消除其不良情绪,使病人建立积极的就医心态。

2-2-3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详细的解答,如病人有不理解的地方,耐心解释至病人满意。

2-2-4为住院病人讲解的内容包括:住院须知、探视、陪伴制度、病房有关规章制度、操作、检查注意事项、疾病的康复知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5 2-3细心观察2-4-1分诊护士及时巡视,认真观察就医病人病情变化,对危重、急症病人及时通知医生、安排就诊。

2-4-2护理人员及时、主动巡视病房,做到细心观察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做出处理,确保病人安全。5 2-4主动帮助2-6-1尽自己所能及为病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便利,协助病人解决困难。

2-6-2门诊护士主动为病提供帮助,老、幼、危重、特殊病人检查及治疗时须至少一名工作人员护送。

2-6-3对行动不便、需做特殊检查的病人,病房至少一名工作人员护送。

2-6-4对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或由于疾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如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加强生活护理,主动关心病人的生活起居。

2-6-5在院内遇有行动不便病人主动提供帮助,乘电梯时遇病人应主动礼让、帮病人搭乘。5 2-5亲切送出2-7-1协助无家属、行动不方便、有 困难等情况的出院病人办理出院手续。

2-7-2出院病人由护士长或分管护士护送至电梯口或病房门口,目送其康复出院。5 2-6热线访问2-8-1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在病人出院时主动提供健康咨询热线。

2-8-2出院后半月内由护士长或分管护士主动询问病人的康复情况,病房建立热线随访登记记录。5

三、护理质量管理60 环境质量1-1以人为本的住院环境1-1-1病房环境舒适,病室安静、安全、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1-1-3病人体位舒适、安全、符合治疗、康复要求。

1-1-4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病人住院期间发生意外。51-2-2病床间及公共通道无杂物,空间便于人员活动,适合治疗和抢救的需要。

1-2-3家属和陪探人员管理有序。

1-2-4洗刷间及厕所清洁无异味、无杂物,地面清洁无污垢。

1-2-5医用冰箱无私人用品,保存物品有标记、药品在有效期内。

1-2-6病房公共用品有消毒措施,垃圾箱应及时清理,周围保持干净。52-1-2各种急救物品完好,分类保管,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处于备用状态。 2-1-3常用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2-1-4加强一次性用品管理、防止过期,丢失和漏费。

2-1-5配备先进的护理用具,如简易监护仪,有条件的逐步配备超净台、床单消毒设备、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氧仪、洗头车。5 技术质量3-1护理技术操作规范3-1-1制定实施护理基本标准、护理程序、技术规范等文件。病房的技术操作标准,护理工作流程。

3-3-3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基础、专科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严格晨晚间护理管理,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危重、特殊、大手术后病人做到“六洁四无”;及时口腔护理、鼻饲、吸痰、翻身拍背,并做好会阴及尿道口护理。

3-1-4护理人员熟练技术操作,病房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3-1-5执行各项操作均需履行告知义务,并与病人保持有效的沟通。 3-1-6每月以病房为单位进行技术操作考核并有记录;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技术操作组每月抽考;进行技术操作年终考核。5 3-2以病人的护理需求和医嘱为基础制定护理服务计划及明确的责任内容、或按照护理程序(特护与一般护理)护理病人3-2-1了解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责任医生、初步医学诊断等资料。

3-2-2入院后的护理评估及观察要点与病人实际相吻合。 3-2-3熟悉病人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3-2-4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康复计划,使病人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检查及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了解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效果(对病情恢复的指导作用)。5 3-3护理文书书写准确、客观及连续(体温单、手术记录单、危重及一般护理记录单)3-3-1病房严格执行护理部的护理文书书写的标准与规范,并有培训记录。

3-3-2严格执行《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要求,护理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

3-3-3各专科护理记录内容应是有其专业特色,病情描述确切,能动态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及护理情况。

3-3-4病房对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与记录内容应有定期、不定期督查与整改的文字记录。 3-3-5不转录、转抄医嘱。5 3-4对护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有集中研究和解决的动态记录3-4-1病房有收集护理服务中出现问题的渠道与程序。

3-4-2有定期与不定期研究和解决的动态记录。对已经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效果评价及改进的措施和记录。5 3-5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情况3-5-1有护士长任组长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记录。

3-5-2手术室内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肃静,有安全感

3-5-3术前访视、手术过程与病人有交流和人文关怀,术后有评估,与病房有接交程序和记录。

3-5-4对《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的管理制度》等各岗位人员工作制度能够有效的落实。 3-5-5敷料室、器械室、药品室以及大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规范(查看三个月内的记录资料)。 3-5-6考核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的手术记录,护士长管理和监控记录文件。

3-5-7对术前器械的配置、术中的配合、应急器具使用等方面有规范与程序的文件,并得到切实执行。

3-5-8对意外事件(如停电、停水、停气等意外情况)有应急预案,护士均知晓,并有定期演练。

3-5-9建立临床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的评价制度,与病房及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3-5-10有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有索证记录,热源监测记录及存储库房。

3-5-11有手术标本管理的制度。10 3-6供应室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情况3-6-1有护士长任组长的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记录。

3-6-2由污染到清洁的流程布局合理,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灭菌与未灭菌分开,无逆行。 3-6-3下收下送符合无菌配送与污染回收原则,并能及时满足临床需要。 3-6-4压力蒸气灭菌器的使用人员持证上岗,有计量部门的定期监测记录,有工作运行记录,无安全隐患。

3-6-5各岗位人员职责明确,制度健全。

3-6-6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的管理制度,索证记录,热源监测记录及存贮库房。 3-6-7有医疗废物回收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落实到位。

3-6-8对停电、停水、泛水、消毒锅遇到冷气团等意外事故有应对措施,并得到贯彻落实。 3-6-9应有灭菌物品的质量控制流程,有质量监控规范,并得到切实执行,有记录。 3-6-10建立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评价制度,与病房及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10 3-7效果评价3-7-1发放出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病人满意度≥99%。 3-7-2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病人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及意外发生。 3-7-3环境舒适整洁,保持病人清洁,做好皮肤及管道护理。 3-7-4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促进病人睡眠。

3-7-5注意病人营养情况,做好饮食指导,必要时协助病人进食

3-7-6指导帮助病人排泄。

3-7-7指导协助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提高其自护能力。 3-7-8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住院全过程。

3-7-9了解病人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7-10护士尊重病人,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5

四、护理管理30分

1护理质量控制1-1病房制定目标、工作规划及评价标准。 1-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完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

1-3有护理质量控制组织职责、质量标准、评价指标、检查考核、评价反馈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机制。

1-4建立和完善病房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1-5加强安全管理,有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流程,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6制定病房疾病护理常规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7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班次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1-1-1目标明确,计划切实可行,评价标准符合实际。

1-2-2成立以病房护士长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体系,由病房护士长、护理骨干担任负责人。 1-3-3各级质控组织职责明确、质量标准切实可行、评价指标具体、制度健全、符合实际,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显著,均有文字性备案材料。

1-4-4对护理资料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努力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

1-5-5有安全管理制度和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和预防差错事故发生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1-6-6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熟练掌握各项基础、专科护理操作规程。 1-7-7各级护理人员熟悉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并落实到位。153应急事件管理3-1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实施措施。3-1-1病房对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有应急程序、流程图并有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实战演练、考试考核有记录。

五、支持系统建设40

1护理管理组织

1-1制定护理人员岗位名录、职责要求和配备数量标准。 1-1-1按职务、护理岗位、技术职称、班次

划分的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职能明确,履行到位、执行得力。 52-1-2大处方药送至病房。

2-1-3晚夜间急救药品送至病房。

2-1-4输液用药根据医嘱及时送到病房。

2-1-5消毒液体及外用药等定期补充送到病房。

2-1-6定期由专人到病房补充备用药品,满足临床需要。5 2-2各类物资主动及时送至病房2-2-1病人被服及时足量送到病房。 2-2-2消耗性医材、物品等定期补充送至病房。 2-2-3常用办公用品满足病房工作要求。

2-2-4能随时提供急救物品及器材、并送至病房。

2-2-5氧气按需送到病房(中心供氧要保证供应,无故障)。 2-2-6各种无菌物品及时送至病房。5 2-3保证水、电、气、仪器、设备等性能完好、正常使用2-3-1随时提供热水、开水。 2-3-2保证水、电、气安全使用。

2-3-3定期下临床检查、维修、保养,保证仪器设备、设施功能良好。 2-3-4接到急修电话,立即到现场维修。

2-3-5接到维修电话,需在10分钟内到现场。4 2-4各种化验、检查程序满足临床需要,方便病人2-4-1有检验人员进行血标本采集。 2-4-2检验部门集中收取标本。

2-4-3急症化验、检查应立即到床边采集标本和实施检查。

2-4-4各种化验、检查报告单应规定出报告的时间标准,并有专人及时送至相应病房。4 2-5营养室提供满足病人需要的饮食2-5-1据病人病情需要提供饮食 2-5-2每天有供病人选择的菜单。

2-5-3有加热饭菜和保温措施。4 2-6财务人员负责病房收费管理2-6-1公示主要收费项目

2-6-2提供明细账单

2-6-3病人对费用质疑时,由财务人员解答。4 2-7专门人员负责病房的保洁工作2-7-1专门人员负责保洁人员的管理、培训、卫生工作、质量控制等。

2-7-2病房保持清洁,无卫生死角。4

第三篇:病房管理评分标准

妇科病房管理质控小组检查评分标准

1、科室护理人员掌握病区管理制度、陪探视制度,回答不全扣1分/项,不掌握扣2分/项。

2、护理人员仪表着装符合要求,指甲短,不符合要求扣0.5分/项.

3、病区环境药保持清洁、规范、整齐、安静、空气清新,床单元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床单并监督各班实施情况,不符合要求扣0.5分/项.

4、病房内摆放规范、饮水机性能良好、清洁、卫生不符合要求扣0.5分/项.

5、病房内禁止吸烟、用火等,不符合要求扣0.5分/项.

6、病区各种物品定点放置,标识清晰,性能良好,不符合要求扣0.5分/项.。

7、有专科健康教育资料,严格执行病区管理制度、陪探视制度,不符合要求扣0.5分/项.

8、总分为100分,实得分≥ 分,质控小组每月不定期按评分标准大检查一次,每周检查一次并有记录,整改措施,上报护士长。 2013年1月修订

第四篇:病房规范化管理的标准

附件1 病区规范化管理的标准

使病区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 康复环境,使病区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现制定各区域规范化管理标准如下:

一、病房管理

1、病房要求整齐、清洁、安静,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工作人员 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2、病室内无折叠床,陪护椅及时折叠,不晾衣物,不乱贴报纸及胶布,床头桌上只摆放 暖水瓶、水杯,床下物品整齐。

3、病床保持清洁,床单无渣屑,定时更换,无污渍。

4、病室内不准使用医疗仪器以外的电器,如电饭煲、热得快等,以免发生意外。

5、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发 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予以处理。

二、护士站、护士值班室的管理

1、除办公护士外其他人员不准在护士站聊天、吃东西,不看与工作无关的书籍。

2、护士站保持清洁(地面、办公桌、电话、病历车、水池等) 、纸篓当班处理。

3、 室内物品摆放有序,不放规定以外的物品 (包括私人物品及食品) 。

4、做好病历车的管理,各种申请单、报告单及时入病历。

5、护士值班室建立卫生值日制度,全体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纸屑,禁止吸烟。被褥叠放整齐,桌面整洁,各种物品放置整齐,无异味、无杂物。

三、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换药室,要戴口罩,操作前洗手。非工作人员不准入内,无事不在室内滞留、闲谈。

2、非医疗用品不得在室内存放,各种医疗用品按规定放置。

3、各种治疗车,车轮无噪声、灵活,车内、外清洁无杂物;各处无尘土、杂物及碎安瓿、空纸盒。地面、桌面、物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两次。

4、各种药(包括:外用、内用药、毒麻局限药、抢救药)管理符合要求,无过期、标签醒目。

5、做好各种急救物品的管理,专人管理,定位放置,处于备用状态。

6、医用垃圾用黄色塑料袋,每日放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7、处置室内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各种物品放置整齐,保持地面干燥、清洁。

四、公共区域管理

1、走廊地面干燥、清洁无污迹,有防滑警示牌,无杂物摆放,空间便于人员活动,适合治疗和抢救需要。

2、开水炉及公用洗手池地面干燥,无污迹,开水炉有使用说明卡,有防滑防烫伤标识及措施。

3、卫生间无尿碱、粪迹,无异味,无死角,地面干燥;安全通道畅通无阻,应急灯功能完好。

第五篇:新生儿病房管理标准与措施

新生儿监护室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为新生儿病区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 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二、标准

1.新生儿监护病室是设置在医疗机构内,收治胎龄32周以上或出生体重1500克以上的新生儿。

2. 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3.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4. 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

5. 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区域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三、人员准备 1. 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2.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1.5:1以上。

3.新生儿病室医师应当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

4.新生儿病室护士要相对固定,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6.新生儿病室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四、病室管理

1.新生儿病室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2.新生儿病室应当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3.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4.新生儿病室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5.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6.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7.新生儿病室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9.新生儿病室应当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10.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11.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医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新生儿病室的管理。 12.医院应当建立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新生儿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

五、院感防控

1.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

4.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5.新生儿病室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6.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用清水清洗干净,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7.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8.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9.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0.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11.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上一篇:北华大学教务系统下一篇:宾馆星评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