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3-01-10

第一篇:可能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可能性的大小

一、教学内容:课本9

8、9

9、100页

二、教学目标:

1、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会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3、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三、教学重点: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教学难点:理解随机思想。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判断老师说的话。进行抢答。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小红11岁了,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学生判断后,引入课题,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并且板书。

(二)明确目标

(三)探究新知

1、游戏。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有一个白球和一个黄球。二号盒有一个白球和三个黄球。规则:从盒子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白球的获胜。 问题:让你来摸你选择哪个盒子?为什么?

让你用一个数来表示可能性,你怎么表示?

让学生回答,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2、问题:如果男女生两队进行PK,用一号盒的球,摸到黄球男生先开始,摸到白球女生先开始,这样公平吗?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始?引导学生说出剪子包袱锤、抓阄、抛硬币等。

3、实验验证用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

(1)、先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家中抛20次硬币的结果。

问题:为什么有的比10次少,有的比10次多呢?让学生感悟随机事件的特性。 (2)小组内抛硬币

先说明要求,然后把小组内抛的硬币正反面的次数与个人抛的次数进行对比,看一看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概率的极限思想。 (3)、汇报发现,师生共同总结

抛的次数越多,出现正反面的次数越接近理论值,从而判定是公平的。

(四)、应用

1、先判断转盘的设计公平不公平,然后再设计出公平的转盘。

2、正方体的各面分别写着

1、

2、

3、

4、

5、6.。掷出每个数字的可能性都是几?

3、一个转盘平均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的颜色分别是红、绿、黄、蓝色。 问题:

1、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2、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是停在红色区域呢? 生活链接:

1、福利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是一千万分之一。

2、摸奖游戏。

练习学生的表现进行教育。即使有百分之一的机会也不要放弃。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教后反思

上了《可能性的大小》这节课之后,沉下心来,仔细回忆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和学生的表现,感觉是上了一堂与自己的想象大相径庭的课。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我没有预测到的问题,这也和本课的课题挂上了钩,掷一枚硬币时,既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预先做出确定的判断是不可能的。我感觉这才是有价值、值得研究的课。

我感觉还算可以可以的地方有: 游戏的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目标的认定比较具体,有一定的指向性。

抛硬币试验注重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体现了自主与合作的统一。

学生参与活动比较积极。遇到问题敢于质疑,也出现了学生不同思维火花的碰撞。 老师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能在学生思维断层处有效的进行引导。 意想不到和不足的地方有:

老师的要求还没有说完,有大部分小组就投入了活动,把他们拽回来说完规则再游戏不但影响了秩序,还浪费了时间,大煞风景。

有些学生在试验时为了抢时间,人为的决定硬币的正反面,不等硬币自然的停下来,就按照自己需要的结果把硬币按住,违背了试验的初衷,使可能变成了一定,从而违背了试验的意图,失去了试验的意义。

小组统计的结果200次,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各占100次,达到了一个理论值。这虽然能有力的说明用抛硬币的方法作为游戏规则是公平的,但对学生渗透随机思想又造成了阻碍。

根据自己抛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次数来谈自己的认识很多学生表达不上来。学生的兴趣仅仅关注游戏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里面蕴藏的道理的认识。

虽然这堂课已经过去,但留下的思考也比较多,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

第二篇:骨干教师汇报课《可能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①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②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笑脸;三个个盒子,5个白球、4个黄球、扑克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这是一张笑脸,请你们猜一猜这个硬币会藏在老师哪只手中(学生有的猜在左手,有的猜右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小组合作摸球活动

给大家带来三个盒子,一号二号三号(这里装着球)

1.出示游戏规则:一生大声读一读:分成三大组,每组纪律最好的孩子来摸球,

2.摸球学生左手按住盒子,右手摸球,举起,其他同学积累本组分数。 猜猜看,实际看看,总结规律

3. 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事情的发生有一定,不可能,可能三种情况,当我们确定时就会说一定和不可能,所以一定和不可能是确定事件,而当这件事情不能确定时,我们就说可能,所以属于(板书:不确定)

(二)、小组合作学习例1 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的图。

师:请同学们找开书本105页,认真观察例1,然后小组讨论图中的问题。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小结:通过摸球、摸棋子活动,我们发现可能性分为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当事情的结果是确定我们用一定、可能来描述;当事情的结果是不确定我们就用可能来描述。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师:那么,你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对我们生活中的事例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说说理由吗?“一定”的,画√;“不可能”的,画×;“可能”的,画○。(地球每天都在转动做解释:地球每天都在自转,所以形成白天和黑夜,地球每天都在围绕太阳公转,所以形成春、夏、秋、冬。)(全世界每天都有人出生。据统计:全世界每秒出生人口数量为4.3个,中国是每两秒不到出生一个。)(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104页—105页的内容,这就是今天所学的内容,你还有什么质疑?)

四、列举实例,放飞思維

1.师:联系生活,你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吗?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说一说后,教师指名说说。

(扑克牌中有四种图案:红桃、黑桃、梅花、方块) 2.游戏要求:

同桌合作摆4张牌,任意拿出一张,一定是黑桃。 同桌合作摆4张牌,任意拿出一张,不可能是黑桃。 同桌合作摆4张牌,任意拿出一张,可能是黑桃。

六、猜猜她是谁:

七、拓展延伸,全课总结:

一个超市的老板看见我们把可能性运用到了极致,找我们来了,大屏幕出示:超市老板想在元旦举办购物抽奖活动,凡是购物满一百元顾客的就可以抽奖一次,摸到红球有奖,他准备了5个红球,5个黄球,他该怎么放球,请你说出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师:送给学生一段话。

七、板书设计

可能性

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 一定 不可能 可能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学概念

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这一节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猜笑脸在老师的哪个手里,这活动既简单又有趣,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学习内容上。接着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入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数学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可能性”等抽象的数学概念易于被学生接受。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了“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事实。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存在不足:在扑克牌游戏中,由于指向不明,学生在第一局的游戏中没有按照老师指定的目标完成任务,后来我及时指导,在后两局游戏中学生能够准确捕捉要求中的重点,从而完成游戏,

一节课的种种设计,无非是为了努力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环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第三篇:可能性教学反思

源于生活导入,使学生感受亲近的数学知识。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确定现象,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概率知识太抽象了,怎样使这一知识深入学生的生活,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直观呢?

这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老师和学生玩“猜牌”这一游戏情境,简单而有效地突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以至引导学生直奔这堂课的主题“可能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牌”“摸球游戏”“小小设计师”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中学,乐中悟,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并用来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三、加强活动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进行“摸球游戏”之前,教师先进行个示范摸球以及“友情提示”的出示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摸球游戏”的顺利进行起了事到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应用知识,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四篇:《可能性》教学反思

巴图巴格那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用彩中奖作为锻炼学生自觉估计可能性的意识的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可能性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根据新学的知识,提出有关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加深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教师的追问是本节课知识的拓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操作中,游戏的过程用的时间太长,导致当堂训练的时间没有了,老师出游戏没有目的性,在今后的课堂中,多注意这些问题,保持课堂训练的时间10分钟。

第五篇:可能性教学反思

《可能性》教学反思

赵蕊

《可能性》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初步认识,要使学生对随机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必须在实验的过程中理解概率的意义,因此我非常重视过程性目标的达成。让学生通过猜测、体验、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则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在活动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使我对统计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统计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通过选择现实情景中的数据,使学生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注重统计内容的真实性

统计实际上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定量刻画和把握,其结果通常都是真实可靠的数据,这些数据一般都能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发展趋势。在学生统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统计内容的真实性,让学生切实感受数据的客观性和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公正性。

二、注重在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合理使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知识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将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学习融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在进行统计教学时,我们要重视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让每位学生经历统计的每一个环节。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猜牌魔术情境导入新课,又设计了一个学生很常见又喜欢的摸奖活动,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的活动中,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思。而在练习巩固阶段,我又设计了闯三关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课堂教学活动化。

“以活动为中心”是大教育家杜威的“三个中心论”思想体系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活动贯穿始终,实现角色转换。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猜一猜——玩一玩——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体验与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同时,又让学生将活动中出现的现象及时抽象概括出来,上升为数学知识,体现了学生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学生学习自主化。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这节课的设计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每个环节中,都是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学生学得生动而充满活力,主动而富有个性。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在课堂中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让课堂朴实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浮华。

上一篇:口腔门诊礼仪培训纲要下一篇:昆明理工大学个人简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