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完美版

2022-11-11

第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完美版

地震中的父与子设计意图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意图

弓棚子一小

常立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

那我执教的是长春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8单元“人间真爱”这一板块 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下面我将把我的设计意图向大家作以汇报: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 教学目标 我是这样确定三维目标的

知识与技能:体会词语在课文 中的含义和作用;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及相关数字描写表现父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不顾生死的父爱亲情以及儿子在危急时刻帮助同伴的良好美德。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这一理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这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入情入境,并且能把体悟到的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实现言语与情感的同构共生。我采用“一线串珠”教学思路,重锤敲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感人至深的语言,引领学生从人物外貌、动作的描写中,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想像课文中未描写的场景,以感悟人物坚定的信念,丰富人物感人至深的形象。

教学环节共设计五大板块 一.复习导入 二.感悟真情 三.总结写法 四.爱的迁移 五.测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复习上节课生字新词,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从中感知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这样既复习了词语又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二、感悟真情

这感悟真情这一环节我引领学生感悟父亲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体会血浓于水的父子亲情。体会是这爱,是亲情的力量使这对父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1.放手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1.2自然看能读懂什么。学生从相关语句中获悉地震所带来的伤害。我再播放2幅图片,让学生形象的感知地震中的场景。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到地震的无情,为体会文中“人有情”做下铺垫。

2.在这样的大地震中是什么力量让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呢?”用这样的过渡语激发学生走进人物内心的欲望,去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教师提出读书要求: 读3—11自然段。交给学习方法,边读边批注,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然后重点从2处句子来交流:

第一处: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父亲眼前顿时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地想起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就坚定的站起身来,向那片废墟走去。

学生感受父亲此时的悲痛和救儿子的决心,指导朗读父亲的悲痛与坚定,引出本文的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感悟父子情深。并指导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动作,语言等使描写细致,刻画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

第二处: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下上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学生谈体会:父亲挖的时间很长,过程很艰难,父亲的执著坚持。此处我提出了这样的一

个问题,作者这样罗列时间进程,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呢?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法,使学生感受挖的时间的漫长,挖掘的艰难,更深刻的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会发生哪些危险? 父亲变成什么样子啦?学习作者的又一描写人物的方法一外貌描写。父亲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在余震还在继续,随时有生命危险时他挖了30多小时,是什么支撑着父亲一直挖下去? 学生在读中体会父亲这样做源自于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对儿子那深沉的爱。 师:正是这句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承诺使父亲更坚定了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危难时刻不顾自己,心中只有儿子的父亲是伟大,这种父爱是了不起的!同时,本文的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其中,学生感知支撑父亲救儿子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更是如山的父爱。本课重难点在此突显。 并组织进行感情朗读,将感悟倾注于朗读之中,体会父亲的奋不顾身,父爱的伟大和父亲信念的坚定。通过这样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了一位“超人父亲的伟大形象。每一次学生感悟之后,我都会设计一个情感小升华,使学生入情入境,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当学生对父亲的爱有了深刻的领悟时进行了情感的大升华,播放5,12汶川地震中的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学生流下感动的热泪,将这伟大而深沉的父母之爱铭记心中!

3,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正是这样深沉的父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他挖掘第38小时时,儿子出现了,带领学生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学生浏览课文第13---22自然段,谈谈又从哪感受到了儿子的了不起。学生很容易会找到重点段,这 部分内容,以想像说话方式走进阿曼达内心,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深悟到:“是这种信念,让他坚持等待他爸爸整整38个小时并劝慰着其他的小朋友,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危难关头它能让其他小朋友先出去,多么高尚的品格,多么了不起!而这又是这一 “信念使儿子了不起,也是父亲高尚的品格影响着儿子,再一次丰富了这对父子在学生心目中了不起的形象。

三.总结写法

章对文的写法进行回顾总结,作者是如何把父子情深写的这样让人感动,对文章写法进行回顾总结,阅读和写作是不分家的,再次点明写作方法,学生感受到了这种方法的对反映人物思想的作用,会留心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以致用。

四 。爱的迁移

学生走出文本,回归现实,谈一谈他们感受到的父母的爱,这样使每个孩子心中升腾起一颗感恩之心,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测评练习

我设计了2 道题

第一道仿写,是本课写法的运用,使学生会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

第二道题分别对父亲和阿曼达说

旨在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

以上就是整节课我想与大家交流的,构思不够巧妙,设计不够完美,课堂更是大有缺憾, 恳请各位领导及老师们听完本节课后能给予我宝贵的意见,那会 是我前进的动力,必将助我进步,促我成长!

谢谢大家!

第二篇: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子》这篇课文。父与子之间的爱把我深深的打动了。

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里受到不同的伤害。一位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那昔日充满欢声笑语的学校-那里有他可爱的儿子。当父亲到学校时,学校已经变成废墟。接着就跪在地上哭,他突然想起对儿子说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来冲向那片废墟。他拼命的挖掘,消防队长挡住他,不让他再挖。太危险了,说可能发生大爆炸。他听不进去劝告,埋头继续挖。虽然手被划破,膝盖流血,但依然挖掘......最终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这不禁使我联想到,我国5.12汶川大地震中灾难瞬间来临的时刻。军人和救生队员们向那位父亲一样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援。虽然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像那位勇敢地父亲一样舍己救人。父与子是有血缘关系的,而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却众志成城,用爱心来连接,传递这份爱的真情,演绎着一曲人间爱心赞歌。父与子之间浓浓的爱,坚信的信念,把我打动了。

第三篇: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每个人的背后,还有一位高大威严的人。在挫折时激励着你,那就是父亲。父爱和 母爱一样伟大。《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使我有这样深刻的体会。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执着地从地震废墟中救出儿子的感人事迹。

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或许,父亲没有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但在生活中,我们依然可以处处感觉到父亲对我们的爱。

有一次星期一的早上,交作业时我发现几张考卷忘带了,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如果不交就是要扣分的呀!我记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忙冲出教室找刚走不久的父亲。父亲听了以后说:“家里学校这么远,为了几张考卷不值得再跑一趟。而且店里这么忙,哪有这功夫呀?”说完就走了。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我含着泪,低头走进了教室。没想到,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在教室门口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当时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对,那正是我的父亲。我走出教室,在父亲递给我考卷的那一瞬间,我手在颤抖,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在我心中父亲就像一个守护神,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父爱,是送给全世界父亲的最高称誉。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我又一次体会到了父爱的含义。父亲永远是我心中最值得敬佩的人!

第四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井陉县职工子弟学校 孙建平

学习目标:

1、 读懂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体会“父子”俩的“了不起”。

2、 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朗读“激动”的语气。

3、 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 课前自由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 上网或通过其它途径搜集家庭中父爱、母爱的资料。

3、 准备写好的幻灯片。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朗读“激动”的语气。

2、 让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浓浓的父爱亲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自古以来,爱,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美好的情感。然而,究竟什么爱才是最伟大的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揭题。

2、 解释“*”号。

二、互助学习,疏通文意:如果你当老师,会给大家提出什么问题?

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 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

3、 爸爸挖了38小时,难道他不累吗?

4、 爸爸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干劲?

5、 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呢?

三、朗读感悟。

(一)思考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

1、 大地震后的景象怎样?

2、 这位年轻的父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的动力是什么?板书:挖废墟38小时(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 在父亲的努力下,事情出现了怎样的结果?

4、 在地震后,儿子有什么表现?他这样做的动力是什么?板书:(不曾放弃:“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二)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讨论交流。

⑴①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②、那昔日充满……已变成一片废墟。

⑵他不停地挖、挖……挖了38小时。他这样做是因为想起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信:“儿子在等着我!”

⑶他救出了包括儿子在内的14个小孩。

⑷儿子一直鼓励同学,他父亲一定会救他们出去。他这样做是因为他相信父亲说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讨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

教师小结:

这位父亲是精神失常了,但是他失得伟大,他因为对儿子的爱而失去了一般人的常态,却作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位父亲的精神没有失常,因为貌似失常,实则清醒;儿子处在危险之中,需要我的救援;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儿子在一起!在他近乎失常的举动中,包蕴着浓浓的情和强烈的爱,这情、这爱,是惊天地、泣鬼神!

(五)讨论后朗读:本文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别之处?(叹号多---15个)你能把这些叹号的感情表达表达出来吗?(这些叹号大都集中在哪里)

小组讨论:这些叹号表达了什么感情?练习读出这种感情,然后交流。(朗读)

⑴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的儿子!”(悲痛、绝望)

⑵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信念坚定)

⑶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欣喜若狂)

⑷“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激动无比)

⑸“……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信赖、骄傲)

⑹“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先人后己)

(六)指导看图,读出文中与图意相关的句子。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七)整读全文,试着分段,并概括段意。

(八)课文结尾对这父子的评价是“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父子俩都了不起,都有坚定的信念。父亲靠坚定的信念救出了儿子;儿子靠坚定的信念,忘记了恐惧,鼓励同学,等待父亲救助。)

板书:有坚定的信念。

四、总结全文。

1、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念,不能放弃希望,这样就能取得成功)

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作业。

写一段文字,描写自己的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事迹。(也可以写自己听说的感人故事)

作业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11

*

第五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惠农区简泉小学蔡军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今天这节棵课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谱写爱子、子爱父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一定能吸引同学们。板书:19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板书,学生小声读课文)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课文,在文中圈画会写字(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画好后再读读带生字的词语。

2.记忆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考察学生的认读。

4.拿出练习本重点练习漆、挖、掘三个生字。

5.把生字带入课文用心朗读,读准本课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

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1至3自然段

(1)指名朗读1至3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父亲的心理、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相机理解下面的两个句子,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句子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教师提问:句子中哪个词用的好,为什么?如果换成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向他七岁的儿子的学校跑去,会怎样?

句子2:他一边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一边跪在地上大哭起来。 这个句子写出父亲当时的心情怎样?如果让你来读,你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教师鼓励学生用心带着绝望和悲痛的感情读)

(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并快速默读课文像这样的话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父亲心理、感情的变化。

2.学习第4至第10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看父亲挖掘废墟时,发生了什么事,父亲又是怎样做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发现答案,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2)默读课文,用不同符号画出描写父亲挖掘废墟时的动作、神态、心

理的语句,用心读体会父亲爱子情深,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的品质。

(3)分角色朗读5到7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11到第23自然段

(1)小声读第11自然段,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作批注。教师适时抓住典型同学进行小结:只有有心记的同学、会学习和思考的同学才能抓住学习的机会用心的写自己的收获。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人人争做学习的小主人。

(2)分角色朗读11到18自然段,读后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儿子了不起?又从哪些地方看出父亲爱儿子?(用心朗读后在旁边做批注)

(3)问学生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画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此刻你想对那位父亲说什么话?对阿曼达说什么话?

(4)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呢?谈谈你的看法。 课件展示: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自由读

谈谈自己的理解

还不够理解的同学,再读一读,直到会理解为止

小结: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弃”和“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伴有责任感。

板书:不放弃责任感信任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了写出父亲对儿子那份深深的爱都用了哪些

方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角色品读课文。

(3)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4)你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或段落,自由读,然后读给同学听。

(五)能力拓展

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本剧,然后排练表演。

(六)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复述给自己的父母听。

2.写一个片段练习,主题写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感人的事情或是印象最深 的事情。

板书设计1: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放弃——责任感

信任

板书设计2:

儿子被压——悲痛

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救子——执着父子情深

父子重逢——喜悦

上一篇: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题下一篇:电子信息产业运行分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