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调查

2023-01-21

第一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调查

街道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总结

年来,XX街道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改革创新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党委、管委的关心和领导下,全力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将“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XX街道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着力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努力营造良好建设环境。

(一)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建设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落脚点,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村居植绿履绿大行动“三大工程”,全面推进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建设。

(二)加快完善农村制度落实

今年以来,街道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环境整治及长效管理工作力度,出台了农村河道长效管理考核细则,落实了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巡查和考评制度,完善了“四位一体”即绿化、农路、垃圾和河道管护专业队伍。

(三)重点建设农村基层设施

农村基础建设是历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街道重点实施了“三大工程建设,建设幸福美丽乡村”。全面建设硬质路面及内河整治工程,实施农路、农桥及渠道硬质化工程,完善雨污分流工作。在“三大工程”建设中,我们合理规划、扎实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村民权益,强化组织建设,工作思路明确。

二、XX街道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拓宽和修缮道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居民素质和精神文明。

(一)旧村落合理改造,盘活土地存量,合理规划布局,村道硬底化、村庄亮化和绿化,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环境。

新联社区“三优”工程投入资金180万元,对全村主要道路进行水泥硬化;在全村主要道路设置路灯,实现道路亮化;在学校、村道两侧、池塘两侧设计花坛,全面进行植树绿化。XX联社建设了足球场和老人室,增强村民的体质建设和文化建设;XX联社、庵边联社在全村布置监控录像为村民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XXX联社加大治安投入,在维稳方面得到保障,XXX社在道路方面得到发展,新修道路,整治全村寨貌,共同为新农村建设凝聚合力,构建和谐农村。改善村办公环境,投入80多万元建设村办公楼,方便村民办事。投入132万元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全村的环境卫生设施,同时也设置垃圾场,专人及时清运,并实现区域集中处理,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

XX社区在“三优”工程投入资金,对全村主要道路进行水泥硬化,在全村主要道路设置路灯,实现道路亮化。加大村容寨貌整治力度,XX联社投入300多万元进行村道绿化、LED路灯、公厕以及做好防涝排污工程的建设;XX联社投入150万元进行破埕补新、XX疏通、围墙等的建设,XX联社投入100多万元进行道路村容村貌建设、XXX联社投入35万元进行道路建设,XX联社投入200多万元进行村容村貌建设,为村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投入133万元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全村的环境卫生设施,同时也设置垃圾场,专人及时清运,并实现区域集中处理,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

(二)植树造林,推广良种,加大推进“脱贫攻坚”,完善工作机制,发展农村经济。

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努力做好新一轮绿化XX大行动,已完成植树10600棵,创建绿化示范村3个,绿化合格村9个。实施“新品种推广”工程,全办推广应用水稻良种覆盖率95%,供种面积0.5万亩,享受良种补贴全覆盖,良种覆盖率90%。通过调查摸底,拿出规划方案,实施了“三大建设”工程,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任务85%。实施“新型农业机械推广”工程。

强化举措,继续加大“脱贫攻坚”的推进力度。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街道“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有序,下发了脱贫攻坚相关文件,建立了组织,落实了具体帮扶挂钩措施。街道将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目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领导、组织力度,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专门拟订“脱贫攻坚”规划、总规划与“一户一策”有机结合,同时我们将建立“脱贫攻坚”工作督察推进机制,每月对各村工作的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按月公布综合名次,各“帮扶挂钩”单位和个人与村级排名直接挂钩,每季度根据各社区工作进度,组织召开点评会,剖析问题,研究对策,通过加强督查,强化过程控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完成目标任务。

(三)大力发展教育,民生福利事业,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农村医疗保障和新农保的参保率达到100%。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街道经常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学法、用法、遵法、守法。积极召集乡贤、港、泰侨胞捐资,想方设法搞好硬软件设施,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街道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以道德建设为先导,促进村风文明。村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街道在工作中以党风促政风,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巩固积极发展。抓好村务公开,实现管理民主化,由村民代表参与讨论并监督,以民主决策,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建设新一代农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XX街道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工作的政策创制和制度创新力度不够,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大。

社区创建工作压力逐年增大,比如全面小康创建,已经实施了十年。但另一方面,条件较好的社区一批一批的开展创建,剩下的社区基础条件短期内很难跟上,由此造成创建难度逐年增大。

(二)工作效率和效益还不够高,任务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社区生活污水处理存在障碍,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社区对污水项目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对项目实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工作推进难度大;二是项目实施时间紧,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选村、地形勘察、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等一系列工作,难度非常大;三是街道农办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对项目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资金瓶颈依然存在。

“三大工程”、村道硬底化、村庄亮化和绿化、“脱贫攻坚”、雨污分流和发展教育文明都是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很大。尽管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反复强调相关部门配套资金要紧紧跟上,但受限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项目建设资金存在瓶颈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四、XX街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继续努力推进完善“美丽乡村”的建设落成。

(一)讲究实效,继续加大幸福美丽乡村和新一轮XX绿化大行动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示范村基地的牵引力和辐射面。

(二)注重引导,继续加大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开拓力度。

(三)强化举措,继续加大“项目农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力度,在全年的基础上,全年我办将进一步利用产业特色优势,优化服务,优化环境,力争招一个成一个,建设一个活一个,发展一个强一个。

(四)优化组合,继续加大“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工作力度,推进农路、河道、绿化、垃圾“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是我办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强化举措,继续加大“脱贫攻坚”的推进力度。

(六)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积极化解村级债务,规范管理。

(七)夯实基础,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兴建力度。

我们将按既定部署,积极实施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积极上靠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各种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项目,力争在近几年内彻底改变我办农村路、渠、沟的排灌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

(八)情系“三农”,继续加大各为农服务部门的服务力度,身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我们将时刻关注民生,倾听民声,体贴民心,情系“三农”,我们时刻牢记服务“三农”的宗旨,不断加大农业技术指导,良种推广,畜禽防疫等阶段性服务工作,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为农服务队伍。

(九)突出重点,继续加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力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强化组织功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基础保证,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推进,一是结合“两委”改选,配强村级两委班子,把“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优秀中青年推到基层一线岗位,二是广挖潜力,整合集体资源,有条件的社区鼓励休闲场所、老人活动中心。

三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积极化解村级债务。

第二篇:美丽乡村建设调查问卷[小编推荐]

美丽乡村建设调查问卷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1、男

2、女

2、您的年龄:

1、18—25

2、26—35

3、36—4

54、46—55

5、56—65

6、65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1、大学专科或以上

2、中专

3、高中

4、初中

5、小学及以下

4、请问您的个人年收入:

1、2000元及以下

2、2001—3000元

3、3001—4000元

4、4001—5000元

5、5001—6000元

6、6000元以上

7、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对我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与举措有了解吗?

1、非常了解

2、有些了解

3、不了解

二、居住环境情况

1、您家住的房子:

1、一层院子

2、2层楼房

3、其他________

2、您家住宅外的路面为:

1、水泥路或柏油路

2、泥土路

3、其他________

3、您家用哪种炊事用能源(多选):

1、煤球锅炉

2、电磁炉

3、天然气

4、太阳能、沼气新型能源

4、您家用的厕所属于:

1、旱厕或简易厕所

2、水冲式

5、您们村有没有建公共生活垃圾处理:

1、建立公共垃圾堆放池、垃圾收集桶

2、没有建立

6、您对本村的管理:

1、非常满意

2、满意

3、不满意

7、您对本村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是否满意:

1、非常满意

2、满意

3、不满意

三、您的意见

1、您认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

1、发展新型产业

2、提高村民素质

3、优化居住环境

4、增加资金投入

5、其他(您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

2、您认为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

1、政策的制定

2、资金的保证

3、科学的规划

4、村民的支持

5、其他(您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

3、您认为美好乡村的“美”最应体现在:

1、优美的村容村貌

2、良好的思想观念

3、崭新的生活习俗

4、完善的生产设施

5、其他(您的意见): _____________

4、您认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多选):A、 文化建设 B、经济发展 C、政治建设 D、宣传工作

5、您对农村状况最不满的地方:

1、村镇规划不合理

2、卫生条件差

3、饮用水不达标

4、治安状况不理想

5、其他(您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您最希望建设的3项公共服务设施(多选):

1、小学

2、幼儿园

3、卫生所

4、文化站

5、图书室

6、乡村金融服务网点

7、邮政所

8、农资店

9、便民超市

10、农贸市场 11.、公共服务中心(科技、就业、警务等便民服务场所)

7、您认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哪2种 (多选):

1、公交站

2、垃圾收集点

3、污水处理设施

4、便民超市

5、公厕

6、健身活动场地

8、在美好乡村建设中需要您尽义务出力时:

1、无条件接受

2、看情况而定

9、您家用的什么水源:

1、自来水

2、深井水

3、溪水

10、您对目前农村医疗保险是否满意

1、非常满意

2、满意

3、不满意需要改善

4、其他_______

11、您村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否丰富:

1、不丰富

2、丰富(请您列举些):__________________

12、您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感谢您的配合,祝您生活愉快!

第三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武城村行政隶属于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经济开发区。位于开发区的东南部,东望鄂州,西望武昌。交通便利,地理区位优越。全村辖2个自然湾,14个村民小组,590户,均为姓胡,人口1728人,国土面积3.45平方公里。2017年,打造宜居葛店,武城村在规划中建设美丽古村武城,立足本村村情实际,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紧密结合精准扶贫、依托自然生态,突出村庄建设的风格和品位,科学规划、开拓创新、推进厕所革命、“散乱污”畜禽养殖清零行动、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污水港清淤工程、清洁乡村美化家园五件实事,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确保实效。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厕所革命

我村紧紧围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农村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已成立“厕所革命”工作专班,全面动员,强化宣传,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厕所革命”工程已全面铺开,计划拆除厕所363座,已成功拆除102座, 后续将继续加大力度,争取完成目标任务。

2、“散乱污”畜禽养殖清零行动

深化畜禽养殖专项整治,开展“散乱污”畜禽养殖清零专项行动 我村12户养殖户已处理9户,还有3户正在处理中。

3、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村庄的污水因为没有收集处理设施只能就地排放,破坏生态环境。我村已启动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成后生活污水不再向河道排放。

4、污水港清淤工程

为改善水源环境、农业灌溉条件、涵养水生态,污水港清淤工程还在计划中,计划整改东西湖港,“东西湖港治理将着眼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今年实现水质改善”,下阶段,我村将把污水管网建设摆在首位,加快污染源头整治,同步开展河道保洁。

5、清洁乡村美化家园

为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整治乡村文明,我村加大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我村开展了“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的行动,在环境治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人员定期清理垃圾,健全了“村收集、镇转运、统一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清理农村存量垃圾,建立农村垃圾长效保洁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1、建设资金不足。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量大、投入大、难度大,由于村财力有限,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量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建设的实施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2、缺乏积极性。由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资金缺乏,有的存在观、靠、等的思想,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工作较被动。

3、规划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我村情况比较复杂,规划设计存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公共事业等规划不到位或者与实际脱接现象,极大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需进一步完善。

三、下一步具体措施

1、多方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对符合上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各项涉农资金加大申报争取的力度,多方争取政策集中建设美丽乡村。

2、制订优惠政策。土地、建设、水利、供水等相关部门要给予政策扶持,有关费用能减则减,能免则免。

3、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规划的管理。规划一经制定就要严格执行,保证规划的连续性、严肃性、权威性,增强规划的实施力度,确保规划落到实处,保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报告

**县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受县政府的委托,汇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请审议。

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实践

1、建设实绩。按照人大决议和县委县府的总体部署,2008年我县全面启动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2008至2012年五年,全县共有179个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建设的覆盖面达95.7%以上,共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重点村12个、特色村3个,并有12个乡镇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五年来,179个村共实施了各类重点建设项目2103个,完成项目投资19.07亿元,其中08年完成450个,投入资金2.73亿元,09年完成

578个,投入资金4.69亿元,2010年完成674个,投入资金5.08亿元,2011年完成255个,投入资金5.37亿元。2012年完成146个,投入资金1.19亿元。初步建成了“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

,精品观光带沿线的景观大道、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河道整治建设和沿线违章建筑拆除、房屋立面改造等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了四条美丽乡村精品观光带的全线贯通,**“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品牌进一步打响,美丽乡村已上升为全省战略。

2、主要做法。一是健全“目标分解、规划引领、考核跟进”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①明确四项目标。即“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它涵盖了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字要求,既是工作目标,也是考核指标,以此为大类细化的36项考核标准,指标标准均高于全国、全省,空间上全覆盖到全县187个行政村。行动纲要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前两年抓点成线打出品牌,中间三年延伸扩面产生影响,后五年完善提升全国领先。②坚持规划引领。在四项目标指导下,以“立意上求高度、平面上求广度、类别上求纬度、推进上求经度”为架构,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坚持规划为引领,研究制订《**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完成《**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乡村风貌特色研究—营造技术导则》,为全县农村风貌的营造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适宜的技术指导。各创建乡镇、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③推行联动考核。即坚持“一个标准、三个档次、捆绑考核、动态管理”。“一个标准”,就是4大方面36项指标,根据工作权重,实行百分制考核;“三个档次”,就是根据考核分值高低,划分为精品村、重点村和特色村三个档次,达到考核分值给予相应奖励补助;“捆绑考核”,就是创建村考核结果,与所在乡镇发展贡献奖考核、与结对部门创新发展奖考核相挂钩;“动态管理”,就是实行每月督查通报、半年会议推进、年终总结考核。二是落实“计划、个性设计、项目管理”科学推进的建设路径。①安排计划。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以指令创建和自主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和安排创建村计划。②凸显个性设计。根据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人本文化等因村制宜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体现差异化、多元化,做到移步换景、看景辨村,杜绝简单复制。③科学管理项目。在制定了考核指标与验收办法的同时,采取了“5+X”的办法清理整合建设项目,由县农办、发改委(现为发经委)、财政局、规划与建设局(现为规划局和住建局)及审计局等五部门牵头,会同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着力提高项目绩效。三是构建“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合力争创的共建模式。①以政府为主导。成立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四大工程组;实行县级领导、县级部门与创建村结对创业共建制度;聘请顾问,成立专家指导组;建立各级工作督查制度,加强工作考核;逐步完善修订《**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指标与验收办法》。五年来,县乡两级财政以奖代补资金达7.1亿元(其中县财政以奖代补5.1亿元),带动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4亿元,其中带动村集体投入7.71亿元,带动农户个人投入1.24亿元。②以农民为主体。层层宣传发动,召开全县推进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万人动员大会,开展“美丽家庭”创评活动,举办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培训班,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发挥主体作用。③社会参与共建。完成15个重要经济职能部门与乡镇、125个部门与132个建设村、179家企业与169个行政村的结对共建工作。同时,建立与省发改委的项目对接长效工作机制,争取到省财政厅对美丽乡村建设为期五年的专项补助机制。2010年,共上报省发改委中央扩大内需投资储备项目25个,其中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17个,总投资近17亿元。深入推进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项合作,与复旦大学共同成立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在建设过程中,2008年,县级财政共向乡镇(开发区)预拨启动建设资金1500万元,乡镇财政配套下拨创建村建设资金1992.2万元,村集体向农户补助资金达2585.3万元;2009年,县财政注资县信用联社1200万元作为担保,县信用联社按基准利率下调10%的利率向“美丽乡村”建设单位授信1.45亿元建设资金贷款,用于美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9个乡镇授信贷款1.2亿元,有效推动和加快了建设进程;2010年,我县又不断创新美丽乡村建设和经营机制,单笔融资达3个亿,推进美丽乡村核心区的建设。与此同时社会工商资本也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拓宽了建设资金来源,达到了共建共赢共享。四是实施“村庄建设、村庄管理、村庄经营”三位一体的推进办法。①建管并重。研究制订了县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意见,明确具体实施范围及责任主体,按照“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总体要求,着重强化经费保障和监督考核。②提升经营。在建设过程中,提前考虑经营要素,抓好产业培育和发展,发展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与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抓好村级资产的盘活和开发,引导村级通过规划和建设,增加土地、房产等资产性收入;抓好农业改革与发展,将创建工作与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土地复垦等工作有机结合,推进创建从“建设村庄”向“经营村庄”提升。

3、基本成效。经过三年的实践,我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①打响了一个品牌。从2008年创建以来,先后引起《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新浪网专门开设专栏,深度报道**美丽乡村建设。连续举办三届“中国美丽乡村”节,成功举办2009中国(**)首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被国家农业部、旅游局联合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被民革中央授予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基地。2010年成功举办“小镇发起论坛”,着力建设首个县域大景区。2012年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会搭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多年努力,我县成为首个“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876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1.6亿元,比上年增15%。县农家乐经营户达到580户,床位数11000余个,年收入3万元。②形成了一个示范。按照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有所创新的原则,创造性地设定“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及考核标准,形成了各方公认的操作原则和规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正在成为“国家标准”和省级示范。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将全面建立标准体系,创建“中国美丽乡村”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在**召开,并决定2011年全省范围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③建设了一批村庄。目前,全县187个村(社区)已成功创建精品村164个、重点村12个、特色村3个,形成了“中国大竹海”、“黄浦江源”、“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12个乡镇实现了美丽乡村全覆盖,农村的便民服务设施、卫生医疗设施、幼儿教育设施、文体活动设施等更加完善。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共建成如章村镇的郎村村、报福镇的上张村、良朋镇的迂迢村、皈山乡的尚书圩村、昆铜乡的上舍村、梅溪镇的马村村、上墅乡的龙王村、高禹镇的南北湖村、鄣吴镇的鄣吴村、天荒坪镇的港口村等一批不同地域特色、不同文化类型和不同展示方式的村落文化生态展示馆30个,为经营村庄,发展休闲经济,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后劲打下了基础。④完善了一批设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共整治河道、沟渠473.36公里,建河流拦水坝设施1358处,除险加固整治病险山塘1233只,防洪埂砌筑37.8万米,沿路护埂砌筑15.5万米,修补村级各类道路1117公里,硬化349万平方米,新增和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13592处,受益农户56844户;在环境美化亮化上: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393户,房屋整修26722户,立面粉刷455.06万平方米,实施庭院改造33439户,庭院植树142万株,庭院绿化62万平方米,庭院增设盆景6.94万盆,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5281只,拆除各类违章建筑3707处,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改造围墙45.11万米,村庄道路两旁及中心村植树192.7万株,绿化17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2563盏,新增广告宣传牌9868块;在公建设施完善上:共有186个村新建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23万平方米,新建村级其它各类公共配套设施建筑29.5万平方米,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6134处,新增垃圾中转设施815处,新增垃圾箱14206只,新建公厕340所。⑤锻炼了一批干部。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层干部的群众威信、办事能力、工作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公信力大幅提升。6名优秀创建村党组织书记破格提拔进入乡镇党委班子,涌现出了一大批林萍式的杰出和优秀的基层支部书记。⑥营造了一股正气。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农村观念的改变,对各种陋习产生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在农村形成了一股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的浩然正气。⑦培育了一批产业。强化了产业支撑,一二三产实现统筹推进,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和标杆,引领了全国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启动创建现代农业综合区等一批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了农业的“接二连三”转型。

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难点

1、产业培育的效果不明显。通过三年的创建,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完善,村庄面貌进一步美化,农村群众的生活观念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产业发展上,虽然有一些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村级工业平台、发展家庭工业,有效地推进了建设与发展的互促共进,但还未形成全面性的示范作用,农村产业的发展没有取得质的提升。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工作还处在开展初期,产业的培育还未有明显的成效,这仍是我们下步工作的重点。

2、建设融资的渠道不够宽。美丽乡村的建设资金主要靠县、镇、村与农民的投入,虽然有一部分民间资本的项目投入和上级部门的项目补助,但所占比例还不高。尤其是当前如何使美丽乡村建设延伸扩面,实现村庄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覆盖,在资金上存在严重不足。下一步我们还要在拓展融资渠道上继续下功夫。一是向上争取省市对“三农”项目的财政补助;二是鼓励引导企业与所在村的合作共建,互利互惠;三是创新农村金融,引导金融资本进入新农村建设;四是盘活农村资源(如土地),实现农村资源的整合优化。

3、建设推进的难度在增大。我县西南山区地理环境、经济实力等条件比较优越的村均开展了创建,余下的25%的创建村集中在平原土斗区和西部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环境较差,村级集体经济、农民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实施难度比较大。受原有土地利用规划限制,部分村尤其是偏远山区村可用土地极少,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和宅基地的办法不多。尤其是由于建筑市场的原材料涨价,建设成本的大幅度上张,使得原本建设任务重的创建村,建设的难度更大,应不断创新破难,积极加以探索和研究。

4、长效机制建设和成果转化难。**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形载体,更是我县今后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和主打品牌。从08年开展以来,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乡镇村巩固建设成果的长效管理机制尚待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卫生保洁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维修缺乏资金和人员保障。另外在如何利用品牌发展**经济的相应的措施和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整个县域的旅游环线尚未形成,相关设施还不配套,不少地方经营村庄的条件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多文章要做。

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下步打算

2011年是“奋战五年,再造**”的冲刺之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转型之年。经过三年来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提前两年完成了美丽乡村前五年的计划创建目标,呈现了上级支持、基层拥护、群众欢迎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国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全省示范和“国家标准”,为了使**的美丽乡村建设继续走在前列,必须从全面创建向全面提升过渡,从“建设村庄”向“经营村庄”转型。下一步我们将在进一步稳定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建设扩面的同时,积极转化创建成果,全力拓宽经营路子。

一是合力攻坚薄弱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加大薄弱区域攻坚力度,重点支持平原土斗区、偏远山区创建。按照《**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的总体部署,对剩下的19多个待创建村,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攻坚,争取分两年完成美丽乡村创建任务,实现187个行政村全覆盖。今年安排新创建村11个,建成精品村8个左右。

二是持续深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坚持既定目标,做好建成村巩固提升和接点连线文章。突出提升“一中心,七乡镇”,重点打造环灵峰山区块,形象全面展现;加快启动天荒坪、报福、章村、鄣吴、山川、昆铜、皈山等七个乡镇的规划与建设,建设层次由村庄环境建设向景区建设提升,完善经营配套功能。继续实施美丽乡村创建提升工程,提升培育精品村6个左右,建成全覆盖乡镇2个。

三是强势推动美丽乡村经营。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推进乡村经营大提速。按照“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的总体建设框架,进一步确立县为主导、镇(乡)为主体、村为基础的三级联动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区域互补、功能互补、资源互补,高效优质推进建设。使

“一环四带六区”整体经营框架全面形成,全县经营村庄局面全面打开。通过强化宣传,拓展理念,加强宣传,使各级明确和树立起“通过经营能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做好了美丽乡村经营文章”的大理念,推动面上经营工作的全面展开。

四是强化长效管理机制落实。进一步整合部门职能,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积极探索城市先进物业经验进农村,引进市场经营管理模式。继续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复评。切实加大建城区范围内城郊结合部综合环境整治力度,全面开展脏、乱、差环境治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们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有:建设资金短缺,技术指导不够,村级集体经济不足等。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深入探索的空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严格按照规划狠抓落实,充分挖掘特色提升品位,集中突破重点树立形象,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创新破难,大胆探索,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圆满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第五篇: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天水师范学院11级地理班调查报告

课 题 报 告

课题 题 目: 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班 次: 11级地理(2)班 课题组成员: 张三 李四 王麻子

指导 教 师: 雷宇轩 时 间: 2014年12月25日

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通过对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按照“规划引领,试点先行,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巩固提高”的思路,以新农村新居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探索符合县情实际的新村新居建设模式等方面,简要概述了清水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从农民的思想认识、村庄规划、建设资金、产业支撑、管理机制、建设标准、农民培训等七个方面分析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快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方面拟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坚持因地制宜、保护环境的原则,坚持产业结合、挖掘文化底蕴,建章立制、长效管理,强化服务、培育新型农业实体深入宣传、营造氛围等七个方面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清水县;美丽乡村;规划

清水县位于天水市东北面,小陇山西南麓,划属渭河支流牛头河流域,东界宝鸡市,南连麦积区,西接秦安县,北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境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47公里,总面积2012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125.1万亩。现辖6镇12乡260个行政村11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69万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清水县

2 以“五新一好”(即: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创建新机制、建好村班子)为主要内容,依托易地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农村危旧房改造、城乡一体化试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探索出易地搬迁型、旧村改造型、灾后重建型、劳务带动型、产业支撑型、农家乐观光旅游型等六种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清水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一、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2006年以来,清水县累计投资10.8亿元,建成各类新农村116个,使全县农村居民住宅砖房率达到了62%。以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建设美丽清水为目标,按照“规划引领,试点先行,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巩固提高”的思路,整合林业、环保、危旧房改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投资2600多万元启动实施了庄天二级公路、桐温公路、汤浴河上游沿线、18乡镇政府所在地等52个村的“一池两改三化”工作,探索出了乡镇景区化、村落景点化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全力实施了“移植千棵大树、彰显千年古城”工程,移植大树进城1222棵,进村庄广场248棵。积极建设了以庄天二级公路、红堡至秦亭公路为主的百公里绿色生态长廊,以县城至温泉为主的10 公里文化旅游长廊,加快了农村绿化亮化美化步伐。

近年来,清水县一手抓农村新村新居建设,一手抓农

3 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村庄规划到行政村、道路规划到自然村、产业发展规划到户、科技及技能培训到人、具体责任到领导”要求,在农村环境整治中大力实施修建垃圾池,在旧村改造中实行改造危墙、危房、绿化环境、硬化巷道、亮化村庄的“一池两改三化”工程,建立“门前三包”,环卫“十户轮流值班”等管理机制,推广垃圾“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模式,极大地改善了昔日的“脏乱差”面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清水县积极探索符合县情实际的新村新居建设模式,创新投入机制和服务机制,有效整合易地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危房改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及农业、林业、水务、畜牧等项目资金,采取各级财政投一些、整合项目靠一些、社会捐助帮一些、金融部门贷一些、农民自己筹一些的“多条腿走路”办法,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用于新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同时,组织千名科级干部、千名党员进村入户,包抓指导全县1028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调动了广大群众创建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的积极性。目前,清水县以庄天二级公路沿线为重点的五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全面建成,以整治建设背街小巷、乡间小路、村野小桥、小沟小渠、垃圾处理小场点和 “六小民生实事”活动正在有序推进,相继建成文化广场、公益桥文化健身小广场为重点的、乡村道路、安全饮水、村阵地、卫生室、文化室、“农家连锁店”等一大批农村公共基础设

4 施,累计建成各类新村122个,新修砖瓦房和砖混结构别墅式二层楼房35147户175735间。今年,又有47村3048户农民新居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当中。到今年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住宅砖房率可达到65%,受益人口达17.3万人。同时,清水县着力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干鲜果基地56.1万亩,种植半夏2万亩,蔬菜10.2万亩,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92元,增长18.3%,为新村新居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打下坚实基础。

二、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周边地区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

1、农民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农民是村庄的主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村庄建设的主体。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思想僵化、小农意识比较强烈,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在环境整治等方面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环境整治依赖于干部,群众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生活习惯比较差,部分农民群众不仅没有做到“自扫门前雪”,而且整治工作只要涉及农户的东西开口就要钱,直接影响到了村庄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部分镇、村干部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认为工作只

5 要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就行了,环境好不好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于是便睁只眼闭只眼蒙混过关。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度不高,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村庄规划有待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要坚持先规划后整治、后建设。目前清水县虽已制定了美丽乡村示范区总体布局规划与实施意见,但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没能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中心村的相关规划没相互衔接,个别村出现了尚未规划就开工建设,更有甚者出现了先建后撤、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同时对重点整治村和特色村的建设规划与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结合不够紧密,规划编制形式比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存在“千村一面”现象。

3、建设资金有待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除了省、市政府给予部分引导资金外,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清水县乡、村没有经济来源,致使镇村投入资金空缺,有时为了完成项目任务,甚至贷款搞建设,到最后项目算是完成了但负债累累,有时为了弥补镇村空缺这块资金,在申报项目建设时扩大项目规模,而实际建设过程中根据财政补助资金的多少进行项目建设,致使实际建设规模与申报项目规模不相符,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现在,县上还没有出台一般整治

6 村以奖代补的配套政策,乡村两级干部一直担心建设资金缺口的弥补问题。

4、缺少产业支撑。部分村庄整治工作重点、亮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没有很好的结合本村本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来塑造本村本地特色,没有和地方产业结合起来,不能凸显村庄的景观、文化特色。示范村和示范点虽已明确由国家项目和乡镇共建,部门联动的模式整体推进,但目前机关部门、各乡镇、村密切协作配合、联动推进不够。特色村亮点不亮、挖掘不够,功能定位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5、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惠农工程。部分乡镇把美丽乡村建设当作完成年终考核加分的一项工作任务来完成,重整治、轻管理,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已不同程度出现脏、乱、差和“牛皮癣”回潮现象。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必将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6、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大部分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刷新涂白、栽植几枝绿化树木、安装几盏路灯的“面子工程”上,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不到位。

7、农民培训机制有待完善。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更要注重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新型农民的

7 培养,现在清水县有些新农村建设的很好,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建设成果很难保持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薄弱,主要是因为新型农民的培养机制没有健全,各类培训流于形式,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同走过场,注重查看软件资料,忽略培训效果的考查。

三、加快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根据这次调查的结果及清水县实际情况,我们拟提出以下思路和措施:

1、因地制宜、完善规划。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深入调研、凸显个性设计。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深入各乡镇各村实地考察,充分结合各自的地理区位、发展水平、资源优势、产业特色、村民实际需要等因素,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突出当地的农耕文化、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努力打造清水县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科学规划。要正确处理好村庄布局规划与美丽乡村规划之间的关系。要科学前瞻性地编制和完善美丽乡村规划、示范村规划和核心区规划。规划编制要做到普遍惠及与重点打造有机统一。三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8 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四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建房向集中居住点集中。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尽快出台一般整治村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机关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继续保持“458”下基层活动的做法,各联系点部门要积极参与联系村的建设工作,全力为联系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四是开展市场化运作。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特色村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五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工作的村民或亲属捐赠一点,支持家乡建设。

3、坚持因地制宜、保护环境的原则。每个村庄条件不尽相同,自然经济状况差异较大,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科学谋划,从实际出发,保护广大群众利益,坚持不破坏原生态资源,注重融入现代文明气息和环境保护,

9 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因势利导,依据现有条件,提升已初具规模的基础性产业,走一条“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特色化建设之路。

4、坚持产业结合、挖掘文化底蕴。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与旅游等产业紧密结合,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路。一是大要打生态牌。清水县东南部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达到50%以上,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在东南部可以大力发展“农家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在西北部,可以利用果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高原夏菜产业,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探索新型、环保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二是要大打文化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美丽乡村的内涵所在,我们要利用好“轩辕故里”的文化资源优势,在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方面进行深入挖掘,通过乡土文化的个性化展示,巧打“文化名片”经营村庄。

5、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必须尽快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多部门联动加大对“牛皮癣”的监管和处理力度。建立环境卫生

10 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适时出台村保洁员的保障办法。按照财政拨一点,乡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保洁员工资,确保队伍的稳定。

6、强化服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实体。 一是依托国家“阳光工程”、“雨露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政策,加强农户技术培训。使农户掌握 1—2 门致富技术,实现劳务输出由劳力型转化为技能型,增强就业稳定性和增收持续性,提高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二是通过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专业合作效能,提高合作社效益,推进农民参与合作积极性,促进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强化土地流转力度,巩固流转成果,巩固种养大户,全力培育家庭农场 。

7、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村庄整治新旧照片对比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同时,县上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清水对外形象。

参考文献:

1、天水在线网

2、《清水县新农村建设规划》

3、《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报告》

11

课题组成员:张三 李四 王麻子

指导老师:雷宇轩

上一篇:煤矿职工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美容美发服务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