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荣最后四套卷

2023-06-19

第一篇:2019肖秀荣最后四套卷

肖秀荣最后四套题(第二套大题及答案)

肖秀荣第二套大题及答案

34题:

(1)结合“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说明认识的来源。

①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就爱无从认识。

(2)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一些在地球上正确的原理在“天宫”里为何行不通了?

②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由于“天宫”里的条件与地球上的条件不同,在地球上正确的原理在“天宫”里因为失去了它适用的条件,因此也就行不通了。

(3)谈谈上述两个问题所涉及的认识论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③第一,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第二,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35题:

(1)结合中国革命和改革的实践,说明为什么“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合适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①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的最根本的体现。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走自己的路意味着开拓创新,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近十年的艰难探索,才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是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在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的广泛的现实基础。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说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依据和要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依据就在于此。坚定“三个自信”,就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自信,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拓 1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3)为什么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36题:

(1)如何理解“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①毛泽东提出要用共产党的延安作风打败国民党的西安作风,已经把作风问题提到关系革命成败的高度。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作风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一个政党的作风是与该党的性质和宗旨相联系的。中国共产党的延安作风,毛泽东在党的十七大上归纳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指出它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延安作风,打败了国民党的西安作风。

(2)说明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并结合材料2分析群众路线为什么是党的生命线?

②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材料2清楚地表明,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的力量之源。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3)说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主要任务和总要求。

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廉洁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37题:

(1)结合材料1,说明如何树立法律权威及树立法律权威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的重要意义。

①法律权威就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即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正是由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具有这些内在合理性,因此,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法律时,尽管领导者会变动和更迭,但政治与社会秩序仍将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结合材料2,说明法律思维方式的内涵及树立法律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②法律思维方式就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必然会越来越多。提高运用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对于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3,说明如何坚持法律上的公平正义?

③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坚持法律上的公平正义,首先要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正是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形势下,我们既要重视立法公正,又要重视执法公正,保证从立法到执法全面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次,要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这是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的公正。程序的公正与实体公正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程序不公正往往会导致实体不公正。以诉讼为例,不公正的审判程序容易导致不公正的审判结果。因此,我们特别要增强程序公正观念,重视程序方面的制度建设。

38题:

(1)为什么说中俄关系对两国和整个世界具有“独特战略价值”?如何“持之以恒地相互支持”? ①从国际角度讲,中俄两国是世界两大经济体,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因此,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从两国关系看,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坚定意愿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此后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目前处于历史最好发展阶段。多年来两国国家元首都把对方国家作为就任后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一个国家,充分体现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中俄两国应进一步强化战略互信和相互支持,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提升务实合作水平和层次;大力促进人文交流和相互了解,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说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并分析中美两国为什么要建立及如何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②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指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又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建立什么样的中美关系,不仅是中美两国人民关注的事,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事。中美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人类发展进步着眼,创新思维,积极行动,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一要是提升对话互信新水平;二要开创务实合作新局面;三要建立大国互动新模式;四要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

(3)分析大国关系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的地位。

③大国关系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处于关键地位。大国之所以是关键,在于其是决定国际战略格局与影响中国外部环境的主要因素。中国十分重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同时,积极加强与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的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与各地区主要大国的合作,中国大国关系体现出积极、建设性、全面性的特征。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大国是关键”的外交布局上“稳中求进”,首倡“新型大国关系”,同时,十分注重新兴大国之间的战略协调。“新型大国关系”是对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霸权国家与崛起国家之间的零和竞争、相互对抗乃至兵戎相见所谓“定律”的根本否定,是中国当代领导人从新的全球化时代背景出发,顺势而为、与时俱进的开创性战略思想,不仅完全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而且充实完善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也展现了中国致力于与其他大国和而不同、相互包容、共同进步的善意诚意。

第二篇:肖秀荣时政201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全面从严治党,是这次全会的鲜明主题。根据2016年10月27日发布的十八届六全会公报,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一、审议通过了三个文件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三个文件,即《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就《准则(讨论稿)》和《条例(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二、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

三、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1、全会认为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2、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

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四个重点方向,一个总体目标)

3、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和关键: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第 1 页 共 1 页

4、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和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全会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5、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全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全会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7、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全会提出,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

8、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9、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全会提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10、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全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

11、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全会提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

12、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全会提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

第三篇:肖秀荣形势与政策补充材料

《形势与政策》补充材料

国内部分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

(一)会议概况

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决定,增补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焉荣竹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康日新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康日新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9年12月29日作出的给予康日新开除党籍的处分。

(二)五中全会公报主要内容

1.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2.全会高度评价“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3.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4.“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1)“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主题、主线)

(2)坚持科学发展(四个更加、一个促进):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五个坚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5)“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5.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二、上海世博盛会

1.上海世博会最高级别论坛——世博会高峰论坛10月31日在世博中心闭幕。温家宝发表了主旨演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在致辞中祝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表示上海世博会是一次精彩的历史盛会。

温家宝在主旨演讲中说,本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文明成就,汇集了人类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创造了多项世博会的新纪录,谱写了世界博览史的辉煌篇章,是一次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温家宝说,上海世博会不仅荟萃了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为人类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启迪了人们的心智。世博会鲜明弘扬了绿色、环保、低碳等发展新理念,有力证明了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生动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充分表明了追求平等和谐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温家宝指出,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也反映和折射出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担忧和困惑。我们弘扬世博精神,就是要倡导人类携手应对各种困难、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推进城市和谐发展,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帮助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珍惜和爱护地球家园,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温家宝说,“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走进世博场馆,不但饱览了各国的美丽景观和奇珍异宝,也领略了各国的灿烂文化和风土人情,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和震撼是电视和书本都无法比拟的。世博会也是各国综合国力的展示。在这里,既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又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只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加坚定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和开放兼容的道路,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深化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温家宝最后说,上海世博会就要闭幕了,大家将要离开上海,回到各自的国家。你们带来的是一个国家的自豪,而带回去的却是整个世界的精彩。世博会孕育的文化精神将是不朽的,世博会的故事会经久流传。

2.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发表《上海宣言》

2010年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发表了《上海宣言》。《上海宣言》指出,我们高度认同,必须重新审视城市化过程中人、城市与地球家园的关系。我们一致认为,通过创新来建设和谐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上海宣言》凝聚起广泛的国际共识,围绕“和谐城市”理念提出了七项倡议:一是创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二是追求包容协调的增长方式,三是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四是建设智能便捷的信息社会,五是培育开放共享的多元文化,六是构筑亲睦友善的宜居社区,七是促进均衡协调的城乡关系。

3.10月31日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闭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闭幕式并宣布上海世博会闭幕。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和贵宾出席闭幕式,共同庆祝上海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外关系

四、中欧关系

第十三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1.2010年10月6日温家宝在第六届中欧工商峰会上的演讲中,在谈到人民币汇率时说,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现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升值55%,而一些主要货币都是贬值的。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到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2%,这期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仍大幅增加。中国货物贸易是顺差,服务贸易是逆差;加工贸易是顺差,一般贸易是逆差;对美国、欧盟是顺差,对韩国、日本和东盟是逆差。难道这还不能说明这是贸易结构问题而不是汇率问题吗?最近欧元汇率波动很大,但不是人民币带来的,而是美元造成的,怎么能把这个帐算到中国头上?贸易不平衡是全球化条件下的结构性问题,不要把它政治化。我们的目标是追求平衡、可持续的贸易,绝不追求顺差。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也不要压人民币升值。中国许多出口企业利润率只有2%-3%,最高也只有5%。如果按一些人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20%-40%,中国出口企业将大量倒闭,工人将失业,农民工将返乡,社会很难稳定。中国经济出现危机对世界绝不是好事。

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占50%。„„如果中国经济和社会出现问题,将会给世界带来灾难。第二个问题,中国投资环境好还是不好。„„企业家对投资环境的关心,无非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二是自主创新,三是政府采购。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所有在中国依法注册的企业都享受国民待遇,在华外资企业制造的产品就是中国制造,我们不仅要保护你们的知识产权,而且要保护你们所有的合法权益。

第三个问题是原材料出口,具体就是稀土出口。

2.2010年10月6日温家宝在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致辞中强调,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最本质的特征。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立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广泛的文化沟通与合作来寻求答案。今天举办的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就是大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共同探寻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很好的尝试。中国提倡充分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倡导开放兼容的文明观,也真诚地愿意通过与各国广泛开展合作,博采各种文明之长,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国际部分

十五、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

10月4日,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幕。会议主题为“改善民生:提高公民福利和尊严”。温家宝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就推进亚欧合作提出五点意见: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共同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共同应对重大全球性挑战;共同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维护亚欧地区和平与稳定。本届亚欧首脑会议吸纳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新成员,从而使其成员数目增加至48个。

十六、智利33名矿工在地下被困69天后全部获救

命题规律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真题,我们发现,“形势与政策”部分选择题的命题呈以下规律:

1.国际部分主要考查间中国领导人在重要国际会议上的讲话内容、中国的外交主张、贡献及与大国的关系、重大国际事件、国际组织召开的重要会议等。

(1)中国领导人在重要国际会议上的讲话、中国的外交主张及贡献。如2005年第29题考查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发挥的作用;2006年第32题考查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讲话的内容;2007年第33题考查中非合作论坛的贡献;2008年第33题考查中国处理达尔富尔问题的四项原则;2009年第33题考查中国举办奥运的理念;2010年第16题考查胡锦涛主席2009年9月在二十国领导人匹兹堡峰会上发表的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讲话的内容。

(2)中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中国与美国、欧盟及周边一些国家的关系。如2004年第14题考查中国与印度签署的文件,第15题考查中国与欧盟关系取得进展的表现;2007年第16题考查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2010年第33题考查中国、东盟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的重要意义。

(3)间的重大国际事件,尤其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问题。如2004年第13题考查瑞典举行全民公决否决加入欧元区议案;2005年第15题考查以色列的单边行动计划;2006年第16题考查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条约》的原因,第33题考查全球禽流感问题;2008年第16题考查在2007年1月1日欧盟第六次扩大时正式加入欧盟的国家。

(4)重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间召开的重要会议。如2003年第30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签署的主要文件;2004年第29题考查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收获。

2.国内部分主要考查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间召开的重大会议、重要领导人的讲话内容,尤其是党的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的重大决策,间国内的重大事件和取得的重大成就。200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六大,2003年的第14题、第15题、第26题、第27题、第28题,考查的全是十六大的内容。2004年第30题考查的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第24题、第36题也是直接考查“十六大”报告的内容;2005年第14题考查的是当年“中央一

号文件”的内容,第27题、第28题考查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内容;2006年第14题考查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内容,第15题考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的内容。2007年第14题考查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内容,第15题考查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内容。200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七大,2008年的第15题、第28题、第29题、第32题,考查的全是十七大的内容。2009年第14题考查胡锦涛与吴伯雄会谈的成果,第15题考查“神舟七号”,第31题考查汶川抗震救灾,第32题考查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社,并在线与网民直接交流。2010年第15题考查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第32题考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的部署。

3.注重考查考生对重大国内外事件的理解,不再单纯考查对事件本身的记忆。如:2004年第28题考查考生对“中东和平路线图”实施中受挫原因的认识;2006年第33题,通过禽流感问题给世界带来的危机,要求考生进行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分析;2009年第31题考查汶川抗震救灾的事实生动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本质,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成效;第32题考查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社,并在线与网民直接交流,意味着网络表达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反腐倡廉的新通道、密切干群关系的新方式。2010年第33题考查中国、东盟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的重要意义。

4.国内外事件考查的分值不一定平均分配,而是依当年国内外事件的重要性而定。2004年至2009年的六年中,国内部分分值大的有四年。2004年国内部分占2分,国际部分7分;2005年国内部分7分,国际部分3分;2006年国内部分2分,国际部分5分;2007年国内部分占6分,国际部分3分;2008年国内部分占7分,国际部分3分;2009年国内部分占8分,国际部分1分。2010年国内部分与国际部分各占3分,估计2011年国内部分与国际部分的分值也将平均分配。

复习建议

1.全面了解,重点把握。

本部分考查的时间跨度大、重大事件多,仅靠短期的突击往往无法尽数掌握。因此,考生必须学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养成关注相关时事信息的习惯。然而,由于国内外重大事件纷繁而杂乱,考生不可能不分重点、全面出击,因此又必须学会重点把握——主要是结合以上的命题规律,将一些时事资料进行筛选,对那些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国际重大事件等进行重点记忆。

2.记忆与理解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的国际部分主要考查间中国的外交主张、贡献及与大国的关系、重大国际事件、国际组织召开的重要会议等;国内部分主要考查党和政府间召开的重大会议、重要领导人的讲话内容、现阶段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对这些事件的考查通常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对于这些知识,总体上应该以记忆为主,同时对其他涉及政策性的问题、重大事件的原因、后果等则应注重理解。尤其现在把形势与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整合成一门学科来考查,估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分析题考查的内容将与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的联系更为密切,考生更要重视对重大问题的理解。

3.纵向梳理,综合分析。

由于“形势与政策”开始注重考查考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理解,而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与“形势与政策”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必须学会将所得材料进行梳理,将那些有可能作为命题材料的信息、事件整理出来,自觉地运用大纲规定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知识点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对本部分知识的复习,更为考试中圆满解答有关分析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对现阶段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及某些重大事件所做的比较系统的整理,以及下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4个知识点中每个知识点后面设置的例题,就是为了帮助考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而准备的,希望大家重视。

第四篇:2015肖秀荣政治考研最终预测题二(附答案)

政治考研最终预测题二

34.材料1

《庄子·外篇·至乐》中记载了一段鲁侯养鸟的历史故事。一只本来生活在海边或者栖息在海中岛屿上的海鸟,不知何故,飞到了内地,落在了鲁国的郊野。鲁国人没见过海鸟,看到它体形粗大,模样奇特,听到它叫声洪亮美妙,认为这是只神鸟,就将其捉住,献给了鲁侯。鲁侯听说自己的国家降临了神鸟,大喜过望,认为这是天降神物,是吉祥的象征,于是命令大臣们尽天下之所有安排好这只神鸟的生活。鲁侯带领文武大臣在宫殿前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海鸟恭敬地请进了宗庙,并给它美酒,演奏《九韶》,希望能使它高兴,准备了牛羊肉等贡品做食物。那海鸟头昏眼花,忧愁悲伤,吓得不吃不喝,三天后就死了。 材料2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一段湿木造屋的故事。高阳应准备盖一所房子,木匠对他说:“不行啊!这木料还没干呢,如果把泥抹上去,木料一定会被压弯的。用心看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是,看起来是听牢固的,可过些日子房子就会倒塌的。”高阳应说:“照你这么说,我这房子倒是保险坏不了——因为时间越长,木料会越干越硬,泥土会越干越轻,以越来越硬的木料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肯定就坏不了了。”木匠无言以对,听从高阳应的吩咐去给他盖房子。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挺牢固,可没过多久就倒塌了。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有关哲学原理指出鲁侯和高阳应所犯的错误。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客观规律的。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规律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因此,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鲁侯和高阳应都缺乏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没有按照规律办事,而是以自己的想法主观臆断,必然导致了失败。

(2)鲁侯养鸟和湿木造屋这两则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任何事物都有其运行的法则。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客观的规律,应该虚心地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切忌自作聪明。

(3)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答: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5.材料1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的讲话 材料2

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

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2014年5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15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3

根本的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做实行政审批、市场壁垒的“减法”,做好市场空间、创业天地的“加法”,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更多机遇,让13亿人的聪明智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充分涌流,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在公平规范竞争中实现人生价值。

——李克强2014年11月在经济形势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答: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2)结合材料2,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说明为什么“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答: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作用这个问题。“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是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形象说法。两只手都要用好是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所以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3)结合材料3的“减法”和“加法”,说明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答:“减法”和“加法”就是市场“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让“放”和“管”有效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更好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36.材料1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

——习近平2014年4月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答案。

——习近平2014年9月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3

我说过,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我听说,巴西也有这样的谚语。说明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常识。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我们应该继续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国会的演讲 材料4

6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权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建立了历史的功勋!

——习近平2014年9月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5

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

——庆祝政协65周年 材料6

古今中外的实践都表明,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说明材料1所说的“结果都行不通”的原因和材料2所说的正确答案,以及如何理解“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

答: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复辟帝制是开历史倒车,必然遭到人民反对。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一是因为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二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找到的答案就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我国的政体,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古今中外,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而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2)结合材料

4、5,说明人民政协为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变化。

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1949年9月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等3个被认为是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和4个主要决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从1949年9月中国人们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到1954年9月全国人大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是国家权力机关。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

(3)结合材料6,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民主的真谛,及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

答: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全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既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又贯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所以说,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

37. 材料1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美国哲学家培根 材料2

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3

一方面,要拿出完整的“权力清单”,政府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样才能防止公权滥用,减少寻租现象,使政府真正履行为人民、为大众服务的职责。另一方面,要给出“负面清单”,政府要让企业明了不该干什么,可以干什么,“法无禁止皆可为”,以形成公开透明、预期稳定的制度安排,促进企业创新活力充分迸发。还有一方面,就是要理出“责任清单”,政府该怎么管市场,“法定职责必须为”,以建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动力,鼓励创新创造。

——李克强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 材料4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说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以及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如何实现公平正义?

答: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公平正义,一是要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执法是公平正义的保障。二是要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追求的目标,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

(2)指出材料3“权力清单”所体现的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及要求。

答:法治思维方式的节本特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正当程序。“权力清单”体现的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权力制约。国家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权为民所赋),应为人民而行使(权为民所用),因此权力运行必须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制约原则的要求是: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3)结合材料4,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法治的关系?

答: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要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38.材料1

2014年5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西点军校出席学员毕业典礼并发表演讲,特别谈及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承担的所谓“领导”角色。奥巴马说,“全世界都期待美国出手相助。所以,美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而且至今仍然如此。这是上一个世纪的现实,也将是下一个世纪的现实。”“我们面临的问题、你们每一个人将面临的问题,不是美国是否能领导世界,而是我们如何领导世界——不仅仅是保障我们的和平与繁荣,还要让和平与繁荣扩展到全球各地。”“我的底线是:美国必须一如既往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领导作用。我们如果不领导世界,谁来领导?你们的军队是这种领导作用的中流砥柱,现在如此,一贯如此,今后也将如此。”这是对奥巴马主义的又一次集中阐释。 材料2

9月28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的著名“60分钟”节目专访中,奥巴马从打击“伊斯兰国”这个问题说开去,声称“美国是领导者。美国是不可或缺的国家。美国的能力没谁能比。美国的军队是世界有史以来最棒的。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现麻烦的时候,人们不会找北京,不会找莫斯科,而是找我们帮忙。就是这状况,没得办法。”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10月1日 材料3

在2014年5月29日的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回答记者关于“美国总统28日发布演讲,特别谈到美国将会继续担任世界的领导者,大概是一百年的样子。中方对此有什么看法”的提问时说:看来当世界老大的感觉不错。我不知道在国际关系中有没有能够预测未来的章鱼保罗。

中国在历史上也曾经做过世界老大,并且还不只一百年。中国在历史上有过兴衰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今天牢记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部史书《左传》中所说的:“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这么多年来,中国的中学课本里也一直收录了中国汉代贾谊所写的一篇政论文章,这部历史鸿篇巨著叫《过秦论》。这篇文章告诉后人的是,两千多年前,当时盛极一时的秦国为什么这么快就灭亡了。我记得其中让人刻骨铭心的一句话就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材料4

2014年3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双方就中俄关系、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普京通报了当前乌克兰局势的演变过程以及俄方立场和应对措施。普京通报了当前乌克兰局势的演变过程以及俄方立场和应对措施。习近平阐述了中方原则立场,指出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偶然中有必然。当前,形势高度复杂、高度敏感,牵动地区局势和国际全局。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推动问题得到政治解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中方支持国际社会有利于缓和局势的建议和斡旋努力。

——《人民日报》,2014年3月5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如何认识材料1中“不是美国是否能领导世界,而是我们如何领导世界——不仅仅是保障我们的和平与繁荣,还要让和平与繁荣扩展到全球各地”的说法?

答:所谓美国领导世界,也就是要建立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而且要把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即“和平与繁荣扩展到全球各地”。然而,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多极化发展的时期。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在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美国独霸世界不仅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其自身实力的下降,也使它力不从心,难以建立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美国如果一意孤行,将自食其果,“仁义不施而攻守之是异也”。

(2)如何认识材料2所说的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现麻烦的时候都会找美国而不找北京的说法?

答:对于这一说法要作具体分析。第一,世界上有不少麻烦是美国制造的。美国“先制造麻烦再帮助收拾麻烦”的轨迹很明显。也就是说,很多时候,不是“有麻烦找美国”,而是美国制造了麻烦。第二,美国以“世界警察”自居,笃信“全世界都期待美国出手相助”,这种对外干涉的冲动,往往使美国出现了“人家不请我自来”的干预行为。这些对外干涉,不论冠以多么好听的名义,从本质上看,都是为了美国的战略利益。第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惹事、不生事,不是麻烦制造者。尽管如此,为了世界的利益,中国对某些麻烦并不是完全置身事外,而是尽自己的所能,承担了力所能及的国际责任。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将承担越来越多同自身国力和地位相符的国际责任,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结合材料4,分析成为当今世界重大“麻烦”的乌克兰危机的原因及中国对解决这一“麻烦”的主张,说明当今世界国与国应该建立何种关系?

答: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西方的强力干预是乌克兰局势突变的直接原因。中国主张尊重乌克兰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呼吁乌克兰方面尽早开启包容性对话,达成全面解决危机的政治方案,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

国与国之间应该秉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建立互利共赢的关系。在经济上各国应该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政治上,各国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安全上,提倡共同安全、集体安全、合作安全,反对绝对安全的单方面安全;文化上,主张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多样化,促进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第五篇:2014《最后四套题》勘误表1

2014年序列之四《最后四套题》

勘 误 表

(截至2013.12.16)

1. 第31页,第33题(多项选择题),答案为:(ABC)

2. 第46页,第32题(多项选择题),答案为:(ABCD)

3. 第58页,第5题(单项选择题),答案为:(D)

4. 第7页,

(二)1文字不全,全文应为:“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一篇:毕业生自我鉴定2000字下一篇:201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