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要点2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知识与要点2范文

2 核酸 知识要点

核酸分两大类:DNA和RNA。所有生物细胞都含有这两类核酸。但病毒不同,DNA病毒只含有DNA,RNA病毒只含RNA。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一个含氮碱基(嘌呤或嘧啶),一个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和一个或几个磷酸组成。核酸是一种多聚核苷酸,核苷酸靠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在一起。核酸中还有少量的稀有碱基。RNA中的核苷酸残基含有核糖,其嘧啶碱基一般是尿嘧啶和胞嘧啶,而DNA中其核苷酸含有2′-脱氧核糖,其嘧啶碱基一般是胸腺嘧啶和胞嘧啶。在RNA和DNA中所含的嘌呤基本上都是鸟嘌呤和腺嘌呤。核苷酸在细胞内有许多重要功能:它们用于合成核酸以携带遗传信息;它们还是细胞中主要的化学能载体;是许多种酶的辅因子的结构成分,而且有些(如cAMP、cGMP)还是细胞的第二信使。

DNA的空间结构模型是在1953年由Watson和Crick两个人提出的。建立DNA空间结构模型的依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Chargaff发现的DNA中碱基的等价性,提示A=T、G≡C间碱基互补的可能性;二是DNA纤维的X-射线衍射分析资料,提示了双螺旋结构的可能性。DNA是由两条反向直线型多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分子。单链多核苷酸中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唯一连键是3′,5′-磷酸二酯键。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DNA能够以几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存在。从B型DNA转变而来的两种结构A型和Z型结构巳在结晶研究中得到证实。在顺序相同的情况下A型螺旋较B型更短,具有稍大的直径。DNA中的一些特殊顺序能引起DNA弯曲。带有同一条链自身互补的颠倒重复能形成发卡或十字架结构,以镜影排列的多嘧啶序列可以通

过分子内折叠形成三股螺旋,被称为H -DNA的三链螺旋结构。由于它存在于基因调控区,因而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不同类型的RNA分子可自身回折形成发卡、局部双螺旋区,形成二级结构,并折叠产生三级结构,RNA与蛋白质复合物则是四级结构。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三级结构为倒L形。mRNA则是把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核糖体以进行蛋白质合成的载体。

核酸的糖苷键和磷酸二酯键可被酸、碱和酶水解,产生碱基、核苷、核苷酸和寡核苷酸。酸水解时,糖苷键比磷酸酯键易于水解;嘌呤碱的糖苷键比嘧啶碱的糖苷键易于水解;嘌呤碱与脱氧核糖的糖苷键最不稳定。RNA易被稀碱水解,产生2’-和3’-核苷酸,DNA对碱比较稳定。细胞内有各种核酸酶可以分解核酸。其中限制性内切酶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酶。

核酸的碱基和磷酸基均能解离,因此核酸具有酸碱性。碱基杂环中的氮具有结合和释放质子的能力。核苷和核苷酸的碱基与游离碱基的解离性质相近,它们是兼性离子。

核酸的碱基具有共轭双键,因而有紫外吸收的性质。各种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的吸收光谱略有区别。核酸的紫外吸收峰在260nm附近,可用于测定核酸。根据260nm与280nm的吸收光度(A260)可判断核酸纯度。

变性作用是指核酸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双链解开,但共价键并未断裂。引起变性的因素很多,升高温度、过酸、过碱、纯水以及加入变性剂等都能造成核酸变性。核酸变性时,物理化学性质将发生改变,表现出增色效应。热变性一半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变性温度,以Tm来表示。DNA的G+C含量影响Tm值。由于G≡C比A=T碱基对更稳定,因此富含G≡C的DNA比富含A=T的DNA具有更高的熔解温度。根据经验公式xG+C =(Tm - 69.3)× 2.44可以由DNA的Tm值计算G+C含量,或由G+C含量计算Tm值。

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物化性质得到恢复,具有减色效应。用不同来源的DNA进行退火,可得到杂交分子。也可以由DNA链与互补RNA链得到杂交分子。杂交的程度依赖于序列同源性。分子杂交是用于研究和分离特殊基因和RNA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技术。

染色体中的DNA分子是细胞内最大的大分子。许多较小的DNA分子,如病毒DNA、质粒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NA也存在于细胞中。许多DNA分子,特别是细菌的染色体DNA和线粒体、叶绿体DNA是环形的。病毒和染色体DNA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比包装它们的病毒颗粒和细胞器要长得多,真核细胞所含的DNA要比细菌细胞多得多。

真核细胞染色质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它由DNA和8个组蛋白分子构成的蛋白质核心颗粒组成。其中H2A,H2B,H3,H4各占两个分子,有一段DNA(约146bp)围绕着组蛋白核心形成左手性的线圈型超螺旋。细菌染色体也被高度折叠,压缩成拟核结构,但它们比真核细胞染色体更富动态和不规则,这反映了原核生物细胞周期短和极活跃的细胞代谢。

第二篇:思想政治复习知识要点 2

1、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在党的十五大

2、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的重要会议是十六大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形成的

4、邓小平认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发展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是国际经济旧秩序仍然没有改变

6、当今世界威胁和平与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7、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9、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2、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13、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强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4、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5、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16、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股份制企业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17、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的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18、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19、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与按劳分配结合在一起的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20、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1、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制度是保障制度

22、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是人民民主专政

24、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27、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28、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中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9、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30、文艺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1、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32、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3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4、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35、“一国两制”理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37、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为人民服务

38、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性质和方向,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思想道德建设

3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0、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41、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4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5、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科技和教育

4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8、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49、健全市场机制,应逐步建立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50、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51、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3、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54、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56、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和基础是相互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

57、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58、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59、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多极化

60、实行“一国两制”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6

1、在县级以上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6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6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苏共领导人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政治**

64、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就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6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是在中共十三大6

6、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科命题的会议是中共十二大 6

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共十三大

68、在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中,最基本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6

9、邓小平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改革开放

7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7

1、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出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属于集体经济

74、股份合作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7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

76、从根本上说,避免两极分化的条件和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 7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78、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经济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7

9、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邓小平反复强调的大原则是共同富裕 80、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共同富裕 8

1、法律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82、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想是共同开发 8

3、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中最具有卓远见识的伟大创举,最富有实践效应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经济特区 8

4、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根本的工作路线 8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8

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8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8

8、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保持社会稳定

89、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中,改革是动力

9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91、实施科教兴国,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9

2、我们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因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

3、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一般采取公司制

94、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95、邓小平指出的“鼓实劲,不鼓虚劲”的科学含义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9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 9

8、“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99、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句话科学地阐明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00、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①

10

1、有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0

2、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10

3、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阐述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10

4、在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中,我们要对外商投资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

10

5、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战略是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市场多元化 10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10

7、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0

8、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体的时期,世界范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0

9、判断一个政党所制定的政策好坏,归根到底要看它是解放生产力还是束缚生产力的

110、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

1

11、十一届三种全会后,邓小平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是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1

12、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规律。所以,国民经济要以比例协调为目的 1

13、我们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应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1

14、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1

15、在改革开放时期,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是反对腐败

1

16、历史表明,所有落后国家跳跃式发展,迅速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都是同吸收和借鉴国外文明成果分不开的

1

17、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相前看》和南方谈话 1

18、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

19、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120、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

21、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力争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为此,他提出了“台阶式”发展的战略思想

1

2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

1

2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1

24、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2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原则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2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

1

2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1

28、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 1

29、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明确概括的是中共十三大

130、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

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们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

32、一个社会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1

33、.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劳动还存在差别,同时它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1

34、处理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

3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

36、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

3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 1

38、我国现阶段对外技术交流的重点是技术引进

1

39、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40、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

41、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从严治党

1

42、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 1

4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

44、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

45、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46、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比例协调

1

47、在我国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1

48、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1

49、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150、我国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多项选择

1、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包含:

①解放生产力②发展生产力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⑤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在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因为改革是:

①社会主义设发展的直接动力②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③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④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⑤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基础

3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市场经济的共同性有:

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行为自主化③宏观调控间接化④经济管理法制化⑤保障制度社会化

5、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条件有:

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③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存在差别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 ①思想道德建设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

①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②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③它们的本质内容是一样的④它们承担的历史任务是一样的

8、根据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主要有: ①工人②农民③知识分子④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⑤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

9、邓小平理论

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②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③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

①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②开放创新的理论体系③比较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

①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②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③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④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因为它是①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统一②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统一③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④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⑤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10、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因是:

①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②解决国内各种问题都离不开发展③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④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离不开发展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

11、四项基本原则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保证

①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③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1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有

①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②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③农村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④农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劳动力

1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①消费资料市场②资本市场③技术市场④劳动力市场⑤房地产市场

14、台湾问题是

①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②中国的内政问题

15、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判断,主要内容有

①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④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6、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 ①理论联系实际②密切联系群众③批评与自我批评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实现

①工业化②经济的社会化③经济的现代化④经济的市场化

18、到201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要

①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②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③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④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9、邓小平认为,中国农业发展主要靠①政策②科学20、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主要有

①社会稳定功能②劳动力再生产功能③经济调节功能④实现共同富裕功能

21、我国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政策主要有

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通过对话协商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④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

22、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②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③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发展生产力是①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②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③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原因

①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②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决定的③它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等客观条件决定的④它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现代化

25、下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①按劳动力价值分配②按资本分配③按技术入股所获得的收入

26、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家宏观调控方式,必须

①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②由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主要进行宏观管理为主③从搞项目审批、分钱分物转变为主要利用经济手段搞好规划、协商、监督和服务

2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就其内容来说二者是一致的②从概念上二者有区别③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和政治而言的

28、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概括为

①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②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③世界正处于新旧交替动荡时期

2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各民族共同繁荣

3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③④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②《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1、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因为()①③④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②农业发展关系着绝大多数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安定③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3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

①产权清晰②责权明确③政企分开④管理科学

33、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手段包括①经济政策②经济杠杆③经济计划

34、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①社会救助②社会保险③社会福利④社会优抚

3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遵循以下原则建立起来的 ①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民主集中制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6、邓小平提出经济特区的窗口有

①技术窗口②管理窗口③知识窗口④对外政策窗口

37、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①“一中一台”②“两个中国”③“一国两府”④“台湾独立”⑤“外国插手”

38、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③“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39、邓小平在1982年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①农业②能源和交通③教育和科学

40、党的十五大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①发展民主②加强法制③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④完善民主监督制度⑤维护安定团结

4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④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⑤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

42、我国新时期党的建设主要内容包括①思想建设②作风建设③组织建设

43、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因为它①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②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③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④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44、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要求②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③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45、邓小平提出了“台阶式”的发展思想,其内容包括

①抓住机遇②经济是波浪式发展的③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④经济发展争取隔几年上个台阶

46、市场机制是指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和调节功能,主要包括①价格机制②供求机制③竞争机制

47、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两手抓”,是指

①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②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③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活动

48、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的维护和平主要表现在

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③真正的不结盟④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⑤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49、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②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④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⑤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②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④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⑤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特点有

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②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③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

52、下列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项中,正确的有

①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③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④要努力寻找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53、当前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有

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上升②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④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

54、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反对①极端个人主义②利己主义

55、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 ①政治合格②军事过硬③作风优良④纪律严明⑤保障有力

5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 ①政治领导②思想领导③组织领导

57、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是指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篇:综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知识要点

综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民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发展学生主动精神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1学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十七大

主体地位。主导

个体独立性,不已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

1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个性 差异 要求 切实贯彻 因材施教 的教育理念

口诀:独立差异有发展

材料题 :学生观

分析观点

判断语句

理论知识 与材料 相匹配

总结

教师职业角色 传道者

授业 解惑

管理者

示范者

朋友

研究者

教师专业素养

1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 11本体性知识

12条件性知识

13实践性知识

14文化知识

2良好的教育专业素养 2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2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1对待事业---依法执教 严谨治教 廉洁从教

32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

33对待集体 ---具有团结协助精神

3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4良好的职业心理素养 41良好的情感特证

42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

43良好的性格特征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2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3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

1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口诀:研发放醋(促)

2教师行为的转变

2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

2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

23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

2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

口诀:尊上引导学生(小骨)反思与合作

新课程下 教师转为:

学生学习促进者

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教育教学研究者 反思者,实践者

社区型开放教师

教师知识结构

本体性,学科专业知识,核心

条件性,教育学,心理学

实践性,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学科教学法知识

文化知识,人文,社会,自然,基本艺术素养

教师专业能力结构

基本,阅读理解,逻辑思维,信息处理,口头表达,书面表达

实践,教学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检查,评价能力

反思研究能力

教师职业权利

教学权,教师基本权利

科研学术活动权

管理学生权

获取报酬待遇权,不低于 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参与民主管理权,民主集中制原则

进修培训权,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教师 特定义务:

遵纪守法

教育教学

教书育人

尊重学生人格

保护学生权益

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爱国守法 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 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 师德灵魂

教书育人 教师天职

为人师表 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 专业发展不竭动力

新规范亮点

1保护学生安全 首次纳入新规

2终身学习 被单独提出

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处理

教师与学生 爱,尊重,负责,公平公正,保护,杜绝伤害,

教师与家长 尊重,协作,

教师与同事 尊重,理解,协作

教师与领导 尊重,支持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版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灵魂

教书育人。基本职责

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不竭动力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第四章 文学常识

书法

王羲之 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 之称

《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张旭 唐代,书法家,以草书著名,

与李白诗歌,裴X剑舞 为 三绝

后世尊称:草圣

代表 《古诗四帖》《草书心经》《肚痛贴》《郎官石柱记》

张芝

东汉 书法家 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巨匠

草书之祖 之称

代表 《金欲归贴》《冠军贴》《终年贴》

楷书四大家

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元朝赵孟X

美术

中国美术

顾恺之 东晋画家,代表《女史X图》《洛神赋图》

齐白石 近代画家。绘画以花鸟见长,代表《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

张大千 近现代画家 代表 《振衣千仞冈》《来人吴中隐》《长江万里图》

外国美术

文艺复兴 美术三杰 达芬奇

美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

美术三杰 米开朗琪罗 大卫,彼耶达,创世纪,最后的审判

美术三杰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

波提切利 春

提香 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

印象主义 和后印象主义绘画

19世纪60年代

莫奈 日出。印象,

马奈 酒吧侍女

修拉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塞尚 苹果与橘子

梵高 向日葵

音乐

高更 塔希提妇女

中国民族乐器

吹奏乐器 竹制 木制 发音

萧,横笛,抱笙,排笙,巴乌,葫芦丝,损等

弹拨乐器 横式 竖式

横 筝 ,古琴,扬琴,独弦琴

竖 琵琶,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 等

打击乐器 民族

堂鼓,碰铃,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罗小罗,小鼓,排鼓,大钹

拉炫乐器 胡琴类乐器

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选择题)

中国音乐

高山流水 战国,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所奏即为此曲

阳关三叠 唐代著名歌曲,歌词原是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渭城曲》1954年王震亚改编成合唱曲

聂耳 <金蛇狂舞》《毕业歌》《卖报歌》《新女性》《码头工人》《铁蹄虾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

洗星海 人民音乐家,《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救国军歌》《到底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

外国音乐 莫扎特 奥地利 ,音乐神童,《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

贝多芬 的歌,《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致爱丽丝》

《第九交响曲》晚期作品,贝多芬 创作的高峰和总结

李斯特 匈牙利,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钢琴之王

《但丁神曲》《浮士德》《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

戏剧 京剧 20101116.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红灯记》《杜鹃山》《智取威虎山》《海瑞罢官》《沙家浜》

徽剧 是京剧的前身

越剧 20060520 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

昆曲 2001.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百戏之祖

中国历史重大事件

秦汉时期

秦的统一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公元前230---221 先后消灭 六国。统一中原,称 秦始皇

韩赵魏楚燕齐

建立历史上。 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楚汉战争 公元前208

秦朝 暴政引发。陈胜 吴广 起义 天下纷纷响应

项羽 刘邦起义,刘邦率军入咸阳,尽除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秦朝灭亡

项羽 刘邦争夺天下,引发 楚汉之争

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汉朝---西汉

文景之治 西汉初期,社会凋敝,急需休养生息

西汉。汉武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朝廷推崇---道家 无为之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

汉朝 稳定富裕的景象,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 大一统

西汉王朝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实现大一统,表现在:

政治---中央设内外朝政,加强皇权,地方颁布---推恩令,削夺封国

经济---盐铁官营,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五铢钱

思想,文化---“罢X百家,独尊儒术”对外进行三次大规模打击匈奴的战争

丝绸之路 古老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罗马文化连接起来,

促进 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

隋朝大运河 605 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南北经济文化 起到很大作用

今天 以洛阳为中心,南起 余杭(今天杭州),北至 X (今天北京)

全长 两千多公里,连接了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五大水系,世纪上最早最长的运河,改善了北方交通运输状况

贞观之治 唐太宗 李世民 吸取 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励精图治,政治清明,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年间,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汉藏联姻促进民族团结,加强了汉藏经济 文化交流

开元盛世 唐玄宗 44年,前期 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 进入全盛时期,史称为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唐玄宗 晚年 不管朝政,吏治腐败,节度使 安禄山

史思明 发动了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战争,。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世界历史重大事件

世界古代史

一 ,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1古埃及 金字塔--标志

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

至今 有80 多大小金字塔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一带,

最大的。胡夫金字塔

2古巴比伦王国

位于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西亚文明的摇篮

《汉谟拉比法典》 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奴隶制社会秩序而创建的

全面反映 古巴比伦王国 社会面貌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 古印度

恒河,印度河流域

古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 从高到低分成4个等级

公元前6世纪,出身X帝利种姓的 乔达摩悉达多 创立佛教,逐渐发展成。世界第三大宗教

4中国 四大文文发源地 之一

四大文明发源地 指 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

其他三个都消失了,只有中国

二 古代三大宗教

1佛教 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相传创立者原名乔达摩悉达多,被称为释伽牟尼,

佛教 宣扬 现世苦难,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

公元前3世纪被阿育王立为国教,

后来传入世界各地,形成 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 三大体系

基督教 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帝国境内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并传入欧洲和北非

《圣经》基督教 的 经典

创立者 耶稣,救世主,崇拜上帝,忍受现世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基督教主要活动 教会活动

伊斯兰教 创立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创立者 穆罕德宣言 对天神安拉的崇拜

《古兰经》 宗教经典,信徒被称为 穆斯林

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至今分 什叶派,逊尼派

世界近现代史

1文艺复兴 14中-17世纪初 欧洲 思想文化运动 揭开 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古代时间和近代的分界

核心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的价值 崇尚人性,

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启蒙运动 欧洲第二次 思想解放运动

欧洲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封建斗争

代表 英国 霍布斯,洛克,法国 伏尔泰

宣扬 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法制 思想原则 广泛传播 社会思潮

动摇了封建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法国大革命 1789 ,巴黎人民 攻占 巴士底狱 掀开了 法国大革命xum

制宪会议 颁布 著名 《人权宣言》 人身自由,权利平等 原则

法国是世界上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国家,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封建制度,且 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后续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

4工业革命 411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19世界40. 英国首先开始,

大机器取代工场 手工业

工厂取代工场

工业化生产最主要组织形式,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英国 瓦特发明 改良蒸汽机,

史蒂芬孙 发明 蒸汽机车,

美国 富尔顿 发明 汽船

422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 科学技术的发展猛进,迅速应用工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电力广泛应用,

内燃机新交通工具创制,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423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界40-50.新科学技术革命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

规模 深度 影想 都超过前两次工业革命 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

5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事件

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进行世界规模的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

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 ,之后,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改变了力量的对比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大战形势转折

1943 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集团 开始瓦解

1945 德国 日本 相机投降,二战以法西斯彻底失败而告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思想

孔子 春秋晚期 儒家 创始人,核心“仁”

强调 统治者 以德治民,克己复礼

首创,有教无类,世称“万宗师表”

《论语》

董仲舒 汉代 儒家

春秋大一统,罢X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接受,付诸实施

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 义 智 信 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三纲五常

程朱理学

1 北宋 二程:程X,程颐

认为 天理万物本原,理先物后;

把天理 伦理道德联系起来,人伦者,天理也

提出格物致知。认识论

2南宋 朱熹 理学集大成者,

存天理,灭人欲

指出 格物致知 目的是明道理之善,不是求科学之真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天文历法 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X一,下半年来八X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干支纪年

天干:甲 乙 丙 丁 X 己 庚 辛 壬 X

地支:子 丑。X 卯 辰 X 午 未 申 X X X

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节气

元宵

正月十五夜,正月半,上元节,灯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端午 五月五,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

与纪念 屈原有关, 有赛龙舟,吃粽子

重阳 九月九,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那达慕节 蒙古族,农历六月初四-初八,牧民聚集草原上进行赛马,射箭,摔跤,表达丰收喜悦

年龄称谓 30岁以下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 10以下

总角,孩提 幼年泛指

垂X,始X 童年泛指

幼学 10

束发 15上下

弱冠 20

而立之年 30

不惑之年 40

中年 50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老年

60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 杖朝之年 90 X背之年 8-90 XX之年

100 期颐之年

科举制 开创---隋朝

继承发展---唐朝

唐太宗 扩大国学规模,进士考中第一名称为 状元

武则天 亲自进行 殿试,增设 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建立殿试制度---宋朝

程序严密--- 明清

考试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第一名分别: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

科举制---隋代实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

1905 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开始实行学校制度

科学常识 中国著名科学家及科学成就

数学 1九章算术 东汉时期,十进制,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最早 提出 分数,记录了赢不足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求解问题,和一次方程组问题

2算筹 中国古代计算工具,后来 算盘

3 祖冲之 南朝 数学家,天文学家

创造 割圆术,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1000年

《X术》唐朝时被用作学校课本,后传 日本,朝鲜,也被用作教材

天文地理学 郭守敬 元朝,《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历法, 测定一年 365.2425天 ,与现公里基本相同,比现在公历早约300年

革新浑仪,造出 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浑仪,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新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徐霞客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

《徐霞客游记》世界科学上最早出现的关于 岩溶地貌研究的宝贵文献

医学 扁鹊 春秋战国 名医

四诊法:望,闻,问,切。 :医祖

《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中学学 奠基之作

华佗 东汉名医,

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医学体操“五禽戏”,被称为“外科鼻祖“

张仲景 东汉医学家,《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医圣”

屠XX 2015年10月。发现青X素 获得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有效降低X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称为首位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农学 贾思X; 北朝农学家,《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 第一部完整的农学科学著作

徐光启 明代科学教,《农政全书》农业百科书

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科学方法,介绍了欧洲水利技术,

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科学知识的数据

宋应星 明朝末年科学家,《天工开物》明代农业和手工工业技术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李约瑟 称他 “中国的狄德罗”

外国著名科学家及科学成就

阿基米德 古希腊科学家,杠杆定律,浮力定律,发明了 螺旋式水车,用来排水,灌溉

瓦特 英国 机械师,18世纪60.制成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

80年代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

富尔顿 1807 世界上第一艘利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船“克莱蒙号”

史蒂芬孙 英国 工程师,发明 火车机车,1825 “旅行者号”机车英国试车成功

爱迪生 “发明大王”

1879 研制 耐用 碳丝dengpao

伽利略 自由落体定律

制造了 望远镜

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就的第一人

牛顿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天文学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数学上创建 微积分

力学上 建立 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法拉第 英国科学家,1831 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

文学常识

中国文学/

诗经 春秋末年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西周--春秋中期 300 诗歌。

分为。风 雅 颂

儒家经典

风 周代各地歌谣

雅 周人 正声雅乐

颂 周王庭 贵族宗庙祭祀乐歌

楚辞 楚地歌词。战国诗人 屈原 南方民歌为基础创立的新诗歌体裁

九歌 湘君 湘夫人 取于神话恋歌

离骚 屈原 抒情长诗 浪漫主义风格 楚辞的代表作

李白 唐代 浪漫诗人 诗仙

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王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

杜甫 唐代。诗人,诗圣,诗史

三史:新安史,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巴金 现代,但丁国际文学奖

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寒夜,随想。等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老舍 现代作家,1951 北京人民政府授予 人民艺术家 称号

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外国文学

古希腊文学---荷马史诗

哲学家,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荷马着的称赞,因灾史诗诗人中唯一有他知道的一个史诗诗人应当怎样写作

荷马教育了希腊---柏拉图

艺术享受,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马克思

文艺复信 文学三杰

但丁---神曲

彼特拉克---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

十七世纪文学----莫里哀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人,欧洲戏剧史上 最杰出的大师之一

唐璜,吝啬鬼

吝啬鬼,最早揭露资本原始积累十七金钱如何破坏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的作品之一

外国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

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

果戈里笔下泼留希金

十八世纪文学----歌德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伟大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代表作 《少年维特之烦恼》

十九世纪外国文学

欧美文学的主要潮流是浪漫主义思潮

下半叶的欧洲文坛,出现了多元化局面,浪漫主义余波犹存,

现实主义方兴未艾,新的文学流派陆续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源于法国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

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司汤达,红与黑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老头

梅里美,卡门

狄更斯,雾都孤儿

萨克雷,名利场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哈代,远离尘嚣

易卜生,玩偶之家

马克吐温,百万英镑

阅读理解能力 14分

作者观点类, 结合问题。 议论文,开始,结束,中心思想

抓关键词,我认为,所以,但是

借助材料背景材质知识,把握作者的观点

忌讳主观臆断

关键词 句 还原到文章中,前面,后面

带着问题,读文章

总结概括类 是什么,为什么,咋么办

此类题,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可以认同作者观点,也可完全阅读

(注意题干的意思)

逻辑思维能力 心理的现象

基本概念 全同关系 S=P

真包含于关系 S《P

真包含

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 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 一半对一半

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 如果,那么

只要,就,

假如,就

必要条件 只有,才

除非,才

必须,才

数字规律 排列规律 反应快

恰当的方法,规律

观察 思考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起源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教育学萌芽 一古代 中国

1孔子 社会作用 庶,富,教----教育先决条件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人人入学接受教育

教育内容 诗,书,礼,乐,易,春秋, 道德教育居首

教学原则 学,思,行 结合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因材施教

2 《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中国古代世界上最早一篇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

1预防性原则

2及时施教原则

3循序渐进

4学习观摩

5长善救失

6启发诱导

二古代西方

1苏格拉底 以其雄辩和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教学方法称为 产婆术

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

3助产术

2柏拉图 1 代表 《理想国》

教育与政治密切联系,

培养未来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 是 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

2寓学习于游戏,最早的提倡者

3亚里士多德

1《政治学》教育最高目的,追求美德

2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者

3分阶段教育注重人的发展

4昆体良 1代表作《雄辩术原理》

《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教育著作,誉为 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2古罗马教育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三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育观点 1泛智论

2班级授课制。:首次论述

3原则:便易性,彻底性,简明性,迅速性

4 规定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二规范教育学建立

1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观点: 1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2教师,权威作用,中心地位

3传统教育三中心:课堂,教材,教师

2杜威 《民主主义于教育》

基本观点 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3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

4五步探究教学法

5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殷周时期 产生小学

西周时期 建立小学,设在官府

春秋时期 兴私学

后面各朝代 官私学并存

1近代小学教育

1878,张焕纶,上海正蒙书院,近代小学开端

1897,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我国最早公里小学堂

1898,清政府,改州县书院为小学堂,推行现在小学的开始

1904,清政府 《奏定学堂章程》,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

2中华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

1912年,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六岁入学,修业四年

1922年,颁布,XX学制,新学制

特点 根据年龄划分教育阶段

初等教育年限缩短

中等教育年限延长

增加职业教育

不单列女子学校等

3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

1普及小学教育,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2学制改革试验,六年制----五年一贯制-----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

3教学改革试验:核心是改革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样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课程理论

1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

基本观点,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2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人,布拉梅尔德

观点:社会问题

3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人,杜威

基本观点:儿童活动心理学化

课程内容组织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一基础改革 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基本理念: 整体的人 课程目标

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

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

创建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二 基础改革目标

总体目标: 爱国,法制,素养,技能,四有新人

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的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6 实行三级课程

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1课程结构改革

2课程内容改革

3课程评价改革

4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教育观念的改革

7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 课程结构基本特征

综合性

选择性

均衡性

五 新 教学观

1 以教育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

2以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

3从重结论过程----重结论更重过程

4以 关注学科-----关注人

福勒,布朗提出三阶段理论

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叶澜提出 五阶段理论

非关注

虚拟关注

生存关注

任务关注

自我更新关注

小学教育 科学研究 基本方法

一教育调查法 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方式

搜集教育问题资料

对现状作出科学分析

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二 教育观察法

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感官,辅助仪器

对处于自然状态下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

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三 教育实验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

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

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 教育行动研究法

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本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

将实际为题作为研究的主体,进行系统的研究,

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五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或者案例研究,

以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事件为研究对象

广泛收集各种资料,综合各种方法分析技术

对复杂情景中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六 教育叙事研究法

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类型叙事素材的分析研究,

由影片,传记,图片,对话等刺激,触发当事人进行故事叙说

并以叙说内容为文本数据进行分析

以期反映出故事叙说者本身的重要生活经历及生命主题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和环境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同化,顺应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特征:可逆性,守恒,传递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后

维果斯基 心理发展理论

1文化历史发展lilun

2心理发展观

3最近发展区----教育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 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普洛夫,华生

2联结主义理论

桑代克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实质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 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理论内容 1交互决定观,认为个体,环境,行为互相影响

2社会认知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3观察学习过程

四个过程: 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4强化分类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认知注意学习理论

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1格式塔 学习理论----苛勒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3加X的信息加工理论

4奥苏比尔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2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关系上

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人本注意学习理论

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

罗杰斯 创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论,称为 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

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 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景性

教学观 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

以及适当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与三维度》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稳定性 稳定

内在性 内在

外在

可控性 可控

迁移理论

桑代克 共同要素说

贾德 概括化迁移说

苛勒 关系转换说

布鲁纳,奥苏泊尔 认知结构迁移说

安德森 产生迁移理论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时间,次数,方法上重复

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术(谐音记忆法)做笔记,类比

组织策略 列提纲,做图标,系统结构图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 设置 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教材

监视策略 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调节策略 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环境管理

努力管理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

2班集体基本特征

1共同奋斗目标

2严密组织纪律

3健全组织机构

4正确集体舆论

5强大的凝聚力

班主任基本职责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建立学生档案

4学生操行评定

5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6做好班级日常管理

7组织和指导开展班级活动

8加强多方面教育力量的沟通和协作

例子: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班主任要做到如下:

1班主任身先士卒

2明确班级奋斗目标

3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4环境熏陶

5制度约束

6加强正面教育,树立良好榜样

7提倡民主型班主任领导方式

8充分利用班级舆论阵地

9班风的形成班主任必须常抓不懈

班级管理 原则

1全员激励原则

2自主参与原则

3教官结合原则

4协调一致原则

5平行管理原则

6情通理达原则

班级管理 方法

1制度管理

2民主管理

3自主管理

4目标管理

5情感沟通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1学习需要

分析学习者目前学习状况

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2学习内容

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广度和深度,结构,方法,和过程

3学习者

分析学习者认知特征,心理特征,起点能力

教案设计 1课题

2课型,课时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2过程,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4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材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

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内通

教学难点; 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直接经验 相结合规律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4传授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相统一规律

5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相统一规律

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

3巩固知识----必要环节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教学原则 直观性

启发性

系统性

巩固性

量力性

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方法 1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授课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

练习法

实习作业法

实践活动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发现法

5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

有趣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直观教具创设

竞赛活动

游戏活动

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

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适度运用

科学性

教学反思流程 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主体 自我反思,集体反思

对象 纵向反思,横向反思

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自我提问法

3教学诊断法

4比较法

5阅读新知法

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

1反思增长教师智慧

2反思提升教师能力

3反思促进关系和谐

明代科举

八股文出现

教育对象 研究: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孔子,孟子,荀子,墨家,道家。

世界最早教与学 战国晚期《学记》教学相长 启发激励,不压抑

比西方早300多年

西方最早教育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数原理》最早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 三中心 教师,教材,课堂 传统教育学思想

《普通教育学》 规范教育学标志

第一个现代教育著作

奠定了近代教育学

科学教育学之父

教育学分为心理学,伦理学。

19世纪新的教育学派

近代教育学科学体系

教育学科教学教育性

知识和思想品德的关系

四因素

知情意行

《《给教师的建议》》活的教育学

【布鲁纳】20世纪60年代美国

课程改革 心理学家

提出终身教育 探索兴趣创新

【杜威】20世纪 实用主义教育学家

《民主主义与教育》

【康德】大学课程

三中心 教师课堂课本 学生经验活动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克伯屈】

教师为中心 德国 赫尔巴特

传统教育学派

赫尔巴特

儿童为中心 美国 do v

现代教育派 do v

教育公平,机会公平

社会教育: 开放群众多样补偿终身

现在教育的特征?

教育(不是教育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决定教育规模,速度。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性质。

舒尔次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教育实践活动 : 个体社会化;社会个性化

辩证统一

教育三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不是教育组织)

校园文化 :校风: 物质,精神,制度

教育性质目标

教育领导权

教育目的方向

政治制度

规模速度

教育根本内在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教育结构的变化

文化继承

教育

教育的功能

四种

教育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政治经济不平衡性;生产力不平衡型;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33%。

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

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激励,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层次性 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文化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四大支柱:

学生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教育目的

社会需求集中反映教育性质集中体现

教育目的精神实质

: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跟归宿是教育目的

艺术美育:审美教育

美育:人格

教育目的:

德智体美劳

主要任务,根本任务,根本任务,基本任务,总要求。

那个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主要观点:

全面,社会,历史,现在工业,共产主义,教育生产劳动,

素质教育。基本内容

数学教育特征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主体实质。

第四篇:《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要点

第一章:道德导论

彭小云

1.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哪些?

道德的功能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包括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教育功能。三者各不相同,密切联系,有机统一。

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首先,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其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和精神力量。再次,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首先从本质上看,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一致的,两者都属于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并为相同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两者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都体现相同的阶级意志和共同的历史使命。其次从历史上看,不论哪一个统治阶级,都总是一方面借助本阶级的道德来为他们的法律规范及其实施进行辩护;另一方面,又借助本阶级的法律来维护和推行他们的道德。再次从见容上看,两者都是社会规范,都是引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矩。最后从作用上看,两都互相补充。

4.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本质上一是致的。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都是为了确立

和维护对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但是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社会主义道德主要是由社会舆论确定的,表现为一般社会意志,由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保证其存在和发生作用。而社会主义法律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它表现形式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

5.“以德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

第二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经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掌握精神实质,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社会思想的主流和支流。2.坚定理想,爱岗敬业。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进一步加深对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3.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首先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其次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最后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质就是“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是什么?

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第三章:职业道德概述

1.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是调整一定职业活动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其本质是:第一,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第二,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相关。第三,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职业道德产生了什么效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职业道德产生了双重效应。从积极的方面看:首先,市场经济能提高职业道德本身的价值,强化职业道德的作用力度。其次,市场经济有能力为职业道德状况的根本改观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再次,市场经济能促使人们的观念更新。从消极方面看:首先,等价交换原则很容易使人在交换中夸大等价的使用范围和作用,以至把对一切问题的处理都看成是一种买卖交易。其次,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影响使一些利欲熏心的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暴利。再次,“金钱万能”的影响诱发一些人“一切向钱看”,以种种不道德乃至非法手段去攫取财富。

3.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包括几方面内容?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一职业性,二从属性,三强制性,四继承性,五实践性,六多样性。 4.职业道德有哪些社会功能?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一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二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 1 极的影响,三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四职业道德可以促使人们自我完善。

5.什么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指社会主义职业活动中从事各种职业的劳动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职业道德,是人类职业道德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上职业道德发展的最新成果。

第四章:职业道德的内容

1.为什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问题。首先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其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新型道德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树立道德观念、选择道德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应自觉遵循的道德原则。首先集体主义原则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其次集体主义原则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最后集体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3.什么是主人翁的劳动态度?

主人翁的劳动态度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又一基本原则和要求,是处理职业劳动关系本身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4.职业道德基本要求有哪些?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正确认识职业价值,第二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第三培养对职业的真挚情感,第四磨砺职业意志。 5.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于未来要从事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的希望与追求,并具有为实现职业上的奋斗目标而发奋努力的进取精神。职业理想是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具体形式,也是一个人人生理想的重要实现途径。因此,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职业必须与社会共同的政治理想相一致,其次,职业选择也与个人的自身条件有关系,所以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第五章: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1.什么是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2.道德修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道德修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道德修养要解决两个主要矛盾,即社会道德体系及其道德要求与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道德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自身受

3、消极道德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低下的道德品质与先进的道德品质之间的矛盾。 3.道德修养的内容是什么?

4、 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在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中,人们按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职业道德品质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达到一定的境界。其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职业道德品质,由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五部分组成,

第六章:法律导论 1.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法律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是法律区别于其它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3.法律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4.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阶级统治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3.法律的历史类型有哪些?

法律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类型和反映阶级意志的不同,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基本分类。主要分为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四种。 4.我国法律的主要渊源有哪些?

我国法律的主要渊源分为如下几类:

一、宪法,

二、法律,

三、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四、地方性法规,

五、自治法规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六、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七、国际条约。 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全部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所组成的有机的统一整体。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其构成是:

一、宪法,

二、行政法,

三、民法,

四、经济法,

五、社会法,

六、刑法,

七、诉讼与非诉讼法。

第七章:民法总则 1.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项:

一、平等原则,

二、自愿原则,

三、公平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民法通则》对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有哪些规定? 《民法通则》对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规定为: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精神正常的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三、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3.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合法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三、内容不违背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4.什么是无效民事行为?什么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有: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这种行为中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没有表现其真实意志,不是在真正自愿基础上实施的民事行为。 5.代理的种类有哪些?

代理的种类有三种:

一、委托代理,

二、法定代理,、三指定代理。 5.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权利有哪些?

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权利包括:

一、物权;

二、债权;

三、知识产权;

四、继承权;

五、 2 人身权。

第八章:民事单行法

1.什么是物权?它有哪几种?

物权是一种财产权,是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2.《物权法》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物权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物权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国家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针对国有企业财产流失的问题规定:违反国有财产管理规定,在企业改制、合并分立、关联交易等过程中,低价转让、合谋私分、擅自担保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针对国有财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规定:履行国有财产管理、监督职责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物权法》对集体财产的保护分为两种情况:

一、对农村集体财产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二、对城镇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集体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物权法》对私人财产的物权规定:1私人不仅依法对生活资料享有所有权,而且对“生产工具、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享有所有权。2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3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3.《物权法》对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如何规定的? 《物权法》对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道路、绿地等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4.确认物权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确认物权的基本准则包括物权法定原则和物权公示原则两个方面。 5.什么是合同?合同的订立方式是什么?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也叫契约。 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依法就合同内容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当事人订立合同,采用要约、承诺方式。

件:1投资人为1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第九章 行政法

1.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行政领域法律关系始终,调整和决定行政法主体的行为,指导行政法实践的原理和准则,起着保证行政法制统

一、声调和稳定的重要作用。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总的来说可概括为行政法治原则,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及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2.我国行政机关的职权与职责有哪些?

我国行政机关的职权主要有: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置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司法权、行政救济权等等。

行政机关的行政职责主要有: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履行职务,不得失职、越权或滥用权力;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避免程序违法;必须遵循合理、适当的原则,避免行政失当、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

3.国家公务员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国家公务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4.什么叫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被授权组织)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包括:行政参与权;行政知情权;行政监督权;隐私保密权;行政保护权;行政获准权;行政求偿权。

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包括:遵守行政秩序;服从行政命令;协助行政管理。 5.什么是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力的行为。

第十章:经济法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哪些?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就是经济法所调整的在国家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其调整对象包括:1.市场主体调控关系,即国家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管及市场主体在自身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2.市场运行调控关系,即国家为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市场经营者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监管市场所发生的经济关系。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即国家从长远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因素实施监管而与其他市场主体发生的具有组织管理性的经济关系。4.社会分配调控关系,即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再分配及其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1.国家调控原则。2.提高效率兼顾公平是。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4.鼓励自由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相结合 3.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表现为如下方面:1.欺骗性交易行为。2.强制交易行为。3.商业贿赂行为。4.虚假宣传行为。5.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6.降价排挤竞争对手行为。7.搭售行为。8.不正当奖售行为。9.诋毁商誉行为。10.通谋投标行为。11.行政垄断行为和地方封锁行为。 4.哪些行为属于垄断行为?其法律责任是什么?

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违反《反垄断法》,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5.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是什么?

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是:1.安全保障权。2.知悉真情权。3.自主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获得赔偿权。6.结社权。7.知识获得权。8.受尊重权。9.监督批评权。

第五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点整理)

第一章 教育基础

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 管理手段 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教学工作管理(核心)教务行政管理 总务工作 学校管理的过程: 计划 实施 检查 总结 学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规范性原则 6.系统性原则

7.效益型原则 8.动态性原则

方法:1.行政管理原则 2.法律原则 3.思想教育原则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学校组织结构的主要职能部门:1.校长办公室(对外联络、信访、人事保卫、文件收发归

档、报表统计)

2.教务处(教学组织、教育科研、学籍管理、课程资源管

理)

3.政教处(德育 思想政治)

4.总务处(后勤 提供经费 物质保障) 5.教研室(基层教学实验) 6.年级组

 (重点)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由来:《孟子 尽心上》

教育主要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活动中介)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1.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 永恒性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 历史性

3. 相对独立性 a.继承性 b.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 教育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

按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人口 经济 政治 科技 文化) 按作用分: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按呈现方式分:显性功能(计划性)

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 利托尔诺 美 桑代克

英 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 美 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苏联 米丁斯基 凯洛夫

1 教育的发展: 1. 原始社会

a. 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b. 没有阶级性,教育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 c. 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没有文字和书本 d. 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e. 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贫乏

f. 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没有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 2 .古代教育 奴隶社会

中国

夏朝——痒 序 校

西周——国学 乡学 “学在官府 政教合一”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埃及 宗教教育

古希腊 斯巴达——尚武教育

雅典——崇文教育

3.封建社会

中国 春秋战国——官学衰私学兴 显学盛行

隋唐——实行分科教学 科举制

宋朝——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清朝——学堂

中体西用 1905废除科举 西方 教会学校 骑士学校

特点: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象征性 6.宗教性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

1. 教育的终身化 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校 终身发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

3. 教育的民主化 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 教育学

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  萌芽阶段

中国 《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文献

孔子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墨子 兼爱 非攻 “亲知 闻知 说知”

道家 道法自然

2

西方

苏格拉底 产婆术 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 《理想国》 “寓学习与游戏”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昆体良 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将学习过程概况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 创立阶段

培根——实验科学家鼻祖 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提出“归纳法”

特点: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 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 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 儿童本位教育观

康德——最终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施的教育家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性教育原则(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没有无教学的教育)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 现代教育学代表人物 《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 经验 活动)“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教育无目的论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 《中国教育改造》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论

 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 流浪儿童和违法者改造 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育著作

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可夫——《教育与发展》“以最好的效果使学生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发展性教育理论 五条教学原则 a.高难度 B.高速度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D理解学习过程 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布鲁纳——美 强调学科结构 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倡导发现教学法

瓦根舍因——德 创立范例教学理论

皮亚杰——瑞士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

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 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c.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 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舒尔茨 人力资源理论) b.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决定着受教育权 c.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人才) b.教育促进民主 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

3 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a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b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c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a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b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c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3. 学校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 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 激励 评价 教育目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

个人本位论

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 满足人的需要(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 教育目的层次:

国家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 教师教学目标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我国的教育目的特点

1.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和谐发展

3.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4. 教育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全面发展教育构成及其关系

德育——灵魂和核心作用 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

智育——前提和支持

体育——基础

美育——动力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 素质教育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一宗旨两重点) 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1.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4 4. 素质教育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要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6. 素质教育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个方面 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前制度化教育(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制 单轨制 分支型

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 1.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始于英国科学家斯宾塞 课程的作用

1.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2. 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关系的纽带

3. 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 课程是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育工作的依据 课程类型:

分科课程(学科课程) 综合课程 活动课程(经验课程 儿童中心课程) 必修课程(发展共性) 选修课程(发展个性)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课本课程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论(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 斯兵塞 布鲁纳) 活动中心课程论 (杜威

克伯屈)

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 金帝斯 布厄迪) 课程内容:

课程计划: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包括:课程设置(首要问题) 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 学周安排

作用: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课程标准: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关于某门学科机器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结构:1.前言

2.课程目标(核心)3.课程内容 4.实施建议

作用: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材:结构: 螺旋式上升

直线式编写

作用:学习的主要材料 教学的主要依据 课程资源:

按来源:校内 校外

按性质:自然 社会

按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文字资源 实物资源 活动资源 信息化资源

按存在方式:显性

隐性

5

按功能: 素材性资源(知识 技能 经验 活动方式方法 情感态度)条件性资源(人力 物力 场地)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1. 进行社会调查 2.审查学生活动3.可发实施条件 4.研究学生情况鉴别校外资源5.建立资源数据库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社会 知识 儿童)

1.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 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编制 课程开发的模式

1. 目标模式(拉尔夫泰勒) 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3.情景模式(劳顿“文化分析”理论) 课程评价:

1. 目标评价模式(泰勒)2.目的游离模式(斯克里文)3.CIPP(背景 输入 过程 成果)

4.CES(需要评定 方案计划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

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综合课程观(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的能力) 3. 内容联系观(课程内容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已有经验相联系) 4. 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5. 发展评价观(重视过程的评价 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收的作用) 6. 校本发展观 (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 关注每一位学生

2.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注重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2. 提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设置九年一贯制课程门类,设置综合课程) 3. 密切课程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到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版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体现出:普及性 基础性 发展性 课程实施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a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b具有发展潜能c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a是完整的人b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c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b是学习的主体c是责权的主体 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自立 自为 自律

2.合作学习 有明确责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

 教师专业发展

6 教师观(新课程要求)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 从学习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发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 1. 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 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 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 对待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师劳动的特点

1. 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 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机智) 3. 主体性和示范性

4.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 长期性和间接性

6. 系统性(高度协调性,通力合作相互配合) 教师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 条件性知识(心理学 教育学)实践性知识(教学方法) 文化知识(人文)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 关注生存阶段(学生喜欢我吗 同事如何看我) 2. 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提高学生成绩)

3. 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室是否成熟的标志) 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3.提出研究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6.作出结论 7.撰写成文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 教育观察法(目测)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是否借助仪器)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结构是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二) 教育调查法(搜集资料)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三) 教育实验法(人为的影响研究对象)

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准实验在现成的教学班级内进行)

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

(四) 教育行动研究法(批判 自省 质疑的研究精神)

步骤:确定研究课题

拟定研究计划

实施研究计划

进行总结评价

(五)教育叙事研究法(以叙事讲故事的方法)

教学叙事

生活叙事

自传叙事

(六) 个案法

7 跟踪法 追因法 临床法

产品分析法

教育会诊法

(七) 历史法

(八) 比较法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撰写

基本要求

客观性

创造性

规范性

格式

观察报告1.题目

2.引言

3.正文 4.观察结果

5.附录

调查报告1题目

2.引言

3.正文 4.讨论或建议.5.结论

6.附录

教育实验报告1.题目

2.引言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分析与讨论 6.结论 7.附录

经验总结报告 1.题目

2.前言 3.正文

4.结尾

教育研究论文 1.题目 2.内容提要 3.序言 4.正文 5.结论 6.参考文献

第二章 学生指导

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人性心理

个性倾向 (个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兴趣 爱好 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比较稳定 性格 能力 气质) 认知过程

(一) 注意

特征 指向性 集中性

分类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 无需意志努力又称“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 需要意志努力 又称“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品质及影响因素 1.注意范围

2.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散(注意离开的心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活动吸引)

3. 注意的转移 (转移不等同于分散,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主动的,而分散式离开了当前任务)

(二) 感觉(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视觉适应分 暗适应(由亮转暗)和明适应(由暗转明)

2. 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3. 感觉后像 4. 感觉相互补偿 5. 联觉

(三) 知觉 (整体属性)

种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动景运动

诱发运动

自主运动)

基本特征

选择性(分化对象和背景)

理解性

整体性

恒常性

(四) 记忆

分类

形象记忆 词语记忆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8

陈述性记忆(概念记忆)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过程

1.识记(机械记忆 意义记忆)

2.保持 遗忘 遗忘规律(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

影响遗忘的因素 a.学校材料的性质 b.识记材料的数量与学习程度的大小c.记忆任

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e.时间因素 f.识记者的态度

遗忘的原因 a.消退说 b.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五)思维 特征 间接性 概况性

过程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况 具体化与系统化

基本形式

概念(思维最基本形式) 判断 推理

种类 按性质和凭借物分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按思维逻辑性分 a.直觉思维 b.分析思维

按指向性分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最能代表创造性)

按创造程度分 a.再造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流畅性 变通性 独创性)

按思维过程分 a.经验思维 b.理论思维

(五) 想象

有意想象(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无意想象 情感过程

(一) 情绪(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基本分类

快来 愤怒 恐惧

悲哀

状态分类 心境(平静持久的精神状态) 激情 应激

(二)情感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意志过程

概念 有意识有目的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 2.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3.克服困难时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基本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

a. 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 (前有断崖 后有追兵)

趋避冲突(鸡肋)

多重趋避冲突

b. 确定行动目的

c. 选择行动方法或制定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品质

自觉性——易受暗示与独断性

果断性——优柔寡断 草率决定

坚持性——固执 见异思迁

自制性——任性 懦弱

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一般规律

9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内发论

代表人物 孟子 弗洛伊德 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顿教育)

高尔登(优学生)

外铄论

代表人物 荀子 洛克(白板说) 华生(一打婴儿)斯金纳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 遗传(前提)2.环境 3.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4.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主要原因

1. 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 学校教育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 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和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通过同化 顺应 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 四时期 1.感知运算阶段(0~2)

2. 前运算阶段(2~7)具有表现思维但缺乏可逆性

3. 具体运算阶段(7~12)思维具有可逆性 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4. 形式运算阶段(11~15)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顺序性(不能揠苗助长 要循序渐进) 2. 阶段性(注意内容 有针对性) 3. 不平衡性(把握关键期最佳期)

4. 互补性(扬长避短 长善救失)

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小学儿童的学习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1. 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条件反射)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基本规律 获得与消退

刺激泛化与分化 2.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三条主要学习定律 准备律 联系律 效果律 3.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基本规律

1.正强化和负强化 2.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0 3.消退

4.班杜拉社会学习论

认为人的学习主要是观察学系

将强化分为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二)认知学习理论

1.克勒——完型—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 2.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 (期望是核心)

3.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结构学习理论)

学习观: a.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b.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a.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b.提倡发现学习 c.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4.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一遍与新知识进行联结

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马斯洛和罗杰斯)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有意义学习的主要特征 1.全神贯注 2.自动自发 3.全面发展 4.自我评估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a.真实或真诚b.尊重、关注和接纳c.移情性理解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观

a.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b.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c.学习的情境性 2.学生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知识观 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4.教学观 1.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

2.除讲授学习材料以外还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

a. 探究学习 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b. 支架式学习 教师为学生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然后逐渐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

c. 情境教学 学生应该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d. 合作学习 互动合作 小组形式

小学儿童的学习指导

(一) 认知过程的指导

1. 观察的指导

a. 根据学习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观察 b. 观察活动要与动手操作活动相结合 c. 引导学生将知觉过程与思维过程相结合

11 d. 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和技术 2. 注意的指导

a. 不断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生的注意品质 b. 采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c. 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学习最主要的内容 3. 思维的指导

a. 善于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质疑精神 b.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 分析归纳 等各种思维方法 c. 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思维活动

d. 对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训练,指导学生的语言活动

4. 记忆的指导

a. 明确记忆的任务,提高记忆的自觉性,积极的进行有意记忆 b. 正确使用记忆方法

c. 掌握记忆遗忘的规律,科学的进行复习

(二) 非认知过程的指导

1. 情绪情感的指导(如何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状态)

a. 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活动方式

b.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启发性提问,使学生产生愿意学习的情绪 c. 是学生理解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状态

d.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感 2 意志的指导

a.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b. 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c. 加强学习意志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坚持性

(三) 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法指导的类型

1.领悟式指导法 2.迁移式 3.点拨式 4.反馈式 5.矫正式 6.对比式 7.兴趣式 8.渗透式(最常用的) 学法指导的原则

1. 针对性 2.整体性 3.实践性 4.渗透性

学习计划的指导

a. 设立目标和安排时间都要力求具体化 b. 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

c. 要留有余地,使计划富有弹性,便于执行 d. 要结合实践,及时调整 听课方法的指导

a. 认真听 b.注意看 c.多动脑 d.主动练 e.做笔记 f.善归纳 认知方式的差异

类型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反思型——冲动型

辐合型——发散型 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 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 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4.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 利用学习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学习习惯的特点

广泛性 实践性 阶段性 模仿性 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 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课堂中正确引导

3. 注重激励与表演,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发挥家长作用,形成家庭与学习共同培养的合力 6. 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 建立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 小学德育

学习德育由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法纪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四方面构成

德育的主要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小学道德发展的特点: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有很大的依附性,缺乏原则性)

2. 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言行一致)

3. 品德发展具有过渡性(由依附性向自觉性过度) 4. 自觉纪律的形成

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外部条件

1.家庭教育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 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儿童品德发展的四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规则对他们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5~8)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 他律的道德

3.可逆性阶段(8~10)同伴间的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

4.公正阶段(10~12)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太高过程

1.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 情 意 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知即道德认识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 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意即道德意志 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 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 情 意 行 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结束

(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3

小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表里一致)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小学德育的途径

1.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小学教育的方法

1. 说服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 2. 榜样示范法

3. 陶冶教育法(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4. 指导实践法(练习 制度 委托任务 组织活动) 5. 品德评价法(奖励 惩罚 评比) 6. 品德修养指导法(自我反省)

 美育

最早提出系统的美誉思想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王国维第一个引进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学校美育包括:形式教育 理想教育和艺术教育

 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评估的方法

会谈法(倾听 鼓励询问 反映 澄清 面质)

观察法

自述法 调查法 心理测验 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强化法 代币奖励法 行为塑造法 示范法

暂时隔离法

自我控制法

惩罚法

第三章 班级管理

 班级与班级管理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 埃拉斯莫斯

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

班集体不是学生的简单集合,是不会自发形成的,班集体是班级群

体的最高形式,是需要全体学生和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共同努力的。

班级管理的模式

常规管理 平行管理 民主管理 目标管理

班级管理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自主参与原则 管教结合原则 全员激励原则

平行管理原则

班级管理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

目标管理法

情境感染法 规范制约法

舆论影响法 心理

疏导法 行为训练法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

问题 1.班主任对于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 班级管理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应对对策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

14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突发事件 1.成员间分歧

2.打架斗殴 3.顶撞 4.恶作剧

处理原则 1.教育性原则(教育从严 处理从宽 化解矛盾 教育全班)

2.客观性原则(避免定势思维)

3.有效性原则(讲究效果)

4.可接受性原则(心悦诚服)

5.冷处理原则(保持冷静) 处理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原则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 班主任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 实时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 2. 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3. 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 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1. 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 2. 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 3. 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 了解学生(前提和基础)

a. 观察法 b.谈话法 c.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d.调查访问法 2. 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3. 建立学生档案 4. 班会活动

5.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 操行评定

7. .写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个别教育工作 1. 先进生工作

a. 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b.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c.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d.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 后进生工作

a. 关心爱护尊重人格 b.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c.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d.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 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的功能

1. 满足交往的功能 2.学习发展的功能 3.个性发展的功能 4.班集体建设的功能 5.班主任专业提升的功能

 班队活动

15 班队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自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计划性原则 6.生活化原则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

1.性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 2.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3.形式的多样性 4.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5.活动方式的实践性 6.活动评价的综合性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个人活动 小组活动 群众性活动

第五章 教学设计

 教案设计与编写 教案基本内容 1. 课题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课型课时(新授课 复习课 实验课 检查课) 4. 教学内容

5. 教学重点与难点 6. 教学方法 7. 教具 8. 教学过程 9. 作业布置 10. 板书设计

教案类型

新授课 复习课 实验课 检查课

教学目标的陈述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建立„„概念

复习„„改进„„提高„„进一步提高

培养„„加强„„发扬„„调动„„

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

在„„的情境下,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新课

a.直观导入 (实物、教具导入,实验引导导入,视听导入)

b.设疑导入(提问析题法,以旧引新法,悬念导入法)

c.趣味导入(故事事例导入法,游戏、活动导入法,歌谣谜语导入法) d.目标展示导入法(一颗一得)  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课程类型

1.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相关课程 融合课程 广域课程) 2. 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3. 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目前小学设置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 性质 社会性 开发性 活动性

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总是课程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

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16

第六组 教学实施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基本阶段

1. 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是直接动机) 2. 领会知识(中心环节) 3. 巩固知识(重要性) 4. 运用知识 5. 检查知识

 教学原则与方法 我国小学教学原则

1.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 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语言直观) 3. 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主动性)

4. 巩固性原则(理解基础上巩固 组织复习)

5. 循序渐进原则(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6. 因材施教原则 7.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5.演示法 6.参观法 7.练习法 8.实验法 9.实习作业法 10.实践活动法 11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活动 1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模式 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授课制 2.班级授课制 3.分组教学(外部分组 内部分组) 4.设计教学和道尔顿制 5.特普朗制(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 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2.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 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独立性受到限制

2.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17

 课堂教学的实施 教学实施的环节

1. 备课 2.上课 3.作业的布置与修改 4.课外辅导 5.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信度 效度 难度 区分度)

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上课的具体要求: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 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2. 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3. 借助多媒体 4. 借助游戏 5. 借助故事

 学习动机

构成

学习需要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诱因

功能 1.激发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功能 4.调节功能

分类 1.内部与外部 2.高尚与低级 3.远景与近景 4.直接与间接

学习动机理论 1.行为主义强化理论(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习动机)

2. 需要层次理论

3. 成就动机理论(趋向成功的倾向与避免失败的倾向) 4. 成败归因论 维纳

5.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学习动机的培养

1.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思想品德道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 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3. 设置榜样

4.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5.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6.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性教学 2. 根据作用难点,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 学习方式 学习策略的分类

1. 认知策略 a.复述策略(画线、整体记忆、有意记忆) b.精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

2. 元认知策略 a.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18 3. 资源管理策略 a.时间管理 b.环境管理 c.努力管理 d.资源利用

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功能

1. 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激励学习热情 5.检验教学效果 类型 按功能分 1.诊断性评价(教学开始前) 2.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3.总结性评价(后)

按标准分 1.相对性评价(甄选性强) 2.绝对性评价(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3.个体内差异评价

按方法分 1.定性评价 (洞察 内省 移情) 2.定量评价

按主题分 1.外部评价 2.内部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常见问题

1重知识轻能力(影响多元能力的发展) 2.片面追求分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 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4. 制约教学改革 新的教学评价理念

1. 在评价功能上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2. 在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

3. 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信息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

4. 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公平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态度的改进 5. 评价内容上,全方面考察

6. 评价方式上,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

7. 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评定、理解、互动,体现一人为本。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

1. 课堂教学是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和归宿 2. 探究和解决问方式是教学反思的着眼点

3. 追求教学环节的最优化是教学反思的不竭动力 4. 学会教学,学会学习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标 教学反思的内容

反思教学理念

反思教学目标

反思教学过程

反思教学得失

教学再设计 教学反思的意义

1.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案的改进

2. 教学反思为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3. 教学反思有助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的原则

1. 自主性 2.真实性 3.及时性 4.个性化 教学反思的方法

1. 行动研究法 2.自我提问法 3.教学诊断法 4.比较法 5.阅读新知法 教学反思的过程

19

上一篇:安全互查总结范文下一篇:安检服务方案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