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2-08-21

第一篇: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车玉明、董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天起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在讲话中系统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要求。

温家宝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今年总产达到11424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预计今年为6900多元。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温家宝说,这些年农业农村形势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政策对头、措施得力。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各级各地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温家宝指出,这些年来,中央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

温家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温家宝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绝不可忽视农业现代化。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将来农业经营形式会多样化,但家庭经营任何时候都是最基本的形式。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

温家宝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并不会自然带来农村面貌的较快改变。要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要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建设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和农村建房的指导,提高农村民居设计和建设水平。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农村教学点撤并要十分慎重,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温家宝指出,30多年来数亿农民进城,既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绝不是改变一下户籍那么简单。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向,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

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开展相关工作,明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

温家宝指出,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也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要更加重视维护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更加重视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在农村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守政策和法律底线,特别是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要抓紧系统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了解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一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二是保障农民权利,尤其是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一位研究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可以感受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出两个重要信号: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保障农民的权利,尤其是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这位研究员告诉记者,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保障农民权利不仅是明年农村工作的重点,而且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今年总产达到11424亿斤。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讲话指出,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农业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业资源就这么多,如果在‘八连增’的基础上让粮食总产实现再增长,明年将面临很大压力。”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长保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温家宝总理强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赵长保表示,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很大程度上,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收入来源、生活保障,可通过总结各地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利弊,从中找出一个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农村土地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应针对不同的地区,使土地制度改革适合当地的发展类型、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农业发展等。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当前,“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对大学生加强“三农”形势教育,一要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农业农村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对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农业成本快速上升、稳定物价任务艰巨的严峻形势,农业农村发展保持强劲势头。粮食

产量实现“八连增”,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显著加强,农村民生显著改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全面加强。二要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粮食“八连增”后,产量基数高、资源约束日益凸显,生产成本高、种粮效益仍然偏低,气候条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粮食稳产增产难度加大。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周期缩短,价格高低急速转换。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多、出口环境恶化,农民就业增收难度加大。三要进一步明确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任务要求。以稳定粮食生产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和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基础保证。要把农业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切实提高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发展现代种业,推进设施装备和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和发展质量效益,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篇: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文)

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可邀请被规划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还应该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第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第六,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要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会议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要推进城市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城市工作体制机制。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要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健全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城市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要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会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要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要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推进改革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会议号召,城市工作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从“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系统清晰阐释了城市未来建设“以人为本”的思路。

会议强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第三篇: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一、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一)成果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

①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②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求平衡。

③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

④对外开放深入发展,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⑤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⑥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二)经验体会

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①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③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

④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⑤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⑥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⑦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二、面临形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主要措施

(一)指导思想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总基调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

①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③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④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⑤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扩大对外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三)三大攻坚战

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①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②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四)8项重点工作

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项重点工作。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①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②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③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保持合理的职业结构,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好雄安新区规划。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产业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高城市群质量,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五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贸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

六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好性别歧视、身份歧视问题。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着力解决网上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问题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找准突出问题及其症结所在,周密谋划、用心操作。

七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八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四、组织领导

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

②要完善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监督、考评、奖惩等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令行禁止。

③要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找准短板弱项,解决实际问题。

④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为干部大胆创新探索撑腰鼓劲。要确保换届工作稳妥有序、风清气正,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第四篇: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重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 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三、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四、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五、 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六、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第五篇: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绿色农业+混改是2017亮点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作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定盘指引,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国家2017年的经济政策走向,预测下一年资本市场的投资风向。

聚焦历史,2013年的会议关键词是“控制与开放”,中央把控制债务风险和提高开放水平作为重点,推出了“一带一路”等政策。2014年的基调是“保增长”,于是有了后来连续的降准降息以及PPP、专项建设基金。2015年的关键词是“新常态”,希望通过“互联网+”等新经济形式取代旧经济,并引发了市场对创业板的爆炒。2016年的关键词则是“供给侧改革”,最终有了今年实质性的去产能和去库存,导致年初以来商品和房产价格的暴涨。由此可见,每一年经济会议的主旨精神都主导了下一年的投资热点,那么今年的会议核心精神又是什么?

抑泡沫、IPO加速,股市服务实体经济

从年中政治局会议首提“抑制资产泡沫”开始,防范金融风险就成了中央最重视的事。东兴证券策略研究员范子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年底会议中三次反复提到求稳,而对于GDP增长却未给出硬性要求。同时在应对金融风险的描述中,会议将去年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升级为今年的‘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表述中‘防范’升级为‘防控’。我们认为,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和地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已引起中央的充分重视。一方面短期大幅波动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上游企业盈利的回暖却并未顺利传导到中下游,一旦上游产品价格继续大幅波动,对于产业链就会造成冲击。”

矩阵资本首席策略师郭伟文同样认为防风险是本次经济会议的一个重点,“自从2014年初刚兑打破、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以来,资金潮逐一进入各类资产,2014年初进入债市,2014年底进入股市,2015年底进入房市,2016年初进入商品期货,目前来看,股市仍属熊市,债市正在从顶部跌落,房市在高位艰难维持,期货市场面临大幅回调,汇率即将破7,债、房、期、汇,背后的杠杆率都很高,而这是中央最担心的,因此政策走向必然是脱虚入实。明年货币政策方面大概率是不会大量放水,甚至有趋紧的可能。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投资机会可能更多在于结构性的,比如在货币政策转为中性之后,稳增长更多地靠积极的财政政策,那么基建、PPP等财政政策相关的方面,仍然可以关注。”

据媒体报道,证监会主席刘士余12月18日在大商所第六次会员大会上表示,“国务院最近对金融市场有序推出系列改革发展措施,充分体现股市波动后社会各界对证券期货交易市场的肯定,今后我们会好消息不断,好戏连台。”由此可以看出,在强力抑制杠杆泡沫,把“妖精”、“害人精”等逐出舞台之后,对于股市的定位会转移到为实体经济服务上来。“从10月份的最后一周起,证监会已经连续七周在每周五晚上颁布新的IPO批文。按此速度,市场预期2017年IPO家数将超过500家,注册制‘名亡实存’。IPO提速符合资金‘脱虚入实’、‘服务实体’的政策走向。目前来看,债市和商品期货回调在所难免,楼市已经成交量大减,股市今年完成了调整的一部分阵痛,因此明年的股市相对其他资产可能有相对好的投资机会,在此背景之下,A股开启持续性下跌的机率并不大,很可能是修复调整的一年,恢

1 复股市直接融资功能。”范子铭向记者表达他对明年市场的展望。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绿色农业概念受益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对2015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强调,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了上游采掘行业的去产能外,还包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地位更加重要。这是‘十八大’以来第二次把农业作为重点,而且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前提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它具体包括‘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方面内容,比如要解决国内价格偏高、市场份额被国际挤占的问题。此外,农产品(000061,股吧)期货市场也需要规范,否则在大商品、小期货、资金潮、资产荒的背景下,很容易产生投机,导致市场无法自我修复。还有要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等工作。”范子铭对首次出现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进行了解读,“参考今年钢铁、有色、煤炭等传统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相信农业供给侧改革在2017年也不会让投资者失望。”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于农产品带来的利好,券商等研究机构并不认为会出现简单直接的一轮暴涨。据中金公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分析,“提到农业供给侧改革,市场认为明年农产品价格可能也会出现像今年煤炭钢铁那样的爆发式行情。我们认为这可能曲解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本意。农业供给侧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去农业产能,而是要理顺价格和供需关系,包括收储制度的改革。今年已经推行了玉米等收储制度改革,补贴农民而不是补贴玉米价格,今年玉米价格尽管有所上涨,但主要是减产导致的,而不是改革导致的。本质上农产品价格仍是看供需关系。明年政府可能继续鼓励农民减少玉米种植,增加土豆和大豆种植,农作物结构有所调整。但育种能力的提高,使得目前新种子会提高每亩单产,比如美豆今年单产就明显提高。此外,农村土地的集约化,从小农户种植转向大农户机械化种植也会提高种植效率。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并不等同于农产品通胀。目前在农产品中,除了油脂和白糖基本面相对支持价格上涨外,其余产品还看不到价格明显上涨的基础。”

郭伟文认为,“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而这实际是补短板的核心内容之一,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未来将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着力点。绿色农业一般是指“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因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非常契合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思路;此外,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除了要逐渐消除价格方面的劣势外,还需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品味、质量,确保品种优良、无毒无害无污染,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走绿色农业的道路,在接下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可能有更详尽的部署。而向消费者提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品等还需要其他一系列企业参与,包括食品安全检测、食品追溯,使用无污染农药、测土配方施肥,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地,需要大力推进土壤修复,涉及这部分业务的企业将会直接受益。”

2017是改革之年,有望成明年最大亮点

如果说2016年最重要的改革是供给侧改革,那么2017年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国资国企改革。12月初的政治局会议已经释放明确信号,之前的说法是“财税、金融、国企等重大改革”,现在的提法是“国企、财税、金融”,可见下一阶段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国企的改革。“因此明年几大央企的混改会是极具力度的,就像去年大家低估了供给侧改革的力度,我们也可

2 能会不小心低估今年国企改革的力度,它可能成为2017年市场的最大亮点。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这几个是会议明确提到的混改行业。”范子铭对文件混改内容进行了解读。

“今年上半年,国企改革落地进度较为缓慢,国改主题表现比较平淡;下半年国改力度明显加强,市场表现也很显著。”郭伟文在采访中向记者表示,“一直以来,由于受困于严格的改革红线,投资者并未看到‘混改’的实质性突破,2016年前半段混改主题几乎无表现;但10月份以后,政府态度转变逐步为明朗化,央企混改“6+1”试点推出、联通混改预期、辽宁国资划转社保、国家电网增量配电放开等动作频出,混改呈加速落地的趋势。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点名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七个领域将迈出实质性步伐,政策层面支持的逻辑再次强化,所以可以预计2017年将是混改显著突破的一年。”

同时他认为,“国企市场化混改的手段也会更加丰富。在产业资本不断扩充的背景下,国企股权价值提升,对于小市值国企而言,通过协议转让股权、引入战略股东等市场化的模式,为股权多元化改革提供新的契机;另外,债转股的推广也利于混改实施,社会资本一方面可以通过参与地方AMC公司设立,未来承接国企债权并转成股权后,实现间接控股;另一方面也可以参与银行资金池设立,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也变相实现混改。”

券商同样认为2017年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一年,其中混改将成为重点突破的方向。根据广发证券(000776,股吧)《深化国改,混改突破》研报中表示,“在投资主线上,我们重点建议关注混改受益的三条逻辑主线(附图):央企混改‘6+1’、基本面改善空间较大的小市值国企、已经上报国资委的‘混改’试点集团下属上市公司。”

3 杨伟民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重点是供给侧改革

2016-12-17 10:56 来源:光明网-经济频道

光明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张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对比2015年会议公报内容,“稳中求进”将是2017年的工作总基调。无论是“稳”还是“进”,确保不发生大的风险都是必要前提。在12月17日举行的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明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做好经济工作,首要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杨伟民指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内涵是三个方面: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要,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次,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这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供给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一方面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体制机制,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领引导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劳动力能力,潜在增长率。

杨伟民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7年重点是供给侧改革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各位老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再次参加中国经济论坛。根据会议安排,让我解读,我觉得解读这个题目太吓人,所以我就学习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谈点认识,供大家参考。主要谈四方面:

一、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工作

今年经济形势总的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八个字来概括: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之所以说是缓中趋稳,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在中高速这个台阶上比去年虽然有小幅放缓,但是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季度之间非常平衡。前三季度,大家已经知道增长了6.7%,预计全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11月份数据已经出来了。这是符合预期的。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在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当中,复苏仍然乏力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我觉得这样一个速度已经很不错了,同过去两位数相比算是中高速,但是同世界上各大经济体相比已经算是高增速。之所以说是稳中向好就是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积极变化,经济结构在优化,创新的支撑作用、消费的拉动作用等都在进一步增强,就业岗位持续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基本上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也有所好转,这些方面的积极变化正是党中央所期待的一些变化。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工作作了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四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政策框架,主要是

4 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做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还不太适应,我觉得现在企业、市场、政府越来越习惯于在新常态下发展了。

第二,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形势,要求经济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样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这四年多来,党中央对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创新驱动发展、能源革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第三,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党中央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同时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刚才说的这三个方面或者三件大事,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回答了怎么看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对经济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决策,解决了在新常态下干什么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了在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究竟怎么干的问题。

四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判断、一系列的决策和思想方法是符合实际的,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中国经济正在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这样一个方向继续发展。

二、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做好经济工作,首要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已经提了很多年,我记得大概有四年,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但是稳不是不作为,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来奋发有为。

按照这样一个总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还要把握好这样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整个“十三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去年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今年拓展为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二是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二,坚持宏观政策要稳,要适度扩大总需求。这主要是为了稳定大局,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的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这样一种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虽然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明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5

第三,加强预期引导,稳定大局必须重视引导好预期。要通过两个方面来稳预期:一是通过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来稳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同时,另一方面要通过在政策上加强与市场的沟通来稳定市场预期。第四,社会政策要托底。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的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努力推进,应该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要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供给侧改革本身就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工作层面出现的问题表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肤浅的、片面的认识。

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需要把握好两个逻辑:第一,我国经济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的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这也是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指出的。第二,这些重大结构性失衡虽然有政策上、工作上的一些因素,但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的障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是政府没有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内涵是三个方面:第一,最终目的是满足需要,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第二,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第三,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体制机制,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领引导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劳动力能力,潜在增长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作为抓手取得了突破成效,比如PPI由负转正,54个月的连续下降由负转正。企业利润增长在提速,部分行业的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的理念和行为等等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总的要求是总结今年工作,落实已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的进展。去产能要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通过处置僵尸企业来达到去产能的目的。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这两方面是去产能当中的突出矛盾。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工作。也就是说去产能不仅仅是钢铁和煤炭,要扩围,但是办法必须是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

去库存要因城因地施策方针,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做到四个结合,同促进一亿农业人口市民化、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住房租赁市场等更好的结合起来。

6

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去杠杆和降杠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总杠杆率而言,去和降可能有所不同,因为短期之内总杠杆率可能是降不下来的,但是去杠杆更是一种政策的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否则像现在这样一年要付利息就要吃掉当年新增贷款和当年新增社会融资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新增支持GDP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是终究不可持续的,借新还旧,借新还息,最后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循环。所以要控制总杠杆率。

就企业杠杆率而言,要坚定去杠杆的方向,也要试试再在的降低企业杠杆率,否则像现在这样,企业负债100多万亿,按照4%的利率计算,一年支付的利息就是4万亿,相当于2015年全年GDP增长总量。长期下去会掏空实体经济,提早进入产业空心化的时代。企业降杠杆的政策措施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这个文件正在做。第二,加大股权融资力度。第三,加强对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的约束等等。

降成本要在减税降费降要素成本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的交易成本,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要提高劳动力的市场灵活性,同时要推动企业眼睛向内来降本增效。

补短板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既要补硬的短板,也要补软的短板,既要补发展短板,也要补制度短板,不能单纯从保增长、扩投资来入手补短板,否则补短板就变成一个筐。

第二,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十分迫切的,现在总量过剩,但是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方向上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同时在源头上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这样从根源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在政策上要积极稳妥的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加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的消化工作。在市场主体方面,要通过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等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使之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支生力军。在产权制度方面明确农村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实体经济,今后要跨越高收入国家也只能和必须依靠实体经济。这一战略思想必须坚定不移,不能有丝毫的动摇,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这种变化是不正常的。

振兴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质和量的关系。在实体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和优质供给不足的条件下,振兴实体经济一方面要去产能,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只有低质产能才会过剩产能,成本上升劣势只能用产品质量实现对冲,所以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

二是新和老的关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也

7 要注意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要支持双创,支持新产业、新企业的成长,也要支持老产业、老企业,因为传统产业其实永远都是增长的主体。传统产业和老企业只要瞄准国际同行标杆,推进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其产能就会变成满足需要的优质产能,否则就会变成过剩产能。

三是内和外的关系。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坚持扩大开放,继续依靠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现在制造业外资“进”在减少,“走”在增多,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是大和小的关系。振兴实体经济要优化产业组织,既要提高大企业素质,也要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提供条件,支持他们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针对今年以来房地产泡沫扩大的问题,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和“三去一降一补”当中的房地产去库存相互补充,房子本来是给人住的,在一个稳定的制度和市场环境下,也可以作为投资品购买来出租,通过收取租金来取得回报。但如果政策不当,特别是制度不完善,住房的投资属性很容易演变成投机行为。所以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

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出现大起大落。金融政策宏观上要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主购买,严格限制信贷资金流向投机性住房。土地政策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限制和低效用地。

在住房租赁政策上要坚持购租并举,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培育和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的租赁企业发展。在市场监管政策上要加强住房市场的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高泡沫和高库存并存的局面,必须调整和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空间结构,功能集聚过大、人口压力过大的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中小周边城市的发展。

四、关于明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完成明年的目标任务必须着力推进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改革。

第一,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这几大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投资改革试点。

第二,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撰民法典,加大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究,纠正甄别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

第三,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直属责任划分方案,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的方案。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的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

8 治理结构,有序推进民营银行发展。此外,还要完善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方案,扩大对外开放。在改革的推进机制上要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同时既要抓好重大改革的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就是我对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己学习的一点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9

上一篇:贫困村申请资金报告下一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