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中志当存高远

2022-08-18

第一篇:诫子书中志当存高远

恰同学少年,志当存高远

——记六年级畅谈理想小论坛

2010年11月22日下午,全体六年级师生齐聚一堂,开展了一次畅谈理想小论坛。

“《恰同学少年》中的青年毛泽东就是一个志存高远之人,父亲希望他经营一个米店,而毛泽东的志向却是经营天下,造福苍生,拯救万民。毛泽东的鸿鹄之志,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主持人激情的话语,不仅为这次演讲比赛拉开了序幕,也是全体六年级的孩子们在“争当四好少年”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又一次延续。

新学期伊始,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们,根据第二组课文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向孩子们推荐阅读了红色励志小说《恰同学少年》,青年毛泽东“志存高远”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每一个孩子,各班开展了班级读书交流会、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制作读书小报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在此基础上围绕“志存高远”这个主题推选代表参加此次小论坛。且听听各班演讲者们对“志存高远”理解和慷慨陈词吧!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只有现在努力,才能换来美好的未来!”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不能辜负长辈们的希望,一起来争做全面发展的四好少年吧!“

“同学们,让我们以朝气蓬勃的身影,热情洋溢的微笑,彬彬有礼的举动面对每一天!”

“只有坚持远大的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让我们怀抱着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中奋勇前进吧!”

“每个人都应该有理想,每一个人都应该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理想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不迷失自己,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吧!”

“我们应该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让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争当四好少年吧!”

„„

孩子们的演讲词中反复出现“美好未来、积极乐观、争做、远大、坚持”这一些关键词。这既是他们在“志当存高远”读书活动中悟得的道理,又是他们人生第一次对“理想”这个的精神词汇所做出的郑重思考。而台下的幕后设计者——老师们,此时,由衷地笑了!

语文学习、读书活动、理想教育三者的一体化,是六年级孩子在“争当四好少年”活动过程中的一个载体,也体现了我们六年级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融入课外阅读的教育理念。润物无声,扎实、有意义!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祝愿这群理想少年在人生的海洋里乘风破浪,长驱直入!

第二篇:初三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志当存高远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三(2)班的黄思嘉。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志当存高远”,参加万庆良市长与羊城小市长代表座谈会的感想。

八月底我接到通知,广州市市长万庆良邀请十名历届小市长代表参加“小手牵大手 迎接亚运会”座谈会,由他们向广州市市长和其他领导提出建议,就如何办好亚运、搞好广州城市建设和环境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很荣幸在受邀之列。小市长代表不仅有中学生小市长,还有现在就读于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的往届小市长。我知道,我们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我们各自的学校,一定要全力以赴,精心准备。我一直比较关注广州的环境问题,所以经过详细的思考和比较,我选择了广州垃圾分类问题作为自己的座谈内容。

9月24日下午,万庆良市长、亚组委、市教育局等部门的领导,和10位羊城“小市长”一起,在广州市政府礼堂,举行了“小手牵大手、迎接亚运会”座谈会。会上,小市长们都作了精彩的发言,我的发言得到了万庆良市长的称赞。他认为,我对德国、日本和中国台北的垃圾分类和处理进行对比分析,意见很好。

座谈会临结束时,万庆良市长送给小市长们三句话:一是“英雄出少年”;二是“当好小主人”;三是“志当存高远”。广州要建设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幸福城市,需要包括“小市长”们在内的全体广州人一起努力。

随后,广东电视台的《今日关注》节目,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节目,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均对这次座谈会进行了报道。

万庆良市长给小市长的三句寄语,我认为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期待。尤其是“志当存高远”这句话让我深受感动。

少年的心是最虔诚的,少年时代的志向和理想将影响人的一生。 高远的志向和理想不仅要自我成功,更要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报效祖国。高远的志向和理想不仅仅着眼于眼前的成败得失,更会终生激励我们,终生陪伴我们。

正如一条小溪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也绝不会超过他的志向和理想。

有了高远的志向和理想,我们才会有更开阔的胸怀,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坚韧的毅力。我们才能向着心中的目标,坚定地迈出我们的步伐。当我们成功的时候,我们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但不会骄傲自满。因为我们知道,这只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一站,明天我们会继续我们的行程。当我们遭受失败的时候,我们会难过、后悔,甚至伤痛,但不会放弃。因为挫折和失败也是成长路上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总结教训,找对方法,不断积累自己的实力,就能将今天的失败转变成明天的成功。

时光如流水般划过,不知不觉间许多同学已在中大附中度过了一年或两年的时光。回想入学时的意气风发、雄心万丈,现在的你是否依然记得当初的梦想?是否依然孜孜不倦地为着心中的理想而努力着?通往胜利之路不会是一条平坦大道,但正如富兰克林所说:“惟坚忍者能遂其志。”

有理想就会有行动!同学们!让我们牢记心中的理想,脚踏实地,百折不挠,永远向前。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诸葛亮诫子书与曾国藩诫子书比较

诸葛亮《戒子书》解读: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其著名著述有《隆中对》、《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等。

诸葛亮《戒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修行的:以静下心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心定气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努力。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处于宁静之中,要增长才能必须在不断学习中积累;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奋;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操守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败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

益于社会,只能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败舍里,到那时再懊悔就来不及了。

曾国藩《戒子书》解读: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因历尽艰辛为清王朝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而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一直被誉为成功教子名人。他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

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二、尽孝悌,除骄逸。

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六、家事忌奢华,尚俭。

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

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此篇是曾国藩临终前为儿子纪泽写下的遗训,亦被后人称为《戒子书》。

曾国藩遗训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译文:

第一、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快乐满足宽慰平安,(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第二、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就能使身心强健。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外表衣着整齐态度严谨,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的方法;一出门就像要去拜访一个尊贵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恭敬的样子,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的气氛。想要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安抚老百姓,必须做到一丝不苟,这样,老百姓才会信服,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的效果。聪明的人和机智的人,因为他们都能够做到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所以总能够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庄重严谨恭敬,就会一天比一天壮大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妄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如果能做到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无论对小事还是大事都态度恭敬,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怠慢的意思,那么自己身体和内心的强健,还用值得怀疑吗?

第三、讲究仁爱就能使人心悦诚服。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机理才成就自我性格的,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气息才成就自我形象的,我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对于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其实都是相同的。假如我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对老百姓讲究仁爱对事物加倍爱惜,那么就是违背甚至抛弃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至于那些享有丰厚俸禄的高官,高高地位于众人之上,就应该承担起拯救老百姓于溺水之时和饥饿之中的责任。读古书学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书中的意思,就应该有大力推行古书中自己已经领悟到的古人正确思想的责任。孔子的儒家学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讲究仁爱,而讲究仁爱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贵自己首先就要富贵他人。能够成就他人富贵他人的人,人们哪会有不心悦诚服地归顺于他的呢? 第

四、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得到神明的钦佩。一个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与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气相匹配的,就会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和鬼神的赞许,这是因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假如普通人家男耕女织,一年到头地辛劳,才有了几担谷和几匹布的收入,而富贵人家的老爷少爷却一年到头安逸淫乐,不做一件事情,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锦罗绸缎。喝醉了酒以后就像猪一样呼呼大睡,醒来后他一叫唤就有下人们对他唯唯喏喏,这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事情,连鬼神看见了都不会允许他(富贵人家)这样胡作非为,难道富贵人家就可以长期这样安逸淫乐享福吗?古代圣明的帝王和贤良的大臣,没有一个无时无刻不是把勤奋工作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的。如果从个人安身立命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努力操练和学习技术本领,积

极煅练自己的体魄,感觉到自己知识太少时就加倍努力去学习,时时刻刻做到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够做到通过增长自己的学识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而从为天底下老百姓着想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做到让普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穿暖衣,不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都接受教育,不再像水边的蒿草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背负的责任。大禹、墨子大都提倡对于个人生活应该非常节俭,而对于工作应该非常努力,辛勤劳动以使自己丰衣足食。勤苦劳动的人长寿,安逸享受的人短寿,勤劳的人因为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学有才干而能够派上用场,安逸享受的人因为从不参加社会劳动,毫无才干而被社会淘汰,一个人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得到神明对他行为的钦佩与敬仰,一个人贪图安逸享乐就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受到鬼神对他行为的厌恶。

第四篇:诫子书教案

一、导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

那一定听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谁能给我介绍以下诸葛亮?(读课下注释) 《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军师,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板书题目)

诫:警告,劝诫。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联系上节课的内容,思考既然这是一封家书,那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先领读,正音和划分节奏。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3、全班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质疑问难。 3、师强调重点词

4、生译全文。力求文字优美。(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研读赏析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

淡泊,立志,惜时。

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结构层次 第一层:(①)告诫儿子应当将“静”与“俭”作为“修身”与“养德”的根本。

第二层:(②③)阐述“静”与“学”的辩证关系,鼓励儿子成就学业。

第三层:(④)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5、画出文中提高“志”的语句,练习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志:以俭养德 学:以静求学 才: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4.“君子之行——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四)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1)对偶: 对偶句的运用: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字简洁精警。

2、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重要性。

(一)理解默写。

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五、作业 1.搜集有关古代修身养性的名言2.背默课文、课下注释3.课时练写两页。

第五篇:《诫子书》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2、置换法。针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为什么?(找生谈。明确:诸葛亮的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二、预习展示

1.字词注音展示 :一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簿上,然后强调订正。 夫(fú)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2.作家作品展示

生展示课前积累关于诸葛亮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有关资料: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3.课文内容展示

生交流关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理解。

师补充相关内容:《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有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三、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 (2)停顿 3、集体朗读课文。 4、 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 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文章的朗读基调。 (学生朗读,师生评价) 3.再次走进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明确: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

四、研读品味

1、自主探究

(1)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2.组内交流

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探究以上两个题目 3.班上展示

各组派一人展示,之后讲评。允许听者质疑。 师通过白板展示参考答案:

探究(1)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探究(2)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四、 达标测试

1.学生做“当堂达标检测题”,教师监考。

2. 学生做完后,组内相互批改, 多媒体课件展示答案 3.各组汇报批改情况,尤其是错得比较多的题。

五、总结反思 1.学后反思

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哪些名人名言? 2.教后反思

教师总结学习重点,目标达成,学生表现等。

上一篇:客房部创意技能比赛下一篇:建筑实训室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