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参考文献格式

2022-07-30

第一篇:综述参考文献格式

综述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要求

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一)专著

示例:[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别林斯您身边的论文好秘书:您的原始资料与构思,我按您的意思整理成优秀论文论著,并安排出版发表,扣1550116010 、766085044自信我会是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论文好秘书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学位论文

示例 :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 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

第二篇:文献综述格式

文献综述要求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以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以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ss=hl4>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第三篇: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第四篇:文献综述格式 2

文 献 综 述

目: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

——以建设银行某分行为例

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 会计学 班级: 0901 学号: 200907270106 学生姓名: 贺朝阳

导师姓名: 刘湘宁 完成日期: 2013年05月25日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以建设银行某分行为例》的

相关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目的和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公司舞弊事件的频频发生,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学术界对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空前繁荣,我国也颁布了一些内部控制的规范和指引。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经营的效率直接影响了整个体系的效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安全、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我国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无论在制度设计方面,还是实际操作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体系都存在着不少欠缺。目前,建设银行某些分行的经营中普遍存在管理不严、信息失真、资产流失、贪污舞弊等问题。究其原因无不与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相关。总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频发,亟待建立健全相关体制予以解决。

完善的内部控制研究具有重大深远意义,首先,它有利于商业银行提升自我品牌形象和竞争力。其次,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自我管理和发展水平,创造良好的经营条件。再次,它不仅是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的根本,也是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基础。总之,加强商业银行外部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强化商业银行风险抗御能力和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显得非常重要。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要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监管约束条例,各国央行应适时调整符合本国经济特点金融政策,强化监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和健全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等方式来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在我国现阶段,迫切需要在充分借鉴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先进理论,考察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进而能完善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二)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对银行的稳定长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下,该环节更是关键之关键。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我国仍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缺陷。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入手,在以建设银行某分行为例,分析商业银行内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主要通过参考文献资料的方法进行研究:1.文献资料主要是从图书馆的书籍,期刊搜索有关内部控制的资料以及大学所学教材等方面参考。

2.通过上网搜索一些具体的案例,从而加以分析和利用。3.通过询问指导老师的意见,与指导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方面的现状,从而获得更深一层次的认识。4.对文献资料和交流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借鉴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见解进行论文写作。

二、相关文献的主要理论

(一)国内相关文献的主要理论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2007年7月3日银监会第6号令公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其中指出: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 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张宏彦总结德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我国银行发展的启示:

一、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二、按独立性原则进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组织设计;

三、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建立商业银行动态的风险评估体系;

四、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

马同保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的比较探讨:在现代审计理论中,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者, 为实现其既定目标, 在企业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指组织机构对其内部控制制度所做的断言或声明, 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三项认定。

孙涛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低效成因的基础上,根据COSO报告和ERM的要求,构建了要素式动态控制的立体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构成及其运行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商业银行规范内部控制行为和降低金融风险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曾进在《当代经理人》2010年第21期《浅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核算制度》一文中指出:各家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组织特定形式的内部控制,但无论其具体做法如何,一般都应遵循下列原则:1.有效性原则;2.审慎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5.独立性原则。

(二)国外相关文献的主要理论

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the American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ACIAP)的审

计程序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指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护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海米提·瓦哈甫在《财经界》2010年第12期《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一文中提到: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商业银行,其根本宗旨就是在符合国家金融及产业政策条件下依法自主经营,追求风险最小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加强成本核算,其意义有许多,主要可概括为两点:其一是关系到商业银行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其二是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COSO发布了题为 《内部控制——统一的框架结构》,该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成分概念,并认为完整的内部控制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并将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从而将内部控制系统从理论上分析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结合的整体。

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文告第55号》,该文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一词取代原有的“内部控制”一词,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提出内部控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会计制度(Accounting System)和控制程序(control Procedures)。

《巴塞尔协议》描述了有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评价纠正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并提出13条原则性指导意见。

1992 年, 美国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 read way commission, 简称COSO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 整体架构》也称COSO报告。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的内容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三、对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以及论文研究方向

(一)对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

上述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企业为了强化内部经济管理而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经济权利与经济责任的相结合,把各种有关责任单位紧密联系起来的信息控制系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考核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的一些列制定、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经营的效率直接影响了整个体系的效率。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对银行的稳定长期发

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健全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监督控制,商业银行的企业信息得以充分披露,在这种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下,披露的信息具有较高的真实公平性,从而会引导以后监管部门如中央银行、银监会的监管深度、频度、广度加深,有利于提升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最终提升商业银行资本效率。

(二)论文研究方向

本文将围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这一主题,对银行的内部控制从总体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内部控制概念、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建设银行某分行有关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推进和完善该建设银行某分行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和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2]第19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2.

[2]马同保.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的比较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 [3]曾进“浅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核算制度”[J],《当代经理人》,2010. [4]孙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低效的成因及模式重构[J].财经科学,2007,35-39. [5]ASB(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SAS No.55(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1988. [6]张宏彦.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国际借鉴[J].北方经济,2007. [7]李润田.《对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探究》[J].中国外资,2012. [8]耿建新,宋常.审计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杨有振,王月光,段宏亮.《中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0]海米提·瓦哈甫“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J],《财经界》,2010.

[11]Andrew J. Leone.2007.Factors related to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A discussion of Ashbaugh ,Collins and Kinney( 2007) and Doyle Ge and McVay ( 2007).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44: 224-237. [12]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1992. [13]Basel Committee,. Framework for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in Banking Organizations. 1998.

第五篇:文献综述论文总结格式

【3】季学军·自由择业模式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制度浅谈【J】·江苏高教,1996,第四期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转化成自由择业,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日本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一点意见。

建议:努力探讨适合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利用网络功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加快立法历程制定有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法规

(理论型的)

1、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及其启示,南方专科学校。教育工作者

【4】马永霞·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其启示【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100

(4)

本文提到了国外的就业指导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外的就业指导的工作经验,进而提

出了对本国的就业指导的建议。

建议:就业指导应得到法律的保护、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学校开设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传播相关的职业信、架起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

理论型。

1、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及其启示,沈阳师范学院,教育工作者

【8】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0 ,第2 期

本文值得研究一番,从西方国家的就业指导发展历程,强调了就业指导理

论、理念的重要性,谈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就业指导的发展过程,有之前的“择

业指导”到焦点在研究人的职业行为、职业发展阶段、职业适应(职业成熟)

和职业发展任务,并且把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

国外的就业指导的本质内涵有三点共识:其

一、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来择

业的;其

二、就业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

就业指导的目标有三个层次:其一,毕业生能够就业;其二,毕业生能

够充分就业;其三,毕业生能够充分合理地就业,体现人与职业合理匹配。

解决第三个目标有四个问题:

1、职业兴衰演变迅速, 对人的要求不断提高,

这就需要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与特长, 并不断地发展、完善, 以胜任职

业对人的要求。

2、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又往往与适应的职业有矛盾, 而对不

适应的职业又缺乏素质与能力准备, 这一矛盾需要在发展当中加以调适;

3、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同职业岗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而是专业与职业

群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在专业选择和专业学习中认识专业的特点与其所

适应职业的要求。

4、人的职业意识的成熟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受到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 人与职业的结合是动态发展的关系, 要经过职业准备、价值认

同、选择职业目标、职业适应和能力的确认、价值的再认同以及是否做出

调适等环节。

就业指导的理论应包括以下5 个方面:① 就业指导贯穿于学

生受教育的始终, ② 就业指导是职业意识养成教育, 。③ 就业指导是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养成教育系统内的基本环节。。④ 就业指导要始终

坚持教育性的原则⑤ 贯彻整体性原则

二、实践模式的构建

1. 系统规划 2. 列入教育计划, 开展课堂教学 3. 群体辅导形式 4.

开展个体咨询。5. 注意检查评估

三、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1. 机构和队伍是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依托 2. 树立大

就业指导观 3. 要正确认识心理测试的作用 4. 就业指导工作应加强人的

个性认识与职业特点的研究 5. 重视就业指导的科学化建设

理论型

4、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

副教授 教育工作者

【12】程艳旗 王富荣·理工科大学生择业观演变分析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年第9 期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1991 年至2000 年的毕业生流向按单位的性质作了统计分析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从而分析毕业生的择业观的变化,引出就业指导的侧重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 加强就业指导的力度和深度,建立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强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一点的实证加理论

6、某类型或某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 陈述的是理工科类大学生。浙江大学 教育工作者

【15】李 萍·中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 江苏高教·大学生就业研究,2002

本文回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历史。分析比较了美国、德国和香港地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点,指出我国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创立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就业指导制度和模式。

提到的建议中 有 开设就业指导课

理论型,

1、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及其启示, 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生

【16】金蕾莅 樊富珉 王志诚·北京高校及大学生关于就业指导的评价【J】·清 华 大 学 教 育 研 究,2002 ,第5 期

本文是实证研究,从学生和学校的角度来分析就业指导对象、内容、方式等做了比较,再给出建议。服务对象为全体学生、就业指导专业化。(第一篇实证文章,很有意义,对我们的调研主题很有借鉴意义)

实证型,

2、某类型或某高校清华大学 就业中心,北京 100084 ; 21 清华大学 研究所,北京教育工作者

【27】王保义·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 ,177(1)

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起步早, 成效较为明显, 无论在就业指导的理念、内容、方法上, 还是在人员构成、组织结构上, 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对策, 对这一跨世纪课题作一些探讨。

建议:必须树立全新的就业指导理念、要把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开展大学生个性心理与职业适应性测定工作、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新的就业指导模式,前面的文章都有提到,本文的创新指点在于从中美两国的就业指导模式的不一样,哪些不一样,都很清楚的表达了出来。从这个角度上来分析。

理论型

1、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及其启示, 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教育工作者

【28】郑晓明·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4,164

(2)

文章阐述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追溯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历史发展,概述了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总结了其工作特点,同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于我国研究和开展高校大学生指导工作具有的借鉴意义。文章的新点和上一篇不同的是,分析了美国就业指导的不足的地方,我们之前所看到的都是说的优点。

建议:

1、以“发展性指导”为目标;

2、充实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

3、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和市场资源;

4、建立全程和全员的就业指导体系;

5、慎重使用测试工具。

理论型

1、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及其启示,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处 教育工作者

上一篇:中文入职自我介绍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