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练习答案

2022-11-10

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练习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 答题+答案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

(2)第一句话 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解说事理。

(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二)(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荣枯 去来

(3)……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4)①传语 ②暗示 ③唱歌

(5)A.× B.√ C.√ D.×

(6)B

(7)①杏花开了…… ②桃花开了……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

(8)A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

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三)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它们好像在提醒农民适时安排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

(一)语段点将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A)的日数因季节的(B)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要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①)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②)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给文中A、B两处分别选择恰当词语。

(1)差别 (2)差异 A() B()

2.给文中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连词

()

A.虽然但是 B.由于 因此

C.可是因而 D.但是 所以

3.指出句中加粗词的作用。

(1)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说明的中心是

()

A.纬度

B.物候现象

C.纬度对物候来临的决定作用

D.我国大陆气候显著

5.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A (2) B (1) 2.D 3.(1)强调说明相差数少(2)表示春天短促4.C 5.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第二篇:《大自然的语言》课堂阅读答案

课前游戏:

1、猜词语:一名学生不准说话,看着教师给出的词语,想办法其他同学猜到。

2、小结:要是人类不会说话该会闹出多少笑话来啊!

教学过程:

1、大自然是不会说话的,但他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先请看一个片段:(课件演示:自然情景——白云飘飘、流水潺潺、小鸟啾啾,荷花盛开、白雪皑皑)

2、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啊!那怎样才能读懂它呢?——请打开课本(听课录音或教师范读)

3、这是一首诗,我们学过诗吗?今天我想请同学们自己学习这首诗,行吗?

小组学习,完成三个任务:——A、讨论:把自己的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B、交流:请你在白云、蚂蚁、蝌蚪、大雁、树桩中挑选一样写出他们会说的话,然后四个人合起来交流一下。

白云————地说:

蚂蚁————地说:

蝌蚪————地说:

大雁————地说:

树爷爷————地说:

C、朗读:请小组中一位同学朗读,边读边议:怎样才能读好这这首诗。并试着读一读。

4、交流反馈学习结果:(1)质疑

(2)交流学生写作结果。着重对中间四节进行朗读指导。

5、阅读分析:“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课件演示:这是一句什么句?(反问句)

谁能把他改成一句陈述句?(……)对比读,有什么不同?(语气比较重)

如何读好,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点明本句还是比喻句,把——比作——。

6、通过学习,你还学会了什么?进行阅读分析

7、小结:大自然的语言与人们的说话是不同的,人的话要用耳朵听;大自然的语言是色、香、味、声俱全的语言,我们要怎样才读懂呢?——学最后一节,造句:只要……就能……

假如……

8、那老师要考考大家平时是不是就是一个喜欢观察思考的人?你还发现了大自然哪些语言呢?——如燕子飞回、满天星斗、秋天落叶、北风呼呼、

9、实写诗是很容易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那么多的大自然的“新语言”,请你给这首《大自然的语言》再添上几节,行吗?——学生作诗,反馈交流!

10、学们写的诗真好,惹得老师也诗兴大发,也来作诗一首。不过想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我说上句你说下句:白云飘飘是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来。要问大树活几年,数数年轮就知道。自然语言不难懂,仔细观察多思考。

11、总结:学了这堂课,你一定进步了不少吧,你的进步在哪里呢?

12、课件出示小知识(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大雁为什么要南飞,大树为什么会有年轮)。

第三篇: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测试题(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A、清醒;B、苏醒;C、醒悟; 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A、纷纷; 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二)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①首先是纬度。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句。( )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

A、总分

B、并列

C、解说

D、补叙

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5、第⑤句中的“早春”、“晚春”两个词在文中指公历

三、

四、五月,其实农历对正月、二月、三月也有称呼。请问农历五月与三月分别称作什么?

6、“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

7、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

8、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9、再写出两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

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二)

1、A

2、物候现象的来临首先决定于纬度因素。

3、C

4、D

5、孟春、季春

6、二十四节气名称选其二即可

7、“哪些”“首先”

8、设问 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

9、经度因素、高度因素、古今因素三者选其二 更多资料请访问阳光学习网

第四篇:语言的演变练习含答案

宿豫实验高中高一语文导学案

制作:朱亚

审核:李丙锋

语言的演变 跟踪练习一

1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正确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朱熹(Xǐ)②昳(yì)丽 ③引擎(qíng) ④平仄(zhè)⑤雪茄(jiā)⑥冰淇(qí)淋 ⑦荚(jiá)果 ⑧忌讳(huì) A ①②④⑤⑦⑧ B ②③⑤⑥⑦⑧ C ①②④⑥⑦⑧ D ①③④⑤⑦⑧

2 下列各组字第三笔笔形相同的是:( ) A 世 女 龙 皮 B 由 山 中 长

C 片 业 发 太 D 手 田 米 主

3 按汉字形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大篆 隶书 楷书 B 金文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C 金文 甲骨文 小篆 大篆 楷书 隶书 D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4 下列单纯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朦胧 逍遥 叱咤 峥嵘 B 崎岖 踌躇 酩酊 翩跹 C 妖娆 玫瑰 徘徊 蜿蜒 D 龃龉 悱恻 玲珑 蹉跎

5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 清晰 翕动 栖息 熟悉 B 镶嵌 倩影 壕堑 拉纤 C 机杼 贮藏 穿著 铸造 D 昳丽翌日后裔摇曳 ( )

6 下面黑体字注音下确的一组是:( ) 茶几 炕桌儿 着席 蒲服 乞食

A jī zhuōer zhāo pū qì B jī zhuōr zhāo pú qǐ C jǐ zhuōer zhuō pǔ qì D jǐ zhuōr zhè pǔ qì

7 下面几个字中,构造特点与其他几个不同的一个是:( ) A 椅 B 蒲 C 休 D 姿 E 摆

8 下面几个词中,构词方式与其它几个不同的一个是:( ) A 椅子 B 姿势 C 充满 D 踌躇 E 语言

9 下面几组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 赍 稽 羁 绩 跻 B 祗 卮 脂 芝

C 销 宵 削 哨 霄 D 惮 艟 僮 瞳 潼

10 下列几组字不全是同音字的一组是:( ) A 脾 啤 婢 睥 裨 B 芯 昕 歆 馨 鑫 C 桔 桀 拮 讦 碣 D 裴 翡 菲 诽 蜚

1

宿豫实验高中高一语文导学案

制作:朱亚

审核:李丙锋

语言的演变 跟踪练习二

1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盘根错节 繁文缛节 高风亮节 卑躬屈节 B 分斤掰两 一分为二 五马分尸 四分五裂

C 文从字顺 文不对题 不名一文 文过饰非 D 负荆请罪 负隅顽抗 忘恩负义 忍辱负重

2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意义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饥寒交迫 远交近攻 交浅言深 犬牙交错 B 疾风劲草 疾恶如仇 手疾眼快 讳疾忌医

C 华而不实 春华秋实 含英咀华 雍容华贵 D 无济于事 扶危济困 假公济私 同舟共济

3 对黑体字字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三岔路口 ②十字街头

A “三”和“十”都是数目字,用的是本义。 B “三”和“十”都是数目字,用的是比喻义。

C “三”用的是本义,而“十”用的是比喻义。 D “三”用的是比喻义,而“十”用的是引申义。

4 对下面黑体字义的变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吃茶 ②行将就木

A “吃”、“木”的字义无变化。 B “吃”的字义扩大了,“木”的字义缩小了。

C “吃”的字义缩小了,“木”的字义扩大了。 D “吃”、“木”的字义均缩小了。

5 “把这一段(《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段)用现代话来说一遍,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不能光看字形。光看字形,现代不用的字只有四个:、曰、孰、吾。可是联系字的意义和用法来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个字:

八、我、能、城、国、不、客、从、来、坐、谈、问。大多数的字,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大致说来,有三种情形。”这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 举例说明 B 对比说明 C 分类说明 D 引用说明

6 “在语法方面,也有不少差别。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的‘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代句法相同。‘群美甚’现在说‘漂亮得很’,当中必须用个‘得’字。„„”这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 举例子 B 下定义 C 分类别 D 作比较

7 “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的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其中“同一种语言”指的是:( )

A 同一国家的语言 B 同一民族的语言

C 同一民族、同一时代的语言 D 同一民族、同一时代、同一地区的语言

8 将下列句中黑体的词归类,将序号写在相应的说明文字后面的横线上。( )

①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②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③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④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⑤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⑥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⑦不争折损了,深为可惜。 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A 有的词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或意识形态的变化消失了。

B 有的词只在现在的复合词里出现,不再单独使用。

C 有的词古代所用的某些意义现在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

D 有的词只见于古代方言口语,现代普通话不用。

9选出下面这段话标点符号用得正确的一项:( )

A 连坐字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蒲服即匍匐);要是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B 连“坐”字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蒲服即匍匐)。要是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C 连坐字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蒲服即匍匐);要是按现代:“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D 连“坐”字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徽》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蒲服即匍匐);要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10 选出是复句的一句:( )

A 汉字的读音,无论是声母、韵母,声调,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

B 字眼的变换有时候是由于忌讳:或者因为恐惧、厌恶,或者因为觉得说出来难听。

C “床”,古代是坐卧两用的,所以最早的坐具,类似现在的马扎的东西,叫做“胡床”。

D “坐”字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要是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2 宿豫实验高中高一语文导学案

制作:朱亚

审核:李丙锋

答案

1 B 2 D 3 D 4 C 5 B 6 B 7 C 8 D 9 B

10 A 11 B 12 A 13 C 14 B 15 A 16 A、D

17 C

18 A⑤⑧ B①③⑥C②D④⑦

19 D

20 C

第五篇:《语言学概论》练习题答案

练 习 一

二、填空题

1.中国 印度 希腊-罗马 2.文字 音韵 训诂 3.编码 发送 传递 接收 解码 4.历史比较 5.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 6.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7.乔姆斯基 8.《句法结构》 9.布拉格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10.共时语言学 11.历时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12.交际工具 思维工具 符号系统 13.思维 思想 14.意义 形式 15.语音 意义 形式 16.约定俗成 17.任意性 18. 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19.聚合关系 20.分层 组合和替换 21. 音位 音义结合 符号的序列 22. 左 直观思维 23. 发音 抽象思维 24.阶级性 特殊 25.历史比较 结构主义 转换生成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A 5.D 6.D 7.C 8.D 9.C 10.B 11.C 12.C 13.B 14.D 15.A 16.A 17.C 18.D 19.B 20.C 21.D 22.D 23.C 24.D 25.C 26.C 27.B 28.C 29.D 30.B 31.C 32.A 33.B 34.C 35.A 36.A 37.D 38.D 39.B 40.C 41.B 42.A 43.A 44.C 45.A 46.D 47.C 48.B 49.C 50.A 51.C 52.B 53.D 54.B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D 2.B D 3.B C D 4.A C E 5.B C D 6.B C D 7.A B 8.B C D 9.B D E 10.B E 11.A B 12.A C D 13.B E 14.C D E 15. C D

四、辨析题(先判断对错,然后说明理由)

1.( × )这里的个性化语言、阿Q的语言、王熙凤的语言都是语言学中的“言语”,即说话和所说的话。言语是有个人特点的。存在于他们言语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词语和规则的总和)才是“言语”。这种语言不是属于个人而是属于全社会的。

2.( × )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语言才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语言相比,文字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起辅助性作用。

3.( × )把语言看作是思维的唯一工具。语言是思维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但并不是唯一的工具。不会说话的人也能思维,他们可以通过非语言的交际工具,如手势、体态等表达相关的意思。

4.( × )把语言和思维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不同的现象。语言具有民族特点,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

5.( × )浓烟不是发生火灾的符号,因为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远处冒起浓烟,说明发生了火灾,因此浓烟是发生火灾的征候。征候与它所代表的事物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而符号与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6.( √ )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成的结合体,语言符号就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其形式是语音,其内容是语义。

7.( × )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使用起来最简便,容量最大,效果也最好。

8.( × )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只是就创制语言符号时的情形说的,但是语言符号的音和义一旦结合,并得到使用该语言的社会集体的公认和使用,就具有强制性,谁也不能任意改变它。否则,就会造成混乱。

9.( √ )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由社会约定。

10.( × ) 这是因为语言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因此在不同的语言中,相同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

11.( √ )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言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使用这种语言符号的社会集体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认可的。

12.( × )“铁”和“路”构成“铁路”,当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可以论证和解释的。但这属于造词的理据,并非音义结合的任意性,二者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而“tiělù”这组声音为什么和“有钢轨的供火车行驶的道路”这样的意义相结合构成语言符号“铁路”,仍然是任意的。

13.( ×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14.( √ )任何语言中音位一般只有几十个,到语素这一级,数量多达几千,到词这一级,数量一般达到好几万,甚至几十万,到句子这一级,数量就是无限的了,因此低一级单位与高一级单位有量的区别。

15.( × )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不仅存在于词与词的关系中,而且存在于语言结构各要素的一切单位之间。如:音素、音位、音节、语素、词、词组、句子„„

16.( × )大脑的左半球掌管右半身的动作,大脑的右半球掌管左半身的动作。 17.( √ )如布洛卡区是专门控制说话机能的部位,维尔尼克区是专门控制理解说话机能的部位,此外,其他一些因不同脑部位受到损伤造成的失语症类型(如失写症、失读症、失名症)都证明了大脑左半球的不同部位控制着不同的语言功能。

18.( ×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不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

五、分析题

1. 用语言学观点分析下列各句中“语言”的含义。

①语言(即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总和) 言语,即所说的话 ②言语(所说的话,行为的结果)

③语言(即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总和) ④言语

2.这说明语言符号不但具有任意性,同时具有强制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能理解为随意性。不管地位多高的人,都改变不了这种社会强制力量。

3.这些星辰的名称就是它们的符号,符号与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这是符号所具有的任意性特点。星辰的名称是天文学家给的,是约定俗成的,天文学家自然就知道星辰的名称。

六、简答题

1.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文学都是为研究古书服务的,而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对应规律,从而拟测出语言的亲属关系,使语言学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把语言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因而标志着语言学科的独立。同时,历史比较语言学涉及到人类多种语言,因而为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多种语言的共同特点的普通语言学提供了坚实基础。

2. (1)语言是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但语言学直到18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后来又建立了语言学的各个部门,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

(2)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而语言的发生又与物理、生理、心理等学科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语言与语言的信息处理(如机器翻译、语码转换等)又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所以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的学科的交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话语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这些也体现了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用不同的语音表示某一具体事物,它是指选择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最初是任意的,一旦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结合起来,固定地表示某个事物,得到了社会成员的认可,已经约定俗成了,那么就具有了强制性,大家就得共同遵守,个人无权更改。因为如果人人都可以任意地、创造性地使用不同的语音形式来代表相同的意义,各行其是,那么语言将无规则可言,互相之间就无法交际,语言也就失去了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意义。

9.同样的意义内容,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语音形式,这是由不同的社会习惯决定的,是不同的民族在创造这个词的时候选择了不同的语音形式,各个社会的成员共同约定俗成,因为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是任意的,非本质的,所以不同的语言之间出现这样的差异就不奇怪了。

13.组合关系就是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与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则的,有选择的,语言中的词组成句子,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的,而是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这里的组合规则就体现了组合的关系,比如“饭”“我们”“吃”这三个单位可以组成“我们吃饭”这个句子,但不能组成“饭吃我们”这样的句子。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互相替换、具有相同性质和作用的语言符号之间的类聚关系。处于相同聚合群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生成不同的句子。比如“我们吃饭”这个句子中的三个单位,分别可以用“他们”“做”“菜”来替换,“我们”与“他们”、“吃”与“做”、“饭”与“菜”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对于我们运用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运用词语组合成句子,首先必须符合组合关系。组合关系使符号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有序性,反映了语言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法则。

(2)聚合关系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如果语言中只有组合而没有聚合,没有可替换的同类,每个词语的出现都必须有一条独立的组合规则,那么语言中的组合关系将多得不计其数,使用者根本就不可能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 17.能说出车辆的品牌名称的人,一般应是右脑受了重伤,因为左脑掌管抽象思维,控制语言活动,他能说出车辆的品牌,具有语言能力,说明左脑正常。能画出肇事车辆外形轮廓,指出汽车的色彩,这个司机是左脑受了伤,因为右脑掌管不需要语言的直观形象思维,既然他伤后具有形象思维能力,说明他右脑没有受损伤。

18.鹦鹉不会说话,无论多聪明的鹦鹉,它都只能机械地模仿人类的语言,复述人类教给它的语言,但是它根本不能领会它所说的话的真实含义,同时,鹦鹉不能像人那样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不能利用词语重新组织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成语“鹦鹉学舌”讽刺某些人只能人云亦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鹦鹉“讲话”是没有思想的。

上一篇:德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下一篇:大专毕业鉴定自我鉴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