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2022-07-10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赵卫平

2016年9月底,在山西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后不久,《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发布实施,这是继2004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时隔11年后,我省对发展民营经济所做的重大举措。山西不仅将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本省的重要战略部署强力推进,而且再次出台一份极具纲领性的意见。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主成部分,它在繁荣城乡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安排劳动就业、富裕城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撑力量。民营经济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重要经济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推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和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民营经济能够健康成长并取得长足发展与其成长发展的环境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环境因素直接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快慢强弱,是当今我们发展民营经济应该注意并着力规避的问题。

一、民营经济对山西的贡献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山西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的90.86%,76%以上的民营企业集中在第三产业。因此引导和鼓励更多民营企业进入非煤产业,将有效提升山西第三产业比重,稀释煤基产业比重,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的30多年,也是不断推进转型发展、推进全面发展的过程,山西民营经济有力地服务着地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

山西民营经济吸纳了当前全省80%的新增就业人员和6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上缴各种税金均占到山西全省的一半以上。一切数据都说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山西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不遗余力地发展民营经济无疑是山西重振经济发展活力、实现富民强省的基本途径。

二、我省民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年4月11日开始,山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省委统战部邀请省人大、省政协,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11个调研组赴11市,重点调研检查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神、支持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民营经济待批项目大起底、办理完善民营企业土地使用和房屋产权手续、开展“银税”合作等情况。从调研检查情况来看,全省各市县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呈现出领导重视、行动较快、措施细、企业信心足、发展氛围浓的态势。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后,11市迅速召开会议传达贯彻,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结合各地实际出台了一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各市和多数县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扎实开展民营经济待批项目大起底活动、积极推进银税合作、各级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完善土地手续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九大难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调研组调研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存在政府“热”企业“冷”现象,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存在“等国家扶持、靠银行救助”思想,没有积极主动应对风险和困难;一些领导干部为民营经济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一些干部不会准确定位新型政商关系,刻意与民营企业保持距离,不愿意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一些市县对部分优惠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缺乏具体实施细则、政策落实权责关系不明确、好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企业享受政策成本高;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仍然突出,资金问题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金融部门对民企支持力度不足,一些银行存在抽贷断贷行为等等。

总体来看,民营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

(一)民营经济下行压力凸显。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对民营经济冲击较大,民营实体经济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发展困境,受当前价格回落、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等影响,企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凸显。

(二)资金瓶颈制约十分严重。多数民营企业存在固定资产挤占流动资金现象,加之市场行情不好,资金回旋空间几乎没有;同时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风险大、信用度较低,加上抵押和担保制度不完善,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采取惜贷政策。

(三)产业结构层次依然偏低。受市场准入、企业自身素质等条件限制,我市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装备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一些产业能耗高、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很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四)企业管理水平尚需提高。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现代管理体系,管理水平较低;标准化工作滞后,产品质量堪忧、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教育培训等资金投入较少,研发能力不足;民营企业中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品牌经济发展还需加大力度。

(五)服务环境有待逐步提高。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障碍还存在,许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民营经济具体管理办法还不尽完善,有关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实际工作中难以真正兑现;全民创业的发动面不够,创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改革开放30多年,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缺乏亮点,在中部六省中没有拔得头筹,与东部省份相比差距巨大,甚至发展中的某些环节处于全国垫底水平。

自2015年以来,山西经济发展遭遇断崖式重创。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形势更加严峻。有统计数据显示,山西GDP同比增长仅为2.7%,比全国增速低了4.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倒数第二。

当前,山西民营经济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集中于低附加值的资源型产业等弊端,山西不仅鲜有国际著名企业和产品,国内也同样乏善可陈,近年来由全国工商联每年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山西企业身影稀少,且排名靠后。2016年,山西4家民营企业上榜,仅多于江西的3家,但排名最高的山西潞宝集团,据榜单290位,而江西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排名61,双胞胎集团有限公司排名103,远高于山西。同样的榜单,中部6省中,湖北上榜民企15家,排名最高的稻花香据86位;河南省上榜民企11家,排名最高的郑州宇通集团据105位;湖南省上榜民企7家,排名最高的三一集团第30位;安徽省上榜民企4家,排名最高的安徽国购投资集团据247位,也高于山西。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平均水平为60%,一些发达省市占比已超过80%,而山西省只有54%,不仅远低于这些发达省份,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2016年以来,山西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金短缺、订单减少、库存积压、开工率低成为常态,煤焦钢铁等行业亏损面日益加大,尤其是近期钢铁价格跌成白菜价,煤价也一跌再跌,不少企业度日艰难。

山西民营经济的发展不足、实力弱小、产业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全省经济社会的活力不足,成为制约全省发展的症结所在。

三、对策及建议

民营经济是山西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无疑是山西走出经济困境的首要途径。一方面,山西经济一煤独大、三次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传统产业比重过高,高科技产业稀缺、新兴产业弱小的格局一直无法有效改观。与此相伴生的则是山西省转型发展任务重、全面发展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于多数省市、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差距较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安全生产压力较大等诸多问题。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说,山西存在着政治经济民生生态“立体性”困扰。

破解“立体性”困扰,推进转型发展、全面发展,实现一煤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民营经济无疑是重要的依靠力量和有力支撑。

(一)抓好政策措施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相关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并结合措施出台当地支持政策,并开展涉及各部门政策的细分工作,通过对政策的贯彻实施,加大财税支持、加快结构调整、缓解融资困难等,积极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民营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将其做大做强。在发展好农副产品加工的基础上,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向终端产业和产品延伸,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三)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民营经济服务体系。以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为依托,建设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吸纳具备条件的融资担保、信用评级、财税代理、法律顾问、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电子商务等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抓好政策、服务、信息的整合、链接、共享工作,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民营企业资金制约。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激励等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商业银行为民营提供贷款服务,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引进各类民间银行等投资主体到我市落户,盘活金融市场;引导民营企业诚信合法经营,改善自身融资环境;创新金融服务,破解融资瓶颈;创新要素服务,创优发展环境;创新企业制度,助力转型升级,帮助有实力的企业民营企业加快上市直接融资步伐。

(五)引进培训多措并举,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要加强全体职工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要广开人才发现和引进渠道,为民营企业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要发现和引进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型科技创新人才,站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充实民营企业发展团队。要坚持自主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重点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训企业全员操作技能,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

(六)依托市场需求转型,加大民营经济科技含量。要根据现代化企业实际要求,科学地制定和完善企业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使民营企业能够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确定研究开发方向,实现市场价值,产生经济效益,壮大民企实力。不断开发更好、更新、附加值更大、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真正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特别要对利用本地物产、依托本土优势、产品适销对路、工艺及技术相对先进的企业实行政策优惠、提供具体帮助。也要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帮助他们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此外,还要通过一系列经济、行政、金融、科技、教育等手段,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多元化,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和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参与交通运输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电力建设、石油天然气建设、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为为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营造有利于其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民营经济就会在市场大坏境下越做越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特殊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第二篇:中小微企业及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接到调研情况通知后,县民企局高度重视,会同县工商联、工商局形成调研小组,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企业40多家,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50多份。所调查企业涉及基本信息、用工、市场、融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总体来看,小微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经济结构、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受经济运行内外部复杂形势的影响,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计143户,采矿业计56户,制造业计165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计43户,批发和零售计206户,建筑业计22户等共17个行业。其中,XX年1-11月份,全县中小微企业总量为13796户,其中,工业类中型企业为7户;小微型企业为13789户,占企业总量的%(含个体工商户)。

XX年1-11月份,中小微型企业总量取得了较高速的增长。全县个体工商户达1280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61户,同比增长%。注册资本金908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995万元,同比增长%。全县私营企业达99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私营企业233家,同比增长%。注册资本金335476万元,新增加92158万元;同比增长%。企业从业人数9913人,同比增长%。

XX年1-11月份,我县中小微企业税收合计3560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13300万元,小微企业5050万元;地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7284万元,小微企业9971万元。

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微企业就是民企的主体,是民营企业的代名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县解决社会就业主力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小微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自身的草根经济特征,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而我县小微企业特点是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占绝大部分,占比约%,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的”三难”情况,加之近年我县正着手退城进园事宜,对原工业园内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制约,主要表现如下:

(一)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

我县民营企业多数属于“微型化”的类型,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且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少、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行业如小型服装鞋帽企业等。

(二)融资难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

调查走访显示资金短缺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准入门槛高,云顺竹木有限公司,投资苗木基地,延长产业链,但基地投资建设周期较长,基地投资建设又不纳入银行贷款抵押范畴,而公司内部资产贷款抵押有限,导致资金流动压力很紧张,二是贷款手续太繁琐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要求“短、频、快”,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琐。由于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加上融资渠道缺乏、贷款难、贷款成本高,严重地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再生产,金士果业有限公司在银行办理短期流动贷款,每次还贷续贷时,银行办理周期一般2-3个月,严重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管理。

(三)生产要素的提高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中,要素成本也是主要问题。一方面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外升内贬状态,致很多原材料价格处于“水涨船高”状态;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各地连续较大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加之近年政府加大对城市建设投入对用工进行了很大的吸纳。今年好多小微企业的用工工资基本XX元/月以上,县中昌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员工每人基本达到4000元/月以上。同时,小微企业的场地租金普遍上涨,运输成本明显增加。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小型微型企业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四)用地对小微企业制约明显

受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影响,很多小微企业对土地要素需求反映非常强列,一是原工业园内企业发展受制约。县里XX年开始着手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事宜,已经对所有园内企业进行了评估,评估后不能再原厂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以便更好搬迁。美好食品有限公司属原工业园企业,企业现行产量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很多大订单不得不推掉,再者原工业园内企业因为涉及退成进园,银行对其资产抵押率都进行了下调由原来的70%下调到60%,影响了园区内企业扩大再生产。二是入园门槛高。现行的入台商创业园标准是每亩投资强度要达到200万元以上,而很多小微企业无法达到这个标准。鲜良米粉有限公司和金昌食品有限公司都要求入驻台商创业基地,两企业虽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但两企业上缴税费及投资强度均不够入园标准。

三、促进我县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领导和支持。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县委、县政府要把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入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节能环保的大企业大项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

(二)强化宣传督导,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对《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小微信贷通”等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成长性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励原规模企业技改扩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扶助成长性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发展,促使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强化督导,确保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政策“棚架”问题,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通过多项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贷救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财政担保公司要实质性为促进企业发展真正起到担保作用,劳动就业局要加大提供再就业小额贴息贷款额度,同时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门槛过高、利率上浮、审批时间过长等制约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问题。

(四)健全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民企局继续以创业大学为载体开展以创业促就业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各类培训,县就业局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就业培训支持,来解决小微企业人才、管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小微企业用地倾斜。在工业园扩区调区中县里对有发展后劲的中小微企业在台商创业园用地指标上给予适当倾斜,解决小微企业用地无保障的现实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

第三篇:关于对全县民营经济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各级、各部门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民营经济保持了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进一步做好民营经济这篇大文章,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根据市政协安排我县政协于4月19日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对****料厂等企业进行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县政府分管民营经济的副县长参加了调研活动,并向委员们通报了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通过调研,委员们普遍认为我县民营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2004年全县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200户,全县个体私营企业总数达到22815户,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利税8.2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增加值16.8亿元,同比增长39.5%。二是就业人员多。2004年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近10万人,个体私营业发放工资3.65亿元,人均月工资370多元。部分企业已参加社会劳动保险,民营经济对增加农民收入,安置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税收贡献大。2004年全县完成民营经济税收1.15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乡镇民营税收8883万元,增加3661万元。四是新上项目多。2004年全县民营经济新上项目共246个,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同比增长92%。五是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04年限额以上民营企业增加13户,达到41户。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县民营经济总销售收入的31%。完成增加值7.9亿元,同比增长119.4%,占全县民营经济总增加值的47%。六是门类齐全。我县民营经济以资源为依托,广泛分布在

一、

二、三产业中,主要有工作制造、建筑、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食宿餐饮、社会服务等八大门类。

二、制约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问题

当前制约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资金紧张。除少数几个大企业外,融资难仍是当前影晌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最突出的问题。一些企业产品销售形势很好,发展前景也非常可观,但由于缺少资金,很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更谈不上扩大规模。也有的项目,因为资金困难建设工期一拖再拖,不能按时竣工投产。二是发展用地难。当前,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致使一些好的项目无法落到实处。三是环境不宽松。近几年县里狠抓经济环境,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有一些部门不顾冠县实际承受能力,拿着上级的红头文件漫天执收执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四是思想观念滞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形态对非公有制经济有种片面认识。另外我县多数群众思想闭塞,对外界缺乏了解,缺乏信息,上项目无门路或者根本不会干,这是束缚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五是人才匮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携带者。我县每年都向外地输送大量人才,但本地留不住,主要原因是经济基础差,待遇较低。

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委员们认为我县民营经济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公平竟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策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健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素质。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围绕省、市、县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开拓,狠抓固定资产投入和民营税收,狠抓发展重点,狠抓财源建设,在管理和服务上狠下功夫,力争使我县民营经济工作再上新强价。

(一)抓重点产业。要充分发挥********厂等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每个企业认真研究市场,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搞好产品定位和主攻方向,打造品牌。

(二)搞好产业规划。重点对轴承加工、棉纺织、机械及金属制品、木材加工、面粉加工等产业搞好规划,加强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树品牌,创名牌,拉长产业链条,发挥聚集效应,实现合理、有序、产业化生产,努力形成几大加工基地。

(三)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形成“洼地效应”。要给各单位定任务,加压力,创新招商方式。并积极挖掘社会闲散资金,搞股份制上新。

(四)抓管理、搞好企业摸底调查,建档立卡,深入企业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重点搞好民营企业的基础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等,以管理促进效益,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要经常举办企业厂长经理、营销、财会等培训班,努力使民营企业实现与现代管理制度接轨,与WTO接轨。

(五)抓环境治理,维护经济秩序。要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指示精神,认真清理对企业的收费项目,酌减收费标准,落实过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和做法,监督有关部门执收执罚行为,反映并解决好企业的投诉案件。

(六)加强领导,创新体制和机制。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目共睹,民营经济唱主角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县委、县政府要把民营经济列为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在乡镇一级建立与形势要求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借鉴兄弟县市的经验和作法,在各乡镇成立“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或“发展委员会”组织机构,专门抓好民营经济工作,同时抓好企业党团基层组织和工会等群团工作。

四、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1、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我县工业项目的金融扶持,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

2、建议上级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作欠发达县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基金。

3、帮助解决发展用地特别是园区用地问题,放宽政策,将城市规划区内的部分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降低收费标准,从快从速从优办理农转用手续。

4、建议市委、市政府多为***争取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建成“特区”,妥善解决垂直部门的根本利益与上级政策、红头文件的撞车问题,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5、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对****对口帮扶上多给予指导和关怀,特别是倾向上一些投资规模大、劳动密集型高、带动性强的工业项目,通过帮扶促进***经济的发展。

***********

第四篇: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

一、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量较少

一是市场主体增量相对偏少。据统计,全省市场主体2013年登记69万户,列广东110.8万户、湖北109万户、江苏96.7万户、浙江71.9万户之后,居全国第五位。二是私营企业较少。截至2013年底,我省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397.4万户,私营企业75.3万户,占全省民营市场主体总量的18.9%。每万人口拥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户数分别为77.4户、320.8户,低于广东(144.4、376.6)、湖北(80.0、464.6)、江苏(183.

2、479.0)、浙江(171.0、473.3)和全国平均水平(92.6、327.6)。三是市场主体质量不高。2012年,全省注销、吊销各类私营企业4.6万户,占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户数的42.8%;注销、吊销个体工商户数量为23.1万户,占全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户数的52.8%。企业因没有项目未开展有效经营活动,处于休眠状态,全省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3年,企业成立后1-3年为退出高发期,5-7年为发展瓶颈期。

(二)民营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发展任务艰巨

一是民营企业在调整结构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好。长期以来,山东省被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主要为南方省份提供基础支撑,导致本省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能源消耗较大。民营经济多数仍以原材料初加工为主,特别是部分产能过剩、耗能较严重的行业,如传统的水泥、钢铁、玻璃、化工等行业,产业层次偏低,工业结构偏重。据对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资料分析,500强中山东省54个,江苏省91个,浙江省139个,广东省21个;其中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山东省有21个,占比48.91%,江苏省有23个,占比30.20%,浙江省有13个,占比10.85%,广东省有1个,占比2.09%;其中服务业广东省占比24.65%,江苏省22.58%,山东省在10%以下;制造业是浙江民间投资的主体,其中装备工业占比21.3%,广东省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是第一大行业。二是组织形式层次较低。山东省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个数远低于南方民营经济发达省份,山东省小微企业约占全省企业的86.4%,而浙江省小微企业数量占全省企业的97.4%,“一条腿”短的问题比较突出。截至2013年底,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312.2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总数的78.6%。个体工商户从事第三产业占比89.2%,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餐饮、建筑等技术壁垒低的传统行业,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占比偏小,从事金融、文化、教育、卫生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的就更少。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要“凤凰涅??”、“腾笼换鸟”,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实现向高端发展、高质延伸、高效提升,任务繁重而艰巨。

(三)民营经济发展要素保障不够有力

根据问卷调查表明,在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信用环境、税收环境、行政环境、融资环境、人才环境等发展环境具体影响因素中,选择“市场环境”占比39.06%,居首位,表明市场环境仍是制约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一是融资困难依然突出。在融资问题上不仅是难而且是贵,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尤为困难。对全省4182份民营企业问卷调查表明,“资金需求状况”中急需融资和需要融资占比66.09%;“主要融资渠道”中国有银行占比21.17%,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贷款占比55.65%,民间借贷占比14.07%,风投及其他占比9.1%。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偏高,存在“嫌小爱大”、“惧贷、惜贷”现象,大企业送贷上门,小企业求贷无门;大企业得到的是信用贷款、长期贷款,而小企业基本得不到信用贷款,要么是资产抵押,要么是有人担保,且贷给小企业的多是短贷(最长一年)、流贷,接近还款期时,企业老板到处筹钱甚至借高利贷。“工人的工资可以拖欠,银行的贷款一天也不敢拖”。最怕银行收回再贷拖期,更怕银行爽约,信贷机构不守信用,收回贷款后不续贷了,就把企业逼上绝路。2012年全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1.58万亿,山东省同口径同期余额为0.7万亿,仅占全国的6.3%,而我省的一些大指标均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民营企业贷款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大多数金融机构实行信贷人员风险终身负责制,在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前提下,造成银行面向中小企业服务意识淡薄,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服务部门形同虚设。而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批量化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支行政策,2013年末,共设立各类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1212家,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的44.1%。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亦很严峻,融资成本包括银行贷款利息、第三方收费和担保费,而中介服务收费、存贷挂钩、担保“两头吃”、银行“业务创新”中间产品更加重了企业融资压力。比如存贷挂钩变相提高贷款利率,企业贷款1000万元,但必须将500万元回存银行,企业实际贷款只有500万元,却要支付1000万元的利息。通过承兑汇票赚贴现手续费用,中小企业贷款改为承兑汇票,而承兑汇票根本花不出去,只好到跟银行有特定关系的中间机构加至少3.5%的手续费兑现。以上融资成本相加,据测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成本年利率在12-15%之间。同时,贷款手续繁杂,需要1-2个月时间,影响了融资效率。调查问卷表明,“融资困难原因”中,因“银行的贷款手续太烦琐”占47.41%,“贷款利率和其他成本过高”占比44.54%,”“银行信用审查过严”占比31.39%,“银行抵押品要求过高”占比31.23%,“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占比22.70%,“融资渠道太狭窄”占比21.94%,“缺乏二板市场及民营中小银行”占比12.03%。融资难、成本高使中小企业老板一年只干三件事,“为群众服务解决就业,为政府服务缴纳税金,为银行服务还本付息”,自己所获颇微,企业做大做强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是土地供给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闸门”进一步收紧,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增加了企业投资成本,导致生产周转资金压缩或短缺,制约了企业规模扩张和发展。由于受投资强度、投资规模等较高的入园”门槛“影响,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工业园区,在省级上工业园区,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获准入驻。在4182户问卷调查的企业中只有近20%在园区,80%以上都在园区以外。国家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各地需求相比缺口大,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获取土地难,地方政府优先给规模以上企业、招商引资企业供地,一些获得土地的企业又借机高价转让、租赁、再次招商从中牟利,土地供应紧张使部分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受到严重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用地困难,出现大量项目停建、缓建和迁建现象,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型企业的生产扩张和产业升级。如临沂某县7个化工项目因缺少413亩土地指标,导致项目签约后无法开工。创业基地、孵化基地、工业“园中园”建设相对滞后,使较多的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场所,散居各处,无法形成产业聚集。

三是用工难、人才缺制约瓶颈。“高级人才难引进,普通工人难留住”。原材料成本上升和工人工资成本上升成为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当前工业制造业中,工人工资已占到企业全部成本的30%左右,其中各类社会保险占到20%。2013年,工人工资相比上年上涨了10%~20%,部分高级技工的工资上涨幅度甚至翻番。据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部队对40个行业的200家小微企业调查表明,2012年与2007年相比,应付职工薪酬年均增长25.2%,营业利润年均增长11.4%,工会经费年均增长62.5%,职工教育费年均增长49.7%。《劳动合同法》中的许多条款偏向劳动者,对于不诚信的员工缺乏约束机制,使用人单位成本大大增加。民营企业还面临工人流动性大,技术型熟练工人难招的问题,部分小微企业“除了老板和老板娘本人,员工大部分都是新来的”。员工待遇偏低、环境不优、用工模式粗放是导致当前“用工难”的内在原因,招工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供需诉求加剧了用工紧张,形成企业用工难与劳动力就业难这种畸形矛盾。产业向农村转移,人员向城市流动,加剧用工困难。大学生不愿意到民企就业,不光是钱的事,还担心城市户口和工作稳定性问题、找对象问题。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靠人才,但民营中小企业人才吸附能力较弱,威海银河光电公司是一家生产太阳能电池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月薪开到1万元还留不住人。邹城合兴科技公司、滕州丰华玻璃公司也都是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工厂在市郊和镇上,外出招聘研发和国际贸易人才,人家一听地方就摇头。中高层管理和科技人才任职时间平均不到3年,面临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的困境。

(四)民营企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受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与浙商“重利尚义”、苏商“重商主义”新义利观不同,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重农轻商、重义轻利和小农意识较浓,官本位、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人们创业的冲动和激情。民营企业在产业发展、资本运作、现代经营上思想相对保守,小富即安、小成即满,部分成长型企业只看眼前看不到将来,初期发展迅速,但达到一定额度(年产值几千万元以上)往往就停滞不前,觉得够吃够喝就行了,怕冒富,再投资创业的意愿下降,缺乏做大做强的投资胆量和发展气魄,难以突破自有瓶颈。

二是企业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素质普遍不高,同质化竞争激烈。面对高成本时代快速到来的倒逼压力,大多数民营企业对转型升级顾虑重重。集中表现为:一是转型升级意识滞后。大部分民营企业仍以家庭式、作坊式管理模式为主,“管理无制度、劳动和材料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方式粗放,缺乏创新转型的紧迫感,缺乏做强做大的内生动力。二是转型升级路径难定,风险难测。企业转型升级过程是企业二次创业过程,资金需求量更大、投入精力更多、把握市场难度更高,宏观环境、市场走向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给企业转型带来的风险无时不在,致使一些企业缺乏转型的胆略与魄力,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甚至坐失良机。三是转型升级能力缺乏。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人,但是民营企业经营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属草根型企业家,他们自身视野不开阔,不善于主动进军新领域、研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缺乏分工协作理念,缺少科学决策转型升级的能力。并且,在企业发展中他们更注重传统家族式的“接班”,而不是推进“职业经理人”式的管理模式,造成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后,由于缺少能够引领企业转型的领军人物,要实现转型升级,面临着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面临“不想转、不愿转、怎么转、如何转”的困惑。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全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仍然偏少。问卷调查表明,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占比71.32%,核心技术来源中“自主研发”占比26.87%,“联合科研机构研发”占比7.86%,“模仿及购买”占比33.3%。技术创新困难原因中,“资金紧张,融资困难”占比32.11%,“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准”占比27.75%,“缺乏研究人员、设备及战略伙伴”占比29.4%。表明民营企业普遍较重视技术创新,但因为融资困难、创新结果不确定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创新人才短缺等因素,导致创新投入与创新收益严重不对称,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多数中小企业十几年一个品种,一种款式,一样设备和工艺,多数拥有自有品牌,但缺少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导致产品利润率低、市场占有率不高。调查中自有品牌占比43.93%,贴牌生产占比5.92%,“自有品牌加贴牌生产”占比6.42%,“连锁加盟”占比12.7%,“其他”占比31.03%。其中“驰名商标”占比5.74%,“著名商标“占比16.43%。工业装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少,大多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有的行业重点企业都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济宁微山县的纺织业,50多家没有1家设立技术中心,没有1家拥有实用新型等专利。另一方面,研发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比低,特色产业共性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滞后。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一般来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1%的企业难以生存,达到3%可以勉强维持,5%以上才有竞争力。全国最有价值品牌100强中,我省民营企业无一上榜;全国注册商标过万件的县有77个,山东一个没有。

(五)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行政审批依然较多。经初步梳理,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和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设定的涉及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的项目292项,其中国家级245项,省级47项。有的企业反映,现在开办企业上项目,还是手续太多太繁杂,得磨破嘴、跑断腿、脱层皮、掉身肉。受访的需要前置审批的企业,从筹备到开业平均每户用时92.3天,前置审批平均用时68天,据调查,63.7%的企业曾经遭遇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78.1%的企业认为程序复杂、手续繁多,有些已经取消或调整的审批项目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审批行为不够规范,审批监督不够有力。现在创办企业上项目是“书记动员市长催,办事人员往外推”,“领导猛吹冲锋号,底下人员哼小调”。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低、服务意识差,甚至有“寻租”行为。尽管市、县都设立行政服务大厅,但只是受理窗口,各项审批还要向科长、分管局长及一把手逐级汇报。在审批中一些行政干预或行政许可互为前置,如国土与规划、国土与民政、环保与卫生等,办养老机构,民政部门要求企业先有土地再批许可,国土部门要求先有许可再批土地。创办医疗机构也是一样,环评和医疗互为前置,推诿扯皮加大了审批难度。据了解,2013年末个体工商户与私企之比,全国是3.54:1,山东省是4.1:1,而江苏是2.6:

1、广东是2.61:

1、浙江是2.77:1。山东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苏、浙、粤,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相对于企业来说,政府对个体工商户的管控程度较低,个体户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更高一些。所以尽管山东省有些个体户已经做得很大了,也不愿变身为企业。

二是“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依然存在。名义上对民营企业实施“非禁即入”,但在现实操作中仍变相存在种种准入障碍,进入歧视依然以不同形式或显或隐存在。在石油、电力、水利、能源、通讯、矿产、金融等传统垄断行业,对民营经济实行“准国民待遇”,放开民营企业不愿进入、无能力进入环节,不少民间资本在进入重要领域时都曾遭遇过资本金的准入壁垒,一些基础设施领域的大型项目,动辄需要十几亿甚至几

十、上百亿元的资金。又如石油领域放开销售业务领域,但上游石油勘探开采的配套工作,包括机械装备、配套物资等方面有一定的行政垄断性,企业进不去。而进入的油品销售产业,规定民营投资比例不超过30%,民营企业不能掌控话语权,也因石油流通领域被垄断,民营油企没有油源,无油可卖,被迫撤出。在招投标市场准入方面,许多行业对企业的资金规模、行业资质、从业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民营中小企业虽具有相关资质,但由于没有以往业绩,直接被取消参与招标采购资格。在具体招投标过程中,政府、国资委为国企打招呼,搞优先,民企事实上成了“陪标人”。聊城鼎泰融资性担保公司反映国有担保和民营担保之间地位不平等,有的银行在准入时明确要求国有背景的担保公司,有的允许进入,但民营担保保证金比例也比国有的高,逾期代偿时,银行风险由民营担保本息代偿全部承担,国有担保却是与银行按比例代偿共担风险。民营医院、学校、文化、养老机构也存在与公立的两套标准,漱玉平民大药房在全省布局时,部分地方以当地药店太多为由,不批准外地连锁进入,以监管人员不足等为借口,

三、四年停止审批零售药店医保定点资格。民办学校在招生指标和毕业文凭方面存在歧视,学生没有资格参加公务员及特殊工作的录用。对待本土企业和引资企业“内外有别”,有一种“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观念,重外轻内。

三是税费负担依然较重。“税有岸,费无边”,是民营中小企业对繁重税费的感受。目前企业涉税种类多、税率高、征税标准不尽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社会保险、各类保证金名目繁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未能得到明显遏制等。据调研,在经营成本、原材料、人员工资普遍上涨的压力下,高税费让企业利润空间降至10%左右,部分企业已降至5%。威海市6家企业,有4家企业的年利润低于在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息。民企要应付政府30多个部门,同时上交40、50种税费。以从事餐饮行业的净雅集团为例,其缴纳税费多达46种,2012年全年纳税额是13374万元,利润是4699万元,税费占利润比例是284.61%。对于企业所得征税,能做到“挣得少交得也少”,营业收入征税,往往是“挣得少交得不少”,导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利润少,交税却不少。乱收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变相存在,有的职能部门将费用转嫁到指定中介服务机构收取,且收费偏高。泗水企业反映,质监局收取的检测仪器校验费不合理,“既然检测仪器是从质监局买的,仪器本身应该是合格的,为什么还要再收校验费,而且还远高于仪器费用”。招标中原应由建设单位承担的招标代理费也转嫁到施工企业身上,企业“背费而行,费债累累”。目前税费优惠因手续复杂、而享受不到。各项税费年均增长速度高于企业利润增长,多数小微企业不规范的财务管理和手续不全的小项目建设,导致支持小微企业的财税政策尤其是财政直补、减免税等无法落实。山东省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后,工商用电度电平均比原来涨了1角2分,达到0.83元,而江苏、浙江度电均价为0.74元。邹城合兴科技从事橡胶风管制品,这几年天然橡胶和丁苯合成胶价格上涨了近一倍,产品的价格只上涨了2%,但税负一点没减少。邹城联冠鞋业是生产“达芙妮”品牌鞋的台资企业,他们在广东设的厂不交印花税,但在山东还要交印花税,不论贴花和不贴花的都要缴。至于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反映减免的都是小钱小费,大费大钱没减免。青岛莱西和威海等地企业反映,在外省早已取消的向企业收取的河道维护费,我省还在收缴,青岛海力达公司一年的销售额是1亿元,每年缴河道维护费10多万元。青岛、威海、泰安三市的企业还反映,职工退休时给付的独生子女一次性补贴1.3万元,天津、北京等外省市都是劳保部门承担,我省由劳保部门承担改由企业承担。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我省受益企业及减免税额也少于兄弟省。

四是诚信政府形象有待加强。一些政府为承揽招商引资,滥用权力或自身行为不规范,轻视对引进企业和项目的后续服务,无法兑现招商引资时做出的承诺,影响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邹城联冠鞋业是个招商引资项目,招商时政府承诺给200亩地,现在只出让给40亩。菏泽一家企业因没有土地指标,当地政府承诺先行建厂运作,待到后来却因无土地证而面临被拆迁,领导已调任,企业陷入困境。

(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不够顺畅

一是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领导体制机制不健全。民营经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的牵头统筹部门。我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未充分明确,省工商局、省中小企业局、省工商联等各有职责分工。市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导体制也未统一,形不成各部门协同共管、密切配合、上下联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合力。二是民营经济指标体系尚未建立。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监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统计制度、统计指标体系却没有及时跟上,各部门统计口径不一,统计上划分经济类型是根据财产所有权归属分为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工商部门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统计,缺少科学判断、考核、监测、统计的民营经济指标体系,难以形成对民营经济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三是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不健全,民营经济发展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市场主体投诉维权渠道不畅,未形成加强营商环境执法的统一监察体系。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问题对策

第五篇:县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打好民营经济战役,确实解决民营企业用地难、融资难、办事难问题,进一步加快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步伐,根据xx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州政府2014年重点课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xx县工信局会同县统计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商务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等部门,于6月10日至20日,采取实地考察、组织座谈、听取汇报、现场提问解答等形式,对全县7个乡镇、工业和园区管委会等9个单位和15家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就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开展了跟踪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永平县紧紧围绕“民营富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坚持优化环境推动,扶优扶强带动,切实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领导,全县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膨胀、领域拓宽、大户崛起、实力增强、贡献突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明显增加。2009年以来,xxx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民营经济为主题,以做大总量为核心,以产业培植为重点,以资源开发为主线,围绕农业抓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深入实施民营经济跨越发展战略,全县民营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突破,经济总量明显增加。2013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0091万元,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73046万元,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48.7%。 2009年以来工业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单位:万元

工业总 产值 全部工业增加值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增加值 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 主营业务收入 利税总额 2009年 80000 24000 7172 30% 15111 4110 16797 2010年 108700 33000 9343 28% 18578 5261 24340 2011年 140600 43000 7223 17% 16883 3760 30173 2012年 201467 56800 10085 18% 22171 5083 37215 201 。

通基础条件。从县外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的全面推进,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机会增多,必将成为我县加快发展的外部动力。省、州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为我县加快工业发展带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

1.资源优势。xx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是发展民营经济的理想之地。目前,永平已探明金属矿15种,非金属矿12种。其中褐煤储量3200万吨,铜储量203.66万吨,高岭土储量2800万吨,花岗岩储量20万立方米;永平水资源总量10.08亿立方米/年,水能理论蕴藏量13.96万千瓦;永平林地面积31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3.5%,林木蓄积量105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达70.6%,是云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也是大理州商品林基地县之一。

2.交通区位优势。xx县位于xxx西部,地处东经99°17′~99°

56、北纬25°03′~25°45′之间。东邻漾濞彝族自治县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接昌宁县,西隔澜沧江与保山市分治,北与云龙县山水相连。全县土地总面积2884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地博南镇,东距省会昆明市430千米,距州府驻地大理市90千米,西距保山市政府驻地隆阳区80千米,地处昆明至畹町和大理至保山的中间地段,处在滇西交通大动脉动上,境内有高速路、二级路、铁路,到达大理、保山市区及两个机场都在“1小时经济圈”,且永平工业(物流)园区已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3.政策优势。2011年以来,xx县根据实际研究制定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并配套出台了《中共xx县委永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 》(党发[2011]26号)、《中共永平县委永平县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党发[2012]13号)、《中共xx县委永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党发[2012]14号)、《中共xx县委永 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县招商引资一岗双责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党办发[2012]17号)、《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通知》(永政发[2012]39号)、《中共永平县委 永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党发﹝2014﹞10号)等文件,通过在土地、环保、税收、资金支持等方面有效管用的好政策的实施,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发展重点及方向。从目前来看,我县民营经济要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技术和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确保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民营经济的做法、经验和成功典型

近年来,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永平县紧紧围绕省州党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从企业引进、项目投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全面分析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下猛药、治顽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新路子,为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变领导“挂帅”为亲自“出征”。组织领导是推动工作的前提。xx县把强化组织领导放在了服务企业、推进项目建设的首位,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工作制度。一个项目明确一名县委常委为责任领导、一名县处级领导为挂钩领导、一个主体单位为责任单位,并抽调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实行一线协调、驻点服务、现场办公,认真做好企业发展、项目推动过程中的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相关困准和问题。同时,对照目标任务,制定项目推进时间表和准进措施,实行严格的限时办结制和目标责任倒逼制,以目标到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促倒逼落实,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项目的落实,形成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机构、一抓到底”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项目日常跟踪服务管理机制,变“遇事办事”为“全程跟踪”。凡是项目建设涉及到的立项、规划、报批、评活及征地、供水、供电等工作,全部按照“一时一策、一地一策、一事一策”的方式,及时加以解决。并根据工作需要,分别组建项目实施组、征地拆迁组、土地报批组、林地征用报批组、道路实施组、电力保障组、供水保障组、维稳工作组等任务小组,将任务明确到事、责任落实到人,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千方百计解决项目审批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建立项目联审联批和全程代办工作机制,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项目审批过程中,xx县不断创新狠务方式,建立项目建设并联审批和联合会审制度,县委、县政府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有关项目进行联合会审,分类集中办理相关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职能部门牢固树立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一切服从于项目、一切服务于项目”理念,加强沟通、协调和服务,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改善和优化发展服务环境,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大力推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工作机制,对项目审批所需办理事项进一步分解、细化,各职能部门实行对号入座,主动与企业加强对接,上门办理相关手续,限定时间办理完成,努为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赶,提高了行政效能,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建立项目督查和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变“得过且过” 为“严格考核”。xx县把目标责任考核作为推动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的永平县重点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检查督导工作领导组,抽调退居二线的一名正处级干部和一名副处级干部担任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负责重大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定期对项目推进情况、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通报。通过严格考核和严肃问责,部分服务审批部门中存在的“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得到根本改观,服务意识得到显著增强,办事效率有效提升,投资企业对发展环境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四、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虽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制定了多项发展措施,使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也要看到我县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总量少、规模小。一是发展速度与先进地区比较慢,总量规模偏小,缺乏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支撑,目前全县还没有1家从业人员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二是质量效益不高,缺少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不先进,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实力不强,企业状况不稳定。三是提供就业岗位不多,效益不明显,尚不能满足广大返乡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需要。

(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缺乏主导产业。我县民营企业虽然涉足了国家政策放开经营的大部分领域和行业,但仍然相对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领域和科技含量低、工艺水平落后的一般加工业,企业的产业关联度和产品配套环节差,支柱产业、产业链条短,吸附民资的能力弱。

上一篇:明阳天下拓展魔训下一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