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上册语文教案

2023-02-10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人教版四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

15猫

四年级(1)班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a.师出示不同猫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b、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用古语解析课题。

2、揭示课题,简介老舍。

二、整体惑知

1、接读课文,师正音,屏强调易错字音。

2、反馈生字词预习情况。

3、范读课文,学生听后交流:老舍先生笔都写了什么的猫?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抓住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5、展示交流,理清脉络

a、课文共有()个自然段,第()至第()自然段写大花猫,第()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b、抓住各段中能概括主要意思的重点句,连起来读一读。();

三、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1、自读课文第

一、

二、三自然段,简要概括出猫性格古怪的几个方

面,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每人以猫的一个性格特点为例,把文中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语句

读给同伴听。

3、深入研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a、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欢这一只“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花猫吗?你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会的?

b.范例引路。

出示例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

不可!”

引导赏析:抓住“屏息凝视”“一连”“非„„不可”边读边想象,

并结合相关课件演示,体会作者对这只“尽职”的猫的欣赏、喜爱之感。

c、全班交流。

找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借助朗读、比较、品赏关键词语等方法,

体验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爱意。如: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有感情地朗读第

一、

二、三自然段。 积累运用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

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可是„„”

分别说句子,比比谁说得准确、说得多。

板书设计:

15、猫

老实贪 玩尽 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胆小勇 猛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课 题: 空气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三、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四、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 教学措施 对应目标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2、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板书课题 从身边入手,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1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演示实验方法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教师演示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板书 小组讨论,作记录 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原因,重点是要他们自己说 知道一定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看似容易的实验,但是实验原理的揭示和上一个实验不同,学生要自己发现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2、空气有质量(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你能告诉我空气有多重吗?

①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能大概知道一部分空气的重量

②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

③ 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

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P70上 (2)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有质量

把讨论的方案记录在小组讨论板上 请学生演示

按照活动设计完成实验或用天平也可以 板书 质量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是看到的气泡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 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② 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1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 (4)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随意缩小”的性质? 从生活体验中发现现象 强调口一定要扎紧 分发针筒 板书 不能随意缩小 这个空气的性质比较难以说明。学生已经知道空气的这个性质,不容易说出来。 自我设计实验是让学生体会解方程验算的过程,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安排

4、理论运用实际

(1) 制作空气枪①讲解制作方法 ②小组动手制作,比一比

2 谁的“子弹”射的远 ③你能说说制作原理吗?

(2) 制作压缩空气水“火箭”① 讲解制作方法及原理 ②室外实验 提醒学生不要对着人“开枪” 可放在课后,教师演示一个也行 动手完成趣味实验,加深印象

三、课外拓展

1、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 板书设计

空 气 占 据 空 间 吗

性质: 要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不能随意压缩所占据的空间,有压力

课 题: 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 教学措施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把书翻到P6,这课的标题是“空气是会流动的吗”,又是个问题,先来说 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板书课题 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

(1) 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如果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你有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吗?有关空气流动,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体验 板书 流动的空气 风 从学生的提议中选取“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问题

2、空气的流动(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 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 冷空气是下沉的 板书 热空气 演示P6实验二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适当点拨 让学生自我总结板书 上升 板书猜想答案(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用实物投影展示 把观察结果写在P72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 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2)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画流动图 板书 热气球孔明灯

三、课外拓展

1、 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板书设计

空 气 是 流 动 的吗

4 空气是会流动的 热空气 上升

冷空气 下沉

热气球 孔明灯

课 题:空气中有什么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对小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会对比不同情况下小车运动的不同,总结出空气对它们的影响

2、知识与技能:

•知道有的飞行器要借助空气运动,例如飞机、帆船等

•空气也可以对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

•了解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中体验科学的无处不在

•激发学生对飞行器升空原理的探索兴趣,产生对人类发明的热爱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阻力、借助空气运动) 难点: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 教学准备

长型气球2个、胶带、剪刀、小车模型、卡纸、塑料绳、塑料纸、白纸,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 教学措施

一、导入

1、 这节课我们还是来研究空气,研究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

(1)如果我要大家跑步的时候,拿一把打开的伞跑,你们有什么感觉?

(2)为什么跑不快,而且觉得很累呢?

(3)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力气当住我们呢? 请一位同学在教室外跑跑

(4)为什么不拿撑开的伞跑起来就快点?你想到了什么?

2、空气对不同形状物体运动的阻力作用

(1)小组讨论你们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商量个办法验证你们的猜想

(2)研究P9实验中的第一个问题:哪些条件应该相同?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3)小组实验分析比较实验记录。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你还有什么发现?

(4)描述不同外形的小车运动时,空气对它们的影响是怎样的 提出假设把讨论的实验方案P73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小组讨论分析数据,共同研究出结论

3、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1)所以飞机是什么样子的?飞机有很大的翅膀,但从飞机前面看是什么样子的?

(2)你知道现在最快的飞机是什么飞机吗?它是怎么飞上天的?

(3)模拟实验,先讲解实验方法,提实验要求: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充气多少与跑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飞机正侧面的图片 提清楚实验要求,并把实验记录在P73上

4、具体运用

(1) 观察P11图片,哪些设计是借助空气或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2)你还知道哪些? 出示相关图片

三、课外拓展

1、 制作竹蜻蜓、小降落伞 板书设计 空 气 影 响 物 体 的 运 动

空气: 借助空气运动: 飞机、降落伞„„ 减小空气阻力: 新干线、飞机机身设计„„

课 题: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

课时安排 二课时(课堂一课时,课后调查汇报一课时)

三、 教学准备

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 教学措施 对应目标

一、导入

1、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 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3、 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 生命之源 板书 空气 加深世界环境日的保护意识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 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空气是生命的关键 意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气受污染了呢? (3)讨论研究P13的车辆尾气实验,定实验计划

(4)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利用小组搜集的资料对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安全最重要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3、我们能做什么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 (2)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

(3)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 让学生从小学生的角度讨论我们能做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4、调查反馈

(1) 通过车辆尾气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 从实验中了解车辆尾气

7 的“毒害”性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三、课外拓展

1、 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

2、 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延伸到课外,学生合作的完成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板书设计 空 气 也 是 生 命 之 源

现象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1号盆(空气) 2号盆(尾气) 结论

课 题: 冷热与温度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水杯、热水、温度表等。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结前段时间学习的内容,引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

(1)当着学生的面倒一杯开水,问学生这杯水放在这儿,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猜测。

(3)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提出假设。

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然后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假设,进行验证。

3、设计实验。

(1)各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实验。

8 (2)请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C.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 D.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 E.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记在P76的表格中)

4、学生分组实验。

5、分析统计。

(1)分析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并将数据画出曲线图。 (2)学生完成P76中的曲线图。

(3)请学生说说看了曲线图后你想到些什么?尽量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

A.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和我们的预测一样吗?

B.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6、得出结论。

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逐渐下降的。继续观测下去,温度将逐渐稳定。

板书设计: 1.热水变凉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分析统计 得出结论

课 题: 热的传递

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 能够做液体热对流的实验。

3、 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二、教学准备

热、冷水、温度表、计时器、蜡烛、管子、试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导学生回顾热水变凉的过程,是热水放出热温度变低会变成凉水,其他物体(空气、手等)吸收热温度会升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热往哪里传?热在固体液体中是怎样传的。

9 【评析】热水变凉一课学生主要研究了热水温度的变化,没有涉及热传递的知识,本课这样导入,既是前课知识的深入,又可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热传递及其条件,为探究热传递做好知识准备。

二、探究金属怎样传热

1、提出问题: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的?

2、猜想与假设。(学生画出假设图示,并配有课件辅助)

3、讨论设计实验:怎样能方便看见金属是怎样传热的?进行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4、小组实验,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结果,交流后达成共识,总结金属传热的规律。

三、探究水是热的部良导体

1、提出问题:水能否象金属那样传热?用课本18页方式给水加热,试管里上部水和下部水的温度会一样升高吗?

2、猜想与假设。(学生画出假设图示,并配有课件辅助)

3、讨论设计实验:怎样方便准确测出试管中上部与下部水的温度?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设计双温度计)

4、各组实验,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结果,并根据测量数据,交流得出水与金属传热方式不同的结论。

四、探究水的传热方式——对流

1、提出问题:水怎样传热?怎样使试管里的水全部变热呢?

2、假设与猜想。提示:从加热部位和传热方式两方面想。

3、讨论设计实验:实验方案要能够方便观察水的传热情况,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设计利用借助物观察实验)

4、各组进行是,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水在受热过程中运动方式,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准确的描述和表达。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记录结果,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水的传热方式。

五、课堂小结:热往哪里传

六、游戏竞赛:怎样能使对流管中“棉团”按照你的要求运动?

课 题: 加热和冷却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0 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二、教学准备:

1.杯子、温度表、水、沙、记录表、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课,我们研究了热传递的几种方式。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

(二)自主学习:

1.研究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 (1)师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A.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很快? B.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也很慢? C.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快? D.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慢?

(2)你知道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吗? (3)学生预测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

(4)分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去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需要控制哪些相同条件?需要哪些材料?小组内应该怎样分工?怎样去做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

A.水和沙要一样多,杯子要一样。

B.要阳光下观测10分钟,测量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再到阴凉处观测10分钟记录下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 C.将实验的结果记录在P78的表格中。 D.完成P78的剩余内容。 (6)汇报交流。 (7)得出结论。

A.沙吸热快,散热也快。水吸热慢,散热也慢。

B.对比实验:像这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比较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11 2.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吸热、散热性能一样吗? (1)学生讨论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学生汇报研究的方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A.预测;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巩固应用:

1.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课 题: 吸热和散热

一、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

2、在学生研究空气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基础上能作出推断:固体和液体有这种性质吗?

3、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有热胀冷缩性质。知识与技能:

4、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水、空气、铜球等体积大小发生变化即热胀冷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认识固体、气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难点: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一些物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具准备

1、气球、烧杯、烧瓶、酒精灯、乒乓球、玻璃小瓶、冷水、热水、水槽、玻璃管、滴管、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提出新问题

1、请大家说说上堂课我们研究了些什么。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

3、教师演示实验:空气的热胀冷缩

4、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也想来试一试吗? 回顾已学知识学生观察,产生疑问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 探究空气受热受冷后的变化

1、 请大家用桌上的材料也来试一试,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 讨论:▲烧瓶里有什么?▲玻璃管里的水柱为什么会来回移动?▲水柱往外移说明了什么?向里移呢?

3、 小结:原来冷和热对空气有这样的影响:受热体积会膨

12 胀,受冷体积会收缩。 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寻找奥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更深的感知冷和热对空气体积的影响。学会分析实验现象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归宿。

二、 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

1、 提问:▲其他物体受冷受热后会有这样的变化吗?▲实验桌上的物体受冷受热后有这样的变化吗?▲你最想研究实验桌上的什么物体?

2、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3、 让学生选取桌子上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4、 交流、小结:▲研究的是什么物体?▲你们是怎么研究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猜想选择研究的对象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事实得出结论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是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一些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只有通过实际实验、观察,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三、热胀冷缩的应用和防止指导学生分析事实,解释现象。

1、 讨论:▲生活中看到过这种现象吗?

2、 热胀冷缩的应用▲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温度计

3、 防止热胀冷缩▲冬天、夏天电线的变化▲铁轨间的缝隙▲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 讨论、解释现象 引发相关问题,感受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

1、介绍:▲神舟飞船的防热

2、总结 学生谈体会 让学生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树立从小学好科学知识,长大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课 题: 水灾加热和冷却后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云和雾的模拟实验了解云、雾的形成原因。 2.能够通过雨的模拟实验了解雨的成因。

3.能够通过蒸发和沸腾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形成。

4.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蒸气会吸收热量。 5.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结冰的条件。

6.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3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云、雾、雨、露、雪、冰、雹上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知道云、雾的成因。 3.知道雨、露的成因。 4.知道水蒸气的成因。

5.知道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大量的热。 6.知道水会在一定条件下结冰,成为固体。 7.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三态会互相转化。 8.知道在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2.愿意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3.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

1、 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2、 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1、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三、研究云和雾的形成

1、提问: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云或雾?

3、 学生讨论、预测、汇报。

3、 教师指导实验:把一支冰棒(或温度大致相当于冰棒的物体)放在不冒热气的杯口,你有什么发现?(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观察方法)

4、学生做实验、汇报。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云和雾的形成,是因为温度的降低。

6、提问:自己设计实验,说明雨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应该适当的指导)

7、学生实验、汇报。

8、教师引导总结:云、雾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遇到低温形成的。

四、研究蒸发和沸腾

1、提问: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学生猜测、汇报

3、提问:把水和酒精涂在手背上,会怎样?你有什么感觉?

4、学生进行实验。

5、汇报(重点让学生谈自己的观察现象和自己的感受)

14

6、提问:用温度计先测量教室的温度,再测量水的温度,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的瞬间,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会是多少?

7、学生猜测。

8、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9、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把水和酒精涂在手上后,手总是感觉凉丝丝的?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时,温度反而会下降呢?

10、得出结论:水在常温时会吸收周围的热,由液体形态的水变成眼睛看不见的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11、提问:水在烧开是能达到多少度?一直烧下去,会怎样呢?

1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出结论:蒸发和沸腾都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而且都要吸收热量。(应该注意安全) 【评析】通过实验,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蒸发时吸收热量,又可以通过温度计实验让学生形成感官上的认识。

五、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能结冰

1、提问:在什么条件下,水会结冰呢?

2、学生猜测。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在试管里面装上一点儿水,插上温度计,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温度计。

4、布置任务:你观察到两支温度计有什么变化?尤其是试管中的那支温度计的变化,记下当水结冰时温度。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5、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指导。

6、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在试管里面装上一点儿水,插上温度计,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温度计,因为冰盐混合物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0多度,所以,试管内的水会很快的结成冰,实验时,应该让学生随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变化,尤其是试管中的那支温度计的变化,记下当水结冰时温度。同时,在做水结冰实验时,也可以观察在易拉罐外面出现的白霜,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易拉罐外面并没有洒上水,为什么会有白霜呢?白霜是从哪里来的呢?”让学生知道,当空气中的水气遇到特别低的温度时,会只变成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包含着两个原理,即水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六、总结水的三态变化

1、提问:水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做好指导。

15

七、巩固、延伸

水结冰后会把盖着盖的玻璃瓶胀破吗?

课 题: 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一科学探究过程。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

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 教学重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蜡线、纸杯、水(每组一套)或其他有关的实验用品。

2、铝箔。

学生准备:自带各种能发声的物体,如:气球、报纸、尺子、玻璃瓶、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制造声音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在课堂上也制造出一些声音吗?

如果把你们刚才用的东西都收起来,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还能制造出多少种声音来? 学生模拟各种声音,有秩序进行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如果把你们刚才用的东西都收起来,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还能制造出多少种声音来?

我们刚才制造了许多声音,有的需要用到别的物体,有的只靠我们自己的身体就能产生声音,那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提醒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假设) 你们自己的猜测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你们准备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呢? 学生猜测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16 学生思考并设计出证明自己的猜想的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看见”声音

我们能“看到”声音吗? 你想怎样去“看”声音呢? 讨论,进行实验

课 题: 声音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声音传播的三种途径)。 课前准备

二、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石块。

2.演示实验材料——大鼓、鼓槌、纸屏(在纸屏上面粘一根细线,在细线下端拴一个泡沫塑料小球,小球位于纸屏中央,紧贴纸屏)。

3.挂图或投影片——水波与声波。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后,同学们在家里用自行车、硬纸片做了振动发声实验。通过实验,你发现纸片发声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与纸片振动快慢有关系,纸片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2.讲述: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途径

(1)认识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①讲述:上课铃一响,在学校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见;上课时,教室内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②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

(如果学生答不好,可把这个问题化难为易。问:在人和电铃之间隔着什么物体?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什么物体进

17 行传播?向哪个方向传播?)

③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

(2)认识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①讨论:声音在固体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

②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把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挠桌底或桌腿,能听到声音吗?

③学生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⑤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

⑥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

(3)认识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①讨论:声音在液体(例如水)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

②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一个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水槽的外壁,另一个同学在水中把两块石头相碰,在水槽外壁处能听到石头相碰的声音吗?

③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⑤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

⑥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同时再次说明声音在固体(玻璃)中也能传播。

(4)综合认识声音的传播

①提问:通过以上研究,你知道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②填空:课本第55页的空白。

③讲解: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这些物体是架在发声物体与我们的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耳朵中来的。假如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中间什么物体也没有,那么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里放进一个电铃,人们在罩外可以听见铃声;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人们只能看到铃槌在动,却听不到铃声了。这个实验证明,如果在发声物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那么声音就不能向外传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演示这个实验。)

2.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方式

(1)讲述:那么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2)演示实验:把拴有小球的纸屏立在桌上,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鼓,使鼓声有一定节奏。

18

(3)提问:当敲鼓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贴着纸屏的小球随着鼓声在不断地振动。)

(4)讨论: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或问:贴着纸屏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

(5)讲解:

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以下内容,需用手的左右振动辅助说明。)发声体振动得快,周围空气振动得就快;发声体振动得慢,周围空气振动得就慢;发声体振动的辐度大,周围空气振动的辐度就大;发声体振动的辐度小,周围空气振动的辐度就小。这样,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

(出示水波、声波图。)

就像石子投在水中形成的水波可以一圈一圈地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所不同的是:水波只能沿水面向周围传播,而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传播。

声波实际上是一种由于声音引起的物体的振动。当敲鼓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传到纸屏时,就会引起纸屏跟着振动,并且引起贴在纸屏上的小球也跟着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鼓声。如果发声物体周围没有空气,也没有其他的物体,那么就不会形成声波,声音也就不会向外传播,我们也就听不到声音。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提问:

(1)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外传播的?

(3)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

(4)在电影里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人用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用耳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有马蹄声。这是怎么回事?从这些例子你还能推想出什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还是在钢轨、大地中传播快?)

(5)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四)布置作业

在收音机(或录音机)的喇叭处挂一根细绸条,把收音机开关打开(或用录音机放音乐),把声音开大,观察绸条会怎样?(随着音乐声飘动起来。)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19 课 题: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

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 教学重难点

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能够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耳的模型或用不干胶做的耳的各部分图形,铝箔。 学生准备:制作“人工耳”的用品,制作“听诊器”的用品。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耳的内部结构和原声音的原理 师把铝箔靠近音箱,调节音量

1. 出示耳的模型和耳的各部分图形,介绍耳的各部分名称,指出其中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铝箔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 生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试着说一说,声音在耳朵里是怎样传播的

二、做一个听诊器

师讲解听诊器的制法和耳廓的作用

生自制听诊器,试一试。学生发言,根据听诊器的原理说一说

三、关心听力有障碍的人

如果人听不见声音会怎样呢?试一试,在没有声音的环境下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呢? 学生尝试不通过任何声音来传播自己的信息 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

课 题: 不同的声音

一、 教学目标

感受乐曲、熟悉乐曲、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二、 重点与难点

20

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要感受音的高低,区分出音的强弱,这首先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本教材的重点就是引导幼儿在感受乐曲、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难点是区分音的高低、强弱后学习用乐器等表现出音乐的高低、强弱。

三、 准备

1. 小钢琴若干架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

2. 三角铁和小鼓各一件。

3. 音乐磁带《快乐之歌》。

4. 分类图片让幼儿感受音的强弱。

5. 提供各种各样的乐器,数量多一些。

注:《快乐之歌》的旋律应在高音区,低音区分别出现而且有强弱之分。

四、 设计思路

幼儿能区分音的高低、强弱最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因此找来小钢琴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找来许多许多卡片让幼儿回忆各种声音的强弱是相当重要的,除此以外就要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音的高低和强弱。如运用乐器,运用四肢的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就可以让幼儿不断感受、不断表现,从而正确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五、 活动流程

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集体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角落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

1. 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①用小钢琴让幼儿体会音的高低。

幼儿在角落中自由探索,老师可以通过不断地讲评让幼儿知道音有高低,如同样是乐曲“两只老虎”分别在高音区,低音区弹奏,让幼儿发现不同。知道在小钢琴上高音的位置、低音的位置。

②给卡片找家让幼儿回忆分辩生活中音的强弱。

让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给卡片找到自己家,如打雷的声音是响的,就把它归到“强”的家里,反之归到“弱”的家里。

③在角落游戏里让幼儿听赏《快乐之歌》。

熟悉旋律,感受旋律,会用乐器来打击音乐的节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乐器,如小铃,三角铁,鼓等表现音乐,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敲击出不同的节奏。

21

课 题: 我们吃什么

一、 教学目标:

1、 按照自定标准为食物分类。

2、 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3、 关心食物,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

二、教学准备:

1、 配套的食物分类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3、 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统计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 请同学们谈谈出生时有多重,现在有多重?长得身体材料是从哪里获得?

(2) 谈一谈自己爱吃哪些食物?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3) 有人吃出了健康,有人吃出了疾病?

2、 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在学生分类时,教师要深入小组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 学生汇报分类依据、分类结果。

3、 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的三种食物。

在全班统计的基础上再让同学信把各项累积出的人数填在活动记录上,并作出自己的统计图。

4、 阅读资料。

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采用分组况答方式。

5、 讨论:

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吃什么?

给同学信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让他们联系刚获得的营养知识自己得出“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不要偏食很重要。

课 题: 怎样搭配食物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搭配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2、 通过介绍食物配餐,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研究实践的结果。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初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从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协作、团结、友谊。

4、 增进对自己健康负有责任的意识,注意合理饮食,养成

22 良好的 饮食习惯。

二、教学准备

1、 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准备一份食物配餐。

2、 教师准备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的挂图。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在一天的食物中,哪一些是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食物?哪一些是提供我们活动能量的食物?哪一些是保持我们健康的食物?

蛋白质类是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食物。粮食类是提供我们活动能量的食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类是我们保持健康的食物。

“民以食为天,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这是为什么呢?

目的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发散思维,有所创新。 学生汇报:目的是,体现自行探索,置疑、质疑、释疑。 教师讲述:这是因为有的人每天吃各类食物的比例合理,有的人每天吃各类食物的比例不合理而造成的。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各组代表到前面分别介绍自己组食物配餐的过程。

讲述:刚才各组代表都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组食物配餐的过程,同学们表述得非常好。说明同学们把上节课《我们吃什么》的内容掌握的很好,在食物配餐中就证明了这一点。

(二)用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的挂图,来对照自己组食物配餐的比例是否合理。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探讨。

2、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研究、探讨的结果。(各组代表都说,我们的食物配餐中的各类营养都有,就是搭配的比例不对。) 教师讲述:各组代表汇报得非常好,同学找到了食物配餐的比例不对。

教 师 问: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呢?

同学讨论:目的是,体现自行探索的再置疑、质疑、释疑。 同学汇报:①粮、豆类;②蔬菜水果类;③奶及奶制品;④鱼、肉、蛋类;⑤油、盐、糖类。

三、总结: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搭配食物的过程和食物结构“金字塔”图的对照学习掌握了怎样搭配食物。只有每日膳食搭配合理,才能保证得到所需的营养。

四、作业:各组按食物结构“金字塔”图的比例做一份食物配餐。

23

课 题:食物的消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品尝和“跟踪”小馒头,并对小馒头在体内的“旅行”和变化作出假设。

知识与技能

了解消化过程,认识消化器官。

知道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消化过程,认识消化器官。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品尝和“跟踪”小馒头,并对小馒头在体内的“旅行”和变化作出假设。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馒头,听诊器,有关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投影片或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馒头及搜集到的关于良好饮食习惯的谚语。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咬一口小馒头,慢慢地咀嚼,仔细地体会它在嘴里发生的变化

小馒头最终会被我们的身体消化和吸收,那么小馒头在我们的身体里是怎样“旅行”的呢? 你想知道吗?

生尝试咀嚼小馒头,体会其中的变化 学生猜测,讨论

二、“跟踪”小馒头在身体里的“旅行”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跟踪”小馒头呢? 生设计“跟踪”方案,并且进行“跟踪”

三、食物在我们体内的变化

小馒头在我们体内要进行这么长的“旅行”,它在我们体内是怎样慢慢变化的呢?P50 学生通过书本了解食物在我们体内的变化 记录下消化器官的名称

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P51书上有四条关于饮食习惯的话,你认为这些话说得有道理吗?

24 生讨论,发表意见

课 题: 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调查加工食品中色素等添加剂的种类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安全饮食的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重难点

调查加工食品中色素等添加剂的种类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安全饮食的常识。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准备些食品包装袋及饮料瓶上的标签。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1—2个食品包装袋及饮料瓶上的成分说明。

教学过程

一、了解色素的作用及危害 P52这些食品好漂亮呀!

有哪些诱人的颜色呢?你了解这些颜色吗? 这些食品中为什么要添加色素呢? 这些色素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呢?

指出:食品中添加人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但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生发言讨论

二、调查加工食品中添加了什么,讨论怎样对待加工食品 我们在上课前都收集了一些加工食品的包装袋、包装盒,我们来看一看在这些食品中添加了什么。

拿出一张食品的包装纸,指出上面写有原料的一栏,作一个调查

学生对自己小组内的包装袋、包装盒作调查,并用表格记录

三、研究新鲜食物安全吗?

那我们平时吃的新鲜食物,像肉、鱼、蔬菜等安全吗? 学生讨论

四、讨论怎样吃才安全?

25 我们知道加工食品里有一些添加剂,不能多吃,新鲜食物也存在着污染问题,那我们在吃食物的时候要怎样吃才安全呢?

学生讨论:了解安全饮食的基本常识:蔬菜水果要浸泡、洗净再吃,吃水果时最好削去外皮,选购绿色无污染的食物,不买过期食物及“三无”产品(“三无”指的是无注册商标、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

课 题: 排 序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辨别给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3.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2.知道排序的含义。

3.认识古筝是一种多弦排列的民族乐器。 4.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2.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是排序 2.认识排序的意义

3.学会按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教学用具:

食品塑料膜、食品保鲜膜、衣物塑料袋三种大小相等的矩形方块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1. 早晨我们上早操的之前必须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2. 排队是怎么排的呢?

3. 看看这些奥运冠军,他们都是什么项目的第一名?哪些同学在某某方面最强?

二、探索和调查

1. 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进行排列的练习。

2. 下面是科学家收集的关于声音在10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你能帮忙整理一下吗?

26 3. 学生讨论整理数据

4. 认识古筝,看一看古筝上面的弦是怎样排序的 研究不同的塑料膜,然后对它们的物理特性进行排序

三、反思和解释

1.你是按什么依据来整理的?看一看整理之后有什么改变,有什么好处?

课 题: 分 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2.从五个一组的材料实物中,正确归纳出其中的四个共同具有的特征,从而区分出哪一类不同。

3.以指纹图是为标准,用找相同点的方法给小组同学的指纹分类。

4.独立寻找特征,画出一个符合特征的海洋生物。 5.根据教材的图示,能连续地发现分类的特征。

6.模仿教材的图示,能用多积两分法给自己选择的果实分类。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教材文字表述的不同动物具有的相同特征。

2.能够识别出三种指纹的类型,并能正确地与文字配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分类的科学证据 2.善待自然界动物 教学重难点:

1.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2.了解生物分类学的“双名法” 3.学会找相同点分类的方法 4.学会多极两分法

一、集中话题

出示图片,商店里面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表示?

二、探索和调查

1. 老师这里有一些文具,你能不能将他们分成六类。 2. 学生讨论进行分类

3. 我们来认识一下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进行分类的?

4. 人的指纹有三种,看一看你们的右手拇指上的指纹,在纸上按下你的指纹印,然后在小组中分一分类。 5. 做一个小游戏:

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说说看他们有什么样的

27 共同点?

在下面的几个海洋生物中,指出哪一个是他们家族的成员?

在活动记录纸上画一个这样的生物。

6. 如果老师给大家提供鱼、斑马、猫、鸟、龟、人,这几种动物你能为他们分类吗? 之后还可以再分吗?

三、反思和解释

1. 学生汇报说说是怎样分的,并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2. 生活中有很多分类的事例,想一想还有哪些?我们为什么要给实物分类,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

3. 让小组中的同学分开站,分为一类的同学说明他们的指纹怎么样?

4. 请你选择8种水果然后用多积两分法为他们分类。

28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

第一课时《赶海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2.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3.了解F调、降号、还原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4.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 5.男女生分别演唱。 6.找学生到台前演唱。

三、学习F调、降号、还原记号。

四、创编活动 1.分组进行创编

2.分组到台前进行表演

3.教师、学生分别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能够跟音乐有感情哼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让学生有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学习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附点四分音符。

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内容

1.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

2.请你分别模仿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选择你喜欢的声音,我们一起创设出海边的气氛。

3.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4.大海是这样美丽,请你来汇报你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吧! 5.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呢?

6.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听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二、新课教学 1.初听这首歌曲

请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做动作。

2.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 3.复听歌曲

你对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 4.把你哼唱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

5.感受这首歌曲的拍子,并随着节拍用打击乐器伴奏。 6.再听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 7.学习附点四分音符。

二、练一练

1.随录音哼唱歌曲。

2.师生合作,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三、编创与活动

1.分两组,排练节目,要求有唱歌、跳舞、打击乐器和器乐演奏的同学。组长负责分配每个人的职责。

2.两组同学排练的节目进行汇报表演。 3.评价一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更好,为什么?

4.老师今天还带来几首歌曲,听一听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课堂总结

王立平爷爷写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人,希望你们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第三课时《小螺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歌曲《小螺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2.学习和正确运用反复记号,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教具准备:

钢琴、海螺、小螺号、瓶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赶海的小姑娘》

二、引入新课

1.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传递信息)

2.放映大海、沙滩、螺号等幻灯片。(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幻灯片,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画后,你们知道了这节音乐课和什么有关系了吧?)

3.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 播放动漫《小螺号》

师:先欣赏歌曲《小螺号》,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生:(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哼唱。

5.讲解反复记号,并练习演唱。 6.难点练唱。

7.逐句教唱(侧重难点) 8.学生跟琴声练唱 9.歌曲处理: 情感要求:

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

10.分男、女生分别演唱。

11.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伴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

12.分小组唱。

13.各组推荐两名学生唱。

三、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第四课时《丰收欢乐而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辨笛子和二胡。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歌曲都和大海有关,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跟海有关的歌曲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二、欣赏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

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

2.教师介绍乐曲。

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

引子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2)欣赏A段

A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3)欣赏B段

哼唱B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三、教师总结

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 教材分析

《草原放牧》选自《草原小姐妹》,是根据蒙古族儿童龙梅、玉荣小姐妹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单群的英雄事迹创作的,由作曲家吴祖强、王勤樵和刘德海创作。乐曲结构独特,采用民族传统音乐多段体与西洋奏鸣曲式结构相结合的形式。教材选用了第一乐章。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的赞美。

2.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根据〈草原赞歌〉的旋律改编的,能准确分辨乐曲两个部分。

3.认识琵琶,并能在音乐中分辨琵琶和双簧管的音色 重点难点

1.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根据〈草原赞歌〉的旋律改编的,能准确分辨乐曲两个部分。

2.认识琵琶,并能在音乐中分辨琵琶和双簧管的音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老师讲述‚草原小姐妹‛的故事,引出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乐曲。

二、新授课

1.哼唱歌曲〈草原赞歌〉

在欣赏乐曲之前,先学唱歌曲草原赞歌。这是美术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题歌。

引导学生分辨歌曲调式和前两个乐句的旋律特点:调式是羽调式,结尾音是LA。前两个乐句运用了同尾换头的创作手法,除了第一小节不同外,其他部分的旋律都是相同的。

在教师的伴奏下再次演唱。 2.欣赏引子和第一部分

播放引子部分,引导学生听辨出由圆号奏出的引子。

乐队简短的引子之后,由琵琶奏出节奏轻松活跃、欢步明朗的主题。 引导学生分辨主青黄不接〈草原赞歌〉的关系。这个主题就是以草原赞歌的旋律为素材改编的,具有蒙古族音乐的特点,一听到这段旋律就可以使推成联想到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俩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

完整欣赏一遍,听一听这个主青黄不接出现了几次。 指导学生为主题编配节奏伴奏。 3.欣赏第二部分

播放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分辨它和第一部分的节奏、情绪上的不同,并说一说它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

这段音乐的速度慢了下来。琵琶用轮指的方法奏出了宽广、抒情的‚草原‛主题,节奏舒展;双簧管优美的音色与琵琶交相辉映,使人的心情非常平静。

找学生哼唱第二主题。 请学生分辨双簧管的音色 4.完整欣赏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老鼠和大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并能有表情地演唱。 2.完成老鼠和大级节奏游戏。 3.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完成老鼠和大级节奏游戏。 2.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听一听《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

1.听歌曲《老鼠和大象》。

2.教师板书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请学生分组练习,力求将这两种不同动物的形象表现出来,然后组合在一起。

3.请学生朗读歌曲第二段‚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注意朗读的音量和语气。然后在朗读中加入老鼠和大象的二声部节奏背景。

教师范唱《老鼠和大象》

1.教师范唱歌曲。教师演唱之前,要求学生先表演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作为歌曲的前奏,教师演唱当中,要求学生朗读和表演带节奏背景的第二段歌词。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老鼠和大象》的歌唱。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鼓励学生积极学唱,尽快做到用歌声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比处理歌曲的演唱。尤其是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是多么舒展开阔。然后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声部。

(三)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

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可以先放慢速度学唱。 2.当两个产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战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

(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

第三课时《哪吒再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哪吒再生》 教学目标:

1.通过童话故事对学生进行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教育,并从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2.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到情感体验上来。

3.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音乐的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到情感体验上来。

教学难点:

1.学生安静的聆听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动画片中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三、新授

1.‚欢迎大家进入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出示图片)?‛ 2.提问: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讲述的是其中的哪段故事?

3.请一位同学叙述《哪吒再生》的故事情节。 4.乐曲欣赏《哪吒再生》 (1)初听乐曲《哪吒再生》。

提问:‚音乐是怎样表现这段故事的?‛ 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5.分段细听: (1)金光洞里 (2)哪吒苏醒 (3)师徒相见 (4)出发报仇

在教学时边听、边议、边讲,以引导学生想象,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音乐表现手段的认识。

如:乐器一开始,扬琴奏出轻快的震音,似云雾蒙蒙的金光洞。2/2拍的节拍和全乐队的强奏,抒发了哪吒见到师傅时的悲喜交加、感慨万分的心情。三连音节奏的层层推进由学生来复述音乐中的内容。要求随音乐的出现顺序简单的讲述。

6.其他同学可边听边画出你喜欢的曲中的人物或情节。 7.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讲述及绘画。 8.课堂小结:

提问:‚我们只有怎样才能战胜凶恶的敌人?‛ 卡通绘画擂台赛:

教师引导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同学所画的动画人物多,质量高,多而好的组,教师发给那组同学一个卡通动物,并比一比哪组的卡通动物多。

第四课时《哪吒再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唱歌《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教材分析:

本课我根据成语守株待兔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前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其中,第三四乐句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乐节构成,节奏独具特色,与前两乐句形成对比,装饰音的使用增加了歌曲幽默感。

教学目标:

1.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 2.认识倚音记号,并准确演唱。

3.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 重点难点:

1.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

2.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生共同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情绪

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学生对优美、欢快情绪的音乐体验较多,对诙谐情绪的音乐作品接触较少,可以歌曲的倚音和风格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初步学唱

跟老师听唱前两个乐句,提示第一乐句的倚音,以及第二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与顿音的演唱。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四乐句旋律的进行特点;每个乐句中有两个旋律完全相同的乐节。指导学生自己视唱,提示十六分音符的四个字要吐字清晰,以及倚音和波音的演唱要准确。跟老师听唱第五乐乐句,提示一字多音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视唱第二段歌词,提示准确地按反复跳越记号演唱。

3.外理歌曲

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分句。歌曲可分为五个乐句。前四个乐句都有四小节,一乐句一换气。第五乐句是扩充乐句,六小节,可在第二小节后换气。整首歌曲要唱得连贯、诙谐。

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表现出老农夫开始的得意和后来的失望等情绪。

这是一首诙谐的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情和声音的特点。 4.表演 在唱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每组可有演唱,表演。 师生进行评价。

最后,挑选一些表演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全体同学演唱结束音乐课。

第三单元我们的田野第一课时《我们的田野》

教学内容:《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2.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美。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感受田野

1.播放歌曲录音,并随机播放其他美丽的田野的风光的图片,学生边欣 赏歌曲边欣赏图片。 2.听后交流

师: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 (学生尽情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 唱 这首优美的歌。

二、学唱歌曲: 1.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学唱曲谱

(1)熟悉歌谱,师:我们先来仔细看一看歌曲的歌谱,歌谱中有一些记号告诉了我们歌唱的顺序等,谁能把它们找出来并告诉大家歌曲的延长顺序是什么样的?

(学生仔细观察歌谱,交流得出:反复记号告诉我们这首歌曲有五段,并且结尾一句不一样)

(2)随琴视唱一遍曲谱。

师:你们觉得哪一句最不好唱? 提出难点 突破难点

在休止符的地方请同学们尝试轻轻闭上双唇,来感受停顿。 (3)完整地视唱曲谱。 3.学唱歌词

(1)随伴奏有感情地轻声读歌词。 (2)随伴奏轻声默唱歌词2遍。 4.歌曲的处理

师: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样才能唱好它呢? 学生回答: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5.齐唱歌曲。

6.分角色演唱歌词。

(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分角色的方式)

7.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五、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了解关于意大利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 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欢快、活泼。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

歌片、录音机、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听音乐《我们的田野》,静静地走进教室。 2.教师: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 学生回答:《我们的田野》。 教师:我们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有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平静的湖泊、金色的鲤鱼、浅蓝色的群山等。

教师: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歌声来赞美它呢? 学生:用连贯、优美、柔和的歌声等。

3.师生随录音伴奏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4.教师:这首歌曲用柔美的旋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色。 教师出示歌曲《田野在召唤》的部分歌词:

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绿树发芽万物生长。 当那小河清清流水正在欢唱,我将出发到远方。 当那玫瑰花上露珠闪闪发光,百灵鸟儿展翅飞翔。 当我肩上扛起小小背包行装,我将出发到远方。

教师:这是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唤》的歌词,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好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谁来说说,歌词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春天来到,万物复苏,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师:田野用它特有的方式向我们发出了邀请,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学生:到郊外踏青、春游、玩耍等。 教师: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呀? 学生:高兴、愉快、快乐、愉快等。 教师:那么如果老师让你来演唱这首歌曲,你想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达你的心情呢?

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歌曲产生了学习的欲望,他们对歌词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他们的心情也是愉悦的)

5.出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唤》。(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情感体验 1.学生初听歌曲。

教师:请你想一想这首歌曲是用什么形式演唱的? 学生:是用合唱的形式演唱的 2.出示歌片。

教师: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演唱歌曲的一声部,请你来听一听 1)这首歌曲的开始有什么特点?

2)第一和第二乐句,还有第三和第四乐句的歌谱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歌曲的第一乐句是弱起小节。第一和第二乐句的歌谱基本相同;第三和第四乐句的歌谱基本相同)

3.师生合作。

教师: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演唱吗?(愿意)我们用师生接力的形式来唱一唱,老师来唱第一和第三乐句,你们来唱第二和第四乐句。(在前面寻找歌谱中的相同之处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演唱,大大降低了唱谱的难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教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演唱歌谱,需要钢琴的小组可到前面来。

5.教师:让我们完整的来唱一唱歌谱,老师为你们伴奏。(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唱准弱起小节和休止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

6.教师:你们真了不起,唱得好极了!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的伴奏来读一读歌词,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一下歌曲那活泼、欢快的情绪吧!请你开动脑筋,为‘梯里通巴’的‘巴’字加动作来表演。同时,歌曲中多处用了八分休止符和符点八分音符,请你来想一想为什么?(学生随录音伴奏读词

1)拍手 2)跺脚 3)捻指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加动作和不加动作分别来演唱歌曲的第二乐段,对比两种方式,效果有何不同? 学生:加入动作之后,使歌曲更加富有朝气,更能表现出人们到田野时喜悦、兴奋的心情。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和符点八分音符的作用也是为了能够突出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师:你们真聪明!下面就让我们用欢快的歌声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的一声部。(教师伴奏,学生边唱边表演,学生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有的拍手、有的垛脚等)教师及时地给予评价。

7.教师:接下来老师请男女生来对唱,好吗?(好)谁愿意来设计一下怎样对唱呢?

学生:第一段歌词由男同学来演唱,第二段歌词女同学演唱,歌曲的第二乐段一起合唱。

教师:请你边唱边想,在演唱的过程中,歌曲的力度有什么变化?唱完之后,小组讨论,设计力度变化。‛

学生:‘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用稍弱的力度;‘绿树发芽万物生长’,力度要渐强。第二乐句同理。‘巴’字要强,因为有重音记号;‘快快把路上’、‘出发到远方’和‘走我一路唱’要渐强。‛

8.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有了力度的变化使歌曲更加热情奔放,更能突出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欢快和乐趣。

9.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教师:刚才我们用齐唱的形式演唱了歌曲,这首歌曲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那么加入合唱之后,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聆听范唱)

学生:使歌曲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情绪上更加活泼、风趣。 11.教师:让我们用合唱的形式来演一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先来观察一下二声部的歌谱,是由哪几个音符组成的?(do、sol、si 三个音符组成的)学生直接识谱视唱,教师伴奏。

12.师生合作,教师唱一声部,学生唱二声部,使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然后师生交换练习。(练习时,要求学生划拍唱谱)

13.填词练习演唱一遍。然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部来演唱,教师将座位安排好,先让每个声部分别演唱,然后合唱。教师总结。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统

一、和谐的声音进行合唱。

三、巩固演唱,音乐与相关文化

1.教师:这首歌曲向我们展示了意大利的田野景色,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美丽的国家。(教师出示一些意大利的风景画面,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2.学生结合视听效果,汇报课前了解到的意大利的相关内容:提起文明古国意大利,人们立刻会联想到历史上煊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1900年前毁于一旦的庞贝古城、闻名于世的比萨斜塔、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风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古罗马竞技场……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旅游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旅游国家,它有独特的城市风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很多,此外还有良好的海滩和山区,公路四通八达等。 3.巩固演唱。

教师:最后让我们用活泼、跳跃的声音在音乐的伴奏下,分两个声部完整的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我们喜欢的活动场所,也是艺术家们喜爱表现的题材之一,通过这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表现田野的音乐既可以是,学生回答:‘优美、抒情的’,也可以是,学生答:‘欢快、活泼的’,课下希望同学们继续寻找一些与田园有关的音乐,让我们共同来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前奏曲》、《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教学过程:

1、音乐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拨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

2、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意境与这幅画的意境相似。

3、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欢乐颂》是庄严的,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

4、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5、试一试,在《间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诵。并感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的朗诵有什么不同?

6、启发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吗(如唱歌、雕塑、影视等)?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7、分组准备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8、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第四单元山乡牧童 第一课时《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4.学习音乐知识升记号。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6.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小组进行演唱。

(3)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7.学习音乐知识升记号。

师:记有升记号的音要比原来的音高半音。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5.风景欣赏:

四、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第二课时《牧童短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牧童》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牧童短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牧童》

二、欣赏《牧童短笛》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

2.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3.‚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4.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5.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6.讨论、谈体会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村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村晚》 教学目标:

1.能以中速优美的速度情绪演唱歌曲,体现歌曲古朴并且能背唱。 2.理解反复跳跃记号,懂得歌曲演唱顺序。并视唱前8小节歌谱,知道写作节奏规律。

3.通过演唱,了解中国诗歌歌词中透出的田园闲散文化,激发热爱自然与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背唱歌曲《村晚》。

教学难点:理解反复跳跃记号,懂得歌曲演唱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播放《村晚》,请学生听后感,诗词中描写了什么? 生:田园生活

师:唐宋时期是中国诗词造诣的高峰时期,这首诗就是来自宋代诗人雷震之手,由著名的作曲家白诚仁先生为其谱曲。中速 优美的田园风。

二、新授

1. 再听录音,探索旋律的节奏特点 X X | X X X X | 弱起节奏 2.学唱曲调

老师弹奏钢琴,学生用‚啦‛唱一遍第一声部。 3.视唱前8小节

自学和教授相结合(采用旋律节奏模进的手法发展旋律写法) 4.学习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5.教授全曲,稳定第一声部之后,加入第二声部学习。

力求起声、音色、节奏、音量的统一和均衡,初步实现二声部的演唱 6.注意歌曲反复后的结束段落。

三、课堂总结

歌曲短小精悍,旋律易学,又加入后半部分反复歌词后的二声部习唱,容量安排的恰到好处。歌曲的风格近似学堂乐歌,很适合学生的心理年龄,歌曲的意境也是质朴有加,体现了田园般的优美自然。

第四课时欣赏《牧羊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牧羊姑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突出(突破)方法 2.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自制教学挂图、曲谱若干、白纸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

师:欢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一、听六段录音

师:放六段音乐录音生:静听

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师生问好,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注: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

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

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三、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速度:缓慢的 节奏:疏松的

五、扩展

1、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出示歌词)

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六、思想教育

师:大家看黑板,咱们今天欣赏的乐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关,那么同样都是牧童,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却完全不同呢?

师:就是因为生活在旧社会,牧羊姑娘挨冷受冻,还受欺负。而咱们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应该怎样做呢?

生:再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七、结束

师:咱们欣赏了一首动人的《牧羊姑娘》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通过欣赏音乐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热爱学习。

第五课时欣赏《山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山童》。 教学目标:

1.能静心、专注地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外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感受合唱歌曲带给人们的美妙和声以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2.复习歌曲《牧童》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牧童》

二、导入

师:我们学过了歌曲《牧童》,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山童》。

三、欣赏合唱歌曲《山童》

1.介绍歌曲:这是一首中国歌曲,它是一首描写山里孩子的歌。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和《牧童》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牧童》音乐规整,《山童》具有民歌风味。) 3.再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4.刚才你闭上眼睛听音乐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你想象到的牧童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5.小牧童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一天跟着他可爱的牛儿羊儿们在一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水,青青的草,小牧童唱着欢快的歌悠闲的在

四、创编《山林的歌谣》活动

1.歌曲《山童》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 山风:呼呼呼呼; 小草:习嗦习嗦; 羊跳:蹦达蹦达; 小鸟:叽叽喳喳; 泉水:叮咚叮咚; 羊鞭:劈啪劈啪; 鱼尾:吧嗒吧嗒。

2.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马蹄、小猫、啄木鸟、小鸡、小鸭等。

3.歌曲《山童》是怎样描写了哪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4.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可选用书上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可只用1 2 3 5 6。

5.小组展示。

四、总结评价。

第五单元 欢腾的节日

第一课时《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让学生更热爱我们的国家。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 师:他们在干什么? 生:泼水

师:我们国家哪个民族过泼水节? 生:傣族。

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名字叫《快乐的泼水节》

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

(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

(3)学唱第

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 (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

(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模仿其音响。

3.学生跟老师学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4.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再找些傣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

5.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金蛇狂舞》

教学内容:欣赏《金蛇狂舞》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金蛇狂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能用动作表 现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中的速度、力度、节奏、情绪,以及不同音乐元 素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境; 3.通过欣赏本课乐曲,使学生了解‚螺丝结顶‛、‚对答呼应‛等民族音乐表现手法; 4.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及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锣、堂鼓、主旋律挂图、‚龙舟头饰‛、彩旗、‚龙舟表格‛ 教学重点: 听赏乐曲《金蛇狂舞》,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堂鼓和锣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探索、表现乐曲表现的情境。

教学过程:

课前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发彩旗;并要求搜集关于‚赛龙舟‛的资料。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大家还记得聂耳叔叔吗?我们学过他写的什么歌曲?

生:记得。《卖报歌》

师:聂耳不但写了许多反映穷苦劳动人民生活的歌曲和爱国歌曲,还创作了优秀的民乐合奏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金蛇狂舞》。

三、新课教学

A、初步完整感受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听这首乐曲你联想到什么场面?

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绪?

播放乐曲,生静听

生:……

师:说的好!《金蛇狂舞》这首乐曲展现的正是端午节赛龙舟时欢腾的场面。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关于‚赛龙舟‛的资料,现在谁先展示一下!

生:……

师:大家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证明咱们班同学已经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们自己高兴吗?

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听赏聂耳的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听时,请留意曲子的速度,并大胆想象‚金蛇‛和‚狂舞‛分别指的什么意思?

播放全曲,课件中出示画面。

生:……

师:对‚金蛇‛指的是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 指的是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那么大家认为最能体现热烈气氛的是那两件乐器?

生:……

师:大家音乐感觉非常好啊,老师也认为是这两件乐器。下面我们就用锣和堂鼓做一个经常玩的‚对击游戏‛好不好?

生:……

师:好,马上找到自己的音源,准备好了吗?

生:……

师:看老师左手拿锣,右手拿椎子!

活动:师生对击

第三课时欣赏《火把节之夜》

教学内容:

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了解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 3.认识民族乐器阮,并了解乐器的功能。 教学重点:

认识民族乐器阮,并了解乐器的功能。 教学准备: 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欢乐情景的歌曲《欢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彝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

介绍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交,到了晚上 ,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二、欣赏乐曲,展开想象。 1.介绍乐器:中阮——好像是一把大的月琴,它的历史有近2000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

2.提出欣赏乐曲的要求。

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否则就听不出其中的妙处了;其次,要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最好能跟着哼唱几遍;再者,听音乐要能根据音乐的标题和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演奏乐器的音色。

3.初听乐曲,现在让我们首先做到第点,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随着教师学唱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第三课时《那达慕之歌》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 教学重、难点:

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山童》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导入 1.美丽的内蒙草原 师:‚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

生:内蒙古大草原! 2.热闹的那达慕

师:你们知道蒙古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吗? 生:那达慕!

3.初听环节,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聆听《那达慕之歌》,了解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那达慕‛的情况?

生:人们要穿好节日的服装!有骑马比赛!参加那达慕的人很多很多,节日的场面很热闹!晚上人们载歌载舞、拉马头琴庆祝节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这些你们对这个盛大的节日还有更深的了解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作汇报。 4.学唱歌去

这么热闹的那达慕,老师也被感染了,让我们跟着琴后面一起来唱一唱吧!

师分句教唱歌曲

师:在同学们刚才唱的曲子中,第二句‚飞也似的奔跑‛在‚跑‛字,是一个附点八分音符加上十六分音符,在歌曲中,还有一个字也是附点八分音符加上十六分音符,你能找一找吗?(‚达‛) 师: 附点八分音符加上十六分音符,演唱,也是这首歌曲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地方。我们把这两个地方来唱一唱。

教师范唱,‚跑‛,这个字轻轻的推一下,注意不要唱的太重! 师:好,现在让我们连起来把第一段完整的唱一唱。

A、 刚才同学们在唱第一句是这样唱的‚穿好服装跨上骏马….‛(每一个都是强音)

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一句,你们来听一听,‚穿好服装跨上骏马….‛(有强有弱)

你觉得哪种好听,好听在哪里?(声音是不是弹跳起来了?感觉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第一种唱法相比较就失去了生命力了。)

好,下面我们再来试验一下,要感觉非常活泼俏皮。

B、 第二句‚枪声一响…..‛教师范唱,注意‚飞也似的奔跑‛这个地方要渐强,因为枪声响了,人们得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

恩,唱的真好。

C 、师说:下面到了赛马场上了,万人都在齐声欢呼,这个时候声音应该怎样?(响亮)

师:用热烈的情绪、欢快的情绪来演唱。速度要稍快,表现出骑马比赛的速度。力度要强,体现出男子汉的力度。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强弱的地方跟随音乐一起来一遍。

师:你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要变成怎样的场景和情绪呢?不同的表现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呢?前后四人小组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

生:我们小组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表现骑马比赛进行到了高潮,马上要分出胜负,人们在欢呼,在拭目以待冠军的出现。所以力度应该是渐强的。表现越来越热烈的场面。(并以小组为单位演唱)。

生:我们认为最后的音乐应该是表现快乐的节日接近尾声了,欢聚的人们渐渐离开了会场,欢歌笑语逐渐远去。所以力度表现应该是减弱的。(汇报组演唱本组方案)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正如你们所设计那样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减弱的处理将音乐引向尾声有明显的结束感。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两种不同风格的力度设计。小组汇报完毕,全班同学分别演唱感受两种不同的力度设计。第一段先由p~f第二段由f~p,完整演唱结束本课学习。

三、处理歌曲

1.‚那达慕‛可以说是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里男人的节日,充分体现了蒙古草原的阳刚之美,让我们再次来聆听这首《那达慕之歌》,体会一下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力度、速度来演唱?

生交流(用热烈的情绪、欢快的情绪来演唱。速度要稍快,表现出骑马比赛的速度。力度要强,体现出男子汉的力度。)

2.我们就带着这种感觉来演唱这首欢快的《那达慕之歌》。

3.蒙古族可是个载歌载舞的民族,你都知道有哪些舞蹈动作呢? 4.这节课我们一起做做骑马的动作。 5.小组创编。

6.随音乐自由边歌边舞。

7.你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要变成怎样的场景和情绪呢?不同的表现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呢?

8.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讨论后汇报表演。[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力度变化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效果] 9.师小结: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正如你们所设计那样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减弱的处理将音乐引向尾声有明显的结束感。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两种不同风格的力度设计。

10、小组汇报完毕,全班同学分别演唱感受两种不同的力度设计。

11、完整演唱,在边唱边舞中结束本课学习。

师:美丽热情的蒙古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们的祖国有着56个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让我们走进这多彩的民族节日吧!

第四课时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2.培育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要请同学们自己来组织、参与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请大家看课本,其中有摔跤、赛马、射箭、唱加油歌等五个部分的内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都要求同学们与伙伴合作,共同来创造、来表现

2、学生们分四组,相互交流、商讨,共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但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搞成千篇一律。

3、学生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4、综合四组的表演,即让四组的摔交、射箭、歌唱和赛马共同表演,拉拉队共同唱加油歌,形成高潮。

教学反思: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有创新能力。

第六单元八音盒 第一课时《愉快的梦》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愉快的梦》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感受日本歌曲《愉快的梦》,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有梦想要从现在做起,做好每一件事。 教学重点:

1.6/8拍子的意义及强弱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歌曲的节奏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谈话:同学们,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日本这个国家,你了解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做出评价及鼓励) 2.播放多媒体课件:‚哦!看来,你们对日本的了解还真是不少,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到美丽的日本去看一看。(播放有关日本风景、名胜、饮食、服饰等图片。同时配上日本民歌。如:《樱花》、《四季歌》。)播放时,教师可做简单的讲解。

二、聆听歌曲范唱: 1.‚就在这个美丽的国家,有一个可爱的,和你们同龄的孩子,他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做了一个神奇而有趣的梦。你们想知道他梦到了什么吗?(想!)那就快快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和老师一起伴随着音乐走进他的梦乡……(播放歌曲《愉快的梦》最好是带有动画的VCD歌曲,或独立制作动画。让学生边看边听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他都梦到了什么。)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老师边听边打拍子。(6/8拍) 2.歌曲聆听结束后,师生谈歌曲的内容。

师:刚才,在同学们听音乐的同时有谁注意到老师在做什么?(打拍子)

三、6/8拍的认识

以往,我们学习的歌曲大多都是2拍子的,而今天不同。今天,我们学习的是6/8拍子的歌曲,是一首日本儿歌。

1.6/8拍的认识。

2.6/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四、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第一乐句旋律,边唱边打拍子。学生模仿练习。 2.第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一句相似,让学生按学习第一乐句的方式来自学第二句。

3.第三乐句,教师范唱。提示学生要注意‚v‛换气记号。教师范唱,学生模仿。

4.第四乐句,学生自学,并整理全曲。 5.完整地唱出全曲的旋律。 6.听录音带范唱。(能跟上的同学可以轻声跟唱歌词) 7.填唱歌词。

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学生们一定非常喜欢。提问: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这是一首有关梦的歌曲怎样唱才能更好听?(温柔地、轻轻地、闭上眼睛,像睡觉似的等等)。‚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最动人的声音,有感情地把歌曲唱一遍吧!‛(教师可以拿着打击乐器如:碰铃,为歌曲伴奏)

8.可再次有感情地演唱一遍。

五、创编

1.同学们,你们唱得真好听。下面,请大家每人选出一张你最喜欢的彩纸,让我们一边唱着梦之歌,一边折一支满载理想的梦之船。让我们把自己心中的梦想都装载到梦之船上。看谁折的又快又好。(播放范唱带,边唱边折)

2.折好后,拿着自己的梦之船,相互交流自己的梦想。教师给予鼓励,支持。

3.同学们,你们的梦想可真是五彩缤纷,美丽极了。看来,现在我们仅用歌唱《愉快的梦》这首歌,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已是远远不够了。同学们,大家快快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如何歌唱来表达我们的快乐心情。(我们可以跳舞、可以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好的。同学们,现在就发挥小组的力量,你们自己去编一编,练一练吧!

4.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歌表演中来,选出最优秀的一组大家来学习。

六、延伸: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朋友,他想把自己的梦也讲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想!)播放动画片《邋遢大王历险记》中邋遢大王做梦的一集。

2.谈谈观看的感受,通过观看动画片,从中受到教育。

七、结束语:

‚同学们,快为你心中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吧!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够梦想成真!‛

第二课时《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来演唱《侗家儿童多快乐》,学习二声部的演唱,并了解常用的知识与技能。

2.用‚到侗族做客‛的情景串起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多种感官关联性学习,培养各种能力。

3.初步感受侗族风情,在学习侗族大歌中激发学生喜爱民族歌舞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能较为准确地演唱二声部演唱的基础上进行侗族歌舞的表演。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歌曲韵律

1.聆听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前面部分。设问:歌曲伴奏音乐里加入了什么打击乐器?(学生聆听律动音乐,然后回答。)

2.聆听歌曲,随乐在铃鼓响的地方拍击节奏,个别学生用铃鼓参与表现。

3.聆听歌曲,随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律动。

4.聆听歌曲,用铃鼓、沙锤及身势动作参与律动。

5.老师演唱《侗家儿童多快乐》的第一乐段,请个别学生用打击乐器为老师的歌声伴奏。

二、欣赏《侗族大歌》

1.师导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在演唱?

2.师生欣赏视频《侗族大歌》。 3师简介侗族大歌。

这是侗族小朋友在中日友好文化交流会上演唱的《侗族大歌》,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发现:他们演唱时没有伴奏,而且是多个声部在演唱。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侗族地区一向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尤其以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为传统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三、唱唱侗家儿歌

1.完整聆听歌曲两遍。 聆听第一遍时要求学生听辨歌曲的齐唱部分和合唱部分,如听到齐唱举起一只手,听到合唱举起两只手;聆听第二遍时每大组请1人上台边听边用手势表现出来,其他同学也一起用手势表现。

2.两声部学习。

①聆听歌曲合唱部分,听后请个别学生哼唱他印象深的声部给大家听。②学唱一个声部并加上手势动作。

③请学生试着聆听另一个声部并请个别学生哼唱。 ④出示两声部歌谱,学唱另一个声部并加上手势动作。

⑤老师演唱高声部,请一组的同学配唱低声部。(提醒学生声音要轻,否则听不到老师的声音。)

⑥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声部进行合唱,随时指导学生的演唱,注意互相聆听,注意声音要求。

3.歌曲整体学习。

①出示《侗家儿童真快乐》的歌谱,学生随着范唱跟唱两遍。

②老师指导学生演唱第一段的后半部分,重点练习唱好休止符(先让学生想办法,然后老师归纳),然后再把第一段完整地唱一唱。

③老师指导学生演唱第二段的后半部分,比较第一段结尾和第二段结尾的‚也罗也‛有什么不同?(第二段的‚也罗也‛加上了下滑音记号,表示侗家儿童在欢呼)。请学生为最后的‚也罗也‛加上自己的手势动作。

④把整首歌合起来演唱,要求齐唱部分用轻巧的声音演唱,合唱部分按声部要求演唱。

⑤老师指挥,学生跟伴奏音乐一起唱。 4.情景表演唱。

齐唱部分演唱时请学生用打击乐加入伴奏,其他同学身势动作拍节奏;合唱部分做呼喊手势,后面齐唱部分第二段最后的‚也罗也‛加上自己设计的手势。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

1.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感受世界名曲的不朽魅力。

2.通过演唱、律动参与、听辨模仿乐器演奏等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记忆乐曲主题,感受乐曲情绪、速度的变化,了解曲子的曲式结构。

3.体验同一体裁内容的曲子用不同的方式去呈现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参与性的欣赏,记忆乐曲主题,感受乐曲情绪、速度的变化。 2.乐曲主题的记忆。

3.复三部曲式结构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直接律动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 1.师生一起跟音乐律动导入。

导语:今天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想必同学们肯定有点紧张,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热热身,舒缓紧张的情绪。(曲子的情绪欢快、热烈)

谁来说说刚才我们舞蹈的这段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情绪? 2.安静复听。

下面就请同学们坐下安静的听听,完了说说曲子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速度忽快忽慢、力度忽强忽弱,非常的自由奔放。)

3.再一次律动聆听。(2遍,第2遍请几位同学上来代替老师领舞。) 让我们再一次跟着音乐律动,用你的表情和肢体告诉我你对音乐的感受。

二、聆听乐曲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 1.哼唱。

今天,老师要为同学们的出色表现献上一首歌。(教师范唱) 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学生跟琴学唱。 3.跟着音乐演唱。 4.熟记主题。

三、聆听乐曲第二部分主题。 1.初听。

首先请同学们听清楚演奏的乐器有哪些? 2.哼唱乐曲主题。

四、完整聆听全曲。 1.过渡语。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叫勃拉姆斯,他把我们今天演唱、舞蹈以及演奏的三段音乐作为主题创作出《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这首曲子非常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欢,并且成为了一首世界名曲。

2.完整聆听全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全曲,同时,请同学们做一个全能的小音乐家,碰到演唱的音乐演唱,舞蹈的音乐舞蹈,我来帮助大家写出音乐出现的顺序。

3.了解复三部曲式结构。

概括:演唱与舞蹈是乐曲A部分,演奏是乐曲B部分,那么曲子的曲式结构为ABA----复三部曲式。

4.再次视听。

这首曲子勃拉姆斯原先的创作是一首钢琴曲,我们今天欣赏的是改编的提琴与钢琴的协奏曲,让我们在一次完整视听。

5.简介曲子的创作背景。

为什么曲子会给我们热烈、自由奔放的感觉呢?因为当时匈牙利居住着一个叫吉普赛的名族,这个名族的人民性格热情、豪放,这个名族的音乐跟他们的性格一样有着同样的特点,勃拉姆斯就是受他们音乐的影响创作了这首曲子,因为他一共创作了21首匈牙利舞曲,所以就给这首曲子编号为第五号。

五、课堂延伸。

1.欣赏由管弦乐合奏、提琴齐奏等视频片段的欣赏。

我们今天所欣赏的这首《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由钢琴四手联弹改编而成的,这是一首世界名曲,非常受大家的欢迎,表现形式也非常多,除了我们欣赏的钢琴和提琴的协奏曲外,还有管弦乐合奏、提琴齐奏、沙克斯独奏等,欣赏片段。

2.引导讨论,教师小结下课。

教师总结:同一题材的乐曲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不同的表现形式将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因为艺术是无止境的,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语文园地八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们的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3.我的发现: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资料做成剪报。

1.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2.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敢于大胆想象,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3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力量和神奇。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二、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提问,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三、全班交流

1.每组推荐介绍几篇比较好的,把大家感兴趣的拿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小结延伸。

2.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习作)

一、导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也都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1)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2)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3)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习作点津。

(1)此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想象作文。习作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是受听到的或看到的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想法。想象要有趣而丰富,语句要通顺。自己为习作想一个题目。写好作文后,自己读一读,找出不足之处,自行修改。

(2)要大胆想象。写想象作文,要开阔自己的想象空间,新奇、丰富的想象会给作文带来奇丽、美妙的色彩。

(3)要合乎情理。

(4)要中心明确。想象作文虽然写的只是一种尚未实现的理想,但它应该是小朋友心中最真诚的理想、期待或祝愿。写作时,要对生活仔细地观察,注意突出重点,并围绕这个重点选择素材。面面俱到是这一类题材的大忌。

(5)注意语言的情节。这里我们要重点提一下,想象作文中的科幻类习作,是许多同学都喜欢的,可是却往往写得不尽如人意,一味追求新、奇、特,而忽略了习作在语言和情节上的准确、清晰、完整、真实等最基本的要求。另外一个原因就在于有些同学对相关科学知识的了解非常少,所以习作内容里出现了“四不像”,有的还弄出了笑话。要想写好这类的想象作文,还要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科技知识。

5.学生自己起草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交流习作。

(1)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2)着重点评: ①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②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③奇思妙想的内容、原因、目的等是否交代清楚。 ④根据上述要求同桌互改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习作例文 机器人保姆

在新疆的妈妈打电话过来说,一岁的小弟弟晚上总是吵吵闹闹,弄得妈妈每天晚上都不能睡一个安稳觉,已经瘦了一大圈。

我决定派去年精心研制出来的机器人保姆洛克照顾远在新疆的小弟弟。机器人腾空飞起,在云雾中穿行。在我的指挥下,洛克马上找到了妈妈在新疆的家。

小弟弟乱扔玩具,妈妈在一旁收拾着,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机器人马上走到弟弟面前,轻轻地按下身上的一个蓝色按钮,洛克的肚子马上变成了一个屏幕,放起了动画片。“咯咯咯„„”小弟弟开心地笑了。

快到吃饭的时间了,妈妈告诉洛克今天的菜谱。洛克从冰箱里取出原料,把炒菜和炖汤的原料从左右两侧放进肚子里,然后启动烧菜程序。一会儿,一盘香喷喷的红烧鱼和一碗蘑菇鸡汤出炉了。妈妈边吃边点头,直说味道一级棒,弟弟的胃口也大开。

晚上弟弟该洗澡了,洛克把五个手指变成了五个喷水口,喷出了既温暖又清香的水花,弟弟高兴极了,把身上也洗得干干净净。

洗完澡,弟弟该睡觉了,洛克的额头上发出一道红光,射向被窝,被窝一下子暖和了。弟弟一骨碌爬上床,感到很舒服,在床上爬来爬去。洛克马上按了一个双色按钮,讲起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弟弟慢慢闭上双眼睡着了。

这就是我发明的机器人保姆——洛克。

评析:习作描写的这个机器人保姆真不简单,腾云穿雾,把顽皮的小弟弟照顾得听话、乖巧又不失童心。为弟弟变电视屏幕、替妈妈烧饭、帮弟弟洗澡、哄弟弟入睡,这几个片断组成了完整的故事。当然,说不定这样的梦想哪一天会成真呢!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宽带网)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广告乱改成语。 5.小结:注意区分同音字。 口蜜腹健(剑)(饮料广告) 随心所浴(欲)(热水器广告) 咳(刻)不容缓(药品广告)

6.教师小结:同学们,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平时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搜集生活中滥用成语的广告词,开展一场成语错别字歼灭战,做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纯洁的小卫士。

二、日积月累

1.本单元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2.这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威力。当我们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我们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我们拨通电话与同学交淡的时候、当我们坐在电脑室上课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它们。

(有条件的可让学生观看科技名人头像的录像,如“电视之父”菲洛·泰勒·法恩斯沃、“电脑之父”约翰·冯·诺伊曼、“电话之父”亚历山大·贝尔,当然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航天之父”布莱恩等等。)

其中,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引发奇思妙想,发现了著名的牛顿定律;瓦特呢,看到水壶里的水烧开了,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来了,想到了水蒸气的力量,发明了蒸汽机„„正是科学家们的这些奇思妙想,才有了后来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所以,数学家高斯说:“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3.有关奇思妙想的名人名言,我们第八组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上就有三句。

4.交流同学们在课外搜集的有关奇思妙想的名人名言。

5.出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奇思妙想——“我种的杂交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在稻穗下乘凉;我的目标是,不仅要让全国人民吃好,而且要让世界人民吃好。”

6.指名学生说说袁隆平的故事,感悟袁隆平博大无私的胸怀和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语文园地八的学习,我进一步培养了大家口语交际的能力,让大家在交流实践中提高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大家写一篇畅想未来的作文,把各种奇思妙想付诸笔端,大家觉得是不是很有趣呢?我们要享受学习,快乐学习。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大家还得在课下多查资料,多做练习。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开展这堂课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既能言之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进行行之有效的交流、讨论。

特别是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的说非常的关键,那其中就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了让交流能更加地行之有效,我让每组推荐介绍得最好的,把大家感兴趣的拿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完善,学会了在交流中获取资源的共享。

整个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在学生表述能力的指导上,我做得还不够。另外,在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这一环节上也存在商榷的地方。大范围的分组讨论,动作是否过大,在时间的安排上是否合理?我还将在此处多下功夫。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上册

**县**小学

***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

第一课 美丽的生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3、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关键点: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动植物生命的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小奖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老师见了你们班的小朋友,知道了你们班是个温暖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大自然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呢?(生答)想看看它们吗?跟我来!(课件展示)动植物的画面。认识他就大声的说出来。

(二)、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1、看了这个***,你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它们是多么可爱呀,生长在大自然中,充满了活力,让我们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你看,小蝴蝶花正在给我们做鬼脸呢?我们给他打个招呼吧!(生给蝴蝶花打招呼)你看它,长得多好呀。再看一看我们小朋友,身体长得多棒呀!

2、植物在生长,动物在生长,小朋友也在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想知道吗?走,跟我再去看看吧!(展示课件:小草生长、花儿开放、小鸡、青蛙成长画面。师相机解说:如,小蝌蚪长成青蛙了,我们祝贺他。

3、问:小草会生长,大树会生长,还有什么会生长?

鸡妈妈会生宝宝,马妈妈会生宝宝,还有什么会生宝宝?(学生交流)

4、对,(课件展示):植物会生长,动物会生长,我们都会生长。凡是会生长的都有生命!)板书:生命

5、许许多多的生命让我们的大自然更美丽,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瞧,我从这个男孩眨巴眨巴的大眼睛看到生命的活力,他真可爱;今天,我在一

(四)班教室门口,从梧桐树的嫩芽中看到了大树的生命。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植物的生命?(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的实践和体会。)

(三)、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1、过渡:我们感受到动物、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生命是美丽的。(板书:美丽的)

2、(师出示一盆鲜艳、美丽的花),李老师也养了两盆花,你看到它美丽的生命了吗?(生回答)

我精心的照顾她,它就用鲜艳的颜色、各种的姿态来展示出它们生命的美丽,给我带来了快乐!

3、师出示一盆植物(芦荟),我还养了一盆芦荟,你能发现它的生命吗?(生答)芦荟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衣,但它也给我带来了快乐。你能猜猜为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像芦荟这样的植物、动物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却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的校园才像花园一样,我们的地球才多姿多彩,才充满了活力。

4、你像认识一样照顾过植物、动物吗?(相机问: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实践体验)那它们知道你在关心爱护它们吗?(交流)

5、对呀,动植物是有感情的。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所有的生命只要在我们的关爱下, 它们就会生长得越来越美丽,活得越来越快乐。

6、(课件展示):动植物不仅有感情,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白天争开眼睛,看看美丽的世界。晚上,小朋友们睡觉了,牵牛花也睡觉了。(让学生体会动植物的感觉)

7、、课件展示:你看,有的动物还很聪明,能用独特的方式保护自己。(师做简单讲解)。

过渡:每一种动植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都用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生命的美丽展现出来;而且它们还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交流。

我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你知道小动物怎样说话吗?(课件展示动物间充满的亲情的画面)。瞧:小猪、小鸟它们可能会说什么呢?(想像、交流)

小猪、小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会说话,也会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一样,有美丽的生命。(课件展示)

8、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客人,我先请出小白兔,想和他说说话吗?(展示各种小动物)把小动物分到各组去,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和它们亲密接触。

(四)、拓展。

过渡: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活得那么快乐,想想都好开心;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长得那么美丽,想想都好幸福。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来种下一颗种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

1、发花盆、种子让学生自己动手种花。师示范种花过程。--学生种花(放音乐《种太阳》)。

2、我们要天天照顾自己种下的花,比一比,谁的花最先发芽,最早开花。老师请你做好观察记录。(讲解)

(五)、总结:

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播下的种子,在你们的关心、爱护下早点生根、发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朵,接出果实,展现出它美丽的生命。

(六)板书设计

生命——美丽的——珍惜、爱护

第二课 我们的生命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

人的爱和期望。

2、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难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关键点:通过探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课前准备:

1、调查访谈:(含采访记录)

①、找一找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或者当时的录像,看看那时侯妈妈的样子与妈妈怀孕以前的照片以及现在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②问问爸爸、妈妈,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想法、感受和期盼,为了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他们是怎样做的?

③、问一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家人,你出生的那一天,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在你即将出世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如何?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在第一眼看到你时,他们的心情又怎样?

④、找出出生记录或成长册,看看刚出生时自己的体重和身长各是多少,请家长说说当时自己是什么样的。找找小时侯的衣服、鞋帽和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请家长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家长印象最深的一件或几件事。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

2、实物投影。

3、录音机。

4、简单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珍惜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板书课题。

1、 要求根据课前的调查访谈提示的准备,每人选择其中一个选题,在所在的小组里发言,并选出代表,准备在班里汇报成果。

2、 把自己收集到的照片、实物(衣服、小手印……)、录像、图画等介绍给组里的同学。把自己在访谈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事情讲给小组同学听,并谈谈经过这次调查访谈,自己有哪些感触。

3、 组长组织组员准备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小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将全组同学的资料进行整理,如照片展、服装展、录像展、图画集、故事集等多种形式。

4、 集体汇报展示、交流。

小结:自己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所以要珍惜生命,肯定自己生命的价值。(课件出示)

二、互动活动。

A、(乘上“生命”号列车)

1、活动准备:教师在教室中选择不同的位置,分别代表一个人生命的不同时期,如生命的产生、来到世上、成长的各个时期(会爬行、学走路、上幼儿园、上学、戴红领巾……)

2、提出游戏规则:①、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阶段,组成乘车小组。大家作为列车员,各组列车员选出本组的列车长。同一乘车小组在教室里表示自己所选的生命阶段的位置坐好。由某学生担任“生命”号列车的驾驶员,沿着生命的轨迹行驶。②、列车行驶到不同的阶段时,有相应的小组为大家讲解。

3、活动要求:游戏中,教师就帮助列车长就列车行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列车行驶完全程后,学生进行讨论:考察我们的生命轨迹之后,有哪些收获。各个列车长组织列车员用图画、书写卡片、写感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展示。根据各位的表现,评选出最佳列车长和优秀列车员。 B、(制作成长册)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下面的方式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制作一本成长册,并给自己的成长册起一个名字。(课件出示)

1、把家长讲给自己听的那些感人故事简单写下来,个人或者小组、小队合作。编成一本故事集。

2、根据课前调查访谈的内容,将自己不同阶段的成长情况用图画表现出来,制作一本连环画。

3、找到能反映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几个重要阶段、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如出生、满月、周岁、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天上学等的照片,来制作一本照片集。

6、 采用其他更好的,你更喜欢的方法。 C、(关于生命的探讨)

1、 通过阅览书籍、上网,了解人的生命过程。

2、 我与老人话生命。寻找身边年长的人,询问他是怎样看待人的生命的,对自己的生命有哪些想法,对自己生命的过程有哪些感受。

3、 神话传说中的故事。可以通过回忆故事,谈谈你对这些故事的看法,你认为可信吗?生活中真的可能发生吗? D、(收集资料)

1、 查询一些资料,了解目前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们,他们对社会上的一些公益事业的看法。

2、 根据学生找到的故事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召开“爱心使生命更美丽”的故事会。

E、(制作宣传栏)

1、 学生分组制作一期“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宣传栏。通过绘画、诗歌、倡议书、剪报、照片等形式,展示出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我国血液库、骨髓库、器官捐献的情况,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以及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2、 在全校进行宣传栏的展示,请其他班的同学参观、阅览。

三、知识巩固练习:

讨论:

1、生命是否有限、是否只有一次的活动?

2、在抗非典中,我国的白衣天使是怎样发扬舍己救人的英勇无私精神战斗在第一战线?

3、①.[填一填]急救电话是;报警电话是;火警电话是。

②.[选一选] ·如果你单身在家,遇到陌生人来敲门,你的正确做法是(ABD) A.不开门 B.打电话给父母 C.有礼貌地请他进门 D.告诉他父母马上就回家

·如果你打开家门时,发现家中煤气轻微泄漏,你的正确做法是立即(AD) A开窗通风 B.开灯检查 C点燃煤气灶 D关闭煤气开关 ·你知道打火警电话时应该说些什么吗? (1)火灾的地点。

(2)着火的对象、类型和范围。 (3)自己的姓名、单位和电话号码等。

四、课后延伸

在这节课的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你对生命的感悟,把它写在心形卡上,你可以 把它留给自己作为你的生命箴言,也可以把它赠给同学和朋友与他们分享。(播放歌曲《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背景音乐。)

五、知识拓展。

制作一份“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的调查表,分别调查你的长辈和师友,体会不同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及感悟。

板书:

2、我们的生命

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

献出爱心 延续生命

第三课 呵护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2、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3、知道公共卫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教学重点:懂得生命的重要,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知道怎样才能克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教学关键点: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前准备:

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 收集有关生活习惯的资料。 准备一个情绪表演节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人都有一个身体,你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怎样?(板书:身体)(瘦、胖、高、矮)形成这样的体型,与你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你们的生活习惯又是怎样的呢?从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三方面说。

小结:你们的生活习惯很多,其中有良好的习惯,有不良的习惯。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良好的习惯就是呵护自己的身体。 板书:呵护我们的生命

二、学文明理: 讨论:他们的习惯好吗?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书上图) 学生总结发言:“我是怎样克服不良习惯的。”

过渡:从这三幅图看,这些小朋友都没有自觉性,随便放纵自己,使自己不经意地染上了不良习惯。你看,他用手拿东西吃,手上的细菌就会跟着往肚子里跑。这样,后果是怎样的呢?

人们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根据回答,归纳板书:注意个人卫生

现在,大家一起来找一找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谚语,把它们写下来。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俗语、谚语读一读,互相交流。

过渡: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陋习。请同学们做做:把你看到的或自己做过的一些陋习给同学们说说。 出示图片。说说陋习的危害性。 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去革除陋习呢?(自由谈,然后老师归纳并讲述卫生误区。) 过渡:既然注意卫生,身体好。那么身要健,须锻炼,良好的体魄是锻炼出来的。你是不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你常参加哪些体育锻炼呢? 学生填表:

我常参加的锻炼活动

我喜欢的锻炼活动

我不喜欢的锻炼活动

我应参加的锻炼活动 教师归纳:

你们的锻炼活动很丰富。在这里,我向你们推荐“每天锻炼一小时”板书:坚持锻炼身体

讨论:张明的问题出在哪里?学生根据实际归纳,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小结:

大家不但要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还要从严要求自己,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才能有强健的身体。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板书:保持良好心态

(1)请学生根据情境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2)表演后,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他们这样的行为流露出了什么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师小结:

情绪是人体对内外界事物的变化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反应。不良的情绪是健康和寿命的大敌。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行动起来,开展“告别游戏机”活动,从“蛋壳文化”里解放出来,让我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三、教学延伸:

进行“笑一笑”游戏活动。

学生围成一圈,做“击鼓传花”游戏。鼓停时,花落到谁那里,谁就站在圆圈中央,讲一件自己最近遇到的不愉快的事。然后,同学们尽量逗他笑。依次进行,使每位同学都能感受一下“笑一笑”对自己心情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

五、作业:

在课后,让学生和家里人一起讨论:怎样呵护我们的身体。使学生时时、处处都爱惜自己的身体,呵护自己的身体。 板书设计: 第三课 呵护我们的身体 注意个人卫生 坚持锻炼身体 保持良好心态

第二单元 安全的生活

第一课 今天,你安全吗

教学目标:

1、 过对实际生活 观察,知道在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活动中会有危险,要有安全意识。

2、 初步知道一些有关安全用电、防煤气中毒、放火、防溺水、防摔伤、防动物抓咬等的小常识,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3、初步知道一些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会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

2、有关安全用电,防煤气中毒,放火,防溺水,防摔伤,防动物抓咬等的小常识,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3、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会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危险的事情吗?要预防不安全的因素发生,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些安全的知识吧。观看图片,说说图中存在那些安全隐患。

1、开展活动一:安全小检查

①检查预习:你家中有那些安全隐患,它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想一想一旦危险发生会给家里带来什么影响。

②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检查情况,并一一列出。 A分析这些隐患属于生活中的那些方面。 B为什么认为它们是隐患。 C怎样才能避免危险发生。 ③小结:安全事故应防范于未然。

2、开展活动二:小组擂台赛

将小组汇集的情况编成问题,各小组以“我出题,你答题”的方式进行擂台赛

3、开展活动三:大眼睛转转转

提出活动要求:认真检查校园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全体师生按一定的顺序巡视校园,寻找不安全的因素。

教室开展活动,主持人宣布规则:把全班学生分成六组,在黑板上画出六只眼睛,分别表示六个小组:每一组眼睛由以小到大套合的眼睛组成,图中最里边的一圈是实线,往外扩大的是虚线。组内同学发现一种不安全情况,本组的大眼睛向外扩大一圈并变成实线。 给获胜的组员奖励一个安全卫士卡。

4、开展活动四:要不要搭话 提出活动要求:

A直接告诉他,因为待人要真诚。

B看着像好人的就告诉他,看着不像好人的就不要告诉他。 C就说我不认识你,我不能告诉你。

D告诉他住在哪个小区,但不要告诉他具体的门牌号。

5、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学习生活当中要防范于未然,有备无患。

第二课 公共场所拒绝危害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3、懂得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一些公共安全标志、设施的用途,并保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教学难点:

1、安全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及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课前准备:

1、完成“社会调查记录”

2、几个不同种类的安全标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游玩、活动、穿行的公用空间,这里往往人多物杂。一个小小的无意行为,可能就会引起危险。

二、新课出示课文一则新闻及图片

1、

2、

3、4。

三、问题:看了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给大家说一说。

四、实物投影出示“我的调查记录”。

五、讨论:

1、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踢皮球行吗?这些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在柴草垛旁放鞭炮的行为好吗?这样会引起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样做?

3、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分组说一说)

六、(出示课文图片)边看边听老师小结

七、做一做、想一想(出示课文图片)

1、我们来找一找周边的安全标志和设施,和它们认识一下,交个朋友吧。

2、在这些地方经常会出现什么安全标志?我们来试着画一画,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

3、公共场所安全设施被损坏,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把你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

八、分组讨论:

为维护公共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九、总结课文。

第三课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的重要性,懂得珍惜生命。 2、学习消防知识,详细了解对火灾的处理方法。

3、知道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要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拨打119,当地时间危险发生的时候能够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

2、学会火灾逃生的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

一、***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每天早上上学去的时候,家里人都对我们说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多数会是交待安全的话)

师:为什么每天都说同样的话呢?一个人的生命是伟大的,他可以有无数的发明创造,有可能改变人类的生活。同时我们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危险时时都在我们的身边。请大家一起来看大屏幕,这是发生在我们宁安市的一次空前的大灾难:2005年6月10日下午3时15分,正当我们还安静的坐在教室内读书的时候,一场由瀑雨引发的山洪无情地冲进了沙兰镇中心小学,洪水夺走了100多个幼小的生命,给无数家长和教师心中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创伤。(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讲解)

师: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交流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课件出示课题)

二、师生互动活动: 1、如何拔打119

创设着火了的情境(由两名学生表演创设情境,一名演家中着火了的小主人,小主人看到着火了慌张地乱喊乱叫;一名演大火,叫嚷着要烧了一切。) 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他这样慌里慌张、乱喊乱叫对不对?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多数会说不要慌张,快打119。根据情况决定用不用全班讨论)

2、与119对话

表演:大火围着小主人转,小主人打了119拿着电话问所有学生:“我该怎样和他们讲呢?都要说些什么呢?

师:下面我们就请每一组都来讨论,制定拨打119的具体过程,一会用表演的方式来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组织学生得到最具体的方法)

三、火灾自救方法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调查火灾中逃生的方法,要求记住是如何得到的逃生方法)

1、(表演:拨打完119后,小主人松了一口气,说:“这回我可以坐下来等消防员叔叔来救我了。”)

各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和学生可以对每一种方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检验是不是有效。评选出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推广。

四、总结

你认为学了本节知识对你有哪些帮助?

五、调查任务

回家后调查其他危险发生的时候的逃生方法 。

第三单元 花钱的学问

第一课 钱该怎样花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让他们体味到家庭责任感,体会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2.能力目标:

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知识目标:

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教具准备:

食品包装、玩具、学习用具、图书、参观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昨天,你们家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

师:这些钱只是我们每个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一小部分,咱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钱,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又是有限的。那我们如何处理好我想要和我能要之间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钱该怎样花。(出示幻灯)

二、新授: 活动一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调查,说说你想要的,爸爸妈妈想要的,全家都想要的。哪位同学把你的调查结果汇报一下。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培训资料教案JIAO AN生:汇报调查结果。

师:看来爸爸妈妈和我们想要的东西还真不少,但是每个家庭的钱又是有限的,我们想要的东西肯定不能马上都实现。你和爸爸妈妈商量之后,大家认为哪些想要的能马上实现?哪些需要过一段时间?哪些近期内不能实现?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汇报调查结果。 活动二

师:由于钱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需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所放弃。可有的东西我们特别喜欢或特别想要,在你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有没有遇到烦恼或不顺心的事,给大家讲讲,同学们帮他出出主意。 (生:讲自己的事例,互相分析。)

师:我们在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应想到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在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购买物品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看看是不是一定需要,有些东西对我们身体不利,家长不给买是有道理的。另外,在向父母提要求时不可盲目攀比,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活动三

师:在日常生活中花钱的学问可大了,花钱买的东西超过了人们的正常需求是一种浪费,可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你们认为这叫节约吗? 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对于这些花钱的方式你有什么看法?(出示幻灯) 生:小组讨论。

师:在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花钱时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需求量,不要盲目图便宜。另外,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花的钱也需要花。 活动四

师:下面我们开展一项计划花钱的活动。假如每位同学有30元零花钱,老师提供各种商品及商品的价格,请你根据需要进行购买。

生:交流购买计划,说一说理由,评一评每个人的计划是否合理,选择考虑比较全面的花钱计划,在全班作介绍。

师:经过今天这节课的探讨,你们认为钱究竟应该怎样花? (生:自由发言。)

师:给大家建议,合理消费,符合实际。(出示幻灯)愿同学们都能成为有头脑的消费者。

第二课 购物场所我知道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及它们的特点。 2.会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 3.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准备: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对自己家附近的购物场所进行观察。了解购物场所的数量、规模、所卖商品的种类、付款方式。

一、联系生活,***引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要购买需要的用品应该怎么办? 2.照片展示,让学生观看一些周围熟悉的购物场所。 3.让学生完成书本中的调查表。 4.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购物场所的特点。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购物场所的特点。

6.游戏:每个小组想出一个购物场所,然后选一位同学,让他把该购物场所的特点叙述给大家听,由其他组的同学判断这个购物场所是哪个商店。

二、模拟商品买卖活动

1.多媒体演示一些同学们熟悉的购物场所。让学生置身与购物环境中。 2.任选三名同学到大门口当“导购员”。 3.学生模拟买卖商品,教师巡视。

4.其他同学提出自己想买的东西,由三个“导购员”抢答,并说出去哪儿买较好,并说出理由,其他同学评议。如果“导购员”回答不正确或不令大家满意,就把“导购员”免职,由自选的助手承担“导购员”的任务。那位导购员回答的问题多,坚持的时间长,则获得优秀“导购员”的称号。 5.评选“优秀售货员”、“文明顾客”。

三、了解新颖的购物方式

1.先让学生回忆电视上介绍的或自己外出旅行所看到的新的选购、付款方式。 2.观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颖的购物、付款方式。

3.比较讨论自己的购物、付款方式与电脑演示的哪些方式更好,为什么? 4.指导学生尝试通过网络购买一本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实际尝试一下新颖的购物方式。

四、扩展训练

1.让学生讨论未来的购物场所应该怎样? 2.小组共同绘画未来的购物场所。 3.教师从旁点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五、深化教育,拓展生活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当一名精明的消费者,懂得选择最佳的购物场所,选择价廉物美商品,使用便捷的购物方式。

2.在今天的购物活动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请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收获。 3.在今天的购物活动中,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现在宣布购物活动圆满结束!

第三课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价格变化的原因;

2、知道包装袋上的有什么学问;

3、懂得买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价格变化的原因;

2、知道包装袋上的有什么学问;

教学难点:懂得买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 课前准备:

1、完成“社会调查记录”

2、几个不同种类的包装袋。 教学活动过程:

一、 导入谈话:

同学们,由于各种原因,同样的商品会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当我们到当地购物场所了解一下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再请教一下售货员和家长,弄清价格变化的原因。

大家有没有信心做最聪明的消费者?我们闯关开始。 活动一:看商品猜价格(课件)

1、(课件出示规则) 准备好了么?

A、穿着漂亮绿色外衣的中性笔,书写流利清晰,能使你的字体美观大方。请各组商量后出价。

B、是一支白雪牌巨无霸中性笔,书写长度达1500米,能写36000多字。请出价。

C、这个双层漂亮文具盒上的小猫在向你招手呢,盒盖上的电子表能提醒你要珍惜时间。你觉得它会是多少钱呢?

D、这个文具盒简洁大方,会让你爱不释手。请各小组出价。 活动二:作调查 知差异

1、水笔的价格有所不同,文具盒价钱存在差异。这种情况我们平时经常遇到,课前,我们做过调查了,来交流交流吧!

2、既然商品的价格差异这么大,我们在购买时应该怎么做呢?听,小精灵有话要说。(课件)

3、但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出示录像) 你觉得他们的做法可取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情况么? 活动三:火眼金睛

1、同学们课前做过调查,老师也做过调查,我知道咱们大家都喜欢吃美味的零食:酸甜可口的话梅,香脆麻辣的方便面,味美嫩滑的果冻……一听就让人流口水,可是你知道么,市场上有些不合格的食品,吃了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课件)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不必惊慌,只要我们在购买食品时注意看包装,不合格食品就会远离我们。你平时购买食品时,主要看什么?

3、还有哪些应该注意的,我们来问问购物精灵吧!(课件)拿出你手里的包装袋看看符合小精灵说的这几条么?(对照看包装)

4、(课件)大家认识这个标志么?你在哪儿见过?

这是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市场标志。食品包装上有这个标志,就说明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加工环境符合国家的要求,食品质量安全可靠,可以放心食用。目前,我国已经对(课件)。。。。。等几十类食品实行了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只要看到包装上有这个标志,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买了。

5、(课件)这个包装袋合格么?少了什么?没这些不行么?(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厂址和电话、商标。。。。。。)

大家可真是火眼金睛呀!听小精灵说什么?(课件)像我们学校门口的小摊上的食品很便宜,很多同学都会去买,可多数是“三无食品”,食用后有损我们的健康,为了健康着想,我们还是对它们往而却步吧! 活动四:小鬼当家

1、今天是周日,你的父母要加班,中午不能回来了。妈妈给了你9元钱,让你解决自己的午餐,你还得买下周学习用的尺子和日记本。除此以外,你是个小馋猫,还要买些零食来解解馋。怎样合理分配这些钱呢?这就需要各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请各组选出三名代表来购物。我们要找四个收银员,谁愿意?你想吃什么,快告诉你们的代表。在买东西时可要注意看呀,时间最长不超过四分钟。(音乐)

2、咱们来看看各组的成果,如果符合其中一条就会获得一颗智慧星。 总结:

看来,花钱买东西还真有不少学问呢?虽然今天这三组没有获得胜利,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一定可以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第一课 让爷爷奶奶高兴

教学目标:

1.了解爷爷奶奶过去及现在为家庭与社会作出的贡献,对老年人产生敬意,尊重老年人。

2.理解老人的心思和特殊习惯,体会他们的情感需要。初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孝心。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夸夸我心中的“老明星” 活动目的:

以学生课前“我做爷爷奶奶追星族”的调查了解为基础,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老人过去及现在为家庭与社会作出的贡献。从而自然而然地对老年人产生敬意,为理解老人的情感需求做铺垫,让学生情有所出,做到因了解而理解。 活动步骤:

1.谈话:同学们,咱们前几天做了一回追星族,狠狠地过了一把追星瘾。但追星的对象不是那些演艺明星,而是你们家的──(爷爷奶奶)。(贴板书)孩子们回家对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做了调查采访,收集了一些照片,并且制作了小报。来,让我看看你们的小报,多漂亮呀!我想内容也很精彩吧!你一定想把你的爷爷奶奶介绍给大家吧!那我们就请小组里的孩子交流一下你们的小报,夸一夸自己的爷爷奶奶,看谁对自家的老人最了解。(边说边贴活动主题) 2.小组交流,师巡视。

过渡语:看你们说得那么得意,我们所有的人都忍不住想听听介绍。指名全班交流(展台展示:有年轻时照片的、制作精美档案详细的、有自己了解的项目的)。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第一位学生介绍照片、档案、最想夸他的内容;第二三四位档案部分只交流最想介绍的。预设评价语:(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随机评价)

◎你专门找到了________年轻时的照片,真难得呀!

◎________和你住一起吗?(是):难怪了解得这么清楚!(否)真不容易,还跑了那么远的路去调查;老师表扬你做事多么认真呀! ◎你还了解________的________,你真细心! ◎你的档案真详细! 活动二 老人的心思我知道 活动目的:

通过“你说我猜”的游戏活动猜老人的想法和心情,以引导学生能深入老人的内心世界,站在老人的角度,来理解老人的心思,用心去感受老人的情感需要。 1.谈话:(边说边贴活动主题)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爷爷奶奶的基本情况了解得很详细,那爷爷奶奶的心思你知道吗?他们的愿望和想法你能猜到吗?那我来说,你们来猜。请你看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课件展示教材第一幅图,师读文字)每次和爷爷奶奶分手时,他们总是要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谁来猜一猜? 生:……

师:可见爷爷奶奶多爱我们呀!

2.(课件)这些爷爷奶奶的心思你能猜到吗?你愿意猜哪个就猜哪个。 (指一名女生)师:奶奶怎么关心孙子的?会叮嘱些什么?奶奶多关心我们呀! (指一名男生)师:为什么做一大桌的菜呀? 3.看来大家还是比较了解爷爷奶奶的心思,爷爷奶奶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疼爱关心我们。生活中你的爷爷奶奶是怎样关心你的呢?你能体会到老人是怎么想的吗?(课件)那我们就来玩一个“你说我猜”的游戏,相邻的两个孩子一人说爷爷奶奶关心你的动作、言语,另一人来猜老人的心思,然后交换,比比看谁更懂爷爷奶奶的心。

4.哪组同学愿意来交流?(指名一组交流;其余组让说情况的学生请另外的同学来猜;学生出题老师猜)。

5.(课件)看来理解老人的心思既容易也不容易,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用心体会了。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录像,让我们认真观看,细细体会。(生看录像)夜深人静了,对着一大桌冰凉的饭菜,对着早已没有节目的电视机,奶奶此时此刻在想什么? 生:……

师:可奶奶接到儿女孙子不回来吃饭的电话时不是说:“忙……忙……忙好呀!” 生:……

小结:奶奶那么孤独,希望儿孙能回来;但又怕影响他们,很矛盾!

6.看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可是,在生活中面对他们的关爱,我们有没有对他们不够耐心、不够关心的时候?(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

7.我们来看看老人这个时候会说什么。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几位同学的爷爷奶奶,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请爷爷奶奶到前边儿来就坐。同学们仔细听爷爷奶奶说什么。奶奶,您的儿女孙子对您不够耐心关心的时候,您怎么想?(老人说)

8.听了爷爷奶奶的话,你想说什么?(生交流) 活动三 行动起来敬孝心 活动目的:

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动情的朗诵、轻缓的音乐,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老人为我们所作的付出,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明白老人需要我们的关爱。并且制作“孝心计划”,引导学生受之于内,发之于外,向老人表达自己的孝心,让爷爷奶奶高兴,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 活动步骤:

1.谈话:爷爷奶奶很爱我们,很理解我们,我们也很爱爷爷奶奶,希望爷爷奶奶高兴。可是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让你们听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2.师:你想说什么吗?你的爷爷奶奶还为你做了什么?(指名交流)

3.是呀!爷爷奶奶多么爱我们啊!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现在他们人老了、眼花了,或许走不动了,他们是多么需要我们的关爱呀!孩子们,你准备用什么实际行动来表达你对爷爷奶奶的爱,让爷爷奶奶高兴呢?请把你最想说的话、最想做的事写在孝心卡片上。(边说边贴活动主题)(生写,师巡视) 师:现在你的爷爷奶奶最需要什么?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4.指名交流。把孝心卡贴上黑板。

师:你们的计划都很好。孩子们,把你的孝心卡贴在黑板上,向爷爷奶奶敬一份孝心,愿意的也可以送给来到我们课堂的爷爷奶奶!

5.奶奶,我想采访采访您:听了孩子们的话,看了他们的孝心卡,您有什么感受? 6.总结:看,爷爷奶奶多高兴呀!让我们行动起来,让爷爷奶奶高兴。(指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课 伸出爱的手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

2、熟悉班集体环境,调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同学,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间接,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能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

3、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能够与同学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3、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资源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坤洲小学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应用计算机课件。

实地考察:走访社区内的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实际体验自己与残疾人的情感。必要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搜集资料:查找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事例及社会普遍问题。

计算机课件:世界激励大师約翰.库提斯光盘

四、学生实态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五、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习交流与合作,培养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一)组织讨论: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残疾人,怎样做?

(二)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

六、教学准备:

1、布条、拐杖

2、《张海迪》故事光盘

3、搜集到的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七、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该如何去帮助“残疾人”。

1、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任务,根据任务提示来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第1、2小组试着用一只手收拾自己的书包。 第

3、4小组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在教室中走一圈。 第

5、6小组扮演聋哑人向其他同学问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你们体验了„残疾人‟的生活,有什么感受?”

活动二:在“资料互传递”中认识到残疾人中的优秀人物都是可亲可敬的

1、把自己课前查阅的残疾人的优秀事迹讲述给同学们听。(谈谈在生活中见到的残疾人是怎样顽强地生活的。)

2、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要赞美这些残疾人? 分小组讨论:你们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后,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我做“画中人”,让学生自我反思,换位思考

1、先分小组,选出组员做途中的残疾人。

2、其他组员做残疾人的家人。

3、出示76页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扮演角色。

4、如果你就是图中的残疾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活动四:召开“爱心工程金点子竞标会”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出主意,想办法

1、请同学们就前面提出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

2、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不能实践的“金点子”写下来,交给有关部门。学生分组行动,实践自己的“金点子”,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献爱心。

3、验收“爱心工程”。由“工程负责人”以不同形式汇报工程实施情况(表演、活动随笔、录像、请被帮助对象讲述)然后评选出“优秀工程”和“优秀工程师”。

八、课堂总结。

九、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载体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会收集有用的信息。

第三课 我的邻里乡亲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居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森林”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可能。

如以前这样融洽,有的邻里之间可能同住在一幢楼里连姓啥都不知道,有的连起码的见面打招呼都成了奢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我的邻里乡亲”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邻居,并进行合理的调查访问,从而指导自身的行为,做一个能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有教养的人。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简单了解熟悉的邻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2、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利于文明、健康地生活,并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邻里互助的快乐。

3、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并能为维护家庭的周边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学生进行调查,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制作多媒体课件。 总体设计思路:

1、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本,回归生活。

“生活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唯一途径(课程标准)。”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品德课“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邻居和邻里关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发展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在提高培养中生活。通过播放几段录象,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的情境,与现实情景相结合,让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体验和感受,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友好地与邻居相处。

2、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调查、查找等能力的培养,在这一主题的设计中,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的任务,并进行简单指导。我设想教师能尽可能参与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提高调查的有效性。

3、适当拓展,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下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因此,我最后设计了三项拓展活动,由学生自由选择参与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也感受共享的快乐。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调查访问、了解邻居 教师活动:

课前提出调查的要求,指导调查的方法,可以单独一人调查,也可以分组调查。 学生活动:

课前调查,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一两个邻居进行采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要使学生了解邻居,才能亲近邻居,帮助邻居。

二、介绍交流、展示调查所得 教师活动: 今天,请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的邻居,可以说说他的名字、年龄,在哪儿读书(工作),最好能把你调查的结果向大家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你有怎样的邻居?并进行简单介绍。

2、“这是我的邻居”通过照片、采访录音等形式展示调查所得。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邻居,夸夸我的好邻居,使学生感受到邻里和睦相处的意义,并愿意与邻居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三、设置情境、指导行为 教师活动:

设置情境,播放录象:

A小英要去学校参加活动,要换条裙子。当她到阳台去拿晒在外面的裙子时,发现裙子被楼上邻居家空调水管里滴下的水淋湿了。

B小方和小黄是邻居。一天,俩人在院子里玩,小方不小心将小黄撞倒在地,头上还流了血。小黄的妈妈不明真相,说小方欺负小黄。

C李斌和王宏两家的大人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点矛盾,如果你是李斌或王宏见到对方的家长时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

如果我是录象中的主人公,我会这样做…… 设计意图: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录象的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交流使学生有所触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四、分享快乐、帮助邻居 教师活动:

讨论: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邻居,你能说说当邻居有困难时,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吗?当你得到他们的帮助时,你是怎样想的?当你有困难时,你的邻居又是怎样帮助你的? 学生活动:

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勾起对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回忆。 设计意图:

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时,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白与邻居相处要做到一个“助”字,当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热心地伸出自己的双手。

五、课外拓展活动 教师活动:

1、总结,出示谚语。

2、选择一两项自己能为邻居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开展“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并将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3、向居委会和社区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以方便周围的邻居。

4、开个家庭会,专门汇总一下近些年来邻居帮助自家的情况,想一想怎样回报好邻居。 学生活动:

读一读“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

“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和向社区提建议的活动可以一人行动,也可以几个家较近的学生一起行动。 设计意图:

了解一些谚语及其含义。通过开展“邻里文明使者”将此活动持续下去,成为儿童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本课内容从生活中来,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最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第四课 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社会是由大家组成的,社会上的事要由大家来做。 情感目标:知道大家共同努力,做事就容易。产生为他人服务的愿望。 行为目标:了解社会上有很多人,他们自己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

二、教学重点:了解社会是由大家组成的,社会上的事要由大家来做。 教学难点:教育他们自己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 教学关键点: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三、课前准备:(1)上网查询并下载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本课的图片作为课件显示教学。

(2)设计电子教案与脚本。

四、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A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B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谁来做?如果谁也不出面处理,会有什么后果呢? 板书课题: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二)、学文明理:(小组讨论)

1、请一位同学讲述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谁来做的事例?

2、如果谁也不出面处理,会有什么后果呢?

3、分组指派代表说出自己建议。

4、电脑出示课文插图,

5、他们这样做,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关心集体 爱的奉献)

(三)、教学延伸:“大家一起做”

1、大家谈谈对于集体的事我们应该怎样做?

2、电脑出示课文87页插图。

3、学生讲述大家做什么事情?明白了什么道理?

4、教师归纳小结:这几幅图说明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大家都受益的道理。

5、示课文关于社区公共设施或公共场所调查报告 (四)、深化导行:“小记者在行动”

1、全班组织一个讨论会,讨论一下:在哪些事情是集体中大家的力量去做的呢?

2、让我们的小记者去观察访问一下。

(分角色表演,由三个学生扮演小记者分别说出自己调查的结果。)

3、巩固练习。“我们身边的志愿者”

4、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5、教师深化教育。(板书: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2、齐读课题“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六)、布置作业

在课后,全班同学共同合作把班上的好人好事编成場报,表扬为集体做事的同学。同时希望其他同学都来学习他们,成为关心集体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关心集体 ─ ─ ─ 爱的奉献 ↘ ↙ (大家的事) (大家做)

上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词语下一篇:如何做好学校安保工作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