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说课

2022-06-29

第一篇:范仲淹的故事说课

《范仲淹的故事》2012说课稿

《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说课稿

东兴市马路镇中心小学——李 潭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范仲淹的故事》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课文内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让同学们能理解他在我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品读关于范仲淹的名言名句,学习他“刻苦学习、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品德。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教材特点,在第一课时已经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说教法

著名心理学家陈尔寿说:“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1)分享收集资料,走近范仲淹。

(2)读中感悟,想象说话,感悟其精神。

三、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堂课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表达的机会,展示的舞台。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谈自己的理想,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之前,首先全班先谈谈自己的理想,再让生猜猜范仲淹的理想,生想了解范仲淹理想而去深入学习课文,从而产生想更多地了解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经历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他的启发,让生明白要刻苦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课始回顾复习,为细读课文,感悟体会做好铺垫。

让学生复习生字,还复习一个问题,问题是课文讲了范仲淹的哪几个小故事?四个小故事既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又是体现范仲淹精神的重点篇章。回顾复习是为细读课文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三)自主探究,品读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感受范仲淹的精神。教学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对比读并引导生在对比中明白哪句话更体现范仲淹刻苦学习?

第二步全班分四小组讨论,最后交流一下四个小故事中分别有哪些句子能体现范仲淹刻苦学习的?交流环节采用“以学定教、随机点拨、趁势朗读”的教学方式。

第一个小组汇报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学生说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只身”“废寝忘食”等突出范仲淹的刻苦学习,我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这么艰难,但是最后他还是能坚持刻苦学习,有感情朗读重点语句,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

第二组的汇报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我播放了“划粥割齑”的相关视频,让生更明白故事的经过,生再结合课文寻找重点语句、词语进行理解,并且就“凌晨鸡鸣即起”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

第三小组汇报第三个故事“拒绝佳肴”,就好友与范仲淹的对话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难却,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肴;但食品已变质,范仲淹却一口也没吃,第三次体会范仲淹的刻苦学习。

第四小组汇报第四个故事“闭门不出”,生找出这里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他的刻苦,当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为什么不为所动。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读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升华本课的思想感情。首先教师语言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范仲淹为什么要这么刻苦学习吗?引导学生说出范仲淹之所以这么刻苦学习是因为他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的理想他无论如何也坚持刻苦学习,他的理想实现后他提出并实施兴国利民的措施、施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之后,教师不急于做出判断,转入第六自然段的学习“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教师出示范仲淹说的话,学生读后谈感受,这时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教师追问:“此时,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一心为国,全心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从而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

(四)拓展延伸,学习其品质。

范仲淹有了理想,他的理想为什么会实现?那同学们在上课前也谈过自己的理想,学习完这篇课文,在范仲淹身上我们看到该怎么做才能使理想变成现实呢?请同学们谈谈并写写。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微型教案。我抓住课文重点,采用简洁的文字,设计本课的板书,使人一看便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16 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苦读

划粥割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

六、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刻苦学习。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总之,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

更加注重语文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并大力提高课堂的实效。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坚持“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学理念,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理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课堂永远都有遗憾,但有遗憾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进步,我愿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生命价值的绿洲!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

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ppt: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五、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虎口藏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 1.读词

纳塔利威廉 (1)指名读 (2)出示:疲惫不堪 (3)指名读

(4)疲惫不堪什么样?

(5)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6)出示ppt(句子):

“纳塔利,你父母呢?”

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层次

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3.小组分角色朗读

(二)朗读体会 1.分角色小组内练习

2.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中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评读) 3.指导后练习朗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拓展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失去的一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2.指导学生学会“茬、砖、涎”3个会认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失去了一天?为什么说他失去了一天,这一天里都失去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 2.检查字词

麦茬: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三、学习课文

1.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 出示ppt:

妈妈严肃地说:“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然后画出佩佳在这一天中的表现,再画出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2.交流 佩佳:

想再睡一会儿”,他觉得“还来得及呢”“先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又在果园里吃吃玩玩。总之他干事一推再推,最后一事无成。

其他人:

拖拉机手这一天翻耕的麦茬地,看建筑工人新砌的一堵墙,面包师制作的面包,图书馆里一天中人们看完后还回来的书。

3.别人在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没做,他能弥补回这天没做的事情吗?(不能,因为每一天人们都会做很多事,时间是不会倒流的。)

4.佩佳错在哪呢?(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在明天去完成。) 5.最后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

讨论:佩佳到底明白了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

四、总结

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习作《我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经常与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师长等交往,在交往中也一定会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舞你不断进步;或不断提醒你注意吸取教训,不要重走错误的老路;或使你„„今天你就选择其中一个,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评价交流标准:

1.“我和××”属半命题作文,习作中不仅写“我”还要写“××”,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2.要写出自己和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在相处中的什么事情给自己留心 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你们之间的感情有怎样的联系或发生过 怎样的变化?是互相理解,或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或是互相怀念;是由 于误会而导致感情破裂„„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大家推荐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

口语交际《电话留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现代社会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

1.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想想电话留言活动内容和要求。 2.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 3.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 4.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二、进行活动评价

1.阅读教材中“活动评价”部分,明确评价要求。 2.进行评价

口语交际《电话留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现代社会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

1.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想想电话留言活动内容和要求。 2.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 3.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

4.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二、进行活动评价

1.阅读教材中“活动评价”部分,明确评价要求。 2.进行评价

《体育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2.能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封面 1.看到这个书名,你会想到什么?

2.今天,我们就从中选取其中一个小故事读一读。

二、自主预习

1.出示ppt(预习提示):

第一步: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步: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步:画出自己不懂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

三、检查预习 1.听写

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双臂碟子握住 2.出示ppt:

(1)指名读

(2)“饶”字,换掉一部分可以变成哪些字? 3.出示ppt:

君临天下

(1)指名读

(2)君临天下什么意思?

(3)文中指谁,在什么时候有君临天下的感觉。(文中指诺比斯在爬上横杆很得意时) (4)那把这个词放在句子里该怎么读? 4.课文主要讲了谁?(涅利) 写了涅利的一件什么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围绕“涅利”上体育课,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锲而不舍地爬上横木这件事,分几部分来写的。(默读、分段)

2.讨论、交流

五、再次读书,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体育课》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2.谁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涅利加仑德洛西„„)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默读课文,找出写上体育课的段落,多读几遍,用笔画出描写涅利的语句,反复读几遍,把读的感受批注在文章边上。

(二)组织交流 1.出示ppt:

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涅利太弱小了,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 (2)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使出全身憋紫汗珠滚落„„)

(3)抓住这些重点词,读出感受(学生抓重点词练读)

(4)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诉大家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吗?(一定要坚持) (5)读出你的坚定,再来读读这句话

(6)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涅利的坚持不懈,找出来读读。 2.换位体验

(1)看着涅利那样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想怎么做?(鼓励他、帮助他) (2)我们一起来鼓励涅利,用鼓励的语气来读读同学的话。

(3)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站在最高处时,你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出示ppt:

1.对自己说„„

2.对老师说„„

3.对妈妈说„„

4.对同学说„„

3.提炼中心

文章读到这儿,评价一下文中人物。

三、深入探究,引发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体育课,整个第二大段把体育课上的故事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要写第一和第三部分,那不是画蛇添足吗?

2.学生讨论 3.组织交流

四、总结归纳

你能用图形来表示一下人物关系吗?

五、板书设计

17、体育课

涅利:爬横杆——自强自立

老师、同学:鼓励——关心、爱护

第三篇:范仲淹的故事教案

16.

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等词语,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会人物的美德。

3.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启迪学生向范仲淹学习,立下远大志向,刻苦读书。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3.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

教具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学生自由谈谈预习时的收获

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仲淹?例如:范仲淹的生平、他的作品或是跟大家讲讲你知道的有关他的小故事都行。

师: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范仲淹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直奔主旨,切入要点

师:作为政治家,范仲淹一生为官清廉;作为文学家,他的诗、词、文都很出色,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手,文中有一个千古名句被后人广为传诵,它是——(展示课件)

师:齐读起。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结合课前我们对范仲淹生平事迹的介绍,谈一谈你对这句话得理解。(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忧:忧国忧民 )

师: 时刻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为百姓的生活考虑,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爱国爱民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展示课件),齐读他说起: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

1 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师:再读这句话,感受范仲淹崇高的思想,远大的抱负。 师:范仲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三、品读句子,感悟品质

师:你能给这些故事加个合适的小标题吗?

生概括师板书(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苦读) 师: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范仲淹刻苦学习的四个小故事。 只身苦学 (出示课件)

1.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用稀粥充饥。

只身求学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用“----了,就----。”来说一句话。

3.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划粥割齑 (出示课件)

1.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

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2. 品读句子: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师:“毫不介意”是什么意思?(丝毫不在意)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体现范仲淹的读书刻苦、用功?(“从凌晨”到“夜半”,从“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寝”)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齐读一遍,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起——生跟读“他发奋苦读——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谢绝馈赠 (出示课件)

品读句子:“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师:范仲淹为什么宁食粗茶淡饭,不吃美味佳肴?

师:

从范仲淹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艰苦奋斗,生活俭朴的高尚品德)

闭门苦读 (出示课件)

2 师:“千载难逢”是什么意思?(一千年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师:见了皇帝其他师生是怎样做的?范仲淹又是怎样做的?从范仲淹的语言和行为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自信、刻苦)“闭门不出”,师生对话让学生换位体验,当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为什么不为所动。

六.总结全文

师:果然,后来他不仅见到了皇帝,还成了皇帝的得力助手,是他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实现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师:正因为范仲淹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人们给了他极高的评价,用范仲淹赞颂先贤的话来赞颂他,谁愿意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展示课件)

师:“泱泱”是什么意思?(水面广阔)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青山挺拔,江水浩荡,人们赞颂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质,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像水一样源源流长,流芳百世。)

人们赞颂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质,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像水一样源源流长,流芳百世。让我们怀着对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再来读这段话。

七。课堂总结 师: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品质。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请同学们仔细想想,通过写人物的什么来表达人物的形象?(典型的事例),又是抓住哪些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言行)

师:人有了远大的理想,生活就会有目标,就会知道,今天我们是为什么而学习, 他的未来才会有辉煌的成绩。《少年中国说》的诗句:“少年睿则国睿,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老师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一定会认真努力的读书,也会成为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板书设计: 略 八.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刻苦学习的词语背一背。 3.搜集有关范仲淹的诗词以及故事

指导教师:

第四篇:《范仲淹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引导学生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

A、体会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B、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PPT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出示PTT:诗词《江上渔者》与范仲淹画像:

(1)老师:有哪位同学可以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让学生举手,指名朗读)

(2)老师:哪位同学们知道诗的作者是谁呢?(若是有学生知道,便让学生们介绍、讨论范仲淹的人物事迹,若是没有学生知道,老师创建情境引导学生了解(5-7分钟))

(3)老师:范仲淹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句被后人传颂的最有名的诗句,展示了他伟大的政治抱负,同学们知道是哪一句诗吗?

PPT展示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老师:有同学可以说说从这句话意思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见解。(15分钟))

过渡:

(1)老师:想必同学们对这句诗句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首先让学生分小组,邻近的四位学生为一小组,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遍。(12分钟)

出示自读要求:

1、 老师: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字典来查找,可以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查找,标上拼音,把课文读顺。

2、 老师:同时,请同学们将文章中出现的成语找出来,可以小组讨论。

3、 老师:另外,思考一下文章中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检查字词(5分钟)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提前把课文要求学习的生字板书:

淹 岳 粥 凌 寝 佳 肴 岂 廷泱 (标上拼音)

老师:请同学们齐读,每个字读两遍

老师:同学们朗读完一遍课文后,有没有找到成语?把你们的找到的成语说出来,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把你们找到的成语集中说出来。 将学生集中的成语进行筛选,与学生一同判断哪些是成语,然后出示提前准备好的文章的全部成语于PTT 中:

毫不介意 粗茶淡饭 废寝忘食 闭门不出

划粥割齑 于心不忍 千载难逢 和衣而眠 美味佳肴 (让学生每个词读两遍,向学生解释成语的意思) 老师:同学们,你们对这些成语都有所了解了,你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课文中出现多少个“只”呢?,它们的读音是不相同的喔,让我们一同学习。

出示PPT: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中的音节。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2、老师:请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总结让你们思考的问题,该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的哪几个故事,下一节后提问回答。

第二课时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老师: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上一节留下的问题,该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的哪几个故事,各小组另外派代表回答,四个成员都要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喔。(先让学生举手回答,若是没有学生举手,则指名回答)

1、 再读课文:

(让全班学生齐读课文,更深一层去理解课文的内容,7分钟) 老师:现在正式上课,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想想在文章写范仲淹的几个小故事中体现了范仲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另外,给每个故事概括一个小标题。先自己想好,然后与小组内成员交流一下。

2、 全班交流:

老师:每个故事从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小标题是什么?这几个小故事有什么联系?

(四个小故事:只身求学、划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不出。) (2-5自然段,这四个故事都是写范仲淹刻苦读书的。)

3、 小组讨论:

老师:你认为本文可以分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子分? <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总括;

第二部分(2-5):具体些范仲淹刻苦读书故事(重点); 第三部分(

6、7):写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及做法。>

四、 品读感悟

(一)

1、指名让小组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概括第一自然段

3、让学生回去背诵第一自然段,并摘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摘录本。

(二)重点掌握

学习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让学生有感情的去读第一个故事,引导学生去思考: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适当做些批注。

2、交流汇报,教师相应点拨。

(1)PPT出示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老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

(2)引导思考

老师:同学们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

PPT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老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苦”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废寝忘食)

(3)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用句式“ 如果,就用 ”来说话。(课件出示)

(4)继续提问

老师: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学习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过渡:

老师: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我们学习第个个故事。

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板书:划粥割齑)

2、老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他的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3、小组交流汇报,老师相应点拨。

(1)提问学生,范仲淹他是怎么样读书?

(就“凌晨鸡鸣即起”引导学生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

(2)老师再次追问,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引导学生再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4、小结学习第

一、二个故事的方法:

读文---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交流所得。

小组自学第

三、第四个故事。

1、提出要求:按照学习第

一、二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

三、四个故事,先自己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有不同建议的在全班交流时讨论。

(学生学习,教师巡视并作相应引导,指导。)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相应点拨。

(1)老师: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帮助他,先是送银子后是送佳肴(板书:佳肴),可是范仲淹都——(补板书:拒绝),为什么?(板书:粗茶淡饭)

(2)PPT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

一位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是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

老师:此时此刻,你们觉得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埋头苦读)

(3)指导朗读重点句。

学习第三部分(

6、7自然段)。 过渡:

老师: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对他的评价又如何呢?

1、指名读第

6、7自然段。

2、(PPT出示句子)理解并积累句子: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五、总结全文

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2、提问学生,学习了本文,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1、搜集范仲淹的诗词。

2、找找其他名人读书的故事,读一读。

附板书:

范仲淹的故事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只身求学:废寝忘食

划粥割齑:闻鸡起舞

拒绝佳肴:粗茶淡饭

闭门不出:埋头苦读

第五篇:《范仲淹的故事》评课稿

今天听了陈老师的一堂讲读课,收获颇多。陈老师上的是五年级语文《范仲淹的故事》,这堂课处处关注学生主体,落实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训练,告诉我们“如何读懂学生,并基于学生而教,促使学生课有所得,课有所获”。 她用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整堂课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

一、小组学习有序有效

这堂课虽然只有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但却不流于形式,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是扎实、有效的。每个小组都有个好听的名字“小巧玲珑组”、“流水叮咚组”“鼎鼎大名组”„„多有个性的名称啊!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做到人人发言,认真倾听,这其中有补充、有反驳,但并不嘈杂,学生有序地交流着自己的观点、感受,可见老师平时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了很多的功夫。

二、情境中理解和感悟

将孩子带入文本情境之中,才能学得积极,悟得真切。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为了更好地体会范仲淹的刻苦学习,老师不仅仅让学生品味“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这句话,还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口语拓展:“冷了,就用——;热了,就用——;困了,就用——。”这样是为孩子创设了转换文本语言、感悟文本实质的机会。在孩子感性地言说中,变得生动了、形象了、深刻了,这便是语文学习中的理解和感悟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学法指导到位

本堂课老师没有单纯地就内容教内容,而是将学法的指导很好地融汇到课文的理解中。在汇报交流环节时,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我感受到了范仲淹不辞劳苦,刻苦学习。”老师追问:“你从课文中哪里感受到的?”学生回答:“我从‘废寝忘食’这个词感到了范仲淹的刻苦学习。”老师赞许:“你真会读书,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是个好办法。”这就教给了学生一种理解文章的方法。像这样的指导始终贯穿着整课堂,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非常到位。

但是“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课堂上还是有存在一些瑕疵:

1、在课堂上常听到老师这样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对范仲淹的敬佩之情读一读这段话。”这样学生只能凭借着已有的经验“云里雾里”地朗读,收效甚微。建议: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句,问问学生“应该怎么读”,哪里该强调,哪里要轻读,语速要稍快还是稍慢等,这是朗读技巧训练层面的问题,通过讨论、言说、实践,会让学生明白怎么读才能到位,怎么读才能读出理想的效果。再问问学生“为什么这么读”,这是内涵感悟层面的问题,直指文本的本质和灵魂,让学生“会读”,甚至达到“擅读”的境地。

2、“整体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精彩。”这堂课的整体环节设计是符合学生学情的,有实效的,但有部分小细节被老师忽略了。比如:课文的第2自然段采用了师生合作读,也就是引读。引读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领朗读的情感,但老师把这段话切割得太零碎,这样学生无法读出一种相对完整的情感表达,使得引读的效果打了折扣。因此教师的引读还要注意找准位置。

《范仲淹的故事》评课稿

露江小学 黄文琴

上一篇:法制员岗位责任制下一篇:干部工作会议讲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