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砌体裂缝方案

2022-06-29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防止砌体裂缝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防止砌体裂缝方案

砖砌体裂缝修补方法

当发现砖砌体上有裂缝时,有的应及时做出承载力或稳定性加固的措施。但有时也不一定要做加固处理,只需进行裂缝修补。

在修补砖墙裂缝前,应先搞清开裂的原因,观察裂缝是否稳定。观察的常用方法是在裂缝上涂一层石膏或石灰,经一段时间后,若石膏或石灰不开裂,说明裂缝已经稳定。对于除荷载裂缝之外、且已经稳定的裂缝可以选用本节所述的方法修补。

1.填缝修补

填缝修补的方法有水泥砂浆填缝和配筋水泥砂浆填缝两种。

(1)水泥砂浆填缝的修补工序为:先将裂缝处理干净,用勾缝刀、抹子、刮刀等工具将1:3的水泥砂浆或比砌筑砂浆强度高一级的水泥砂浆或掺有107胶的聚合水泥砂浆填入砖缝内。

(2)配筋水泥砂浆填缝的修补方法,是每隔4~5皮砖在砖缝中先嵌入细钢筋,然后再按水泥砂浆填缝的修补工序进行。

砖砌体填缝修补的方法,通常用于墙体外观维修和裂缝较浅的场合。

2.灌浆修补

灌浆修补是一种用压力设备把水泥浆液压入墙体的裂缝内,使裂缝粘合起来的修补方法。由于水泥浆液的强度远大于砌筑砖墙的砂浆强度,用灌浆修补的砌体承载力可以恢复如初。实际上,灌浆修补法不仅可以修补砖墙的裂缝,还可以用于因施工不慎,在混凝土结构物的骨料间存在空隙而不能用表面抹浆或填细石混凝土法修补的较深的蜂窝或孔洞。水泥灌浆修补方法具有价格低、材料来源广、结合体的强度高和工艺简单等优点,在工程实际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例如,某石油化工厂的碳化车间为砖结构厂房,每层设有圈梁。1976年7月唐山地震后,砖墙开裂,西墙裂缝宽1mm,北墙裂缝宽2mm,其他部分有微裂缝。后采用灌水泥浆液的办法修补裂缝。修补后,经当年11月6.9级地震作用,震后检查,已补强的部分完好未裂,而未灌浆的墙面微裂缝却明显扩展。再如,某宿舍楼为四层两单元建筑,砖墙厚240mm,底层用MU10砖,M5砂浆,二层以上用MU10砖,M2.5砂浆。每层板下有钢筋混凝土圈粱。1976年竣工后交付使用前发生了唐山地震。震后发现,底层承重墙几乎全部震坏,产生对角线斜裂缝,缝宽3~4 mm,楼梯间震害最严重。后采用水泥浆液灌缝修补。浆液结硬后,对砌体切孔检查,发现砌体内浆液饱满。修补后,又经受了7级地震。震后检查发现,灌浆补强处均未开裂。灌浆修补法由下述三部分组成:

1)浆液的组成

浆液分为纯水泥浆液和混合水泥浆液两种。纯水泥浆液由水泥放入清水中搅拌而成,水灰比宜取为0.7~1.0。纯水泥浆液容易沉淀,易造成施工机具堵塞,故常在纯水泥浆液中掺入适量的悬浮剂,以阻止水泥沉淀。人们常将掺加悬浮剂的水泥浆液称为混合浆液。悬浮剂一般采用聚乙烯醇或水玻璃或107胶。掺加悬浮剂后,水泥浆液的强度略有提高。

当采用聚乙烯醇作悬浮剂时,应先将聚乙烯醇溶解于水中形成水溶液,然后边搅拌边掺加水泥即可。聚乙烯醇与水的配制比(按质量计)为聚乙烯醇:水=2:98。配制时,先将聚乙烯醇放入98℃的热水中,然后在水浴上加热到100℃,直至聚乙烯醇在水中溶解,最后按水泥:水溶液(质量比)=1:0.7的比倒配制成混合浆液。当采用水玻璃作悬浮剂时,只要将2%(按水重量计)的水玻璃溶液倒入刚搅拌好的纯水泥浆中搅拌均匀即可。

2)灌浆设备

灌浆设备有空气压缩机、压浆罐、输浆管道及灌浆嘴。压浆罐可以自制,罐顶应有带阀门的进浆口、进气口和压力表等装置,罐底应有带阀门的出浆口。空气压缩机的容量应大于0.15m3。灌浆嘴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其尺寸如图4. 20所示。

图4. 20

灌浆嘴示意图

3)灌浆工艺

灌浆法修补裂缝可按下述工艺进行:

(1)清理裂缝,使其成为一条通缝。

(2)确定灌浆位置,布嘴间距宜为500mm,在裂缝交叉点和裂缝端部应设灌浆嘴。厚度大于360mm的墙体,两面都应设灌浆嘴。在墙体的设灌浆嘴处,应钻出孔径稍大于灌浆嘴外径的孔,孔深30~40mm,孔内应冲洗干净,并先用纯水泥浆涂刷,然后用1:2水泥砂浆同定灌浆嘴。

(3)用1:2的水泥砂浆嵌缝,以形成一个可以灌浆的空间。嵌缝时应注意将混水砖墙裂缝附近的原粉刷剔除,用新砂浆嵌缝。

(4)待封闭层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先向每个灌浆嘴中灌人适量的水,然后进行灌浆。灌浆顺序自上而下,当附近灌浆嘴溢出或进浆嘴不进浆时可停止灌浆。灌浆压力控制在0.2MPa左右,但不宜超过0.25MPa。发现墙体局部冒浆时,应停灌约15mm或用水泥临时堵塞,然后再进行灌浆。当向靠近基础或楼板(多孔板)处灌入大量浆液仍未饱灌时,应增大浆液浓度或停止灌浆1~2h后再灌。

(5)拆除或切断灌浆嘴,抹平孔眼,冲洗设备。

3.局部更换和加强墙体

当砖墙裂缝较宽但数量不多时,可以采用局部更换墙体的办法,即将裂缝两侧的砖拆除,然后用M7.5或M5砂浆补砌(图4.21)。局部修补的另一种方法是拉结法,即沿裂缝设置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楔(图4. 22)。当裂缝细而密时,可以采用局部钢筋网外抹水泥砂浆加固。

图4. 21

嵌缝新砖修补裂缝

第二篇:加气砌体墙面抹灰裂缝控制

加气砌块强度等级低、吸水率高、收缩变形大,沿用传统的墙体砌筑与墙面抹灰工艺,会经常出现裂缝。这种质量通病,一直困扰着开发商和施工企业。涉及墙体裂缝乃至渗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因此分析造成裂缝的原因,寻求控制裂缝发生的措施,已成为建筑行业各方主体共同关注的课题。现就笔者多年的现场施工实践谈几点加气砌体墙面抹灰裂缝控制的体会。

一、加气砌块性能

加气砌块是一种轻质墙体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160㎜厚以上的加气砌块墙体,不做保温隔热即可满足夏季隔热要求。加气砌块的原材料主要为水泥、石灰、砂、粉煤灰等,是水泥混凝土制品,水灰比大,胶结料多,易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虽经蒸压,但收缩率目前受成本限制只能控制在0.04%~0.06%范围内,比烧结粘土砖大。

二、裂缝的原因分析

产生加气砌体墙面抹灰裂缝原因很多。例如,前道工序留下来的:砌体方面、设计构造方面、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连锁反应等原因。然而,最主要的比较常见的比较频发的还是温度变化、干缩变形、配合比不适合、抹灰工序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根据成因最常见的裂缝可分为四类:温度裂缝、干缩裂缝、设计及构造缺陷造成的裂缝、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

1、温度裂缝 由于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季节温差所产生的温度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特别在围护结构的热桥处,温差应力影响较大,且出现频繁,如边框梁下沿墙体顶部的水平裂缝,门窗洞边的角裂缝,女儿墙根的水平裂缝,混凝土边框柱与内墙之间的竖向裂缝,建筑物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由于材料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不同,温差应力必然引起结构内外胀缩变形的不一致,也必然会将抹灰层拉裂。

有些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热阻过小,使墙体经常受到温度波侵入,反复变形;外保温没有赶在内抹灰之前,这也是产生温度裂缝的重要原因。

顶层温度影响最大,裂缝频繁。其作用机理如下:在阳光照射下(特别是南方地区夏季)屋面梁板及其他热桥处温度可高达60℃~70℃,而其下的砌体仅为30℃~35℃,如此大的温差,加上线膨胀系数混凝土比砌体近似大一倍,根据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计算理论和公式,可计算出砌体中的主拉应力。当砂浆强度M5.0、砌块强度A7.5时,则其沿灰缝截面破坏时的轴心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仅为0.14MPa、0.12MPa,而沿灰缝(通缝)的弯曲抗拉强度仅为0.25MPa(0.12MPa),则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抵抗力的50%~300%。若缺乏加强措施,则必然会将砌体及抹灰层拉裂。

2、干缩裂缝 加气砼砌块干缩值为0.30~0.45mm/m,随着水份散失,砌体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另外,抹灰层缺乏养护也会产生干缩裂缝。这类裂缝在墙体上分布广、数量多。如梁底顶砌处水平裂缝、门窗周边角裂缝、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的竖向裂缝。然而上述各种裂缝,往往是在温度应力变形和干燥收缩变形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别在夏天,这两种因素影响最大。

3、砂浆配合比不适当产生裂缝

很多项目无论设计和施工都没有按照《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

(JC890-2001)标准的要求,对抹灰砂浆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还是沿用普通抹灰砂浆。普通砂浆收缩率大、水化热大、和易性较差、保水性差、塑性差、干密度大、跟加气砌块亲和力不强、线性膨胀或收缩也相差较大。这样抹灰层跟砌体的“相邻关系”会处理不好,协同变形能力也会减弱,引起较大裂缝或微裂纹。所以优化配合比非常重要,这是从源头上和作用机理上控制抹灰裂缝。

4、墙面抹灰工艺操作不当造成裂缝

(1)基层清理不到位,导致砂浆粘结不牢也易发生空鼓开裂。 (2)基层没有提前一天淋水湿润,因抹灰砂浆保水性能不能满足砌块吸水要求而引起抹灰层干缩开裂。

(3)抹灰一次成活,或分层抹灰无适当间隔时间,或抹灰层过厚未采取加强措施。因抹灰层自收缩、塑性收缩、滑移等,引起较大裂缝或微裂纹。 (4)门窗洞四角处于应力集中区,未采取合理连接构造措施,易变形拉裂。

(5)对不同材料的结合部、施工洞周边,没有采取加强措施。 (6)夏季抹灰后失水过快,没有及时喷雾养护;冬季施工昼夜温差冻融使砂浆失去粘结力。

(7)抹灰时对墙长大于3米的墙面(比如客厅墙)没有设置分格缝采取应力释放,应力集中易发生裂缝。

(8)抹灰操作时用力太轻,特别是刮底层灰时没有带有一定压力将砂浆挤进孔或缝内形成犬牙交错的连接,这样会出很多问题,例如粘结不牢,厚度不均匀,密度不一致,抹灰层松散,不利于底灰适应基层的变形,易发生裂缝。

(9)在面层压光时外罩一层素水泥浆或干水泥灰,这层水泥浆风干后薄而脆,易起皮,易龟裂,干灰易起砂掉粉。

(10)水泥砂浆没有在初凝时间内用完,已经风干结硬,和易性、塑性、保水性、粘结性已大大减弱,易出现大面积器质性不规则裂缝。 (11)采用水泥混合砂浆,掺合料石灰膏的熟化期不够,没有15天,导致抹灰内部结核膨胀炸裂。

(12)墙体开槽安装管线、穿墙套管、门窗边、线盒、插座、空调、热水器等部位抹灰嵌缝填补处理不当,没有养护,会引起局部开裂。

三、裂缝控制措施

1、从裂缝产生的机理上寻求控制措施

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建筑材料之间的相邻关系很难处理好,往往以强欺弱,易发生冲突挤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材料线膨胀系数、物理力学性能上的差异,具有排异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外力、温度、湿度、形变等作用下就会产生矛盾,出现分裂,各奔前程。我认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抗放结合,柔性渐变,求同存异”的原则。不同材料怕突变,膨胀时易挤裂,收缩时易拉裂;相同材料怕离散,离散性大会导致性能局部缺陷。不同材料之间要么采取“抗”的措施,那就是加强抵抗,如钉挂钢丝网、粘贴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设置加强筋,“捆”到一起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和谐共处,对付应力应变;要么采取“放”的措施,那就是分离放开,如设伸缩缝、分格缝,分块分治,小区和谐,井水不犯河水,减少冲突。柔性渐变就是在性能相差较大的材料之间设一个缓冲地带,化解冲突,不同材料之间应尽量求同。所以从裂缝产生的机理上寻求控制措施如下: (1)从砂浆方面“求同”,优化砂浆配合比。抹灰砂浆的选用应与加气砌块材质相适应,我认为采用粉煤灰水泥石灰砂浆很好。有条件的工地可在砂浆中添加塑化剂,以增加砂浆的保水性和粘结能力。该砂浆水化热低、和易性好、保水性强、塑性好、干密度小、跟加气砌块亲和力强。例如温州苍南时代广场9#楼,我们建议采用粉煤灰水泥石灰砂浆,达到了很好的抹灰效果,裂缝极少,“瓯江杯”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推荐申报“钱江杯”。另外,砂浆强度的选择应由内到外从低到高柔性渐变,以兼顾基层材料和外部饰面的要求。底层灰的强度和膨胀系数应与基层相当,可选用强度较低的1:1:4粉煤灰水泥石灰砂浆(混凝土墙面可用强度高的1:3水泥砂浆),并适当提高中粗砂的含量,以减少砂浆的收缩。

(2)从砌块方面“求同”。宜选择密度B07级以上和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A5的产品;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较快,若砌块出釜后保证28天的收缩时效,可完成约50%的干缩变形;砌块不宜露天存放反复变形。

(3)减缓或消除热胀冷缩及干缩动力源,比如:设置保温隔热层、变形缝;外墙及屋面保温应做在内抹灰之前;外抹灰完成后,要做好防雨遮盖,避免雨水直接冲淋墙面;夏季要采取遮阳措施,天气异常酷热时,用薄膜覆盖;必要时用喷雾器喷水养护。

(4)采取“抗”的措施,提高抹灰层与砌体协同变形能力。比如:不同材料之间钉挂钢丝网;顶层采用抗裂抹灰砂浆;顶层外墙不宜砌加气块,改砌加筋砖砌体。

(5)采取“放”的措施,比如:当墙长大于3米时,抹灰层设置分格缝释放应力。

2、从抹灰工艺操作上控制

加气砌块墙体抹灰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做灰饼→必要部位挂加强网处理→1:1水泥砂浆或建筑用胶水泥浆拉毛墙面→抹底层灰→抹中层灰→抹面层灰。

(1)抹灰应在顶砌完成7天以后进行,抹灰前墙面应保持湿润,含水率宜保持在10%~15%左右,砌体含水深度以表层8~10mm为宜,可通过刀刮观察。抹灰前可先提前1~2天对墙面淋水1~2次,不需浇透,只要适当浇水,然后阴干半天左右才抹灰。 (2)抹灰前应先进行基层处理,用钢丝刷将墙面满刷一遍,清除粘附的松散物、浮灰和污物,随后浇水润湿墙面。抹灰前还应将饱满度不够的灰缝嵌满。

(3)抹底层灰时必须用力,以利于与基层粘结。抹灰层接茬处,先抹者应稍薄,然后均匀接通,不宜接茬过多,防止接茬不平,待底层砂浆终凝后宜用水润湿,然后抹下一层。

(4)抹灰应分层进行,底层厚度宜控制在5mm以内,中层、面层厚度以7~9㎜为宜,抹完底子灰后待六至七成干,手压有坚实感,能留下手纹时即可进行中、面层抹灰。

(5)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或抹灰厚度超过35㎜时,应采用钉挂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纤网格布加强处理,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最顶上两层温差应力较大,建议顶上两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或抹灰前满挂钢丝网。

(6)抹灰砂浆应在初凝时间内用完。通常应控制在3小时内,夏季宜控制在2小时内。

第三篇:砌体结构中墙体裂缝的分析

毕业论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投资建设的各类工程项目达十几亿平方米,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质量和其他产品质量一样,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工程建设中,我国早就提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全社会对工程质量也极为关注。但是多年来,每年总有一些新建工程和既有工程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有些事故还很严重,尤其是砌体结构房屋倒塌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墙体裂缝引起的。总的来讲,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建筑工程事故时有发生。

1.2 研究意义

每当人们看到房屋的砖墙或混凝土墙上出现的各种裂缝都会感到不安和担心。其实,大多数房屋的墙体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裂缝,墙体裂缝的出现,轻微的会影响房屋的美观,造成房屋渗水漏水,严重时则会影响整个房屋结构的承载力,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正确地处理,甚至会引起房屋倒塌等严重后果。房屋墙体裂缝可分为严重危害性裂缝和一般轻微性裂缝 。其中,严重危害性裂缝可导致墙体倾斜,楼层下陷塌落,梁柱脱离,管道系统破裂,直至楼房倒塌。所以应该引起各部门的注意。

1.3 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对砌体结构工程中墙体裂缝事故进行分析处理。砌体结构墙体出现裂缝是非常普遍的质量事故之一,但很少引起各单位的注意,所以墙体裂缝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针对不同裂缝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有效预防,达到我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目标。如果已经出现裂缝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加固补救处理。

论文重点对经常出现的各种墙体裂缝的形成原因、预防措施、加固处理等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典型案例进一步对实际工程中的砌体结构墙体裂缝进行了分析与处理,达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毕业论文

2 砌体结构工程中常见的墙体裂缝

2.1 砌体结构墙体概述

砌体结构是指建筑物的主要受力构件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结构。块体包括人工制造的各种砖砌体以及天然的石材。根据使用块体的不同,砌体结构分为砖砌体结构、砌块砌体结构和石砌体结构。砌体结构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是目前应用量最大的结构类型。

长期的工程实践和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砌体结构具有以下特点:材料来源广;技术性能好;工程造价低;施工技术简便;砌体强度低;抗震性能差;砌筑工程重;影响环境大等。基于这些特点,砌体结构在土木工程中既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砌体结构的主要应用范围为:

大量的民用建筑,如住宅、办公楼、教学楼等;一般的中小型工业建筑,如厂房、仓库等;一般的工业构筑物,如烟囱、水塔、筒仓等;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如坝体、渡槽等;小型道路交通工程,如桥梁、涵洞、隧道等。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墙体是主要的承重构件,是建筑围护、空间限定的界面。在其他类型的建筑中,墙体可能是承重构件,也可能是围护构件。它所占的造价比较大,因而在工程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墙体材料、结构方案及构造做法十分重要。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墙体的节能作用越来越大,如用于保温、隔热、隔声的复合墙体,生态建筑中调节温度的“双墙”等。

毕业论文

3 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及预防

砌体结构墙体出现裂缝是非常普遍的质量事故之一。虽然有人用“无楼不裂”来形容砌体结构的普遍性有些夸张,却也确实反映了砌体结构出现裂缝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据河北省某市对73栋新建砖混结构的调查,开裂的砖墙有68栋,占93.2%。砌体裂缝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美观,严重者降低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及整体性能,在建筑功能上可能造成房屋渗漏,也会给房屋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砌体出现裂缝往往标志着砌体结构内部某一部分有内应力,并且已经超过了其抗拉、抗剪强度。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裂缝的发生与发展还是大事故的先兆,如超载引起的裂缝可能会引发结构事故,严重时,甚至造成倒塌。因此对砌体结构裂缝必须认真分析其产生原因,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3.1 沉降裂缝的成因分析

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的影响,使砖砌墙体表面产生一些不同性质的裂缝。由于砖混结构一般性裂缝(除严重开裂外)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致使这类裂缝屡经发生,形成隐患,尤其在地震及其他荷载作用下,更易造成危害。墙体裂缝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措施,减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

3.1.1 裂缝现象

(1)斜裂缝一般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由于横墙刚度较大(门窗洞口也小),一般不会产生较大的相对变形,故很少出现这种裂缝。裂缝多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常常在房屋建成后不久就出现,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

(2)窗间墙水平裂缝。一般在窗间墙的上下对角成对出现,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

3.1.2 产生原因分析

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的,深度越大,扩散愈大,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也总是中间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也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即房屋中部沉降多,两端沉降少,形成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在地质较好、较均匀,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

毕业论文

房屋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都可能比较大。如果房屋设计的长高比较大,整体刚度差,而对地基又未进行加固处理,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裂缝对称的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沿着门窗洞口约成45°呈正八字形,且房屋的上部裂缝小,下部裂缝大。这种裂缝,必然是地基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具体情况如下:

(1)当房屋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较大时 则往往在不同土层的交接处或同一土层厚薄不一处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开裂,其裂缝上大下小,向土质较软或土层较厚的方向倾斜。

(2)在房屋高差较大或荷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当未留设沉降缝时,也容易在高低和较重的交接部位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裂缝。此时,裂缝位于层数低的荷载轻的部分,并向上朝着层数高的荷载重的部分倾斜。

(3)当房屋两端土质压缩性大,中部小时,沉降分布曲线将成凸形,此时,往往除了在纵墙两端出现向外倾斜裂缝外,也常在纵墙顶部出现竖向裂缝。

(4)在多层房屋中,当底层窗台过宽时,也往往容易因荷载由窗间墙集中传递,使地基不均匀沉降,致使窗台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产生反向弯曲,引起窗台中部的竖向裂缝。

(5)新建房屋的基础若位于原有房屋基础下,则要求新、旧基础底面的高差H与净距L的比值应小于0.5~1。否则,由于新建房屋的荷载作用使地基沉降而引起原有房屋、墙体裂缝。同理,在施工相邻的高层和低层房屋时,也应本着先高、重,后低、轻的原则组织施工;否则,若先施工了低层房屋后再施工高层房屋,则也会造成低层房屋墙体的开裂。

从以上分析可知,裂缝的分布与墙体的长高比有密切关系,长高比大的房屋因刚度差,抵抗变形能力差,故容易出现裂缝;因纵墙的长高比大于横墙的长高比,所以大部分裂缝发生在纵墙上。裂缝的分布与地基沉降分布曲线密切有关,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凹形时,裂缝较多的发生在房屋下部,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凸形,裂缝较多的发生在房屋的上部,裂缝宽度上大下小。裂缝分布与墙体的受力特点密切有关,在门窗洞口处、平面转折处、层高变化处,由于应力集中,往往也就容易出现裂缝;又因墙体是受剪切破坏,其主拉应力为45°所以裂缝也呈45°倾斜。[4]

3.2 温度裂缝的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砌体结构建筑经常出现裂缝。裂缝出现的种类繁多,可谓是五花八门,温度裂缝是常见的墙体裂缝。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及其美观,甚至给人造成不适的心里阴影,所以应该在设计、施工、材料选用等环节中加以重视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毕业论文

3.2.1 墙体温度裂缝的现象

(1)八字形裂缝出现在顶层纵墙的两端(一般在1~2开间的范围内),严重时可发展至房屋1/3长度内,有时在横墙上也可能发生。裂缝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当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

(2)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檐下或顶层圈梁2~3皮砖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断线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纵、横墙水平裂缝相交而形成包角裂缝。

3.2.2 墙体温度裂缝原因分析

(1)顶层墙体裂缝

由于屋面直接受日光照射,屋面温度远高于墙体温度;而砼的线膨胀系数(1×10-5/℃)是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0.5×10-5/℃)的2倍左右,所以屋面温度变形远大于墙体温度变形,使得顶层墙体开裂严重,尤其是内外纵墙端部、端开间门窗洞口处更加明显。下部楼层的开裂原因与此相近,但由于室内的大气物理条件较屋面好一些,裂缝较轻。

(2)墙体竖直裂缝

平面不规则复杂形状的建筑,常在墙 转折处,沿垂直方向产生竖直裂缝。情况严重的呈现上下贯通的竖直通缝,并伴有墙体变曲挠折现象。其原因在于,同方向的墙体不在一个平面内,温度作用下墙体整片变形错位,对互连的垂直方向墙体产生剪切变形。而相互垂直或成某一角度的墙体由于温度变形方向各沿其所在平面内,故彼此产生推力、剪力,同样会使墙体产生竖直裂缝和弯曲变形。

(3)墙体水平裂缝

由于功能的要求及立面造型需要,有些建筑相邻房间层高不同,而恰好在屋(楼)面板支承位置产生水平方向的墙体裂缝.其原因是屋(楼)面板产生相对的变形,墙体受两个相对且不在同一平面的水平力作用,产生剪切变形而裂开。

(4)圈梁下部墙体裂缝

设置圈梁不但可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延性,提高抗震能力,而且可以适当增加墙体的抗裂性能,但倘若圈梁设置不合理,则会起相反作用.有些建筑在圈粱下面出现很多“八’字形斜裂缝,越靠山墙越明显.这是由于建筑物过长,未设伸缩缝;或虽设缝但圈梁却连续贯通,使圈梁很长,变形量较大,将其下部墙体拉裂。需要着重说明一点:当前随着墙体改革的深入,实心粘土砖正逐渐被淘汰。多孔砖砌筑的墙体,在圈梁现浇过程中,砼振捣流人竖孔内凝结后形成大量的砼小销栓,由于其强度高,使得圈梁与墙体连结十分牢固,没有相互变形的余地,这样圈梁的变形通过销栓作用拉动墙体,导致墙体裂缝,其情况甚至超过了实心砖的裂缝。

毕业论文

(5)构造柱柱边墙体裂缝

许多建筑在构造柱与砌体相连处出现裂缝。主要原因在于构造柱将墙体分成若干段节,墙体不能保证延续的咬搓连接.由于两种材料协同工作的条件严格,故轻微的(人眼难以直观的)裂缝就在所难免;加之构造柱设置时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经常达不到质量要求,使此处抵抗温度变形的能力低于咬搓良好的墙体,通常在温度应力大,柱墙连接交叉位置产生裂缝。

(6)出屋面女儿墙的裂缝

设置女儿墙的建筑常在女儿樯压顶下部出现斜裂缝,且端部较明显。另外在女儿墙转角处也多出现裂缝,原因在女儿墙及其钢筋砼压顶无保温措施,与下部的屋面板和墙体相比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更为严重,其大气物理条件在整幢建筑中最为恶劣。在此条件下,压顶将其下面的女儿墙拉出斜裂缝,转角处的女儿墙相互推挤产生角部裂缝。有时,由于钢筋混凝土屋面的收缩,也可能使女儿墙处于偏心受压状态,从而造成女儿墙上部沿竖向开裂。[5]

3.3 超载裂缝的成因分析

3.3.1 墙体超载裂缝的现象

常见的超载裂缝有两种,竖向裂缝和水平裂缝。竖向裂缝常出现在中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的砖墙和砖柱上,当砖墙或砖柱大偏心受压时可能出现水平裂缝。两种裂缝常在墙、柱下部约1/3高度处(上下两端除了局部承压不够而造成裂缝外,一边较少有裂缝)。超载裂缝形状中间宽、两端细。超载裂缝通常在楼盖(屋盖)支撑拆除后立即可见,也有少数是使用荷载突然增加时开始。

3.3.2 超载裂缝的产生原因分析

墙体出现超载裂缝的原因有多种:有的是属于设计方面的,如对承担的荷重考虑不周,造成砌体局部超载;有的是结构构造的缺陷,如梁底未设有梁垫或梁垫面积不够;有的没有设置纵横墙拉结筋等。有的是施工方面的原因,如水泥、砖、砂等砌筑材料不合格,砂浆配比不准确,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砌筑质量低劣,灰缝过薄或过厚、灰浆不饱满、组砌不合理等,造成砌体承载力降低。有的是因为使用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使用单位任意吊挂重物,或任意改变使用性质,增加荷载,或者随意开凿洞,削减了砌体的横截面面积等。

毕业论文

4 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加固补强处理

砌体结构由于材料来源广泛,施工方便,相对造价低廉,因此得到普遍应用。但是由于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在工程中常常会出现墙体裂缝。轻微细小的裂缝影响房屋的外观和使用功能,而严重的则会影响砌体的承载力,甚至会引起倒塌。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妥善处理。

一旦砌体发生开裂,应首先分析开裂原因,鉴别裂缝性质,并观察裂缝是否稳定及其发展状况。这可以从构件受力的特点,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裂缝所处的位置,出现的时间及形态综合加以判断。如果在裂缝上涂一层石膏或石灰,经一段时间后,若石膏或石灰不开裂,说明裂缝已近稳定。在裂缝原因已近查清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固补强处理。

4.1 采取措施对墙体裂缝进行加固补强处理

4.1.1 墙体裂缝的加固补强处理方法

对建筑物的安全及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的裂缝,为了美观的目的可以采用表面覆盖装饰材料,用水泥砂浆、树脂砂浆等填缝封闭,这类硬质填缝材料极限拉伸率很低,如砌体尚未稳定,修补后可能再次开裂。而对于持续发展有可能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危险的,必须及时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裂缝补强加固,一般可根据裂缝性质、各处理方法特点与适应范围等,选择以下几种常用的措施。

(1)剔缝埋入钢筋法

当裂缝较宽时,可以采用剔缝埋入钢筋的修补方法,即在与裂缝相交的灰缝中嵌入细钢筋,然后再用水泥砂浆填缝。

沿裂缝方向嵌入钢筋,相当于加一个“销”将裂缝两侧砌体销住。具体做法如下:将墙体两侧每隔5皮砖剔凿一道长1m(裂缝两侧各0.5m),深50mm的砖缝,埋入Φ6钢筋一根,端部弯直钩并嵌入砖墙竖缝,然后用强度等级为M10的水泥砂浆嵌填严实。施工时要注意两面不要剔同一条缝,最好隔两皮砖;要注意先加固一面、砂浆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固另一面;注意采取保护措施使砂浆正常水化。

(2)灌浆修补法

当裂缝较细,裂缝数量较多,发展已基本稳定时,可以采用灌浆补强法。它是工程中最常用的裂缝修补方法。

灌浆修补是利用浆液自身重力或压力设备将含有胶合材料的水泥浆液或化学浆液灌人裂缝内,使裂缝粘合起来的一种修补方法。这种方法设备简单,施工方便,价格便 7

毕业论文

宜,修补后的砌体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原砌体的承载力,裂缝不会在原来位置重复出现。

灌浆常用的材料有纯水泥浆,水泥砂浆,水玻璃砂浆或水泥石灰浆等。在砌体修补时,可用纯水泥浆,因纯水泥浆的可灌性较好,可顺利地灌入贯通外露的孔隙,对于宽度为3mm左右的裂缝可以灌实。若裂缝宽度大于5mm时,可采用水泥砂浆。裂缝细小时,可采用压力灌浆。

压力灌浆法如下:

用空压机将水泥浆液压入墙体的裂缝内,将砌体重新胶结成整体。由于灌浆材料强度都大于砌体强度,因此只要灌浆方法和措施适当,经水泥灌浆修补的砌体强度都能满足要求,而且具有修补质量可靠、价格较低、材料来源广和施工方便等优点。

浆液通常采用掺加悬浮剂的水泥浆,水灰比易取0.7:1,悬浮剂一般用聚乙醇胺,或水玻璃,或107胶。灌浆设备主要有:空气压缩机、贮浆罐及喷枪等。灌浆前后要确定灌浆口位置:裂缝宽度1mm以下者,灌浆口间距为20~30cm;裂宽度为1~5mm时,灌浆口间距为30~40cm;裂缝宽度为5mm以上时,灌浆口间距为40~50cm。[11]

(3)外包加固法

外包加固法常用来加固裂缝不规则的砖墙,尤其是十字交叉裂缝的砖墙。在墙面上间距300~400mm用电锤打孔,设置Φ6~Φ8@200的钢筋网片,用穿墙“∽”筋拉结固定后,两面涂抹或喷涂30~40mm厚M10水泥砂浆进行加固。

(4)拆砖重砌法

对裂缝较严重的砌体可采用局部拆除重砌法。在裂缝位置拆除250mm(跨裂缝两侧)长砖墙,用比原设计等级高一级的砂浆重新砌筑,新老砌体按规范要求结合密实。注意拆除墙体时,应采取措施保障安全。

(5) 整体加固法

当裂缝较宽而且墙身变形明显,或内外墙拉结不良时,仅用封堵或灌浆措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时可采用钢拉杆加固法,或用钢筋混凝土腰箍及钢筋杆加固法。[12]

(6)托梁加固法

若因梁下未设置混凝土垫块或垫块面积不够,导致砌体局部承压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缝,可在梁下加设钢筋混凝土垫块。

(7)裂缝转为伸缩缝

在外墙上出现随环境温度而周期性变化且较宽的裂缝,封堵效果往往不佳,有时可将裂缝边缘修直后,作为伸缩缝处理。

(8)变换结构类型

当承载能力不足导致砌体裂缝时,常采用这类方法处理。最常见的是柱承重改为加砌一道墙,变为墙承重,或用钢筋混凝土代替砌体等。

(9)填缝密封修补法

毕业论文

砖砌体填缝密封修补的方法,通常用于墙体外观维修和裂缝较浅的场合。常用材料有水泥砂浆、聚合水泥砂浆等。这类硬质填缝材料极限拉伸率很低,如砌体尚未稳定,修补后可能再次开裂。

这类填缝密封修补方法的工序为:先将裂缝清理干净,用勾缝刀、抹子、刮刀等工具将1:3的水泥砂浆或比砌筑砂浆强度硬高一级的水泥砂浆或掺有107胶的聚合水泥砂浆填入砖缝内。[13]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对出现裂缝的砌体结构墙体进行加固补强处理,相信房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会得到有效保证,能够继续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毕业论文

5 典型案例分析

砌体结构墙体出现裂缝是非常普遍的质量事故,砌体结构墙体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裂缝,虽然有些裂缝不可避免,但大部分还是可以在设计、施工及后期处理中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的。下面我将运用论文上几章介绍的墙体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裂缝加固补强处理的方法对实际工程中的墙体裂缝事故进行分析处理。

5.1 砌体结构墙体裂缝实例

5.1.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建筑为一栋二层砖混结构建筑,建筑面积769.78m2,阳台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挑出长度1.3m,现浇板屋面,顶层设有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2008年7月开始施工,同年11月竣工。工程竣工后,部分墙体开始产生水平裂缝,具体为:两端山墙、⑥轴纵墙以及部分横墙,其中北 面墙(⑥轴)均有不同程度水平裂缝,尤其二层窗下墙裂缝较为严重,凿除部分墙面抹灰层,发现水平灰缝较多已开裂,而竖向灰缝尚末出现裂缝。裂缝主要特点为:窗下墙相对于窗间墙裂缝要严重, 二层墙体相对于一层墙体裂缝要严重,阴面墙体相对于阳面墙体裂缝要严重。

5.1.2 裂缝原因分析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据统计80%以上的裂缝是由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承载力不足、温度变化、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可以通过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最终确定引起裂缝的真正原因。

(1) 设计方面的因素

该工程设计单位是一家有正规资质的单位,该建筑平面形状规则,构造简单,在建筑顶层每个开间、错层处及屋面不等高处都设置了圈梁,顶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项圈梁并与“构造柱”连为整体,屋面板采用现浇板,并做好了保温措施,保障了整体刚度和墙体的可延性,提高了墙体抗裂能力,能够约束裂缝的扩展。另外附近有不少形式相近的建筑物在使用中并未出现裂缝问题,因此可以排除设计因素。

(2) 地基方面的因素

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砌体中便产生裂缝。当中间部位沉降过大时,就会使房屋产生纵向整体弯曲,容易产生“八” 10

毕业论文

字形裂缝,当两端沉降过大时,会产生倒“八”字形裂缝,该类裂缝大部分首先出现在窗口对角处,也可能在底层中部窗台处形成由上至下的竖缝或在窗台、门窗洞口附近、楼梯间等薄弱部分下角窗间墙处产生水平裂缝。

检测时,在墙角及部分构造柱位置开挖了探井,发现土层分布均匀,在开挖深度处未发现有地下水及软弱土层,且基础下部为承载力较高的砾石层,与地质资料相吻合,基础施工质量也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可以排除地基方面的因素。

(3) 温度、干缩方面的因素

干缩裂缝形态一般为:①在墙体中部出现的阶梯形裂缝;②环块体周边灰缝的裂缝;③在外墙的窗下墙出现竖向均匀裂缝;④山墙等大墙面出现的竖向、水平向裂缝,收缩裂缝一股多出现在下部几层,有的砌体房屋山墙大墙面中间部位出现由底层 直延伸至

3、4层的竖向裂缝。干缩引起的裂缝宽度不大,且裂缝宽度较均匀。温度裂缝常出现在混凝土平层盖房层的顶层两端墙体和L“墙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形斜裂缝,山墙上部的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粱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等。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温度裂缝有明显的规律性: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下层轻,阳面重阴面轻。[14]

而该建筑裂缝仅为水平裂缝,且分布较广,严重部分也仅出现在窗下墙处,以温度及干缩裂缝的特点和规律来看,虽然裂缝的产生有其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因素。

(4)施工、材料方面的因素

该建筑由一家私人建筑公司承建,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环境条件的制约,施工资料不齐全,导致该工程迟迟未进行竣工验收。单从凿除抹灰层后,柱、梁、墙等外观尺寸、混凝土强度、浇注、砌筑质量而言,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而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与建设方人员交谈时发现,原材料、砂浆配比等都没有进行过相关检测。其中的原材料为就地取材,在对现场砌筑砂浆采样时发现,多数裂缝处砌筑砂浆酥松无强度,用手易捻碎,用水浸泡后,手捻有滑腻感,采用砂浆回弹仪弹测,回弹仪不起跳,砂浆强度无法评定。从墙体中取出砂浆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该砌筑砂浆硫酸根离子(S042-)含量过高,表明己被硫酸盐腐蚀。其具体侵蚀过程为:水中溶有一些易溶的硫酸盐,先与硬化的水泥石结构中的氧氧化钙起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再与水泥石中的水化硫铝酸钙起反应,生成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水泥杆菌):

SO42-+Ca(OH)2→CaSO4+2OH-

4CaO.A12O3·12H2O+3CaSO4+20H2O→3CaO·A1 2O3·3Ca+SO4·31H2O+Ca(OH)2 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含有大量的结晶水,其体积比原体积膨胀1.5倍,该反应是在固相中进行的,因此在砂浆中产生了巨大的膨胀应力,导致砂浆开裂、强度降低。[15]

由此可知,窗下墙比窗间墙裂缝要严重,二层墙体比一层墙体裂缝要严重,阴面墙

毕业论文

体比阳面墙体裂缝要严重的原因在于,窗下墙上部荷载相对于窗间墙小,二层墙体上部荷载相对于一层墙体要小,由于上部荷载小,所以抵抗下部腐蚀膨胀的约束力就小。阳面墙体中化学反应产生的结晶水易蒸发散失,而阴面相对较难散失,且冬季更容易产生冻胀破坏。竖向灰缝由于受墙体本身及构造柱的约束,暂时没有出现裂缝,但由于砂浆已经破坏,所以迟早都会出现开裂现象的,因此应该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5.1.3 处理方案

由于砂浆己破坏,如不对墙体进行加固补强处理,裂缝有进一步扩展的可能,根据以往经验,对此类裂缝最好的加固方法是安装钢筋网片。具体步骤为:(1)在填充墙面分别沿竖向及水平方向切深度20mm的切槽,间距250mm,竖向槽从天面板底至地面,横向槽拉通墙面连接两侧构造柱。(2)将槽内灰尘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3)调配好环氧树脂,用毛刷均匀地涂抹在槽内及钢筋上,将通长Φ6钢筋压入槽内,用Φ6@500梅花状布置的拉结筋锚紧墙体两侧钢筋,用1:1干硬性水泥砂浆填充切槽,略低于墙面,施工时,应先粘竖向筋再粘横向筋。

(4)待砂浆干燥检查是否空鼓后,再用M10水泥砂浆抹面25~30mm厚,常规养护。此方法利用环氧树脂粘贴作用,使墙体成配筋体,提高抗裂性,通过钢筋网使圈梁、构造柱等与墙体形成整体,增加了整体抗变形能力。而且对墙体破坏小,工期快,易于恢复装饰层。[16]

5.1.4 结论

经过上述技术措施处理后,目前该建筑的裂缝已得到有效控制,墙体外观得到很好的改善,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让大家放心安全的居住。

控制裂缝的产生和进一步发展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单位应该严把质量关,严格检查进出材料质量,保证材料满足施工要求。砌体裂缝因温差和砖的材质因素产生的较普遍,而以沉降、超载导致裂缝的危害性较大,但是其危害性和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在实际中,具体处理裂缝时必须正确区分,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相信这样就会实现我们“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目标。

毕业论文

结束语

普遍存在的墙体裂缝问题,已经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有些单位的施工、竣工资料不齐全, 给产生裂缝原因的分析以及裂缝房屋的处理带来困难。建筑物的裂缝具有多发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预防和限制建筑物的裂缝,涉及到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素质、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方法、施工环境及操作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的影响。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管理上严格要求、操作上一丝不苟,把好质量关,才能将建筑物的裂缝消除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达到建筑物“百年大计”的要求。

工程施工阶段是最终形成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在实践中,大家认为施工质量对裂缝的影响十分明显,尤其是住户,把所有的裂缝原因全归罪于施工质量,虽然这种言论具有片面性和不确切性,但这也反映了用户对施工质量的信任程度和对质量的要求。

因此, 施工质量不容忽视。由施工质量引起的裂缝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任何房屋的裂缝都有可能与施工质量有关。如温度裂缝,由于屋面保温厚度、保温材料或砂浆的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等等都可能导致裂缝的发生或扩大;砌体的砂浆饱满度不满足要求也能造成墙体裂缝或门窗变形。因为,当每皮砖砌筑的砂浆不饱满时,建成使用后,随着荷载不断增加使砌体压缩变形,墙体就会产生裂缝。施工质量问题也可能引起沉降裂缝,因为,当基槽开挖后,地基土扰动而形成松软土或基础施工不满足设计要求等都可能引起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因此,施工单位应严把材料质量关,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严格按规范施工,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应饱满;严禁以铺浆代替灌缝, 转角和交换处应同时砌筑,半砖使用率不得超过5%;认真分析房屋结构,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应先建主体后建附属,先建重而高部分,后建轻而低部分,对大面积现浇板,应设置后浇带;对沉降缝、伸缩缝等,一定要将缝内杂物剔除干净,使缝能正常发挥作用。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房屋的使用价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还要防止因使用不当引起的墙体裂缝 。房屋装修时,应征求原设计人员意见,对承重构件不得随意破坏,装修楼地面时荷载不应超过设计值 ,使用中,活载不应过于集中;房屋超过结构合理使用年限时,应委托相关单位进行鉴定。必要时,对损坏的构件进行加固并加强观测。

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墙体裂缝将会被人类克服,使用户住上更加坚固、更加舒适、更加美观、更加安全的房屋。

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袁广林. 建筑工程事故诊断与分析[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8 [2] 孙丹荣,李艳娜,骆中钊.建筑与结构技术常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 [3] 何健安.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与治理[J].建筑技术,2006,21(12):707-709. [4]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5 ]编审委员会.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6] 唐岱新.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7] G B 5 0 0 0 3 —2 0 0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8]袁广林,田立柱.膨胀土对建筑物的危害及治理[J].煤矿设计,1999,(4):30-32. [9] 江正荣. 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999 [10]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1] 袁广林,赵利,袁迎曙.膨胀土地基上基础梁裂缝事故的分析与治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26(2):34-35 [12] 苑振芳.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工程建设标准化.[J] .2005,17(8):209-301.

[13] G B 5 0 2 0 3—2 0 0 2.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 袁广林,袁迎曙,姜利民.某建筑物裂缝的检测与加固[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7,1:54-55,26. 14

毕业论文

致谢

首先,我感谢老师,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老师给予我很大的影响和帮助。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认真负责的处理我遇到的问题,并且在毕业论文过程中给我做耐心细致的辅导,解决论文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我渐渐在头脑中对本论文有了清晰的轮廓,明确了论文研究的方向,有了大体的思路,知道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如何达到论文的要求。

其次,在我感到迷惑时就向同学咨询,不断的交流意见,扩展思路,才能使毕业论文如期完成,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指点。

最后,能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与我院领导的关怀是分不开的。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让我安心地做论文。还要感谢网络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为我提供了大量资料可供参考。

毕业论文圆满完成,在此我对我们院领导、指导老师、工作人员和各位同学在整个毕业论文中所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四篇:砌体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整改措施

1 裂缝的性质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两大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

产生的裂缝。 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而砼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

变化而略有变化。 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KG-*2]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KG-*2]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KG-*2]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KG-*2〗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臵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如楼板错层处或高低层连接处常出现的裂缝,框架填充墙或柱间墙因不同材料的差异变形出现的裂缝;空腔墙内外叶墙用不同材料或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这种情况一般外叶墙裂缝较内叶墙严重。

1.3 温度、干缩及其它裂缝

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面对非烧结类块体,如砌块、灰砂砖、粉煤 灰砖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对砼砌块、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没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措施,必然造成墙体出现较严重

的裂缝。

2 砌体裂缝的控制

2.1 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这涉及到新型墙体材

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2 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墙体)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作过调查和评定。但根据德国资料,当裂缝宽度≤0.2mm时,对外部构件(墙体)的耐久性是不危险的。

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对钢筋砼结构,裂缝宽度>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3 现有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这些构想、措施有的已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一些措施也引入到《砌体规范》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较严重,

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3.1 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 长期以来住房公有制,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因为裂缝的危险仅为潜在的,尚无结构安问题,不涉及到责任问题。

3.2 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

我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砌体规范》GBJ3-88的抗裂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第5.3.1条:对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可采取设臵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控制硅酸盐砖和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未考虑我国幅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的巨大差异和相同措施的适应性。二是第5.3.2条: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臵伸缩缝。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见,它主要取决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无保温层,而与砌体的种类、材料和收缩性能等无直接关系。可见我国的伸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在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它一般不能防止由于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由此可见,《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砌体结构的,而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砼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硅酸盐块体砌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在这方面,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预防和控制墙体开裂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臵控制缝(变形缝),这种控制缝和我国的双墙伸缩缝不同,而是在单墙上设臵的缝。该缝的构造既能允许建筑物墙体的伸缩变形,又能隔声和防风雨,当需要承受平面外水平力时,可通过设臵附加钢筋达到。这种控制缝的间距要比我国规范的伸缩缝区段小得多。如英国规范对粘土砖为10-15m,对砼砌块及硅酸盐砖一般不应大于6m;美国砼协会(ACI)规定,无筋砌体的最大控制缝间距为12-18m,配筋砌体控制缝间距不超过30m。二是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配臵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其配筋率各国不尽相同,从0.03%~0.2%,或将砌体设计成配筋砌体,如美国配筋砌体的最小含钢率为0.07%,该配筋率又抗裂,又能保证砌体具

有一定的延性。

关于在砌体内配臵抗裂钢筋的数量(含钢率)和效果,是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用钢量和造价的增幅问

题。

4 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本文在综合了国内外砌体结构抗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更具体的抗裂构造措施。它是对“防”、“放”、“抗”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这些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或综合应用。该措施已反映到我院为大庆油田砌块厂编制的《砼砌块建筑构造图集》中。 4.1 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

4.1.1 屋盖上设臵保温层或隔热层;

4.1.2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臵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

大于30m;

4.1.3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臵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

缝;

4.1.4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臵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2 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

列措施之一:

4.2.1 设臵控制缝

4.2.1.1 控制缝的设臵位臵

(1) 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臵竖向控制缝;

(2) 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臵竖向控制缝; (3) 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

臵竖向控制缝;

(4) 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臵竖向控制缝; (5) 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臵;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

墙体的上述位臵设臵;

(6) 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7) 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

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4.2.1.2控制缝的间距

1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

2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 3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4.2.2 设臵灰缝钢筋

1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 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

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3 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4 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

于600mm;

5 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6 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8;

7 灰缝钢筋宜通长设臵,当不便通长设臵时,允许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8 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

应小于300mm;

9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10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 11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

6m;

12设臵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2.3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臵配筋带

1. 在楼盖处和屋盖处;

2. 墙体的顶部;

3. 窗台的下部;

4. 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 5. 配筋带的钢筋,对19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2,对250~30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6,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

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6. 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臵,当不能通长设臵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

7. 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

于35d和400mm;

8. 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臵;

9. 对地震设防裂度≥7度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m,配筋不应小于410;

10. 设臵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3 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裂度、基础结构布臵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

第五篇:砌体结构裂缝成因及有效控制研究工学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砌体结构裂缝的类型和形成机理,从设计、选材、施工、监控、加固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有效控制裂缝产生和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类型;机理;控制措施

1 砌体结构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1.1 地震裂缝

地震对砌体结构的影响十分大,通常造成墙体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X”形裂缝,严重的出现歪斜甚至倒塌。水平裂缝是由于墙肢较窄,在地震作用下墙体受弯、受剪的缘故。在大开间的纵墙上。窗间墙的上下端会产生的。斜裂缝一般属于主拉应力超过砌体强度所引起的剪切破坏现象,墙体开裂后出现滑移、碎落等现象,直至局部倒塌、压塌。“X”形裂缝由于建筑物墙体受地震反复作用,由斜裂缝发展而来。

1.2 温度裂缝

由于砖砌块与混凝土楼板的温度线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当温度升高时,混凝土顶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屋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开裂。当砌块材料为混凝土砌块时,由于混凝土砌块的强度比砖砌块少得多,更容易引起墙面开裂。裂缝形态有门窗洞边的“八”字斜裂缝、山墙上部的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粱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

1.3 收缩裂缝

干涨湿缩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组成砌体结构的各组成材料的含水率不同,受干涨湿缩影响也不协调,因此产生了各种收缩裂缝。收缩裂缝的形态有,在墙体中部出现的阶梯形裂缝,环块体周边灰缝的裂缝;在外墙的窗下墙出现竖向均匀裂缝,山墙等大墙面出现的竖向、水平向裂缝。

1.4 结构超载裂缝

随着结构使用功能的转变和砌体材料强度的降低,加之砂浆和砖这两种材料的弹性模量、横向变形和强度不相同。当外部荷载超过结构的极限状态而形成了受压、受拉和受剪裂缝等破坏形态。

1.5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

一般情况下,地基受到上部传递的压力,引起地基的沉降变形呈凹形,从而导致地基反力在边缘区较高。这种沉降使建筑物形成中部沉降大、端部沉降小的弯曲,产生正弯距。结构中下部受拉,端部受剪,特别是由于端部地基反力梯度很大,端部的剪应力很大,墙体由于剪力形成的主拉应力破裂,裂缝呈正八字形。此外,当地基中部有回填砂、石,或中部地基坚硬而端部软弱,或由于荷载相差悬殊,建筑物端部沉降大干中部时,会形成负弯距。主拉应力将引起墙体的斜裂缝或倒八字裂缝。局部的沉降不均不仅可以引起斜裂缝,由于垂直沉降还可能引起砌体的水平裂缝。

2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措施

裂缝导致砌体房屋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大大降低,势必会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新建的砌体房屋必须考虑抗震防裂因素,已经产生裂缝的砌体房屋必须通过评估、加固措施进行裂缝控制,以免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2.1 结构选型

合理选择砌体结构的受力体型对控制裂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地震裂缝的控制上尤为重要。砌体房屋概念应做到:房屋体型宜规整、简单;横纵墙布置要得当、刚度分布较均匀;设置必要的圈梁和钢笳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楼梯间和大开间房屋的结构考虑抗扭因素。 2.2 地震裂缝控制要点

建筑物要完全避免地震裂缝是完全做不到的。只能采取适当措施,做到小震不裂或少裂、大震不倒,建筑设计时,应根据本地区抗震等级合理进行抗震设计;施工时保证必要的构造要求和施工质量;合理设置抗震缝。

2.3 温度裂缝控制要点

温度裂缝的控制关键是设置伸缩缝。尽可能消除热胀冷缩源头,伸缩缝的设置需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同时应通过提高砂浆强度、提高饱满度、空斗改实砌、加筋砌体、加设构造柱等方式增强砌体的承载能力。对于主体结构上设置好的伸缩缝,在后期的装饰工程、设备安装等环节不能掩埋、填塞伸缩缝。

2.4 收缩裂缝控制要点

物体的干涨湿缩现象不仅与周围环境相关,而且与物体本上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含水率等密切相关。为控制好砌体结构的收缩裂缝,首先要在材料性质上把好关,材料须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在墙的高度、厚度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突然变化处及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控制缝宜做成隐式,与砌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

2.5 结构超载裂缝控制要点

砌体房屋的功能不能随意改变,不能在楼面上随意安放设备、施加动力荷载;不能随意改变砌体房屋的受力形式,尤其是不能破坏承重结构;对于房龄较长的砌体房屋,要适当减轻楼(屋)面荷载,以免房屋产生超载裂缝。

2.6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控制要点

对于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应以预防为主,把好设计和施工质量关。具体做法为;在建筑物平面转折处、建筑高度荷载突变处、结构类型不同处以及地基土软硬交界处设置沉降缝;适当减轻结构自重;通过设置封闭圈梁和构造柱,特别是增强顶层和底层圈梁、合理布置纵横墙、采用整体性好、刚度大的基础形式等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减小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应力改变基础地面尺寸使不同荷载的基础沉降量接近;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阶段组织施工;施工时先建荷载大的高层,后建荷载较小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观测裂缝发展的速度、部位、程度,决定是表面处理还是上部加固或基础加固处理。

3 结语

砌体结构具有抗压性能好,保温、耐火、耐久性能好。经济适用,取材和施工方便,便于管理维护等优点,在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承重结构和维护结构中仍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砌体结构的裂缝我们不能小视,应能尽早发现尽早处理。

上一篇:复制图形教学设计下一篇:肺炎医患沟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