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门读后感800字

2022-09-24

第一篇:三重门读后感800字

《三重门》读后感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同学手里拿到了这本书。其实,我是一向不看这种书的,这是第一次看这种小说类型的书。

打眼一看,这书的封面上就写着作者的各种荣誉。韩寒这个名字我还是有点概念,只知道是作家、赛车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在读完正本书后,从网上了解一下韩寒这个人,才知道这确实是一个比较不同的人,起码和大部分人的追求比较确实不同,没上高二就被退学了,但高一出的书就已经名声大噪,加上他的影响力,确实令人对现在的教育产生了一些质疑。 看完韩寒的一些资料,觉得他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或者说是一个随性的人,他能走到这步,不知道他当年的老师怎么看!这在老师眼里可能是个没出息小子,或者是个像过去落榜的穷酸书生,但应该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还是先说说三重门吧!这是韩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角是一个文强理弱的男生,叫林雨翔。故事主要是发生在初中和高中。我感觉可能是因为韩寒没有读大学的缘故,要不大学能写的应该更多。看到他的文章,发现他虽然中途退学,但书应该是读了不少,各个方面都应该比较了解,知识面还是很广的,英语应该也不错。整片小说语言比较轻松,风趣幽默,同时又蕴含着许多知识,应该是针对中学生、大学生写的。

小说主要描述了林雨翔的家庭背景,初中生活,高中生活。主要是同学间的经历,还有青少年的情感变化感情生活。他受家庭影响,有些文学功底,不过并不是特别强。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卖弄,对于自己喜欢的女生,虽然想去靠近,但由于许多现实情况,没有走到一起。高中的时候,也有自己的高中趣事。作为花钱进去好学校的体育特长生,他遇到了不少困难。有和他竞争要面子的高中同学,有他灰头土脸的时候,也有他春风得意的时候,是一份比较真实的初高中学生的写照。

读完这本书,或者说在读的过程中,我很多时候也想到了自己的初中高中,回忆起了自己的初高中生活。我想,只要是度过初高中的人,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都会有很亲切的感觉。如果是初高中住宿,那感觉就更为亲切,记忆也就更为深刻了。想起那时候的同学情,觉得虽然我们年龄都还不算大,但却着实感到那种相对无忧无虑等等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可能大学后就更有这种感觉了吧,我猜!

还是想说说作者,韩寒。虽然他不是那种按照大多数家长的想法成长起来的好学生,但到了现在起码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甚至是羡慕。倒不是因为羡慕他出名、赚钱,而是羡慕能够如此自由自在不受教育约束又同时能够自己发展的这么好,而并未被社会所淘汰。这可能说明我们的社会还是允许这类学生,允许这种人存在的,或者说有时候更是希望这种人存在,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我们希望的素质教育人才。

看过他的书可以感觉到,虽然他许多门课不及格,最终被退学,但是他很善于学习,也很热爱学习,只是不适应学校那种学习罢了。他可以退学却发展的这么好,因为他退学并不是出于懒惰,而是出于个人性格。自己也看到一些觉得学校不好,觉得上学不好而退学的人。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在认为学校不好之后,继而认为N多工作岗位也不好,或者整天抱怨,那这个退学就太不值得了,而且后面的日子也就浑浑噩噩。

不管认为现实怎么样,无论选择那条路,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韩寒退学了,但不管是在他的书中还是在他的赛车生涯中,都可以看到他十分努力的身影。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取得了好的文凭,获得了好的工作,或者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都与他们个人的努力息息相关。 读这本书是对自己的一种放松,也是对初高中美好生活一种回忆,同时使自己了解到了韩寒这个作家。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付出自己的劳动,拿出自己的努力与干劲。接下来的自己将面临更多的专业课学习,更多的训练,更多的现实问题。希望自己能够怀揣这种对初高中的美好回忆,更多的努力,为大学的美好回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三重门》读后感

《三重门》是韩寒2000年的作品,现在读起来还是相当有感觉的,里面反映了很多现实的东西,当时讽刺的当时的现状,发现现在也都还没有解决,看来有些东西是解决不了的了。

林雨翔,文章的主人公,过着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很喜欢。

“一个失败的女人背后大多会有一个成功的男人”

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在想一些事情,觉得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家庭中,如果是女人占主导位置,那么这个男人的雄性激素必然就会得不到发泄,一种情况可能就是离婚,或者另一个极端就是这个男人从此就无所事事,过着很安逸的生活,因为有一个这样的女人,已经用不到男人了,但是现在的这个社会毕竟还是一个男权的社会,女人成功的几率要比男人小的多,而且种种因素导致这个社会并不那么认同女人闯江湖,所以我还是觉得女人还是做一个失败的比较好,把成功留给自己的男人,其实这样,女人也便算是成功了。 “对男人而言,骂人并不是一种本能,骂女人才是本能。” 男人可以骂人,但是真的不该骂自己的女人,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厨房像是女厕所,男人是从不入内的。” 其实我觉得现在是厨房好象是厕所,男女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想去。我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在厨房还是很有乐趣的,自己做自己想吃的东西是一种乐趣。

“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室最痛苦的人。” 为什么非要分的那么清楚呢,俗雅只是个人的观点,只要自己觉得好,就去做,不用去考虑别人的什么感受的,雅俗没有那么大的区别的。

“一个男子失恋以后,要么自杀,要么再恋一次爱,而第二次找对象的要求往往相近于第一个。”

一个人失恋的感觉确实不好受,但是自杀是上课不必的,没有必要为了自己伤心一次就草率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第二句话我觉得说的是每个人心中对于对象都有一个模型,而自己往往是按着这个模型去找对象的,谁越相似,那么这个人就是自己追求的对象。

“在中国没名气的人说的话是臭屁,有名气的人放的屁是名言。” 这倒是一句大实话,这名人和非名人的区别也许就是这样吧。 “爱情的副产品就是废话。”

两个人在一起谈恋爱如果不说点什么的话,好像就不是”谈”恋爱了。

“文思如尿崩,谁与我争锋。”

够霸气,估计此语一出谁都不敢与其斗了,他好像就是要跟人同归于尽的感觉。

“时下男女之爱莫不是三个阶段——吻关系、性关系、没关系” “其实说穿了名誉和猴子差不了多少,它们的任务都是供人取乐逗人开心。”

呵呵,说的很是隐讳啊,名誉我是不看重的,有跟没有只是看自

己的内心,如果内心觉得自己行,那么没有荣誉自己也不会有失落感,如果自己本身就不行,也只有拿更多的荣誉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了。

“所谓看破红尘就是把原本美好的红尘看成了破烂。”

我就看不破红尘,本来自己就在红尘里面,为什么要看破它呢,不理解,也许只有佛才懂吧。

“如果今天的学习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 这就是中国的教育现状,很庆幸自己还有一年就要走向社会了,能够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了,可是真的有点晚,在上学的这十几年里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或者知道自己学了什么,但是不知道学的是什么,把该忘的都忘了。

第三篇:三重门读后感

《三重门》是中国新锐作家韩寒所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通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展现开来,体现了学生式的思考、困惑和梦想。

读《三重门》有感

很早就想读韩寒是《三重门》了,不过一直都知停留在想的阶段,说实话我一直都知道韩寒是一个勇于批判现实的人,但是当我看完《三重门》之后我才真实地感受到韩寒的现实。

很多人并不喜欢韩寒,连带他的作品,很多人甚至嗤之以鼻地认为韩寒,一个17岁的嫩小子可以写出什么文章啦啊,很可能是这里凑一点那里凑一点就弄出来的一本书,不过当我看完《三重门》之后我想跟你们说,《三重门》是韩寒真实的写照,那是他真实的经历。

《三重门》讲述的是林雨翔从小学到高中的生活以及学习故事。 说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从他的童年说起。快乐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痛苦的噩梦。当村里的同伴都在铁路边玩耍的时候他被文绉绉的父亲关在黑暗的阁楼中,在孤独与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诵着诸如《史记》《大学》等古文。他必须始终听父亲的教导——现在背得滚瓜烂熟,以后就出口成章了。也因为这样,在小学时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

随着林父的升迁,雨翔的中学年代是在城镇中渡过的。因课业繁重他感到学习很吃力,他已没有了资本让同龄人称他为神童,他失落极了;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因林母整天整夜的玩麻将,一无心思料理家务,二无心思管教小孩,最后闹得鸡犬不宁,在这种吵闹中,雨翔从小孤寂的心更加寂寞无助;花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然而又伴随着无限的烦恼。就在升高中的那一年他被Susan深深地吸引了,Susan是一个美丽又聪明的女孩。林雨翔为了讨Sussan的欢心拼命地把自己脑海中差不多消失的文学知识硬是挤出来。Susan与林雨翔有一个约定,就是以后要在清华大学见面,Susan为了与林雨翔就读同一间高中放弃了数学的最后几道题,但是阴差阳错地,林雨翔的父母托人把林雨翔以体育生的名义送进了市重点中学,而Susan却进了区重点中学。

在区重点中学里林雨翔根本无心向学,又因为基础太差,所以他逐渐堕落。幸好小时候有一点文学基础以至于他的语文不至于太差,但其他的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林雨翔最后以挂了6只灯笼走出高中的大门。

韩寒描写的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当代中学生的代表,很多中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缩影,或从小就被父母逼着读书写字,没有闲暇的时间;或父母感情不合闹离婚;或父母恋上赌博,对这个家不管不问;或学校根本就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给孩子因压增负;或在情窦初开的时期被感情困扰着......总之,《三重门》就好像在描写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与林雨翔一样是故事的主人公。

《三重门》思想的确深刻,但还是有些偏颇。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确有问题。正如韩寒所说,高考取材制度让许多学习不行但能力出众或有其他天赋的同学淹没在人海之中。打个比方,如果我是菲尔普斯,甭说八枚金牌,就是游泳池也不会去几次,我只会把去游泳池的时间贡献给补课。如此看来,高考制度问题很大,但能否找出别的更好的教育制度吗?我觉得不可能。我从韩寒的后记中感受到,韩寒是想让大家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去发展,而不是去全面发展从而全面平庸。

看完韩寒的《三重门》我想了很多,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韩寒出现,而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给于他们更多的包容,毕竟人无完人嘛!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

最近重读了韩寒的作品《三重门》,再一次感受到韩寒的幽默。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拜读这本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本书的认识也加深了一层。

韩寒出版的第一篇小说,男主人公多多少少有他自己的影子,比如富有个性,从小报读诗书,重文轻理,高中挂科。在我读《三重门》的时候,早把雨翔的形象和那个留着长发桀骜不驯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了。

说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从他的童年说起。快乐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痛苦的噩梦。当村里的同伴都在铁路边玩耍的时候他被文绉绉的父亲关在黑暗的阁楼中,在孤独与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诵着诸如《史记》《大学》等古文。他必须始终听父亲的教导——现在背得滚瓜烂熟,以后就出口成章了。也因为这样,在小学时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然而这神童是那个年代悲剧的代表,对社会上方方面面都充满了反感,却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在自己的骨子里鄙视中国教育,却只在骨子里,而肉体却在“无比光明伟大”的中国社会的领导下成长。对于当时的中国教育,我很同意韩寒的一句话: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说我喜欢甲的文章不喜欢乙的文章,或者说,甲的文章和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点远。建议以后的评分取消优良中差,“优”改成“正合我意”,“良”改成“相差不远”,“合格”则是“参考大纲”,“不合格”自然是“逆我者亡”。

我的性格与书中的林雨翔的性格有些相似,懦弱,虚荣,什么都想批判,这些并不是那个中学生时代独有的性格,却在不同的时代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至少我认为我的现况比林雨翔好的多了。

全书的剧情被中考给“腰斩”了。前半段大多是暖色调的,而雨翔上了高中后就多是韩寒的冷幽默了,而后半段在对人性的抨击方面更耐人寻味。这和金庸的小说有些相似。《连城诀》前“江湖”,天高地迥、光风霁月。《连城诀》后“江湖”,污烟瘴气、沆瀣沉浊。而小说中的初中与高中的生活的区别,亦是如此。

林雨翔的经历不禁让人为之扼腕叹息。学业,生活,恋爱处处不得意。但转念一想,当今又有几人能在三重门中活得潇潇洒洒呢?每个人都梦想着自己总能无忧无虑得活在这世上,但这二者是不可兼得的。要活在这世上,就不能无忧无虑;相对的,想要无忧无虑,就只有做一个得道高僧,或隐居深山,不食人间烟火。否则,你的生活必须在坎坎坷坷中度过。

任何时代都有任何时代人的烦恼。特别是这个时代。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时时刻刻都在三重门中迂回、周旋。无疑的,林雨翔的经历激起了各时代人的共鸣。或许,现实就是这样的无奈吧。你适应了,不过多一个教育的牺牲品;你尝试去改变,却难于上青天。很庆幸我经历了那些炼狱依旧有着一个清醒的头脑。我现在只是一个初三学生,不是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但却依旧要去改变——这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无奈吧。

读完《三重门》后,我感受更多的是郁闷与惆怅,而不是刚开始重读时的愉快。作者把一个消极的意味深长的结尾丢给了我们,让我们去无限地延伸。这是一个消极的包袱,但韩寒本人又点燃了一盏希望的灯火。那桀骜不驯的个性,沉着老调的笔锋和打碎枷锁换得自由的辉煌人生为我指明了方向。

第四篇:《三重门》读后感

第一次看《三重门》是在7年前,书从学生那里收来的。因为我尚长韩寒两岁,妒忌心作祟,书也只是随便翻翻,当做一般校园青春读物,后来还给孩子。韩寒,少年作家而已。

近年一直看公民韩寒的博客,对他文字的兴趣远胜于教育里的诸多兵法。于是一时心血来潮,买了本《三重门》细读,甚后有读之晚矣之感,不由发出一声“为师当读《三重

门》”的长叹!

七年的班主任经历,与学生一起成长的7年,有一个现实不得不面对。我和周围越来越多的班主任都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捉摸不透。虽然,自我感觉和学生感情还算亲近,但发现的许多新问题也的确越来越出乎意料。可怕的还在于,还有很多在底下掩藏。自然,会有相当的领导、专家、名师会义正言辞的指出是这是现在许多班主任不深入学生、不深入班级、不深入生活所致,也会拿出一个个成功的案例来驳斥。但以我的观察:个案的成功决不能代替当前绝大多数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以韩寒的个人经历来看,小说描述的应有相当的自传体成分。曾有不少的评论者认为小说写的很阴暗,是一位教育失败者对所处教育环境的揶揄和嘲弄。可是,如今站在班主任视角来看,这部小说对学校现实的刻画无丝毫夸大的成分。相反,新的物质条件下,很多问题更加严重。

比如,学生对学校的逆反。能够揭露孩子在学校自杀的还仅是社会和媒体的一角,学生对学校的厌恶近年来已经到了极点。这样的厌恶,包括学习、老师、领导、宿舍等。比如2009年11月,新密市实验高中305班19岁学生李金川在宿舍内死亡。在留下的七八页遗书中大多都是揭露新密实验高中“不正之风”的:“我曾经向往的高中生活,想不到要以这种方式结束。尚某,虚伪、势利、外强中干,为什么我高中第一个班主任会是你?你让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阴影。有人看见你在段长办公室看黄色(视频),你就恁(来源:好范文 http:///)憋得慌?回家看不中?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你还有没有点人民教师的样子……”“我满怀希望地进入重点高中,结果我的希望、我的梦却被无情网地撕碎了,而毁了我一生的就是我的班主任。有钱的学生请吃喝、送礼,就会被调到好座位上。他(尚某)看不起穷学生,更看不起农村的学生,经常在言语中对穷孩子与农村孩子进行讽刺与打击。” 这是小说吗?此起彼伏的中学生自杀之风、暴力之风,涌动着对学校育人环境的绝望和控诉。

比如,中学生的恋爱之风。如果说青春期男女孩子之间的懵懂那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的心理活动的话,那么现在中学生对恋爱的理解恐怕大出成人的意料。我曾经班级一位老实的农村孩子毕业一年后从某重点大学回来和我说:老师,现在宿舍里八个人,高中阶段没谈过恋爱、没有和女孩子上过床的恐怕就他这一个了。所以,他常常会遭到宿舍同学的耻笑。这也是小说吗?自从三年前第一次“违法”打开学生手机之后,我对中学生带手机是持坚决拒绝否定态度。以往,我都是非常信任在收到手机后会交代一番后还给学生。那一次,在我第四次收到同一个学生的手机之后我打开一看,里面下载的是黄色小说,黄色网站的链接是手机里设置好的。微观的很多问题,迟早会在宏观层面显示出来。去年,国家终于下大力气整治手机黄网,就可以想象,仅学生那头有多少学生在接受着黄色网站的性教育呢?

比如,对美好事物的绝望。美好的事物包括很多,比如对实验的兴趣,对文学的憧憬,对美好品质的追求等。可是,在被高考肢解以后,动手的机会没有了、运动的机会少了、课本上优美的文字只剩下中心思想、传统的美德只剩下被私下嘲弄的对象。“文学这东西好比一个美女,往往人第一眼看见就顿生崇敬向往。搞文学工作的好比是这个美女的老公,既已到手、不必再苦苦追求,甚至可以摧残。雨翔没进文学社时常听人说文学多么高尚,进了文学杜渐渐明白,“搞文学”里的“搞”作瞎搞、乱弄解释,更恰当一点可以说是“编文学”或是‘槁文学’。”成人的乏味、功利偏要去忽悠自以为尚在控制之中的学生,结果,自己成为嘲弄的对象。



在春节和周立波的谈话中,韩寒说他喜欢学习,不喜欢学习的那个地方。这个不假,一点都不“小说”。韩寒既不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创造出来的,可是没有我们这样的教育制度也没有韩寒。幸运就幸运在韩寒受了点教育的恩惠又能够及时的逃脱这个教育环境,所以他成为一位“公民韩寒”,而非“天才韩寒”。他对教育的的老道,对教育制度和世界的反讽和清醒,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对男女关系的怀疑,对人性本能和人类理想的批判,都远远超过为人师的我们。所以,我推荐将《三重门》作为教师必读书目,明白自己有时候在学生前面有时候不是为人师表,而是愚蠢、阴暗和无知的代名词。

第五篇:《三重门》读后感

《三重门》之作出自一位十七岁的高中生韩寒之手。对于一个十七岁便能领悟出人生和各种尖锐的见解,心中不禁佩服起来。韩寒用一种少年独有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感情取向来看世间。有狂傲的才子韩寒曾引起一时争论,也难怪,这样一个才子功课竟然七门红灯。所谓怪才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会引来争论。

作为一个学生读者,这本书确实让我震撼了一翻。让我从头到底的感觉就是:“对呀,写的不就是我们现在高中生的生活吗?” 书中的幽默,黑色幽默、苦涩幽默、压抑的调侃、刻意的潇洒、知性的比喻、品读之间往往为其新颖别致的幽默感揭出一些笑声。一些比喻也果真幽默俏皮得可以,一般来说,比喻是把两类似或相关的事物连在一起,而韩寒的比喻则许多一反常规,硬是把基本毫不相干的东西连接起来,所引用的幽默比喻处处一针见血的披露了许多社会现象。 《三重门》所用之语妙趣横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带着种淋漓尽致、潇洒酣畅的审视。韩寒偏爱中国古代文字,所以文章中也用了不少古文,皆创造出了幽默加古文的领域。可谓不乏充满睿智的幽默感的神来之笔,象征性的,寓言式的传达出了当今时代和社会本质上的真实。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确有问题。正如韩寒所说,高考取材制度让许多学习不行但能力出众或有其他天赋的同学淹没在人海之中。打个比方,如果我是菲尔普斯,甭说八枚金牌,就是游泳池也不会去几次,我只会把去游泳池的时间贡献给补课。如此看来,高考制度问题很大,但能否找出别的更好的教育制度吗?我觉得不可能。我从韩寒的后记中感受到,韩寒是想让大家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去发展,而不是去全面发展从而全面平庸。看完韩寒的《三重门》我想了很多,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韩寒出现,而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给于他们更多的包容,毕竟人无完人嘛!

——11级机制(1)班070811117 钱彬

上一篇:社联监察部sop流程下一篇:童年趣事作文8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