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知识点总结

2023-02-10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人教版高中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

第四部分复数

6.

第五部分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ybxa(最小二乘法)

n

xiyinxy

i

1bn

2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x,y)。 2xnxi

i1aybx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r

(x

i1

n

i

x)(yiy)

n

(x

i1

n

i

x)2(yiy)

2i1

注:⑴r>0时,变量x,y正相关;r <0时,变量x,y负相关;

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回归分析中回归效果的判定: ⑴总偏差平方和:

2eyy⑵残差:;⑶残差平方和: ;(yy)(yiyi)iiii

2

i1

i1

n

n

⑷回归平方和:

(y

i1

n

i

y)-(yiyi)2;⑸相关指数R21

2

i1

n

(y(y

i1i1

n

n

i

yi)2

i

yi)2

注:①R得知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则模型拟合效果越好;

②R越接近于1,,则回归效果越好。 4.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

随机变量K越大,说明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强,反之,越弱。

22

2

第六部分推理与证明

一.推理:

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称为合情推理。

①归纳推理:由某类食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注: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注: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结论;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⑶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

二.证明 ⑴综合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又叫顺推法或由因导果法。 ⑵分析法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第二篇: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

注:两个区域,按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线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

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得到下列信息:

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

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

7、矿产资源贫乏。

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

1、定位:43°N~48°N,125°E附近

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温暖时间短,作物的生长期短。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嫩江、松花江

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

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

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

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

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的产地。(为什么)

4、工商业时期:稠密的水网再次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粮仓地位、棉花生产地位均让位于其他地区。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要熟悉中英文

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监测、城市管理、资源普查、灾情评估、农业生产、台风预报等等。

3、地理信息技术大众化趋势:GPS汽车导航、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空间信息网站

4、RS的定义:利用装载于飞机或者航天器、卫星等上面的设备,对地面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关键的装置时:传感器

原理:不同物体发射的电磁波不一样

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处理装置——遥感图像

5、GPS

组成部分:空间部分、地面部分、用户设备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利用GPS可以得到精确的三维坐标(经纬度和高程)

应用:汽车导航、空间定位、农业灌溉

6、GIS:是一种计算机系统,需要人来操作(输入信息、管理、分析、表达)

数据源:统计数据、田野调查数据、遥感图像

应用:空间分析、查询检索

在RS的的基础上,可以利用GIS来动态监测或预报

台风的监测就是利用的RS和GIS技术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一、荒漠化的定义、表现和主要地区

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实质是土地生产力丧失的土地退化。

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简称三退)

形式:荒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地区)、

石漠化(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盐渍化(灌溉农业区)、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基础)

西北地区(阅读教材图片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定位:38°—50N,75°—120°E,包括新疆、甘肃(和蒙古是交界的)、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大部。

2、本区的主要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阿尔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泰山。

3、地理界线:贺兰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以东降水量200毫米以上,以西200毫米以下。

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分界线,天山以北叫北疆,以南叫南疆。

4、地域分异规律:有东到西的景观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5、绿洲农业的位置:山前的冲积扇上,山麓地带。

6、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大风多且集中,风力侵蚀严重。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因素)。

原因: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鄂尔多斯

过渡放牧:主要在草原地区

过度开垦:沙区边缘、绿洲地区

水资源利用不当

四、荒漠化防治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区合理分配)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面粗糙度,截留水分等,但是不宜大范围推广, 原因是成本太高)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开发沼气、风力发电)

5、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一、森林的作用

1、自然资源:木材、燃料

2、环境资源: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3、破坏森林的危害: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热带雨林的分布以及作用

1、分布:赤道两侧,集中在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注意:赤道穿过的地方并不都是热带雨林气候,如果非洲东部地势较高,赤道附近是热带草原气候。

2、亚马孙热带雨林占世界雨林的一半其环境作用明显。

(1)维持全球的碳氧平衡;(2)维持全球的水平衡,促进全球的水循环。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2、高温淋洗的作用,土壤贫瘠

3、植物容易遭受破坏,一旦被毁很难恢复。

四、雨林被毁的原因

1、直接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

(1)过度的焚耕开垦

(2)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的开发

(3)商业性的伐木

(4)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五、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六、开发还是保护

保护第一

要采取保护性的开发:进行环境教育,成立保护基金会,发展生态旅游,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等。

问题研究:

湿地的作用:(1)涵养水源(2)蓄洪(3)维护生物多样性(4)调节气候

围湖造田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一种行为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⑴ 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 非可再生 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一是 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二是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 大秦线 、 神黄线 、 焦日线 。 3.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 铁路 为主, 公路 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 发展炼焦业 。 4.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 产业结构单

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 、

煤铁钢 、 煤焦化 。

⑶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 洁净煤 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⑵调整产业结构:以 重化工业 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 深加工 、 高附加值 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 农业 、轻纺工业、 高技术产业 和旅游业。

⑶ “三废”的治理:①废渣: 回收再利用 ;②废气: 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③废水: 沉淀净化 。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⑴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 利用方式 和流域的 开发方向 。 ⑵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 二级 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⑶开发注意:①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②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③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⑷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 夏秋 降水相对较少;③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④矿产: 煤铁铜 等丰富。 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⑴ 18世纪下半叶 :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⑵19世纪后期 :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⑶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3.流域的综合开发

⑴开发的核心:河流的 梯级开发 。

⑵开发项目: 防洪 、航运、 发电 、 旅游 、 供水 、 养殖等 。

⑶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⑷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 水电 和 核电 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 炼铝、 化学 等 高耗能 工业的发展。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 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 一熟 ,易受热量的影响。(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 ②地形分布:高原( 畜牧业 )、平原( 种植业 )、山地( 林业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 黑土、黑钙土 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 工业基础 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 外向型 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

⑴耕作农业区 :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 、 玉米 、 水稻 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 大小兴安岭和 长白山 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 鹿茸、人参 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 三河牛 、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

⑴生产特点:①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 地区专业化 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 三江平原 商品率最高;②国营农场, 机械化程度 最高。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4.农业发展方向

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 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 商品粮豆等的生产 ,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 绿色食品基地。(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 生态农业和 舍饲 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 集约化草食性 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 : 森林资源保育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 原料及产品加工 并举的转变。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 改革开放 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最大的 侨乡 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进: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 劳动密集型 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 劳动密集型 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 产业基础 、 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和 市场腹地 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 广州 市为基地,发展 汽车 、钢铁、 石化 、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 分工合作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 深圳、 香港 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⑷ “城中村” :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 区域分布不均匀 ;②自然资源一般 不具流动性 。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 需求量大 ,但是能源相对 短缺 ,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 蕴藏丰富 ,需求量 小 ,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 煤为主,易引发 酸雨 等环境问题;②北煤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南运对我国 南北向铁路运输 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 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 战略接替区 ,发展战略是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 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 ①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② 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 ;③ 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 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⑴产业转移

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

③目的: 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 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 ④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发达国家 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②发展中国家 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

⑵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①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 成熟期或衰退期 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②发达国家发展处于 开发期或增长期 的产业;发达国家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 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伴随着 污染 转移和扩散,发展中国家应注意 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①发达国家 产业转移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如日本;②发展中国家 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第三篇:(人教版)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引言

1、 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

2、 能列举一些对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3、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面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4、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和关系

5、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1、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2、能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3、认识实验方案、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

4、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5、学会分离、提纯实验方法;掌握过滤和蒸发、蒸馏和萃取等基本实验操作;

6、学会NH4+、Fe3+、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是度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并通过物质的量建起宏观和微观量的关系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含义,明确1摩尔的含义:

3、能进行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

4、知道、气体摩尔体积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5、能进行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6、能利用物质的量及其相关关系定量上认识化学反应,并进行简单计算;

7、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了解容量瓶在配制中应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能运用元素的观点学习和认识物质。

2、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胶体。

4、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5、能运用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验问题。 第二节 离子反应

1、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2、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从微粒观(电离的观点)的视角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所发生的反应。

3、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利用离子反应检验常见离子,如CI-、SO42-、CO32-。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知道可以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能利用化合价升降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3、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4、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5、能列举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广泛存在及对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影响。

6、以Fe、Fe2+,Fe3+间的转化为例,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性质。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1、知道钠的主要物质性质(颜色、状态、硬度)

2、认识钠和水、氧气等物质的化学反应,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能利用钠的化学性质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

4、了解铝的还原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铝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能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6、从不锈钢不易锈蚀原理,认识金属性质与金属材料间的密切关系。

7、能列举含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8、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

9、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0、了解检验Fe3+的方法。

11、了解金、银和铜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作为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举例说明含硫元素的物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能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研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4、通过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与相应性质的关系,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运用从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酸雨的危害和酸雨防治的方法。

6、了解碳、氮、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能举例说明硅在半导工业、二氧化硅在现代通讯业、传统的硅酸盐制品和一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的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知道原子核的构成,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ZAX的含义。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什么是核素、什么是同位素

3、知道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能说出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6、能列举出各主族的常见元素

7、掌握碱金属的性质

8、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认识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次序及卤素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1、初步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能举例说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的得失电子的能力、化合价)的关系;例如:钠最外层一个电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

3、知道ⅡA族、Ⅴ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中某些元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能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5、知道含有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与元素原子的电子(或失电子)能力的关系,并能简单应用

6、知道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地质探矿等领域的广泛运用 第三节 化学键

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

2、能用简单实例说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3、知道化学键包含离子键和共价键,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

4、学会部分常见物质的电子式:NaOH,KCl,CaCl2,ZnSO4,MgCl2,Cl2,H2,HCl,H2O等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能用简单实例说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2、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的断裂和新建的形成要吸收和释放能量,使化学放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3、能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4、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以各种形式进行转化。

5、认识化学反应在提供能源方面的作用。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能与铜锌原电池为例简单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不要求知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3、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认识到化学反应有快慢。

2、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

3、了解浓度、湿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通过控制调控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

4、认识在有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是不能转化成产物的。

5、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是导致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主要原因。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能写1—4个碳原子烷烃的结构和结构简式。

3、知道烃的组成特点。

4、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含4个碳原子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5、了解甲烷的组成和基本结构特点,认识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取代反应)。

6、知道乙烯的化学性质(燃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7、知道苯的物理性质,知道由于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苯不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不能与溴的氯化碳溶液反应,但能燃烧、能发生取代反应。

8、知道乙烯是石油炼制的主要产物,可以与乙烯为原料制取许多物质。

9、知道煤的干馏,知道苯是煤干馏的重要产物之一。

10、知道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但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

11、只知道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12、能写出乙醇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13、了解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燃烧、与金属钠的反应、在催化条件下可被氧化成醛),并 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4、能举例说明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5、知道乙酸的主要物理性质。

16、能写出乙酸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17、了解乙酸具有酸性,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9、了解酯和油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0.、知道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都属于糖类。

21、知道葡萄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22、知道淀粉在酸或酶的催化下可以逐步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23、能写出葡萄糖的结构件事式。

24、知道到蛋白质是一种结构复杂、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氯等元素组成,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5、知道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水解会生成各种氨基酸。

26、知道蛋白质的性质(盐析、聚沉、显色、便性)。

27、能举出加成、取代、酯化反应的实例(不要求掌握这些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定义,不要求进行判断)

28、初步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的主要特点(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而成)和基本性质(不要求分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29、知道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能列举出几种常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

30、认识加聚反应,能写出简单的加聚反应方程式。

31、了解合成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类别及其在生产、生活、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32、能列举一些常见的燃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并说明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了解海水中重要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其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综合开发利用是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的必然趋势。

2、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对比。认识镁、溴、碘等物质的性质在提取海水有用物质中的重要应用。

3、了解酸雨防治,无磷洗涤剂的使用,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

4、了解由塑废弃物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和防治、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意识。

5、认识化学反应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和新物质的合成对 人类生活的影响。

6、能以氯气的制取为例,理解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7、了解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尾气吸收方法。

8、知道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体组成。

9、能列举几种常见的复合材料及其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10、认识单质镁的还原性和重要用途。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第一单元

qìn(沁)园春 分mì(泌) màn(漫)江 màn(谩)骂 百gě(舸)

寥kuò(廓) xié(携 )来 zhēng(峥)嵘 挥斥方qiú(遒) 万户hóu( 侯 )

浪è(遏)飞舟 páng(彷)徨 寂liáo(寥) 彳chù(亍) 惆chàng(怅)

凄wǎn(婉) 颓pǐ(圮) 青xìng(荇) 浮zǎo(藻) 漫sù(溯 )

长gāo(篙) hāo草 (蒿 ) 枯gǎo(槁 ) 斑lán(斓) shēng(笙)箫

青tāi(苔 ) 荆jí(棘) 火bō(钵) niǔ(忸)怩麦zāo(糟) 发jiào(酵 )

dùn (炖)肉 团jī(箕) 凌wǔ(侮 ) chì(叱)骂 踟chú(蹰 )

第三单元

liáo(寥)落 长歌dàng(当)哭 fěi (菲)薄 桀ào (骜) dié(喋)血

立Pū(仆) 风尘púpú(仆仆) lìn(赁)屋 àn(黯)然 è(噩)耗

尸hái(骸) chuāng(创)伤 浸zì(渍) gàn(干)练 zhǎn(辗)转

yǔn (殒)身不xù (恤) 作yī (揖) tǎng(倘)使

解pōu (剖) 步lǚ(履)

谦xùn (逊) jiǒng(迥)乎不同 bǐng(屏)息 叱zhà(咤)风云 chà(诧)异 lì(莅)临

第四单元

紫jīng (荆) 花 易zhì (帜) 停bó (泊) 超zài (载)

登zǎi (载)

mēng骗(蒙) měng古 (蒙) 婆suō (娑) è梦(噩) xī(嬉)笑

zhuàn写(撰) chú菊(雏)

zhì息(窒) 绿树成yīn(阴) bō夺(剥)

bāo(剥)果皮

夏yǎn (衍) lòng堂(弄) 游shuì (说) qì据(契)

ǎo断(拗) ào口(拗) 执niù (拗) dìng(锭)壳

hǒng骗(哄)

起hòng (哄) 气hōnghōng (哄洪) ruò(偌)大

污miè(蔑) chuǎi测(揣)

chuāi(揣)着 挣chuài (揣) yì年(翌) héng(横)亘 hèng(横)财

酝niàng (酿) zuō(作)坊 一鼓zuò气(作)

二、辨析下列汉字的字形

第一单元

沁香 分泌 谩骂 漫江 惆怅 为虎作伥 苍茫 沧桑 阻遏 碣石

彷徨 惶然 惋惜 哀婉 颓圮 杞人忧天 祭祀 沉淀 纸锭 绽放

彷徨 牌坊 惆怅 稠密 丝绸 无耻谰言 斑斓 波澜 朔风 追溯

挑衅 河畔 碾碎 辗转 堤堰 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陵墓 棱角

忸怩 纽扣 枢纽 心扉 雨雪霏霏

第三单元

精悍

陨身不恤

屠戮

捍卫

陨石

邮戳

凌侮

演绎

枯燥

翻译

暴躁

诧异

作揖

叱咤

缉拿

姹紫嫣红 编辑

第四单元

撤离 车辙

清澈 嘘寒问暖

谄媚

陷阱

屋檐 瞻仰 赡养 步履

循着木屐

遁世 黯然废墟

谙熟

(1)戊 戌 戍 戎 戒

戊:读wù,注意字形——内中空空,注意字义——天干第五位,如“戊戌”。

戌:读xū,注意字形——内中一短横,注意字义——地支第十一位,如“戊戌”。

戍:读shù,注意字形——内中一小点,注意字义——军队驻守,如“卫戍”“戍守”等。

戎:读róng,注意字形——短横左出头,注意字义①兵器的总称,如“兵戎相见”;②指军队,军事,如“投笔从戎”。

戒:读jiè,注意字形——“戎”字里面多一竖,注意字义①提防,如“警戒”;②改掉不良嗜好,如“戒毒”;③指佛教徒必须遵守的准则,也泛指应当戒除的事,如“戒律”“斋戒”。

(2)采 彩

采:本义是“摘”,如“采花”“采摘”。另有意思跟“精神”“神情”有关,如“无精打采”“神采奕奕”。

彩:本义跟“颜色”有关,如“彩旗飘飘”。另有意思跟“称赞的欢呼声”有关,如“喝彩”。

三、掌握下面词语的词义

第一单元

漫江:满江。

沉浮:《沁园春》词中意指盛衰。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不寻常的意思。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遏:阻止。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颓圮:坍塌,破败。

凌侮:欺凌,侮辱。

第三单元

寥落:稀少。

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

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做。

微漠:依稀,淡薄。

黯然:忧伤的样子。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第四单元

婆娑: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枝叶纷披的样子。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人事沧桑:当事人和世事变化很大。

记忆犹新:对往事的记忆还像新的一样。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凡响,平凡的音乐。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后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

四、近义词辨析

第一单元

寥廓:(天空)高原空旷。《沁园春》中指宇宙的广阔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第三单元

正告 告诉

同:都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都有向别人陈述,使人知道的意思。

异:告诉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向别人陈述事情,使别人知道。例如: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

“正告”是指严正的告诉,适用郑重的场合。或阐明自己的立场或郑重地陈述事情,以便让人知道。例如:我们要正告那些无视法律的亡命之徒,玩火者必自焚。

拷问 考问

同:都有询问审问的意思。

异:“拷问”多与表内心世界的词语搭配,表内心活动。词义较重。例如:我拷问自己的心灵:什么时候,我们会象这个弱智的年轻人一样,这么平静地生活着每一天。“考问”侧重于对外部事物进行查询。例如:我竟然被他考问住了。

莅临 来到

同:都是动词,都有来到的意思。

异:“莅临”指贵宾来到,有表敬意的色彩;来到不表敬意,只强调到。

偶尔 偶然

偶尔:间或,有时候。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

偶尔是副词,相对于“经常”而言,例如:姥姥偶尔来一趟,来就给我带来好多好吃的。“偶然”是形容词,相对于“必然”而言。例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向严厉的父亲也是个温柔的人。

第四单元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震动:指颤动,使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能平静。

振动: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摆动多次。

五、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又叫长短句,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课本中选入了他的作品《雨巷》。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第三单元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华盖集续编》。(注意所学鲁迅文章的出处)

2、巴金(1904~2018),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散文《旅途随笔》《随想录》等。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

3、梁实秋(1903-1987),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第四单元

1、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2、夏衍(1900-2018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

新闻“六要素”:WHEN时间 WHERE地点 WHAT事件 WHO人物 WHY原因 HOW结果

新闻结构:标题(引题、正题、副题)、导语(第一段或开头第一句话)、主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结尾(结语) (有的新闻还有背景,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 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

恢复植被

三、农业区位分析­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

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2、商品谷物农业 ­ 典型地区:­ 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

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3、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

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4、畜牧业­ 典型地区:­

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

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 典型地区:­

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6、大牧场放牧业­ 典型地区:­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7、混合农业(见必修下册书16)­

8、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 上海市郊区农业­ 分析区位:­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四、工业区位分析­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

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

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

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

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

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

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 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

5、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范围:­

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江苏:连云港、南通)、四个工业基地­ 优势条件:­

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发展:­

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

6、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范围:­

以沪宁杭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电力、金等工业发展;以攀枝花为中心钢铁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优势条件:­

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水利资源丰富;水运得天独厚;经济腹地广阔­

7、陇海-兰新铁路工业地带­ 范围:­

连云港、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兰州、新疆乌鲁木齐­ 优势条件:­

能源丰富、资源丰富;第二条欧亚大陆桥­

8、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

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相同点:­ (同上)­ 不同点:­

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

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合作;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规模生产;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9、“硅谷”­ 典型地区:­

美国硅谷、德国墨尼黑、**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 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2)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特点: ­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发展变化原因:­

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10、传统工业区­ 典型地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等­ 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丰富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开发早;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业资源支持;广阔的市场。­ 特点:­

煤铁资源丰富;以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中心­ 整治措施:­ 省略(鲁尔区)­

11、沿江大开发­ 区位因素:­

工业制造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靠近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上海可获得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等。­ 意义:­

为提升江苏制造业水平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带动两岸经济尤其是苏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整个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江苏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2、城市工业布局­ 区位因素:­

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近水源;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交通-沿交通线分布;环境-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资源-城市外围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例如:钢铁靠近铁矿、发电厂靠近煤炭基地);工业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等。­

13、工业集聚和分散­ 集聚有利意义:­

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意义:­

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分散区位因素:­

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

(美国工业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原因:西部和南部新兴工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环境优美,污染少。)­

14、**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五个工业区)­ 区位条件:­

有利—岛国,多优良港口;工业基础好;不利—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促进发展的原因:­

深刻的历史原因;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五、能源问题­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4、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5、调整措施:­

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工业发展;利用乙 汽油。­

6、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

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中国而言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7、去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

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8、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有利于改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和能源地域分布;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缓解农村生态压力。­ 问题及其影响:­

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工程建设可能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工程难度大,要注意环境保护。­

六、城市区位分析­

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2、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击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3、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

便捷的交通;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劳动力;宽广的经济腹地;充足的商品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

产生—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表现—用地紧张,城市建设滞后;道路狭小,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

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

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

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七、人口问题­

1、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问题:­

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源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国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问题。(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3、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

(1)有利影响: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条件,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不利影响: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就业困难,事业人数增多­

4、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

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对迁出地影响: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八、旅游­

1、旅游的作用:­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外汇;扩大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扩大交流;满足人类高层次需求等。­

2、旅游活动出现的问题:­

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等。­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旅游价值(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市场距离(长度、经济发达程度);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

九、工程建设区位因素­

(一)铁路建设区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 典型铁路:­

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1)合理布局交通网­ (2)经济意义­

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3、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

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 (4)战略意义­

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南昆线的建设使西南区具有“三沿”的区位优势,南连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等港口,东西有国际铁路、公路通往滇桂两省众多的过境口岸,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南昆铁路穿越在西南边疆,在战时对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公路建设­

1、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快的原因:­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我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运输的需求增加;国民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的宽裕,高速公路以较快的速度发展,高速通畅的道路为公路运输带来活力­

2、布局原则:­ 国道:­

以直达运输为主,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节约运营时间。­ 省道:­

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和居民生活需要。­

3、公路大桥的区位因素:­ 典型地区:­

长江大桥;杭州湾大桥;渤海湾大桥等。­ 区位因素:­

合理布局公路网;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加强一体化;缓解过江(海)的运输压力;有利于两地人员、经济、贸易物资的交流;有利于缩短两地交通路线的长度,节约运输时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和我省高速公路网建设(润杨大桥、苏通大桥、崇海大桥建设、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南京—西安铁路)­ 问题和困难:­

我省人多地少,占用大量良田,拆迁量大,易引发大量社会矛盾;河流众多,修桥量大。沿线地区噪音污染,影响村民出行。­ 有利条件:­

地形平坦,工程量小;经济发达,建设资金充裕;沿线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经济效益高­ 意义:­ 接应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呼应浦东开发,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长三角城市带的形成,加强城际联系和协调发展,促进苏北及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加强苏北苏南的联系和协调发展,加快苏南产业结构升级和苏北工业化进程,缩小苏北苏南差距。 ­

(三)港口的建设(上海、纽约等)­ 荷兰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

位置适中,位于欧洲西部的中部。­ 自然区位:­

位于莱茵河口,河海联运便利;港阔水深,不淤不冻;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腹地广阔;位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终点,连接中欧、中亚、东亚等地;以鹿特丹为依托。­

如果是上海港的区位因素还需要说明不利因素:­

三角洲地形坡度缓,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积,影响通航。(目前泥沙淤积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四)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 区位因素:­

①地形有适当的坡度,以保证排水。­

②地面平坦开阔,以利于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降。­ ③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④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相连接。­ ⑤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以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 ⑥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的地区等。­ ⑦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量大。­

(五)城市交通­

1、特点­

2、布局原则:­

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保护环境等­

3、城市内部交通运输方式:­

公路;高速公路;地铁;水运;轻轨铁路;­

4、保持城市交通畅通措施:­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拓展城市道路;建设立交桥;将过境干道与城市道路分离;控制货车进入市区;鼓励市民乘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发展等。­

(六)三峡工程­ 意义:­

防洪(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发电(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航运;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 环境效益:­

防洪;防治血吸虫病;有利于中下游 减轻洞庭湖淤积;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

(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高长江上游的通航能力;有利于该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生态问题:­

淹没土地、耕地;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对库区不利;加重泥沙淤积;影响物种生存;增加蚊虫孳生­ 对长江三角洲影响:­

不利影响:长江三角洲长速减慢;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长江河口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 有利影响:­

河口淤泥减少,提高了河口的通航能力;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泥沙减少,枯水期))­

(七)南水北调工程­ ­

调水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扬州江都)黄河以南需要提水,过黄河顺水而下 地形较复杂,但水基本自流到华北(三峡、郑州、石家庄、北京等)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过巴颜克拉山、通天河、雅垄江、大渡河到西北) ­

现有可理由的配套设施 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湖泊(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三峡、丹江口水库 差 ­

东线工程对江苏(北方)影响:­ 有利影响:­ 京杭大运河水位太高,增加通航能力;为苏北地区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削减工程下游长江干流洪峰,减轻洪水的威慑;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每促进调水沿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不利影响:­

工程干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影响通航能力;入海水量、泥沙减少,海水倒灌和侵蚀加剧;长江河口处水生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逐级提水,运营成本高;灌溉不当苏北地区(北方)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沿途经过人口稠密地区及其工业活跃区,容易造成水质污染。­ 工程原则:­

“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南水北调过程中注意防止水体污染,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调水的原因:­

一方面:南方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另一方面,北方缺水(原因略)­

(八)西电东送­ 南线;­

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调往广东。­ 中线:­

将三峡、金沙江干流水电送往华北地区­ 北线:­

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对西部的意义:­

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东部地区:­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十.关于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1、 等温线­ (1)水平分布规律:­

①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我国由南向北递减)­

原因:太阳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太阳辐射逐渐递减;­ ②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热岛效应“)­

原因: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释放大量热量­ (2)垂直分布规律:­ ①由山麓到山顶递减。­

原因:海拔高度越高,获取地面的热量越少;­

②在1000M深度以上,水温随深度递减,1000M深度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原因: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明显,深层海水影响小。­

2、 等温差线­ (1)纬度变化:­

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2)经度变化:­

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3、 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南北分布)­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4、 等盐度线­

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度和高纬度两侧递减。­

原因是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低纬度和高纬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5、 等地租线­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

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

6、 等压线­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7、 等震线:­

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上一篇:如何做好学生心理教师下一篇:如何做一个有能力的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